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4615U - 擴充基座 - Google Patents

擴充基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4615U
TWM524615U TW105200437U TW105200437U TWM524615U TW M524615 U TWM524615 U TW M524615U TW 105200437 U TW105200437 U TW 105200437U TW 105200437 U TW105200437 U TW 105200437U TW M524615 U TWM524615 U TW M52461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slider
sliders
end surface
switch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04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亮均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2004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4615U/zh
Publication of TWM5246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4615U/zh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Description

擴充基座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擴充基座,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能與可攜式電子裝置相結合的擴充基座。
由於可攜式電子裝置具備著攜帶方便與及時發訊息等特點,因此廣為消費者所青睞。常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包含有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以及平板電腦等,其中平板電腦的顯示螢幕的尺寸較智慧型手機的顯示螢幕的尺寸為大,且平板電腦的重量較筆記型電腦的重量為輕,因而成為消費者選購可攜式電子裝置時的主要品項之一。
平板電腦需以觸控顯示螢幕的方式進行操作,且其功能性及擴充性又較筆記型電腦為不足。遂有擴充基座被提出,以與平板電腦作組合。在組裝平板電腦於擴充基座上,並使平板電腦與擴充基座彼此電性連接之後,使用者可透過擴充基座上的鍵盤組操作平板電腦,且電訊號及資料可在平板電腦與擴充基座之間傳輸。常見的擴充基座大多是將卡勾與電連接器暴露於機殼外,不僅易受碰撞而造成損傷,亦難以具有簡約的外型。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擴充基座,其不僅具有簡約的外型,且具有高度靈活性與機動性。
本新型創作提出一種擴充基座,其包括本體、承載件、至少一第一滑塊、至少一第二滑塊以及至少一連接件。承載件樞接於本體的一側,其中承載件具有承載面以及位於承載面上的至少一第一開口。第一滑塊設置於承載件內,且能夠相對於承載件沿平行於承載面的方向來回移動。第一滑塊具有第一端面與相對於第一端面的第二端面。第二滑塊設置於承載件內,且能夠相對於承載件沿垂直於承載面的方向來回移動。第二滑塊位於第一滑塊的一側。第二滑塊具有第三端面與連接第三端面的第四端面。第三端面面向第二端面,且第四端面面向承載面。連接件連接第四端面,其中連接件位於承載件內,且對準於第一開口。當作用力施加於第一端面時,第一滑塊朝第二滑塊移動,並透過第二端面推動第三端面以驅使第二滑塊朝承載面移動,進而使連接件經由第一開口移出承載件。
基於上述,本新型創作的擴充基座係將相配合的第一滑塊與第二滑塊設置於承載件內,且第一滑塊與第二滑塊之間具有一連動關係。在施加作用力於第一滑塊上之前,位於第二滑塊上的連接件隱藏於承載件內,不易受碰撞而造成損傷,且可使擴充基座具有簡約的外型。在施加作用力於第一滑塊上之後,第二滑塊會被第一滑塊推動而朝承載件的承載面移動,並使連接件移出承載件。移出承載件的連接件可插入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插槽,以固定可攜式電子裝置於承載件上或使擴充基座與可攜式電子裝置電性連接。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擴充基座的俯視示意圖。圖2是圖1的擴充基座沿剖線I-I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1與圖2,在本實施例中,擴充基座100包括本體110、承載件120、一對第一滑塊130、一對第二滑塊140以及位於各個第二滑塊140上的第一連接件150與第二連接件160。本體110可具有鍵盤組111。承載件120可透過鉸鏈(未繪示)樞接於本體110的一側,以相對於本體110轉動。承載件120具有承載面121以及位於承載面121上的多個第一開口122。這些第一連接件150的數量與這些第二連接件160的數量的總和等於這些第一開口122的數量,且這些第一連接件150及這些第二連接件160分別與這些第一開口122相對準。
這對第一滑塊130與這對第二滑塊140皆設置於承載件120內,其中這對第一滑塊130能夠相對於承載件120沿平行於承載面121的方向D1來回移動,且這對第二滑塊140能夠相對於承載件120沿垂直於承載面121的方向D2來回移動。換言之,這對第一滑塊130與這對第二滑塊140所能夠相對於承載件120移動的方向互為垂直。如圖2所示,各個第二滑塊140與對應的第一滑塊130相配合,且各個第二滑塊140位於對應的第一滑塊130的一側。詳細而言,這對第一滑塊130位於這對第二滑塊140之間,且對稱設置於承載件120內。各個第一滑塊130具有第一端面131與相對於第一端面131的第二端面132,此兩第一端面131彼此面對且保持間距。各個第二滑塊140具有第三端面141與連接第三端面141的第四端面142,其中各個第三端面141與對應的第四端面142互為垂直。
各個第二滑塊140的第三端面141面向對應的第一滑塊130的第二端面132,且各個第二滑塊140的第四端面142面向承載件120的承載面121。各個第一滑塊130的第二端面132與對應的第二滑塊140的第三端面141互為平行,且相互抵貼。各個第二滑塊140的第四端面142與承載件120的承載面121互為平行。如圖2所示,各個第一滑塊130的第二端面132與各個第二滑塊140的第三端面141皆不平行且不垂直於承載面121。另一方面,各個第一連接件150與各個第二連接件160皆連接對應的第二滑塊140的第四端面142,且位於對應的第二滑塊140的第四端面142與承載件120的承載面121之間。這兩個第二連接件160位於這兩個第一連接件150之間,惟本新型創作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將這兩個第一連接件配置於這兩個第二連接件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承載件120還具有位於承載面121上的第二開口123以及相對於承載面121的底面124,其中這些第一開口122分別位於第二開口123的相對兩側,且第二開口123實質上位於承載件120的正中央。另一方面,這對第一滑塊130與這對第二滑塊140可移動地設置於底面124上。擴充基座100更包括開關件170以及彈性件180,其中彈性件180可為拉伸彈簧,用以連接這對第一滑塊130。開關件170設置於第二開口123內,且能夠相對於承載件120沿垂直於承載面121的方向D2來回移動。詳細而言,開關件170的其中一部分隱藏於承載件120內,並透過兩相對的第五端面171分別抵接這對第一滑塊130的第一端面131。藉由開關件170與處於未拉伸狀態的彈性件180的配合,可將這對第一滑塊130分隔開來。並且,藉由處於未拉伸狀態的彈性件180與這對第一滑塊130的支撐,可使開關件170的另一部分穿過第二開口123而外露於承載件120。
圖3是將可攜式電子裝置組裝至圖2的承載件的示意圖。請參考圖2與圖3,各個開關件170的第五端面171與對應的第一滑塊130的第一端面131互為平行,且相互抵貼。各個開關件170的第五端面171與各個第一滑塊130的第一端面131皆不平行且不垂直於承載面121。當使用者將可攜式電子裝置10(例如:平板電腦)組裝至承載件120的承載面121上時,可攜式電子裝置10會先與開關件170外露於承載件120的部分接觸,以施加作用力F於開關件170上。在作用力F的推動下,開關件170會朝承載件120的底面124移動,並經由第二開口123移入承載件120內。此時,各個第一端面131會受到對應的第五端面171的推動而相對滑動,且兩者之間的接觸面積逐漸增加,以使各個第一滑塊130相對於承載件120沿平行於承載面121的方向D1朝對應的第二滑塊140移動。這兩個第一滑塊130的移動方向互為反向,使得彈性件180產生彈性變形而被拉伸。接著,各個第三端面141會受到對應的第二端面132的推動而相對滑動,且兩者之間的接觸面積逐漸減少,以使各個第二滑塊140相對於承載件120沿垂直於承載面121的方向D2朝承載面121移動。最後,各個第二滑塊140的第四端面142上的第一連接件150與第二連接件160會分別自對應的第一開口122移出承載件120,並分別插入可攜式電子裝置10中對應的插槽(未繪示)。
在本實施例中,各個第一連接件150可為卡勾,用以固定可攜式電子裝置10於承載件110上。詳細而言,在使各個卡勾卡合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0中對應的插槽(未繪示)之後,由於彈性件180的彈性恢復力並不足以驅使這對第一滑塊130來推動開關件170,而使開關件170來推動可攜式電子裝置10以解除各個卡勾與對應的插槽(未繪示)之間的卡合關係,因此可攜式電子裝置10能穩固地組裝於承載件120的承載面121上,以維持於如圖3所示的狀態。另一方面,各個第二連接件160可為Type-C連接器或其他介面的連接器,用以電性連接可攜式電子裝置10與本體110內的電子元件(例如:電池、繪圖晶片或硬碟,未繪示),故可攜式電子裝置10與本體110可透過Type-C連接器或其他介面的連接器進行單向或雙向的電訊號或資料的高速傳輸。
當使用者解除各個卡勾與對應的插槽(未繪示)之間的卡合關係,以將可攜式電子裝置10自承載件120上拆解下來(或稱施加於開關件170上的作用力F被移除)時,彈性件180的彈性恢復力可驅使各個第一滑塊130朝開關件170移動。此時,各個第五端面171會受到對應的第一端面131的推動而相對滑動,且兩者之間的接觸面積逐漸減少,以使開關件170相對於承載件120沿垂直於承載面121的方向D2移動遠離底面124。另一方面,在各個第一滑塊130朝開關件170移動時,各個第三端面141會與對應的第二端面132相對滑動,且兩者之間的接觸面積逐漸增加,使各個第二滑塊140相對於承載件120沿垂直於承載面121的方向D2朝底面124移動。藉此,部分開關件將經由第二開口123移出承載件120,且各個第二滑塊140上的第一連接件150與第二連接件160將經由對應的第一開口122移入承載件120內,進而恢復到如圖2所示的狀態。
換言之,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0組裝至擴充基座100之前,或將可攜式電子裝置10自擴充基座100拆解下來之後,本實施例的卡勾與電連接器皆隱藏於承載件120內,故不易受碰撞而造成損傷,且能具有簡約的外型。雖然上述實施例是以一對的第一滑塊130以及一對第二滑塊140作說明,但本新型創作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滑塊的數量與第二滑塊的數量可分別為一個,其中第一滑塊與第二滑塊相配合,且兩者之間具有連動關係。藉此,第二滑塊便能受第一滑塊的驅動朝承載件的承載面移動,而使連接件經由承載面上的第一開口移出承載件。特別說明的是,連接件的數量也可以是一個,本新型創作對此不加以限制。
綜上所述,本新型創作的擴充基座係將相配合的第一滑塊與第二滑塊設置於承載件內,且第一滑塊與第二滑塊之間具有一連動關係。詳細而言,第一滑塊能夠相對於承載件沿平行於承載件的承載面的方向來回移動,且第二滑塊能夠相對於承載件沿垂直於承載件的承載面的方向來回移動。在施加作用力於第一滑塊上之前,位於第二滑塊上的連接件隱藏於承載件內,故不易受碰撞而造成損傷,且可使擴充基座具有簡約的外型。在施加作用力於第一滑塊上之後,第二滑塊會被第一滑塊推動而朝承載件的承載面移動,並使連接件移出承載件。移出承載件的連接件可插入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插槽,以固定可攜式電子裝置於承載件上或使擴充基座與可攜式電子裝置電性連接。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可攜式電子裝置
100‧‧‧擴充基座
110‧‧‧本體
111‧‧‧鍵盤組
120‧‧‧承載件
121‧‧‧承載面
122‧‧‧第一開口
123‧‧‧第二開口
124‧‧‧底面
130‧‧‧第一滑塊
131‧‧‧第一端面
132‧‧‧第二端面
140‧‧‧第二滑塊
141‧‧‧第三端面
142‧‧‧第四端面
150‧‧‧第一連接件
160‧‧‧第二連接件
170‧‧‧開關件
171‧‧‧第五端面
180‧‧‧彈性件
D1、D2‧‧‧方向
F‧‧‧作用力
圖1是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擴充基座的俯視示意圖。 圖2是圖1的擴充基座沿剖線I-I的剖面示意圖。 圖3是將可攜式電子裝置組裝至圖2的承載件的示意圖。
10‧‧‧可攜式電子裝置
120‧‧‧承載件
121‧‧‧承載面
122‧‧‧第一開口
123‧‧‧第二開口
124‧‧‧底面
130‧‧‧第一滑塊
131‧‧‧第一端面
132‧‧‧第二端面
140‧‧‧第二滑塊
141‧‧‧第三端面
142‧‧‧第四端面
150‧‧‧第一連接件
160‧‧‧第二連接件
170‧‧‧開關件
171‧‧‧第五端面
180‧‧‧彈性件
D1、D2‧‧‧方向

Claims (10)

  1. 一種擴充基座,包括: 一本體; 一承載件,樞接於該本體的一側,其中該承載件具有一承載面以及位於該承載面上的至少一第一開口; 至少一第一滑塊,設置於該承載件內,且能夠相對於該承載件沿平行於該承載面的方向來回移動,該第一滑塊具有一第一端面與相對於該第一端面的一第二端面; 至少一第二滑塊,設置於該承載件內,且能夠相對於該承載件沿垂直於該承載面的方向來回移動,其中該第二滑塊位於該第一滑塊的一側,該第二滑塊具有一第三端面與連接該第三端面的一第四端面,該第三端面面向該第二端面,且該第四端面面向該承載面;以及 至少一連接件,連接該第四端面,其中該連接件位於該承載件內,且對準於該第一開口,當一作用力施加於該第一端面時,該第一滑塊朝該第二滑塊移動,並透過該第二端面推動該第三端面以驅使該第二滑塊朝該承載面移動,進而使該連接件經由該第一開口移出該承載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擴充基座,其中該第二端面與該第三端面互為平行,且相互抵貼,該第二端面與該第三端面皆不平行且不垂直於該承載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擴充基座,其中該連接件包括卡勾或電連接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擴充基座,其中該承載件還具有位於該承載面上的一第二開口以及相對於該承載面的一底面,該擴充基座更包括: 一開關件,設置於該第二開口內,且能夠相對於該承載件沿垂直於該承載面的方向來回移動,該開關件抵接該第一端面,當該作用力推動該開關件朝該底面移動時,該第一滑塊受到該開關件的推動而朝該第二滑塊移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擴充基座,其中該開關件具有至少一第五端面,該第五端面與該第一端面互為平行,且相互抵貼,該第一端面與該第五端面皆不平行且不垂直於該承載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擴充基座,其中部分該開關件外露於該承載件,當該作用力推動該開關件朝該底面移動時,該開關件外露於該承載件的部分經由該第二開口移入該承載件內。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擴充基座,其中該第一滑塊的數量為一對,該第二滑塊的數量為一對,該對第一滑塊位於該對第二滑塊之間,且該開關件位於該對第一滑塊之間,並抵接各該第一滑塊的該第一端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擴充基座,更包括: 一彈性件,連接該對第一滑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擴充基座,其中當該作用力推動該開關件朝該底面移動時,各該第一滑塊受到該開關件的推動而朝對應的該第二滑塊移動,並使該彈性件產生彈性變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擴充基座,其中當該作用力移除時,該彈性件的彈性恢復力驅使各該第一滑塊朝該開關件移動,該開關件受到該對第一滑塊的推動朝該承載面移動,且該對第二滑塊朝該底面移動,使得部分該開關件經由該第二開口移出該承載件以及各該第二滑塊的該第四端面上的該連接件經由該第一開口移入該承載件內。
TW105200437U 2016-01-13 2016-01-13 擴充基座 TWM5246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0437U TWM524615U (zh) 2016-01-13 2016-01-13 擴充基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0437U TWM524615U (zh) 2016-01-13 2016-01-13 擴充基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4615U true TWM524615U (zh) 2016-06-21

Family

ID=56757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0437U TWM524615U (zh) 2016-01-13 2016-01-13 擴充基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46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2898B (zh) * 2017-09-08 2020-12-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擴展塢裝置、電子裝置及基本輸入輸出系統設置之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2898B (zh) * 2017-09-08 2020-12-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擴展塢裝置、電子裝置及基本輸入輸出系統設置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76768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扩展平台
US9304548B2 (en) Docking station of electronic device
TW201508795A (zh) 可支撐可攜式電子裝置之鍵盤模組
TWI612871B (zh) 電子裝置
TWI437948B (zh) 電子裝置及其移動機構
TWI482575B (zh) 電子系統及其連接機構
TWI668559B (zh) 擴充基座與電子裝置
CN104765413A (zh) 电子装置
TW201423359A (zh) 電源供應模組及具有其之伺服器
US9239592B1 (en) Docking station
US20130021247A1 (en) Foldable wireless mouse and laptop computer having same
CN202443359U (zh) 滑动式连接器机构及其相关薄型可携式电子装置
US8681490B2 (en) Data storage device
TWM524615U (zh) 擴充基座
US7800897B2 (en) Light docking station applied to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I485931B (zh) 電子設備
US9798357B2 (en) Retractable docking system
US7479024B2 (en) Connecting and releasing apparatus for a connector
TWI590028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可攜式電子裝置與擴充基座的組合
TWI314678B (en) Connecting device and docking station with the same
TWI442634B (zh) 連接器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TWM486088U (zh) 可支撐可攜式電子裝置之鍵盤模組
US928583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539887B (zh) 電子裝置
CN205644618U (zh) 随身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