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6699U - 置物盒之結構(七) - Google Patents

置物盒之結構(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6699U
TWM556699U TW106205042U TW106205042U TWM556699U TW M556699 U TWM556699 U TW M556699U TW 106205042 U TW106205042 U TW 106205042U TW 106205042 U TW106205042 U TW 106205042U TW M556699 U TWM556699 U TW M55669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box
frame
unit storage
recessed
upper co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050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u-Chuan Hsu
Original Assignee
L&F Plas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F Plas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F Plastics Co Ltd
Priority to TW1062050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56699U/zh
Publication of TWM5566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6699U/zh

Links

Landscapes

  • Drawers Of Furniture (AREA)

Abstract

一種置物盒之結構(七),是採在置物盒含括的預設形態框架上端周邊間距或非間距凹入的凹部是允許上蓋相應部位朝內形成的凸部引入,在沿著框架靠上範圍作間距或非間距朝上形成的數道傾斜凸部是對應容納入上蓋鄰近框緣凹入的數道容納槽,使構成一單元置物盒,該單元置物盒是允許抽屜位在朝下延伸的兩旁縱向凸部與末端的較凸出抵擋部能依著框架相應區域凹入的凹槽移入、及在位移至極限時使抵擋部受限前述凹槽末端的弧凹空間,保持抽屜在閉合/或外拉的安全限制;同時置物盒在須多個朝上堆疊是可藉預設部位結合的扣具使相鄰上下端的置物盒作彼此方位抵制,提升置物盒在應用上具機動的形態拼組。

Description

置物盒之結構(七)
本創作是提供一種置物盒之結構(七),主要是對允許收納入物件的置物盒含括的相關構件(如:框架、上蓋、抽屜…)作組設可藉簡便的操作即可獲有確切定位,且在置物盒上端組設的構件其承載強度可具體增加,一併對允許推入置物盒其間的收納部件可保持順暢內外位移,同時這種組成的置物盒在須多個朝上堆疊是可藉預設部位結合的扣具使相鄰上下端的置物盒作彼此方位抵制,以提升置物盒在應用能依所須作機動的選擇。
按,目前用在收放各式物件的收納盒/或置物盒在形態相當的多,其中不乏以具輕便搬移的預設形態塑膠成形的基礎框架、以配合預設形態的盒體/或抽屜作容納推入以組成所須的收納部件是屬極為普遍,對一般既有的置物盒基本上是包含:一預設寬幅及形態的框架、扣設在框架上端的蓋體、及允許置入框架的抽屜所構成,其中,該組設在置物盒上端的蓋體通常是呈四周邊形成略高凸緣、及相鄰內側為凹置以淺凹周邊的形態,另在置物盒的底部則是為四周邊形成略高支架設置,以利多層的置物盒在作堆疊時形成一合宜間隔、方便人手部移出。
上述這種置物盒在組成形態相當的多,本案創作者即是在早 先皆會依據收納物件所須而設計不同的單元置物盒,以構成預期形態的收納組體,在此即是針對與上述同類別的置物盒組體在進行相關構件的結合來作另一新設計,而採在置物盒含括的相關構件(如:框架、上蓋、抽屜…)作組設可藉簡便的操作即可獲有確切定位,且在置物盒上端組設的構件其承載強度可具體增加,一併對允許推入置物盒其間的收納部件可保持順暢內外位移,同時這種組成的置物盒在須多個朝上堆疊是可藉預設部位結合的扣具使相鄰上下端的置物盒作彼此方位抵制,以提升置物盒在應用能依所須作機動的選擇。
本創作即是依既有用在收納物件的置物盒組體在將相關構件作彼此之間的結合、與在須多個相堆疊的方位牽制來作另一種可藉輕易扣設即可達到預期平穩度的應用,以期在該置物盒含括的預設形態框架上端周邊間距或非間距凹入的凹部是允許上蓋相應部位朝內形成的凸部引入,在沿著框架靠上範圍作間距或非間距朝上形成的數道傾斜凸部是對應容納入上蓋鄰近框緣凹入的數道容納槽,使框架能與上蓋之間保持一確切限制以構成一單元置物盒;這裡的單元置物盒內部預設區域是凹設以凹槽及末端呈較深入的弧凹空間,及在框架靠近入口的內部中間段落是形成一凸部,以利抽屜底部預設區域形成的導正空間能在抽屜內推至極限時受到前述凸部的方位限制,及使抽屜位在朝下延伸的兩旁縱向凸部與末端的較凸出抵擋部能依著前述凹槽移入、及在位移至極限時能使抵擋部受限於前述的弧凹空間,以保持抽屜不會因不小心的撥到朝外移出、或在外拉至極限時受到一安全限制;同時這種置物盒在須多個朝上堆疊是可藉預設部位 結合的扣具使相鄰上下端的置物盒作彼此方位抵制,提升置物盒在應用上具機動的形態拼組。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是對用在收納物件的單元置物盒含括的框架及上蓋在作組設成一單元置物盒,並使單元置物盒在允許抽屜容納入能保持平穩推入或拉出、及在內外位移至極限時具一安全限制,是採以:沿著預設形態框架上端周邊靠外預設段落是形成間距或非間距的啣入部件,以允許上蓋相應區域凹設的至少一或以上的容納空間在覆設時保持一迫切引入,使構成一單元置物盒;並在單元置物盒內側預設區域是形成至少一或以上的引導空間,以利抽屜在內推或外移保持較佳穩定度;一併在前述單元置物盒內側預設部位是凹設至少一或以上的限制空間,以配合抽屜在內外位移至極限時可受到適時抵擋,及避免外脫離的應用。
本創作之第二目的,是對單元置物盒含括的覆設在框架上端開口的上蓋位在內側朝前區域是凹設一容納空間,以允許一相符長度及略厚的金屬部件呈迫切置入,以利與框架作結合的上蓋在呈單一置物盒使用或多個彼此堆疊能獲有較佳的承載強度。
本創作之第三目的,是對單元置物盒含括的框架上端周邊在沿著靠外預設段落延伸的環凸緣是間距或非間距的凹入至少一或以上的凹部,以允許上蓋在相應部位朝內形成的至少一或以上的凸部引入,在沿著框架靠上範圍作間距或非間距朝上形成數道的傾斜凸部,是對應容納入上蓋鄰近框緣凹入的數道容納槽,使框架與上蓋之間保持一確切限制。
本創作之第四目的,是對單元置物盒含括的框架上端周邊預設部位是凹設至少一或以上的凹部,以配合上蓋相應區域形成的抵制段引 入,使上蓋與框架在組設過程具更佳的方位對準。
本創作之第五目的,是對單元置物盒含括的框架鄰近底部層面預設區域是朝下延伸以環凸部,及偏靠框架的前端開口位在底部亦朝下延伸一截凸部,以配合覆設在框架上端的上蓋中間部位凹入的凹置區域及靠前一端凹入的凹部,作為多個單元置物盒在朝上堆疊能使上一層框架的環凸部及凸部跨設在下一層上蓋的凹置區域及凹部,使多個單元置物盒在上下層彼此之間保持一平穩架高。
本創作之第六目的,是對單元置物盒含括的框架位在內部預設區域是凹設至少兩道的凹槽及末端呈較深入的弧凹空間,及在框架靠近入口的內部中間段落是形成一凸部,以允許抽屜底部預設區域形成的導正空間能在抽屜內推至極限時受到前述凸部的方位限制,及使抽屜位在朝下延伸的兩旁縱向凸部與末端的較凸出抵擋部能依著前述凹槽移入、及在位移至極限時能使抵擋部受限於前述的弧凹空間,以保持抽屜不會因不小心的撥到朝外移出。
本創作之第七目的,是對單元置物盒含括的框架位在內部預設區域是凹設至少一或以上的凹部,以配合抽屜底部相應段落朝下形成的至少一或以上的凸部能在朝內推入至極限時保持一方位限制、或在外拉至極限時受到一安全限制。
本創作之第八目的,是對單元置物盒含括的框架鄰近前端開口的兩旁周邊是形成一截抵擋層面,以利抽屜在朝單元置物盒推入至極限能受到一適時的方位限制。
本創作之第九目的,是對單元置物盒含括的框架位在靠後一 側的鄰近底部預設段落是允許樞設至少一扣具,作為多個單元置物盒在朝上堆疊起能藉上一層單元置物盒樞設的扣具引入下一層單元置物盒其覆設上蓋相應部位貫穿的孔或凹部,以利被堆疊起的單元置物盒在靠後一端保持一方位限制,使得每一層單元置物盒其間容納入的抽屜在外拉出能防止朝前翻落。
本創作之第十目的,是對單元置物盒含括的框架位在靠後一側樞設以扣具的周邊範圍是允許凹設以內凹區域,以利扣具在不使用可朝上作收合起、或作水平狀使保持在前述內凹區域並與相鄰單元置物盒其上端覆設的上蓋周邊形成一平齊狀。
本創作之第十一目的,是對單元置物盒含括的框架位在兩外側與靠後一側預設範圍是凹入以凹置區域,及這裡的框架其凹置區域對應內側部位是呈內凸形態,以利框架在周邊具有較佳的補強應用,同時亦可作為多個框架在堆疊時的依序容納入、及保持彼此的方位限制。
〔本創作〕
1‧‧‧框架
11‧‧‧上端周邊
12‧‧‧環凸緣
13‧‧‧凹部
14‧‧‧傾斜凸部
15、191、27‧‧‧凹部
16‧‧‧環凸部
17、19、21、32、33‧‧‧凸部
18‧‧‧凹槽
181‧‧‧弧凹空間
192‧‧‧抵擋層面
193‧‧‧內凹區域
194、26‧‧‧凹置區域
195‧‧‧內凹形態
2‧‧‧上蓋
22‧‧‧容納槽
23‧‧‧容納空間
24‧‧‧金屬部件
25‧‧‧抵制段
28‧‧‧孔
3‧‧‧抽屜
31‧‧‧導正空間
321‧‧‧抵擋部
4‧‧‧單元置物盒
5‧‧‧扣具
第1圖係本創作單元置物盒部分相關構件的分解圖。
第1圖之1係第1圖的A1部位放大詳圖。
第1圖之2係第1圖的A2部位放大詳圖。
第2圖係本創作單元置物盒部分相關構件完成組設的底視圖。
第3圖係第2圖的B-B部位截面圖。
第3圖之1係第3圖的C1部位放大詳圖。
第3圖之2係第3圖的C2部位放大詳圖。
第4圖係本創作單元置物盒在推入抽屜之前的示意圖。
第5圖係本創作單元置物盒在推入抽屜之前的俯視圖。
第6圖係本創作單元置物盒在將抽屜推入的俯視圖。
第6圖之1係第6圖的D1-D1部位截面圖。
第6圖之2係第6圖的D2-D2部位截面圖。
第7圖係本創作單元置物盒在將抽屜推入的外觀圖。
第8圖係本創作單元置物盒在將抽屜朝外拉出的俯視圖。
第8圖之1係第8圖的E1-E1部位截面圖。
第8圖之2係第8圖的E2-E2部位截面圖。
第9圖係本創作置物盒後側與扣具在未組設的分解圖。
第10圖係本創作置物盒後側與扣具完成組設的示意圖(水平狀態)。
第11圖係本創作置物盒後側與扣具完成組設朝上收合的示意圖。
第12圖係本創作上下層置物盒在堆疊起並受到扣具作限制的後視圖。
第13圖係本創作上下層置物盒在堆疊並受到扣具作限制的側視截面圖。
第13圖之1係第13圖的F部位放大詳圖。
本創作設計的置物盒之結構(七)〔如第1、4圖〕,主要是對用在收納物件的單元置物盒含括的框架1及上蓋2在作組設成一單元置物盒4,並使單元置物盒4在允許抽屜3容納入能保持平穩推入或拉出、及在內外位移至極限時具一安全限制,是採以:沿著預設形態框架1上端周邊11靠外預設段落是形成間距或非間距的啣入部件(此啣入部件可由[0019]段落作詳細說明),以允許上蓋2相應區域凹設的至少一或以上 的容納空間在覆設時保持一迫切引入(此容納空間亦是在[0019]段落作詳細說明),使構成一單元置物盒4;並在單元置物盒4內側預設區域是形成至少一或以上的引導空間(此引導空間可由[0022]段落作詳細說明),以利抽屜3在內推或外移保持較佳穩定度;一併在前述單元置物盒4內側預設部位是凹設至少一或以上的限制空間(此限制空間可由[0023]段落作詳細說明),以配合抽屜3在內外位移至極限時可受到適時抵擋,及避免外脫離的應用。
沿續前述,該組成的單元置物盒4含括的覆設在框架1上端開口的上蓋2位在內側朝前區域是凹設一容納空間23〔如第1圖〕,以允許一相符長度及略厚的金屬部件24呈迫切置入,以利與框架1作結合的上蓋2在呈單一置物盒使用或多個彼此堆疊能獲有較佳的承載強度〔如第3圖〕。
另組成的單元置物盒4含括的框架1上端周邊11在沿著靠外預設段落延伸的環凸緣12是間距或非間距的凹入至少一或以上的凹部13〔如第1圖之1〕,以允許上蓋2在相應部位朝內形成的至少一或以上的凸部21引入〔如第1圖之2、第2圖、第3圖之1〕,在沿著框架1靠上範圍作間距或非間距朝上形成數道的傾斜凸部14,是對應容納入上蓋2鄰近框緣凹入的數道容納槽22〔如第1圖之2〕,使框架1與上蓋2之間保持一確切限制。
及前面提到的單元置物盒4含括的框架1上端周邊11預設部位是凹設至少一或以上的凹部15〔如第1圖〕,以配合上蓋2相應區域形成的抵制段25引入,使上蓋2與框架1在組設過程具更佳的方位 對準。
在對單元置物盒4含括的框架1鄰近底部層面預設區域是朝下延伸以環凸部16〔如第3圖〕,及偏靠框架1的前端開口位在底部亦朝下延伸一截凸部17,以配合覆設在框架1上端的上蓋2中間部位凹入的凹置區域26及靠前一端凹入的凹部27,作為多個單元置物盒4在朝上堆疊能使上一層框架1的環凸部16及凸部17跨設在下一層上蓋2的凹置區域26及凹部27〔如第13圖〕,使多個單元置物盒4在上下層彼此之間保持一平穩架高。
沿續前述的單元置物盒4含括的框架1位在內部預設區域是凹設至少兩道的凹槽18及末端呈較深入的弧凹空間181〔如第4圖〕,及在框架1靠近入口的內部中間段落是形成一凸部19,以允許抽屜3底部預設區域形成的導正空間31能在抽屜3內推至極限時受到前述凸部19的方位限制〔如第5、6圖〕,及使抽屜3位在朝下延伸的兩旁縱向凸部32與末端的較凸出抵擋部321能依著前述凹槽18移入、及在位移至極限時能使抵擋部321受限於前述的弧凹空間181〔如第6圖之1〕,以保持抽屜3不會因不小心的撥到朝外移出、或外拉時具有適時的方位阻擋〔如第8圖之1〕不致突然被拉出。
承上段落的單元置物盒4含括的框架1位在內部預設區域是凹設至少一或以上的凹部191〔如第1、4圖〕,以配合抽屜3底部相應段落朝下形成的至少一或以上的凸部33能在朝內推入至極限時保持一方位限制〔如第5、6圖、第6圖之2〕、或在外拉至極限時受到一安全限制〔如第8圖、第8圖之2〕。
一併對單元置物盒4含括的框架1鄰近前端開口的兩旁周邊是形成一截抵擋層面192〔如第4圖〕,以利抽屜3在朝單元置物盒4推入至極限能受到一適時的方位限制〔如第7圖〕。
在對這裡的單元置物盒4含括的框架1位在靠後一側的鄰近底部預設段落是允許樞設至少一扣具5〔如第9、10圖〕,作為多個單元置物盒4在朝上堆疊起,能藉上一層單元置物盒4樞設的扣具5引入下一層單元置物盒4其覆設上蓋2相應部位貫穿的孔28/或凹部〔如第12、13圖、第13圖之1〕,以利被堆疊起的單元置物盒4在靠後一端保持一方位限制,使得每一層單元置物盒4其間容納入的抽屜3在外拉出能防止朝前翻落。
上面提到的單元置物盒4含括的框架1位在靠後一側樞設以扣具5的周邊範圍是允許凹設以內凹區域193〔如第9圖〕,以利扣具5在不使用可朝上作收合起〔如第11圖、第3圖之2〕、或作水平狀使保持在前述內凹區域193並與相鄰單元置物盒4其上端覆設的上蓋2周邊形成一平齊狀〔如第12圖〕。
同時對前述單元置物盒4含括的框架1位在兩外側與靠後一側預設範圍是凹入以凹置區域194〔如第9圖〕,及這裡的框架1其凹置區域194對應內側部位是呈內凸形態195,以利框架1在周邊具有較佳的補強應用,同時亦可作為多個框架1在堆疊時的依序容納入、及保持彼此的方位限制。

Claims (11)

  1. 一種置物盒之結構,是對用在收納物件的單元置物盒含括的框架及上蓋在作組設成一單元置物盒,並使單元置物盒在允許抽屜容納入能保持平穩推入或拉出、及在內外位移至極限時具一安全限制,是採以:沿著預設形態框架上端周邊靠外預設段落是形成間距或非間距的啣入部件,以允許上蓋相應區域凹設的至少一或以上的容納空間在覆設時保持一迫切引入,使構成一單元置物盒;並在單元置物盒內側預設區域是形成至少一或以上的引導空間,以利抽屜在內推或外移保持較佳穩定度;一併在前述單元置物盒內側預設部位是凹設至少一或以上的限制空間,以配合抽屜在內外位移至極限時可受到適時抵擋,及避免外脫離的應用。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置物盒之結構,其中該單元置物盒含括的覆設在框架上端開口的上蓋位在內側朝前區域是凹設一容納空間,以允許一相符長度及略厚的金屬部件呈迫切置入,以利與框架作結合的上蓋在呈單一置物盒使用或多個彼此堆疊能獲有較佳的承載強度。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置物盒之結構,其中該單元置物盒含括的框架上端周邊在沿著靠外預設段落延伸的環凸緣是間距或非間距的凹入至少一或以上的凹部,以允許上蓋在相應部位朝內形成的至少一或以上的凸部引入,在沿著框架靠上範圍作間距或非間距朝上形成數道的傾斜凸部,是對應容納入上蓋鄰近框緣凹入的數道容納槽,使框架與上蓋之間保持一確切限制。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置物盒之結構,其中該單元置物盒含括的框架上端周邊預設部位是凹設至少一或以上的凹部,以配合上蓋相應區域形成的抵制段引入,使上蓋與框架在組設過程具更佳的方位對準。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置物盒之結構,其中該單元置物盒含括的框架鄰近底部層面預設區域是朝下延伸以環凸部,及偏靠框架的前端開口位在底部亦朝下延伸一截凸部,以配合覆設在框架上端的上蓋中間部位凹入的凹置區域及靠前一端凹入的凹部,作為多個單元置物盒在朝上堆疊能使上一層框架的環凸部及凸部跨設在下一層上蓋的凹置區域及凹部,使多個單元置物盒在上下層彼此之間保持一平穩架高。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置物盒之結構,其中該單元置物盒含括的框架位在內部預設區域是凹設至少兩道的凹槽及末端呈較深入的弧凹空間,及在框架靠近入口的內部中間段落是形成一凸部,以允許抽屜底部預設區域形成的導正空間能在抽屜內推至極限時受到前述凸部的方位限制,及使抽屜位在朝下延伸的兩旁縱向凸部與末端的較凸出抵擋部能依著前述凹槽移入、及在位移至極限時能使抵擋部受限於前述的弧凹空間,以保持抽屜不會因不小心的撥到朝外移出。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置物盒之結構,其中該單元置物盒含括的框架位在內部預設區域是凹設至少一或以上的凹部,以配合抽屜底部相應段落朝下形成的至少一或以上的凸部能在朝內推入至極限時保持一方位限制、或在外拉至極限時受到一安全限制。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置物盒之結構,其中該單元置物盒含括的框架鄰近前端開口的兩旁周邊是形成一截抵擋層面,以利抽屜在朝單元置物盒 推入至極限能受到一適時的方位限制。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置物盒之結構,其中該單元置物盒含括的框架位在靠後一側的鄰近底部預設段落是允許樞設至少一扣具,作為多個單元置物盒在朝上堆疊起能藉上一層單元置物盒樞設的扣具引入下一層單元置物盒其覆設上蓋相應部位貫穿的孔或凹部,以利被堆疊起的單元置物盒在靠後一端保持一方位限制,使得每一層單元置物盒其間容納入的抽屜在外拉出能防止朝前翻落。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的置物盒之結構,其中該單元置物盒含括的框架位在靠後一側樞設以扣具的周邊範圍是允許凹設以內凹區域,以利扣具在不使用可朝上作收合起、或作水平狀使保持在前述內凹區域並與相鄰單元置物盒其上端覆設的上蓋周邊形成一平齊狀。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的置物盒之結構,其中該單元置物盒含括的框架位在兩外側與靠後一側預設範圍是凹入以凹置區域,及這裡的框架其凹置區域對應內側部位是呈內凸形態,以利框架在周邊具有較佳的補強應用,同時亦可作為多個框架在堆疊時的依序容納入、及保持彼此的方位限制。
TW106205042U 2017-04-10 2017-04-10 置物盒之結構(七) TWM5566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5042U TWM556699U (zh) 2017-04-10 2017-04-10 置物盒之結構(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5042U TWM556699U (zh) 2017-04-10 2017-04-10 置物盒之結構(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6699U true TWM556699U (zh) 2018-03-11

Family

ID=62192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05042U TWM556699U (zh) 2017-04-10 2017-04-10 置物盒之結構(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566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58488B2 (ja) 収納ケース
US20090079214A1 (en) Vehicular box structure
JP2018110664A (ja) 収納ケース
US20170334611A1 (en) Dish with lid
JP3186097U (ja) 収納ケース
TWM506787U (zh) 收納盒之結構改良(十四)
USD1006616S1 (en) Combined package with locking mechanisms
TW201836936A (zh) 置物盒之結構(七)
TWM556699U (zh) 置物盒之結構(七)
US20090071956A1 (en) Knockdown Container
TWM549204U (zh) 置物盒之結構改良(三)
JP5727889B2 (ja) 蓋部材
TW201832999A (zh) 置物盒之結構改良(三)
TWM531438U (zh) 置物盒之結構改良(二)
TWM578950U (zh) Improved structure of the storage box (6)
TWM541238U (zh) 置物櫃組成(三)
JP6585101B2 (ja) 収納ケース
TWI663932B (zh) 抽屜之結構(八)
TWM556517U (zh) 抽屜之結構(八)
TWM535692U (zh) 整理盒之改良
TWM599290U (zh) 收納盒之改良結構(三十)
TWM528957U (zh) 置物籃之結構改良(一)
TWM562622U (zh) 收納櫃組成(二)
JP3209526U (ja) 収納ケース
TWM528955U (zh) 置物籃之結構改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