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3539U - 具有洩氣溝槽的耳道式耳機 - Google Patents

具有洩氣溝槽的耳道式耳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3539U
TWM553539U TW106212081U TW106212081U TWM553539U TW M553539 U TWM553539 U TW M553539U TW 106212081 U TW106212081 U TW 106212081U TW 106212081 U TW106212081 U TW 106212081U TW M553539 U TWM553539 U TW M55353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ear canal
groove
earphone
ai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20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楊宗隆
Original Assignee
固昌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固昌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固昌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2120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53539U/zh
Priority to CN201721258533.5U priority patent/CN207910967U/zh
Publication of TWM5535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3539U/zh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Description

具有洩氣溝槽的耳道式耳機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耳道式耳機,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洩氣溝槽的耳道式耳機。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電子產品無不朝向輕巧迷你化的趨勢發展,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使用迷你化的電子產品,為了方便使用者在不干擾旁人的狀況下聆聽電子產品所提供的聲音資訊,耳機已成為電子產品的必要配件。此外,耳機亦提供了聆聽者較佳的聲音傳輸,使聆聽者能清楚的聽到及了解聲音內容,不像在空氣中傳輸聲音會造成不清晰的情況,且特別是在使用者移動期間,例如在運動、開車、激烈活動或吵雜的環境下亦不會受到影響。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耳道式耳機是將殼體的出音端深入地置於使用者的外耳內。這種耳道式耳機的出音端與使用者的外耳之間基本上是氣密的,以隔絕外界聲音而提升音質。然而,也因為這種耳機具有氣密特性,當使用者將耳機塞入外耳時,使用者的耳膜與耳機之間的空氣會受到壓縮,導致耳膜有很重的壓力感而產生不舒適的感覺。同時,耳機內的振膜也因氣體壓力而產生變形甚至是塌陷,導致音質降低而嚴重影響聽覺舒適度。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具有洩氣溝槽的耳道式耳機,解決習知耳機存在的配戴不舒適以及音質不佳的問題。
本新型創作的具有洩氣溝槽的耳道式耳機包括一殼體以及一喇叭單體。殼體具有一腔室、一出音口、一第一洩氣孔與一洩氣溝槽。洩氣溝槽延伸於殼體的外表面上且連通第一洩氣孔。喇叭單體配置於腔室。喇叭單體將腔室分隔為一前腔室與一後腔室。出音口與第一洩氣孔連通前腔室。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耳道式耳機更包括一麥克風,配置於前腔室,且位於出音口與喇叭單體之間。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麥克風的直徑小於等於6 mm。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喇叭單體將腔室分隔為互不通氣的前腔室與後腔室。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洩氣溝槽從第一洩氣孔朝出音口的方向延伸。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洩氣溝槽從第一洩氣孔朝後腔室的方向延伸。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耳道式耳機更包括一耳墊,配置於殼體的出音口外。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殼體更具有一第二洩氣孔,連通後腔室。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殼體包括相結合的一前殼與一後殼。前腔室位於喇叭單體與前殼之間。後腔室位於喇叭單體與後殼之間。洩氣溝槽與第一洩氣孔位於前殼。
基於上述,在本新型創作的具有洩氣溝槽的耳道式耳機中,因為出音口與第一洩氣孔連通前腔室,故耳機與外耳之間的氣壓可經由第一洩氣孔釋放。如此,可抒解使用者配戴耳機時可能感受到的不適感,並提供最佳音質。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的具有洩氣溝槽的耳道式耳機的立體示意圖,圖1B是圖1A的耳道式耳機的上視示意圖,而圖1C是圖1B的耳道式耳機沿A-A線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圖1A與圖1B,本實施例的具有洩氣溝槽的耳道式耳機100包括一殼體110。殼體110具有一第一洩氣孔A12與一洩氣溝槽G10。洩氣溝槽G10延伸於殼體110的外表面S10上且連通第一洩氣孔A12。
請參照圖1C,本實施例的耳道式耳機100還包括一喇叭單體120。殼體110還具有一腔室C10與一出音口P10。喇叭單體120配置於腔室C10。喇叭單體120將腔室C10分隔為一前腔室C12與一後腔室C14。出音口P10與第一洩氣孔A12連通前腔室C12。
當本實施例的耳道式耳機100置入使用者的外耳時,使用者的耳膜與喇叭單體120之間的空氣依序由出音口P10、前腔室C12與第一洩氣孔A12而流洩至殼體110外,進而流洩至外界。因此,使用者的耳膜並不會因為受到空氣擠壓而感到不適。此外,喇叭單體120也不會受空氣擠壓變形而造成聲音失真。
另外,因為每個使用者的外耳的形狀有差異,在耳道式耳機100置入的外耳時,有些使用者的外耳可能會覆蓋第一洩氣孔A12。但是,本實施例的殼體110上除了第一洩氣孔A12之外,還具有連通第一洩氣孔A12的洩氣溝槽G10。如此一來,即使每個使用者的外耳的形狀有差異,整個洩氣溝槽G10被使用者的外耳覆蓋的機率也大幅降低。因此,可確保使用者的耳膜與喇叭單體120之間的空氣可依序由出音口P10、前腔室C12、第一洩氣孔A12與洩氣溝槽G10而流洩至殼體110外,進而流洩至外界。
本實施例的耳道式耳機100被稱為耳道式的原因是,耳道式耳機100的一部分體積可以從耳廓被置入耳道內,而耳道的盡頭就是鼓膜。因此喇叭單體120可以深入耳道並接近鼓膜,只要較小的驅動功率就足以滿足使用者對於音量的需求。此外,喇叭單體120與殼體110也會阻礙環境噪音傳遞至鼓膜,因此產生被動抗噪的效果,還可提高聲音的保真性。
本實施例的耳道式耳機100可更包括一麥克風130,配置於前腔室C12,且位於出音口P10與喇叭單體120之間。如此一來,麥克風130可以深入耳道並接近鼓膜以偵測耳道內所傳遞的聲波。當耳道式耳機100配戴於使用者的耳朵並深入耳道時,出音口P10將面對並接近耳朵的鼓膜,而喇叭單體120與殼體110會阻礙環境噪音傳遞至麥克風130,因此產生被動抗噪的效果,還可提高麥克風130收音時的保真性。另外,因為麥克風130很接近使用者的鼓膜,使用者說話時所造成的鼓膜振動所產生的聲波可以被麥克風130靈敏地偵測並收集,而人的骨骼也可以很好地將使用者發出的聲音傳遞至耳道內並被麥克風130收集。再者,因為第一洩氣孔A12與洩氣溝槽G10的設計,也可避免麥克風130受到過大的氣壓的影響而產生嘯音。
人類的耳道的平均直徑大於8 mm,而本實施例的麥克風130的直徑例如小於等於6 mm,因此麥克風130可以深入耳道並接近鼓膜。
在本實施例中,喇叭單體120例如是將腔室C10分隔為互不通氣的前腔室C12與後腔室C14。因此,喇叭單體120可以有效地阻止環境噪音從後腔室C14傳遞至麥克風130。此外,本實施例的洩氣溝槽G10可以是從第一洩氣孔A12朝後腔室C14的方向延伸。洩氣溝槽G10朝後腔室C14的方向延伸的部分被使用者的內耳覆蓋的機會較小,因此容易確保洩氣通道的順暢。洩氣溝槽G10基本上是具有底部的,也就是洩氣溝槽G10的深度小於其所在處的殼體110的厚度,以避免過度增加外界噪音傳入殼體110內的可能性。另外,本實施例的耳道式耳機100可更包括一耳墊140,配置於殼體110的出音口P12外。利用耳墊140的彈性變形可適應不同使用者的外耳輪廓,提供舒適的配戴感,並隔絕外界聲音而提升音質。
本實施例的殼體110包括相結合的一前殼112與一後殼114。前腔室C12位於喇叭單體120與前殼112之間。後腔室C14位於喇叭單體120與後殼114之間。洩氣溝槽G10與第一洩氣孔A12位於前殼112。殼體110採用兩件式的設計,主要考量是組裝工序上的難易程度,但本新型創作不侷限於此。此外,本實施例的殼體110更具有一第二洩氣孔A14,連通後腔室C14與外界。
圖2A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具有洩氣溝槽的耳道式耳機的立體示意圖,而圖2B是圖2A的耳道式耳機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2A與圖2B,本實施例的具有洩氣溝槽的耳道式耳機200與圖1C的耳道式耳機100大致相同,在此僅說明兩者的差異處。本實施例的洩氣溝槽G20是從第一洩氣孔A12朝出音口P10的方向延伸。實際上,洩氣溝槽G20要如何延伸,都可以依據設計需求調整,只要可以降低洩氣溝槽G20整個被使用者的內耳覆蓋的可能性就好。另外,若洩氣溝槽G20的一部分延伸至會被耳墊140覆蓋的部分,因為耳墊140不太會變形至塞滿洩氣溝槽G20,也有助於保持洩氣通道的順暢。
綜上所述,在本新型創作的具有洩氣溝槽的耳道式耳機中,耳機與外耳之間的氣壓可經由出音口、前腔室與第一洩氣孔釋放。如此,可抒解使用者配戴耳機時可能感受到的不適感,並提供最佳音質。另外,當耳道式耳機中安裝有麥克風時,也可避免麥克風受到氣壓影響而發出嘯音的問題。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200‧‧‧具有洩氣溝槽的耳道式耳機
110‧‧‧殼體
112‧‧‧前殼
114‧‧‧後殼
120‧‧‧喇叭單體
130‧‧‧麥克風
140‧‧‧耳墊
C10‧‧‧腔室
C12‧‧‧前腔室
C14‧‧‧後腔室
P10‧‧‧出音口
G10、G20‧‧‧洩氣溝槽
A12‧‧‧第一洩氣孔
A14‧‧‧第二洩氣孔
S10‧‧‧殼體的外表面
圖1A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的具有洩氣溝槽的耳道式耳機的立體示意圖。 圖1B是圖1A的耳道式耳機的上視示意圖。 圖1C是圖1B的耳道式耳機沿A-A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2A是依照本新型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具有洩氣溝槽的耳道式耳機的立體示意圖。 圖2B是圖2A的耳道式耳機的剖面示意圖。
100‧‧‧具有洩氣溝槽的耳道式耳機
110‧‧‧殼體
112‧‧‧前殼
114‧‧‧後殼
140‧‧‧耳墊
G10‧‧‧洩氣溝槽
A12‧‧‧第一洩氣孔
S10‧‧‧殼體的外表面

Claims (9)

  1. 一種具有洩氣溝槽的耳道式耳機,包括: 一殼體,具有一腔室、一出音口、一第一洩氣孔與一洩氣溝槽,其中該洩氣溝槽延伸於該殼體的外表面上且連通該第一洩氣孔;以及 一喇叭單體,配置於該腔室,其中該喇叭單體將該腔室分隔為一前腔室與一後腔室,該出音口與該第一洩氣孔連通該前腔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具有洩氣溝槽的耳道式耳機,更包括一麥克風,配置於該前腔室,且位於該出音口與該喇叭單體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具有洩氣溝槽的耳道式耳機,其中該麥克風的直徑小於等於6 mm。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具有洩氣溝槽的耳道式耳機,其中該喇叭單體將該腔室分隔為互不通氣的該前腔室與該後腔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具有洩氣溝槽的耳道式耳機,其中該洩氣溝槽從該第一洩氣孔朝該出音口的方向延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具有洩氣溝槽的耳道式耳機,其中該洩氣溝槽從該第一洩氣孔朝該後腔室的方向延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具有洩氣溝槽的耳道式耳機,更包括一耳墊,配置於該殼體的該出音口外。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具有洩氣溝槽的耳道式耳機,其中該殼體更具有一第二洩氣孔,連通該後腔室。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具有洩氣溝槽的耳道式耳機,其中該殼體包括相結合的一前殼與一後殼,該前腔室位於該喇叭單體與該前殼之間,該後腔室位於該喇叭單體與該後殼之間,該洩氣溝槽與該第一洩氣孔位於該前殼。
TW106212081U 2017-08-16 2017-08-16 具有洩氣溝槽的耳道式耳機 TWM5535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2081U TWM553539U (zh) 2017-08-16 2017-08-16 具有洩氣溝槽的耳道式耳機
CN201721258533.5U CN207910967U (zh) 2017-08-16 2017-09-28 具有泄气沟槽的耳道式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2081U TWM553539U (zh) 2017-08-16 2017-08-16 具有洩氣溝槽的耳道式耳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3539U true TWM553539U (zh) 2017-12-21

Family

ID=61229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2081U TWM553539U (zh) 2017-08-16 2017-08-16 具有洩氣溝槽的耳道式耳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10967U (zh)
TW (1) TWM553539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4045934U (zh) * 2020-11-15 2021-08-24 深圳市大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音频装置及悬挂式蓝牙耳机
CN113271516A (zh) * 2021-05-24 2021-08-17 深圳洪堡科技有限公司 降噪耳机及其防啸叫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10967U (zh) 2018-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49048B2 (en) Controlling own-voice experience of talker with occluded ear
WO2018058879A1 (zh) 一种耳机
CN110856067B (zh) 一种智能头戴设备
US10117016B2 (en) Earphone capable of reducing pressure in ear canal and providing enhanced sound quality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WO2016101830A1 (zh) 一种开放式耳机
TW201440542A (zh) 耳機
CN110830867B (zh) 一种智能头戴设备
US20200245049A1 (en) Flex-fit ear tip for headphones
JP2019530343A (ja) イヤホン
TW201438475A (zh) 耳機
CN107005757B (zh) 用于减轻耳机中的自身话音阻塞的设备和方法
JP2016528855A (ja) 通孔部及びノイズ除去機能を備えた個人用音響機器
CN213522326U (zh) 一种半入耳式带三麦克风的耳机
CN204948303U (zh) 一种动圈式耳机
CN210579147U (zh) 一种降噪耳机
CN114339511A (zh) 无线耳机
TW202013986A (zh) 主動抗噪式的耳內麥克風
TWM553539U (zh) 具有洩氣溝槽的耳道式耳機
JP2019041382A (ja) 音響デバイス
TWI596952B (zh) 耳道式耳機
TWM482916U (zh) 貼耳式降噪耳機
CN211128133U (zh) 入耳式耳机
TW201906420A (zh) 耳塞式耳機
CN212628341U (zh) 入耳式耳机
TWM553910U (zh) 具有微機電麥克風的耳道式耳機麥克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