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2127U - 耳塞之改良結構 - Google Patents

耳塞之改良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2127U
TWM532127U TW105205064U TW105205064U TWM532127U TW M532127 U TWM532127 U TW M532127U TW 105205064 U TW105205064 U TW 105205064U TW 105205064 U TW105205064 U TW 105205064U TW M532127 U TWM532127 U TW M53212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proved structure
cover
earplug according
earplug
soun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50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eng-Hong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Rextec Internat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xtec Internat Ltd filed Critical Rextec Internat Ltd
Priority to TW1052050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32127U/zh
Publication of TWM5321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2127U/zh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Description

耳塞之改良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耳塞之改良結構,尤指一種於上罩體與罩體間設有至少一外環槽以形成緩衝部之耳塞之改良結構,其罩體係可貼合於外耳道,減少壓迫感增進配載舒適,並避免產生空隙以提高收聽品質,且上罩體設有緩衝部,於配戴時因易於以彎曲以因應耳道彎曲,進而順利進入耳道緊密貼合不易脫落者。
按,習用耳機之耳塞結構體積小,發聲器可直接置入耳孔中,讓使用者可在不干擾旁人的狀況下聆聽電子聲音,具有輕便小巧、方便攜帶的實用性,已成為MP3隨身聽、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或筆記型電腦...等相關電子產品的必要配件。
習用耳塞結構如第1圖所示,習知的耳塞式耳機結構,主要係耳塞本體1’及耳機2’所構成,其耳機2’上設有一導音管21’,而耳塞本體1’係為軟膠材質並具一中空管體11’,於中空管體11’之出音端111’頂端係向下延伸一呈水母形之罩體12’,再將耳機2’上之導音管21’套設於耳塞本體1’之中空管體11’內;藉由軟膠材質的耳塞本體1’之罩體12’可供適度變形塞緊於外耳道以方便配載。惟每個人對音聲的感受並不相同,而且耳朵、耳道結構的形狀、尺寸、大小都有所差異,而現有習知耳塞式耳機結構因為耳塞墊體在緩衝功能及角度調整設計上未及完善,故一般應用時常會使外耳道倍感壓迫,而當 於較大耳朵配載時,其耳塞與外耳道又没辦法真正緊密容易產生空隙,導致低音外漏音質變差之外,同時也容易造成耳機鬆脫掉落,是其主要缺點。
爰是,為改進習用耳塞之不能真正緊密而容易產生空隙之使用缺失,於是本創作人於是習用耳塞本體1’之中空管體11’上增設如第2圖所示之緩衝部13’。藉此,緩衝部之有效設計,使配載時易於扭轉變形,可適合各種不同耳道大小形狀,增進配載舒適減少外耳道的壓迫感,又不會產生空隙以提高收聽品質。
然,前述於耳塞本體1’之中空管體11’上增設緩衝部13’,雖可使配載時易於扭轉變形,可適合各種不同耳道大小形狀,增進配載舒適減少外耳道的壓迫感,又不會產生空隙以提高收聽品質,惟耳道係呈彎曲內徑漸小,於是配戴時則無法有效進入內耳,因此仍有配戴時容易脫落之缺失。
鑒於上述習知耳塞所造成之配戴時容易脫落之缺失,本創作人乃積極研發,而提供一種耳塞之改良結構,係包括:一中空之中空管體,係含入音端及出音端;一罩體,係設於該中空管體之入音端與出音端間,由外側向後延設一呈罩狀之彈性體,一上罩體,係由該管體之出音端頂端由外側向後延設一呈罩狀之彈性體,以及;一緩衝部,係設在該上罩體與罩體間之中空管體,該緩衝部係具有至少一外環槽,藉於中空之中空管體上設一罩體及一上罩體,並於上罩體與罩體間設有至少一外環槽已形成緩衝部,並使罩體最大外徑略大於上罩體最大外徑,於配戴時因緩衝部得以彎曲,因應耳道彎曲及逐漸縮小,於耳塞順利進入耳道,使耳塞之罩體及上罩體緊密貼於耳道而不易脫落。
1、1’‧‧‧耳塞本體
11、11’‧‧‧中空管體
111、111’‧‧‧入音端
112、112’‧‧‧出音端
113、113’‧‧‧內卡圈
114‧‧‧凸環
12、12’‧‧‧罩體
13、13’‧‧‧緩衝部
131‧‧‧外環槽
14‧‧‧上罩體
2、2’‧‧‧耳機
21、21’‧‧‧導音管
211‧‧‧凸環
圖1 係習知耳塞之示意圖。
圖2 係習知耳塞改良結構之示意圖。
圖3 係本創作耳塞之改良結構之立體示意圖。
圖4 係本創作耳塞之改良結構之剖示圖。
圖5 係本創作耳塞之改良結構之立體剖示圖。
圖6 係本創作耳塞之改良結構使用時之示意圖(一)。
圖7 係本創作耳塞之改良結構使用時之示意圖(二)。
為更進一步介紹本創作之耳塞之改良結構之組成、特徵及功效,茲藉由下述具體之實施例,配合所附之圖做一詳細說明如下:
首先,請參閱第3圖至第5圖所示係本創作一種耳塞之改良結構,其耳塞本體1主要係包括一中空管體11、一罩體12、一緩衝部13及上罩體14;其中,該中空管體11,係呈中空之管體並含入音端111及出音端112,該中空管體11之入音端111設有一內卡圈113,於中空管體11內側則可形成概略向內突出之凸環114,且入音端111係略呈錐狀體;該罩體12,係設於該中空之中空管體11之入音端111與出音端112間,並由外側向後延設一呈罩狀之彈性體,其罩體最大外徑為11-14mm,而罩體高度a係介於5~7mm; 該上罩體14,係由該中空管體11之出音端112頂端由外側向後延設一呈罩狀之彈性體,其上罩體最大外徑為9-13mm,且罩體12最大外徑略大於上罩體14最大外徑,而上罩體高度b係介於4.0~6.0mm,以及;該緩衝部13,係設在該上罩體14與罩體12間之中空管體11,並位於罩體12的頂端,而緩衝部13係為至少一外環槽131所形成,且外環槽131內徑小於中空管體11之內徑,並相對應於中空管體11內側之凸環114,而緩衝部13之外環槽131高度係介於0.5~2.0mm,該緩衝部13形成上罩體14可彎曲,其彎曲角度θ介於0~40度之間。
藉由上述構件組合而成之耳塞之改良結構,其罩體12最大外徑為11-14mm,而罩體高度a係介於5~7mm,上罩體14最大外徑為9-13mm,且罩體12最大外徑略大於上罩體14最大外徑,而上罩體高度b係介於4.0~6.0mm,另於罩體12頂端之中空管體11設緩衝部13,而使上罩體14具介於0~40度之彎曲角度θ。當實施時,如第6圖至第7圖所示,其耳塞本體1係套接在一流線顆粒狀之耳機2,而耳機2側邊向外延伸設一段導音管21,且導音管21具有一凸環211可套接於入音端111之內卡圈113。於耳塞1配載於耳朵時,因罩體12頂端之中空管體11設緩衝部13,且上罩體14最大外徑略小於罩體12,故上罩體14可彎曲及扭轉變形,而容易塞入內耳道,而不易脫落。且罩體12則因變形產生緩衝效果,同時又能緊密配載不易產生空隙以提高收聽品質。
上列詳細說明係針對本創作之可行實施例之具體說明,惟該等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凡未脫離本創作技藝精神所為之等效實施或變更,均應包含於本案之專利範圍中。
藉此,可以理解到本創作為一創意極佳之創作,除了有效解決習知技術所面臨的問題,更大幅增進功效,且在相同的技術領域中未見相同或近似的創作或公開使用,同時具有功效的增進,故創作應已充分符合新穎性及進步性之法定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懇請 貴局核准本件新型專利申請案,以勵發明,至感德便。
1‧‧‧本體
11‧‧‧中空管體
111‧‧‧入音端
112‧‧‧出音端
12‧‧‧罩體
13‧‧‧緩衝部
113‧‧‧內卡圈
14‧‧‧上罩體
114‧‧‧凸環

Claims (13)

  1. 一種耳塞之改良結構,其係包括:一中空管體,係含入音端及出音端;一罩體,係設於該中空管體之入音端與出音端間,由外側向後延設一呈罩狀之彈性體;一上罩體,係由該管體之出音端頂端由外側向後延設一呈罩狀之彈性體,以及;一緩衝部,係設在該上罩體與罩體間之中空管體,該緩衝部係具有至少一外環槽。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耳塞之改良結構,其中該中空管體之外環槽相對內側則形成概略向內突出之凸環。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耳塞之改良結構,其中該緩衝部可彎曲角度介於0~40度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耳塞之改良結構,其中該外環槽高度係介於0.5~2.0mm。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耳塞之改良結構,其中該外環槽之內徑小於中空管體之內徑。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耳塞之改良結構,其中該上罩體高度係介於4.0~6.0mm。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耳塞之改良結構,其中該罩體高度係介於5~7mm。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耳塞之改良結構,其中該罩體最大外徑略大於上罩體最大外徑。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耳塞之改良結構,其中,該上罩體最大外徑為9-13mm。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或9項所述耳塞之改良結構,其中該罩體最大外徑為11-14mm。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耳塞之改良結構,其中該管體之入音端設有一內卡圈。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耳塞之改良結構,其中該中空管體於入音端係略呈錐狀體。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9項任一項所述耳塞之改良結構,其中該緩衝部係位於罩體的頂端。
TW105205064U 2016-04-12 2016-04-12 耳塞之改良結構 TWM5321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5064U TWM532127U (zh) 2016-04-12 2016-04-12 耳塞之改良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5064U TWM532127U (zh) 2016-04-12 2016-04-12 耳塞之改良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2127U true TWM532127U (zh) 2016-11-11

Family

ID=57852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5064U TWM532127U (zh) 2016-04-12 2016-04-12 耳塞之改良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321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6655B (zh) Headset earplug body structure
JP6600075B2 (ja) インイヤ型ヘッドホンによる雑音低減
US20100135517A1 (en) Earpiece and earphone
EP3522560B1 (en) Earphone
TWI599234B (zh) 耳塞元件及應用該耳塞元件之耳機裝置
CN104581483A (zh) 一种开放式耳机
TWI596952B (zh) 耳道式耳機
TWM532127U (zh) 耳塞之改良結構
CN206136213U (zh) 耳机套及具有该耳机套的耳机
US20120002834A1 (en) Earbud Headset Positioning Device
CN204291318U (zh) 一种开放式耳机
CN203563179U (zh) 耳机
KR101756648B1 (ko) 착용감이 부드러우며, 운동시에 이탈이 되지 않는 이어폰 및 보청기
CN206506647U (zh) 入耳式耳机
CN106604172A (zh) 一种柔性耳塞结构
KR20190056215A (ko) 게임용 마이크 이어폰
TWM588409U (zh) 耳機裝置結構
TWI831019B (zh) 入耳式耳機
JP2014168115A (ja) ヘッドホン
CN103873971A (zh) 耳塞
CN206402415U (zh) 一种柔性耳塞结构
US20200245050A1 (en) Earbud with External Driver Mount
TWI596956B (zh) Headphones with adjustable headphone cover angle
TWI491275B (zh) 頭戴式耳機裝置
KR20220140981A (ko) 안정하게 고정이 가능한 넥밴드형 헤드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