TWM557487U - 保護殼 - Google Patents

保護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7487U
TWM557487U TW105209085U TW105209085U TWM557487U TW M557487 U TWM557487 U TW M557487U TW 105209085 U TW105209085 U TW 105209085U TW 105209085 U TW105209085 U TW 105209085U TW M557487 U TWM557487 U TW M55748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support plate
protective case
housing
notc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90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力維
雷昌學
王磊
Original Assignee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5574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7487U/zh

Link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提供一種保護殼,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上開設有一開口,所述保護殼還包括收容於所述開口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撐板及第二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的第一端卡設於殼體的內側並能相對所述開口滑動,第二端能夠在外力作用下穿出所述開口到殼體的背部;所述第二支撐板的第一端兩側分別設置有一第一凸塊;所述第一支撐板上開設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相對的兩側壁上分別開設有至少一卡位孔,所述兩個第一凸塊分別卡設在所述凹槽相對的兩側壁上的卡位孔內並能在所述卡位孔內相對轉動,所述第二支撐板的第二端轉動地連接於所述開口的一端。

Description

保護殼
本新型涉及一種保護殼,特別涉及一種能夠保持站立狀態支撐電子裝置的保護殼。
當使用者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裝置上網、觀看視頻時,如果長時間用手托舉電子裝置,會很不舒適,且影響用戶使用雙手做其他事情。此外,使用者手持電子裝置時稍有不慎,電子裝置容易掉落從而受到損壞。常規的手機外殼僅能為手機提供外殼保護功能,而目前的手機支撐架都係單獨安裝在手機上,這樣會造成拆裝麻煩、攜帶不方便和使用過後容易遺失等問題。
有鑒於此,有必要提出一種新型的保護殼,可以在保護電子裝置的同時起到支撐電子裝置的作用,以解放用戶的雙手。
一種保護殼,包括一殼體,所述殼體包括一收容部。所述殼體上開設有一開口,所述保護殼還包括一收容於所述開口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一第一支撐板及一第二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的第一端卡設於所述殼體的內側並能相對所述開口滑動,第二端能夠在外力作用下穿出所述開口到所述殼體的背部;所述第二支撐板的第一端兩側分別設置有一第一凸塊;所述第一支撐板上開設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相對的兩側壁上分別開設有至少一卡位孔,所述兩 個第一凸塊分別卡設在所述凹槽相對的兩側壁上的卡位孔內並能在所述卡位孔內相對轉動,所述第二支撐板的第二端轉動地連接於所述開口的一端。
優選地,所述凹槽相對的兩側壁上分別開設有多個連通的卡位孔,所述兩個第一凸塊能夠在外力作用下滑動到兩側壁上不同的卡位孔內。
優選地,所述凹槽從所述第一支撐板的中間位置貫穿到所述第一支撐板的第二端,用於在所述支架收容在所述開口中時收容所述第二支撐板。
優選地,所述殼體位於所述開口的兩側位置向所述殼體的背部凹陷形成兩滑槽,所述第一支撐板的第一端向兩側延伸形成兩滑塊,所述滑塊收容於所述滑槽並能沿所述滑槽相對滑動從而實現將所述第一支撐板的第一端卡設於所述殼體的內側並能相對所述開口滑動。
優選地,所述殼體的背部還開設有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與所述開口相連通,用於供用戶拉出收容於該開口中的支架。
優選地,所述第二支撐板的第一端上兩個第一凸塊之間開設有第一缺口。
優選地,所述第一缺口為“U”型缺口。
優選地,所述開口一端的兩側壁上分別設置有一第一收容孔,所述第二支撐板的第二端兩側分別設置有一第二凸塊,所述兩個第二凸塊分別收容於所述兩個第一收容孔並能在所述第一收容孔內轉動。
優選地,所述第二支撐板第二端上兩個第二凸塊之間設置有一第二缺口。
優選地,所述第二缺口為“U”型缺口。
優選地,所述第一支撐板的第一端設置有至少一第三缺口,所述開口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與所述至少一第三缺口相配合的至少一第三凸塊,當 所述支架收容於所述開口內時,所述至少一第三凸塊卡入所述至少一第三缺口,使得所述支架能夠固定在所述殼體上。
優選地,所述第三缺口及所述第三凸塊的個數均為兩個。
優選地,所述第一支撐板的第一端的端面為圓弧面。
優選地,所述第一支撐板的第二端端部設置有一防滑部。
優選地,所述殼體包括內層和外層,所述外層包裹在內層的外部。
優選地,所述內層由彈性材料製成,外層由不易變形硬質材料製成。
優選地,所述彈性材料為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橡膠、熱塑性彈性體、聚丙烯中的一種。
優選地,所述開口貫穿所述殼體的內層及外層,所述內層上開設的開口的寬度比所述外層上開設的開口的寬度較寬,在所述內層的開口與外層的開口之間形成一階梯面,所述第一支撐板的第一端卡設在所述階梯面上並在所述階梯面上相對所述殼體滑動。
優選地,所述第一支撐板的表面設置有多個方格狀的凹部。
本新型中的保護殼,在保護電子裝置的同時,當收容於保護殼中的電子裝置需要支撐時,可以取出收容於保護殼的殼體中的支架,以支撐該電子裝置,使得使用者方便觀看電子裝置。當不需要使用支架時,支架可以收容進保護殼的殼體中,不會佔用額外空間。
100‧‧‧保護殼
10‧‧‧殼體
101‧‧‧內層
102‧‧‧外層
11‧‧‧收容部
12‧‧‧開口
13‧‧‧滑槽
14‧‧‧第一收容孔
15‧‧‧凹陷部
16‧‧‧第三凸塊
20‧‧‧支架
21‧‧‧第一支撐板
211‧‧‧滑塊
212‧‧‧凹槽
2121‧‧‧卡位孔
213‧‧‧防滑部
214‧‧‧凹部
215‧‧‧第三缺口
22‧‧‧第二支撐板
221‧‧‧第一凸塊
222‧‧‧第一缺口
223‧‧‧第二凸塊
224‧‧‧第二缺口
圖1為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中保護殼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中保護殼另一方位的立體示意圖。
圖3為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中的保護殼的拆解示意圖。
圖4為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中保護殼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5為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中保護殼的另一支撐角度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6為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中保護殼另一方位的使用狀態局部示意圖。
請參閱圖1及圖2,為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中的保護殼100的立體示意圖。所述保護殼100包括殼體10及設置於所述殼體10上的支架20,所述保護殼100用於放置和保護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裝置,並用於支撐所述收容於保護殼100內的電子裝置,使得電子裝置可以保持站立狀態,以方便使用者觀看並解放用戶的雙手。
所述保護殼100包括殼體10及設置於所述殼體10上的支架20。
所述殼體10包括一收容部11,所述收容部11的形狀及大小與需要保護的電子裝置的形狀及大小相適應,用於收容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裝置。所述殼體10的底面開設有一開口12,用於收容所述支架20。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開口12為長條形開口。
請進一步參閱圖3,圖3係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中的保護殼10的拆解示意圖。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殼體10包括內層101及外層102,所述內層由101由彈性材料製成,例如,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橡膠(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TPU)、熱塑性彈性體(Thermoplastic Elastomer,TPE)、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等,但並不以此為限。設置該彈性材料製成的內層101的目的在於:當安裝有該保護殼100的電子裝置受到外力撞擊時,該由彈性材料製成的內層101可以起到緩衝作用,從而進一步保護電子裝置。所述外層102由不易變形的硬質材料製成,例如聚碳酸酯(PC塑膠)、金屬等,但並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方式中, 所述外層102為中空的結構,如圖3所示,即所述外層102的底面僅所述開口12周圍有材料覆蓋,其餘位置均沒有材料覆蓋。
所述支架20能夠收容於所述開口12內,也能在外部操作下相對所述殼體10撐開以支撐所述殼體10內收容的電子裝置,所述支架20包括一第一支撐板21及一第二支撐板22。
所述第一支撐板21的第一端卡設於所述殼體10的內側並能相對所述開口12滑動,所述第一支撐板21的第二端能夠在外力作用下穿出所述開口12到所述殼體10的背部。具體地,所述第一支撐板21的第一端向兩側延伸形成兩滑塊211,當所述第一支撐板21在外力作用下穿到所述殼體10的背部時,所述兩滑塊211分別抵持在所述開口12的兩側從而實現將所述第一支撐板21的第一端卡設於所述殼體10的內側並能相對所述開口12滑動。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撐板21的表面設置有多個方格狀的凹部214,如圖3所示,但係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撐板21的表面形狀並不以圖中示意為限制,例如,所述第一支撐板21的表面也可以係光滑平整的。需要說明的係,將所述第一支撐板21的表面製作成本實施方式中的網格凹陷狀的工藝更簡單,且製作出的所述第一支撐板21更加穩定結實。
在本新型的實施方式中,為了避免當所述殼體10的收容部11收容一電子裝置時所述電子裝置的背部與所述殼體10將所述滑塊211卡住使其不能再相對所述開口12滑動,較佳地,所述殼體10位於所述開口12的兩側位置向所述殼體10的背部方向凹陷形成兩滑槽13,所述兩滑塊211分別收容於所述兩滑槽13並能沿所述滑槽13滑動。具體地,在本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開口12貫穿所述殼體10的內層101及外層102,在該實施方式中,所述殼體10的內層101上位於所述開口12的兩側位置向靠近所述外層102的方向凹陷,所述內層101上的開口12兩側的凹陷即為所述兩滑槽13。在本新型的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開 口12僅開設在所述殼體10的外層102上,在該實施方式中,所述殼體10的外層102上位於所述開口12的兩側位置向遠離所述內層101的方向凹陷,所述外層102上位於所述開口12的兩側的凹陷即為所述兩滑槽13,或者所述殼體10的內層101與所述開口12的兩側相對應的位置向遠離所述外層102的方向凸起,所述內層101上的兩側凸起與所述殼體10的外層102之間形成的間隙即為供所述滑塊211滑動的滑槽13。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開口12貫穿所述殼體10的內層101及外層102,所述內層101上開設的開口12的寬度比所述外層102上開設的開口12的寬度較寬,在所述內層101上的開口12與外層102上的開口12之間形成一階梯面,所述階梯面即為供所述滑塊211滑動的滑槽13。
所述殼體10的背部還開設有一凹陷部15,所述凹陷部15與所述開口12相連通,用於供用戶操作,方便用戶拉出收容於所述開口12內的支架20。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凹陷部15為半圓弧形凹陷且設置在所述開口12靠近所述第一支撐板21第二端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撐板21的第二端與所述凹陷部15相對應的位置也設置有一凹陷(圖未示),方便用戶將所述第一支撐板21的第二端向所述殼體10背部的方向拉出。
所述第二支撐板22的第一端兩側分別設置有一第一凸塊221,所述第一支撐板21上開設有一凹槽212,所述凹槽212相對的兩側壁上分別開設有至少一卡位孔2121,所述兩個卡位孔2121的相對位置與所述兩個第一凸塊221的相對位置相對應,所述兩個第一凸塊221分別卡設在所述凹槽212相對的兩側壁上的卡位孔2121內並能在所述卡位孔2121內相對轉動,從而在所述支架20相對所述殼體10撐開時所述第二支撐板22相對所述第一支撐板21轉動,如圖4及圖5所示。所述兩個第一凸塊221可以係正對設置,也可以係錯位設置,對應地,所述兩個卡位孔2121可以係正對設置,也可以係錯位設置。所述凹槽212可以設置在所述第一支撐板21的任意位置,也可以係貫穿所述第一支撐板21的一個凹 槽。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兩個第一凸塊221正對設置,所述兩個卡位孔2121也係正對設置,所述凹槽212從所述第一支撐板21的中間位置貫穿到所述第一支撐板21的第二端,在所述支架20收容在所述開口12中時,所述凹槽212用於收容所述第二支撐板22。
在本新型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凹槽212相對的兩側壁上分別開設有多個相互連通的卡位孔2121,所述兩個第一凸塊221能夠在外力作用下滑動到兩側壁上不同位置的卡位孔2121內,從而實現將所述支架20以不同的角度相對所述殼體10撐開。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凹槽212的每一側壁上的多個卡位孔2121呈串珠狀排列。
所述第二支撐板22的第二端轉動地連接於所述開口12的一端,具體地,所述開口12一端的兩側壁上分別開設有一第一收容孔14,所述第二支撐板22的第二端兩側分別設置有一第二凸塊223,所述兩個第二凸塊223分別收容於所述兩個第一收容孔14並能在所述第一收容孔14內轉動。
首次安裝時,所述第二支撐板22的兩端均能夠在外力擠壓下發生形變使得所述兩個第一凸塊221及所述兩個第二凸塊223分別卡入所述卡位孔2121及所述第一收容孔14中。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撐板22的第一端上兩個第一凸塊221之間開設有一第一缺口222,所述第二支撐板22的第二端上兩個第二凸塊223之間開設有一第二缺口224。所述第一缺口222及第二缺口224設置的目的在於使得所述第二支撐板22的兩端被外力擠壓時更容易發生形變,從而方便將所述第二支撐板22的兩端分別安裝到所述第一支撐板21上及所述開口12上。所述第一缺口222及第二缺口224可以係方形缺口或半圓形缺口等,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缺口222及第二缺口224均為“U”型缺口。
所述第一支撐板21的第二端端部設置有一防滑部213,用於防止所述第一支撐板21支撐所述殼體10內的電子裝置時相對支撐面(例如地面或桌 面)滑動。所述防滑部213可以係套設在所述第一支撐板21的第二端端部的防滑套,例如矽膠套等,也可以係設置在所述第一支撐板21的第二端端部的防滑紋路。
所述第一支撐板21的第一端設置有至少一第三缺口215,所述開口12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與所述至少一第三缺口215相配合的至少一第三凸塊16,當所述支架20收容於所述開口12內時,所述至少一第三凸塊16卡入所述至少一第三缺口215,從而使得所述支架20能夠固定在所述殼體10上。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撐板21第一端的端面為圓弧面,所述至少一第三凸塊16及至少一第三缺口215的個數均為兩個。在本新型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撐板21的第二端朝向所述殼體10的一側還設置有至少一凸起(圖未示),所述殼體10的背部設置有與所述至少一凸起相配合的至少一第二收容孔(圖未示),當所述支架20收容於所述開口12內時,所述至少一凸起卡入所述至少一第二收容孔,從而將所述支架20能夠更加牢固地固定收容在所述殼體10上。
可以理解的係,所述殼體10上還設置有與電子裝置的攝像頭、耳機等對應的開口及其他結構,但由於不係本新型的重點,故在此不再贅述。
下面具體描述本新型中保護殼100的使用過程:在初始狀態下,所述支架20收容於所述開口12中,如圖2所示。使用該支架時,請參閱圖4至圖6,用戶在所述凹陷部15的位置將所述第一支撐板21的第二端向所述殼體10的背部方向拉出,設置在所述第一支撐板21的第一端的滑塊211抵持在所述殼體10的內側,所述第二支撐板22的第一端相對所述開口12轉動,所述第二支撐板22的第二端相對所述第一支撐板21轉動並與所述第一支撐板21之間形成一支撐角度,此時,所述第一支撐板21、殼體10及第二支撐板22之間呈一“A”字形。當使用者將電子裝置站立放在一平面(例如桌面)上時,所述殼體10與所述第二支撐板22同時接觸桌面,從而所述支架20可以支 撐所述殼體10和電子裝置站立於該桌面上。藉由拉動所述第二支撐板22使得所述第一凸塊221滑動到不同位置的卡位孔2121內還能實現將所述殼體10及電子裝置以不同角度站立於桌面上,實現使用者使用電子裝置的角度的調節。
儘管對本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和描述,但係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領悟到,可以作出各種不同的變化和改進,這些都不超出本新型的真正範圍。因此期望,本新型並不局限於所公開的作為實現本新型所設想的最佳模式的具體實施方式,本新型包括的所有實施方式都有所附權利要求書的保護範圍內。

Claims (19)

  1. 一種保護殼,包括一殼體,所述殼體包括一收容部,其改良在於,所述殼體上開設有一開口,所述保護殼還包括一收容於所述開口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一第一支撐板及一第二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的第一端卡設於所述殼體的內側並能相對所述開口滑動,第二端能夠在外力作用下穿出所述開口到所述殼體的背部;所述第二支撐板的第一端兩側分別設置有一第一凸塊;所述第一支撐板上開設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相對的兩側壁上分別開設有至少一卡位孔,所述兩個第一凸塊分別卡設在所述凹槽相對的兩側壁上的卡位孔內並能在所述卡位孔內相對轉動,所述第二支撐板的第二端轉動地連接於所述開口的一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保護殼,其中,所述凹槽相對的兩側壁上分別開設有多個連通的卡位孔,所述兩個第一凸塊能夠在外力作用下滑動到兩側壁上不同的卡位孔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保護殼,其中,所述凹槽從所述第一支撐板的中間位置貫穿到所述第一支撐板的第二端,用於在所述支架收容在所述開口中時收容所述第二支撐板。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保護殼,其中,所述殼體位於所述開口的兩側位置向所述殼體的背部凹陷形成兩滑槽,所述第一支撐板的第一端向兩側延伸形成兩滑塊,所述滑塊收容於所述滑槽並能沿所述滑槽相對滑動從而實現將所述第一支撐板的第一端卡設於所述殼體的內側並能相對所述開口滑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保護殼,其中,所述殼體的背部還開設有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與所述開口相連通,用於供用戶拉出收容於該開口中的支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保護殼,其中,所述第二支撐板的第一端上兩個第一凸塊之間開設有第一缺口。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保護殼,其中,所述第一缺口為“U”型缺口。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保護殼,其中,所述開口一端的兩側壁上分別設置有一第一收容孔,所述第二支撐板的第二端兩側分別設置有一第二凸塊,所述兩個第二凸塊分別收容於所述兩個第一收容孔並能在所述第一收容孔內轉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保護殼,其中,所述第二支撐板第二端上兩個第二凸塊之間設置有一第二缺口。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保護殼,其中,所述第二缺口為“U”型缺口。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保護殼,其中,所述第一支撐板的第一端設置有至少一第三缺口,所述開口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與所述至少一第三缺口相配合的至少一第三凸塊,當所述支架收容於所述開口內時,所述至少一第三凸塊卡入所述至少一第三缺口,使得所述支架能夠固定在所述殼體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保護殼,其中,所述第三缺口及所述第三凸塊的個數均為兩個。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保護殼,其中,所述第一支撐板的第一端的端面為圓弧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保護殼,其中,所述第一支撐板的第二端端部設置有一防滑部。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保護殼,其中,所述殼體包括內層和外層,所述外層包裹在內層的外部。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保護殼,其中,所述內層由彈性材料製成,外層由不易變形硬質材料製成。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保護殼,其中,所述彈性材料為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橡膠、熱塑性彈性體、聚丙烯中的一種。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保護殼,其中,所述開口貫穿所述殼體的內層及外層,所述內層上開設的開口的寬度比所述外層上開設的開口的寬度較寬,在所述內層的開口與外層的開口之間形成一階梯面,所述第一支撐板的第一端卡設在所述階梯面上並在所述階梯面上相對所述殼體滑動。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保護殼,其中,所述第一支撐板的表面設置有多個方格狀的凹部。
TW105209085U 2016-05-23 2016-06-17 保護殼 TWM55748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201620472774.9 2016-05-23
CN201620472774.9U CN205793777U (zh) 2016-05-23 2016-05-23 保护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7487U true TWM557487U (zh) 2018-03-21

Family

ID=58115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9085U TWM557487U (zh) 2016-05-23 2016-06-17 保護殼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93777U (zh)
TW (1) TWM557487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93777U (zh) 2016-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3823B (zh) 保護殼
US9930943B2 (en) Device for retaining a portable electronic component
US8520371B2 (en) Digital photo frame
US9756915B2 (en) Case for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ovable sensor cover
US8490789B2 (en) Device for retaining a portable electronic component
KR101735010B1 (ko) 링 케이스
US20170293207A1 (en) Accessory for portable electric/electronic device
TWM514711U (zh) 保護套
US9077436B1 (en) Protective case for a mobile device
US8936229B2 (en)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20305422A1 (en) Portable device protector case
US20160345715A1 (en) Protective case
US20130181903A1 (en) Protection cover support seat structure for tablet display apparatus
US20100226078A1 (en) Accessory strap fixing structure
US20160045004A1 (en) Protective cover
US9760128B2 (en) Protective enclosures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TWM565934U (zh) 保護套
US20100297485A1 (en) Battery cover
US2014016670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ase with rotating and sliding strap
US9047056B2 (en) Protective casing having keyboard
US2009026248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vering lid for covering insert hole
CN105530772B (zh) 保护套
US9432073B2 (en) Housing-protecting cas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M557487U (zh) 保護殼
KR20120008365U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거치용 케이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