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8578U - 液體加熱裝置 - Google Patents

液體加熱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8578U
TWM538578U TW105214890U TW105214890U TWM538578U TW M538578 U TWM538578 U TW M538578U TW 105214890 U TW105214890 U TW 105214890U TW 105214890 U TW105214890 U TW 105214890U TW M538578 U TWM538578 U TW M53857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heating
container
liquid
heating portion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48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in-Yuan Ye
Original Assignee
Jin-Yuan Y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Yuan Ye filed Critical Jin-Yuan Ye
Priority to TW1052148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38578U/zh
Publication of TWM538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8578U/zh

Links

Landscapes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Description

液體加熱裝置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液體加熱裝置的結構設計;特別是指一種容器配置加熱器和液體入口、出口,配合第一電熱部、第二電熱部,產生快速加熱,而可選擇性的輸出熱液體或蒸氣之新型結構。
應用儲水容器配置導電加熱元件而構成加熱裝置,對液體或其類似物加熱,以提供工業用水或提供人員飲用、洗滌清潔…等民生用途,係已為習知技藝。例如,台灣第99202507號「水自動加熱結構 」、第95218235號「快熱式電熱水器加熱管組件」專利案等,係提供了典型的實施例。
一個有關這類加熱裝置在結構和使用方面的課題,是習知加熱裝置的加熱元件通常製成條狀體或片狀結構;所述加熱元件的結構因兩邊區域的加熱面積較大,對於位在其兩邊區域的液體形成較快速的加熱效果,而位在加熱元件上部區域的液體則利用高溫---低溫對流作用,與加熱元件兩邊區域的液體產生對流,來達到加熱整個容器內部的液體溫度。
也就是說,習知加熱元件的結構設計無法直接而平均的加熱整個容器內部的液體;容器內部許多區域的液體是配合高、低溫對流步驟,才獲得溫度提高的效果,不僅加熱效率比較差,也會使加熱時間和耗電量明顯增加;而這種情形並不是我們所期望的。
為了改善加熱時間和耗電量的情形,習知加熱裝置就必須預先使容器儲備熱能,以便能加速液體的加熱作業。不過就像那些熟習此技藝的人所知悉,使加熱裝置具備有預先儲備熱能的結構和作業是比較複雜和麻煩的;相對的,成本也比較高。
另一個有關這類加熱裝置在應用方面的課題,是受限於習知加熱時間和耗電量,習知的加熱裝置企圖使液體被加熱到蒸氣階段,提供較多功能或特別的清潔用途(例如,SPA…等),明顯是比較困難的。
代表性的來說,這些參考資料顯示了有關加熱裝置應用在工業或民生方面的設計技藝和相關組合結構的情形。如果重行設計考量該加熱裝置的結構,使其構造不同於習用者,將可改變它的使用型態,而有別於舊法;實質上,也會改善它的應用範圍。特別是,使其結構設計有助於直接和平均的對整個容器內部的液體產生加熱作用,減少液體對流路徑或範圍,進而提高加熱效率,減少加熱時間和耗電量,或進一步使這加熱裝置可快速(或瞬間)加熱液體,或選擇性輸出蒸氣或霧化型態,提供特別功能或多功能使用等手段。而這些課題在上述的參考資料中均未被教示或具體揭露。
爰是,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液體加熱裝置,包括一容器和裝設在容器上的加熱器的組合。容器配置有入口和出口,容許液體輸入或輸出容器;加熱器具有第一電熱部、第二電熱部。第一電熱部應用第一種導電材料(例如,鈦、鍺或其類似物)製成一可釋出負離子的導電板結構,具有基部區和彎弧區;第二電熱部應用第二種導電材料(例如,奈米碳纖或其類似物)製成一板狀體結構,提供快速導熱、均溫作用,配合第一電熱部形成輻射加熱路徑或加熱區域,快速加熱該容器內的液體,用以選擇性的輸出熱液體或蒸氣,提供使用。改善舊法加熱效率較低、耗電和需預先儲熱等情形。
根據本創作之液體加熱裝置,該容器的出口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容器入口包括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第二入口組合有一水位感測計,用以感知控制從第二入口輸入容器的液體量到達容器一設定高度或位置;所述設定高度或位置與第二出口之間的區域形成一空間,容納蒸氣,並且容許蒸氣從第二出口輸出,提供多功能或特別的清潔用途(例如,SPA…等)。
根據本創作之液體加熱裝置,該容器配置有溫度感應計和狀態異常感測計。溫度感應計用以感知容器內液體溫度,狀態異常感測計可感知容器內部狀態,例如容器內部壓力過高時,可觸發加熱裝置停止作動,並且使該壓力從容器之一卸壓閥排出。
請參閱第1、2圖,本創作之液體加熱裝置包括一容器和裝設在容器上的加熱器的組合,概分別以參考編號50、100表示之。容器50係一殼體結構,界定有一腔室55,用以收容液體56(或純水)。容器50配置有入口51和出口52,容許液體56輸入或輸出容器50。入口51、出口52選擇性的組合有電磁閥及/或第一入口51a可加設逆止凡而(圖未顯示),控制液體56的輸入、補充和輸出。
在所採的實施例中,該容器50的出口52包括第一出口52a和第二出口52b;容器50的入口51包括第一入口51a和第二入口51b。第二入口51b組合有一水位感測計53,用以感知控制從第二入口51b輸入容器腔室55的液體量到達容器50一設定高度或位置;所述設定高度或位置與第二出口52b之間的區域形成一空間,容納蒸氣,並且容許蒸氣從第二出口52b輸出,提供多功能或特別的清潔用途(例如,SPA…等),此部分在下文中還會予以敘述。
圖中也顯示了容器50配置有溫度感應計54、狀態異常感測計57和卸壓閥58。溫度感應計54用以感知容器50內液體56溫度,狀態異常感測計57可感知容器50內部狀態,例如容器50內部壓力過高時,可觸發加熱裝置停止作動,並且使該壓力從該卸壓閥58排出。以及,容器50也配裝有一漏電斷路器59,在加熱裝置感知有漏電時,即讓加熱裝置形成斷路狀態。
在所採較佳的實施例中,加熱器100定義有一參考軸線X,具有至少一個或複數個第一電熱部10、第二電熱部20,第一電熱部10、第二電熱部20設置在電連接座30上,電連接座30組合電接頭40,共同裝設在容器50上。第一電熱部10設置在電連接座30的周邊區域,應用或塗佈包覆第一種導電材料(例如,鈦、鍺或其類似物)製成一可釋出負離子、頻譜共振和增加液體溶氧量的導電板結構;使第一電熱部10具有組合在電連接座30上的基部區11和朝向參考軸線X彎弧延伸的彎弧區12。
以及,第二電熱部20應用第二種導電材料(例如,奈米碳纖或其類似物)沿參考軸線X延伸,製成一位在參考軸線X位置或區域上的板狀體結構;使第二電熱部20具有組合在電連接座30上的基部區21和一自由區22。並且使第二電熱部20可產生從基部區21朝自由區22快速導熱和均溫的作用,以增加液體溶氧量、頻譜共振和整個加熱器100的加熱效率。
在可行的實施例中,該第一種導電材料、第二種導電材料可分別形成塗層,塗佈包覆在第一電熱部10、第二電熱部20上的型態。
圖中顯示了該複數個第一電熱部10設置在電連接座30的周邊區域,使第一電熱部10的基部區11沿平行於參考軸線X的方向延伸,共同形成包圍第二電熱部20的結構型態。
第1、2圖也描繪了每一個第一電熱部10是成間隔90°的位置,配置在電連接座30上;並且,使相對位置的第一電熱部10的彎弧區12之間,界定出一開口13。在可行的實施例中,相對位置的第一電熱部10的彎弧區12也可形成相連接的型態。
請參考第2圖,使液體56經第一入口51a輸入容器腔室55後,第一電熱部10、第二電熱部20加熱容器50內部的液體56。圖中箭頭部分顯示第一電熱部10配合彎弧區12的結構,形成輻射加熱路徑或加熱區域,對容器50內部各個區域的液體56直接加熱,儘可能的減少容器50內部液體56的對流路徑或對流範圍;以及,配合第二電熱部20提供快速導熱和均溫作用,而共同建立一平均、直接的加熱模式,提高加熱效率等效果。第2圖也描繪了加熱後的液體56可經第一出口52a輸出,提供使用。
請參閱第3圖,上文提到加熱裝置輸出蒸氣的功能,是使液體56從第二入口51b輸入容器腔室55,直到液體56儲量或高度到達該水位感測計53,即自動停止液體輸入作業。因此,液體56在容器50或腔室55內到達一設定高度或位置;所述設定高度或位置與第二出口52b之間的區域形成一空間S,容納蒸氣,並且容許蒸氣從第二出口52b輸出,提供多功能或特別的清潔用途。
請參考第2、3圖,在一個衍生的實施例中,容器50(或第一入口51a)可加裝一加壓馬達60和噴霧器61,對(未加熱)液體加壓,經噴霧器61形成噴霧或霧化狀態,提供使用。
代表性的來說,這液體加熱裝置在具備有加熱作用的條件下,相較於舊法而言,係包括了下列的優點和考量: 1. 該加熱裝置和其相關結合組件在使用和結構設計、組織關係等,已被重行設計考量,使其不同於習用者的結構,而有別於舊法;並且,改變了它的使用型態和應用情形。例如,容器50設置第一入口51a、第二入口51b,分別輸入液體56到腔室55,或從第一出口52a輸出;第二入口51b配合水位感測計53,控制液體56的設定高度,使容器腔室55在液體56位置和第二出口52b之間建立一容納蒸氣的空間S;容器50配置溫度感應計54、狀態異常感測計57和卸壓閥58;加熱器電連接座30的周邊區域設置第一電熱部10,使第一電熱部10形成基部區11和朝參考軸線X彎弧延伸的彎弧區12;電連接座30設置位在參考軸線X區域上的第二電熱部20,使第二電熱部20具有基部區21和自由區22;複數個第一電熱部10包圍第二電熱部20的結構型態,形成輻射加熱路徑或加熱區域的結構型態等部份。 2. 特別是,該第一電熱部10和第二電熱部20的結構設計有助於直接和平均的對整個容器50內部的液體56產生加熱作用,減少液體56對流路徑或範圍,進而提高加熱效率,減少加熱時間和耗電量等作用。並且,使加熱裝置可快速(或瞬間)加熱液體56,選擇性輸出蒸氣或霧化型態,提供特別功能或多功能使用等情形。
故,本創作係提供了一有效的液體加熱裝置,其技術特徵係不同於習知者,且具有舊法中無法比擬之優點,係展現了相當大的進步,誠已充份符合新型專利之要件。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可行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為本創作專利範圍所涵蓋。
10‧‧‧第一電熱部
11、21‧‧‧基部區
12‧‧‧彎弧區
13‧‧‧開口
20‧‧‧第二電熱部
22‧‧‧自由區
30‧‧‧電連接座
40‧‧‧電接頭
50‧‧‧容器
51‧‧‧入口
51a‧‧‧第一入口
51b‧‧‧第二入口
52‧‧‧出口
52a‧‧‧第一出口
52b‧‧‧第二出口
53‧‧‧水位感測計
54‧‧‧溫度感應計
55‧‧‧腔室
56‧‧‧液體
57‧‧‧狀態異常感測計
58‧‧‧卸壓閥
59‧‧‧漏電斷路器
60‧‧‧加壓馬達
61‧‧‧噴霧器
100‧‧‧加熱器
X‧‧‧ 參考軸線
第1圖係本創作之立體結構示意圖。
第2圖係本創作使用狀態之實施例示意圖;圖中箭頭部分描繪了加熱器的加熱路徑或加熱區域的情形。
第3圖係本創作另一使用狀態之實施例示意圖;圖中箭頭部分描繪了加熱器的加熱路徑或加熱區域,以及蒸氣從第二出口輸出的情形。
10‧‧‧第一電熱部
11、21‧‧‧基部區
12‧‧‧彎弧區
13‧‧‧開口
20‧‧‧第二電熱部
22‧‧‧自由區
30‧‧‧電連接座
40‧‧‧電接頭
50‧‧‧容器
51‧‧‧入口
51a‧‧‧第一入口
51b‧‧‧第二入口
52‧‧‧出口
52a‧‧‧第一出口
52b‧‧‧第二出口
54‧‧‧溫度感應計
55‧‧‧腔室
57‧‧‧狀態異常感測計
58‧‧‧卸壓閥
59‧‧‧斷路器
100‧‧‧加熱器
X‧‧‧參考軸線

Claims (11)

  1. 一種液體加熱裝置,包括容器和裝設在容器上的加熱器的組合; 容器係一殼體結構,界定有一腔室,容器配置有入口和出口,容許液體輸入、輸出容器; 容器的出口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容器的入口包括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第一入口可供液體輸入容器腔室,經加熱器加熱而從第一出口輸出; 第二入口組合有一水位感測計,感知控制從第二入口輸入容器腔室的液體量到達容器一高度位置;所述高度位置與第二出口之間的區域形成一空間,能夠容納蒸氣,並且容許蒸氣從第二出口輸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液體加熱裝置,其中該容器配置有溫度感應計、狀態異常感測計和卸壓閥,容器也配裝有一漏電斷路器;以及,該出口、入口配裝有電磁閥,第一入口可加裝逆止凡而。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液體加熱裝置,其中該容器裝設一加壓馬達和噴霧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液體加熱裝置,其中該加熱器定義有一參考軸線,加熱器具有至少一個第一電熱部、第二電熱部;第一電熱部、第二電熱部設置在電連接座上,電連接座組合電接頭,共同裝設在容器上; 第一電熱部是以第一種導電材料製成導電板結構和第一種導電材料形成塗層,塗佈包覆在第一電熱部上的其中之一;第一電熱部具有組合電連接座的基部區和朝向參考軸線彎弧延伸的彎弧區;第二電熱部是以第二種導電材料製成板狀體結構和第二種導電材料形成塗層,塗佈包覆在第二電熱部上的其中之一;第二電熱部具有組合在電連接座上的基部區和一自由區,配合第一電熱部形成輻射加熱路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液體加熱裝置,其中該加熱器定義有一參考軸線,加熱器具有至少一個第一電熱部、第二電熱部;第一電熱部、第二電熱部設置在電連接座上,電連接座組合電接頭,共同裝設在容器上; 第一電熱部是以第一種導電材料製成導電板結構和第一種導電材料形成塗層,塗佈包覆在第一電熱部上的其中之一;第一電熱部具有組合電連接座的基部區和朝向參考軸線彎弧延伸的彎弧區;第二電熱部是以第二種導電材料製成板狀體結構和第二種導電材料形成塗層,塗佈包覆在第二電熱部上的其中之一;第二電熱部具有組合在電連接座上的基部區和一自由區,配合第一電熱部形成輻射加熱路徑。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液體加熱裝置,其中該第一電熱部以可釋出負離子的鈦、鍺的其中之一製成板狀體結構,設置在電連接座的周邊區域,第二電熱部以奈米碳纖製成板狀體結構,設置在參考軸線的區域上,並且使第二電熱部可從基部區朝自由區的方向導熱; 電連接座組合電接頭,設置在容器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液體加熱裝置,其中該第一電熱部以可釋出負離子的鈦、鍺的其中之一製成板狀體結構,設置在電連接座的周邊區域,第二電熱部以奈米碳纖製成板狀體結構,設置在參考軸線的區域上,並且使第二電熱部可從基部區朝自由區的方向導熱; 電連接座組合電接頭,設置在容器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液體加熱裝置,其中該第一電熱部是複數個,設置在電連接座的周邊區域,使第一電熱部的基部區沿平行於參考軸線方向延伸,共同形成包圍第二電熱部的結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液體加熱裝置,其中該第一電熱部是複數個,設置在電連接座的周邊區域,使第一電熱部的基部區沿平行於參考軸線方向延伸,共同形成包圍第二電熱部的結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液體加熱裝置,其中該每一個第一電熱部是成間隔90°的位置,配置在電連接座上;並且,使相對位置的第一電熱部的彎弧區之間,界定出一開口和相對位置的第一電熱部的彎弧區形成相連接的其中之一。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液體加熱裝置,其中該每一個第一電熱部是成間隔90°的位置,配置在電連接座上;並且,使相對位置的第一電熱部的彎弧區之間,界定出一開口和相對位置的第一電熱部的彎弧區形成相連接的其中之一。
TW105214890U 2016-09-30 2016-09-30 液體加熱裝置 TWM538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4890U TWM538578U (zh) 2016-09-30 2016-09-30 液體加熱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4890U TWM538578U (zh) 2016-09-30 2016-09-30 液體加熱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8578U true TWM538578U (zh) 2017-03-21

Family

ID=58775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4890U TWM538578U (zh) 2016-09-30 2016-09-30 液體加熱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385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152567A (en) Microwave water heater
CN109780520B (zh) 一种智能控制加热功率的蒸汽发生器
JP2007524068A (ja) 液体を加熱するための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と基本構造
CN111089278B (zh) 一种内管体管径变大的蒸汽发生器
CN109780518B (zh) 一种智能控制箱体水位的蒸汽发生器
TWM538578U (zh) 液體加熱裝置
WO2018058535A1 (zh) 加热器及组合加热器的液体加热装置
CN109611811B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
JP4637882B2 (ja) 導管装置
CN109780519B (zh) 一种智能控制流量的蒸汽发生器
CN112325259B (zh) 一种云处理智能控制流量的蒸汽发生器
KR20120060304A (ko) 스팀 발생장치
KR200294627Y1 (ko) 열에너지를 이용한 무동력 강제순환장치 및 그를 이용한온수매트
KR200466671Y1 (ko) 내부 유로 구조를 갖는 스팀 발생 장치
KR101740305B1 (ko) 열효율이 향상된 온수온열매트
CN214949784U (zh) 一种即热式电热水装置
KR102077499B1 (ko) 예열히터를 포함하는 하이브리드 순간 온수장치
CN219083031U (zh) 组合式蒸汽发生器及蒸烤箱
CN111089280B (zh) 一种芯体间距变化的蒸汽发生器
CN109695863B (zh) 一种电加热器功率优化的蒸汽发生器设计方法
CN110067997B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的设计方法
JP3532761B2 (ja) 半導体製造装置用流体加熱装置
KR20100085506A (ko) 전기보일러
TWM535307U (zh) 液體加熱器改良結構
TWM516699U (zh) 加熱器及其組成之熱水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