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7468U - 模組式之隔間牆系統結構及其板面系統 - Google Patents

模組式之隔間牆系統結構及其板面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7468U
TWM527468U TW105204440U TW105204440U TWM527468U TW M527468 U TWM527468 U TW M527468U TW 105204440 U TW105204440 U TW 105204440U TW 105204440 U TW105204440 U TW 105204440U TW M527468 U TWM527468 U TW M52746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units
partition wall
system structure
wall sys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44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en-Tso Hsin
Original Assignee
Wen-Tso Hs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Tso Hsin filed Critical Wen-Tso Hsin
Priority to TW1052044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7468U/zh
Publication of TWM5274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7468U/zh

Links

Landscapes

  • Panels For Use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AREA)

Description

模組式之隔間牆系統結構及其板面系統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隔間牆結構,特別是關於一種能夠快速在施工現場組裝的模組式之隔間牆系統結構及其板面系統。
早期,一般隔間牆的結構主要是以木材拼裝、磚塊堆砌、混凝土灌漿或輕鋼架組裝所構成者。然而,上述習用中,以木材或輕鋼架所構成之隔間牆,其隔音效果不佳,且木材於受熱後容易起火燃燒,使用安全性不足,而輕鋼架則須使用大量塑膠製造,亦不符合現今節能減碳之環保訴求;再者,以磚塊堆砌之隔間牆,雖隔音效果較木材或輕鋼架為佳,但由於磚塊的毛細孔較混凝土固化後之結構毛細孔大,造成以磚塊堆砌之隔間牆吸音效果相對較差,且以磚塊堆砌之隔間牆同時存在施工繁複、牆體具一定厚度而較重,且會發生牆體龜裂之危害安全的問題。
現有的建築物於室內進行隔間時,通常採用強度高、結構堅固、硬實的水泥牆,藉以提供隔音、隔熱、防火、耐撞等效果。然而,一般的水泥牆在進行泥作施工時,通常是先利用磚塊堆砌出基本牆體,再以水泥塗抹於磚塊所堆砌的牆面上,並進行最後牆面的整理,而形成一道堅固的水泥牆。由於一般的水泥 牆結構厚實、質量重,因此,往往會造成整個樓板承載上的負擔,且水泥牆隔間在施作時,大量的磚塊、水泥等泥作材料堆放在室內,往往容易造成施工環境的髒亂,施作時又因需要堆砌或敲打磚塊,或需預拌水泥,而容易導致室內空間塵土飛揚,且泥作工程的施作時間長,亦需專業的泥作師傅才能進行,因此,既有的隔間牆施作工程中,不論在建物的整體結構負載上、施工環境整潔上,以及施作時間上,皆有待改良之處。
有鑑於此,本創作提出一種模組式之隔間牆系統結構及其板面系統。
本創作實施例提供一種模組式之隔間牆系統結構,模組式之隔間牆系統結構包括板面系統、補強系統以及黏著單元。板面系統係由複數個板塊單元相互堆疊形成,每一板塊單元之上側面具有第一凹槽。補強系統係由複數個水平補強件所形成,每一水平補強件為長條狀結構並跨越設置於至少二板塊單元之第一凹槽內。黏著單元係充填於相互接觸之板塊單元間,並使板塊單元及水平補強件結合為一體。
在本創作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每一板塊單元之左、右兩側分別具有第二凹槽,並且每一該板塊單元之下側面具有該第一凹槽。
在本創作其中一個實施例中,補強系統進一步包括複數個垂直補強件,每一垂直補強件為長條狀結構並跨越設置於至少二板塊單元且與水平補強件結合為一體。
在本創作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垂直補強件與水平補強件係藉由L型補強件結合為一體。
在本創作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板塊單元係形成二丁掛板面結構。
在本創作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每一板塊單元之任一第一凹槽與任一第二凹槽相交之部位形成有斜面凹槽。
在本創作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任二相鄰之板塊單元間設T型槽鐵或倒三角水泥塊。
在本創作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任二上、下位置關係之板塊單元間係藉由L型槽鐵相結合。
本創作提供一種板面系統,板面系統包括複數個板塊單元。複數個板塊單元,相互堆疊形成,每一該板塊單元之上、下側面分別具有一第一凹槽。
綜上所述,本創作實施例所提出之模組式之隔間牆系統結構透過上述之板面系統、補強系統、黏著單元、倒三角水泥塊、T型槽鐵與L型槽鐵,可方便地組建室內空間的整體隔間牆,並且提升整體隔間牆的搭建效率與加強整個板面系統的橫向剪力強度。
為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了解本創作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創作相關之目的及優點,因此將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創作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
100、500‧‧‧模組式之隔間牆系統結構
110‧‧‧板面系統
112‧‧‧板塊單元
1121‧‧‧第一凹槽
1122‧‧‧第二凹槽
1123‧‧‧斜面凹槽
120‧‧‧補強系統
122‧‧‧水平補強件
124‧‧‧垂直補強件
130‧‧‧黏著單元
310‧‧‧T型槽鐵
312‧‧‧孔洞
314‧‧‧螺絲
410‧‧‧倒三角水泥塊
510‧‧‧L型補強件
TL‧‧‧接觸部
圖1為根據本創作例示性實施例所繪示之模組式之隔間牆系統結構之示意圖。
圖2為根據本創作例示性實施例所繪示之板塊單元之示意圖。
圖3為根據本創作例示性實施例所繪示之運用T型槽鐵卡合任二相鄰板塊單元之示意圖。
圖4為根據本創作例示性實施例所繪示之運用倒三角水泥塊卡合任二相鄰板塊單元之示意圖。
圖5為根據本創作例示性實施例所繪示之模組式之隔間牆系統結構之細部示意圖。
在下文將參看隨附圖式更充分地描述各種例示性實施例,在隨附圖式中展示一些例示性實施例。然而,本創作概念可能以許多不同形式來體現,且不應解釋為限於本文中所闡述之例示性實施例。確切而言,提供此等例示性實施例使得本創作將為詳盡且完整,且將向熟習此項技術者充分傳達本創作概念的範疇。在諸圖式中,可為了清楚而誇示層及區之大小及相對大小。類似數字始終指示類似元件。
應理解,雖然本文中可能使用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來描述各種元件,但此等元件不應受此等術語限制。此等術語乃用以區分一元件與另一元件。因此,下文論述之第一元件可稱為第二元件而不偏離本創作概念之教示。如本文中所使用,術 語「及/或」包括相關聯之列出項目中之任一者及一或多者之所有組合。
本創作內容提供一種模組式之隔間牆系統結構,其用於增進室內空間利用性,通常會將室內空間以隔間牆分隔成數隔間。為了能夠提升整體隔間牆的搭建效率,本創作的目的主要在於提供一種隔間牆連接結構及組合式隔間牆,其係使分隔樑與立柱透過連接件的快速接合,並於分隔樑的側邊裝設有支撐件或固定件,可搭配立柱所設置的組裝槽使牆板能夠快速嵌入,使整體的隔間牆能夠更快速的組建。以下將以至少一實施例配合圖式來說明所述模組式之隔間牆系統結構,然而,下述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內容。
〔模組式之隔間牆系統結構的實施例〕
請同時參照圖1與圖2,圖1為根據本創作例示性實施例所繪示之模組式之隔間牆系統結構之示意圖。圖2為根據本創作例示性實施例所繪示之板塊單元之示意圖。模組式之隔間牆系統結構100包括板面系統110、補強系統120以及黏著單元130。
關於板面系統110,板面系統110係由複數個板塊單元112相互堆疊形成,每一板塊單元112之上、下側面分別具有第一凹槽1121,並且每一板塊單元之左、右兩側分別具有第二凹槽1122。在本實施例中,板塊單元122可形成一二丁掛板面結構,但不以此為限。此外,每一板塊單元112之任一個第一凹槽1121與任一個第二凹槽1122相交之部位形成有斜面凹槽1123,如圖2所示。
關於補強系統120,補強系統120係由複數個水平補強件122與複數個垂直補強件124所形成,每一個水平補強件122為長條狀結構並跨越設置於至少二板塊單元112之第一凹槽1121內。每一垂直補強件124為長條狀結構並跨越設置於至少二板塊單元112且與水平補強件122結合為一體。在本實施例中,水平補強件122與垂直補強件124可以是U型槽鐵;U型槽鐵為一金屬材料並且中間具有凹槽。
關於黏著單元130,黏著單元130係充填於相互接觸之板塊單元112間,並使這些板塊單元112及水平補強件122結合為一體。在本實施例中,黏著單元130可以是發泡水泥。
接下來要教示的,是進一步說明本創作如何加強板面系統的橫向剪力強度。
請同時參照圖1、圖2與圖3,圖3為根據本創作例示性實施例所繪示之運用T型槽鐵卡合任二相鄰板塊單元之示意圖。在本創作中,T型槽鐵310具有複數個孔洞312,並且可利用T型槽鐵310將任二相鄰板塊單元112進行卡合或固設。如圖3所示,由於板塊單元112之任一第一凹槽1121與任一第二凹槽1122相交之部位形成有一斜面凹槽1123,所以在兩板塊單元112相鄰時,其各自的斜面凹槽1123亦會相鄰。因此,本創作可以透過一T型槽鐵310設置於該相鄰的板塊單元112的斜面凹槽1123,並且透過螺絲314來進行固設T型槽鐵310與板塊單元112,藉此以加強整個板面系統110的橫向剪力強度。
請同時參照圖1、圖2與圖4,圖4為根據本創作例示性實施例所繪示之運用倒三角水泥塊卡合任二相鄰板塊單元之 示意圖。類似於圖3,由於板塊單元112之任一第一凹槽1121與任一第二凹槽1122相交之部位形成有一斜面凹槽1123,所以在兩板塊單元112相鄰時,其各自的斜面凹槽1123亦會相鄰。因此,本創作可以透過一倒三角水泥塊410設置於該相鄰的板塊單元112的斜面凹槽1123來進行卡合,藉此以加強整個板面系統110的橫向剪力強度。
輕隔間裝潢已經成為我國房屋修繕中主流的隔間作法,一般輕隔間裝溝能夠相較傳統的溼式施工省略了不少工序,因此廣受一般業者的喜愛。而現行輕隔間裝潢施工在搭建時仍然保留著牆板需要定位、釘裝固定的工序,因此在搭建的速率上仍然有待改善,並且現行輕隔間裝潢施工受到內部鋼骨結構與防火建材等其他零組件的限制,大部分的輕隔間裝潢的外觀都極為單調,變化性不高。
接下來要教示的,是進一步說明模組式之隔間牆系統結構的施工細節。
請同時參照圖2至圖5,圖5為根據本創作例示性實施例所繪示之模組式之隔間牆系統結構之細部示意圖。簡單來說,施工者以金屬框柱於所規劃的位置先行定位,再將符合尺寸的牆板嵌入金屬框柱間,並於牆板四周以固定元件將牆板固定在金屬框柱中。在本創作實施例中,在模組式之隔間牆系統結構500的施工現場中,施工者先用長條狀結構的水平補強件122與垂直補強件124(亦即U型槽鐵)分割室內空間,之後,施工者再層層將多個板塊單元112施工堆疊上去。在此,施工者先進行第一層板塊單元112之布局,亦即施工者一塊一塊地將板塊單元112架設 上去。任二相鄰板塊單元112之間,施工者透過使用T型槽鐵310或倒三角水泥塊410進行固設或卡合以加強整個板面系統110的橫向剪力強度,並且在相互接觸之板塊單元112間填充入黏著單元130(亦即發泡水泥),藉此以完成第一層板塊單元112之堆疊施工。
接下來,施工者會開始進行第二層板塊單元112之堆疊施工。在進行第二層的第一塊板塊單元112施工前,施工者會先放一水平補強件122在第一層板塊單元112之上方並且藉由T型槽鐵310或L型補強件510將垂直補強件124與水平補強件122結合為一體,其中L型補強件510可以是L型槽鐵。在一實施例中,任二上、下位置關係之板塊單元112間係藉由L型槽鐵相結合。之後,施工者再進行第二層第一塊板塊單元112之設置,並且在第二層第一塊板塊單元112之右下方(接觸部TL)設置T型槽鐵310予以固設以加強橫向剪力之強度。接下來,施工者會將第二層第二塊板塊單元112放置於第一塊板塊單元112之隔壁,並且於兩相鄰板塊單元112之斜面凹槽1123放置T型槽鐵310或倒三角水泥塊410,藉此以固設或卡合於板塊單元112,進而再加強板面系統110之橫向剪力之強度。據此,施工者得以完成板面系統110中第一層與第二層板塊單元112之布局。就整體模組式之隔間牆系統結構500而言,施工者根據上述流程便可方便地組建室內空間的整體隔間牆,並且提升整體隔間牆的搭建效率。
〔實施例的可能功效〕
綜上所述,本創作實施例所提出之模組式之隔間牆系統結構透過上述之板面系統、補強系統、黏著單元、倒三角水 泥塊、T型槽鐵與L型槽鐵,可方便地組建室內空間的整體隔間牆,並且提升整體隔間牆的搭建效率與加強整個板面系統的橫向剪力強度。
惟上述各實施例係用以說明本創作之特點,其目的在使熟習該技術者能瞭解本創作之內容並據以實施,而非限定本創作之專利範圍,故凡其他未脫離本創作所揭示之精神而完成之等效修飾或修改,仍應包含在以下所述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500‧‧‧模組式之隔間牆系統結構
110‧‧‧板面系統
112‧‧‧板塊單元
120‧‧‧補強系統
122‧‧‧水平補強件
124‧‧‧垂直補強件
130‧‧‧黏著單元
310‧‧‧T型槽鐵
410‧‧‧倒三角水泥塊
510‧‧‧L型補強件
TL‧‧‧接觸部

Claims (10)

  1. 一種模組式之隔間牆系統結構,其包括:一板面系統,其係由複數個板塊單元相互堆疊形成,每一該板塊單元之上側面具有一第一凹槽;一補強系統,其係由複數個水平補強件所形成,每一該水平補強件為長條狀結構並跨越設置於至少二該板塊單元之該第一凹槽內;以及一黏著單元,其係充填於相互接觸之板塊單元間,並使該些板塊單元及該些水平補強件結合為一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隔間牆系統結構,其中每一該板塊單元之左、右兩側分別具有一第二凹槽,並且每一該板塊單元之下側面具有該第一凹槽。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隔間牆系統結構,其中該補強系統進一步包括複數個垂直補強件,每一該垂直補強件為長條狀結構並跨越設置於至少二該板塊單元且與該些水平補強件結合為一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隔間牆系統結構,其中該些垂直補強件與該些水平補強件係藉由一L型補強件結合為一體。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隔間牆系統結構,其中該些板塊單元係形成一二丁掛板面結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隔間牆系統結構,其中每一該板塊單元之任一該第一凹槽與任一該第二凹槽相交之部位形成有一斜面凹槽。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隔間牆系統結構,其中任二相鄰 之該板塊單元間設一T型槽鐵或一倒三角水泥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隔間牆系統結構,其中任二上、下位置關係之該些板塊單元間係藉由一L型槽鐵相結合。
  9. 一種板面系統,其包括:複數個板塊單元,相互堆疊形成,每一該板塊單元之上、下側面分別具有一第一凹槽。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板面系統,其中該板塊單元之左、右兩側分別具有一第二凹槽。
TW105204440U 2016-03-30 2016-03-30 模組式之隔間牆系統結構及其板面系統 TWM5274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4440U TWM527468U (zh) 2016-03-30 2016-03-30 模組式之隔間牆系統結構及其板面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4440U TWM527468U (zh) 2016-03-30 2016-03-30 模組式之隔間牆系統結構及其板面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7468U true TWM527468U (zh) 2016-08-21

Family

ID=57183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4440U TWM527468U (zh) 2016-03-30 2016-03-30 模組式之隔間牆系統結構及其板面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74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1108B (zh) * 2018-03-12 2019-06-01 陳志柏 環保磚結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1108B (zh) * 2018-03-12 2019-06-01 陳志柏 環保磚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552076A (en) Concrete form
KR100761787B1 (ko) 건축용 경량 단열블럭
NO325695B1 (no) Veggkonstruksjon, fremgangsmate for a fremstille en veggkonstruksjon og en formmontasje.
BR112018017083A2 (pt) plataforma de piso para edifícios de múltiplos andares usando treliças de parede de aço estrutural empilhadas
CN102301078A (zh) 组合式墙板
KR20150008332A (ko) 건식마감이 용이한 단열패널 연결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철근콘크리트 벽체 시공방법
TWM527468U (zh) 模組式之隔間牆系統結構及其板面系統
US1963410A (en) Building unit
Plunkett Construction and Detailing for Interior Design Second Edition
TWM507447U (zh) 輕質隔間牆
KR100994446B1 (ko) 조립식 패널을 이용한 구조물의 피복방법 및 이에 사용된조립식 패널
HRP20110215A9 (hr) Sustav za izvođenje objekata u visokogradnji, posebno za izvođenje nosećih pregradnih i vanjskih zidova, krovnih elemenata i međukatnih konstrukcija
CN208267276U (zh) 一种室内设计装饰墙板
US1427372A (en) Fireproof wall
RU132818U1 (ru) Стеновой блок (варианты)
US1275345A (en) Building construction.
WO2012105821A1 (es) Sistema, de construcción de edificaciones sin cemento utilizando paneles tipo sip
AU2017101831A4 (en) The 8-Knobs Interlocking Construction Block (Improvements in the Typology of non-conventional Joinery and Anti-Seismic Properties of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composed of the Interlocking Elements of Construction)
ES2382769A1 (es) Sistema de construccion para superficies planas y verticales.
US1715587A (en) Building unit
JP2005325610A (ja) 床の構造
US710307A (en) Fireproof frame building.
CN205475873U (zh) 模块式的隔间墙系统结构及其板面系统
JPH0762766A (ja) 外装化粧壁溝付きれんがパネル と玉石溝付きブロック
ES2529142B1 (es) Método de formación de cerramientos vertica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