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1871U - 自行車俯臥訓練器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俯臥訓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1871U
TWM541871U TW105218559U TW105218559U TWM541871U TW M541871 U TWM541871 U TW M541871U TW 105218559 U TW105218559 U TW 105218559U TW 105218559 U TW105218559 U TW 105218559U TW M541871 U TWM541871 U TW M54187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user
bicycle
trainer
gri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85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莊濱鴻
莊宜達
邱毓賢
Original Assignee
正修學校財團法人正修科技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正修學校財團法人正修科技大學 filed Critical 正修學校財團法人正修科技大學
Priority to TW1052185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1871U/zh
Publication of TWM5418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1871U/zh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Description

自行車俯臥訓練器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俯臥訓練器,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讓使用者進行一自行車騎乘姿勢並訓練其俯臥耐力之自行車俯臥訓練器。
隨著科技的進步及復健產品的普及,使用者對保健電子產品的功能性要求也越來越高,針對不同運動而衍生之替代性訓練器材之需求,更是不斷向上攀升。
在習知技術中,若是要模擬自行車手於上坡或下坡時之騎乘而進行耐力訓練時,通常需要藉由自行車手自行騎乘自行車並結合不同高度的坡度乘載來達到這樣的目的。
然而,習知技術以訓練自行車俯臥耐力的做法,常常會提高操作上的複雜度,對於後續的應用更容易產生極大的不便。藉由自行車於不同乘載坡度上騎乘以達到訓練目的,更是一件沒有效率的訓練,同時可能會因使用者之體力耗竭而造成在高角度的訓練上具有其危險性。另外,在操作上使用者需備妥適合體型之自行車,以及具有對應寬度與傾斜度之坡度裝置以達到自行車乘載其上之目的,在設備的準備上亦顯得冗贅及不便。
有鑑於此,本創作之一範疇在於提出一種自行車俯臥訓練器,可供使用者訓練其俯臥耐力,且可針對使用者的身材與訓練目的進行器材尺寸與傾斜度的調整以符合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根據一具體實施例,本創作之自行車俯臥訓練器包含主體架、乘載架、握把組及動力坐墊模組。乘載架以可移動方式設置於主體架上,具有一前端部以及一後端部。握把組設置於乘載架之前端部,用以提供使用者握持。動力坐墊模組設置於乘載架之後端部,其包含有一可扭擺之坐墊,用以提供使用者乘坐。其中使用者藉由坐墊之偏心或離心扭擺及調整乘載架相對主體架之一俯仰角度,藉以訓練使用者之俯臥耐力。
主體架具有複數個插銷孔,乘載架另包含有對應之一插銷,藉由調整插銷及對應之插銷孔位置以調整乘載架相對主體架之俯仰角度。
乘載架以可滑動方式設置於主體架上,插銷及對應之插銷孔位置得以限制乘載架之一滑動距離。
動力坐墊模組包含一動力馬達,連接坐墊,藉以提供坐墊產生偏心或離心方式旋轉。
握把組以可多自由度調整之方式設置於乘載架之前端部。
綜上所述,本創作自行車俯臥訓練器可讓使用者根據其身材、需求調整其尺寸及傾斜角度。於實際應用時,使用者乘坐於坐墊上,並調整各部機件適當高度與水平距離使該使用者呈自行車乘坐姿勢,並透過傾斜角度的調整及動力馬達帶動坐墊往復運動,從而模擬出使用者於不同坡度騎乘自行車之狀態,進而促使該使用者訓練其俯臥耐力。
相較於習知技術,本創作自行車俯臥訓練器進行上述之運動 模式時可模擬出使用者於不同坡度騎乘自行車之狀態,以訓練其俯臥耐力,減少了習知需額外準備匹配之坡度件需求。此外,本創作利用電動馬達以模擬自行車騎乘,使用者不需自行踩踏,進而避免因使用者體力耗竭而造成的安全性及效率問題發生。
1‧‧‧自行車俯臥訓練器
12‧‧‧主體架
121‧‧‧插銷孔
122‧‧‧電動拉桿
14‧‧‧乘載架
141‧‧‧插銷
142‧‧‧足踏部
143‧‧‧跨接部
16‧‧‧握把組
161‧‧‧握把
162‧‧‧握把固定件
163‧‧‧伸縮滑軌
18‧‧‧動力坐墊模組
181‧‧‧坐墊
182‧‧‧動力馬達
183‧‧‧坐墊扶手
圖一係繪示根據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之自行車俯臥訓練器之示意圖。
圖二係繪示圖一之乘載架之示意圖。
圖三係繪示圖一之主體架之示意圖。
圖四係繪示圖一之握把組之示意圖。
圖五係繪示圖一之動力坐墊模組之示意圖。
圖六係繪示本創作自行車俯臥訓練器之主體架之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請參閱圖一,圖一係繪示根據本創作之一具體實施例之自行車俯臥訓練器1之示意圖。於一具體實施例中,本創作之自行車俯臥訓練器1包含主體架12、乘載架14、握把組16及動力坐墊模組18。乘載架14以可移動方式設置於主體架12上,具有一前端部以及一後端部。握把組16設置於乘載架14之前端部,用以提供使用者握持。動力坐墊模組18設置於乘載架14之後端部,其包含有一可扭擺之坐墊181,用以提供使用者乘坐。其中使用者藉由坐墊181之偏心或離心扭擺及調整乘載架14相對主體架12之一俯仰角度,藉以訓練使用者之俯臥耐力。
請參閱圖二及圖三,圖二係繪示圖一之乘載架14之示意圖,圖三係繪示圖一之主體架12之示意圖。主體架12具有複數個插銷孔121,乘載架14另包含有對應之一插銷141,藉由調整插銷141及對應之插銷孔121位置以調整乘載架14相對主體架12之俯仰角度。
於實際應用中,乘載架14具有一跨接部143,用以跨接在主體架12上方。於一實施例中,胯接部143具有容置插銷141之容置孔,使得插銷141得以貫穿容置孔及對應之插銷孔121位置以固定乘載架14之俯仰角度。
於另一實施例中,跨接部143係以多個滾輪所構成,致使乘載架14以可滑動方式設置於主體架12上,而插銷141及對應之插銷孔121位置得以限制乘載架14之一滑動距離。
於再一實施例中,亦可利用外接之卡固元件,直接固定於主體架12上,使乘載架14之跨接部143無法經由滑動方式越過所述之卡固元件,進而達到限制乘載架14移動之目的。
於再一實施例中,所述之卡固元件得以固定跨接部143於主體架12上,使得乘載架14於自然使用時無法掙脫卡固元件之固定,乘載架14將無法產生一與主體架12之相對位移,藉以達成限制乘載架14移動之目的。
請參閱圖四,圖四係繪示圖一之握把組16之示意圖。其中,握把組16以可多自由度調整之方式設置於乘載架14之前端部,可根據使用者狀態來調整握持時所需之握把組16水平距離、垂直高度、旋轉角度及前傾角度等,以供使用者產生不同之自行車騎乘姿勢。更進一步地,握把組 16包含有一握把161及一握把固定件162,握把固定件162設置於乘載架14之前端部,握把161以可多自由度調整之方式設置於握把固定件162上,用以提供使用者握持。於本實施例中,握把組16另包含有一伸縮滑軌163,位於握把固定件162及握把161間,藉以控制握把161相對握把固定件162之水平距離。
實際應用中,可根據使用者習慣或不同訓練目的,更換及調整握把161之形式及位置,同時可藉由握把固定件162與握把161間之固定套件,以提供適合各種使用者之水平位置、垂直高度、旋轉角度及前傾角度,藉以供不同之使用者產生所需之自行車騎乘姿勢。
請參閱圖五,圖五係繪示圖一之動力坐墊模組18之示意圖。動力坐墊模組18包含一動力馬達182,連接坐墊181,藉以提供坐墊181產生偏心或離心方式旋轉。使用者可藉由動力馬達182的控制來調整旋轉頻率、旋轉軌跡及旋轉時之各種角速度搭配,藉以帶動臀部作環心迴轉、自轉轉動、直線搖擺或根據上述任一種以上方式結合之組合式動作,以模擬自行車之不同騎乘速度及路況。
於實際應用中,動力坐墊模組18可包含有一培林,設置於乘載架14之後端部及坐墊181之間,更進一步地,位於動力馬達182與坐墊181間,用以帶動坐墊181自由轉動,以使使用者之臀部可保持舒適之方位。於實際應用中,動力坐墊模組18亦可增加一坐墊扶手183,藉以供使用者於上下坐墊181時予以輔助。
請再次參閱圖二,於一實施例中,乘載架14另包含有一足踏部142,用以提供使用者踏乘。更進一步地,足踏部142可包含有一腳踏固 定件,用以固定使用者之雙腳。藉由上述之腳踏固定件,可確保在動力坐墊模組18帶動使用者臀部移動時,使用者雙腳不會因此擺盪而造成使用姿勢不良,同時可確保使用者身體不易因動力馬達182之來回擺盪而脫離自行車俯臥訓練器1。
請參閱圖六,圖六係繪示本創作自行車俯臥訓練器1之主體架12之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於一實施例中,主體架12另包含有一可移動乘載架14之電動拉桿122,用以利用電動方式調整乘載架14相對主體架12之位置。透過電動拉桿122的抓取移動,使用者得以以一人之力調整乘載架14相對主體架12的俯仰角度,而不致於固定乘載架14時因乘載架14的重量產生乘載架14相對主體架12的滑移而發生危險,藉以實現更方便且安全的自行車俯臥訓練器1。
綜上所述,本創作自行車俯臥訓練器1可讓使用者根據其身材、需求調整其尺寸及傾斜角度。於實際應用時,使用者乘坐於坐墊181上,並調整各部機件適當高度與水平距離使該使用者呈自行車乘坐姿勢,並透過傾斜角度的調整及動力馬達182帶動坐墊181往復運動,從而模擬出使用者於不同坡度騎乘自行車之狀態,進而促使該使用者訓練其俯臥耐力。
相較於習知技術,本創作自行車俯臥訓練器進行上述之運動模式時可模擬出使用者於不同坡度騎乘自行車之狀態,以訓練其俯臥耐力,減少了習知需額外準備匹配之坡度件需求。此外,本創作利用電動馬達以模擬自行車騎乘,使用者不需自行踩踏,進而避免因使用者體力耗竭而造成的安全性及效率問題發生。
藉由以上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述,係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 創作之特徵與精神,而並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創作之範疇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相等性的安排於本創作所欲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內。因此,本創作所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應該根據上述的說明作最寬廣的解釋,以致使其涵蓋所有可能的改變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1‧‧‧自行車俯臥訓練器
12‧‧‧主體架
121‧‧‧插銷孔
14‧‧‧乘載架
141‧‧‧插銷
142‧‧‧足踏部
16‧‧‧握把組
18‧‧‧動力坐墊模組

Claims (10)

  1. 一種自行車俯臥訓練器,用以提供一使用者訓練俯臥耐力,其包含:一主體架;一乘載架,以可移動方式設置於該主體架上,具有一前端部以及一後端部;一握把組,設置於該乘載架之該前端部,用以提供該使用者握持;以及一動力坐墊模組,設置於該乘載架之該後端部,其包含有一可扭擺之坐墊,用以提供該使用者乘坐;其中,該使用者藉由該坐墊之偏心或離心扭擺及調整該乘載架相對該主體架之一俯仰角度,藉以訓練該使用者之俯臥耐力。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俯臥訓練器,其中該主體架具有複數個插銷孔,該乘載架另包含有對應之一插銷,藉由調整該插銷及對應之該插銷孔位置以調整該乘載架相對該主體架之該俯仰角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自行車俯臥訓練器,其中該乘載架以可滑動方式設置於該主體架上,該插銷及對應之該插銷孔位置得以限制該乘載架之一滑動距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自行車俯臥訓練器,其中該插銷及對應之該插銷孔位置得以固定該乘載架之該俯仰角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俯臥訓練器,其中該動力坐墊模組包含一動力馬達,連接該坐墊,藉以提供該坐墊產生偏心或離心方式旋轉。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俯臥訓練器,其中該握把組以可多自由度調整之方式設置於該乘載架之該前端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俯臥訓練器,其中該握把組包含有一握把及一握把固定件,該握把固定件設置於該乘載架之該前端部,該握把以可多自由度調整之方式設置於該握把固定件上,用以提供該使用者握持。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俯臥訓練器,其中該乘載架另包含有一足踏部,用以供該使用者踏乘。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自行車俯臥訓練器,其中該足踏部包含有一腳踏固定件,用以固定該使用者之雙腳。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俯臥訓練器,其中該動力坐墊模組包含有一培林,設置於該乘載架之該後端部及該坐墊之間,用以帶動該坐墊自由轉動。
TW105218559U 2016-12-05 2016-12-05 自行車俯臥訓練器 TWM5418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8559U TWM541871U (zh) 2016-12-05 2016-12-05 自行車俯臥訓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8559U TWM541871U (zh) 2016-12-05 2016-12-05 自行車俯臥訓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1871U true TWM541871U (zh) 2017-05-21

Family

ID=59370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8559U TWM541871U (zh) 2016-12-05 2016-12-05 自行車俯臥訓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18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18710B2 (en) Exercise machine
US9539458B1 (en) Multi-positioning exercise machine with dynamic resistance
US7662070B1 (en) Recumbent bicycle for disabled users
US8506456B2 (en) Exercise apparatus
JP3143723U (ja) ストレッチングハンドル付き運動自転車
US8128536B2 (en) Verticle exercise cycle
US9616277B2 (en) Exercise assisting device
KR20140114715A (ko) 스쿼트 재활 운동장치
US2013001793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ercise mechanism
TWM473847U (zh) 腰部健身器材
US20090318274A1 (en) Balance trainer
TW201634086A (zh) 改良式訓練裝置
US9295875B2 (en) Recumbent stepper
TWM541871U (zh) 自行車俯臥訓練器
US7559878B2 (en) Compact multimode device and method for low impact therapeutic exercise
CN215505345U (zh) 一种带靠背的健身单车
JP5213086B1 (ja) 運動補助装置
RU2460563C1 (ru) Эллиптический велотренажер комлева
CN205460688U (zh) 一种带有拉绳器的脚踏健身车
CN210131343U (zh) 便携可折叠智能辅助站桩练功机
US5700228A (en) Gyrocycle
CN202654614U (zh) 坐式椭圆轨迹康复训练健身机
CN202802086U (zh) 一种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车
JP4292520B2 (ja) トレーニング器具
CN206152187U (zh) 一种新型健身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