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3870U - 導電膜基板、觸控式螢幕感測器及模組 - Google Patents
導電膜基板、觸控式螢幕感測器及模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53870U TWM553870U TW106209288U TW106209288U TWM553870U TW M553870 U TWM553870 U TW M553870U TW 106209288 U TW106209288 U TW 106209288U TW 106209288 U TW106209288 U TW 106209288U TW M553870 U TWM553870 U TW M553870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conductive film
- film substrate
- substrate
- resin lay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Description
本新型創作涉及一種導電膜基板、觸控式螢幕感測器及模組。
在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電視等大型電子設備、汽車導航(car navigation)、手機、電子詞典等小型電子設備、辦公自動化(Office Automation,OA)/工廠自動化(Factory Automation,FA)設備等的顯示裝置等中,一直使用液晶顯示元件或觸控式螢幕(觸控式螢幕感測器)。
關於觸控式螢幕,已將各種方式加以實際應用。近年來正推進利用靜電電容方式的觸控式螢幕。通常在靜電電容方式的觸控式螢幕中,為了表現X軸及Y軸的二維座標,多個X電極與和X電極正交的多個Y電極形成二層結構。關於形成這些電極的材料,自顯示出高的可見光透射率的方面來看,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銦或氧化錫成為主流(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在製作這種觸控式螢幕中所用的觸控式螢幕感測器時,例如一直使用導電膜基板(積層體),所述導電膜基板(積層體)具備基板;以及設置在其表面上的透明電極(X電極或Y電極)、
用來與外部電路連接的金屬佈線、及將金屬佈線與透明電極連接的連接電極。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2-128605號公報
此外,關於如上文所述那樣的大型電子設備、小型電子設備及顯示裝置等,也考慮到將來採用將觸控式螢幕彎折的結構。
然而,作為透明電極的材料而目前成為主流的ITO、氧化銦或氧化錫具有若彎折則容易斷線的性質。因此,若使用目前成為主流的ITO、氧化銦或氧化錫來作為形成透明電極的材料,則有可能在將觸控式螢幕彎折時,在其彎折區域處電極斷線。
因此,本新型創作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即便被彎折電極也不易斷線的導電膜基板、觸控式螢幕及模組。
本新型創作的導電膜基板為預定在彎折預定區域彎折的導電膜基板,並且具備基板、以及設置在基板上的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第一電極包含導電性纖維並且與彎折預定區域交叉,第二電極不配置在彎折預定區域上。
本新型創作的導電膜基板中,第一電極與彎折預定區域交叉,因此能以橫穿彎折預定區域的方式配置第一電極。由此,
可在彎折預定區域上及彎折預定區域的附近配置電極。這裡,第二電極不配置在彎折預定區域上,因此即便將導電膜基板在彎折預定區域處彎折,第二電極也不被彎折。另一方面,第一電極與彎折預定區域交叉,因此若將導電膜基板在彎折預定區域處彎折,則第一電極也被彎折。但是,第一電極為包含導電性纖維的電極,因此即便將導電膜基板在彎折預定區域處彎折,也通過導電性纖維進行伸縮而維持導通。
所述導電膜基板中,第一電極也可配置在將導電膜基板在彎折預定區域處彎折時的第二電極的內側。所述導電膜基板中,第一電極是配置在第二電極的內側(凹側),因此與將第一電極配置在第二電極的外側(凸側)的情況相比,伴隨著導電膜基板的彎折的伸縮量變小。因此,可進一步抑制第一電極的斷線。
所述導電膜基板中,導電性纖維也可為銀纖維。所述導電膜基板中,導電性纖維為銀纖維,因此可容易地調整第一電極的導電性。
所述導電膜基板中,第一電極也可與彎折預定區域正交。所述導電膜基板中,第一電極與彎折預定區域正交,因此可在基板上有效率地配置第一電極。
所述導電膜基板中,第二電極也可與彎折預定區域平行地配置。所述導電膜基板中,與彎折預定區域平行地配置著第二電極,因此可在彎折預定區域的附近配置第二電極。
所述導電膜基板中,也可具備將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及
基板絕緣的第一樹脂層、以及將第二電極與第一電極及基板絕緣的第二樹脂層。所述導電膜基板中,通過第一樹脂層及第二樹脂層而使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絕緣,因此無論將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配置在基板的哪一面側,均可將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絕緣。
所述導電膜基板中,第一電極也可相對於基板而配置在與第二電極相反的一側。所述情況下,也可進一步具備第一樹脂層,且在基板上依次配置著第一樹脂層及第一電極。另外,也可進一步具備第二樹脂層,且在基板上依次配置著第二樹脂層及第二電極。
所述導電膜基板中,第一電極也可相對於基板而配置在與第二電極相同的一側。所述情況下,也可進一步具備第一樹脂層,且在基板上依次配置著第二電極、第一樹脂層及第一電極。另外,也可進一步具備第二樹脂層,且在基板上依次配置著第一電極、第二樹脂層及第二電極。
所述導電膜基板中,也可進一步具備虛設電極(dummy electrode),且虛設電極可配置在多個第一電極之間,也可配置在多個所述第二電極之間。所述導電膜基板中,通過形成虛設電極,可在觸控式螢幕感測器的傳感區域中抑制電極的圖案被看到的現象(圖案可見現象)。
本新型創作的觸控式螢幕感測器具備所述任一導電膜基板。本新型創作的觸控式螢幕感測器由於具備所述任一導電膜基板,因此即便在彎折預定區域處被彎折,也可抑制電極斷線。
本新型創作的模組具備所述任一導電膜基板。本新型創作的模組由於具備所述任一導電膜基板,因此即便在彎折預定區域處被彎折,也可抑制電極斷線。
根據本新型創作,即便被彎折也可抑制電極斷線。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導電膜基板
1A‧‧‧第一面
1B‧‧‧第二面
2‧‧‧基板
3‧‧‧第一電極
4‧‧‧第二電極
5‧‧‧第一樹脂層
6‧‧‧第二樹脂層
10A‧‧‧模組
10B‧‧‧模組
101‧‧‧觸控式螢幕感測器
101A‧‧‧第一面
101B‧‧‧第二面
102‧‧‧基板
103‧‧‧第一電極
104‧‧‧第二電極
105‧‧‧第一樹脂層
106‧‧‧第二樹脂層
107‧‧‧金屬佈線
108‧‧‧連接電極
109‧‧‧連接端子
α‧‧‧彎折預定區域
β‧‧‧觸摸畫面
圖1為本實施方式的導電膜基板的示意平面圖。
圖2為本實施方式的導電膜基板的示意側視圖。
圖3為表示導電膜基板的截面構成例的示意截面圖。
圖4為表示導電膜基板的截面構成例的示意截面圖。
圖5為表示導電膜基板的彎折狀態的示意立體圖。
圖6為表示導電膜基板的彎折狀態的示意立體圖。
圖7為本實施方式的觸控式螢幕感測器的示意平面圖。
圖8(a)為用來說明圖7所示的觸控式螢幕感測器的製造方法的示意平面圖,圖8(b)為圖8(a)的VIII(b)-VIII(b)線的示意截面圖。
圖9(a)為用來說明圖7所示的觸控式螢幕感測器的製造方
法的示意平面圖,圖9(b)為圖9(a)的IX(b)-IX(b)線的示意截面圖。
圖10(a)為表示將搭載有導電膜基板的模組彎折前的狀態的立體圖,圖10(b)為表示將搭載有導電膜基板的模組彎折的狀態且表示開著的狀態的立體圖,圖10(c)為表示將搭載有導電膜基板的模組完全彎折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11(a)為表示將搭載有導電膜基板的模組彎折前的狀態的立體圖,圖11(b)為表示將搭載有導電膜基板的模組彎折的狀態且表示開著的狀態的立體圖,圖11(c)為表示將搭載有導電膜基板的模組完全彎折的狀態的立體圖。
以下,一面參照附圖一面對本新型創作的適合的實施方式加以詳細說明。此外,附圖中對相同或相當部分標注相同符號,省略重複說明。另外,本說明書中使用“~”所表示的數值範圍表示包含“~”的前後所記載的數值分別作為最小值及最大值的範圍。
(導電膜基板)
圖1為本實施方式的導電膜基板的示意平面圖。圖2為導電膜基板的示意側視圖。圖3及圖4為表示導電膜基板的截面構成例的示意截面圖。圖5及圖6為表示導電膜基板的彎折狀態的示意立體圖。如圖1~圖6所示那樣,導電膜基板1具備基板2、
以及設置在基板2上的第一電極3及第二電極4。在第一電極3下設置著第一樹脂層5,在第二電極4下設置著第二樹脂層6。而且,導電膜基板1預定在彎折預定區域α處彎折。即,導電膜基板1搭載在可彎折的觸控式螢幕等的模組(未圖示)上。而且,若彎折該模組,則導電膜基板1在彎折預定區域α處彎折。
[彎折預定區域]
彎折預定區域α為導電膜基板1中的在將搭載有導電膜基板1的模組彎折時所彎折的區域。彎折預定區域α為呈直線狀延伸的帶狀區域。彎折預定區域α為具有規定的寬度的區域。
圖10(a)~圖10(c)表示搭載有導電膜基板1的模組10A,圖11(a)~圖11(c)表示搭載有導電膜基板1的模組10B。如圖10(a)~圖10(c)所示的模組10A那樣,在將導電膜基板1以大的曲率(小的曲率半徑)彎折的情況下,彎折預定區域α成為狹寬度的帶狀區域。另一方面,如圖11(a)~圖11(c)所示的模組10B那樣,在將導電膜基板1以小的曲率(大的曲率半徑)彎折的情況下,彎折預定區域α成為廣寬度的帶狀區域。此外,圖10(a)~圖10(c)及圖11(a)~圖11(c)中以灰色的影線表示彎折預定區域α,但其他附圖中,為了容易理解彎折預定區域α的位置,而以線表示彎折預定區域α。
彎折預定區域α可形成在導電膜基板1的任何位置。例如在將導電膜基板1形成為矩形的情況下,彎折預定區域α可設定為以將導電膜基板1一分為二的方式通過導電膜基板1的長邊
的中央,且在與導電膜基板1的短邊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帶狀區域。
導電膜基板1可自平坦狀態在彎折預定區域α處向任何方向彎折,但自抑制電極的斷線的觀點來看,優選的是僅向其中一側彎折。所述情況下,可根據導電膜基板1自身的結構、樣式等,將導電膜基板1自平坦狀態僅向其中一側彎折,也可根據安裝導電膜基板1的裝置的結構、樣式等,將導電膜基板1自平坦狀態僅向其中一側彎折。在以下的說明中,以可將導電膜基板1自平坦狀態僅向其中一側彎折的形式來進行說明。
這裡,將導電膜基板1的表面及背面中,導電膜基板1在彎折預定區域α處彎折時的朝向內側的面(內折側的面)稱為第一面1A。另一方面,將導電膜基板1的表面及背面中,導電膜基板1在彎折預定區域α處彎折時的朝向外側的面(外折側的面)稱為第二面1B。此外,圖5為自第一面1A側觀察在彎折預定區域α處經彎折的導電膜基板1的立體圖,圖6為自第二面1B側觀察在彎折預定區域α處經彎折的導電膜基板1的立體圖。
<基板>
基板2支撐第一電極3及第二電極4,例如形成為矩形的片狀。自確保導電膜基板1的透明性的觀點來看,基板2優選的是450nm~650nm的波長範圍內的最小光透射率為80%以上,更優選85%以上,進而優選90%以上。
自確保導電膜基板1的透明性及製造時的操作性的觀點
來看,基板2的厚度優選20μm~2000μm,更優選25μm~500μm,進而優選30μm~100μm。基板2例如可舉出聚碳酸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環烯烴聚合物等樹脂制基板等。這些中,自彎折性、透明性的觀點來看,優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另外,在基板2與第一電極3及第二電極4之間,可設置折射率匹配層(Index Matching Layer,IM層)作為光學調整層。通過設置IM層,可在觸控式螢幕感測器的傳感區域中抑制電極的圖案被看到的現象(圖案可見現象)。
<電極>
第一電極3及第二電極4為導電膜基板1的電極,形成有圖案。第一電極3在基板2上設置著多個,且配置成彼此大致平行(也包括平行)。第二電極4在基板2上設置著多個,且配置成彼此大致平行(也包括平行)。而且,在俯視導電膜基板1時,第一電極3與第二電極4交叉。第一電極3與第二電極4交叉的角度並無特別限定,第一電極3與第二電極4優選正交。此外,本說明書中,圖案包括條紋狀的形狀、菱形形狀(diamond shape)在一個方向上相連而成的形狀等。
如圖1及圖5所示那樣,第一電極3與彎折預定區域α交叉。所謂與彎折預定區域α交叉,是指以橫穿(across)彎折預定區域α的方式自基板2的一側向另一側延伸。所述情況下,第一電極3優選的是與彎折預定區域α正交。在設置著多個第一電
極3的情況下,只要至少一條第一電極3與彎折預定區域α交叉即可,優選的是所有的第一電極3與彎折預定區域α交叉。附圖中,所有的第一電極3與彎折預定區域α正交。
如圖1及圖6所示那樣,第二電極4不配置在彎折預定區域α上。所謂不配置在彎折預定區域α上,是指不橫穿彎折預定區域α,也不與彎折預定區域α重疊。所述情況下,第二電極4是與彎折預定區域α平行地配置,優選的是將最靠近彎折預定區域α的第二電極4配置在離開彎折預定區域α的位置。附圖中,所有的第二電極4是以不配置在彎折預定區域α上的方式而與彎折預定區域α平行地配置。
第一電極3是配置在將導電膜基板1在彎折預定區域α處彎折時的第二電極4的內側(凹側)。即,第一電極3是配置在第二電極4的第一面1A側。第一電極3及第二電極4相對於基板2的位置關係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如圖3所示那樣,相對於基板2而將第一電極3配置在與第二電極4相同的一側,也可如圖4所示那樣,相對於基板2而將第一電極3配置在與第二電極4相反的一側。
在圖3所示的導電膜基板1中,將第一電極3及第二電極4兩者設置在基板2的第一面1A側。而且,第一樹脂層5是設置在第一電極3的基板2側(第二面1B側),第二樹脂層6是設置在第二電極4的基板2側(第二面1B側)。即,在基板2的第一面1A側的面上依次配置著第二樹脂層6、第二電極4、第一樹
脂層5及第一電極3。此外,雖未圖示,但也可在圖3中將第一電極3及第二電極4兩者設置在基板2的第二面1B側。另外,圖3中,第一電極3與第二電極4也可反過來配置。
在圖4所示的導電膜基板1中,將第一電極3配置在基板2的第一面1A側,將第二電極4設置在基板2的第二面1B側。而且,第一樹脂層5是設置在第一電極3的基板2側(第二面1B側),第二樹脂層6是設置在第二電極4的基板2側(第一面1A側)。即,在基板2的第一面1A側的面上依次配置著第一樹脂層5及第一電極3,且在基板2的第二面1B側的面上依次配置著第二樹脂層6及第二電極4。此外,雖未圖示,但也可在圖4中相對於基板2而將第一電極3與第二電極4設置在反側。
<導電性纖維>
第一電極3包含導電性纖維。第一電極3所含的導電性纖維例如可舉出金、銀、銅、鉑等的金屬纖維及碳納米管(carbon nanotube)等碳纖維等。這些纖維可單獨使用一種或組合使用兩種以上。自導電性優異的觀點來看,優選的是使用金纖維或銀纖維。進而,自可容易地調整第一電極3的導電性的觀點來看,更優選銀纖維(銀納米線)。
所述金屬纖維例如可通過利用NaBH4等還原劑將金屬離子還原的方法、多元醇法等而製備。
碳納米管可使用尤尼吉姆(Unidym)公司的海普高(Hipco)單層碳納米管等市售品。
自獲得優異的耐靜電性的觀點來看,導電性纖維的纖維徑優選1nm以上,更優選2nm以上,進而優選3nm以上,特別優選10nm以上,極其優選20nm以上。自容易獲得優異的可見度的觀點來看,導電性纖維的纖維徑優選50nm以下,更優選45nm以下,進而優選40nm以下。自這些觀點來看,導電性纖維的纖維徑優選1nm~50nm,更優選2nm~45nm,進而優選3nm~40nm,特別優選10nm~40nm,極其優選20nm~40nm。
自容易減少用來獲得充分的可見度的導電性纖維的使用量的觀點來看,導電性纖維的纖維長優選1μm以上,更優選2μm以上,進而優選3μm以上。自容易抑制導電性纖維的凝聚的觀點來看,導電性纖維的纖維長優選100μm以下,更優選50μm以下,進而優選10μm以下,特別優選5μm以下。自這些觀點來看,導電性纖維的纖維長優選1μm~100μm,更優選2μm~50μm,進而優選3μm~10μm,特別優選3μm~5μm。
纖維徑及纖維長可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來測定。
第一電極3的厚度也根據導電膜基板1的用途、所需求的導電性等而不同,優選下述範圍。自450nm~650nm的波長範圍內的光透射率高、變得特別適合於透明電極的觀點來看,第一電極3的厚度優選1μm以下,更優選0.5μm以下,進而優選0.1μm以下。自容易確保均勻的導電性的觀點來看,第一電極3的厚度優選1nm以上,更優選5nm以上,進而優選10nm以上,特別優選50nm以上。自這些觀點來看,第一電極3的厚度優選1μm
以下,更優選1nm~0.5μm,進而優選5nm~0.1μm,特別優選10nm~0.1μm,極其優選50nm~0.1μm。
第一電極3優選的是具有包含導電性纖維而成的網狀結構。在導電膜基板1具有第一樹脂層5的情況下,這種網狀結構例如能以(1)含浸在第一樹脂層5中的方式、(2)含浸在第一樹脂層5中且一部分自第一樹脂層5的主面突出的方式、(3)位於第一樹脂層5的主面上的方式而存在。此外,具有網狀結構的第一電極3的厚度是指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照片所測定的值。
第二電極4只要為具有導電性的透明電極的材料,則可由任何材料形成。例如,第二電極4可包含與第一電極3相同的導電性纖維,也可由作為透明電極的材料而目前成為主流的ITO、氧化銦或氧化錫所形成。第二電極4的厚度優選的是與上文關於第一電極3的厚度而所述的優選範圍相同的範圍。
<樹脂層>
第一樹脂層5是用來使第一電極3與基板2絕緣的層。第二樹脂層6是用來使第二電極4與基板2絕緣的層。
第一樹脂層5及第二樹脂層6相對於基板2的位置關係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在如圖3所示那樣相對於基板2而將第一電極3配置在與第二電極4相同的一側的情況下,可將第一樹脂層5配置在第一電極3與第二電極4之間,並且將第二樹脂層6配置在第二電極4與基板2之間。所述情況下,成為在基板2上依次配置有第二樹脂層6、第二電極4、第一樹脂層5及第一電極3的
狀態。進而,在如圖4所示那樣相對於基板2而將第一電極3配置在與第二電極4相反的一側的情況下,可將第一樹脂層5配置在第一電極3與基板2之間,並且將第二樹脂層6配置在第二電極4與基板2之間。所述情況下,成為在基板2上在第一面1A側依次配置有第一樹脂層5及第一電極3的狀態,且成為在第二面1B側依次配置有第二樹脂層6及第二電極4的狀態。此外,在圖3中將第一電極3與第二電極4反過來配置的情況下,成為在基板2上依次配置有第一樹脂層5、第一電極3、第二樹脂層6及第二電極4的狀態。
第一樹脂層5及第二樹脂層6的材料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使用:丙烯酸系樹脂、苯乙烯樹脂、環氧樹脂、醯胺樹脂、醯胺環氧樹脂、醇酸樹脂、酚樹脂、酯樹脂、氨基甲酸酯樹脂、由環氧樹脂與(甲基丙烯酸)的反應所得的環氧丙烯酸酯樹脂、由環氧丙烯酸酯樹脂與酸酐的反應所得的酸改性環氧丙烯酸酯樹脂。
第一樹脂層5及第二樹脂層6也可為使感光性樹脂組合物硬化而成的樹脂硬化物。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例如可舉出國際公開第2014/002770號手冊中記載的含有(a)粘合劑聚合物、(b)光聚合性化合物及(c)光聚合引發劑的感光性樹脂組合物。
自確保導電膜基板1的透明性的觀點來看,第一電極3及第一樹脂層5優選的是將兩層的合計膜厚設為1μm~10μm時450nm~650nm的波長範圍內的最小光透射率為80%以上,更優選85%以上,進而優選90%以上。另外,第二電極4及第二樹脂
層6優選的是將兩層的合計膜厚設為1μm~10μm時450nm~650nm的波長範圍內的最小光透射率為80%以上,更優選85%以上,進而優選90%以上。在滿足這種條件的情況下,將導電膜基板1應用於顯示幕(display panel)等時的可見度提高。
(觸控式螢幕感測器)
然後,對本實施方式的觸控式螢幕感測器加以說明。本實施方式的觸控式螢幕感測器具備所述導電膜基板1。
圖7為本實施方式的觸控式螢幕感測器的示意平面圖。如圖7所示那樣,本實施方式的觸控式螢幕感測器101為靜電電容方式的觸控式螢幕感測器,且預定在彎折預定區域α處彎折。
即,觸控式螢幕感測器101搭載在可彎折的觸控式螢幕等的模組(未圖示)上。而且,若彎折該模組,則觸控式螢幕感測器101在彎折預定區域α處彎折。
這裡,將觸控式螢幕感測器101的表面及背面中,觸控式螢幕感測器101在彎折預定區域α處彎折時的朝向內側的面(內折側的面)稱為第一面1A。另一方面,將觸控式螢幕感測器101的表面及背面中,觸控式螢幕感測器101在彎折預定區域α處彎折時的朝向外側的面(外折側的面)稱為第二面1B。
觸控式螢幕感測器101在基板102的第一面1A側的面上具備用來檢測觸摸位置的觸摸畫面β。而且,觸控式螢幕感測器101在觸摸畫面β的區域中具備多個第一電極103、以及與第一電極103正交的多個第二電極104。第一電極103為檢測靜電電容變
化並將其設定為Y位置座標的Y電極。第二電極104為檢測靜電電容變化並將其設定為X位置座標的X電極。第一電極103為包含導電性纖維的電極,且與彎折預定區域α正交。第二電極104為電極,且是以不配置於彎折預定區域α上的方式而與彎折預定區域α平行地配置。此外,基板102、第一電極103及第二電極104分別與導電膜基板1的基板2、第一電極3及第二電極4相對應。
第一電極103配置在第二電極104的第一面1A側。另外,第一電極103通過第一樹脂層105而與第二電極104及基板102絕緣,第二電極104通過第二樹脂層106而與基板102絕緣(參照圖9)。此外,以下的說明中,以在基板102的第一面101A側的面上依次配置著第二樹脂層106、第二電極104、第一樹脂層105及第一電極103的形式來進行說明。然而,也可在基板102的第一面101A側的面上依次配置著第一樹脂層105及第一電極103,且在基板102的第二面101B側的面上依次配置著第二樹脂層106及第二電極104。此外,第一樹脂層105及第二樹脂層106分別與導電膜基板1的第一樹脂層5及第二樹脂層6相對應。
另外,觸控式螢幕感測器101在基板102的第一面1A側的面上具備金屬佈線107、連接電極108及連接端子109。金屬佈線107為將第一電極103及第二電極104連接於控制觸控式螢幕的電信號的驅動元件電路(未圖示)的金屬佈線。金屬佈線107例如是以即便彎折也不斷線的方式而由含有薄片狀銀的導電膏材
料所形成。連接電極108為將金屬佈線107與第一電極103及第二電極104連接的電極。連接端子109為設置在金屬佈線107的與連接電極108相反的一側的端部、且與驅動元件電路連接的連接端子。
然後,也參照圖8及圖9對觸控式螢幕感測器101的製造方法加以說明。圖8(a)為用來說明圖7所示的觸控式螢幕感測器的製造方法的示意平面圖,圖8(b)為圖8(a)的VIII(b)-VIII(b)線的示意截面圖。圖9(a)為用來說明圖7所示的觸控式螢幕感測器的製造方法的示意平面圖,圖9(b)為圖9(a)的IX(b)-IX(b)線的示意截面圖。
首先,如圖8(a)、圖8(b)所示那樣,在基板102的第一面1A側的面上形成第二電極104(X電極)及第二樹脂層106。第二電極104及第二樹脂層106的形成方法例如可使用國際公開第2014/002770號手冊中記載的方法。
所述方法中,首先將依次配置有支撐膜、導電膜及感光性樹脂層的感光性導電膜(未圖示)層疊在基板102的第一面1A側。導電膜是由形成第二電極104的材料所構成,感光性樹脂層是由形成第二樹脂層106的材料所構成。然後,在感光性導電膜上配置形成有第二電極104的電極圖案的遮光掩模,隔著遮光掩模對導電膜及感光性樹脂層照射光化射線。然後,去掉遮光掩模,進而將支撐膜剝離,對導電膜及感光性樹脂層照射光化射線。接著,通過顯影將未硬化部分除去,在基板102的第一面1A側的面
上形成第二電極104及第二樹脂層106。
然後,如圖9(a)、圖9(b)所示那樣,在形成有第二電極104及第二樹脂層106的基板102的第一面1A側的面上,進一步形成第一電極103(Y電極)及第一樹脂層105。第一電極103及第一樹脂層105的形成方法例如可使用與第二電極104及第二樹脂層106的形成方法相同的方法。所述情況下,作為感光性導電膜,使用導電膜是由形成第一電極103的材料所構成、且感光性樹脂層是由形成第一樹脂層105的材料所構成的感光性導電膜。另外,作為配置在感光性導電膜上的遮光掩模,使用形成有第一電極103的電極圖案的遮光掩模。
接著,如圖7所示那樣,在基板102的第一面1A側的面上形成金屬佈線107、連接電極108及連接端子109。金屬佈線107例如是使用含有薄片狀銀的導電膏材料,利用網版印刷法而與連接電極108同時形成。
如以上所說明那樣,本實施方式的導電膜基板中,第一電極3與彎折預定區域α交叉,因此能以橫穿彎折預定區域α的方式配置第一電極3。由此,可在彎折預定區域α上及彎折預定區域α的附近配置電極。這裡,第二電極4不配置在彎折預定區域α上,因此即便將導電膜基板1在彎折預定區域α處彎折,第二電極4也不被彎折。另一方面,第一電極3與彎折預定區域α交叉,因此若將導電膜基板1在彎折預定區域α處彎折,則第一電極3也被彎折。然而,第一電極3為含有導電性纖維的電極,因此即
便將導電膜基板1在彎折預定區域α處彎折,也通過導電性纖維進行伸縮而維持導通。
另外,在將第一電極3配置在第二電極4的內側(凹側)的情況下,與將第一電極3配置在第二電極4的外側(凸側)的情況相比,伴隨著導電膜基板1的彎折的伸縮量變小。因此,可抑制第一電極3的斷線。
另外,在導電性纖維為銀纖維的情況下,可容易地調整第一電極3的導電性。
另外,在第一電極3與彎折預定區域α正交的情況下,可在基板2上有效率地配置第一電極3。
另外,在與彎折預定區域α平行地配置著第二電極4的情況下,可在彎折預定區域α的附近配置第二電極4。
另外,在通過第一樹脂層105及第二樹脂層106而使第一電極3及第二電極4絕緣的情況下,無論將第一電極3及第二電極4配置在基板2的哪一面側,均可將第一電極3及第二電極4與基板2絕緣。
本實施方式的觸控式螢幕感測器101具備上文所述的導電膜基板1,因此即便在彎折預定區域α處被彎折,也可抑制電極斷線。
本新型創作的導電膜基板及觸控式螢幕感測器不限定於以上說明的實施方式,只要不偏離本新型創作的主旨則可適當變更。
例如,所述實施方式中,關於配置在基板上的電極,以電極僅為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的形式進行了說明,但也可設置其他電極,另外,也可設置與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絕緣的虛設電極。虛設電極可配置在多個第一電極之間。另外,虛設電極可配置在多個第二電極之間。虛設電極也可配置在彎折預定區域上,但優選的是不配置在彎折預定區域上。在虛設電極不配置在彎折預定區域上的情況下,將導電膜基板或觸控式螢幕感測器在彎折預定區域處彎折時虛設電極不會破損。由此,可提高導電膜基板及觸控式螢幕感測器的創意性。
本說明書中所謂虛設電極,為不具有以電特性的方式流通電流的功能的電極,其形狀並無特別限定。通過形成虛設電極,可抑制在觸控式螢幕感測器的傳感區域中電極的圖案被看到的現象(圖案可見現象)。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導電膜基板
1A‧‧‧第一面
1B‧‧‧第二面
2‧‧‧基板
3‧‧‧第一電極
4‧‧‧第二電極
α‧‧‧彎折預定區域
Claims (15)
- 一種導電膜基板,其為預定在彎折預定區域彎折的導電膜基板,且具備:基板;以及設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所述第一電極包含導電性纖維,並且與所述彎折預定區域交叉,所述第二電極不配置在所述彎折預定區域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導電膜基板,其中所述第一電極是配置在將所述導電膜基板在所述彎折預定區域處彎折時的所述第二電極的內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導電膜基板,其中所述導電性纖維為銀纖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導電膜基板,其中所述第一電極與所述彎折預定區域正交。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導電膜基板,其中所述第二電極是與所述彎折預定區域平行地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導電膜基板,其中所述第一電極是相對於所述基板而配置在與所述第二電極相反的一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導電膜基板,其更具備第一樹脂層,在所述基板上依次配置著所述第一樹脂層及所述第一電極。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導電膜基板,其更具備第二樹脂層,在所述基板上依次配置著所述第二樹脂層及所述第二電極。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導電膜基板,其中所述第一電極是相對於所述基板而配置在與所述第二電極相同的一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導電膜基板,其更具備第一樹脂層,在所述基板上依次配置著所述第二電極、所述第一樹脂層及所述第一電極。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導電膜基板,其更具備第二樹脂層,在所述基板上依次配置著所述第一電極、所述第二樹脂層及所述第二電極。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導電膜基板,其更具備虛設電極,所述虛設電極是配置在多個所述第一電極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導電膜基板,其更具備虛設電極,所述虛設電極是配置在多個所述第二電極之間。
- 一種觸控式螢幕感測器,其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導電膜基板。
- 一種模組,其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導電膜基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207575A JP2018072866A (ja) | 2016-10-24 | 2016-10-24 | 導電膜基板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53870U true TWM553870U (zh) | 2018-01-01 |
Family
ID=61730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209288U TWM553870U (zh) | 2016-10-24 | 2017-06-27 | 導電膜基板、觸控式螢幕感測器及模組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8072866A (zh) |
CN (1) | CN207302018U (zh) |
TW (1) | TWM55387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9185583A (ja) * | 2018-04-16 | 2019-10-24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用基板、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スクリーン、及び、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スクリーンを備える電子黒板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58450B (zh) * | 2020-01-13 | 2022-04-15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及应用其的触控显示装置 |
-
2016
- 2016-10-24 JP JP2016207575A patent/JP2018072866A/ja active Pending
-
2017
- 2017-06-27 TW TW106209288U patent/TWM553870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7-08-31 CN CN201721106769.7U patent/CN20730201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9185583A (ja) * | 2018-04-16 | 2019-10-24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用基板、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スクリーン、及び、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スクリーンを備える電子黒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302018U (zh) | 2018-05-01 |
JP2018072866A (ja) | 2018-05-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876532B1 (en) | Touch window and touch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06547307B (zh) | 柔性电子装置 | |
US10672566B2 (en) | Touch window having improved electrode pattern structure | |
EP2846236B1 (en) | Touch window and touch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US20190064972A1 (en) | Touch window | |
US10004138B2 (en) |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US10091872B2 (en) | Touch window and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 |
US9419612B2 (en) | Touch panel | |
TW201409114A (zh) | 觸控電極裝置 | |
TW201504873A (zh) | 觸控面板以及觸控面板之網格的形成方法 | |
GB2555308A (en) | Touch sensor with circular polarization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 |
TW201520862A (zh) | 觸控面板 | |
KR101310864B1 (ko) | 메탈 나노와이어 투명 도전성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 |
TWM553870U (zh) | 導電膜基板、觸控式螢幕感測器及模組 | |
KR20140040432A (ko) | 터치 패널 | |
KR101985437B1 (ko) | 플렉서블 터치스크린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 |
TWM556935U (zh) | 導電膜基板、觸控式螢幕感測器及模組 | |
KR102313959B1 (ko) | 터치 윈도우 | |
TWM556395U (zh) | 導電膜基板、觸控式螢幕感測器及模組 | |
KR101956202B1 (ko) | 터치 패널 | |
KR102199344B1 (ko) | 터치 윈도우 | |
JP2020021184A (ja) | タッチセンサ | |
JP6129611B2 (ja) | 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
KR20190061504A (ko) | 터치 센서 시트와 그 제조 방법 및 터치 센서 시트를 구비하는 터치스크린 패널 | |
KR20150101847A (ko) | 터치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K |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