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9377U - 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資訊安全防護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資訊安全防護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9377U
TWM549377U TW106210103U TW106210103U TWM549377U TW M549377 U TWM549377 U TW M549377U TW 106210103 U TW106210103 U TW 106210103U TW 106210103 U TW106210103 U TW 106210103U TW M549377 U TWM549377 U TW M54937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electronic device
portabl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ecurity
sp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101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冠毓
Original Assignee
尚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尚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尚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2101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9377U/zh
Priority to CN201720991620.5U priority patent/CN207302061U/zh
Publication of TWM549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9377U/zh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Description

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資訊安全防護裝置
本創作係指一種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資訊安全防護裝置,尤指一種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上且可便利地切換於正常閱讀及防窺模式之資訊安全防護裝置。
隨著科技技術的發展,可攜式電子裝置,如手機、電子書等已成為人們每日生活與工作上在溝通時所不可或缺的工具。使用者往往在擁擠的公眾場合中(如大眾運輸系統上)使用可攜式裝置進行即時通訊、瀏覽網頁、運行社群軟體等,因而大大地增加了個人資料洩漏的風險。為了保護個人資訊安全以及重要資訊,手機使用者可於螢幕上黏貼防窺片以保護個人資料,避免他人窺視而洩漏。防窺片可大幅縮小可視角度,即僅有正面視角可透光,因而可避免旁人窺視。然而,習知防窺片同時會降低透光度,導致亮度不足,而影響正常閱讀。再者,習知防窺片係黏貼於螢幕上,換言之,即使使用者身旁無旁人,仍會因黏貼於螢幕上防窺片影響觀看手機螢幕的便利度。
因此,如何適時提升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資訊安全,同時在無資訊安全疑慮時避免影響正常閱覽,也就成為業界所努力的目標之一。
因此,本創作主要提供一種適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資訊安全防護裝置,便利地切換於正常閱讀以及防窺模式。
本創作揭露一種適用於一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資訊安全防護裝置,包含有一保護殼,用來包覆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一殼體;一防窺片,其面積大致符合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一螢幕的範圍,用來覆蓋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該螢幕;以及一連接元件,用來連接該防窺片之一邊與該保護殼的一邊,且使該防窺片可相對該保護殼旋轉;其中,於該防窺片相對該保護殼旋轉而覆蓋於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該螢幕上時,該防窺片僅於一特定角度範圍內為透明且視線可穿透。
請參考第1A圖及第1B圖,第1A圖與第1B圖分別為本創作實施例一資訊安全防護裝置10之正面及背面示意圖。資訊安全防護裝置10可用於一可攜式電子裝置,如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可藉由資訊安全防護裝置10,便利地切換於正常閱讀以及防窺模式。詳細來說,資訊安全防護裝置10包含有一防窺片100、一連接元件102、一保護殼104。保護殼104可卡合固定於智慧型手機之上,以包覆並保護智慧型手機的背殼。連接元件102以可往復翻折方式連結保護殼104的一邊及防窺片100的一邊,使防窺片100可相對保護殼104旋轉。防窺片100僅在一特定角度內為透明且視線可穿透,其面積大致與智慧型手機之螢幕大小相同。因此,當防窺片100覆蓋於手機螢幕上時,可提供使用者資訊安全防護的功能,使僅有特定角度內之使用者可讀取手機螢幕上的資訊,而特定角度外之旁觀者無法讀取螢幕上的內容,達到資訊安全防護的功用。
簡言之,使用者可透過保護殼104以將資訊安全防護裝置10裝置於智慧型手機上。由於防窺片100僅於特定角度之內視線可穿透,當防窺片100覆蓋於手機螢幕上時,僅有特定角度內之使用者可讀取手機螢幕上的資訊,即操作於防窺模式。當使用者翻開防窺片100,使防窺片100不覆蓋於手機螢幕時,使用者可在正常螢幕亮度下使用智慧型手機,即操作於正常模式。
此外,若手機螢幕為觸控螢幕,防窺片100較佳地可將使用者觸控訊號傳遞至手機螢幕並具有一定程度的防刮效果,在此情形下,當防窺片100覆蓋於手機螢幕上時,可避免手機螢幕受到刮傷或是摩擦毀損,同時可對觸控螢幕進行觸控感應操作。另一方面,保護殼104包含有開口106、108、110、112、114,其係配合智慧型手機之外觀、操作介面或連接介面等,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當可據以做不同之修飾,而不限於此。此外,保護殼104除了可具有防刮表面以保護智慧型手機之外,亦可進一步地包含防震、防摔材料(如軟墊、吸震材料等)或結構,以加強保護效果。
關於資訊安全防護裝置10的使用方式,請繼續參考第2A、2B圖,第2A、2B圖為資訊安全防護裝置10裝置於一智慧型手機裝置200之正面及背面示意圖。如第2A、2B圖所示,保護殼104可卡合智慧型手機裝置200的殼體,使資訊安全防護裝置10裝置於智慧型手機裝置200上,其中開口106、108、110、112、114對應於智慧型手機裝置200的照相裝置202、電源鍵204、音量控制鍵206、品牌標誌208、連接介面210等,以確保使用者可正確操作智慧型手機裝置200同時顯示其品牌標誌。需注意的是,保護殼104的形狀、材質等可根據設計所需而適當調整,不限於此。
接著,請參考第3A、3B圖,第3A、3B圖為智慧型手機裝置200配置資訊安全防護裝置10後之防窺模式及正常閱讀模式之示意圖。首先,如第3A圖所示,當資訊安全防護裝置10裝置於智慧型手機裝置200上後,若使用者將防窺片100覆蓋於智慧型手機裝置200螢幕上時,智慧型手機裝置200的螢幕僅於特定角度範圍內視線可穿透,於此範圍之外則為視線不可見,達到資訊安全保護之目的。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防窺片100雖然可保護資訊安全,但當防窺片100覆蓋於智慧型手機裝置200上的時候,亦會造成智慧型手機裝置200的螢幕透光度下降,在部分狀況時(例如陽光過強,顯示畫面亮度較低)會造成使用者閱讀上的困難。在此情形下,如第3B圖所示,使用者可將防窺片100翻起,使防窺片100藉由連接元件102旋轉而不覆蓋於智慧型手機裝置200的螢幕上,即操作於正常閱讀模式,以提升智慧型手機裝置200的螢幕透光度。
需注意的是,資訊安全防護裝置10係為本創作實施例,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當可據以做不同之修飾,而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連接元件102可具有彈性,並較佳地為可撓之軟性元件,但不限於此。防窺片100於顯示區域以外可為彩色或是透過設計印刷圖案以顯示個人特色;防窺片100的面積可小於手機裝置的螢幕,覆蓋觸控操作區域之外,顯露出螢幕下方之操作按鍵,以便利使用者操作;防窺片100對應於智慧型手機裝置200的螢幕一面上可於周圍設置軟墊或膠條,以降低防窺片100相對於螢幕的滑動,且可藉由軟墊或膠條的厚度,避免防窺片100過度緊密貼合手機螢幕,造成翻轉防窺片100時的困難,同時減少防窺片100與智慧型手機裝置200的螢幕之間不必要接觸,保護螢幕使其不產生刮痕。
另一方面,為了加強防窺片100的覆蓋效果,另可增加一固定元件,用來於防窺片100覆蓋於智慧型手機裝置200之螢幕上時,固定防窺片100相對於智慧型手機裝置200之位移。舉例來說,請參考第4A、4B圖,第4A、4B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一資訊安全防護裝置40裝置於智慧型手機裝置200之示意圖。資訊安全防護裝置40與第2A、2B之資訊安全防護裝置10的架構大致相同,故相同元件沿用相同符號表示。資訊安全防護裝置40與資訊安全防護裝置10的主要差異在於,資訊安全防護裝置40另包含固定元件400、402,分別設置於防窺片100及保護殼104上,且相對於連接元件102之另一側。固定元件400、402可互相連結而固定防窺片100,其可為可互相磁吸的磁鐵裝置,但不限於此。當資訊安全防護裝置40操作於防窺模式,防窺片100覆蓋於智慧型手機裝置200的螢幕上時,可藉由固定元件400、402之間的磁吸連結而操作於防窺模式,使防窺片100固定於智慧型手機裝置200之螢幕上而不致於翻動。當使用者以相對於螢幕的反方向施加外力於固定元件400時,則可解除固定元件400、402之固定連結,使防窺片100可翻動以操作於正常閱讀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固定元件400、402不僅限於使用磁鐵裝置,可視設計考量或系統需求而做適當調整,舉例來說,固定元件400、402可為一組魔鬼氈或是卡扣裝置。
在習知技術中,當使用者使用防窺膜時,必須將防窺膜密合黏貼於手機裝置的螢幕上,由於防窺膜會降低可透光性的特性,使得使用者在資訊安全無虞時,也無法卸除防窺膜以進行操作,往往造成使用者閱讀上的困難。相較之下,本創作可適當翻轉防窺膜,適時切換資訊安全防護裝置於防窺模式以及正常閱讀模式,以於需加強資訊安全時,操作於防窺模式,並於資訊安全無虞或需提高螢幕亮度時,操作於正常閱讀模式。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資訊安全防護裝置可有效地提升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資訊安全,同時在無資訊安全疑慮時避免影響正常閱覽。
10、40‧‧‧資訊安全防護裝置
100‧‧‧防窺片
102‧‧‧連接元件
104‧‧‧保護殼
106、108、110、112、114‧‧‧開口
200‧‧‧智慧型手機裝置
202‧‧‧照相裝置
204‧‧‧電源鍵
206‧‧‧音量控制鍵
208‧‧‧品牌標誌
210‧‧‧連接介面
400、402‧‧‧固定元件
第1A、1B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一資訊安全防護裝置正面及背面示意圖。 第2A、2B圖為第1A、1B圖之資訊安全防護裝置固定於一可攜式電子裝置之示意圖。 第3A、3B圖為第1A、1B圖之資訊安全防護裝置之操作方式之示意圖。 第4A、4B圖為本創作實施例一資訊安全防護裝置固定於一可攜式電子裝置之示意圖。
10‧‧‧資訊安全防護裝置
100‧‧‧防窺片
102‧‧‧連接元件
104‧‧‧保護殼
106、108、110、112、114‧‧‧開口

Claims (3)

  1. 一種適用於一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資訊安全防護裝置,包含有: 一保護殼,用來包覆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一殼體; 一防窺片,其面積大致符合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一螢幕的範圍,用來覆蓋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該螢幕;以及 一連接元件,用來連接該防窺片之一邊與該保護殼的一邊,且使該防窺片可相對該保護殼旋轉; 其中,於該防窺片相對該保護殼旋轉而覆蓋於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該螢幕上時,該防窺片僅於一特定角度範圍內為透明且視線可穿透。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資訊安全防護裝置,其另包含一軟質材料,設置於該防窺片面對於該螢幕之一面的周圍。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資訊安全防護裝置,其另包含有一固定元件,用來於該防窺片覆蓋於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該螢幕上時,固定該防窺片相對於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位移。
TW106210103U 2017-07-10 2017-07-10 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資訊安全防護裝置 TWM549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0103U TWM549377U (zh) 2017-07-10 2017-07-10 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資訊安全防護裝置
CN201720991620.5U CN207302061U (zh) 2017-07-10 2017-08-09 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信息安全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10103U TWM549377U (zh) 2017-07-10 2017-07-10 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資訊安全防護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9377U true TWM549377U (zh) 2017-09-21

Family

ID=60765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10103U TWM549377U (zh) 2017-07-10 2017-07-10 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資訊安全防護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02061U (zh)
TW (1) TWM549377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02061U (zh) 2018-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855152T3 (es) Dispositivo de pantalla plegable
TWI491959B (zh) 電子裝置以及其隱藏物體使物體不被看見的方法
WO2016183998A1 (zh) 移动终端显示结构及移动终端
TW201514814A (zh) 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保護裝置
CN107092302A (zh) 具有闭合盖的设备中的可看到的显示器
TWI651032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用配件
US2017027697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CN205075434U (zh) 一种新型的防窥钢化玻璃贴膜
US20150207907A1 (en) Housing
WO2014070330A1 (en) New phone construction/lens design to reduce lens borders
JP2006332816A (ja) 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CN103197744A (zh) 无边框的电子装置
US2022038649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waterproof structure
TWM548824U (zh) 可攜式平板裝置之資訊安全防護裝置
WO2020259441A1 (zh) 显示组件与电子设备
US9928394B2 (en) Protective case with barcode scanner
TWM549377U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資訊安全防護裝置
KR102570762B1 (ko) 마그네틱 프라이버시 스크린 필터
EP3068127A1 (en) Cam-protector
JP2007121970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11703911B2 (en) Portable terminal
KR20170111557A (ko) 커버창의 투명도 조절이 가능한 핸드폰 케이스
CN206586540U (zh) 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套
WO2021098065A1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JP4540599B2 (ja) 携帯端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