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7682U - 建築物植栽牆結構 - Google Patents

建築物植栽牆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7682U
TWM527682U TW105204630U TW105204630U TWM527682U TW M527682 U TWM527682 U TW M527682U TW 105204630 U TW105204630 U TW 105204630U TW 105204630 U TW105204630 U TW 105204630U TW M527682 U TWM527682 U TW M52768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drainage
substrate
plan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46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ing-Yao Lin
li-xin Zhang
Original Assignee
Ding-Yao L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ng-Yao Lin filed Critical Ding-Yao Lin
Priority to TW1052046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7682U/zh
Publication of TWM527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7682U/zh

Links

Landscapes

  • Hydroponics (AREA)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Description

建築物植栽牆結構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建築物植栽牆結構,主要是針對建築物的牆面進行綠化,透過複數直立基板並組構成植栽牆牆面基礎,配合基板內部引流通道規劃及頂、底部出水導蓋與進水塞蓋外接植栽盆引流管及供水管,佐以不同型式連接管選擇性地連接上、下植栽盆,以及下端連接管連結回流管,使構成一種具循環供水且可選擇水耕或半水耕種植模式之創新植栽牆結構者。
按,對於人口稠密的都會地區,欲覓得一塊綠地實屬難得,特別是在住家週邊因缺乏綠地,不但造成視覺的單調外,空氣品質也普遍不佳,嚴重影響生活的機能與品質,為了改善此類現象,除了妥善利用僅有的綠地種植綠色植物外,在門口、窗台或陽台上擺置幾株盆栽,似乎是目前常見之普遍作法。
惟,此種擺設盆栽綠化的作法,固然能在無可利用土地的情形下,利用盆栽的植株來提供些許綠意,但因其平面式的擺置方式甚佔空間,且受到空間上的極大侷限,所以其在居家空間綠化上的成效有限。
為了突破盆栽擺置上的空間限制,業者乃開發出直立式花架或花牆,利用其花架或花牆的骨架規劃設置複數容器或容納空間,使其得 以選擇性地將小盆栽置入該等容器或容置空間,藉以營造出直立型態之花架或花牆的綠化效果,突破一般盆栽的平面擺置方式。
然而上述以直立型態架構出的花架或花牆,普遍面臨著盆栽澆水的問題,因以人工持水管噴灑澆水,不但費時且濕度難以控制,更有浪費水源問題,而若於花架或花牆頂部製設灑水管自動噴水,隨較為便利、省時,但同樣有浪費水源問題,且其水質容易受空氣污染,並易因陽光的照射而產生青苔或水垢,導致其花架或花牆的外觀受到影響,加上此類花架或花牆在澆水時,其水漬難免會影響建築物的結構,對建築物造成不利影響,自非理想之設計者。
有鑑於現有花架或花牆在設置上,除了面臨澆水的問題及水源浪費外,另外建築物的結構也易因其澆水的影響而產生青苔或滲水等諸多不利問題,創作人特著手進行研發設計,進而研創出本創作之建築物植栽牆結構。
本創作之建築物植栽牆在結構設計上,主要是採用複數根基板併組並固設於建築物牆面以構成植栽牆的骨架,該等基板乃採鋁擠型製成而使之前面側設具有供植栽盆嵌套之縱向嵌槽,於其內部則至少設有一道縱向之引流通道,配合於基板底端結合組設之進水塞蓋與頂端覆合組設之出水導蓋,使每一基板得構成一獨立之供水導引單元,再配合外接供水管及分流管件接組於各基板的進水塞蓋,使組構成其完整之供水系統,而在其每一植栽盆的內側後部均設有一引流導管,在引流導管的近頂、底端位置分別製設有複數水流孔,且在引流管內部相對於頂端水流孔下緣位置 乃設有一阻隔板,使由引流管上端流入的水只能由頂端水流孔注入植栽盆內後,再由底端水流孔導入引流管,而其上、下植栽盆的引流管間乃連接管相接並取得植栽盆的上、下定位效果,且隨著其連接管之有無增高內管的型式變化,乃得決定其植栽盆的水耕或半水耕種植模式,再配合最頂端植栽盆的引流管組接於其基板出水導蓋,以及最下端植栽盆引流管下端連接管與回流管之接組而構成水流回收系統,依此構成本創作之建築物植栽牆的完整功能架構者。
本創作之建築物植栽牆結構,除了利用其可併組固設於建築物牆面之複數基板作為植栽盆的嵌設組設骨架外,更藉其基板內部空間規劃配合頂、底兩端之進水塞蓋與出水導蓋,佐以各植栽盆內部引流管之水流孔規劃與不同型式連接管的套接,使其得以構成一完善的循環供水系統,不但可以省去澆水之麻煩與不便,同時得以改善水源浪費問題,另方面也不致有青苔或水垢影響建築物外觀及結構問題,且其組設配置相當簡便,並得以依需求選擇水耕或半水耕之植栽模式,使其在實施上更具靈活性與實用性者。
(1)‧‧‧植株
(2)‧‧‧軟盆
(10)‧‧‧基板
(11)(12)‧‧‧搭接部
(13)(14)‧‧‧嵌槽
(15)(16)‧‧‧引水通道
(17)‧‧‧栓孔
(20)‧‧‧出水導蓋
(21)‧‧‧套塞部
(22)‧‧‧引流槽
(23)‧‧‧導流管
(30)‧‧‧進水塞蓋
(31)‧‧‧套塞部
(32)‧‧‧導流槽
(33)‧‧‧進水管
(40)‧‧‧植栽盆
(41)(42)‧‧‧嵌插片
(43)‧‧‧引流管
(44)‧‧‧阻隔板
(45)(46)‧‧‧水流孔
(50)‧‧‧半水耕連接管
(51)‧‧‧擴徑段
(52)‧‧‧縮徑段
(60)‧‧‧水耕連接管
(61)‧‧‧擴徑段
(62)‧‧‧隔片
(63)‧‧‧內管
(64)‧‧‧縮徑段
(70)‧‧‧供水管
(71)‧‧‧分歧管
(72)‧‧‧控水閥
(73)‧‧‧分流管
(74)‧‧‧泵浦
(75)‧‧‧儲水槽
(80)‧‧‧回流管
(81)‧‧‧分歧管
第1圖:係本創作實施於建築物外牆之實施狀態參考圖。
第2圖:係本創作實施於圍牆之實施狀態參考圖。
第3圖: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單元結構示意圖。
第4圖:係本創作半水耕較佳實施例之局部結構分解示意圖。
第5圖:係本創作半水耕較佳實施例之局部結構關係示意圖。
第6圖:係本創作半水耕較佳實施例之實施結構示意圖。
第7圖:係本創作水耕較佳實施例之局部結構分解示意圖。
第8圖:係本創作水耕較佳實施例之局部結構關係示意圖。
第9圖:係本創作水耕較佳實施例之實施結構示意圖。
有關於本創作之結構組成、技術手段及功效達成方面,謹配合圖式再予舉例說明於后:請參閱第1~9圖所示,說明本創作之較佳實施型態,如圖所示,本創作於結構設計上,乃得實施於建築物的外牆(如第1圖所示)或圍牆(如第2圖所示)上,其結構組成主要包括:複數直立基板(10),係以鋁擠型技術製成的直立中空狀長板體為佳,於基板(10)的兩側邊緣分別成型為互補契合之搭接部(11)(12),俾可將複數基板(10)併組成牆並固設於建築物牆面上,而在基板(10)的前面側乃製設有至少一道或如圖所示之一對縱向鳩尾狀嵌槽(13)(14),俾供嵌組套設另製的植栽盆(40),另在基板(10)的內部成型有至少一道或如圖所示之二道縱向引流通道(15)(16),並利用基板(10)內部之隔間補強肋條處所預設之栓孔(17),俾在基板(10)頂、底端塞組出水導蓋(20)及進水塞蓋(30)時,得以螺栓加以螺鎖固定;複數出水導蓋(20),係配合基板(10)的截面輪廓而設計,使其下緣成型有得套塞於基板(10)內徑之套塞部(21),而在相對於前述基板(10)的引流通道(15)(16)處乃製設為引流槽(2 2),並與其前端向下延設之導流管(23)呈貫通狀,該導流管(23)乃得與最上層植栽盆(40)的引流管(43)相插接,以將基板(10)引流通道(15)(16)的水集中導流至植栽盆(40)的引流管(43);複數進水塞蓋(30),係配合基板(10)的截面輪廓而設計,使其上緣成型有得套塞於基板(10)內徑之套塞部(31),而在相對於前述基板(10)的引流通道(15)(16)處乃製設為導流槽(32),並於導流槽(32)底部外接突設有進水管(33);複數植栽盆(40),其背側乃製設有相對於基板(10)嵌槽(13)(14)之嵌插片(41)(42),該等嵌插片(41)(42)乃突出於植栽盆(40)頂緣並設有栓孔(未標號),必要時得以螺栓加以鎖結固設於基板(10)上,而在植栽盆(40)的內側後部設有一引流管(43),在引流管(43)的近頂、底端位置分別製設有複數水流孔(45)(46),且在引流管(43)內部相對於頂端水流孔(45)下緣位置乃設有一阻隔板(44),使由引流管(43)上端流入的水只能由頂端水流孔(45)注入植栽盆(40)內後,再由底端水流孔(46)導入引流管(43),又在植栽盆(40)的底部乃規劃有預定型態之複數墊高肋片(47),該等墊高肋片(47)的高度略高於底端水流孔(46),用以墊撐植株(1)的軟盆(2),以防止其直接觸接盆底;複數半水耕連接管(50),係為預定長度的水管,其頂端內徑略呈擴徑段(51),用以插接於上層植栽盆(40)的引流管(43)底端,而其下端外徑則略作縮徑段(52)設計,使其得以插接於下層植栽盆(40)的引流管(43)頂端,如此透過該等半水耕連接管(50) 的插接而得連結上、下層植栽盆(40)的引流管(43),並定位維持上、下層植栽盆(40)的相對關係;複數水耕連接管(60),係為預定長度的水管,其頂端內徑略呈擴徑段(61),用以插接於上層植栽盆(40)的引流管(43)底端,在該擴徑段(61)下緣更設一隔片(62)而於中心突設一預定高度之增高內管(63),該內管(63)的下端乃與水耕連接管(60的下段呈貫通狀,當將水耕連接管(60)插接於植栽盆(40)的引流管(43)下端時,該增高內管(63)的頂端不致於觸及引流管(43)內部的阻隔板(44),另在水耕連接管(60)的下端外徑乃略作縮徑段(64)設計,使其得以插接於下層植栽盆(40)的引流管(43)頂端,如此透過該等水耕連接管(60)的插接而得連結上、下層植栽盆(40)的引流管(43),並定位維持上、下層植栽盆(40)的相對關係;供水管路,包含一多段接組而成的供水管(70),於各管段相接處設有倒丁型分歧管(71),各分歧管(71)接設有控水閥(72),於控水閥(72)上端再接組分流管(73),使分流管(73)出水端分別接組於進水塞蓋(30)底部外接的進水管(33),而供水管(70)的進水端乃接組於一另設的儲水槽(75),並配合泵浦(74)而得將儲水槽(75)的儲水抽汲導入供水管(70),並經分歧管(71)、控水閥(72)、分流管(73)及進水塞蓋(30)引流至各基板(10)內部之引流通道(15)(16),再經出水導蓋(20)導入最上層植栽盆(40)的引流管(43)內,而該儲水槽(75)之儲水可來自收集的雨水或其他用水;以及 回收管路,包含一多段接組而成的回流管(30),於各管段相接處設有倒ㄒ型分歧管(81),各分歧管(81)接設於下層植栽盆(40)引流管(43)底端接設之半水耕連接管(50)或水耕連接管(60)的下端,俾得將流經各層植栽盆(40)引流管(43)的水回收導回前述的儲水槽(75)內;據此,利用前述各基板(10)內部的引流通道(15)(16)規劃配合頂、底端覆設結合之出水導蓋(20)與進水塞蓋(30),使每一基板(10)得構成一獨立之供水導引單元,再配合外接供水管(70)及分歧管(71)、控水閥(72)、分流管(73)等分流管件接組於各基板(10)的進水塞蓋(30),使組構成其完整之供水系統,得以利用泵浦(74)將儲水槽(75)內的儲水抽汲導引至基板(10)頂端,並由基板(10)頂端之出水導蓋(20)導流至最上層植栽盆(40)的引流管(43),使水由引流管(43)近頂端之水流孔(45)流入植栽盆(40)內部,且在其水位蓄積至引流管(43)近底端之水流孔(46)的高度時,水即由近底端之水流孔(46)溢流,若其下端接組的係為半水耕連接管(50)時,水直接往下一層植栽盆(40)的引流管(43)近頂端水流孔(45)流入該植栽盆(40),此時其植栽盆(40)的水乃保持在低水位,適合採半水耕的模式種植植株(此一部份請參閱第4~6圖所示),而當引流管(43)下端接設的為水耕連接管(60)時,則因水耕連接管(60)具有增高內管(63),所以植栽盆(40)內的水由近底端水流孔(46)溢流後,並不會馬上導流至下一層植栽盆(40),而是使其水位蓄積至該內管(63)的高度後,即透過虹吸 作用在短時間內將內部儲水吸汲導入下一層植栽盆(40),使該植栽盆(40)的儲水降至低水位,以利植株(1)根部接觸空氣以吸收空氣中的養份,隨後上一層的水即再導入該層植栽盆(40)中,直至水位昇高至該內管(63)高度,即再次重覆前述虹吸吸汲作用,如此使植栽盆(40)內的水位在短時間內重覆產生高低變化,形成適合水耕植栽模式(此一部份請參閱第7~9圖所示),如此層層導流,最後由下方之回流管(80)回收至儲水槽(75),依此構成具循環供水功能之本創作建築物植栽牆的完整功能架構,除了得視需要選擇採水耕或半水耕模式種植植栽外,更因其自動循環供水功能,免除了定時澆水的問題,且因其供水係內置式循環,可減少暴露在外界的時間,能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及大氣中粉塵的污染,可維持其水質,加上其儲水可來自集收雨水或其他用水,所以不致造成水源的浪費,佐以其植栽於建築物外牆會圍牆所呈現的綠化效果,不但能增進視覺的美觀,更能達成淨化空氣之效,使身心更為平和,賦予極佳之環保綠化功能者;總結以上說明,可知本創作所研發之建築物植栽牆結構,透過複數直立基板並組構成植栽牆牆面基礎,配合基板內部引流通道規劃及頂、底部出水導蓋與進水塞蓋外接植栽盆引流管及供水管,佐以不同型式連接管選擇性地連接上、下植栽盆,以及下端連接管連結回流管,使構成一種具循環供水且可選擇水耕或半水耕種植模式之創新植栽牆結構,突破了現有建築物牆面綠化的設計,賦予極佳之產業利用性與實用價值,整體而言,誠不失為一優異、突出之創新設計,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
(10)‧‧‧基板
(11)(12)‧‧‧搭接部
(13)(14)‧‧‧嵌槽
(15)(16)‧‧‧引水通道
(17)‧‧‧栓孔
(20)‧‧‧出水導蓋
(21)‧‧‧套塞部
(22)‧‧‧引流槽
(23)‧‧‧導流管
(30)‧‧‧進水塞蓋
(31)‧‧‧套塞部
(32)‧‧‧導流槽
(33)‧‧‧進水管
(40)‧‧‧植栽盆
(41)(42)‧‧‧嵌插片
(43)‧‧‧引流管
(44)‧‧‧阻隔板
(45)(46)‧‧‧水流孔
(50)‧‧‧半水耕連接管
(51)‧‧‧擴徑段
(52)‧‧‧縮徑段
(70)‧‧‧供水管
(71)‧‧‧分歧管
(72)‧‧‧控水閥
(73)‧‧‧分流管
(74)‧‧‧泵浦
(75)‧‧‧儲水槽
(80)‧‧‧回流管
(81)‧‧‧分歧管

Claims (7)

  1. 一種建築物植栽牆結構,主要包括:複數直立基板,於基板的兩側邊緣分別成型為互補契合之搭接部,俾可將複數基板併組成牆並固設於建築物牆面上,而在基板的前面側乃製設有至少一道縱向嵌槽,俾供嵌組套設另製的植栽盆,另在基板的內部成型有至少一道縱向引流通道,於各基板頂、底端分別塞組有出水導蓋及進水塞蓋,使構成獨立之供水導引單元;複數出水導蓋,係配合基板的截面輪廓而設計,使其下緣成型有得套塞於基板內徑之套塞部,而在相對於前述基板的引流通道處乃製設為引流槽,並與其前端向下延設之導流管呈貫通狀,該導流管乃得與最上層植栽盆的引流管相插接,以將基板引流通道的水集中導流至植栽盆的引流管;複數進水塞蓋,係配合基板的截面輪廓而設計,使其上緣成型有得套塞於基板內徑之套塞部,而在相對於前述基板的引流通道處乃製設為導流槽,並於導流槽底部外接突設有進水管;複數植栽盆,其背側乃製設有相對於基板嵌槽之嵌插片,且嵌插片乃突出於植栽盆頂緣並設有供螺栓穿鎖之栓孔,而在植栽盆的內側後部設有一引流管,在引流管的近頂、底端位置分別製設有複數水流孔,且在引流管內部相對於頂端水流孔下緣位置乃設有一阻隔板,使由引流管上端流入的水只能由頂端水流孔注入植栽盆內後,再由底端水流孔導入引流管;複數半水耕連接管,係為預定長度的水管,其頂端內徑略呈擴徑段,用以插接於上層植栽盆的引流管底端,而其下端外徑則略作縮徑段設計,使其得以插接於下層植栽盆的引流管頂端,如此透過該等半水耕連接管的 插接而得連結上、下層植栽盆的引流管以構成半水耕模式,並定位維持上、下層植栽盆的相對關係;複數水耕連接管,係為預定長度的水管,其頂端內徑略呈擴徑段,用以插接於上層植栽盆的引流管底端,在該擴徑段下緣更設一隔片而於中心突設一預定高度之增高內管,該內管的下端乃與水耕連接管的下段呈貫通狀,當將水耕連接管插接於植栽盆的引流管下端時,該增高內管的頂端不致於觸及引流管內部的阻隔板,另在水耕連接管的下端外徑乃略作縮徑段設計,使其得以插接於下層植栽盆的引流管頂端,如此透過該等水耕連接管的插接而得連結上、下層植栽盆的引流管以構成水耕模式,並定位維持上、下層植栽盆的相對關係;供水管路,包含一多段接組而成的供水管,於各管段相接處設有倒丁型分歧管,各分歧管接設有控水閥及分流管,使分流管接組於進水塞蓋底部外接的進水管,而供水管的進水端乃接組於一另設的儲水槽,並配合泵浦而得將儲水槽的儲水抽汲導入供水管,並經分歧管、控水閥、分流管及進水塞蓋引流至各基板內部之引流通道,再經出水導蓋導入最上層植栽盆的引流管內;以及回收管路,包含一多段接組而成的回流管,於各管段相接處設有倒ㄒ型分歧管,各分歧管接設於下層植栽盆引流管底端選接設之半水耕連接管或水耕連接管的下端,俾得將流經各層植栽盆引流管的水回收導回前述的儲水槽內;據此,構成一種具循環供水且可選擇水耕或半水耕種植模式之創新植栽牆結構者。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建築物植栽牆結構,其中所述的植栽盆底部乃規劃有預定型態之複數墊高肋片,該等墊高肋片的高度略高於底端水流孔者。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建築物植栽牆結構,其中所述的基板係採鋁擠型技術所成型者。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建築物植栽牆結構,其中所述的基板面側所製設的嵌槽,係呈鳩尾型態者。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建築物植栽牆結構,其中所述的基板內部之引流通道係利用其鋁擠型時所設之隔間補強肋條加以區隔成型者。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建築物植栽牆結構,其中所述的基板內部之引流通道係採一對仳鄰設製者。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建築物植栽牆結構,其中所述的基板前面側之嵌槽係採一對設製者。
TW105204630U 2016-04-01 2016-04-01 建築物植栽牆結構 TWM527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4630U TWM527682U (zh) 2016-04-01 2016-04-01 建築物植栽牆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4630U TWM527682U (zh) 2016-04-01 2016-04-01 建築物植栽牆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7682U true TWM527682U (zh) 2016-09-01

Family

ID=57443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4630U TWM527682U (zh) 2016-04-01 2016-04-01 建築物植栽牆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76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7275B (zh) Building wall structure
CN101691767B (zh) 雨水集水装置及具备该雨水集水装置的植物栽培系统
CN108323352B (zh) 一种储水式模块化垂直绿化系统
CN103202213B (zh) 一种塔式立体栽培架及塔式立体栽培装置
CN204244806U (zh) 一种模块化立体绿化系统
US11317573B2 (en) Modular vertical water storage greening system
CN105724226A (zh) 一种节水型建筑立面绿化构造及施工方法
KR102092127B1 (ko) 다층재배용 점적강우관수 벙커식 비닐하우스 장치
CN203633281U (zh) 一种植物幕墙
KR101043958B1 (ko) 조립식 벽면 조경시스템
CN210042931U (zh) 屋顶绿化给水装置
TWM527682U (zh) 建築物植栽牆結構
CN105557361A (zh) 一种植物墙的水回收系统
CN214046999U (zh) 一种用于垂直绿化的立体灌溉系统
CN213427230U (zh) 一种模块化生态绿墙系统
CN209798782U (zh) 一种新型园林设计生态坡
CN109306719B (zh) 一种模块组装式屋顶雨水收集装置及其利用系统
CN208940616U (zh) 一种立体植物墙水循环系统
CN211910007U (zh) 异形盆景盒
WO2015196558A1 (zh) 一种组合式绿化装置
CN204217573U (zh) 保护式垂直种植系统
CN107306685A (zh) 一种具有给、排水功能的盆栽组
TWI510182B (zh) Planting Wall and Its Basic Frame
CN211630993U (zh) 一种屋顶花园种植架
CN210695146U (zh) 一种方便浇灌的农业养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