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5481U - 於不同通訊介面間相互傳輸訊號之系統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於不同通訊介面間相互傳輸訊號之系統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5481U
TWM525481U TW104216872U TW104216872U TWM525481U TW M525481 U TWM525481 U TW M525481U TW 104216872 U TW104216872 U TW 104216872U TW 104216872 U TW104216872 U TW 104216872U TW M525481 U TWM525481 U TW M52548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ed
signal
module
video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68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兆軒
Original Assignee
宏正自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正自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正自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2168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5481U/zh
Priority to CN201610069880.7A priority patent/CN106610910B/zh
Publication of TWM5254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5481U/zh
Priority to US15/295,528 priority patent/US10261930B2/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382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 G06F13/387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for adaptation of different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to different peripheral devices, e.g. protocol converters for incompatible systems, open syst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0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 G06F13/105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where the programme performs an input/output emulation function
    • G06F13/107Terminal e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4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 G06F13/16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for access to memory bus
    • G06F13/1668Details of memory controller
    • G06F13/1673Details of memory controller using buff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8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 G06F13/4286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using a handshaking protocol, e.g. RS232C lin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2213/38Universal adapter

Description

於不同通訊介面間相互傳輸訊號之系統及裝置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訊號傳輸之電路及其方法,特別係於不同通訊介面間,支援非視訊訊號及視訊訊號之傳送。
於電腦計算裝置發明初期時,為與其他外接式裝置相連,眾多傳輸介面應運而生,如滑鼠鍵盤之PS/2、印表機之LPT port、數據機之RS233等,眾多複雜介面之缺點在於:必須安裝驅動程式,且須重新開機方可執行等限制,因而造成使用上之困擾。因此,通用序列匯流排整合上述傳輸介面系統,提升使用之方便性,減少電腦主機之不相容傳輸介面,漸漸地,通用序列匯流排已成為現今常用之傳輸介面之一。
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係電腦系統與外部周邊裝置連接之一種串列埠匯流排標準,即為輸入輸出介面的技術規範,現今已廣泛應用於電子裝置間之連接方式,如個人電腦、行動裝置、數位電視、印表機、遊戲機、硬碟等,甚至可兼具傳輸資料及充電之功能。通用序列匯流排最大特點在於:熱插拔及隨插即用。當外接式裝置藉由通用序列匯流排以與電腦主機裝置連接後,電腦主機列舉外接式裝置,並載入所需之驅動程式,無須重新開機,即可操作。隨著大量資訊科技的發展,通用序列匯流排於傳輸速度亦應相當提升,從早期USB 1.0傳輸速率僅有1.5Mbit/s,提升至普遍USB 2.0傳輸速率480Mbit/s以及USB 3.0傳輸速率5Gbps,甚至可達到USB 3.0傳輸速率10Gb/s。另外,習知之通用序列匯流排接頭依照裝置需求可分為A type和B type,各類型再區分為micro和mini之分。基於USB 3.1高速傳輸速率之規範,Type-C接頭之內部構造設計除了提供高速傳輸外,亦可充電,甚至可支援Displayport,Type-C接頭之外觀上,最大特點在於接頭之上、下端完全相同,俾使使用者不必區分接頭正反面,容許以任一方向(上或下)進行拔插。
網路科技日新月異,網際網路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之一部 分,網路賦予人們生活便利,如跨國網路購物、跨國通訊等,使不同國家人民能緊密地聯繫,如同「地球村」。然而,現今大量資訊傳輸已無法由單一伺服器完成之,必須藉由複數個伺服器共同合作來加速運行。為集中管理伺服器,管理人員以KVM切換器作為控制設備,其允許透過一組控制端(鍵盤、螢幕、滑鼠)以控管複數個伺服器之電源或其他設定。除此之外,加裝延長器(Extender)以延長訊號傳送,遠端操控設備,提高室內空間之效率。
基於Type-C接頭取代現有接頭Type-A和Type-B之可能性,日後電子計算裝置可能以Type-C為主,然而,外接式USB周邊設備仍維持既有之傳輸介面。一般而言,延長器欲同時支援USB裝置和DP裝置者,僅增加連接線以提高傳輸速率,惟增加生產成本。以光纖延長器為例,USB信號需要耦接至2路光收發模組,DP(displayport)的高速視訊訊號需要耦接至2路或4路光收發模組,另外DP的輔助(AUX)通道也需要2路光收發模組。
綜上所陳,為改善習知技術之缺失,為考量生產成本,本創作提供一種同時支援USB周邊裝置及顯示螢幕之延長器(Extender),其關鍵在於:提出一個方法,使通訊介面之輔助訊號(AUX)通道相通,但又毋須增加額外的2路光收發模組。
有鑑於上述習知技術之缺點,本新型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傳輸非視訊訊號和視訊訊號之電路。該電路包含一第一通訊介面、一緩衝模組、一第二通訊介面以及一模擬模組。該第一通訊介面耦接於一電子裝置,傳輸一第一差分訊號和一第一輔助訊號,該緩衝模組耦接於該第一通訊介面,其中該第一差分訊號和該第一輔助訊號透過該緩衝模組轉換成一第二差分訊號,形成該第二通訊介面;該模擬模組經一HUB以耦接至該第二通訊介面,一第二輔助訊號耦接於該模擬模組,其中該第一輔助訊號與該第二輔助訊號經由該緩衝模組與該模擬模組間之該第二通訊介面以進行輔助訊號的資料交換。
為達上述之目的,該緩衝模組包含一虛擬HUB單元,耦接於該電子裝置之該第一差分訊號;一HOST控制器,耦接於該第二差分訊號;以及一處理單元,耦接於該虛擬HUB單元及該HOST控制器之間。該處理單元耦接於該電子裝置之該第一輔助訊號通道。該模擬模組係耦接於一(實體)HUB之一埠,而該(實體)HUB之上游耦接至該HOST控制器。一第二輔助訊號耦接 於該模擬模組。該等輔助訊通道係為Displayport之輔助訊號通道(AUX)。
本新型之另一目的係提供一種支援視訊介面和非視訊介面之裝置,該裝置包含:一近端模組、一遠端模組以及一連接線,該連接線耦接於該近端模組與該遠端模組之間,用以傳送訊號。該近端模組耦接於一電子裝置,該近端模組包含一第一緩衝單元以及一第一收發模組,該第一緩衝單元耦接於該電子裝置之一第一非視訊介面及一第一視訊介面輔助通道,該第一收發模組耦接於該第一緩衝單元。該遠端模組耦接於複數個周邊裝置,該遠端模組包含一第二緩衝單元以及一第二收發模組,該第二緩衝單元耦接於複數周邊裝置之一第二非視訊介面及一第二視訊介面輔助通道,該第二收發模組耦接於該第二緩衝單元。當連接線為光纖時,該第一收發模組與該第二收發模組係為光收發模組。
為達上述之另一目的,該第一緩衝單元包含一虛擬HUB單元,耦接於該第一非視訊介面之資料差分通道;一HOST控制器,耦接於該第一收發模組;以及一第一處理單元,耦接於該虛擬HUB單元及該HOST控制器之間,以及耦接於該第一視訊介面輔助通道。該第二緩衝單元包含一實體HUB單元,耦接於該第二非視訊介面之資料差分通道;一模擬裝置單元,耦接於該實體HUB單元;以及一第二處理單元,耦接於該模擬裝置單元及該第二視訊介面輔助通道。該第一非視訊介面及該第二非視訊介面為USB介面。該第一視訊輔助介面及該第二視訊輔助介面係為Displayport之輔助通道。該近端模組更包含一第一訊號分離電路,耦接於該第一收發模組與該HOST控制器間,以分離出傳送訊號與接收訊號,從而產生一第一分離訊號。該遠端模組更包含一第二訊號分離電路,耦接於該第二收發模組與該實體HUB單元間,以分離出傳送訊號與接收訊號,從而產生一第二分離訊號。
本新型之又另一目的係提供一種傳輸視訊訊號及非視訊訊號之方法,包含一近端模組接收一第一差分訊號與一第一輔助訊號;該第一差分訊號與該第一輔助訊號傳輸至一緩衝單元;該第一差分訊號於該緩衝單元中轉換出一第二差分訊號;該第二差分訊號傳輸至一遠端模組,該遠端模組具有一模擬裝置單元;一第二輔助訊號耦接至該模擬裝置單元;以及該第一輔助訊號與該第二輔助訊號經由該緩衝單元與該模擬裝置單元間進行輔助訊號的資料交換。
為達上述之另一目的,該第二差分訊號更包含下列兩類封包:被轉換之一第一封包,其封包資料與該第一差分訊號之封包資料無關;被轉發之一第二封包,其封包資料與該第一差分訊號之封包資料相同。該第二差分訊號使用該模擬模組所模擬之一特定排程,以傳送該第一封包,其封包資料帶有第一輔助訊號的資料。
該第二差分訊號另得經一訊號分離電路,以分離為一接收差分訊號(D±RX)和一傳送差分訊號(D±TX),該訊號分離電路耦接於該緩衝單元及該遠端模組之間。
100‧‧‧系統
102‧‧‧第一通訊介面
104‧‧‧緩衝模組
106‧‧‧第二通訊介面
108‧‧‧HUB
1042‧‧‧虛擬HUB單元
1044‧‧‧處理單元
1046‧‧‧HOST控制器
1082‧‧‧模擬模組
30‧‧‧電子裝置
40‧‧‧周邊裝置
200‧‧‧裝置
202‧‧‧近端模組
2022‧‧‧第一緩衝單元
2024‧‧‧第一收發模組
2026‧‧‧第一訊號分離電路
2022a‧‧‧虛擬HUB
2022b‧‧‧HOST控制器
2022c‧‧‧第一處理單元
204‧‧‧遠端模組
2042‧‧‧第二緩衝單元
2044‧‧‧第二收發模組
2046‧‧‧第二訊號分離電路
2042a‧‧‧實體HUB
2042b‧‧‧模擬裝置單元
2042c‧‧‧第二處理單元
300‧‧‧方法
302‧‧‧步驟
304‧‧‧步驟
306‧‧‧步驟
308‧‧‧步驟
310‧‧‧步驟
312‧‧‧步驟
314‧‧‧步驟
2026a‧‧‧輸入單元
2026b‧‧‧分離單元
2026c‧‧‧輸出單元
DC‧‧‧資料通道
TC‧‧‧傳送通道
RC‧‧‧接收通道
W1-W6‧‧‧線圈
第一圖係顯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系統架構圖。
第二圖係顯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另一示意圖。
第三圖係顯示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之裝置示意圖。
第四圖係顯示本新型之訊號分離電路之方塊圖。
第五圖係顯示本新型實施例之步驟流程圖。
第六圖係顯示本新型實施例之封包流程圖。
藉由參考下列詳細敘述,將可以更快地瞭解上述觀點以及本新型之優點,並且藉由下面的描述以及附加圖式,更容易了解本新型之精神。
本新型將以較佳之實施例及觀點加以詳細敘述。下列描述提供本新型特定的施行細節,俾使閱者徹底瞭解這些實施例之實行方式。然該領域之熟習技藝者須瞭解本新型亦可在不具備這些細節之條件下實行。此外,文中不會對一些已熟知之結構或功能或是作細節描述,以避免各種實施例間不必要相關描述之混淆,以下描述中使用之術語將以最廣義的合理方式解釋,即使其與本新型某特定實施例之細節描述一起使用。
第一實施例
參閱第一圖,該圖係根據本新型實施例顯示於不同通訊介面間傳送訊號之系統架構圖100。於一實施例中,該系統100包含第一通訊介面102、緩衝模組104、第二通訊介面106及HUB 108,緩衝模組104耦接於第一通訊介面102及第二通訊介面106之間,緩衝模組104目的在於:對不同周邊裝置(如 40)或模擬模組(如1082)進行列舉與排程,以下將詳細說明之。第一通訊介面102耦接於一電子裝置30(如主控制電腦)之HOST埠,第二通訊介面106可藉由集線器(或集線單元)108以與複數個周邊裝置40,例如鍵盤、滑鼠、音效設備或螢幕顯示裝置等連接,藉此可達到一電子裝置30以操控複數個周邊裝置40之連線狀態及使用狀態,利於使用者藉由一電子裝置30以操控不同周邊裝置。
復參閱第一圖,於最佳實施例中,第一通訊介面102為USB介面,特別係具有Type-C USB之介面,除了一般資料傳輸,亦可提供影像及音訊訊號傳輸(displayport)。第一通訊介面102耦接於電子裝置30(如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等計算裝置)之HOST埠,第一通訊介面102用以提供並傳送非視訊訊號(如USB訊號),於另一實施例中,第一通訊介面102亦得提供並傳送輔助訊號至緩衝模組104。
參閱第二圖,該圖係顯示系統100之另一示意圖。緩衝模組104耦接於第一通訊介面102,緩衝模組104包含虛擬HUB單元1042、HOST控制器1046與處理單元1044,其中,虛擬HUB單元1042耦接於第一通訊介面102,HOST控制器1046耦接於第二通訊介面106,處理單元1044耦接於虛擬HUB單元1042及HOST控制器1046之間,詳言之,虛擬HUB單元1042耦接於電子裝置30 HOST埠之資料差分通道(D±),處理單元1044耦接於電子裝置30 HOST埠之輔助訊號通道(AUX)。HOST控制器1046可能以硬體執行,抑或是軟體執行,抑或是韌體執行,模擬為電子裝置30主機之角色,透過HUB 108所對接之周邊裝置40執行列舉、資料收集及解析之操作。一些實施例中,HOST控制器1046更包含記憶體,用以存取數據和指令,其可由處理單元1044所執行。
第二通訊介面106耦接於緩衝模組104,第二通訊介面106包含(仍屬於)USB傳輸介面,其包含傳輸協定2.0及3.0版本,但並不以此為限。
如第二圖所示,於一實施例中,複數個外接式裝置40(如滑鼠、鍵盤及螢幕等)藉由實體HUB 1081以與第二通訊介面106耦接,實體HUB 1081耦接於外接式周邊裝置40之資料差分(D±)通道。於一實施例中,模擬模組1082耦接於外接式周邊裝置40之輔助訊號(AUX)通道。於一實施例中,模擬模組1082得獨立耦接於HUB 1081之一埠,如第二圖所示;倘若外接式周邊裝 置40係為滑鼠或鍵盤等USB裝置者,資料差分訊號(D±)無須經過模擬模組1082,直接由實體HUB 108、第二通訊介面106、第一通訊介面102傳送至電子裝置30之資料差分(D±)通道;倘若外接式周邊裝置40為螢幕顯示裝置,則輔助訊號得經模擬模組1082、實體HUB 1081、第二通訊介面106、第一通訊介面102傳送至電子裝置30之輔助訊號通道。
第二實施例
參閱第三圖,該圖係根據本創作實施例顯示遠端操控複數個外接式周邊裝置之示意圖。該裝置200包含近端模組202與遠端模組204,上述兩模組係藉由連接線20以相互連接傳送訊號,第三圖所示之連接線20數目得依照實際需求而有所增減,於最佳實施例中,近端模組202與遠端模組204係由兩條連接線20所連接,一條連接線供傳送訊號,另一條連接線供接收訊號。連接線20可為無線或有線,於最佳實施例中,連接線20為光纖或CAT 5雙絞線。近端模組202耦接於電子裝置30之匯流排接口埠,如USB 2.0或USB 3.0,近端模組202包含第一緩衝單元2022及第一收發模組2024。遠端模組204耦接於周邊裝置40,如USB鍵盤、USB滑鼠、顯示器等,遠端模組204包含第二緩衝單元2042及第二收發模組2044。透過本創作之裝置可應用於訊號延長器,進一步地,可應用於操控遠端電腦之KVM,提升室內空間使用效率。
該裝置200包含近端模組202與遠端模組204,上述兩模組係藉由連接線20以相互連接傳送訊號。近端模組202經第一通訊介面102(如第一圖所示)耦接於電子裝置30,近端模組202包含第一緩衝單元2022及第一收發模組2024,第一緩衝單元2022包含一虛擬HUB單元2022a、一HOST控制器2022b及一第一處理單元2022c,其中虛擬HUB單元2022a耦接於第一通訊介面102,更詳言之,如第三圖所示,虛擬HUB單元2022a耦接於第一通訊介面102之資料差分通道,HOST控制器2022b耦接於第一收發模組2024,第一處理單元2022c耦接於虛擬HUB單元2022a與HOST控制器之間,以及耦接於第一通訊介面102之輔助通道。
遠端模組204經於第二通訊介面106(如第一圖所示)耦接於複數個外接式周邊裝置40,遠端模組204包含第二緩衝單元2042及第二收發模組2044,第二緩衝單元2042包含一實體HUB單元2042a、一模擬裝置單元2042b及一第二處理單元2042c,更詳言之,如第三圖所示,實體HUB單元2042a耦 接於第二收發模組2044,模擬裝置單元2042b耦接於實體HUB單元2042a及第二處理單元2042c之間,第二處理單元2042c耦接於第二通訊介面106之輔助通道以及模擬裝置單元2042b。
於另一實施例中,近端模組202更包含第一訊號分離電路2026,耦接於第一收發模組2024與HOST控制器2022b之間,第一訊號分離單元2026接收HOST控制器之資料差分訊號(data differential signal),並將其資料差分訊號(D±)分離為接收差分訊號(D±RX)以及傳送差分信號(D±TX)。於另一實施例中,遠端模組204更包含第二訊號分離電路2046,耦接於第二收發模組2044與實體HUB單元2042a之間,第二訊號分離電路2046之操作及功能類比於第一訊號分離電路,應當理解,第一、二訊號分離電路除了將資料差分訊號分離為RX和TX,亦可將RX和TX合併為資料差分信號。
參閱第四圖,搭配第二實施例,第一訊號分離電路2026包含一輸入單元2026a(即為圖中D±端)、一分離單元2026b、一輸出單元2026c。輸入單元2026a耦接於第一緩衝單元2022之HOST控制器2022b,以接收資料差分信號。輸入單元2026a具有一資料信號通道(或資料通道)DC。分離單元2026b耦接於輸入單元2026a,將資料差分訊號(D±)分離為一接收差分信號(D±RX)和一傳送差分信號(D±TX)。輸出單元2026c耦接於分離單元2062b,輸出單元2026c具有一接收通道(RC)和一傳送通道(TC),分別輸出接收差分信號(D±RX)和傳送差分信號(D±TX)。於一實施例中,分離電路2026b為一電感耦合電路,傳送通道TC具有一第一線圈W1,接收通道RC具有一第二線圈W2,資料通道DC具有一第三線圈W3、一第四線圈W4、一第五線圈W5以及一第六線圈W6,其中第一線圈W1與第三、四線圈W3、W4電感耦合,第二線圈W2與第五、六線圈W5、W6電感耦合。詳言之,資料差分信號自資料通道DC至傳送通道TC,第三、四線圈W3、W4電感耦合第一線圈W1;接收差分信號自接收通道RC至資料信號通道DC,第二線圈W2電感耦合第五、六線圈W5、W6。熟知該項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應當理解,第二訊號分離電路2046及其運作原理可類比於上述第一訊號分離電路2026之說明,故在此不加以贅述。
第三實施例
參閱第五圖,該圖係根據本創作實施例顯示傳輸第一差分訊號及輔助訊號之方法流程圖。本文所述之流程提供不同步驟之示例。雖揭示特定順 序及序列,除非另外指定,可更動流程之步驟順序。因此,所述之流程僅為示例性,且該流程得由不同順序步驟以執行之,甚至一些步驟可同時並行。除此之外,並非每一執行包含相同步驟,故本文所述之實施例可能忽略一或多個步驟。本創作亦包含其他步驟流程。該方法300得由系統100或裝置200以執行之,以下說明主要係藉由系統100以操作下列步驟,並同時參酌第六圖之示意圖,必要時,得搭配裝置200之部分元件以執行之。
步驟302:近端模組202接收來自第一通訊介面102之第一差分訊號及第一輔助訊號,近端模組202耦接於電子裝置30,其中接收第一差分訊號之工作包含電子裝置30針對模擬模組1082(或模擬裝置單元2042b)和周邊裝置40進行列舉程序(Emuneration)。
參閱第六圖,該圖係顯示各時段之封包流程圖。於此最佳實施例中,電子裝置30先對模擬模組1082(或模擬裝置單元2042b)發送IN封包,先傳送至緩衝模組104(或緩衝單元),於緩衝模組104中,先暫時流量管制(flow control),暫時發出NAK回應至電子裝置30,於此同時,緩衝模組104對模擬模組1082(或模擬裝置單元2042b)進行轉換,改成發送控制傳輸(control transfer)封包,亦即對模擬模組1082(或模擬裝置單元2042b)發出set feature和value封包,所攜帶的value數值即為第一輔助訊號的資料,以上完成第一週期。於下一個週期時段,電子裝置30對模擬模組1082發送IN封包,先傳送至緩衝模組104,於緩衝模組104中,暫時發出NAK回應至電子裝置30,於此同時,緩衝模組104對模擬模組1082進行轉換,改成發送控制傳輸(control transfer)封包,亦即對模擬模組1082(或模擬裝置單元2042b)發出get feature和接收value封包,此時value封包是屬於回傳的封包,所攜帶的value數值即為第二輔助訊號的資料,以上完成第二週期。第一週期與第二週期皆為緩衝模組104對模擬模組1082之封包轉換。於其他時段,也就是第一週期及第二週期間之間的時段,電子裝置30對周邊裝置40發送其原本所屬傳輸封包,如巨量傳輸、等時傳輸或中斷傳輸的封包,這些封包會先傳送至緩衝模組104,再由緩衝模組104轉發相同的封包至周邊裝置40。上文所述之第一輔助訊號係來自於電子裝置30之HOST埠之輔助訊號通道,經由第一通訊介面102以傳送至緩衝模組104中;第二輔助訊號係存在於模擬模組1082與周邊裝置40(特別係顯示器)之間。
上述電子裝置30得週期性地對模擬模組1082(或模擬裝置單元 2042b)發送IN封包,其原因在於:模擬模組1082(或模擬裝置單元2042b)透夠韌體所模擬之組態敘述表和端點敘述表(endpoint descriptor)決定資料傳輸方向及傳輸方式。倘若,經分析後發現模擬模組1082為人機介面操作(human interface device,HID)者,則對端點進行中斷傳輸(interrupt transfer)。每一中斷傳輸之端點會設定一輪詢時間(interval time),電子裝置30會依照所設定的輪詢時間,對端點請求中斷傳輸,再次重新分析組態敘述表,重複此動作,依照輪詢時間重複中斷傳輸。於最佳實施例中,模擬模組1082之輪詢時間為1ms,每隔1ms會重複上述步驟,以維持兩通訊介面之資料傳送。
步驟304:第一差分訊號及第一輔助訊號傳送至緩衝模組104(或第一、二緩衝單元2022、2042)。詳言之,緩衝模組104包含虛擬HUB單元1042、HOST控制器1046及處理單元1044,其中,虛擬HUB單元1042耦接於第一通訊介面102之資料差分通道(D±),處理單元1044耦接於第一通訊介面102之輔助通道(AUX),如第一圖與第二圖所示。於一實施例中,第一差分訊號由第一通訊介面102之資料差分通道傳送至虛擬HUB單元1042,接續,依序傳送至處理單元1044及HOST控制器1046。輔助訊號直接傳送至處理單元1044及HOST控制器1046,無須傳送至虛擬HUB單元1042。
步驟306:第一差分訊號經緩衝模組104轉換為第二差分訊號,其中,該第二差分訊號包含下列兩類封包:一為被轉換之第一封包,其封包資料與該第一差分訊號之封包無關;另一為被轉發之第二封包,其封包資料與該第一差分訊號之封包資料相同。同時,輔助訊號亦傳送至處理單元1044及HOST控制器1046。封包轉換率及轉發率乃因應不同通訊介面而有所調整,在此不加以贅述。簡言之,來自模擬裝置單元2042b(或模擬模組1082)之差分訊號會被轉換,而來自周邊裝置40之差分訊號會被轉發,第六圖內之虛線框係包含周邊裝置40之差分訊號。於一實施例中,被轉換之第一封包與被轉發之第二封包皆透過第二差分訊號傳輸至遠端模組204內,以進行後續步驟。
步驟308:分離第二差分訊號。如第三圖所示,訊號分離電路(以第一訊號分離電路2026為例,仍適用於第二訊號分離電路2046)耦接於緩衝模組2022(或104)及收發模組2024之間,必要時,第一訊號分離電路2026將第二差分訊號分離為接收差分訊號(D±RX)及傳送差分訊號(D±TX),以符合後續第二通訊介面106所需之規格。舉例而言,分離前的第二差分訊號為USB 2.0,而第二通訊介面為光纖通訊,由於前者為半雙工傳輸,後者為全雙工傳輸,兩者不相容,因此訊號分離電路得於兩者之間作為半雙工及全雙工之轉換。訊號分離電路不僅除了將資料差分信號分離為D±RX和D±TX,亦可將D±RX和D±TX合併為資料差分信號,。須說明的是,此步驟308為選擇性,得依照實際需求而決定是否執行此步驟,倘若第二差分訊號為USB3.0,其係為全雙工傳輸,因此毋須步驟308。於一實施例中,分離後之第二差分訊號傳輸至遠端模組204內,以進行後續步驟。
步驟310:被轉換之第一封包,透過第二差分訊號經HUB 1081傳送至模擬裝置單元2042b(或模擬模組1082),以及第二輔助訊號耦接至模擬裝置單元2042b。模擬裝置單元2042b(或模擬模組1082)已事先模擬為一具有特定排程之傳輸裝置,致使被轉換之第二差分訊號利用此排程之時段,以傳送輔助通道的資料。熟知該項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應當理解,排程設定係由軟體或韌體載入於模擬裝置單元2042b(或模擬模組1082)中。
步驟311:被轉發之第二封包,透過第二差分訊號經HUB 1081傳送至其他周邊裝置40。熟知該項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應當理解,步驟310和步驟311得並行處理,無先後順序之分。
步驟312:緩衝模組104以被轉換之第二差分訊號(其帶有第一封包)之排程來佔據第一通訊介面102之時段,藉此,緩衝模組104得利用此排程以傳送輔助通道的資料,如第六圖所示。第一輔助訊號與第二輔助訊號經由緩衝模組104與模擬裝置單元2042b(或模擬模組1082)間之該第二通訊介面106以進行輔助訊號的資料交換。
步驟314:模擬裝置單元2042b(或模擬模組1082)將被轉換之第二差分訊號(其帶有第一封包)還原成第二輔助訊號。
結合上述步驟,方法300除了將第一通訊介面102之輔助通道和第二通訊介面106之輔助通道間接相通,由此可相互傳送輔助訊號,另外,差分訊號透過模擬裝置單元2042(或模擬模組1082)以產生特定排程,藉此,輔助通道的資料以該特定排程進行傳送。簡言之,輔助通道的資料與其他周邊裝置的資料依循各自特定排程進行傳送,互不干擾。
綜上所述,本創作提供於不同通訊介面間傳送視訊訊號及非視訊訊號之系統、裝置及其方法。透過緩衝模組以轉換及轉發資料封包,以及模擬 單元(或模擬裝置單元)產生一特定排程,將各通訊介面之輔助通道間接連接,俾使輔助訊號得於其中傳送,得支援螢幕顯示裝置。另一方面,各通訊介面之資料差分信號通道亦間接連接,俾使資料差分信號得於其中傳送,得支援USB周邊裝置。較佳地,本創作得同時支援USB周邊裝置及螢幕顯示裝置,如訊號延長器,由主控制主機遠端操控USB周邊裝置及螢幕顯示裝置。
上述之目的在於解釋,各種特定細節係為了提供對於本創作之徹底理解。熟知本創作領域之通常知識者應可實施本創作,而無需其中某些特定細節。在其他實施例中,習知的結構及裝置並未顯示於方塊圖中。在圖式元件之間可能包含中間結構。所述的元件可能包含額外的輸入和輸出,其並未詳細描繪於附圖中。
於不同實施例所提之元件係為單獨電路,惟亦可將部分或全部元件整合於單一電路中,因而,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述之不同元件可能對應一或多了電路之部分功能。
本創作包含各種處理程序,該處理程序得以硬碟元件加以執行,或內嵌於電腦可讀取指令中,其可形成一般或特殊目的且具有編程指令的處理器或邏輯電路,以執行程序,除此之外,該程序亦得由硬體及軟體之組合加以執行。
本創作之部分提供電腦程式產品,其包括具有儲存指令之非暫態之電腦可讀取媒體,其電腦程式(或其他電子元件)係根據本創作以執行處理程序。電腦可讀取媒體可包括不侷限於軟性磁碟片、光學磁碟片、CD-ROMs、ROMs、RAMs、EPROMs、EEPROMs、磁體或光卡、快閃記憶體、或其他類型可適用於存取電子指令之媒體/電腦可讀取媒體。另外,本創作亦可下載作為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程式可由遠端電腦傳送至所指定的電腦。
用基本形式來描述方法,在未脫離本創作範疇下,任一方法或訊息得自程序中增加或刪除,熟知該項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應可進一步改良或修正本創作,特定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非限制本創作。
若文中有一元件“A”耦接(或耦合)至元件“B”,元件A可能直接耦接(或耦合)至B,亦或是經元件C間接地耦接(或耦合)至B。若說明書載明一元件、特徵、結構、程序或特性A會導致一元件、特徵、結構、程序或特性B,其表示A至少為B之一部分原因,亦或是表示有其他元件、特 徵、結構、程序或特性協助造成B。在說明書中所提到的“可能”一詞,其元件、特徵、程序或特性不受限於說明書中;說明書中所提到的數量不受限於“一”或“一個”等詞。
本新型並未侷限在此處所描述之特定細節特徵。在本新型之精神與範疇下,與先前描述與圖式相關之許多不同的新型變更是可被允許的。因此,本新型將由下述之專利申請範圍來包含其所可能之修改變更,而非由上方描述來界定本新型之範疇。
100‧‧‧電路(或系統)
102‧‧‧第一通訊介面
104‧‧‧緩衝模組
106‧‧‧第二通訊介面
108‧‧‧HUB
1042‧‧‧虛擬HUB單元
1044‧‧‧處理單元
1046‧‧‧HOST控制器
1082‧‧‧模擬模組
30‧‧‧電子裝置
40‧‧‧周邊裝置

Claims (14)

  1. 一種傳輸非視訊訊號和視訊訊號之電路,包含:一第一通訊介面,耦接於一電子裝置,傳輸一第一差分訊號及一第一輔助訊號;一緩衝模組,耦接於該第一通訊介面;一第二通訊介面,耦接於該緩衝模組,傳輸一第二差分訊號;以及一模擬模組,經一HUB以耦接至該第二通訊介面,一第二輔助訊號耦接至該模擬模組;以及其中,該第一輔助訊號與該第二輔助訊號經由該緩衝模組與該模擬模組間之該第二通訊介面以進行輔助訊號的資料交換。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傳輸非視訊訊號和視訊訊號之電路,其中該緩衝模組包含:一虛擬HUB單元,耦接於該第一差分訊號;一HOST控制器,耦接於該第二差分訊號;以及一處理單元,位於該虛擬HUB單元及該HOST控制器之間,以耦接該第一輔助訊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傳輸非視訊訊號和視訊訊號之電路,其中該模擬模組係耦接於該HUB之一埠。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傳輸非視訊訊號和視訊訊號之電路,其中該第一輔助訊號及該第二輔助訊號係為Displayport之輔助視訊訊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傳輸非視訊訊號和視訊訊號之電路,該第二差分訊號包含下列兩類封包:被轉換之一第一封包,其封包資料與該第一差分訊號之封包資料無關;以及 被轉發之一第二封包,其封包資料與該第一差分訊號之封包資料相同。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傳輸非視訊訊號和視訊訊號之電路,該第二差分訊號使用該緩衝模組之一特定排程,以傳送該第一封包,其封包資料帶有該第一輔助訊號的資料。
  7. 一種支援視訊介面和非視訊介面之裝置,包含:一近端模組,耦接於一電子裝置,該近端模組包含:一第一緩衝單元,耦接於該電子裝置之一第一非視訊介面及一第一視訊介面輔助通道;一第一收發模組,耦接於該第一緩衝單元;一遠端模組,耦接於複數個周邊裝置,該遠端模組包含:一第二緩衝單元,耦接於複數周邊裝置之一第二非視訊介面及一第二視訊介面輔助通道;一第二收發模組,耦接於該第二緩衝單元;以及一連接線,耦接於該近端模組與該遠端模組之間,用以傳送訊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支援視訊介面和非視訊介面之裝置,其中該第一緩衝單元包含:一虛擬HUB單元,耦接於該第一非視訊介面之資料差分通道;一HOST控制器,耦接於該第一收發模組;以及一第一處理單元,耦接於該虛擬HUB單元及該HOST控制器之間,以及該第一視訊介面輔助通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支援視訊介面和非視訊介面之裝置,其中該第二緩衝單元包含:一實體HUB單元,耦接於該第二非視訊介面之資料差分通道; 一模擬裝置單元,耦接於該實體HUB單元;以及一第二處理單元,耦接於該模擬裝置單元及該第二視訊介面輔助通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支援視訊介面和非視訊介面之裝置,其中該第一非視訊介面及該第二非視訊介面為USB介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支援視訊介面和非視訊介面之裝置,其中該連接線包含一光纖。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支援視訊介面和非視訊介面之裝置,其中該第一視訊輔助介面及該第二視訊輔助介面係為Displayport之輔助通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支援視訊介面和非視訊介面之裝置,其中該近端模組更包含一第一訊號分離電路,耦接於該第一收發模組與該HOST控制器之間,從而產生一第一分離訊號。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支援視訊介面和非視訊介面之裝置,其中該遠端模組更包含一第二訊號分離電路,耦接於該第二收發模組與該實體HUB單元之間,從而產生一第二分離訊號。
TW104216872U 2015-10-21 2015-10-21 於不同通訊介面間相互傳輸訊號之系統及裝置 TWM5254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6872U TWM525481U (zh) 2015-10-21 2015-10-21 於不同通訊介面間相互傳輸訊號之系統及裝置
CN201610069880.7A CN106610910B (zh) 2015-10-21 2016-02-01 在不同通讯接口间相互传输信号的系统、装置及其方法
US15/295,528 US10261930B2 (en) 2015-10-21 2016-10-17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between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interfac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6872U TWM525481U (zh) 2015-10-21 2015-10-21 於不同通訊介面間相互傳輸訊號之系統及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5481U true TWM525481U (zh) 2016-07-11

Family

ID=56996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6872U TWM525481U (zh) 2015-10-21 2015-10-21 於不同通訊介面間相互傳輸訊號之系統及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61930B2 (zh)
CN (1) CN106610910B (zh)
TW (1) TWM525481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09757B2 (en) 2016-11-23 2019-09-10 Simpower Technology Inc. Hub
CN110362349A (zh) * 2018-03-26 2019-10-22 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输入管理装置及其管理方法
CN111009106A (zh) * 2018-10-05 2020-04-1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人机界面系统及其通讯控制装置
TWI691867B (zh) * 2018-10-05 2020-04-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人機介面系統及其通訊控制裝置
US10708541B2 (en) 2017-09-12 2020-07-07 Aten International Co., Ltd. Video signal transmission switching apparatus
TWI736092B (zh) * 2019-12-31 2021-08-11 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用串列匯流排裝置以及存取方法
TWI812264B (zh) * 2022-06-07 2023-08-11 宏正自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周邊分享裝置以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9708B (zh) * 2018-07-25 2021-01-08 长芯盛(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通用多媒体接口的低速控制信号光电转换模块
IL265789A (en) 2019-04-01 2020-10-28 Fibernet Ltd Device for secure video streaming
IL266118B2 (en) 2019-04-17 2023-08-01 Fibernet Ltd Device for secure streaming of audio
US11748291B2 (en) * 2021-06-08 2023-09-05 Dell Products,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nd executing a wireless gaming keyboard and mouse adapter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10506B (en) 2005-11-22 2009-06-01 Aspeed Technology Inc Computer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providing display data at remote monitor
US8462759B2 (en) * 2007-02-16 2013-06-11 Semtech Canada Corporation Multi-media digital interface systems and methods
US8315272B2 (en) 2008-09-02 2012-11-20 Mobius Semiconductor,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gital interface translation
US8549197B2 (en) 2010-03-30 2013-10-01 Icro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displayport information
US8681205B2 (en) * 2010-06-18 2014-03-25 Via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three dimensional (3D) compatible viewing device
US8403571B2 (en) * 2010-12-07 2013-03-26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Apparatus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electronic devices
EP2754303A4 (en) 2011-09-06 2015-03-11 High Sec Labs Ltd SINGLE FIBER OPTIC KVM EXTENSION
US20130217274A1 (en) * 2011-12-06 2013-08-22 Transwitch Corporation Connector for achieving complete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data and multimedia interfaces
US8615611B2 (en) 2012-04-16 2013-12-24 Icro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USB data over DisplayPort transmission media
KR102073236B1 (ko) * 2012-07-05 2020-03-02 오므론 매니지먼트 센터 오브 아메리카, 인코포레이티드 중계 전송을 통한 usb 시그널링 방법 및 장치
GB201301489D0 (en) * 2013-01-28 2013-03-13 Adder Tech Ltd Digital video and data transmission
US20150091837A1 (en) * 2013-09-27 2015-04-02 Raman M. Srinivasan Providing Touch Engine Processing Remotely from a Touch Screen
GB2526773B (en) * 2014-04-04 2020-09-30 Adder Tech Ltd Video signal transmission
CN204257275U (zh) 2014-12-10 2015-04-08 深圳市昊一源科技有限公司 高速率视频和高速率usb信号复合延长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09757B2 (en) 2016-11-23 2019-09-10 Simpower Technology Inc. Hub
TWI684869B (zh) * 2016-11-23 2020-02-11 宸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線器
US10708541B2 (en) 2017-09-12 2020-07-07 Aten International Co., Ltd. Video signal transmission switching apparatus
CN110362349A (zh) * 2018-03-26 2019-10-22 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输入管理装置及其管理方法
CN110362349B (zh) * 2018-03-26 2022-08-12 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输入管理装置及其管理方法
CN111009106A (zh) * 2018-10-05 2020-04-1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人机界面系统及其通讯控制装置
TWI691867B (zh) * 2018-10-05 2020-04-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人機介面系統及其通訊控制裝置
US11243520B2 (en) 2018-10-05 2022-02-0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Human-machine interface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thereof
TWI736092B (zh) * 2019-12-31 2021-08-11 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用串列匯流排裝置以及存取方法
TWI812264B (zh) * 2022-06-07 2023-08-11 宏正自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周邊分享裝置以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116147A1 (en) 2017-04-27
CN106610910A (zh) 2017-05-03
CN106610910B (zh) 2019-09-10
US10261930B2 (en) 201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25481U (zh) 於不同通訊介面間相互傳輸訊號之系統及裝置
CN107111588A (zh) 经由USB端口使用PCIe协议的数据传输
US20110125930A1 (en) Configurable connector for system-level communication
US20170308498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080320189A1 (en) Simple Serial Interface -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electronic devices based on this method.
TWI220476B (en) Resources sharing device
JP2016505915A (ja) 表示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を介するシリアルバスサポートの柔軟な実装
US20160224493A1 (en)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kvm switch using virtual usb for switching among multiple hosts
US20080215774A1 (en) Wireless Universal Serial Bus Dual Role Device
JPH11203230A (ja) デバイス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WO2021073480A1 (zh) 一种接口电路及其接口通信的方法、装置
CN107391419A (zh) 支持多主机的通用序列汇流排集线设备及车用主机
CN104571581A (zh) 一种用于多主机共享显示设备的切换装置及切换方法
WO2018133571A1 (zh) 一种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分布式pc系统
WO2019010836A1 (zh) 触摸响应方法、芯片及智能设备
WO2014166365A1 (zh) 对外接电脑进行遥控的电视电脑一体机和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TW201310247A (zh) 媒體分享裝置
CN209373557U (zh) 智能交互系统以及智能交互平板
CN209118244U (zh) 智能交互系统以及智能交互平板
TW201407362A (zh) 堆疊式電子系統
CN103124338B (zh) 基于无线传输的音视频播放装置及方法
CN102122238A (zh) 计算机管理系统与方法
US20140047145A1 (en) Expansion module
TWI545438B (zh) 電腦管理系統與方法
JP5913211B2 (ja) 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