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8231U -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8231U
TWM548231U TW106203287U TW106203287U TWM548231U TW M548231 U TWM548231 U TW M548231U TW 106203287 U TW106203287 U TW 106203287U TW 106203287 U TW106203287 U TW 106203287U TW M548231 U TWM548231 U TW M54823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icycle
sprocket
chain
bicycle sprocket
gui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032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艾曼 艾米爾
穆罕默德 米沙列
莫德 米拉星
Original Assignee
島野馬來西亞配件廠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島野馬來西亞配件廠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島野馬來西亞配件廠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2032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8231U/zh
Publication of TWM5482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8231U/zh

Links

Landscapes

  • Gears, Cams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Description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本新型相關於自行車領域,且更具體地說是相關於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騎自行車正成為日益流行的娛樂形式以及交通方式。對於變速自行車而言,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為重要的換檔組件。
在習知技術US 6007442 A中,揭露了一種用於自行車檔位變換機構的多鏈輪組。如圖9的該習知技術所示,自行車鏈條一般具有外鏈節板件5及內鏈節板件6,而外鏈節板件5及內鏈節板件6經由樞軸關節(pivot joint)7而被連接以形成自行車鏈條,並且鏈輪的齒在外鏈節板件5之間及相鄰的樞軸關節7之間或在內鏈節板件6之間及相鄰的樞軸關節7之間被接合,其中前撥鏈器(圖中未顯示)被用來將自行車鏈條K在大鏈輪A與小鏈輪B之間移位(換檔)。然而,在該專利文件中,自行車的升檔操作及降檔操作兩者均是經由被設置在相對較大 的鏈輪上的錐形鉚釘(cone rivet)4而完成。在換檔操作中(特別是在自行車鏈條K從小鏈輪B至大鏈輪A的升檔操作的期間),自行車鏈條K可能不會平滑地被移位至大鏈輪A上。
根據本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自行車鏈輪。此自行車鏈輪具有旋轉中心軸線,且此自行車鏈輪包含鏈輪本體,具有面向旋轉中心軸線的軸向方向的第一側表面、及於軸向方向相反於第一側表面的第二側表面;多個鏈條驅動齒,被配置在鏈輪本體上以與自行車鏈條接合,以將旋轉驅動力傳輸至自行車鏈條;及至少一個引導凸出部,從鏈輪本體的第一側表面凸出,以在第一換檔中支撐自行車鏈條,其中所述的至少一個引導凸出部具有軸向高度轉變結構,此軸向高度轉變結構被建構成在與第一換檔不同的第二換檔中與自行車鏈條接觸,以引導自行車鏈條離開第一側表面。
根據本新型的第一方面的自行車鏈輪的優點為在第一換檔中,自行車鏈條可由引導凸出部支撐以防止自行車鏈條的鬆弛,使得自行車鏈條可根據所想要的路徑實現換檔,而在第二換檔中,自行車鏈條可經由引導凸出部的軸向高度轉變結構而被平滑地引導離開第一側表面,以防止自行車鏈條朝向自行車鏈輪的不期望的換檔。
根據本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根據本新型的 第一方面的自行車鏈輪,其中軸向高度轉變結構包含斜坡。
根據本新型的第二方面的自行車鏈輪的優點為軸向高度轉變結構包含斜坡,以在第二換檔中有效地減少自行車鏈條與軸向高度轉變結構之間可能存在的摩擦阻力,因而使自行車鏈條可被更加平滑地引導。
根據本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根據本新型的第一或第二方面的自行車鏈輪,其中所述的至少一個引導凸出部包含頂端部份(tip portion),並且軸向高度轉變結構從頂端部份於自行車鏈輪的旋轉驅動方向朝向第一側表面延伸。
根據本新型的第三方面的自行車鏈輪的優點為自行車鏈條沿著軸向高度轉變結構滑動至頂端部份,使得自行車鏈條離開第一側表面,因而有效地增進在第二換檔中防止自行車鏈條朝向自行車鏈輪的不期望的換檔的功能。
根據本新型的第四方面,提供根據本新型的第三方面的自行車鏈輪,其中所述的至少一個引導凸出部具有圓周中心線,此圓周中心線將所述的至少一個引導凸出部於繞旋轉中心軸線的圓周方向二等分,並且頂端部份於旋轉驅動方向被設置在圓周中心線的上游側。
根據本新型的第四方面的自行車鏈輪的優點為成為引導凸出部於圓周方向的長度的二等分線的圓周中心線被界定,並且頂端部份於旋轉驅動方向位在圓周中心 線的上游側,使得在軸向高度轉變結構或斜坡與第一側表面之間的角度是平緩的,此有利於在第二換檔中平滑地引導自行車鏈條離開第一側表面。
根據本新型的第五方面,提供根據本新型的第三或第四方面的自行車鏈輪,其中引導凸出部於軸向方向從第一側表面至頂端部份的軸向高度等於或小於1.0mm(毫米)。
根據本新型的第六方面,提供根據本新型的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車鏈輪,其中軸向高度轉變結構包含平坦表面。
根據本新型的第六方面的自行車鏈輪的優點為平坦表面可以平滑地引導自行車鏈條,以防止朝向自行車鏈輪的不期望的換檔。
根據本新型的第七方面,提供根據本新型的第六方面的自行車鏈輪,其中在平坦表面與垂直於旋轉中心軸線的參考平面之間所界定的第一角度等於或小於15度。
根據本新型的第八方面,提供根據本新型的第七方面的自行車鏈輪,其中所述的至少一個引導凸出部還包含引導邊緣,此引導邊緣被建構成在自行車鏈條的第一換檔中與自行車鏈條接合,並且在引導邊緣與垂直於旋轉中心軸線的參考平面之間所界定的第二角度大於第一角度。
根據本新型的第八方面的自行車鏈輪的優點 為在第一換檔中,自行車鏈條經由引導邊緣與自行車鏈條的接觸而被支撐,以防止自行車鏈條的鬆弛,使得自行車鏈條可根據所想要的路徑實現換檔,並且第二角度為相對較大的角度,以有利於將自行車鏈條支撐在引導邊緣上,而第一角度為相對較小的角度,以有利於在平坦表面上平滑地引導自行車鏈條。
根據本新型的第九方面,提供根據本新型的第八方面的自行車鏈輪,其中第二角度大於或等於30度且小於或等於90度。
根據本新型的第十方面,提供根據本新型的第一至第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車鏈輪,其中所述的至少一個引導凸出部被設置在一對相鄰的鏈條驅動齒之間,該對相鄰的鏈條驅動齒係在彼此之間沒有其他齒的情況下彼此相鄰。
根據本新型的第十一方面,提供根據本新型的第十方面的自行車鏈輪,其中該對相鄰的鏈條驅動齒在彼此之間界定底部,並且所述的至少一個引導凸出部從底部被徑向向內設置。
根據本新型的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車鏈輪的優點為引導凸出部支撐自行車鏈條的功能可被有效地增進。
根據本新型的第十二方面,提供根據本新型的第一至第十一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車鏈輪,其中所述的至少一個引導凸出部被設置於一角度區域(angular area)內,此角度區域係被界定成從自行車曲柄的縱向軸 線於自行車鏈輪的旋轉驅動方向往上游側在45度內及往下游側在45度內。
根據本新型的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車鏈輪的優點為在踩踏踏板的期間,當自行車曲柄處於直立位置時,踩踏扭矩相對較小。因此,在自行車鏈條與鏈條驅動齒之間的驅動力也相對較小,因而自行車鏈條的不期望的換檔在所述的角度區域內較易於發生。然而,引導凸出部防止自行車鏈條於所述的角度區域內的不期望的換檔。
根據本新型的第十三方面,提供根據本新型的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車鏈輪,其中所述的至少一個引導凸出部包含多個引導凸出部,並且所述的多個引導凸出部被設置於所述的角度區域內。
根據本新型的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車鏈輪的優點為在第一換檔中,多個引導凸出部被設置於所述的角度區域內,使得自行車鏈條會與引導凸出部接合的角度範圍可被擴張,因而增大自行車曲柄在第一換檔中施加旋轉驅動力的旋轉角度範圍,而在第二換檔中,自行車鏈條不會於所述的角度區域內被接合至自行車鏈輪的鏈條驅動齒上,因而可防止不期望的換檔。
根據本新型的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種自行車鏈輪總成,包含根據本新型的第一至第十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車鏈輪、及於軸向方向相鄰於自行車鏈輪被設置的較小鏈輪,而在自行車鏈輪與較小鏈輪之間沒有另外的鏈輪。
根據本新型的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車鏈輪總成的優點為在將自行車鏈條從自行車鏈輪移位至較小鏈輪的第一換檔中,自行車鏈條可由引導凸出部支撐以防止自行車鏈條的鬆弛,使得自行車鏈條可根據所想要的路徑實現從自行車鏈輪至較小鏈輪的換檔,而在將自行車鏈條從較小鏈輪移位至自行車鏈輪的第二換檔中,自行車鏈條可經由引導凸出部的軸向高度轉變結構而被平滑地引導離開第一側表面,以防止自行車鏈條從較小鏈輪朝向自行車鏈輪的不期望的換檔。
根據本新型的第十五方面,提供根據本新型的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車鏈輪總成,其中軸向高度轉變結構在第二換檔中引導自行車鏈條朝向較小鏈輪。
根據本新型的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車鏈輪總成的優點為在將自行車鏈條從較小鏈輪移位至自行車鏈輪的第二換檔中,自行車鏈條可經由引導凸出部的軸向高度轉變結構而朝向較小鏈輪被平滑地引導,因而防止自行車鏈條朝向自行車鏈輪的不期望的換檔。
本新型的方案可藉由參考示意性的圖式而被更佳地瞭解。
(習知技術)
4‧‧‧錐形鉚釘
5‧‧‧外鏈節板件
6‧‧‧內鏈節板件
7‧‧‧樞軸關節
A‧‧‧大鏈輪
B‧‧‧小鏈輪
K‧‧‧自行車鏈條
(本新型)
10‧‧‧自行車鏈輪總成
12‧‧‧自行車鏈輪
14‧‧‧較小鏈輪
16‧‧‧曲柄
18‧‧‧第一側表面
20‧‧‧鏈條驅動齒
22‧‧‧自行車鏈條
24‧‧‧驅動側
26‧‧‧非驅動側
28‧‧‧引導凸出部
30‧‧‧軸向高度轉變結構
32‧‧‧孔
34‧‧‧底部
36‧‧‧引導邊緣
38‧‧‧頂端部份
40‧‧‧圓周中心線
42‧‧‧銷釘
44‧‧‧角度區域
A‧‧‧旋轉中心軸線
A1‧‧‧第一角度
A2‧‧‧第二角度
H‧‧‧軸向高度
P1‧‧‧第一換檔路徑
R‧‧‧旋轉驅動方向
RP‧‧‧參考平面
T33‧‧‧位置
T34‧‧‧位置
圖1為根據本新型的自行車鏈輪總成的示意前視圖。
圖2為根據本新型的自行車鏈輪總成的立體 圖。
圖3為根據本新型的自行車鏈輪的部份放大示意圖。
圖4為根據本新型的自行車鏈輪的引導凸出部的放大示意圖。
圖5為圖4的引導凸出部處於俯視圖中的放大示意圖。
圖6為根據本新型的自行車鏈輪的示意前視圖。
圖7為本新型的第一換檔的示意圖。
圖8是本新型的第二換檔的示意圖。
圖9為習知技術的自行車鏈輪總成的示意圖。
為了使熟習此項技術者更佳地瞭解本新型的方案,以下將在本新型的例子中結合圖式清楚地且完整地敘述本新型的例子的技術方案。顯然,所敘述的只是本新型的一些例子,而非所有的例子。根據本新型的例子,此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須付出創作性的努力之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例子均應落入本新型的保護範圍內。
所應指出的是,本新型的敘述、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中的術語「第一」、「第二」等是被用來區別類似的物件,而並非必定被用來敘述特定的順序或先後次 序。應瞭解如此使用的術語在適當情況下可以互換,以便利此處敘述的本新型的例子。此外,術語「包含」及「具有」以及其任何的改寫形式均意欲涵蓋非排他性的含有。
現在參考圖式敘述本新型的實施例,其中在不同圖式中,相同的參考符號均指示相同或相應的元件。
首先參考圖1及圖2,本新型的自行車鏈輪總成10包含自行車鏈輪12及較小鏈輪14。自行車鏈輪總成10可繞旋轉中心軸線A相對於自行車的車架(圖中未顯示)旋轉。
自行車鏈輪總成10經由與自行車鏈輪總成10耦接的曲柄16(只有曲柄16的一部份被顯示在圖1及圖2中)而獲得驅動力,以於旋轉驅動方向R旋轉。
自行車鏈輪
自行車鏈輪12具有大致上圓盤形的鏈輪本體。鏈輪本體具有面向旋轉中心軸線A的軸向方向的第一側表面18、及於軸向方向相反於第一側表面18的第二側表面(圖中未標示)。應可瞭解第一側表面18及第二側表面位在鏈輪本體的兩個相反側面上。更明確地說,在自行車鏈輪12被安裝於自行車的狀態中,第一側表面18面向朝向自行車車架的橫向中心的一側。因此,第一側表面18為自行車鏈輪12的內側(inboard)側表面,而第二側表面為自行車鏈輪12的外側(outboard)側表面。
自行車鏈輪12具有多個鏈條驅動齒20,此多 個鏈條驅動齒20被配置在鏈輪本體上且沿著鏈輪本體的圓周方向均勻地分佈。所述的多個鏈條驅動齒20被用於與自行車鏈條22(顯示於圖7及圖8中)接合,以將旋轉驅動力傳輸至自行車鏈條22。每一個鏈條驅動齒20具有驅動側24及非驅動側26,其中驅動側24於自行車鏈輪12的旋轉驅動方向R位在鏈條驅動齒20的下游側,而非驅動側26於自行車鏈輪12的旋轉驅動方向R位在鏈條驅動齒20的上游側。驅動側24與自行車鏈條22接合,以將旋轉驅動力於旋轉驅動方向R傳輸至自行車鏈條22。
應可瞭解較小鏈輪14具有與自行車鏈輪12相似的鏈條驅動齒20,因此非必要的細節在此不再贅述。
自行車鏈輪12還包含至少一個引導凸出部28,此至少一個引導凸出部28從鏈輪本體的第一側表面18凸出,以在自行車鏈條22從自行車鏈輪12至較小鏈輪14的換檔(以下被稱為「第一換檔」)中支撐自行車鏈條22(見圖7)。
第一換檔
應可瞭解本新型中的換檔可使用任何合適的自行車前撥鏈器來實現。
圖7顯示自行車鏈條22從自行車鏈輪12朝向較小鏈輪14的換檔的示意圖。在自行車前撥鏈器的配 合作用下,自行車鏈條22從位於位置T34處的自行車鏈輪12的鏈條驅動齒20脫離,而於位置T33處,自行車鏈條22仍然與鏈條驅動齒20保持接合。在此狀態中,如果沒有引導凸出部28,則自行車鏈條22會從鏈條驅動齒20脫離,使得自行車鏈條22經由捷徑(shortcut)換檔路徑而朝向較小鏈輪14換檔,因而使自行車鏈條22的鏈節空間(link space)不能順利地且/或平滑地接收較小鏈輪14的鏈條驅動齒20。
本新型的引導凸出部28在處於位置T33及位置T34處的一對相鄰的鏈條驅動齒20之間支撐自行車鏈條22,使得自行車鏈條22經由迂迴(detour)換檔路徑(第一換檔路徑P1)而朝著較小鏈輪14換檔,因而可使自行車鏈條22的鏈節空間順利地且平滑地接收較小鏈輪14的鏈條驅動齒。因此,引導凸出部28在第一換檔中便利自行車鏈條22與較小鏈輪14的鏈條驅動齒接合。更明確地說,如圖7所示,引導凸出部28於就在自行車鏈條22從鏈條驅動齒20脫離後的位置處於自行車鏈輪12的徑向方向支撐自行車鏈條22。因此,自行車鏈條22根據所想要的第一換檔路徑P1與較小鏈輪14配合。此時,自行車鏈條22處於正確的接合位置,並且隨著自行車鏈輪總成10於旋轉驅動方向R的旋轉,自行車鏈條22的鏈節空間可順利地接收較小鏈輪14的鏈條驅動齒20,因而避免不正確的接合位置所可能導致的自行車鏈條的掉落或換檔陡震。
因此,上述的引導凸出部28可防止自行車鏈條22(在第一換檔的期間)切換至較小鏈輪14的不期望的鏈輪齒位置,以及所可能造成的不平滑換檔或鏈條掉落等現象。換句話說,引導凸出部28使自行車鏈條22根據所想要的第一換檔路徑P1而平滑地換檔至較小鏈輪14。
在圖7中,只顯示在位置T34附近的一個引導凸出部28在第一換檔中的作用,然而應可瞭解對於在其他位置處發生的第一換檔,被設置於其他相應位置處的引導凸出部也具有相同的作用。
引導凸出部
以下結合圖3、圖4、及圖5更詳細地敘述引導凸出部28的結構。
如圖3所示,至少一個引導凸出部28被設置在一對相鄰的鏈條驅動齒20之間,此對相鄰的鏈條驅動齒20在彼此之間沒有其他的鏈條驅動齒的情況下彼此相鄰。該對相鄰的鏈條驅動齒20在彼此之間界定底部34,並且引導凸出部28從底部34被徑向向內設置。更明確地說,引導凸出部28從底部34於徑向方向朝向自行車鏈輪12的中心被設置。如此,在第一換檔的期間,一旦自行車鏈條22從自行車鏈輪12的鏈條驅動齒20脫離,自行車鏈條22就會由引導凸出部28支撐。
如結合圖3、圖4、及圖5所顯示者所示,引導凸出部28包含頂端部份38、及從頂端部份38於自行 車鏈輪12的旋轉驅動方向R朝向第一側表面18延伸的軸向高度轉變結構30。在第二換檔中,當自行車鏈條22處於不正確的接合位置時,隨著自行車鏈輪12於旋轉驅動方向R的旋轉,自行車鏈條22可沿著軸向高度轉變結構30滑動,以因而離開第一側表面18。因為自行車鏈條22在第二換檔中是從較小鏈輪14朝向自行車鏈輪12換檔,所以在此情況中,自行車鏈條22可沿著軸向高度轉變結構30滑動以朝向較小鏈輪14被引導。
如圖3、圖4、及圖5所示,軸向高度轉變結構30包含斜坡,使得自行車鏈條22可沿著軸向高度轉變結構30平滑地滑動。但是,本新型不限於此,並且軸向高度轉變結構30還可包含曲線狀表面。此外,軸向高度轉變結構30還可包含平坦表面。此等表面有助於減少自行車鏈條22與軸向高度轉變結構30之間可能存在的摩擦阻力。
如圖4所示,引導凸出部28具有圓周中心線40,此圓周中心線40將引導凸出部28於繞旋轉中心軸線A的圓周方向二等分,並且頂端部份38於旋轉驅動方向R被設置在圓周中心線40的上游側。更明確地說,圓周中心線40為一虛擬的假想線,其通過引導凸出部28於自行車鏈輪12的圓周方向的長度中心而將引導凸出部28二等分。頂端部份38於旋轉驅動方向R被設置在圓周中心線40的上游側,使得軸向高度轉變結構30於圓周方向可具有較大的長度,因而使得軸向高度轉變結構30的軸向 高度的改變較為平緩。此有利於在第二換檔中平滑地引導自行車鏈條22。
如圖4及圖5所示,引導凸出部28還具有引導邊緣36,此引導邊緣36被建構成在自行車鏈條22的第一換檔中與自行車鏈條22接合。更明確地說,引導邊緣36大致上藉著從頂端部份38的徑向外側朝向引導凸出部28於旋轉驅動方向R的上游側延伸而形成。如此,在第一換檔中,此引導邊緣36與自行車鏈條22接合,並且可在第一換檔的初始階段中支撐自行車鏈條22。
如圖5所示,引導凸出部28於軸向方向從第一側表面18至頂端部份38的軸向高度H等於或小於1.0mm(毫米)。軸向高度H的較佳數值範圍為0.5mm至0.8mm。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軸向高度H為0.63mm。
如圖5所示,在平坦表面與垂直於旋轉中心軸線A的參考平面RP之間所界定的第一角度A1等於或小於15度。第一角度A1的較佳數值範圍為10至13度。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角度為12度。
如圖5所示,在引導邊緣36與垂直於旋轉中心軸線A的參考平面RP之間所界定的第二角度A2大於第一角度A1,其中第二角度A2大於或等於30度,並且第二角度A2小於或等於90度。第二角度A2的較佳數值範圍為40至60度。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角度A2為45度。
角度區域
在本新型中,用來敘述自行車鏈輪總成的方向性術語係相對於配備有自行車鏈輪總成的自行車在處於水平面上的直立騎乘位置被使用時被理解。
自行車曲柄16設置有自行車踏板(圖1中未顯示)。如圖1所示,自行車曲柄16的縱向軸線是由自行車踏板的軸線與自行車鏈輪總成10的旋轉中心軸線界定。在踩踏自行車的過程期間,當自行車曲柄16位於直立位置時(亦即,當自行車曲柄16的縱向軸線處於直立位置時),來自踏板或自行車曲柄16的旋轉驅動力最小。因此,較佳的是在自行車曲柄16處於直立位置附近時將自行車鏈條換檔。
如圖1及圖6所示,引導凸出部28被設置於一角度區域44內,此角度區域44為被界定成從自行車曲柄16的縱向軸線於旋轉驅動方向R往上游側在45度內及往下游側在45度內的區域。亦即,於旋轉驅動方向R,將自行車曲柄16的縱向軸線分別朝向上游側及下游側各旋轉45度界定具有90度的此角度區域44。較佳地,如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所顯示的,角度區域44可被界定成從自行車曲柄16的縱向軸線往上游側在30度內及往下游側在30度內。
更明確地說,多個引導凸出部28被設置於角度區域44內。引導凸出部28的軸向高度轉變結構30總是引導自行車鏈條22離開第一側表面18以因而朝向較小 鏈輪14。在第二換檔中,於此角度區域44內,自行車鏈條22不會與自行車鏈輪12的鏈條驅動齒20接合。
圖1及圖6只顯示引導凸出部28在自行車鏈輪12的上半部的角度區域44內的配置。自行車鏈輪12在下半部也可以與上半部中心對稱地具有角度區域及引導凸出部。
第二換檔
圖8顯示在本新型中自行車鏈條22從較小鏈輪14朝向自行車鏈輪12的換檔(此處被稱為「第二換檔」)的示意圖。引導凸出部28具有軸向高度轉變結構30(見圖3),此軸向高度轉變結構30被建構成在第二換檔的期間與自行車鏈條22接觸,以便於引導自行車鏈條22離開第一側表面18。
更明確地說,軸向高度轉變結構30適合於在第二換檔的期間引導自行車鏈條22離開第一側表面18而朝向較小鏈輪14,以防止自行車鏈條22朝向自行車鏈輪12的不期望的換檔。
也就是說,在自行車鏈輪12設置有引導凸出部28的區域內(亦即,在上述角度區域內),自行車鏈條22不會朝向自行車鏈輪12移位或換檔。因此,在第二換檔中,由於有引導凸出部28,自行車鏈條22絕不會於不想要的接合位置被接合至自行車鏈輪12上。
隨著自行車鏈輪總成10的繼續旋轉,在從引 導凸出部28於旋轉驅動方向R往上游的位置處,自行車鏈條22在前撥鏈器的作用下繼續朝向自行車鏈輪12移動。因為不具有引導凸出部28,所以自行車鏈條22可於此時經由銷釘(spike pin)42(以下會說明)而與自行車鏈輪12的鏈條驅動齒20接合。以此方式,可平滑地實現自行車鏈條22的第二換檔。也就是說,軸向高度轉變結構30防止自行車鏈條22於不期望的位置(在角度區域44內)經由引導凸出部28朝向自行車鏈輪12換檔。
另外,自行車鏈輪12可進一步設置有銷釘42(如圖8所示)。圖1及2顯示用於安裝銷釘42的孔32(如圖1及圖2所示,自行車鏈輪12上有四個孔32,因此自行車鏈輪12上有四個銷釘42),以確保實現自行車鏈條22與自行車鏈輪12的鏈條驅動齒20的完全接合。
在瞭解本新型的範圍時,此處所用的術語「包含」及其衍生字是指明確界定所述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其他未述及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的開放式術語。此也適用於具有類似意義的字眼,例如術語「包含」、「具有」、及其衍生字。並且,術語「零件」、「區段」、「部份」、「構件」、或「元件」在以單數使用時可具有單一部件或多個部件的雙重意義。此處所用的程度術語例如「大致上或實質上」、「大約或大概」、及「近乎或近似」表示其所修飾的術語具有使得最終結果不會大幅改變的合理偏差量。
雖然只選擇選定的例子來舉例說明本新型,但是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在不背離如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中所界定的本新型的範圍下,可實施各種不同的改變及修正。例如,各種不同組件的尺寸、形狀、位置、或定向可依需要及/或所想要的被改變。顯示成為互相直接連接或接觸的組件可有設置在其間的中間結構。一個元件的功能可由二個元件來實施,反之亦然。一個例子的結構及功能可被採用於另一個例子中。所有的有利點不須同時呈現於特定的例子中。與習知技術不同的每一獨特特徵不論是單獨或與其他特徵組合也應被視為申請人的進一步新型創作的分開敘述,包含由此種特徵所具體實施的結構及/或功能概念。因此,以上根據本新型的例子的敘述只是被提供來舉例說明用,而非以限制由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及其等效物所界定的本新型為目的。
18‧‧‧第一側表面
20‧‧‧鏈條驅動齒
28‧‧‧引導凸出部
30‧‧‧軸向高度轉變結構
34‧‧‧底部
R‧‧‧旋轉驅動方向

Claims (15)

  1. 一種自行車鏈輪(12),具有旋轉中心軸線(A),該自行車鏈輪(12)包含:鏈輪本體,具有面向該旋轉中心軸線(A)的軸向方向的第一側表面(18)、及於該軸向方向相反於該第一側表面(18)的第二側表面;多個鏈條驅動齒(20),被配置在該鏈輪本體上以與自行車鏈條(22)接合,以將旋轉驅動力傳輸至該自行車鏈條(22);及至少一個引導凸出部(28),從該鏈輪本體的該第一側表面(18)凸出,以在第一換檔中支撐該自行車鏈條(22),該至少一個引導凸出部(28)具有軸向高度轉變結構(30),該軸向高度轉變結構(30)被建構成在與該第一換檔不同的第二換檔中與該自行車鏈條(22)接觸,以引導該自行車鏈條(22)離開該第一側表面(18)。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12),其中該軸向高度轉變結構(30)包含斜坡。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12),其中該至少一個引導凸出部(28)包含頂端部份(38),且該軸向高度轉變結構(30)從該頂端部份(38)於該 自行車鏈輪(12)的旋轉驅動方向(R)朝向該第一側表面(18)延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12),其中該至少一個引導凸出部(28)具有圓周中心線(40),該圓周中心線(40)將該至少一個引導凸出部(28)於繞該旋轉中心軸線(A)的圓周方向二等分,且該頂端部份(38)於該旋轉驅動方向(R)被設置在該圓周中心線(40)的上游側。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或第4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12),其中該至少一個引導凸出部(28)於該軸向方向從該第一側表面(18)至該頂端部份(38)的軸向高度(H)等於或小於1.0mm(毫米)。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12),其中該軸向高度轉變結構(30)包含平坦表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12),其中在該平坦表面與垂直於該旋轉中心軸線(A)的參考平面(RP)之間所界定的第一角度(A1)等於或小於15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12),其中 該至少一個引導凸出部(28)包含引導邊緣(36),該引導邊緣(36)被建構成在該自行車鏈條(22)的該第一換檔中與該自行車鏈條(22)接合,且在該引導邊緣(36)與垂直於該旋轉中心軸線(A)的該參考平面(RP)之間所界定的第二角度(A2)大於該第一角度(A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12),其中該第二角度(A2)大於或等於30度且小於或等於90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12),其中該至少一個引導凸出部(28)被設置在一對相鄰的鏈條驅動齒(20)之間,該對相鄰的鏈條驅動齒(20)在彼此之間沒有其他齒的情況下彼此相鄰。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12),其中該對相鄰的鏈條驅動齒(20)在彼此之間界定底部(34),且該至少一個引導凸出部(28)從該底部(34)被徑向向內設置。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12),其中該至少一個引導凸出部(28)被設置於一角度區域 (44)內,該角度區域(44)係被界定成從自行車曲柄(16)的縱向軸線於該自行車鏈輪(12)的旋轉驅動方向(R)往上游側在45度內及往下游側在45度內。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12),其中該至少一個引導凸出部(28)包含多個引導凸出部,且該多個引導凸出部(28)被設置於該角度區域(44)內。
  14. 一種自行車鏈輪總成(10),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3項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12);及較小鏈輪(14),被設置成在該自行車鏈輪(12)與該較小鏈輪(14)之間沒有另外的鏈輪的情況下於該軸向方向相鄰於該自行車鏈輪(12)。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總成(10),其中該軸向高度轉變結構(30)在該第二換檔中引導該自行車鏈條(22)朝向該較小鏈輪(14)。
TW106203287U 2017-03-07 2017-03-07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TWM5482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3287U TWM548231U (zh) 2017-03-07 2017-03-07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3287U TWM548231U (zh) 2017-03-07 2017-03-07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8231U true TWM548231U (zh) 2017-09-01

Family

ID=60764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03287U TWM548231U (zh) 2017-03-07 2017-03-07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82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1979B (zh)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TWI639785B (zh)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TWI679363B (zh) 腳踏車鏈環及腳踏車曲柄齒盤
TWI690458B (zh) 自行車鏈輪
TWI730191B (zh) 自行車曲柄總成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TWI460099B (zh) 腳踏車鏈輪
TWI717573B (zh)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TWI627100B (zh) 自行車後鏈盤
TWI461329B (zh) 多速鏈輪總成
US9303726B2 (en) Bicycle chain
TWI706893B (zh) 自行車鏈輪
TWI697442B (zh)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US20180170479A1 (en) Bicycle sprocket and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TWI730220B (zh) 自行車鏈條
US20140013900A1 (en) Bicycle front sprocket
US20190248446A1 (en) Bicycle sprocket
US20180073621A1 (en)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US10457353B2 (en)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US20170370460A1 (en) Bicycle sprocket and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US10618598B2 (en) Bicycle chain
US9885409B1 (en) Bicycle sprocket and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US20180299004A1 (en) Bicycle rear sprocket
US20180251189A1 (en)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and bicycle drive train
TWM548231U (zh)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TWI744531B (zh) 自行車鏈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