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1736U - 植物盆栽之結構改良 - Google Patents

植物盆栽之結構改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1736U
TWM531736U TW105207477U TW105207477U TWM531736U TW M531736 U TWM531736 U TW M531736U TW 105207477 U TW105207477 U TW 105207477U TW 105207477 U TW105207477 U TW 105207477U TW M531736 U TWM531736 U TW M53173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ing
structural improvement
plant
buckle
plant po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74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ing-Chen You
Original Assignee
Ding-Chen Y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ng-Chen You filed Critical Ding-Chen You
Priority to TW1052074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31736U/zh
Publication of TWM5317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1736U/zh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Description

植物盆栽之結構改良
本新型為提供一種植物盆栽之結構改良,尤指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並可快速而準確的完成盆栽之疊合動作的植物盆栽之結構改良。
按,一般植物栽種之方式,最傳統的形式是將植物栽種於大片之土地上,然而,對於都市的人來說,也希望能在家中種植一些植物或蔬果,便會透過盆栽之方式,將各式各樣的植物或蔬果等種植於盆栽內,以享田園之樂。但一個盆栽只可以栽種一種植物或蔬果,故為了擺放多個盆栽往往會佔據相當大的空間。因此,為了解決盆栽與空間的問題,遂有多種層疊式盆栽研發而成。
請參閱第一圖及第二圖所示,係為習用立體植物盆栽之結構示意圖及習用立體植物盆栽之組裝示意圖,該立體植物盆栽乃中華民國專利第M408937號之公開技術,其係以若干個小盆體9直立重疊組成,並將其種植凸體91等距間隔設置的同時,以卡扣件92及邊緣部93的對應結合,完成各小盆體9的結合固定。
然上述立體植物盆栽於使用時,為確實存在下列問題與缺失尚待改進:
一、為了讓各種植凸體91等距間隔設置,必須讓卡扣件92與邊緣部93逐一對齊,但卡扣件92設於各種植凸體91底部,而邊緣部93設於各種植凸體91之間,光是對齊這個動作,就很讓人頭痛。
二、卡扣件92對位邊緣部93後,必須以旋轉方式才能確實卡合固定,若施力方向不平均,導致小盆體9旋轉後產生角度傾斜,或卡扣件92根本未與邊緣部93對齊,則無法確實卡合各卡扣件92,造成執行上的困擾。
三、小盆體9在層疊之前已裝載大量的土壤,故使用者必須將沉重的小盆體9進行準確對位與均力旋轉,才可有效結合兩小盆體9。
是以,要如何解決上述習用之問題與缺失,即為本新型之申請人與從事此行業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故,本新型之申請人有鑑於上述缺失,乃蒐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以從事於此行業累積之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及修改,始設計出此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並可快速而準確的完成盆栽之疊合動作的植物盆栽之結構改良的新型專利者。
本新型之主要目的在於:利用導引斜面的作用,將盆栽本體層疊時的卡扣方向,自然導引到準確的位置,以簡化操作程序、增加卡扣準確性。
本新型之另一主要目的在於:將數個盆栽本體層疊設置,以減少平面空間的使用,並利用立體空間栽種美化環境。
為達上述目的,本新型之結構包括:一盆栽本體及一得與該盆栽本體選擇性層疊設置之第二盆栽本體,並於該盆栽本體外側及該第二盆栽本體外側分別形成複數之栽種槽及第二栽種槽,且於各該栽種槽間及各該第二栽種槽間分別形成有至少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該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上則分別界定有一導引斜面及第二導引斜面,而各該栽種槽一側及各該第二栽種槽一側則分別具有一卡扣件及第二卡扣件。其中該第二限位件係與該卡扣件對應卡固、該第二導引斜面係供導引該卡扣件之位移路徑;俾當使用者欲利用盆栽本體及第二盆栽本體進行層疊時,只要將盆栽本體放在第二盆栽本體正上方,並大致將栽種槽與第二栽種槽交錯對位後,卡扣件即會受第二導引斜面的引導,自然移動到可精準與第二限位件對應結合的位置,並利用盆栽本體本身的重力自然下壓,即可使卡扣件與第二限位件卡合固定,而完成盆栽本體與第二盆栽本體的層疊設置。藉此簡化對位動作,快速且準確的輕鬆固定。
藉由上述技術,可針對習用立體植物盆栽所存在之卡扣結構不易對位、施力方向易影響卡扣動作、及需費力旋轉進行卡扣等問題點加以突破,達到上述優點之實用進步性。
[本案符號說明]
1‧‧‧盆栽本體
11‧‧‧栽種槽
111‧‧‧栽種區
12‧‧‧限位件
121‧‧‧限位弧部
122‧‧‧抵持部
13‧‧‧導引斜面
14‧‧‧卡扣件
141‧‧‧操作部
142‧‧‧導引弧面
143‧‧‧卡扣弧部
15‧‧‧滲透孔
16‧‧‧穿設孔
2‧‧‧第二盆栽本體
21‧‧‧第二栽種槽
211‧‧‧第二栽種區
22‧‧‧第二限位件
221‧‧‧第二限位弧部
222‧‧‧第二抵持部
23‧‧‧第二導引斜面
24‧‧‧第二卡扣件
241‧‧‧第二操作部
242‧‧‧第二導引弧面
243‧‧‧第二卡扣弧部
25‧‧‧第二滲透孔
3‧‧‧支撐桿體
[習用符號說明]
9‧‧‧小盆體
91‧‧‧種植凸體
92‧‧‧卡扣件
93‧‧‧邊緣部
第一圖 係為習用立體植物盆栽之結構示意圖。
第二圖 係為習用立體植物盆栽之組裝示意圖。
第三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四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圖。
第五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動作示意圖(一)。
第六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動作示意圖(二)。
第七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狀態圖。
第八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拆裝示意圖。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新型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構造,茲繪圖就本新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請參閱第三圖及第四圖所示,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及側視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新型係包括:一盆栽本體1,該盆栽本體1底部具有複數滲透孔15,係連通下述第二盆栽本體2之容置空間;複數延伸形成於該盆栽本體1外側之栽種槽11,且各該栽種槽11中係界定有至少一栽種區111;至少一形成於各該栽種槽11間之限位件12,該限位件12之外緣形成有一限位弧部121;一設於該盆栽本體1一側且與該限位件12位置對應之抵持部122;一界定於該限位件12上之導引斜面13;一形成於各該栽種槽11一側之卡扣件14,該卡扣件14背離各該栽種槽11之端處形成一操作部141,係供解除該卡扣件14之固定狀態,且該卡扣件14之外緣形成至少一導引弧面142,係與下述第二導引斜面23配合作動,又該卡扣件14表面形成有一卡扣弧部143;一第二盆栽本體2,係得與該盆栽本體1選擇性層疊設置,且該第二盆栽本體2底部具有複數第二滲透孔25;複數延伸形成於該第二盆栽本體2外側之第二栽種槽21,且各該第二栽種槽21中係界定有至少一第二栽種區211;至少一形成於各該第二栽種槽21間之第二限位件22,係與該卡扣件14對應卡固,該第二限位件22之外緣形成有一形狀對應該卡扣弧部142之 第二限位弧部221;一設於該第二盆栽本體2一側且與該第二限位件22位置對應之第二抵持部222;一界定於該第二限位件22上之第二導引斜面23,係供導引該卡扣件14之位移路徑;及一形成於各該第二栽種槽21一側之第二卡扣件24,該第二卡扣件24背離各該第二栽種槽21之端處形成一第二操作部241,且該第二卡扣件24之外緣形成至少一第二導引弧面242,又該第二卡扣件24表面形成有一第二卡扣弧部243。
藉由上述之說明,已可了解本技術之結構,而依據這個結構之對應配合,更可達到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並可快速而準確的完成盆栽之疊合動作等優勢,而詳細之解說將於下述說明。
請同時配合參閱第三圖至第八圖所示,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側視圖、動作示意圖(一)、動作示意圖(二)、使用狀態圖及拆裝示意圖,藉由上述構件組構時,可由圖中清楚看出,本新型之盆栽本體1與第二盆栽本體2為相同之結構,除了平時收納時可以直接疊放之外,使用時亦可配合卡扣件14及第二限位件22進行卡扣,而以栽種槽11與第二栽種槽21等距間隔交錯之態樣,將盆栽本體1與第二盆栽本體2層疊設置(或更多個層疊),以達到節省栽種空間、活用盆栽景觀佈置之目的。
請同參第五圖及第六圖,實際操作時,只要將盆栽本體1放在第二盆栽本體2正上方,並大致將栽種槽11與第二栽種槽21交錯對位後,因第二導引斜面23係為兩側高、中央低的傾斜角,以及卡扣件14外緣導引弧面142為前窄後寬的圓錐狀,故卡扣件14會受第二導引斜面23的引導,自然移動到可精準與第二限位件22對應結合的前緣中央(第二導引斜面23同時向中央及前緣傾斜),並利用盆栽本體1本身的重力自然下壓,即可使卡扣件14與第二限位件22藉由其結構材質本身具有之彈力進行卡合固定,再配合抵持部122由第二盆栽本體2內側進行抵持,而完成盆栽本體1與第二盆栽本體2的層疊設置,且卡扣完成後,因該卡扣弧部143及該第二限位弧部221之外緣係為形狀對應之圓弧狀(卡扣弧部143為中央向內凸出,而第二限位弧部221兩側凸出、中央內縮),故具有水平方向的集中限位效果,可避免因盆栽 本體1的轉動而造成卡扣鬆脫。
以此類推,利用上述結合方式層疊更多個盆栽本體1(如第七圖所示),並利用一支撐桿體3穿設各盆栽本體1底部中央的穿設孔16,使各層的栽種槽11皆裸露於外(本實施例之栽種槽11更各自區分兩個栽種區111),並藉支撐桿體3導引水源至頂端處噴灑,除可直接施予頂端盆栽本體1水分外,更可透過各盆栽本體1的滲透孔15,將水分逐一向下傳遞,使每一個盆栽本體1皆可吸收到水分。
至於拆裝時,請同參第八圖所示,只要利用盆栽本體1的彈性或卡扣件14的彈性,徒手撥動卡扣件14端部的操作部141,使卡扣件14與第二限位件22分離,即可輕鬆解除卡扣件14的固定狀態。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新型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新型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新型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故,請參閱全部附圖所示,本新型使用時,與習用技術相較,著實存在下列優點:
一、利用導引斜面13及導引弧面142簡單、直覺、快速、準確的完成固定動作。
二、無需以肉眼逐一確認每個栽種槽11一側的卡扣件14,是否確實對位限位件12,組裝動作更親民。
三、卡扣時只要大概對位即可,不論前後左右哪個方向的偏移,都能有效校正,可避免組裝失敗、重複轉動或抬高盆栽本體1的動作,操作過程不會浪費多於的氣力。
綜上所述,本新型之植物盆栽之結構改良於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新型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新型,為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新型,以保障申請人之辛苦發明,倘若 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創作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1‧‧‧盆栽本體
11‧‧‧栽種槽
111‧‧‧栽種區
12‧‧‧限位件
121‧‧‧限位弧部
13‧‧‧導引斜面
14‧‧‧卡扣件
15‧‧‧滲透孔
2‧‧‧第二盆栽本體
21‧‧‧第二栽種槽
211‧‧‧第二栽種區
22‧‧‧第二限位件
221‧‧‧第二限位弧部
23‧‧‧第二導引斜面
24‧‧‧第二卡扣件
25‧‧‧第二滲透孔

Claims (10)

  1. 一種植物盆栽之結構改良,係包含:一盆栽本體;複數延伸形成於該盆栽本體外側之栽種槽;至少一形成於各該栽種槽間之限位件;一界定於該限位件上之導引斜面;及一形成於各該栽種槽一側之卡扣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植物盆栽之結構改良,其中該卡扣件背離各該栽種槽之端處形成一操作部,係供解除該卡扣件之固定狀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植物盆栽之結構改良,其中該卡扣件之外緣形成至少一導引弧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植物盆栽之結構改良,其中該卡扣件表面形成一卡扣弧部,而該限位件之外緣形成有一形狀對應該卡扣弧部之限位弧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植物盆栽之結構改良,其中該盆栽本體底部具有複數滲透孔。
  6. 一種植物盆栽之結構改良,係包含:一盆栽本體;複數延伸形成於該盆栽本體外側之栽種槽;至少一形成於各該栽種槽間之限位件;一界定於該限位件上之導引斜面;一形成於各該栽種槽一側之卡扣件;一第二盆栽本體,係得與該盆栽本體選擇性層疊設置;複數延伸形成於該第二盆栽本體外側之第二栽種槽;至少一形成於各該第二栽種槽間之第二限位件,係與該卡扣件對應卡固;一界定於該第二限位件上之第二導引斜面,係供導引該卡扣件之位移路徑;及一形成於各該第二栽種槽一側之第二卡扣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植物盆栽之結構改良,其中該卡扣件背 離各該栽種槽之端處形成一操作部,係供解除該卡扣件之固定狀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植物盆栽之結構改良,其中該卡扣件之外緣形成至少一導引弧面,係與該第二導引斜面配合作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植物盆栽之結構改良,其中該盆栽本體底部具有複數滲透孔,係連通該第二盆栽本體之容置空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植物盆栽之結構改良,其中該卡扣件表面形成一卡扣弧部,而該第二限位件之外緣形成有一形狀對應該卡扣弧部之第二限位弧部。
TW105207477U 2016-05-20 2016-05-20 植物盆栽之結構改良 TWM5317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7477U TWM531736U (zh) 2016-05-20 2016-05-20 植物盆栽之結構改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7477U TWM531736U (zh) 2016-05-20 2016-05-20 植物盆栽之結構改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1736U true TWM531736U (zh) 2016-11-11

Family

ID=57852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7477U TWM531736U (zh) 2016-05-20 2016-05-20 植物盆栽之結構改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317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969341S1 (en) Valve body of a valve for a sample collection device
US10898821B2 (en) Adhesive toy beads
USD983993S1 (en) Valve plunger of a valve for a sample collection device
USD799967S1 (en) Plastic bottle
USD800900S1 (en) Finger flange for injection device
USD805594S1 (en) Simulated saber for improving athletic efficiency
USD695908S1 (en) Modular sport center
USD798444S1 (en) Finger flange for injection device
USD864190S1 (en) Vent-mount holding device
USD738720S1 (en) Dish with tab
US10029184B2 (en) Plug-in type container
USD715897S1 (en) Fluid applicator
USD921527S1 (en) Garden planter
USD715400S1 (en) Fluid applicator
USD783773S1 (en) Water purifier
USD853229S1 (en) Container
KR101343379B1 (ko) 화분
TWM531736U (zh) 植物盆栽之結構改良
US9402351B2 (en) Device for use in horticultural containers
USD745432S1 (en) Soil support and irrigation platform
USD864384S1 (en) Split-loop offset catheter securement device
USD838325S1 (en) Wafer puck
USD640942S1 (en) Template for cutting quilt fabric
JP3168217U (ja) 水耕栽培用アタッチメント及び水耕栽培セット
USD884654S1 (en) Cable racew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