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0763U - 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0763U
TWM550763U TW106211716U TW106211716U TWM550763U TW M550763 U TWM550763 U TW M550763U TW 106211716 U TW106211716 U TW 106211716U TW 106211716 U TW106211716 U TW 106211716U TW M550763 U TWM550763 U TW M55076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sub
building formwork
building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17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Chin Lin
Original Assignee
Hsin Yung Chi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sin Yung Chi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sin Yung Chien Co Ltd
Priority to TW1062117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50763U/zh
Publication of TWM550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0763U/zh

Link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建築模板組合裝置,特別是指一種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
現今,在建造牆壁時所使用的木模板,由於其板體為多個木條所拼接而成,因此板體的表面會有許多縫隙,造成脫模後的壁面不平整,因此需要再對壁面進行水泥粉刷的程序,此外,木模板在接合及組裝時,需要在相鄰的木模板上分別鑽孔,再以鐵絲或鐵釘將相鄰的木模板連接在一起,並且在複數個拼接在一起的木模板外側以木架或鋼架將其固定,使得施工程序瑣碎,進而需花費較長工時來完成建築模板的組裝。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以克服先前技術之缺點的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
於是,本新型一種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包含二建築模板,及二連接桿。
每一主建築模板包括一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的主板體,及二沿該第一方向延伸的主補強肋,該主板體具有二沿一垂直該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反設置且分別沿該第一方向延伸的主側面、一用來灌置水泥且兩側分別連接該等主側面的主灌漿面,及一相反於該主灌漿面且兩側分別連接該等主側面的主組裝面,該等主補強肋設置於該主組裝面且分別相鄰該等主側面,每一主補強肋具有一沿該第一方向延伸的主貫孔,其中一主建築模板的該主板體沿該第一方向靠接於另一主建築模板的該主板體,其中一主建築模板的該主灌漿面與另一主建築模板的該主灌漿面實質上同平面,其中一主建築模板的該等主貫孔分別對應另一主建築模板的該等主貫孔。
該等連接桿用來連接該等主建築模板,每一連接桿包括一第一端及一相反於該第一端的第二端,該等連接桿的該等第一端分別穿設於其中一主建築模板的該等主貫孔,該等連接桿的該等第二端分別穿設於另一主建築模板的該等主貫孔。
本新型之功效在於:藉由每一主建築模板的該等主貫孔及該等連接桿,施工人員可簡易地將該等主建築模板沿該第一方向組裝,而當有多個主建築模板需沿該第一方向組裝時,便可有效地節省工時。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本新型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之一第一實施例,包含二主建築模板1、二連接桿3、一副建築模板2,及一連接單元4。
參閱圖1、圖2及圖3,該等主建築模板1沿一第一方向D1相互靠接,每一主建築模板1包括一沿該第一方向D1延伸的主板體11、二沿該第一方向D1延伸的主補強肋12,及一沿該第一方向D1延伸的中間主補強肋13。
該主板體11具有二沿一垂直該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相反設置且分別沿該第一方向D1延伸的主側面111、一用來灌置水泥且兩側分別連接該等主側面111的主灌漿面112,及一相反於該主灌漿面112且兩側分別連接該等主側面111的主組裝面113,該等主補強肋12設置於該主組裝面113且分別相鄰該等主側面111,每一主補強肋12具有一設置於該主組裝面113且相鄰對應的該主側面111的外主側壁121、一間隔該外主側壁121且設置於該主組裝面113的內主側壁122、一個兩側分別連接該外主側壁121及該內主側壁122的主連接壁123、一由該主連接壁123、該外主側壁121、該內主側壁122及該主組裝面113相配合界定出的主貫孔124,及二位於該主貫孔124內且沿該第一方向D1相間隔設置於該主組裝面113的主固定件125,該外主側壁121具有五個沿該第一方向D1間隔排列且分別沿該第二方向D2貫穿的外主側孔126,該內主側壁122具有五個沿該第一方向D1間隔排列且分別沿該第二方向D2貫穿的內主側孔127,該等內主側孔127分別對應該等外主側孔126,該中間主補強肋13設置於該主組裝面113且位於該等主補強肋12間,該中間主補強肋13具有二沿該第二方向D2相反設置於該主組裝面113的中間主側壁131、一個兩側分別連接該等中間主側壁131的中間主連接壁132、一由該中間主連接壁132、該等中間主側壁131,及該主組裝面113相配合界定出的中間主貫孔133,及二位於該主中間貫孔133內且沿該第一方向D1相間隔設置於該主組裝面113的中間主固定件134,每一中間主側壁131具有五個沿該第一方向D1間隔排列且分別沿該第二方向D2貫穿的中間主側孔135,該中間主補強肋13的其中一中間主側壁131的該等中間主側孔135,分別對應另一中間主側壁131的該等中間主側孔135。
而上方的該主建築模板1的該主板體11沿該第一方向D1靠接於下方的主建築模板1的該主板體11,上方的該主建築模板1的該主灌漿面112與下方的該建築模板1的該主灌漿面112實質上同平面。上方的該主建築模板1的該等主貫孔124分別對應下方的該主建築模板1的該等主貫孔124。
該等連接桿3用來連接該等主建築模板1,每一連接桿3包括一第一端31及一相反於該第一端31的第二端32,該等連接桿3的該等第一端31分別穿設於下方的該主建築模板1的該等主貫孔124,並分別靠抵於下方的該建築模板1中兩個鄰近上方的該建築模板1的固定件125,該等連接桿3的該等第二端32分別穿設於上方的該建築模板1的該等主貫孔124,須注意的是,該等主建築模板1也可以不設有該等主固定件125。
參閱圖1、圖4及圖5,該副建築模板2沿該第二方向D2靠接於下方的該主建築模板1,該副建築模板2包括一沿該第一方向D1延伸的副板體21、二沿該第一方向D1延伸的副補強肋22,及一沿該第一方向D1延伸的中間副補強肋23。
該副板體21具有二沿該第二方向D2相反設置且分別沿該第一方向D1延伸的副側面211、一個兩側分別連接該等副側面211的副灌漿面212,及一相反於該副灌漿面212且兩側分別連接該等副側面211的副組裝面213,該等副補強肋22設置於該副組裝面213且分別相鄰該等副側面211,每一副補強肋22具有一設置於該副組裝面213且相鄰對應的該副側面211的外副側壁221、一間隔該外副側壁221且設置於該副組裝面的內副側壁222、一個兩側分別連接該外副側壁221及該內副側壁222的副連接壁223、一由該外副側壁221、該內副側壁222、該副連接壁223及該副組裝面213相配合所界定出的副貫孔224,及二位於該副貫孔224內且沿該第一方向D1相間隔設置於該副組裝面213的副固定件225,該外副側壁221具有五個沿該第一方向D1間隔排列且分別沿該第二方向D2貫穿的外副側孔226,該內副側壁222具有五個沿該第一方向D1間隔排列且分別沿該第二方向D2貫穿且分別與該等外副側孔226相對應的的內副側孔227,該中間副補強肋23設置於該副組裝面213且位於該等副補強肋22間,每一中間副補強肋23具有二沿該第二方向D2相反設置於該副組裝面213的中間副側壁231、一個兩側分別連接該等中間副側壁231的中間副連接壁232、一由該中間副連接壁232、該等中間副側壁231,及該副組裝面213相配合界定出的中間副貫孔233,及二位於該中間副貫孔233內且沿該第一方向D1相間隔設置於該副組裝面213的中間副固定件234,每一中間副側壁231具有五個沿該第一方向D1間隔排列且分別沿該第二方向D2貫穿的中間副側孔235,該中間副補強肋23的其中一中間副側壁231的該等中間副側孔235,分別對應另一中間副側壁231的該等中間副側孔235。
該副板體21沿該第二方向D2靠接於下方的該主建築模板1的該主板體11,該副灌漿面212實質上與下方的該主建築模板1的主灌漿面112同平面,左方的該副補強肋22靠接於下方的該主建築模板1的其中一主補強肋12。而左方的該副補強肋22的該等外副側孔226分別對應於所靠接的該主補強肋12的該等外主側孔126。
參閱圖4、圖5及圖6,該連接單元4包括一設置於相互靠接的該主補強肋12及該副補強肋22的外側的連接扣件42、一穿設於該連接扣件42及相互靠接的該主補強肋12及該副補強肋22的固定件組41、一設置於該連接扣件42的固定桿43,及一穿設於該固定桿43及該連接扣件42且用來連接該固定桿43及該連接扣件42的固定件44。
該連接扣件42具有沿該第二方向D2相反設置的一第一側板421及一第二側板421’、一個兩側分別連接該第一側板421及該第二側板421’的連接板422、一連接於該第一側板421且朝該第二側板421’延伸的第一補強板423、一連接於該第二側板421’且朝該第一側板421延伸的第二補強板423’,及一連接該連接板422的承靠板424,該第一側板421具有三個沿該第一方向D1間隔排列且沿該第二方向D2貫穿的第一穿孔425,該第二側板具有三個沿該第一方向D1間隔排列且沿該第二方向D2貫穿的第二穿孔425’,該等第一穿孔425分別對應該等第二穿孔425’ ,該連接板422具有一內表面426,及一相反於該內表面426的外表面427,該承靠板424連接於該外表面427且朝遠離該內表面426的方向延伸且具有一穿設孔428。
該第一側板421相鄰相互靠接的該主補強肋12及該副補強肋22中的該主補強肋12的該內主側壁122,且該第一補強板423頂抵於該內主側壁122,該第二側板421’相鄰相互靠接的該主補強肋12及該副補強肋22中的該副補強肋22的該內副側壁222,且該第二補強板423’頂抵於該內副側壁222,中間的該第一穿孔425對應相鄰的該內主側壁122的中間的該內主側孔127,中間的該第二穿孔425’對應相鄰的該內副側壁222的中間的該內副側孔227,該連接板422的該內表面426相鄰於相互靠接的該主補強肋12及該副補強肋22。
該固定件組41用來連接及固定該連接扣件42、下方的該主建築模板1及該副建築模板2,該固定件組41穿過中間的該第一穿孔425、對應的該內主側孔127、對應的該外主側孔126、對應的該外副側孔226、對應的該內副側孔227,及中間的該第二穿孔425’,於本實施例中該固定件組41為一螺栓,及一螺鎖於該螺栓尾端的螺母。
該固定桿43設置於該承靠板424,並用來靠齊相互靠接的該主建築模板1及該副建築模板2。
該固定件44穿設於該固定桿43及該連接扣件42的該穿設孔428,並用來連接該固定桿43及該連接扣件42。
需注意的是在其他實施態樣中,也可以不裝設該連接扣件42、該固定桿43及該固定件44,而只以該固定件組41來連接及固定相互靠接的該主建築模板1及該副建築模板2
該等主建築模板1及該副件築模板2的材料是選自於由塑膠、碳纖維複合材料及玻璃纖維複合材料所組成之群體,且為一體成形製成,因此相較於傳統木模板,本第一實施例的該等主建築模板1及該副件築模板2重量較輕,且可重複回收,較為環保,此外,可使得該等主灌漿面112及該副灌漿面212為一完整的平面,故能使得製成的牆壁表面光滑而不需進行粉刷,且使得該等主建築模板1及該副建築模板2沿該第一方向D1的長度可依據需求來製造。
參閱圖1,在將該等主建築模板1沿該第一方向D1組裝在一起時,施工人員將該等連接桿3的該等第一端31分別穿設於下方的該主建築模板1的該等主貫孔124內,此時,該等連接桿3的該等第二端32顯露於下方的該主建築模板1的外側,接著再將另一主建築模板1沿該第一方向D1靠接於下方的該主建築模板1,並使該等連接桿3的該等第二端32分別穿設於另一主建築模板1的該等主貫孔124內,此時,該等主建築模板1便完成了第一方向D1的連接,且該等主灌漿面112實質上為同平面,如此,在沿該第一方向D1裝設該等建築模板的方式便會變得十分簡易,當有多個主建築模板1需沿該第一方向D1組裝時便能縮短不少工時。
參閱圖1及圖4,而在將位於下方的該主建築模板1與該副建築模板2沿該第二方向D2組裝在一起時,施工人員先將該副建築模板2沿該第二方向D2靠接於該主建築模板1,並使該主建築模板1的該主灌漿面112與該副灌漿面212實質上為同平面,且使左方的副補強肋22靠接下方的該主建築模板1的右方的主補強肋12,且該副補強肋22的該等外副側孔226分別與該主補強肋12的該等外主側孔126相對應,接著再將該連接扣件42的放置於相靠接的該主補強肋12及該副補強肋22的外側並使該第一側板421位於該主補強肋12的該內主側壁122的外側,該第二側板421’位於該副補強肋22的該內副側壁222的外側,中間的該第一穿孔425對應該內主側壁122的中間的該內主側孔127,中間的該第二穿孔425’對應該內副側壁222的中間的該內副側孔227,該第一補強板423靠抵於該內主側壁122並用來強化該第一側板421,該第二補強板423’靠抵於該內副側壁122並用來強化該第二側板421’,接著將該固定件組41的該螺栓沿該第二方向D2穿過該第一穿孔425、對應的該內主側孔127、對應的該外主側孔126、對應的該外副側孔226、對應的該內副側孔227,及該第二穿孔425’,再將該固定件組41的該螺母螺鎖於該螺栓的末端,便可將該主建築模板1及該副建築模板2沿該第二方向D2組裝在一起,如此沿該第二方向D2裝設該主建築模板1及該副建築模板2也會變得十分簡易,此時,再將該固定桿43放置於該承靠板424上,該固定桿43的長度方向會與該第二方向D2平行,接著將該固定件44穿設於該固定桿43並穿過該穿設孔428,便能將該固定桿43固定於該承靠板424上,此時,該固定桿43使相互靠接的該主建築模板1及該副建築模板2的連接方向維持在該第二方向D2,且當有複數個主建築模板1及副建築模板2沿該第二方向D2組裝在一起時,該固定桿43可與複數個設置於其他的該等主建築模板1及該等副建築模板2的連接扣件42相接,藉此確保該等主建築模板1及該等副建築模板2沿該第二方向D2相互靠齊。
應當注意的是,二個副建築模板2也可藉由二個連接桿3沿該第一方向D1裝設在一起,而裝設方式如同上述該等主建築模板1沿該第一方向D1裝設的方式。另外,依實際施工需求,也可以有複數主建築模板1及複數副建築模板2,藉由前述的沿該第一方向D1的組裝方式及沿該第二方向D2組裝方式來裝設在一起。
而值得一提的是,該副建築模板2可替換為一木模板,並藉由該連接單元4連接於其中一主建築模板1,該木模板包含一木板體、二木補強肋,該木板體具有一木灌漿面,及一相反於該木灌漿面的木組裝面,該等木補強肋沿該第二方向相反設置於該木組裝面的相反兩側部,該木板體沿該第二方向D2靠接於所靠接的該主建築模板1的主板體11,其中一木補強肋靠接於該主建築模板1的其中一主補強肋12,該木灌漿面實質上與該主建築模板1的該主灌漿面112同平面,接著將該連接扣件42設置於相互靠接的該主補強肋12及該木補強肋的外側,再將該固定件組41的該螺栓沿該第二方向D2穿過連接扣件42及相互靠接的該主補強肋12及該木補強肋,再將該連接扣件42的該螺母螺鎖於該螺栓的末端,便可將該木板板沿該第二方向連接於所靠接的該主建築模板1。由於該木模板具有可於工地現場切割的特性,因此,本實施例的該副建築模板2替換為該木模板後,可根據所欲建造的牆壁尺寸來切割該木模板,使得本實施例於工地現場使用時,在尺寸上具有可調整的空間,故能增加施工的靈活度。
經由以上說明,本新型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的優點可歸納如下:
1.藉由每一主建築模板1的該等主貫孔124及該等連接桿3,施工人員可簡易的將該等主建築模板1沿該第一方向D1組裝,而藉由每一主補強肋12的該等內主側孔127及該等外主側孔126、每一副補強肋22的該等內主側孔127及該等外主側孔126、該連接扣件42,以及該固定件組41,施工人員可簡易地將該副建築模板2沿該第二方向D2裝設於其中一主建築模板1,當有多個主建築模板1及副建築模板2需要組裝時,便能有效地縮短工時。
2.藉由該連接扣件42及該固定桿43,可確保該副建築模板2以及與該副建築模板2相接的該主建築模板1沿該第二方向D2靠齊,特別是當有更多主建築模板1及副建築模板2沿該第二方向D2組裝在一起時,搭配複數個裝設於該等主建築模板1及副建築模板2的連接扣件42及固定桿43,便能簡易地確保該等主建築模板1及該等副建築模板2沿該第二方向D2的整齊性。
3.該等主建築模板1及該副建築模板2的材料是選自於由塑膠、碳纖維複合材料及玻璃纖維複合材料所組成之群體,且為一體成形製成,因此該等主建築模板1及該副件築模板2重量較輕,且可重複回收,較為環保,且使該等主灌漿面112及該副灌漿面212為完整的平面,使得脫模後的牆壁壁面較為光滑,而不需進行粉刷的工序。
4.由於該副建築模板2可替換為該木模板,且該木模板可根據所欲建造的牆壁尺寸於工地現場進行切割,使得本新型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在尺寸上具有可調整的空間,故能增加施工的靈活度。
5.由於該等主建築模板1及該副建築模板2於組裝過程中,不須打釘、穿孔及綁鐵絲等程序,因此能增加該等主建築模板1及該副建築模板2的重複使用率。
參閱圖7及圖8,本新型的一第二實施例是類似於該第一實施例,其差異之處在於:該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不包含該副建築模板22及該連接單元4(參閱圖1),且該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還包含二對向建築模板5、一固定架組6、一對向固定架組6’、八牙桿71、八墊片72、八對向墊片72’、八個第三方向固定件73,及八對向第三方向固定件73’。
該等對向建築模板5沿該第一方向D1相互靠接,每一對向建築模板5包括一對向板體51,該對向板體51具有一對向灌漿面511,及一相反於該對向灌漿面511的對向組裝面512,該等主建築模板1分別與該等對向建築模板5沿一第三方向D3間隔設置,該等主建築模板1的該等主灌漿面112分別與該等對向灌漿面511相對,且相配合界定出一供水泥灌置的灌置空間8。
該固定架組6靠抵於該等主建築模板1的該等主補強肋12。
該對向固定架組6’靠抵於該等對向建築模板5相反於該灌置空間8的一側。
該等牙桿7沿該第三方向D3穿過該固定架組6、相對應的該等主建築模板1及該等對向建築模板5,及對向固定架組6’。
該等墊片72靠抵於該固定架組6相反於該等主建築模板1的一側,並分別供該等牙桿71穿過。
該等對向墊片72’靠抵於該固定架組6相反於該等對向建築模板5的一側,並分別供該等牙桿71穿過。
該等第三固定件73分別為複數螺帽73,該等螺帽73分別螺鎖於該等牙桿71,並分別靠抵於該等墊片72。
該等對向第三固定件73分別為複數對向螺帽73’,該等對向螺帽73’分別螺鎖於該等牙桿71,並分別靠抵於該等對向墊片72。
需注意的是,本第二實施例也可以不包含該等墊片72及該等對向墊片72’,該等螺帽73直接靠抵於該固定架組6,該等對向螺帽73’直接靠抵於該對向固定架組6’。
組裝時,組裝人員將相互靠接的該等主建築模板1與相互靠接的該等對向建築模板5沿該第三方向D3相間隔設置,接著將該固定架組6靠接於該等主建築模板1的該等主補強肋12,以及將該對向固定架組6’靠接於該等對向建築模板5相反於該灌置空間8的一側,再將該等牙桿71沿該第三方向D3穿過該固定架組6、相對應的該等主建築模板1及該等對向建築模板5,及該對向固定架組6’,最後將該等墊片72分別設置於該等牙桿71並靠抵於該固定架組6,將該等對向墊片72’分別設置於該等牙桿71並靠抵於該對向固定架組6’,並將該等螺帽73分別螺鎖於該等牙桿71並分別緊抵該等墊片72,也同時將該等對向螺帽73’分別螺鎖於該等牙桿71並分別緊抵該等對向墊片72’,如此,便可將該等主建築模板1及該等對向建築模板5組裝並固定。
當水泥灌入該灌置空間8時,該等螺帽73及該等對向螺帽73’可固定該等主建築模板1及該等對向建築模板5,使該等主建築模板1及該等對向建築模板5不會受到水泥的擠壓而相互遠離,此外,該固定架組6及該對向固定架組6’會分別將壓力分散於該等主建築模板1及該等對向建築模板5,使該等主建築模板1及該等對向建築模板5不會因壓力集中於某一處而使該處產生變形。
此外,根據施工需求,需加設副建築模板2(參閱圖1)或額外的主建築模板1,並同時設置相對應的對向模板5時,可藉由增加牙桿71、螺帽73及對向螺帽73’的數量,並根據上述的方式將該等增設的副建築模板2或主建築模板1以及相對應設置的對向建築模板5設置在一起,因此本第二實施例,也能達到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功效。
綜上所述,本新型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具有組裝簡易、節省工時,以及使建造完成的壁面光滑的功效,此外,還具有尺寸靈活、提高重複使用率,並能有效固定水泥的優點,故確實能達成本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主建築模板
11‧‧‧主板體
111‧‧‧主側面
112‧‧‧主灌漿面
113‧‧‧主組裝面
12‧‧‧主補強肋
121‧‧‧外主側壁
122‧‧‧內主側壁
123‧‧‧主連接壁
124‧‧‧主貫孔
125‧‧‧主固定件
126‧‧‧外主側孔
127‧‧‧內主側孔
13‧‧‧中間主補強肋
131‧‧‧中間主側壁
132‧‧‧中間主連接壁
133‧‧‧中間主貫孔
134‧‧‧中間主固定件
135‧‧‧中間主側孔
2‧‧‧副建築模板
21‧‧‧副板體
211‧‧‧副側面
212‧‧‧副灌漿面
213‧‧‧副組裝面
22‧‧‧副補強肋
221‧‧‧外副側壁
222‧‧‧內副側壁
223‧‧‧副連接壁
224‧‧‧副貫孔
225‧‧‧副固定件
226‧‧‧外副側孔
227‧‧‧內副側孔
23‧‧‧中間副補強肋
231‧‧‧中間副側壁
232‧‧‧中間副連接壁
233‧‧‧中間副貫孔
234‧‧‧中間副固定件
235‧‧‧中間副側孔
3‧‧‧連接桿
31‧‧‧第一端
32‧‧‧第二端
4‧‧‧連接單元
41‧‧‧固定件組
42‧‧‧連接扣件
421‧‧‧第一側板
421’‧‧‧第二側板
422‧‧‧連接板
423‧‧‧第一補強板
423’‧‧‧第二補強板
424‧‧‧承靠板
425‧‧‧第一穿孔
425’‧‧‧第二穿孔
426‧‧‧內表面
427‧‧‧外表面
428‧‧‧穿設孔
43‧‧‧固定桿
44‧‧‧固定件
5‧‧‧對向建築模板
6‧‧‧固定架組
6’‧‧‧對向固定架組
71‧‧‧牙桿
72‧‧‧墊片
72’‧‧‧對向墊片
73‧‧‧第三方向固定件(螺帽)
73’‧‧‧對向第三方向固定件(對向螺帽)
8‧‧‧灌置空間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本新型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的一第一實施例的一立體圖; 圖2是該第一實施例的其中一主建築模板的一俯視圖; 圖3是沿圖2的剖面線III-III所取得的一不完整剖視圖; 圖4是該第一實施例的沿一第二方向相互靠接的一主建築模板及一副建築模板,及一連接單元的一不完整立體分解圖; 圖5是該第一實施例的該副建築模板的一立體圖; 圖6是該第一實施例的該連接單元的一連接扣件的立體圖; 圖7是本新型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的一第二實施例的一立體圖;及 圖8是該第二實施例的一剖視示意圖。
1‧‧‧主建築模板
11‧‧‧主板體
111‧‧‧主側面
112‧‧‧主灌漿面
113‧‧‧主組裝面
12‧‧‧主補強肋
124‧‧‧主貫孔
213‧‧‧副組裝面
22‧‧‧副補強肋
23‧‧‧中間副補強肋
3‧‧‧連接桿
31‧‧‧第一端
32‧‧‧第二端
4‧‧‧連接單元
125‧‧‧主固定件
13‧‧‧中間主補強肋
133‧‧‧中間主貫孔
2‧‧‧副建築模板
21‧‧‧副板體
212‧‧‧副灌漿面
41‧‧‧固定件組
42‧‧‧連接扣件
43‧‧‧固定桿
44‧‧‧固定件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Claims (10)

  1. 一種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包含: 二主建築模板,每一主建築模板包括一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的主板體,及二沿該第一方向延伸的主補強肋,該主板體具有二沿一垂直該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反設置且分別沿該第一方向延伸的主側面、一用來灌置水泥且兩側分別連接該等主側面的主灌漿面,及一相反於該主灌漿面且兩側分別連接該等主側面的主組裝面,該等主補強肋設置於該主組裝面且分別相鄰該等主側面,每一主補強肋具有一沿該第一方向延伸的主貫孔,其中一主建築模板的該主板體沿該第一方向靠接於另一主建築模板的該主板體,其中一主建築模板的該主灌漿面與另一主建築模板的該主灌漿面實質上同平面,其中一主建築模板的該等主貫孔分別對應另一主建築模板的該等主貫孔;及 二連接桿,用來連接該等主建築模板,每一連接桿包括一第一端及一相反於該第一端的第二端,該等連接桿的該等第一端分別穿設於其中一主建築模板的該等主貫孔,該等連接桿的該等第二端分別穿設於另一主建築模板的該等主貫孔。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其中,每一主建築模板的每一主補強肋還具有一設置於對應的該主組裝面且相鄰對應的該主側面的外主側壁、一間隔該外主側壁且設置於對應的該主組裝面的內主側壁,及一個兩側分別連接該外主側壁及該內主側壁且與該外主側壁、該內主側壁及對應的該主組裝面相配合界定出各自的該主貫孔的主連接壁,該外主側壁具有至少一沿該第二方向貫穿的外主側孔,該內主側壁具有至少一沿該第二方向貫穿且與該外主側孔相對應的內主側孔; 該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還包含一沿該第二方向靠接於其中一主建築模板的副建築模板,該副建築模板包括一沿該第一方向延伸的副板體、二沿該第一方向延伸的副補強肋,該副板體具有二沿該第二方向相反設置且分別沿該第一方向延伸的副側面、一個兩側分別連接該等副側面的副灌漿面,及一相反於該副灌漿面且兩側分別連接該等副側面的副組裝面,該等副補強肋設置於該副組裝面且分別相鄰該等副側面,該副板體沿該第二方向靠接於所靠接的該主建築模板的該主板體,該副灌漿面實質上與所靠接的該主建築模板的該主灌漿面同平面,其中一副補強肋靠接於所靠接的該主建築模板的其中一主補強肋;及 一連接單元,包括一穿設於相互靠接的該副補強肋及該主補強肋的固定件組,該固定件組用來連接及固定該副建築模板以及與該副建築模板靠接的該主建築模板。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其中,該連接單元還包括一設置於該副建築模板及與該副建築模板靠接的該主建築模板的連接扣件,及一設置於該連接扣件的固定桿; 該連接扣件設置於相互靠接的該副補強肋及該主補強肋的外側,該連接扣件具有沿該第二方向相反設置的一第一側板及一第二側板、一兩側分別連接該第一側板及該第二側板的連接板,及一連接該連接板的承靠板,該第一側板相鄰該主補強肋的該內主側壁,且具有至少一沿該第二方向貫穿的第一穿孔,該第二側板相鄰該副補強肋,且具有至少一沿該第二方向貫穿的第二穿孔,該第一穿孔對應相鄰的該主補強肋的該內主側孔及該外主側孔,以及該第二穿孔,該連接板具有一相鄰該主補強肋及該副補強肋的內表面,及一相反於該內表面的外表面,該承靠板連接於該外表面且朝遠離該內表面的方向延伸; 該固定件組穿過該第一穿孔、相鄰該第一側板的該主補強肋的該內主側孔及該外主側孔、該副補強肋,及該第二穿孔; 該固定桿設置於該承靠板且用來靠齊該副建築模板以及與該副建築模板靠接的該主建築模板。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其中,該承靠板具有一穿設孔,該連接單元還包括一穿設於該固定桿及該穿設孔且用來連接該固定桿及該連接扣件的固定件。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其中,該連接扣件還具有一連接於該第一側板的第一補強板,及一連接於該第二側板的第二補強板,該第一補強板朝該第二側板的方向延伸並頂抵於相鄰的該主補強肋的該內主側壁,該第二補強板朝該第一側板的方向延伸並頂抵於相鄰的該副補強肋。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其中,每一副補強肋具有一設置於該副組裝面且相鄰對應的該副側面的外副側壁、一間隔該外副側壁且設置於該副組裝面的內副側壁、一個兩側分別連接於該外副側壁及該內副側壁的副連接壁,及一由該外副側壁、該內副側壁、該副連接壁及該副組裝面相配合所界定出的副貫孔,該外副側壁具有至少一沿該第二方向貫穿的外副側孔,該內副側壁具有至少一沿該第二方向貫穿且與該外副側孔相對應的內副側孔,相互靠接的該副補強肋及該主補強肋中的該副補強肋的該外副側孔對應於該主補強肋的該外主側孔; 該連接扣件的該第二側孔對應相互靠接的該主補強肋及該副補強肋中的該副補強肋的內副側孔; 該固定件組穿過該第一穿孔、相鄰該第一側板的該主補強肋的該內主側孔及該外主側孔、相鄰該第二側板的該副補強肋的該外副側孔及該內副側孔,及該第二穿孔。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其中,該固定件組為一螺栓,及一螺鎖於該螺栓尾端的螺母。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應用於與二對向建築模板裝設,每一對向建築模板包括一對向板體,該對向板體具有一對向灌漿面,及一相反於該對向灌漿面的對向組裝面,其中,該等主建築模板分別與該等對向建築模板沿一第三方向間隔設置,該等主建築模板的該等主灌漿面分別與該等對向灌漿面相對,且相配合界定出一供水泥灌置的灌置空間,該建築模板組合裝置還包含複數沿該第三方向穿設於相對應的該等主建築模板及該等對向建築模板的牙桿,及複數分別連接該等牙桿的第三方向固定件,該等第三方向固定件用來固定該等主建築模板。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還包含一靠抵於該等主建築模板的該等主補強肋的固定架組,該等牙桿穿過該固定架組及相對應的該等主建築模板及該等對向建築模板,該等第三方向固定件分別為複數螺帽,該等螺帽分別螺鎖於該等牙桿,且靠抵於該固定架組相反於該等主建築模板的一側。
  10. 如請求項2、3、4、5、6或7所述的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其中,該等主建築模板及該副建築模板的材料是選自於由塑膠、碳纖維複合材料及玻璃纖維複合材料所組成之群體,且為一體成形製成。
TW106211716U 2017-08-09 2017-08-09 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 TWM5507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1716U TWM550763U (zh) 2017-08-09 2017-08-09 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1716U TWM550763U (zh) 2017-08-09 2017-08-09 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0763U true TWM550763U (zh) 2017-10-21

Family

ID=61013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1716U TWM550763U (zh) 2017-08-09 2017-08-09 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507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5367B (zh) * 2017-08-09 2019-07-11 鑫永銓股份有限公司 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5367B (zh) * 2017-08-09 2019-07-11 鑫永銓股份有限公司 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50656B2 (en) Construction panel assembly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using same
JP4018740B2 (ja) 内外装材下地兼用型枠パネル及び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型枠工法
KR100682310B1 (ko) 콘크리트 거푸집
KR101679666B1 (ko) 중고층 모듈러 건축물용 코아구조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KR20190020545A (ko) 조립식 알루미늄 거푸집 패널
KR100775350B1 (ko) 필러패널프레임
TWM550763U (zh) 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
JPWO2005010292A1 (ja) 建築用ブロック、これを用いた建築用パネルおよび建築用パネル形成工法
TW201910607A (zh) 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組合裝置
US11788275B2 (en) Method and module system for building a wall structure
KR101537762B1 (ko) 복합소재 인발 패널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구조물 시공방법
KR100615037B1 (ko) 건축용 구조부재의 제작방법
JP2008127984A (ja) 床タイル張り工法
JP5959553B2 (ja) コンクリート壁の構築部材およびコンクリート壁の構築方法
CN103452209A (zh) 双层复合条板现浇内隔墙结构
KR20170085789A (ko) 거푸집 패널
KR102035495B1 (ko) 수평전단보강수단을 이용한 이중합성 pc벽체 구조
TWM552944U (zh) 具簡易組裝功能之複合材料建築模板
JP6106776B2 (ja) 支持構造体およびコンクリート壁の構築方法
NL2023016B1 (en) an assembly type building wall joint device
KR100934633B1 (ko) 건축용 황토 폼
JP2000199291A (ja) 外装材の取付構造
KR20190131659A (ko) 목재블록벽체
KR102526644B1 (ko) 건축물 마감용 루버
KR101803487B1 (ko) 거푸집 연결용 보강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