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7384U - 鍵盤結構 - Google Patents

鍵盤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7384U
TWM557384U TW106218269U TW106218269U TWM557384U TW M557384 U TWM557384 U TW M557384U TW 106218269 U TW106218269 U TW 106218269U TW 106218269 U TW106218269 U TW 106218269U TW M557384 U TWM557384 U TW M55738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contact
keycap
outer edge
contact portion
link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82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Feng-Shun Chang
Original Assignee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TW1062182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57384U/zh
Publication of TWM5573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7384U/zh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種鍵盤結構,包括一底座、設置於底座上的複數按鍵,其中,至少一所述按鍵包括一鍵帽、以及彼此對應設置且活動連接於底座與鍵帽間的一第一連動件與一第二連動件;其中,第一連動件至少設有一朝向第二連動件延伸的第一滑接部,而第二連動件亦設有一朝向第一連動件延伸的第二滑接部,所述第一、二滑接部係彼此呈相對地滑動配合。俾透過第一、二連動件達到平均的結構強度,藉以透過彼此間的滑動配合而使鍵帽在連動上更平穩。

Description

鍵盤結構
本創作係與一種鍵盤有關,尤指一種鍵盤結構。
按,現有如應用於鍵盤上的按鍵,其主要係通過一剪刀式連動組件所構成,以將按鍵之鍵帽與其底座作活動連結。而傳統剪刀式連動組件係透過二組件呈「X」字型的樞接架構,因此在二組件的配合上,必然有一方容置於另一方內部,故二組件往往無法呈較相對稱的大小,以致被容置的一方在整體外觀上小於另一方,其結構強度也必然不及另一方,是故容易造成二組件在樞接上的結構強度不平均,在按鍵受力上也容易造成按壓手感較差等不良影響。
此外,以往不論何種型態的支撐組件,往往也僅係透過按壓按鍵之鍵帽來傳遞按壓力量,而連動組件彼此間在連動的關係上較為欠缺,導致當人手按壓鍵帽不平均時,容易使得訊號在輸入上較不確實而必須重新輸入,亦會嚴重影響敲擊鍵盤之手感。
有鑑於此,本創作人係為改善並解決上述之缺失,乃特潛心研究並配合學理之運用,終於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之本創作。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可提供一種鍵盤結構,其主要係透過對應設置的二連動件,活動連接於按鍵之底座與鍵帽之間,以使其結構強度平均,同時該二連動件間透過滑動配合的方式彼此可互相傳遞受力,使鍵帽在連動平穩而能確實傳遞輸入訊號。
為了達成上述之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鍵盤結構,包括一底座、與複數按鍵設置於底座上,且至少一所述按鍵包括一相對位於底座上方的鍵帽、以及彼此對應設置且活動連接於底座與鍵帽間的一第一連動件與一第二連動件;其中,第一連動件至少設有一朝向第二連動件延伸的第一滑接部,而第二連動件亦設有一朝向第一連動件延伸的第二滑接部,所述第一、二滑接部係彼此呈相對地滑動配合,第一、二連動件係共同構成一「V」字型者。
為了能更進一步揭露本創作之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之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者。
請參閱圖1及圖2,係分別為本創作之立體分解示意圖及立體組合示意圖。本創作係提供一種鍵盤結構,包括一底座1、與複數按鍵1a設置於該底座1上,且至少一按鍵1a包括一鍵帽2、以及一第一連動件3與一第二連動件4;其中:
該底座1可包含一承載板10、以及一與該承載板10相互疊層的電路層11所構成,並用以供上述鍵帽2、第一、二連動件3、4或其它各組件(如復位件5)配置於其上。而在本創作所舉之實施例中,該電路層11係疊置於該承載板10上,該承載板10可為一硬質板,較佳地,可為一金屬板,設於該電路層11下方而能支撐上述第一、二連動件3、4並與其活動連結,以加強該電路層11之結構強度。於另一實施例,亦可將電路層11設置於承載板10之下,本創作不以此為限。於本實施例中,該電路層11可為一薄膜電路板、軟性電路板或硬式電路板,並具有一導電部110以供上述鍵帽2在被按壓後通過復位件5作導通,進而能將人手按壓鍵帽2之動作轉為訊號輸入。
該鍵帽2係相對位於上述底座1上方,並通過上述第一、二連動件3、4而設置於該底座1上,而第一、二連動件3、4則相互設置並活動連結於底座1與鍵帽2之間,以共同帶動該鍵帽2對底座1作往復之位移。如人手按壓鍵帽2時,該鍵帽2能朝向底座1位移;反之,則該鍵帽2可通過一復位件5回復至初始位置,而在本創作所舉之實施例中,復位件5可為一橡膠彈性體,所述復位件5在鍵帽2受人手按壓時因受力變形而儲存彈力,至受力釋放後即可將鍵帽2頂回。實際實施時,以可以彈片、彈簧、金屬彈性體(metal dome)、機械式開關或磁性元件等作為復位件,本創作不以此為限。
本創作主要係透過上述第一、二連動件3、4共同提供鍵帽2可對底座1作前述上、下往復之位移,同時在兼具第一、二連動件3、4採左、右各半配置的設計下,亦能在鍵帽2受按壓時,透過第一、二連動件3、4彼此的滑動設計而將力量傳遞予彼此,以達到第一、二連動件3、4平穩連動之目的。其中,該第一連動件3係具有二相遠離的第一外緣部30、以及一體連接於該二第一外緣部30間的一第一頂緣部31,而該第二連動件4亦具有二相遠離的第二外緣部40、以及一體連接於該二第二外緣部40間的一第二頂緣部41,且該第一、二連動件3、4彼此對應設置,在未受外力按壓的狀態下可略呈一「V」字型而將連接鍵帽2。
請一併參閱圖1、圖2及圖3所示,該第一連動件3之二第一外緣部30上係分別設有一與底座1作活動連結的第一下連接部300,而底座1之支撐板10上則設有分別與該二第一下連接部300作活動連結的二第一勾部100,所述第一下連接部300可由各第一外緣部30外側延伸呈一突桿狀者;該第一連動件3之第一頂緣部31上則設有一或一以上與鍵帽2作活動連結的第一上連接部310,而鍵帽2於其底面20上則設有與所述第一上連接部310作活動連結的樞接部21,所述第一上連接部310可沿著第一頂緣部31一體延伸而形成於該第一頂緣部31上,且樞接部21上設有一樞孔210並以樞設連結。再請參閱圖1、圖2及圖4所示,該第二連動件4之二第二外緣部40上係分別設有一與底座1作活動連結的第二下連接部400,而底座1之支撐板10上另設有分別與該二第二下連接部400作活動連結的二第二勾部101,所述第二下連接部400可由各第二外緣部410內側延伸呈一突桿狀者;該第二連動件4之第二頂緣部41上則設有一或一以上與鍵帽2作活動連結的第二上連接部410,而鍵帽2於其底面20上則設有與所述第二上連接部410作活動連結的限位部22,所述第二上連接部410可沿著第二頂緣部41一體延伸而形成於該第二頂緣部41外,且限位部22上具有一朝向外側的扣孔220並以卡入而連結。需特別說明的是,樞接部21與限位部22分別設置於鍵帽2底部鄰近邊緣之處,因此,即使使用者按壓鍵帽2之邊緣,第一連動件3及第二連動件4仍可連動鍵帽2相對底座1平穩地升降,並避免按壓鍵帽2邊緣所產生的傾斜或搖晃。另外,由於該第一、二連動件3、4在與底座1及鍵帽1的活動連結上,係大致對稱配置,且第一、二連動件3、4彼此亦具有大致相互對等的結構型態,所以在支撐的結構強度、以及活動連結等各方面上,皆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更進一步地,如圖1、圖3及圖4所示,該第一、二連動件3、4彼此間更以滑動連結的方式,在活動連結上還可進一步彼此傳遞鍵帽2受按壓時的力量。其中,該第一連動件3於二第一外緣部30底端分別延伸有一第一滑接部32,且所述第一滑接部32可以略為向上翹曲的型態由該第一外緣部30底端延伸而出,而該第二連動件4於二第二外緣部40底端亦分別延伸有一第二滑接部42,且所述第二滑接部42亦可略為向上翹曲的型態由該第二外緣部40底端延伸而出,該第一、二連動件3、4之第一、二滑接部32、42係彼此呈相對地錯位配置,進而使彼此間能作滑動配合。更詳細地,在本創作所舉之實施例中,該第一滑接部32係位於該第二滑接部42外側,且於該第一滑接部32內側設有朝向該第二滑接部42外側的一第一滑槽320與一第一滑塊321,而於該第二滑接部42外側則設有一對應該第一滑塊321的第二滑槽420、以及一對應該第一滑槽320的第二滑塊421。
據此,如圖5所示,當鍵帽2被按壓而受力若偏向第一連動件3時,該第一連動件3因與鍵帽2及底座1間以活動方式連結,即可透過第一下連接部300與底座1的樞接關係而使第一連動件3頂端(即連接鍵帽2的第一頂緣部31)向下擺動,且由於第一滑槽320位於第一連動件3底端而向上擺動,故能同時透過與第二滑塊421的滑動配合來連動該第二連動件4,使該第二連動件4亦可以其與鍵帽2及底座1間的活動連結,來帶動鍵帽2執行被按壓的動作。反之,如圖6所示,當鍵帽2被按壓而受力若偏向第二連動件4時,該第二連動件4與鍵帽2及底座1間以活動方式連結,亦可透過第二下連接部400與底座1的樞接關係而使第二連動件4頂端(即連接鍵帽2的第二頂緣部41)向下擺動,且由於第二滑槽420位於第二連動件4底端而向上擺動,故能同時透過與第一滑塊321的滑動配合來連動該第一連動件3,使該第一連動件3亦可以其與鍵帽2及底座1間的活動連結,來帶動鍵帽2執行被按壓的動作。因此,本創作可使鍵帽2在被按壓且受力不平均的情況下,該第一、二連動件3、4仍可透過彼此的滑動配合來傳遞受力力量而相互連動,俾達到同步作動而使鍵帽2在被按壓時其作動更為平穩之目的,從而使復位件5能確實被按壓而觸發電路層11之導露部110,以避免訊號傳遞不確實而影響使用者敲擊鍵盤之手感。
此外,如圖5及圖6所示,由於第一、二滑接部32、42呈略為向上翹曲的型態,故在考量鍵帽2按壓後的厚度空間盡可能薄化的前題下,亦可於該鍵帽2底面20凹設一應對之讓槽200,以供該第一、二滑接部32、42容置。
是以,藉由上述之構造組成,即可得到本創作鍵盤結構。
此外,再請參閱圖1所示,本創作為進一步提高第一、二連動件3、4的結構強度,係可於該第一連動件3之二第一外緣部30與第一頂緣部31所包圍的區域內一體延伸一第一補強部33,且該第一補強部33上設有一第一讓位孔330,所述第一讓位孔330至少提供該復位件5一半部的空間;而於該第二連動件4之二第二外緣部40與第二頂緣部41所包圍的區域內一體延伸一第二補強部43,且該第二補強部43上亦設有一第二讓位孔430,所述第二讓位孔430至少提供該復位件5另一半部的空間。因此,可在不影響供復位件5設置的前題下,透過第一、二補強部33、43分別呈片狀的延伸型態,以增加第一、二連動件3、4各自的結構強度。
綜上所述,本創作實為不可多得之新型創作產品,其確可達到預期之使用目的,而解決習知之缺失,又因極具新穎性及進步性,完全符合新型專利申請要件,爰依專利法提出申請,敬請詳查並賜准本案專利,以保障創作人之權利。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即拘限本創作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等效結構變化,均同理皆包含於本創作之範圍內,合予陳明。
<本創作>
1‧‧‧底座
10‧‧‧承載板
100‧‧‧第一勾部
101‧‧‧第二勾部
11‧‧‧電路層
110‧‧‧導電部
1a‧‧‧按鍵
2‧‧‧鍵帽
20‧‧‧底面
200‧‧‧讓槽
21‧‧‧樞接部
210‧‧‧樞孔
22‧‧‧限位部
220‧‧‧扣孔
3‧‧‧第一連動件
30‧‧‧第一外緣部
300‧‧‧第一下連接部
31‧‧‧第一頂緣部
310‧‧‧第一上連接部
32‧‧‧第一滑接部
320‧‧‧第一滑槽
321‧‧‧第一滑塊
33‧‧‧第一補強部
330‧‧‧第一讓位孔
4‧‧‧第二連動件
40‧‧‧第二外緣部
400‧‧‧第二下連接部
41‧‧‧第二頂緣部
410‧‧‧第二外緣部
42‧‧‧第二滑接部
420‧‧‧第二滑槽
421‧‧‧第二滑塊
43‧‧‧第二補強部
430‧‧‧第二讓位孔
5‧‧‧復位件
圖1係本創作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係本創作之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3係本創作在按壓前以第一連動件為主之剖面示意圖。
圖4係本創作在按壓前以第二連動件為主之剖面示意圖。
圖5係本創作在按壓後以第一連動件為主之剖面示意圖。
圖6係本創作在按壓後以第二連動件為主之剖面示意圖。
1‧‧‧底座
10‧‧‧承載板
100‧‧‧第一勾部
101‧‧‧第二勾部
11‧‧‧電路層
110‧‧‧導電部
1a‧‧‧按鍵
2‧‧‧鍵帽
20‧‧‧底面
200‧‧‧讓槽
21‧‧‧樞接部
210‧‧‧樞孔
22‧‧‧限位部
220‧‧‧扣孔
3‧‧‧第一連動件
30‧‧‧第一外緣部
300‧‧‧第一下連接部
31‧‧‧第一頂緣部
310‧‧‧第一上連接部
32‧‧‧第一滑接部
320‧‧‧第一滑槽
321‧‧‧第一滑塊
33‧‧‧第一補強部
330‧‧‧第一讓位孔
4‧‧‧第二連動件
40‧‧‧第二外緣部
400‧‧‧第二下連接部
41‧‧‧第二頂緣部
410‧‧‧第二外緣部
42‧‧‧第二滑接部
420‧‧‧第二滑槽
421‧‧‧第二滑塊
43‧‧‧第二補強部
430‧‧‧第二讓位孔
5‧‧‧復位件

Claims (10)

  1. 一種鍵盤結構,包括: 一底座;以及 複數按鍵設置於該底座上,其中,至少一所述按鍵包括: 一鍵帽,相對位於該底座上方;以及 彼此對應設置且活動連接於該底座與該鍵帽間的一第一連動件與一第二連動件; 該第一連動件至少設有一朝向該第二連動件延伸的第一滑接部,而該第二連動件亦設有一朝向該第一連動件延伸的第二滑接部,所述第一、二滑接部係彼此呈相對地滑動配合,其中該第一、二連動件係共同構成一「V」字型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鍵盤結構,其中該第一連動件係具有二相遠離的第一外緣部、以及一體連接於該二第一外緣部間的一第一頂緣部,且所述第一滑接部係由該二第一外緣部底端分別延伸而出;該第二連動件係具有二相遠離的第二外緣部、以及一體連接於該二第二外緣部間的一第二頂緣部,且所述第二滑接部係由該二第二外緣部底端分別延伸而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鍵盤結構,其中該二第一外緣部與該第一頂緣部所包圍的區域內係一體延伸一第一補強部;該二第二外緣部與該第二頂緣部所包圍的區域內係一體延伸一第二補強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鍵盤結構,其中該第一滑接部係向上翹曲地由該第一外緣部底端延伸而出;該第二滑接部係向上翹曲地由該第二外緣部底端延伸而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鍵盤結構,其中該二第一外緣部上係分別設有一與該底座作活動連結的第一下連接部;該二第二外緣部上係分別設有一與該底座作活動連結的第二下連接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鍵盤結構,其中該第一頂緣部上係設有一或一以上與該鍵帽作活動連結的第一上連接部;該第二頂緣部上係設有一或一以上與該鍵帽作活動連結的第二上連接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鍵盤結構,其中該鍵帽於其底面上係分別設有與該第一上連接部作活動連結的樞接部、以及與該第二上連接部作活動連結的限位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鍵盤結構,其中該樞接部與該限位部分別設置於該鍵帽的底部鄰近邊緣之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4項所述之鍵盤結構,其中該第一滑接部係位於該第二滑接部外側,且於該第一滑接部內側設有朝向該第二滑接部外側的一第一滑槽與一第一滑塊,而於該第二滑接部外側則設有一對應該第一滑塊的第二滑槽、以及一對應該第一滑槽的第二滑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4項所述之鍵盤結構,其中該鍵帽底面凹設一讓槽,以容置該第一滑接部及該第二滑接部。
TW106218269U 2017-12-08 2017-12-08 鍵盤結構 TWM5573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8269U TWM557384U (zh) 2017-12-08 2017-12-08 鍵盤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8269U TWM557384U (zh) 2017-12-08 2017-12-08 鍵盤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7384U true TWM557384U (zh) 2018-03-21

Family

ID=62192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8269U TWM557384U (zh) 2017-12-08 2017-12-08 鍵盤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573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34153A (zh) * 2019-03-25 2020-10-27 陈�峰 一种超薄磁浮按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34153A (zh) * 2019-03-25 2020-10-27 陈�峰 一种超薄磁浮按键
CN111834153B (zh) * 2019-03-25 2024-04-05 陈�峰 一种超薄磁浮按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27727B2 (en) Key structure
TWI607474B (zh) 按鍵
WO2016138803A1 (zh) 薄型手提电脑机械键盘
US8653389B2 (en) Keyswitch device, supporting seat and key cap thereof
TWI630635B (zh) 薄型鍵盤
CN111430172B (zh) 按键模组
TWM551337U (zh) 按鍵裝置及卡勾支架
CN109767946B (zh) 按键及其键盘
TWI691983B (zh) 鍵盤
TWI749815B (zh) 按鍵結構
WO2016034009A1 (zh) 一种键盘及其组装方法
JPH08124453A (ja) キースイッチ
TWM557384U (zh) 鍵盤結構
TW201721692A (zh) 按鍵結構
TWI411941B (zh) 輸入裝置
CN205194595U (zh) 一种具有防水震动功能的弹簧按键式机械键盘
WO2016161855A1 (zh) 一种有弹性挂钩限位结构的钣金剪刀脚支撑的键开关装置
TW202025190A (zh) 鍵盤
TWI718863B (zh) 按鍵
TWM552131U (zh) 按鍵裝置
TWM592114U (zh) 按鍵之平衡桿連結結構及其衛星軸結構
TWM557385U (zh) 鍵盤結構
TWM523955U (zh) 按鍵結構
TW202221746A (zh) 按鍵結構
CN202217593U (zh) 按键及应用该按键的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