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50420U - 偵測電路及具有偵測電路的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偵測電路及具有偵測電路的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50420U
TWM550420U TW106207438U TW106207438U TWM550420U TW M550420 U TWM550420 U TW M550420U TW 106207438 U TW106207438 U TW 106207438U TW 106207438 U TW106207438 U TW 106207438U TW M550420 U TWM550420 U TW M55042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switch
pin
detecting
circu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07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許煜瑋
陳秉琨
朱啓瑞
林明翰
李欣翰
王友利
Original Assignee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207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50420U/zh
Publication of TWM5504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50420U/zh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Current Or Voltage (AREA)

Description

偵測電路及具有偵測電路的電子裝置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電子裝置,特別關於一種具有異物偵測電路的電子裝置。
可攜式電子裝置(如手機、平板電腦等)大多屬於內建式電池的設計,故一般都是採用將電源線插入到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充電介面(如Micro USB、USB-type C等)的方式進行充電。
然而,若使用者沒有在充電前主動檢查電源線或充電介面內是否有異物(如水氣或灰塵等),可攜式電子裝置在其充電介面內或電源線有異物進入的情況下充電,容易發生短路現象,嚴重時還可能導致設備損毀。而在現今的技術中,可攜式電子裝置僅能在充電時監測電源是否對地短路,無法偵測水氣或異物是否進入充電介面內或電源線。
本新型的一態樣為一種偵測電路,應用於一輸入輸出埠,輸入輸出埠包括第一接腳及第二接腳,偵測電路包含分壓電阻、偵測開關及控制模組。分壓電阻的一端連接第一接腳及另一端連接參考端,偵測開關的一控制端連接分壓電阻,控制模組電連接偵測開關,於第一接腳與第二接腳之間具有阻抗值時,控制模組根據偵測開關相應開啟或關閉,控制電子裝置發出一警示訊號。
本新型的一態樣為一種具有偵測電路的電子裝置,包含輸入輸出埠及電連接輸入輸出埠的偵測電路。輸入輸出埠包括第一接腳及第二接腳,偵測電路包含分壓電阻、偵測開關及控制模組。分壓電阻的一端連接第一接腳及另一端連接參考端,偵測開關的一控制端連接分壓電阻,控 制模組電連接偵測開關,於第一接腳與第二接腳之間具有阻抗值時,控制模組根據偵測開關相應開啟或關閉,控制電子裝置發出一警示訊號。
承上所述,本新型之偵測電路及具有偵測電路的電子裝置,藉由擷取充電孔上的腳位,並利用異物具有特殊阻抗的特性,將電阻特性轉為電壓差異,於充電孔進水或殘留異物時,透過螢幕顯示異常或是中斷充電等警示訊號,可防止使用者因持續充電而造成的設備損毀。
10‧‧‧電子裝置
1‧‧‧輸入輸出埠
2‧‧‧偵測電路
21‧‧‧控制模組
22‧‧‧保護電路
3‧‧‧運算電路
C1‧‧‧第一電容
C2‧‧‧第二電容
C3‧‧‧第三電容
C4‧‧‧第四電容
D1‧‧‧第一二極體
D2‧‧‧第二二極體
N1‧‧‧第一端
N2‧‧‧第二端
pin1‧‧‧第一接腳
pin2‧‧‧第二接腳
Rd‧‧‧分壓電阻
R1‧‧‧第一電阻
R2‧‧‧第二電阻
R3‧‧‧第三電阻
R4‧‧‧第四電阻
R5‧‧‧第五電阻
R6‧‧‧第六電阻
R7‧‧‧第七電阻
R8‧‧‧第八電阻
R9‧‧‧第九電阻
R10‧‧‧第十電阻
R11‧‧‧第十一電阻
R12‧‧‧第十二電阻
R13‧‧‧第十三電阻
R14‧‧‧第十四電阻
R15‧‧‧第十五電阻
R16‧‧‧第十六電阻
Rp‧‧‧保護電阻
SW‧‧‧偵測開關
SW1‧‧‧第一開關
SW2‧‧‧第二開關
SW3‧‧‧第三開關
SW4‧‧‧第四開關
SW5‧‧‧第五開關
SW6‧‧‧第六開關
SW7‧‧‧第七開關
SWp‧‧‧保護開關
Tref‧‧‧參考端
V1‧‧‧第一電壓源
V2‧‧‧第二電壓源
V3‧‧‧第三電壓源
V4‧‧‧第四電壓源
V5‧‧‧第五電壓源
V6‧‧‧第六電壓源
V7‧‧‧第七電壓源
Vi‧‧‧輸入電壓源
Vp‧‧‧電壓
VR‧‧‧虛擬電阻
S10~S30‧‧‧步驟
圖1為本新型具有偵測電路之電子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C型通用串列匯流排的接腳圖。
圖3為本新型偵測電路的電路基本態樣。
圖4為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偵測電路的電路圖。
圖5為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偵測電路的電路圖。
圖6為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偵測電路的電路圖。
圖7為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偵測電路的電路圖。
圖8為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偵測電路的電路圖。
圖9為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偵測電路的電路圖。
圖10為本新型電子裝置進行異物偵測的流程圖。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本新型多個實施例之一種具偵測電路的電子裝置,其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元件符號加以說明。
本新型的偵測電路及具有偵測電路的電子裝置藉由偵測電路偵測是否有異物(例如水氣或灰塵等)進入輸入輸出埠(I/O port)或電源線(cable),並適時地發出警訊以防止電子裝置因短路而損毀。以下將以實施例來說明偵測電路及電子裝置的結構與特徵。
參閱圖1,為本新型一實施例之一種具偵測電路的電子裝置10的立體示意圖,其中包含一輸入輸出埠(I/O port)1及一電連接於輸入輸出埠1的偵測電路2。在本實施例中,輸入輸出埠1為C型通用串列匯流 排(USB C),如圖2所示,具有兩排完全一致的通用接腳(pin)A1~12與B1~B12,而本實施例之偵測電路2是利用SBU1接腳(A8)及VBUS接腳(A9),或是SBU2接腳(B8)及VBUS接腳(B9)來偵測異物,但不以此為限,為方便說明,以下將SBU1接腳(A8)或SBU2接腳(B8)定義為第一接腳pin1,VBUS接腳(A9)或VBUS接腳(B9)定義為第二接腳pin2。
參閱圖2及圖3,圖3為本新型之偵測電路2的電路基本態樣,偵測電路2包括一分壓電阻Rd、一偵測開關SW及控制模組21。分壓電阻Rd具有一電連接第一接腳pin1的第一端N1及一電連接一參考端Tref的第二端N2;偵測開關SW具有一連接第一端N1的控制端;控制模組21電連接偵測開關SW,當有異物進入輸入輸出埠1時,會使得第一接腳pin1與第二接腳pin2之間產生阻抗(即虛擬電阻VR)而造成偵測開關SW開啟或關閉,控制模組21會根據流經偵測開關SW之電流所產生的電壓變化,控制電子裝置10發出一警示訊號。
參閱圖4,為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偵測電路2的電路圖,在第一實施例中,偵測開關SW為N型金氧半場效電晶體(NMOS),其具有一汲極(D)、一為控制端的閘極(G)及一接地的源極(S),且偵測電路2還包括一第一電阻R1,第一電阻R1的一端電連接一第一電壓源V1,另一端則電連接偵測開關SW的汲極。控制模組21則是電連接於偵測開關SW的汲極,使得控制模組21能夠偵測到流經偵測開關SW之電流所產生的電壓變化。於一實施例中,第一電壓源V1為1.8伏特,參考端Tref為一接地端。
當電子裝置10進入一充電狀態時,輸入輸出埠1會電連接一電源線(圖未示)而使第二接腳pin2位於高電壓準位,在正常的情況下(即無異物進入輸入輸出埠1,第一接腳pin1與第二接腳pin2之間成斷路),偵測開關SW為關閉狀態,控制模組21會偵測到高電壓準位(High)。當有異物進入輸入輸出埠1而使得第一接腳pin1與第二接腳pin2之間產生虛擬電阻VR時,虛擬電阻VR與分壓電阻Rd會產生分壓而開啟偵測開關SW,使得偵測開關SW的汲極電壓下降,控制模組21會偵測到低電壓準位(Low)。因此,控制模組21可得知異物進入輸入輸出埠1,進而控制電子裝置10發出警示訊號,例如:透過螢幕顯示異常或是中斷充電等。
為了避免異物進入輸入輸出埠1導致接腳間形成短路,瞬間過大的電流可能造成電路毀損,偵測電路2還包括一保護電路22及一第一電容C1,如圖4所示。保護電路22包括一保護開關SWp及一保護電阻Rp,保護開關SWp為N型金氧半場效電晶體,其具有一電連接第一接腳pin1的汲極(D)、一電連接保護電阻Rp之一端的閘極(G)及一電連接分壓電阻Rd之第一端N1的源極(S)。保護電阻Rp的另一端則電連接一第二電壓源V2。第一電容C1的一端電連接分壓電阻Rd之第一端N1,另一端接地。在一實施例中,第二電壓源V2為3.3伏特。
參閱圖5,為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偵測電路2的電路圖,輸入輸出埠1同樣為C型通用串列匯流排(USB-type C),偵測電路2包括一分壓電阻Rd、一偵測開關SW、一控制模組21、一第一開關SW1、一第二開關SW2、一第三開關SW3、一第二電阻R2、一第三電阻R3、一第四電阻R4、一第五電阻R5、一第六電阻R6、一第七電阻R7、一第二電容C2及一第三電容C3。
在本實施例中,偵測開關SW為P型金氧半場效電晶體(PMOS),其具有一電連接第二電阻R2之一端的源極(S)、一為控制端的閘極(G)及一電連接第三電阻R3之一端的汲極(D)。第二電阻R2的另一端電連接一第三電壓源V3。第三電阻R3的另一端接地。第一開關SW1為N型金氧半場效電晶體(NMOS),其具有一電連接第一接腳pin1的汲極(D)、一電連接第四電阻R4之一端的閘極(G)及一電連接偵測開關SW之閘極的源極(S)。第四電阻R4的另一端電連接一第四電壓源V4。控制模組21電連接於偵測開關SW的汲極。
分壓電阻Rd具有一電連接第五電阻R5之一端的第一端N1及一電連接參考端Tref的第二端N2。於一實施例中,參考端Tref為1.8伏特之電壓源。第五電阻R5的另一端電連接偵測開關SW的閘極。第二電容C2的一端電連接偵測開關SW的閘極,另一端則接地。第二開關SW2為N型金氧半場效電晶體(NMOS),其具有一電連接分壓電阻Rd之第一端N1的汲極(D)、一電連接第六電阻R6之一端的閘極(G)及一接地的源極(S)。第六電阻R6的另一端接地。第三開關SW3為N型金氧半場效電晶體 (NMOS),其具有一汲極(D)、一電連接第一開關SW1之閘極的閘極(G)及一電連接第二接腳pin2的源極(S)。第七電阻R7的一端電連接第三開關SW3的汲極,另一端電連接第二開關SW2的閘極。第三電容C3的一端電連接第三開關SW3的汲極,另一端接地。
其中,第一開關SW1與第三開關SW3皆為保護電路22,其功能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故不再贅述。於一實施例中,第三電壓源V3為1.8伏特,第四電壓源V4為3.3伏特,即第四電壓源V4會使第一開關SW1及第三開關SW3保持開啟狀態。且在一些實施例中,也可以不加入保護電路,即圖5中第一開關SW1、第三開關SW3、第二電容C2、第三電容C3及第四電阻R4可移除,使得偵測開關SW的閘極電連接第一接腳pin1,第七電阻R7的一端電連接第二接腳pin2,另一端則電連接第二開關SW2的閘極。
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之偵測電路2可以在非充電狀態下偵測是否有異物進入輸入輸出埠1,也就是偵測電路2可以在不電連接電源線的情況下進行異物偵測,以下將針對兩種使用情況進行說明。
在非充電狀態下,第二接腳pin2會為低電壓準位,使得第二開關SW2為關閉狀態。在正常的情況下(即無異物進入輸入輸出埠1),偵測開關SW的閘極會因第二開關SW2關閉而位於高電壓準位,即偵測開關SW為關閉狀態,控制模組21會經由第三電阻R3接地而偵測到低電壓準位(Low)。當有異物進入輸入輸出埠1而使得第一接腳pin1與第二接腳pin2之間產生虛擬電阻VR時,分壓電阻Rd、第五電阻R5及虛擬電阻VR之間會產生分壓而開啟偵測開關SW,使得偵測開關SW的源極電壓因第三電壓源V3而拉升,控制模組21會偵測到高電壓準位(High)。因此,控制模組21可根據偵測到的電壓變化得知輸入輸出埠1是否異物進入,進而控制電子裝置10適時發出警示訊號。
在充電的狀態下,第二接腳pin2會為高電壓準位,使得第二開關SW2為開啟狀態,分壓電阻Rd的第一端N1會拉至接地。在正常的情況下(即無異物進入輸入輸出埠1),偵測開關SW的閘極會因分壓電阻Rd的第一端N1為低電壓準位而開啟,控制模組21會偵測到高電壓準位 (High)。當有異物進入輸入輸出埠1而使得第一接腳pin1與第二接腳pin2之間產生虛擬電阻VR時,分壓電阻Rd、第五電阻R5及虛擬電阻VR之間會產生分壓,且同時第二接腳pin2為高電壓準位,使得偵測開關SW的閘極電壓被拉升,偵測開關SW進入關閉狀態,控制模組21會經由第三電阻R3接地而偵測到低電壓準位(Low)。控制模組21可根據偵測到的電壓變化進行異物偵測,進而控制電子裝置10發出警示訊號。
參閱圖6,為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偵測電路2的電路圖,本實施例同樣是針對輸入輸出埠1為C型通用串列匯流排(USB-type C)的設計,與第二實施例相同的是,偵測電路2包括一分壓電阻Rd、一偵測開關SW、一控制模組21、一第一開關SW1、一第二開關SW2、一第三開關SW3、一第二電阻R2、一第三電阻R3、一第四電阻R4、一第五電阻R5、一第六電阻R6、一第七電阻R7、一第二電容C2及一第三電容C3,各元件間的連接關係與上述圖5之實施例相同,故不再贅述。本實施例,偵測電路2還包括一第四開關SW4、一第五開關SW5、一第八電阻R8及一第九電阻R9。
第四開關SW4為P型金氧半場效電晶體(PMOS),其具有一電連接第二電阻R2之一端的源極(S)、一電連接第八電阻R8之一端的閘極(G)及一電連接偵測開關SW之源極的汲極(D),即第四開關SW4位於第二電阻R2與偵測開關SW之間。第二電阻R2的另一端電連接第三電壓源V3。第八電阻R8的另一端電連接一輸入電壓源Vi。第五開關SW5為N型金氧半場效電晶體(NMOS),其具有一電連接第九電阻R9之一端的汲極(D)、一電連接偵測開關SW之閘極的閘極(G)及一電連接偵測開關SW之汲極的源極(S)。第九電阻R9的另一端同樣電連接輸入電壓源Vi。圖6中電壓Vp為偵測開關SW的閘極電壓,在一實施例中,偵測開關SW與第五開關SW5的閘極係相互電連接,圖6中用電壓Vp示意。
由於在上述實施例中,偵測電路2可以在充電及非充電兩種狀態下針對輸入輸出埠1進行異物偵測,但控制模組21所偵測到的電壓變化會相反,即在充電狀態下,當有異物進入輸入輸出埠1時,控制模組21會偵測到低電壓準位(Low),而在非充電狀態下,當有異物進入輸入輸出埠 1時,控制模組21則會偵測到高電壓準位(High)。因此,本實施例藉由第四開關SW4、第五開關SW5、第八電阻R8及第九電阻R9,使得控制模組21不管在何種狀態下,當有異物進入輸入輸出埠1時,皆會偵測到高電壓準位(High),詳細運作說明如下。
在非充電狀態下,輸入電壓源Vi及第二接腳pin2皆為低電壓準位,故第二開關SW2為關閉狀態,第四開關SW4為開啟狀態。在正常的情況下(即無異物進入輸入輸出埠1),偵測開關SW的閘極會因第二開關SW2關閉而位於高電壓準位,此時偵測開關SW為關閉狀態,第五開關SW5為開啟狀態,控制模組21會偵測到低電壓準位(Low)。當有異物進入輸入輸出埠1而使得第一接腳pin1與第二接腳pin2之間產生虛擬電阻VR時,分壓電阻Rd、第五電阻R5及虛擬電阻VR之間會產生分壓,此時偵測開關SW為開啟狀態,第五開關SW5為關閉狀態,控制模組21會偵測到高電壓準位(High)。
在充電的狀態下,輸入電壓源Vi與第二接腳pin2皆為高電壓準位,故第二開關SW2為開啟狀態,第四開關SW4為關閉狀態。在正常的情況下(即無異物進入輸入輸出埠1),偵測開關SW的閘極會因分壓電阻Rd的第一端N1為低電壓準位,此時偵測開關SW為開啟狀態,第五開關SW5為關閉狀態,控制模組21會偵測到低電壓準位(Low)。當有異物進入輸入輸出埠1而使得第一接腳pin1與第二接腳pin2之間產生虛擬電阻VR時,分壓電阻Rd、第五電阻R5及虛擬電阻VR之間會產生分壓,且同時第二接腳pin2為高電壓準位,使得偵測開關SW的閘極電壓被拉升,偵測開關SW進入關閉狀態,第五開關SW5為開啟狀態,控制模組21所偵測到電壓會因為第五開關SW5開啟且輸入電壓源Vi為高電壓準位而為高電壓準位(High)。本實施例之控制模組21可根據偵測到的電壓變化進行異物偵測,進而於偵測到異物時控制電子裝置10發出警示訊號。
參閱圖7,為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偵測電路2的電路圖,偵測電路2包括一分壓電阻Rd、一第十電阻R10、一第十一電阻R11、一第一二極體D1、一偵測開關SW、控制模組21及保護電路22。偵測開關SW為P型金氧半場效電晶體(PMOS),其具有一電連接第十電阻R10之一端的源 極(S)、一電連接第一接腳pin1的閘極(G)及一電連接第十一電阻R11之一端的汲極(D)。第十電阻R10的另一端電連接一第五電壓源V5。第十一電阻R11的另一端接地。分壓電阻Rd具有一電連接第一接腳pin1的第一端N1及一電連接參考端Tref的第二端N2,本實施例之參考端Tref為第五電壓源V5。第一二極體D1的陽極電連接偵測開關SW的汲極,陰極則電連接分壓電阻Rd的第一端N1。控制模組21電連接於偵測開關SW的汲極。保護電路22為靜電放電保護電路(Electrical Static Discharge,ESD),其電連接於第一接腳pin1。偵測電路2可配合不同應用選擇保護電路22的數量及類型,也可以不包含保護電路22,並不以本實施例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輸入輸出埠1同樣為C型通用串列匯流排(USB-type C),但與前述實施例不同的是,偵測電路2是利用C型通用串列匯流排中的GND接腳來進行偵測,因此,本實施例將GND接腳(B1)定義為第一接腳pin1,GND接腳(A12)定義為第二接腳pin2,但不以此為限,也可以利用GND接腳(A1)、GND接腳(A12)、GND接腳(B1)、GND接腳(B12)之間任兩個接腳。
無論電子裝置10處於充電狀態或非充電狀態,在正常的情況下(即無異物進入輸入輸出埠1),偵測開關SW的閘極電壓為高電壓準位,此時偵測開關SW為關閉狀態,第一二極體D1不導通,控制模組21會偵測到低電壓準位(Low)。當有異物進入輸入輸出埠1而使得第一接腳pin1與第二接腳pin2之間產生虛擬電阻VR時,分壓電阻Rd及虛擬電阻VR之間會產生分壓,導致偵測開關SW的閘極電壓下降,此時偵測開關SW為開啟狀態並拉升偵測開關SW的汲極電壓,第一二極體D1導通,控制模組21會偵測到高電壓準位(High)。因此,本實施例之控制模組21可根據流經偵測開關SW之電流所產生的電壓變化,於偵測到異物時控制電子裝置10發出警示訊號。
參閱圖8,為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偵測電路2的電路圖,電子裝置10包含一輸入輸出埠1、一電連接於輸入輸出埠1的偵測電路2,以及一電連接於偵測電路2的運算電路3。在本實施例中,輸入輸出埠1為Micro通用串列匯流排(Micro USB),其具有GND、ID、D+、D-及VBUS 五個通用接腳,而本實施例之偵測電路2是利用GND接腳及ID接腳來進行異物偵測,但不以此為限。為方便說明,以下將ID接腳定義為第一接腳pin1,GND接腳定義為第二接腳pin2。運算電路3則為控制ID接腳的晶片模組(IC)。
偵測電路2包括一分壓電阻Rd、一第十二電阻R12、一第十三電阻R13、一第二二極體D2、一偵測開關SW及控制模組21。偵測開關SW為P型金氧半場效電晶體(PMOS),其具有一電連接第十二電阻R12之一端的源極(S)、一電連接第一接腳pin1的閘極(G)及一電連接第十三電阻R13之一端的汲極(D)。第十二電阻R12的另一端電連接一第六電壓源V6。第十三電阻R13的另一端接地。分壓電阻Rd具有一電連接第一接腳pin1的第一端N1及一電連接參考端Tref的第二端N2,本實施例之參考端Tref為第六電壓源V6。第二二極體D2的陽極電連接運算電路3,陰極則電連接分壓電阻Rd的第一端N1。控制模組21電連接於偵測開關SW的汲極。
由於當輸入輸出埠1電連接一電源線(圖未示)或電源時,運算電路3會控制第一接腳pin1為高電壓準位,因此,在正常的情況下(即無異物進入輸入輸出埠1),偵測開關SW的閘極會因參考端Tref電壓而位於高電壓準位,使得偵測開關SW為關閉狀態,而第二二極體D2能避免參考端Tref的電壓往運算電路3路徑灌回,進而保護運算電路3,此時控制模組21會偵測到低電壓準位(Low)。當有異物進入輸入輸出埠1而使得第一接腳pin1與第二接腳pin2之間產生虛擬電阻VR時,分壓電阻Rd及虛擬電阻VR之間會產生分壓,導致第一接腳pin1的電壓下降而使偵測開關SW為開啟狀態,控制模組21會偵測到高電壓準位(High)。本實施例之控制模組21可根據偵測到的電壓變化進行異物偵測,進而於偵測到異物時控制電子裝置10發出警示訊號,以防止電子裝置因短路而損毀。
參閱圖9,為本新型一實施例之偵測電路2的電路圖,電子裝置10包含一輸入輸出埠1、一電連接於輸入輸出埠1的偵測電路2,以及一電連接於偵測電路2的運算電路3。在本實施例中,輸入輸出埠1為Micro通用串列匯流排(Micro USB),偵測電路2包括一分壓電阻Rd、一第十四電阻R14、一第十五電阻R15、一第十六電阻R16、一偵測開關SW、 一第六開關SW6、一第七開關SW7、一第四電容C4、一控制模組21及一保護電路22。
偵測開關SW為P型金氧半場效電晶體(PMOS),其具有一電連接第十四電阻R14之一端的源極(S)、一電連接第一接腳pin1的閘極(G)及一電連接第十五電阻R15之一端的汲極(D)。第十四電阻R14的另一端電連接一第七電壓源V7。第十五電阻R15的另一端接地。分壓電阻Rd具有一電連接第一接腳pin1的第一端N1及一電連接參考端Tref的第二端N2,本實施例之參考端Tref為第七電壓源V7。
第六開關SW6為N型金氧半場效電晶體(NMOS),其具有一電連接第十六電阻R16之一端的汲極(D)、一電連接分壓電阻Rd的第一端N1的閘極(G)及一接地的源極(S)。第十六電阻R16的另一端電連接第七電壓源V7。第七開關SW7為N型金氧半場效電晶體(NMOS),其具有一電連接運算電路3的汲極(D)、一電連接第六開關SW6之汲極的閘極(G)及一接地的源極(S)。第四電容C4的一端電連接第七開關SW7的閘極,另一端則接地。保護電路22為靜電放電保護電路(ESD),其電連接於第一接腳pin1,但可配合不同應用選擇保護電路22的數量及類型,也可以不包含保護電路22,並不以本實施例為限。
如同上述實施例所述,當輸入輸出埠1電連接一電源線(圖未示)或電源時,在正常的情況下(即無異物進入輸入輸出埠1),偵測開關SW會因參考端Tref為高電壓準位而處於關閉狀態,此時第六開關SW6為開啟狀態,第七開關SW7為關閉狀態,控制模組21會偵測到低電壓準位(Low)。當有異物進入輸入輸出埠1而使得第一接腳pin1與第二接腳pin2之間產生虛擬電阻VR時,分壓電阻Rd及虛擬電阻VR之間會產生分壓,導致第一接腳pin1的電壓下降而使偵測開關SW為開啟狀態,此時第六開關SW6為開啟狀態,第七開關SW7為關閉狀態,以避免參考端Tref電壓往運算電路3路徑灌回,並且當電子裝置10進入OTG(On The Go)模式時,即第一接腳pin1接地,第六開關SW6為關閉狀態,第七開關SW7為開啟狀態,運算電路3會看到接地的情況,使裝置能順利進入OTG模式,控制模組21會偵測到高電壓準位(High)。如同前述實施例,本實施例之控制模 組21同樣可根據偵測到的電壓變化進行異物偵測,並於偵測到異物時控制電子裝置10發出警示訊號。
參閱圖10,本電子裝置10在應用上會於進入一偵測模式時,開始進行輸入輸出埠1或電源線的異物偵測(如步驟S10),且當偵測電路2偵測到異物時(如步驟S20),會控制電子裝置10發出警示訊號(如步驟S30)。因此,透過上述第一至第六實施例所述之偵測電路2,針對輸入輸出埠1或電源線進行異物偵測,可防止因持續充電而造成的短路或設備損毀。此外,偵測模式可於電子裝置10開始充電時自動進入,或是由系統自動偵測而進入,應用上並不限制,且警示訊號也不限於螢幕顯示異常或是中斷充電,任何能警示使用者的方式皆在本案之範疇內。
綜上所述,本新型偵測電路2及具有偵測電路2之電子裝置10藉由擷取充電孔(輸入輸出埠1)上的腳位,並利用異物具有特殊阻抗的特性,搭配偵測電路2將電阻特性轉為電壓差異,於充電孔進水或殘留異物時,透過螢幕顯示異常或是中斷充電等警示訊號,可防止使用者因持續充電而造成的設備損毀。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新型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輸入輸出埠
2‧‧‧偵測電路
21‧‧‧控制模組
N1‧‧‧第一端
N2‧‧‧第二端
pin1‧‧‧第一接腳
pin2‧‧‧第二接腳
Rd‧‧‧分壓電阻
R1‧‧‧第一電阻
SW‧‧‧偵測開關
Tref‧‧‧參考端
V1‧‧‧第一電壓源
VR‧‧‧虛擬電阻

Claims (10)

  1. 一種偵測電路,應用於一輸入輸出埠,該輸入輸出埠包括一第一接腳及一第二接腳,該偵測電路包含:一分壓電阻,一端連接該第一接腳、及另一端連接一參考端;一偵測開關,其一控制端連接該分壓電阻;以及一控制模組,電連接該偵測開關,其中,當該第一接腳與該第二接腳之間具有一阻抗值時,該控制模組根據該偵測開關相應開啟或關閉,控制一電子裝置發出一警示訊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偵測電路,還包含一第一電阻連接於該偵測開關。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偵測電路,還包含一保護電路及一第一電容,該保護電路電連接於該第一接腳及該分壓電阻之間,該第一電容的一端電連接該分壓電阻。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偵測電路,還包含:一第二電阻,其一端電連接一電壓源,另一端連接該偵測開關之一第一端;一第三電阻,其一端接地,另一端連接該偵測開關;一第五電阻,電連接於該分壓電阻及該偵測開關;以及一第二開關,其一第一端連接該分壓電阻,一控制端連接一第六電阻及一第七電阻。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偵測電路,還包含:一第八電阻,其一端電連接一輸入電壓源;一第四開關,其一第一端連接該第二電阻、一控制端連接該第八電阻、及一第二端連接該偵測開關;以及一第五開關,其一第一端連接於一第九電阻、一控制端連接該偵測開關的該控制端、及一第二端連接該偵測開關之一第二端。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偵測電路,其中,該偵測開關的該第一端連接一第十電阻、及該第二端連接一第十一電阻;以及 一第一二極體,其一端連接該偵測開關的該第二端,以及另一端連接該偵測開關的該控制端。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偵測電路,還包含:該偵測開關的該第一端連接一第十二電阻、及該第二端連接一第十三電阻;以及一第二二極體,其一端連接一運算電路,另一端連接該分壓電阻。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偵測電路,還包含:該偵測開關的該第一端連接一第十四電阻、及該第二端連接一第十五電阻;一第六開關,其一第一端連接一第十六電阻、一第二端接地、及一控制端連接該分壓電阻;一第七開關,其一第一端連接一運算電路、一控制端連接該第六開關;以及一第四電容,連接該第七開關。
  9. 一種具偵測電路的電子裝置,包含:一輸入輸出埠,包括一第一接腳及一第二接腳;以及一偵測電路,電連接該輸入輸出埠。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具偵測電路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偵測電路包含:一分壓電阻,一端連接該第一接腳,及另一端連接一參考端;一偵測開關,其一控制端連接該分壓電阻;及一控制模組,電連接該偵測開關,其中,當該第一接腳與該第二接腳之間具有一阻抗值時,該控制模組根據該偵測開關相應開啟或關閉,控制該電子裝置發出一警示訊號。
TW106207438U 2017-05-24 2017-05-24 偵測電路及具有偵測電路的電子裝置 TWM5504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7438U TWM550420U (zh) 2017-05-24 2017-05-24 偵測電路及具有偵測電路的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7438U TWM550420U (zh) 2017-05-24 2017-05-24 偵測電路及具有偵測電路的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0420U true TWM550420U (zh) 2017-10-11

Family

ID=61013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07438U TWM550420U (zh) 2017-05-24 2017-05-24 偵測電路及具有偵測電路的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504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8174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harger within the electronic device, and detecting method for detecting abnormal status of connector of electronic device
CN101346865B (zh) 过电压保护电路、保护电路免于过电压的方法以及具有该过电压保护电路的半导体设备
US1065886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harger within the electronic device, and detecting method for detecting abnormal status of connector of electronic device
KR101558029B1 (ko) 가역 커넥터들을 위한 보호 회로
JP2021522766A (ja) 統合されたvbus・cc短絡保護を有するusbタイプc/pdコントローラ
CN108352704B (zh) 一种静电保护电路
JP2014149161A (ja) 保護ic及び電池電圧監視方法
US20180254644A1 (en) Techniques for charger control
US8854782B2 (en) Overcurrent protection device
US20200412071A1 (en) Monitoring of devices
TW201337524A (zh) 電源控制電路及電子設備
CN108429241B (zh) 一种vcc电容和电阻内置的锂电池保护电路及系统
CN103166062B (zh) 电子装置及其连接器
CN107240913B (zh) 静电放电保护
US8335066B2 (en) Protection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M550420U (zh) 偵測電路及具有偵測電路的電子裝置
CN113809812A (zh) 双电池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US20170093151A1 (en) Hot plugging protection
CN110875614A (zh) 一种充电接口的保护方法及充电装置
JP2015207155A (ja) 電子装置
CN109347082B (zh) 一种防静电装置、终端及方法
US11545822B2 (en) Protection circuit applied to electronic device and associated protection method
TWI713279B (zh) 過電流保護系統
CN110704347A (zh) 用于电子装置的保护电路及相关的保护方法
CN104901347A (zh) 对电池充放电的芯片及免于过度充放电伤害的保护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