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0536U - 離地植栽結構 - Google Patents
離地植栽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50536U TWM550536U TW106207236U TW106207236U TWM550536U TW M550536 U TWM550536 U TW M550536U TW 106207236 U TW106207236 U TW 106207236U TW 106207236 U TW106207236 U TW 106207236U TW M550536 U TWM550536 U TW M550536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nting
- grounding
- tank body
- trough
- tank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Hydroponics (AREA)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隸屬一種離地栽培之技術領域,具體而言係指一種可降低農作成本、組裝方便,且環控效果佳的離地植栽結構,可適用於介質耕、土耕、水耕、氣耕或滴耕等種植方式,並能有效控制植物生長過程中的所需環境,以促進作物生長。
按,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環境的變化,土地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再加上化學肥料的施放,使得栽種的農作物也受到了影響,且進入食物鏈後更會影響到人體的健康。再者以葉菜類的作物而言,其生長期短、根短,最容易吸收到污染物,另外其直接種植在農地上,不僅造成採收後清洗的不便,且容易受氣候影響,難以準確控制其生長速度,因此近年來於室內利用離地栽培系統的新式耕作方式,被大量的運用在種植葉菜類作物上;
而目前常見的離地栽培系統,大多為適合單一種植農法的設計,如水耕植栽結構常利用循環之管道來架構,並將作物置於管道體上,作物根部可栽於水中,使水中的營養液可提供植物根部吸收,如此能控制作物的生長,且決定作物吸收養份的品質,避免不必要的污染,逐漸成為葉菜類蔬菜的重
要耕種方式;另一傳統常見的離地植栽方式,是利用層架搭建起一承台,並於承台上擺放多個盆狀的器皿,猶如在花盆種花般的,先將植栽介質充填於器皿內,再於植栽介質上植栽植物的根苗,隨後逐次的供水澆灌並接受陽光照射行光合作用,以促進植物生長。將水或營養液等澆灌於植栽介質上,透過植栽介質的蓄存及轉化,而營造出有利於植物根部吸收水分及養分的環境;然而,植物的葉部與根部的耐候性不同。一般而言,在熱帶或亞熱帶的植物的葉部大約可承受至40℃以內的高度仍可緩慢生長,但在此溫度下可能導致植物的根部逐漸地枯萎或潰爛。相對的,在0℃以下的寒帶地表上利用溫室來栽種植物,縱使能利用溫室來產生有限的保溫作用,但仍難以控制有利於植物根部生長的環境,導致植物生長的成效不佳。
由於現有離地栽培方式系統,大部分設計皆在營造出有利於植物根部吸收水分及養分的環境,並無法真正的滿足植物生長實際的需求,而一般適於植物根部生長的植栽介質溫度是介於12℃~28℃之間,當然所述植物根部溫度,會因所栽種的植物種類的不同而存有些微差異;依現有離地栽培方式系統技術而言,容易受外部溫度影響較大,造成冬天溫度及濕度過低或夏天溫度及濕度過高的狀況,因此一般只能依靠溫室來進行保溫或散熱,以便調節棚內的環境溫度而使植物利於生長;但卻無法有效的控制植物根部生長所需的溫度環境,並無法真正的滿足實際的需求,以及不易控制耕種環境的問題,此
即為相關業者所亟欲改善之課題所在。
而習式離地植栽的結構設計,安裝及施工複雜,且不易進行組裝操作,更重要的是限於離地植栽結構及功能不同,所能選擇種植的農作物也有所限制,且不具有根部環控效果,影響到植物的生長。
有鑑於此,本創作人乃針對前述現有離地栽培系統所面臨的問題深入探討,並藉由多年從事相關產業之研發與製造經驗,積極尋求解決之道,經不斷努力之研究與試作,終於成功的開發出一種用於離地栽培系統之離地植栽結構,期能克服現有離地栽培,不易控制植物根部所需生長環境所造成的困擾與不便。
因此,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離地植栽結構,藉以能依作物需求做不同設計,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並具有組裝方便、易操作之特性,能有效增進其實用性。
又,本創作之另一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離地植栽結構,其能產生較佳植物生長環境,使其有效控制植物根部所需溫度、濕度等條件,以促進作物或植物的生長效果,進一步能保護作物、降低農作成本及提高產量。
據此,本創作主要係透過下列的技術手段,來具體實現前述的目的與效能:其係由至少一植栽槽體所構成,該植栽槽體係由可成型之發泡或輕質材料所製成,該植栽槽體包含有一植栽槽,且植栽槽體頂緣具有一連通植栽槽之開口,又該植栽槽體兩端中至少一端具有一連通植栽槽之端口,再者該
植栽槽體於植栽槽下方形成有至少一同軸延伸之流道,另該流道具有連通植栽槽之連通道。
藉此,透過前述技術手段的展現,本創作之離地植栽結構之植栽槽體,能依作物需求做不同設計,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並具有質輕、組裝方便、易操作之特性,且能依需要改變長度及排列方式,而不需要開設不同的模具,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再者植栽槽體具有極佳的保溫效果,能隔絕外界溫度,產生較佳植物生長環境,使其有效控制植物根部所需溫度、濕度等條件,以促進作物或植物的生長效果,進一步能保護作物、降低農作成本及促進作物生長提高產量,使本創作具有實用性與便利性,故能大幅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並提高產品經濟效益與競爭力。
為使 貴審查委員能進一步了解本創作的構成、特徵及其他目的,以下乃舉本創作之若干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后,同時讓熟悉該項技術領域者能夠依據本說明書具體實施。
(100)‧‧‧植栽槽體
(101)‧‧‧植栽槽
(102)‧‧‧開口
(103)‧‧‧端口
(104)‧‧‧斜面
(105)‧‧‧流道
(106)‧‧‧連通道
(107)‧‧‧凸緣
(108)‧‧‧切槽
(200)‧‧‧接管
(205)‧‧‧連接件
(10)‧‧‧左側壁體
(20)‧‧‧右側壁體
(30)‧‧‧護蓋
(31)‧‧‧抵緣
(32)‧‧‧抵緣
(35)‧‧‧植生孔
(38)‧‧‧端蓋
(300)‧‧‧植栽槽體
(301)‧‧‧植栽槽
(40)‧‧‧隔體
(43)‧‧‧錐凸部
第一圖:係本創作離地植栽結構的外觀示意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離地植栽結構的分解示意圖,供說明其主要構成與構樣。
第三圖:係本創作離地植栽結構於實際使用時的配置示意圖,供說明其使用時的配管態樣。
第四圖:係本創作離地植栽結構於實際使用狀態的前視
斷面示意圖,供說明其水耕之狀態。
第五圖:係本創作離地植栽結構於另一實際使用狀態的前視斷面示意圖,供說明其介質耕之狀態。
第六圖:係本創作離地植栽結構於再一實際使用狀態的前視斷面示意圖,供說明其不蓋護蓋之介質耕狀態。
第七圖:係本創作離地植栽結構另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示意圖,供說明其各主要元件及其構成態樣。
第八圖:係本創作離地植栽結構再一實施例之斷面示意圖,供說明其各主要元件及其構成態樣。
本創作係一種離地植栽結構,隨附圖例示本創作之具體實施例及其構件中,所有關於前與後、左與右、頂部與底部、上部與下部、以及水平與垂直的參考,僅用於方便進行描述,並非限制本創作,亦非將其構件限制於任何位置或空間方向。圖式與說明書中所指定的尺寸,當可在不離開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內,根據本創作之具體實施例的設計與需求而進行變化。
而本創作之離地植栽結構的詳細構成,係如第一圖所揭示者,其係由至少一植栽槽體(100)所構成,該植栽槽體(100)可以是一件式結構【如第一、二圖所示】、又或多件式結構【如第七、八圖所示】,且該植栽槽體(100)係由發泡材料【Polystyrene,發泡聚苯乙烯】所製成;而關於該植栽槽體(100)的詳細構成,則請進
一步參看第一、二及三圖所示,以一件式結構之植栽槽體(100)為例,該植栽槽體(100)中央形成有一植栽槽(101),又該植栽槽體(100)頂緣具有一連通植栽槽(101)之開口(102),且該植栽槽體(100)兩端中至少一端形成有與植栽槽(101)連通之端口(103),本創作以植栽槽體(100)之植栽槽(101)兩端均具有端口(103)為主要實施例,又該植栽槽體(100)於植栽槽(101)下方形成有至少一同軸延伸之流道(105),且該流道(105)具有一連通植栽槽(101)之較小徑連通道(106),而該植栽槽體(100)可利用一接管(200)與相鄰之植栽槽體(100)串接,再者植栽槽體(100)於兩端端緣分別具有至少一切槽(108),供利用至少一連接件(205)插接以連接相鄰的植栽槽體(100),供形成離地栽培系統之循環流道【如第三圖所示】;再者,該植栽槽體(100)之植栽槽(101)底緣形成有向流道(105)連通道(106)傾斜之斜面(104),使植栽槽(101)內的液體等介質可被向連通道(106)集中,且植栽槽體(100)之開口(102)兩側緣分別具有一略為凸出之凸緣(107),又該植栽槽體(100)之植栽槽(101)開口(102)可以選擇性設有一對應形狀之護蓋(30),且該護蓋(30)兩側底緣分別具有對應貼抵該植栽槽(101)凸緣(107)之抵緣(31、32),供護蓋(30)能有效的塞蓋於植栽槽體(100)之植栽槽(101)開口(102),以保持植栽槽(101)內溫度,且進一步可以用於保護作物,且護蓋(30)上具有複數供植栽作物之植生孔(35),亦可供水耕時固定作物之用。
再者串接之植栽槽體(100)之端口(103)可以選擇性設有一對應內緣形狀之端蓋(38),供選擇性設置於相鄰串接之植栽槽體(100)中第一組與最後一組之植栽槽體(100)的端部端口(103)【如第三圖所示】,供選擇性封閉植栽槽體(100)之端部開口;藉此,可組構成一易於組裝操作、且具保溫作用之離地植栽結構者。
經由上述的結構設計,本創作於實際使用上則係如第一、二及三圖所示,可以利用複數植栽槽體(100)相鄰串接成離地栽培系統的循環流道,其係利用相鄰之植栽槽體(100)具有對應之切槽(108),而透過連接件(205)予以串接固定,使相鄰植栽槽體(100)的植栽槽(101)能夠對接,且利用接管(200)連接相鄰植栽槽體(100)之流道(105),供輸送水份及營養液,而形成循環流道,且可於護蓋(30)的植生孔(35)上栽種作物;而當本創作之植栽槽體(100)係用於氣耕作物之植栽時,則係令水份及營養液僅在植栽槽體(100)的流道(105)中流動,透過其揮發的水氣讓植栽槽(101)上的作物根部吸收;另如第四圖所示,當本創作之植栽槽體(100)係用於離地作物之植栽時,則係加大水份及營養液的用量,使水份及營養份可由植栽槽體(100)之流道(105)經連通道(106)進入植栽槽(101)內,使植栽槽體(100)的流道(105)與植栽槽(101)內均有水份及營養液的流動,該植栽的作物根部可以直接吸收植栽槽(101)內的水份及營養液;
再者如第五圖所示,當本創作之植栽槽體(100)係用於介質耕作物之植栽時,則預先於植栽槽體(100)之植栽槽(101)內充填適當介質,且係加大水份及營養液的用量,使水份及營養份可由植栽槽體(100)之流道(105)經連通道(106)滲入植栽槽(101)的介質內,使植栽槽體(100)的流道(105)內有水份及營養液的流動,並能保持植栽槽(101)內介質的水份,而令該植栽的作物根部可以直接吸收植栽槽(101)中介質內的水份及營養液;又如係屬於前述之介質耕,則植栽槽體(100)之植栽槽(101)開口(102)可以不用覆蓋護蓋(30),而係直接將作物栽種於介質上,其具有一樣的效果,如第六圖所示。
再者,本創作之植栽槽體(100)也可以是由軸向延伸之多件式結構相對組合而成,如第七圖所示,以對半之二件式結構為例,該植栽槽體(100)至少係由可長軸線對接之一左側壁體(10)及一右側壁體(20)所組成,且該左、右側壁體(10、20)於對接後可以使組成之植栽槽體(100)可以具有植栽槽(101)、開口(102)、端口(103)、流道(105)及連通道(106)等結構,其一樣具有能串接成離地栽培系統之循環流道的功效,又該左、右側壁體(10、20)最佳的可以是植栽槽體(100)斷面的一半,使左、右側壁體(10、20)呈對稱狀,便於製造及組合。
另,如第八圖所示,本創作再一實施例,其係一種具較寬植栽槽(301)之植栽槽體(300),該植栽槽體(300)於左、右側壁體(10、20)間設有至少一隔體(40),
該隔體(40)兩側分別具有對應左、右側壁體(10、20)之結構,供分別相對左、右側壁體(10、20)形成植栽槽體(300)的較寬植栽槽(301)複數流道(105)與連通植栽槽(301)底部之連通道(106),且該隔體(40)頂面中央具有錐凸部(43),供配合兩側左、右側壁體(10、20)使植栽槽(301)底緣形成相對各流道(105)連通道(106)之斜面(104),使水分可被保持於該植栽槽(301)之各流道(105)內。
透過前述的結構設計及動作說明可知,本創作離地植栽結構之植栽槽體(100)係由發泡材料所製成,其能依需要進行串接,且質輕、易於組裝操作,能有效降低種植成本,再者可供用於介質耕、水耕及氣耕等多種不同的離地植栽方式,大幅增進其實用性,再者植栽槽體(100)具有極佳的保溫效果,並能有效控制植物生長過程中的所需環境,可促進作物的生長,且護蓋(30)能進一步保護作物,大幅增進其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可以理解到本創作為一創意極佳之新型創作,除了有效解決習式者所面臨的問題,更大幅增進功效,且在相同的技術領域中未見相同或近似的產品創作或公開使用,同時具有功效的增進,故本創作已符合新型專利有關「新穎性」與「進步性」的要件,乃依法提出申請新型專利。
(100)‧‧‧植栽槽體
(101)‧‧‧植栽槽
(102)‧‧‧開口
(103)‧‧‧端口
(104)‧‧‧斜面
(105)‧‧‧流道
(106)‧‧‧連通道
(107)‧‧‧凸緣
(108)‧‧‧切槽
(200)‧‧‧接管
(205)‧‧‧連接件
(30)‧‧‧護蓋
(31)‧‧‧抵緣
(35)‧‧‧植生孔
(38)‧‧‧端蓋
Claims (10)
- 一種離地植栽結構,其係由至少一植栽槽體所構成,各該植栽槽體係由可成型之發泡或輕質材料所製成,各該植栽槽體包含有一植栽槽,且各該植栽槽體頂緣具有一連通植栽槽之開口,又各該植栽槽體兩端中至少一端具有一連通植栽槽之端口,再者各該植栽槽體於植栽槽下方形成有至少一同軸延伸之流道,另該流道具有連通植栽槽之連通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地植栽結構,其中該植栽槽體於流道兩端可分別利用一接管連接相鄰植栽槽體之流體,供形成離地栽培系統之循環流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地植栽結構,其中該植栽槽體的兩端端緣分別具有至少一切槽,供利用至少一連接件插接,以連接相鄰的植栽槽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地植栽結構,其中該植栽槽體之植栽槽底緣分別形成相對連通道傾斜之斜面,使水分能聚集於植栽槽之流道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地植栽結構,其中該植栽槽體具有一對應植栽槽開口之護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地植栽結構,其中該植栽槽體之植栽槽頂緣具有相對略為凸出之凸緣,且該植栽槽體具有一對應植栽槽開口之護蓋,而護蓋形成有對應之抵緣,供護蓋緊貼於該植栽槽的開口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地植栽結構,其中該植栽槽體可以是一件式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離地植栽結構,其中該植栽槽體可以是由一左側壁體及一右側壁體相對蓋合而成之二件式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離地植栽結構,其中該植栽槽體之左、右側壁體之底端部間設有至少一隔體,令該植栽槽體形成有一較寬之植栽槽,且該植栽槽體形成有複數連通該植栽槽的流道,而各流道並具有連通該植栽槽底部之連通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5或6或7或8項所述之離地植栽結構,其中該植栽槽體的端口可以選擇性設有一對應端口內緣形狀之端蓋,供選擇性封閉植栽槽體之端部端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207236U TWM550536U (zh) | 2017-05-19 | 2017-05-19 | 離地植栽結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207236U TWM550536U (zh) | 2017-05-19 | 2017-05-19 | 離地植栽結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50536U true TWM550536U (zh) | 2017-10-21 |
Family
ID=61013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207236U TWM550536U (zh) | 2017-05-19 | 2017-05-19 | 離地植栽結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5053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78963B (zh) * | 2017-05-19 | 2019-12-11 | 李文豪 | 離地植栽結構 |
-
2017
- 2017-05-19 TW TW106207236U patent/TWM550536U/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78963B (zh) * | 2017-05-19 | 2019-12-11 | 李文豪 | 離地植栽結構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483982B2 (en) | Planting structure capable of controlling growth conditions and recycling nutrient solution | |
US9439362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growing plants | |
KR101314657B1 (ko) | 양액 재배용 베드 | |
EP3261431B1 (en) | Soilless plant cultivating container | |
Zailani et al. | Growth Response and Crop Production (Brassica Juncea L.) Against Watering Time Interval at Various Hydroponics Media | |
CN205755821U (zh) | 一种草莓立体栽培架 | |
JP3218957U (ja) | 植栽構造体 | |
TWM550536U (zh) | 離地植栽結構 | |
CN105613248A (zh) | 一种多用水培植物盆及使用方法 | |
Rodríguez-Delfín et al. | Soil based and simplified hydroponics rooftop gardens | |
JP4948034B2 (ja) | トマトの栽培方法とその装置 | |
CN210113828U (zh) | 一种为家庭园艺专门设计的立体栽培系统 | |
CN207574219U (zh) | 一种水培蔬菜漂浮板 | |
TWI672994B (zh) | 植栽座結構 | |
KR102205570B1 (ko) | 뿌리식물 수경재배용 시트 | |
TW201900005A (zh) | 離地植栽結構 | |
TWM547245U (zh) | 植栽槽體結構 | |
CN205511100U (zh) | 一种花盆 | |
CN210900530U (zh) | 一种防涝透气自动吸水花盆 | |
US4021964A (en) | Hydroponic system convertible to an open or closed system | |
CN105993714A (zh) | 农业种植装置 | |
CN208080054U (zh) | 管槽一体潮汐式灌溉基质栽培装置 | |
Rajendra et al. | Hydroponics farming using IoT | |
KR102144743B1 (ko) | 다단 수경재배용 재배조 | |
CN207783875U (zh) | 离地植栽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