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3576U - 防護背心快拆結構 - Google Patents

防護背心快拆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3576U
TWM543576U TW106202748U TW106202748U TWM543576U TW M543576 U TWM543576 U TW M543576U TW 106202748 U TW106202748 U TW 106202748U TW 106202748 U TW106202748 U TW 106202748U TW M543576 U TWM543576 U TW M54357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chest
fixing
waist
fixing portion
releas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027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ei-Juan Hu
li-qin Liu
Original Assignee
The 205Th Arsenal Materiel Production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e 205Th Arsenal Materiel Production Center filed Critical The 205Th Arsenal Materiel Production Center
Priority to TW1062027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3576U/zh
Publication of TWM543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3576U/zh

Link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Description

防護背心快拆結構
本創作係涉及一種防彈的防護背心,尤指一種可透過拉繩快速卸除的防護背心。
防護背心是讓使用者穿戴在身上,以防止子彈等武器傷害穿戴者胸前及背部的裝備,其大致包含有一前胸部、一後背部及兩肩背帶,前胸部及後背部間隔設置,並分別位於穿戴者的前後側,肩背帶的兩端分別連接前胸部及後背部,並且向下貼靠於穿戴者的肩膀上;
為了達成防護的效果,前胸部及後背部內均設有厚重的鋼板,但也因此整件防護背心具有一定的重量,而難以穿脫;尤其要脫下防護背心時,需要將整件防護背心向上舉起直到穿戴者的頭部向下退出前胸部、後背部及兩肩背帶圍繞出的空間,如此的脫下方式費時費力;因此當有需要快速脫下的情形,例如跌落於水中時,防護背心反而會變成拖累穿戴者的累贅。
因此,現有技術的防護背心,實有待加以改良。
有鑑於前述之現有技術的缺點及不足,本創作提供一種防護背心快拆結構,以可輕易且快速地卸下。
為達到上述的創作目的,本創作所採用的技術手段為設計一種防護背心快拆結構,其中包含: 一後背部; 一前胸部,其與該後背部間隔設置,該前胸部具有一內側面,該內側面朝向該後背部,且該內側面上設有至少一前胸固定部; 兩肩背帶,各該肩背帶具有一固定端及一自由端,該固定端連接於該後背部上,該自由端相鄰於該前胸部的該內側面,各該肩背帶上設有一肩背帶固定部,其相鄰於該至少一前胸固定部; 一拉繩,其貫穿該至少一前胸固定部及該兩肩背帶的該肩背帶固定部。
本創作之優點在於,由於該前胸部及該兩肩背帶僅僅透過拉繩貫穿前胸固定部及肩背帶固定部來固定,因此欲卸下本創作之防護背心時,僅需將拉繩抽出,前胸部便會與肩背帶分離,故前胸部會於穿戴者的前方掉落,肩背帶及後背部則於穿戴者的後方掉落,本創作藉此達到方便卸下的目的。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防護背心快拆結構,其中該前胸部的底端設有一反折部,該反折部的一側邊與該前胸部的底側邊相連接,該反折部的另一側邊選擇性地連接於該前胸部的該內側面;該至少一前胸部固定部與該兩肩背帶的該自由端均位於該前胸部及該反折部之間。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防護背心快拆結構,其中該前胸部的該內側面上設有兩反折帶,其分別對應該兩肩背帶,該兩反折帶位於該拉繩的下方,且皆為橫向延伸,各該反折帶的兩端固設於該內側面上,該反折帶的中段與該內側面包覆出一通道;各該肩背帶的該自由端向下貫穿相對應的該反折帶的該通道後,向上反折回來並貼靠於該肩背帶未反折的部分。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防護背心快拆結構,其中該反折部的該另一側邊以黏扣帶選擇性地連接於該前胸部的該內側面。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防護背心快拆結構,其中各該肩背帶包含有兩長帶體,該兩長帶體上設有複數縫合處,該等縫合處間隔設置,並因此任兩相鄰該縫合處之間便形成一通道,該肩背帶固定部為其中兩相鄰該縫合處之間形成的該通道,並且該拉繩貫穿該肩背帶固定部的該通道。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防護背心快拆結構,其中各該前胸固定部包含有至少一固定帶,各該固定帶上下延伸,且兩端固設於該前胸部的該內側面上,該固定帶的中段與該內側面包覆出一通道,該拉繩貫穿該固定帶的該通道。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防護背心快拆結構,其中:該前胸部上的該至少一前胸固定部的數量為二,且該兩前胸固定部的位置分別對應於該兩肩背帶的該肩背帶固定部的位置;各該前胸固定部的該至少一固定帶的數量為二,且該兩固定帶分別位於相對應的該肩背帶的橫向兩側。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防護背心快拆結構,其中進一步包含有一兩護腰部,各該護腰部具有一固定側及一自由側,該兩護腰部的固定側分別連接該後背部的橫向兩側,該兩護腰部的自由側相鄰於該前胸部的該內側面,各該護腰部的該自由側上設有一護腰固定部;該拉繩貫穿該兩護腰部的該護腰固定部。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防護背心快拆結構,其中各該護腰部的該護腰固定部包含有一環繞帶,該環繞帶的兩端固設於該護腰部的該自由側上,該拉繩貫穿該環繞帶與該自由側圍繞出之空間。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防護背心快拆結構,其中該前胸部的該內側面上設有一護腰帶,該護腰帶的位置與該兩護腰部的該護腰固定部的位置相對應,該護腰帶上下延伸,且兩端固設於該前胸部的該內側面上,該護腰帶的中段與該內側面包覆出一通道,該拉繩貫穿該護腰帶的該通道。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防護背心快拆結構,其中該拉繩的一端選擇性地外露於該前胸部的橫向一側。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防護背心快拆結構,其中該拉繩為一鋼索。
以下配合圖式及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創作為達成預定創作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
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本創作之防護背心快拆結構包含有一後背部10、兩肩背帶20、一前胸部30、一反折部40、兩護腰部50及一拉繩60。
請參閱圖3、圖4及圖7所示,前胸部30與後背部10前後間隔設置,前胸部30具有一內側面31,該內側面31朝向後背部10,該內側面31上設有一包覆部32,兩肩背帶20位於前胸部30與後背部10之間,各肩背帶20具有一固定端21及一自由端22,固定端21連接於後背部10上,自由端22相鄰於前胸部30的內側面31,且向下貫穿該內側面31及包覆部32之間的空間(如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肩背帶20與後背部10為一體成形,但不以此為限;
反折部40設於前胸部30的底端,反折部40的一側邊與前胸部30的底側邊相連接,反折部40的另一側邊選擇性地連接於前胸部30的內側面31,並且在本實施例中,係以黏扣帶(魔鬼氈)選擇性地連接於該內側面31;具體來說,反折部40可翻轉至位於前胸部30的下方(如圖5所示),也可翻轉至相鄰於前胸部30的內側面31(如圖4所示);
請參閱圖3及圖5所示,各護腰部50具有一固定側51及一自由側52,兩護腰部50的固定側51分別連接後背部10的橫向兩側,兩護腰部50的自由側52相鄰於前胸部30的內側面31;當反折部40翻轉至相鄰於前胸部30的內側面31時,兩肩背帶20的自由端22及兩護腰部50的自由側52均夾設於反折部40與前胸部30的內側面31之間;
請參閱圖5至圖7所示,拉繩60亦位於反折部40與前胸部30的內側面31之間,且拉繩60的兩端在本實施例中橫向穿出前胸部30與反折部40的兩側,藉此方便使用者拉動,但必要時,拉繩60的兩端亦可稍微彎折而收進前胸部30與反折部40之間,藉此避免被輕易勾到而拉動拉繩60,同時仍可保有方便拉動的功能;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拉繩為一鋼索,但不以此為限,亦可為其他材質。
請參閱圖6及圖7所示,前胸部30的內側面31上設有兩前胸固定部33、兩反折帶34及一護腰帶35,前胸部固定部33、反折帶34及護腰帶35均位於包覆部32的下方,且均位於前胸部30及反折部40之間;
各前胸固定部33包含有兩固定帶331,各固定帶331上下延伸,且兩端固設於前胸部30的內側面31上,固定帶331的中段與前胸部30的內側面31包覆出一通道供拉繩60貫穿通過(如圖6及圖7所示);
兩反折帶34分別位於兩前胸固定部33的下方,各反折帶34為橫向延伸,各反折帶34的兩端固設於前胸部30的內側面31上,反折帶34的中段與前胸部30的內側面31包覆出一通道(如圖6所示);
護腰帶35位於兩前胸固定部33之間,護腰帶35上下延伸,且兩端固設於前胸部30的內側面31上,護腰帶35的中段與前胸部30的內側面31包覆出一通道供拉繩60貫穿通過(如圖6所示);
兩肩背帶20分別對應於兩前胸固定部33,且分別對應於兩反折帶34,肩背帶20位於相對應的前胸固定部33的兩固定帶331之間,肩背帶20的自由端22向下貫穿相對應的反折帶34的通道後,向上反折回來並貼靠於肩背帶20未反折的部分(如圖5及圖6所示);
請參閱圖3及圖6所示,肩背帶20上設有一肩背帶固定部23,其相鄰於相對應的前胸固定部33;在本實施例中,肩背帶20包含有兩長帶體,兩長帶體上設有複數縫合處24,該等縫合處24延長帶體的延伸方向間隔設置,並因此任兩相鄰縫合處24之間便形成一通道,前述之肩背帶固定部23便為其中兩相鄰縫合處24之間形成的通道(如圖3所示),且該通道供拉繩60貫穿通過;此外,進一步而言,肩背帶20的兩長帶體亦可為一長帶體彎折重疊而成,並同樣透過複數縫合處24來結合。
請參閱圖3、圖5及圖7所示,各護腰部50的自由側52上設有一護腰固定部53,兩護腰部50的護腰固定部53的位置與護腰帶35的位置相對應;在本實施例中,護腰固定部53包含有一環繞帶531,環繞帶531的兩端固設於護腰部50的自由側52上,且環繞帶531大致成V型,環繞帶531與自由側52圍繞出一空間供拉繩60貫穿通過;
拉繩60橫向貫穿兩前胸固定部33的通道、兩肩背帶固定部23的通道、兩護腰固定部53包覆出的空間及護腰帶35的通道,藉此將前胸部30固定於兩肩背帶20及兩護腰部50上;
而由於前胸部30是透過拉繩60貫穿相對應的結構才得以保持連接兩肩背帶20及兩護腰部50,因此當需要迅速卸下本創作之防護背心時,僅需將拉繩60抽出即可,前胸部30會於穿戴者的前方掉落,肩背帶20、護腰部50及後背部10則於穿戴者的後方掉落,本創作藉此達到方便卸下的目的。
此外,反折部40可將前胸固定部33、肩背帶固定部23、護腰固定部53及拉繩60貼合抵靠於前胸部30上,藉此強化前胸部30與肩背帶20及護腰部50的結合;
再者,反折帶34與肩背帶20的自由端22的反折設置,則是進一步加強肩背帶20對於前胸部30的支撐,進而強化前胸部30與肩背帶20的結合。
在本實施例中,前胸部30具有兩前胸固定部33,但不以此為限,亦可僅有單一或其他數量的前胸固定部33,如此同樣可達到將前胸部30結合於兩肩背帶20上的目的。
在其他實施例中,肩背帶固定部23、前胸固定部33及護腰固定部53亦可為其他構造,僅要在拉繩60貫穿後,可使拉繩60將前胸部30結合於兩肩背帶20及兩護腰部50上即可。
此外,請參閱圖3及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各護腰部50具體而言包含有兩帶體54、一後側片55及一前側片56;兩帶體54固設於後背部10上,且上下間隔設置;後側片55及前側片56均套設於該兩帶體54上,護腰固定部53則設於前側片56的端部;但不以此為限,請參閱圖8及圖9,在另一實施例中,亦可將兩護腰部50A的帶體及後側片共同結合成一長帶體57A,該長帶體57A的中段固設於後背部10A上,該長帶體57A的兩端分別以黏扣帶(魔鬼氈)結合兩護腰部50A的前側片56A;而不論護腰部50、50A是上述哪一種形式,均可達到本創作之快拆的創作目的。
以上所述僅是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創作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創作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10‧‧‧後背部
20‧‧‧肩背帶
21‧‧‧固定端
22‧‧‧自由端
23‧‧‧肩背帶固定部
24‧‧‧縫合處
30‧‧‧前胸部
31‧‧‧內側面
32‧‧‧包覆部
33‧‧‧前胸固定部
331‧‧‧固定帶
34‧‧‧反折帶
35‧‧‧護腰帶
40‧‧‧反折部
50‧‧‧護腰部
51‧‧‧固定側
52‧‧‧自由側
53‧‧‧護腰固定部
531‧‧‧環繞帶
54‧‧‧帶體
55‧‧‧後側片
56‧‧‧前側片
60‧‧‧拉繩
10A‧‧‧後背部
50A‧‧‧護腰部
56A‧‧‧前側片
57A‧‧‧長帶體
圖1係本創作之前視圖。 圖2係本創作之側視圖。 圖3係本創作之側視分解圖。 圖4係本創作之反折部反折時的前胸部後視圖。 圖5係本創作之反折部展開時的前胸部後視圖。 圖6係本創作之反折部展開且移除護腰部時的前胸部後視圖。 圖7係本創作之拉繩貫穿相關元件的側視放大圖。 圖8係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之側視分解圖。 圖9係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之反折部展開時的前胸部後視圖。
10‧‧‧後背部
20‧‧‧肩背帶
21‧‧‧固定端
23‧‧‧肩背帶固定部
30‧‧‧前胸部
31‧‧‧內側面
32‧‧‧包覆部
33‧‧‧前胸固定部
40‧‧‧反折部
50‧‧‧護腰部
51‧‧‧固定側
60‧‧‧拉繩

Claims (13)

  1. 一種防護背心快拆結構,包含: 一後背部; 一前胸部,其與該後背部間隔設置,該前胸部具有一內側面,該內側面朝向該後背部,且該內側面上設有至少一前胸固定部; 兩肩背帶,各該肩背帶具有一固定端及一自由端,該固定端連接於該後背部上,該自由端相鄰於該前胸部的該內側面,各該肩背帶上設有一肩背帶固定部,其相鄰於該至少一前胸固定部; 一拉繩,其貫穿該至少一前胸固定部及該兩肩背帶的該肩背帶固定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防護背心快拆結構,其中該前胸部的底端設有一反折部,該反折部的一側邊與該前胸部的底側邊相連接,該反折部的另一側邊選擇性地連接於該前胸部的該內側面;該至少一前胸部固定部與該兩肩背帶的該自由端均位於該前胸部及該反折部之間。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防護背心快拆結構,其中 該前胸部的該內側面上設有兩反折帶,其分別對應該兩肩背帶,該兩反折帶位於該拉繩的下方,且皆為橫向延伸,各該反折帶的兩端固設於該內側面上,該反折帶的中段與該內側面包覆出一通道; 各該肩背帶的該自由端向下貫穿相對應的該反折帶的該通道後,向上反折回來並貼靠於該肩背帶未反折的部分。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防護背心快拆結構,其中該反折部的該另一側邊以黏扣帶選擇性地連接於該前胸部的該內側面。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防護背心快拆結構,其中各該肩背帶包含有兩長帶體,該兩長帶體上設有複數縫合處,該等縫合處間隔設置,並因此任兩相鄰該縫合處之間便形成一通道,該肩背帶固定部為其中兩相鄰該縫合處之間形成的該通道,並且該拉繩貫穿該肩背帶固定部的該通道。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防護背心快拆結構,其中各該前胸固定部包含有至少一固定帶,各該固定帶上下延伸,且兩端固設於該前胸部的該內側面上,該固定帶的中段與該內側面包覆出一通道,該拉繩貫穿該固定帶的該通道。
  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防護背心快拆結構,其中: 該前胸部上的該至少一前胸固定部的數量為二,且該兩前胸固定部的位置分別對應於該兩肩背帶的該肩背帶固定部的位置。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防護背心快拆結構,其中: 該前胸部上的該至少一前胸固定部的數量為二,且該兩前胸固定部的位置分別對應於該兩肩背帶的該肩背帶固定部的位置; 各該前胸固定部的該至少一固定帶的數量為二,且該兩固定帶分別位於相對應的該肩背帶的橫向兩側。
  9.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防護背心快拆結構,其中進一步包含有一兩護腰部,各該護腰部具有一固定側及一自由側,該兩護腰部的固定側分別連接該後背部的橫向兩側,該兩護腰部的自由側相鄰於該前胸部的該內側面,各該護腰部的該自由側上設有一護腰固定部;該拉繩貫穿該兩護腰部的該護腰固定部。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防護背心快拆結構,其中各該護腰部的該護腰固定部包含有一環繞帶,該環繞帶的兩端固設於該護腰部的該自由側上,該拉繩貫穿該環繞帶與該自由側圍繞出之空間。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防護背心快拆結構,其中該前胸部的該內側面上設有一護腰帶,該護腰帶的位置與該兩護腰部的該護腰固定部的位置相對應,該護腰帶上下延伸,且兩端固設於該前胸部的該內側面上,該護腰帶的中段與該內側面包覆出一通道,該拉繩貫穿該護腰帶的該通道。
  12.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防護背心快拆結構,其中該拉繩的一端選擇性地外露於該前胸部的橫向一側。
  13.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防護背心快拆結構,其中該拉繩為一鋼索。
TW106202748U 2017-02-24 2017-02-24 防護背心快拆結構 TWM543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2748U TWM543576U (zh) 2017-02-24 2017-02-24 防護背心快拆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2748U TWM543576U (zh) 2017-02-24 2017-02-24 防護背心快拆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3576U true TWM543576U (zh) 2017-06-21

Family

ID=59689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02748U TWM543576U (zh) 2017-02-24 2017-02-24 防護背心快拆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35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221098A1 (en) Plate carrier apparatus and method
US8015619B2 (en) Rapid extraction body harness with extendable drag straps
US7356850B2 (en) Protective garment having a drag and rescue device accessible from the collar
US6010051A (en) Apparatus for releasably carrying recreational equipment
US3452362A (en) Torso armor carrier
US6681400B1 (en) Dual use body armor
US9757286B2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kit for rapidly moving a non-ambulatory person and/or object
US7784109B2 (en) Protective garment with tapered pockets
KR100974174B1 (ko) 방탄복
DE502004010560D1 (de) Rettungsschleifsack
US20210330060A1 (en) Rapidly deployable protective backpack
US6751806B2 (en) Backpacking jacket
KR102406462B1 (ko) 가방 수납식 방탄복
US20210270574A1 (en) Protective Shield
US4055287A (en) Protective coverings for snow ski bindings with carrying case
CN107404992A (zh) 用于携带物体的装置
US20080153370A1 (en) Adjustable personal flotation device
US2498113A (en) Motorboat equipment
TWM543576U (zh) 防護背心快拆結構
ES2951831T3 (es) Ropa protectora
EP2678632B1 (fr) Vetement de protection balistique
US8474671B2 (en) Golf cart bag strap sleeve
US9572414B1 (en) Advanced casualty evacuation device
WO2006039846A1 (fr) Harnais multifonction
CN207837052U (zh) 一种通用型片式折叠背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