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9848U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9848U
TWM519848U TW104212221U TW104212221U TWM519848U TW M519848 U TWM519848 U TW M519848U TW 104212221 U TW104212221 U TW 104212221U TW 104212221 U TW104212221 U TW 104212221U TW M519848 U TWM519848 U TW M51984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erminals
tongue
pins
electric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22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開剛
俞春明
張國華
鄭啟升
Original Assignee
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2122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9848U/zh
Publication of TWM5198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9848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可供對接連接器正反兩個方向插入的電連接器。
2014年8月11日USB type-C標準協會公佈了兩種標準規格的插座連接器,兩種USB插座連接器均可供對接連接器正反兩個方向插入,其中一種插座連接器可豎直安裝在電路板上,另一種插座連接器可臥式安裝在電路板上,本創作希望提供一種不同於協會標準的新架構的USB Type-C插座連接器。
本創作所要達成之目的係提供一種可供對接連接器正反兩個方向插入的電連接器,所述電連接器的架構新穎。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創作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遮覆於所述絕緣本體的遮蔽殼體,所述絕緣本體具有向前延伸的對接舌板,並定義有垂直於前後方向的第一方向及垂直於所述前後方向與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所述對接舌板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相對的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端子具有沿第一方向排設於所述第 一表面的接觸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沿第一方向排設於所述第二表面的接觸部,所述遮蔽殼體包圍對接舌板形成向前開口的對接腔,所述對接腔呈180度對稱設置且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的接觸部以所述對接腔的中心點為一對稱中心而彼此點對稱以使對應的插頭連接器可以正反兩個方向插入,所述第一、第二端子均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出所述絕緣本體的接腳。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創作還提供另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端子模組及遮覆於所述端子模組的遮蔽殼體,所述端子模組具有後端面、向前延伸並豎直設置的對接舌板及設置於所述端子模組一側的安裝面,所述端子模組具有收容於其內的複數導電端子,所述導電端子具有裸露於所述對接舌板表面的接觸部,所述遮蔽殼體包圍對接舌板而形成向前的對接腔,所述對接腔呈180度對稱設置以供對接連接器正反兩個方向插入,所述對接舌板垂直於所述安裝面,所述導電端子具有延伸出所述安裝面的接腳。
與先前技術相比,本創作具有以下功效:本創作提供的正反插電連接器具有新的架構。
100、200、300、400‧‧‧電連接器
1‧‧‧絕緣本體
10‧‧‧端子模組
11‧‧‧基部
101‧‧‧第一端子模組
1011‧‧‧第一絕緣體
10111‧‧‧第一舌板
10112‧‧‧第一加厚部
10113‧‧‧第一空缺部
102‧‧‧第二端子模組
1021‧‧‧第二絕緣體
10211‧‧‧第二舌板
10212‧‧‧第二加厚部
10213‧‧‧第二空缺部
103‧‧‧填充部
1031‧‧‧包覆層
1032‧‧‧輔助體
110‧‧‧固定塊
111‧‧‧下基部
112‧‧‧上基部
1120‧‧‧第一卡持槽
12‧‧‧對接舌板
120‧‧‧臺階部
121‧‧‧第一表面
122‧‧‧第二表面
13‧‧‧收容槽
2‧‧‧導電端子
20‧‧‧對接腔
201‧‧‧接觸部
202‧‧‧接腳
203、203’’‧‧‧中間部
2031‧‧‧拉開部
2032‧‧‧連接部
2033‧‧‧第一搭接部
2034‧‧‧第二搭接部
21、21’、21’’、41‧‧‧第一端子
210S、210G、210P、220S、220G、220P、410S、410G、410P、420S、420G、420P、210’、220’‧‧‧接腳
211、221、21G、22G‧‧‧接地端子
21S、22S、41S、42S‧‧‧信號端子
21P、22P‧‧‧電源端子
22、22’、22’’、42‧‧‧第二端子
3‧‧‧遮蔽殼體
31‧‧‧對接部
311‧‧‧彈性片
312‧‧‧第一凸出部
313‧‧‧第二凸出部
32‧‧‧遮蓋部
320‧‧‧固定槽
321‧‧‧焊腳
33‧‧‧後蓋
331‧‧‧翼部
332‧‧‧固定部
3320‧‧‧第二卡持槽
34‧‧‧第一卡持片
35‧‧‧第二卡持片
4‧‧‧遮蔽板
40‧‧‧凸片
401‧‧‧扣持側緣
1000、2000、3000、4000‧‧‧安裝面
L1、L2、L1’、L2’、L3、L4、L5、L6‧‧‧間距
第一圖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電連接器的立體圖;第二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另一角度的立體圖;第三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的部分立體分解圖;第四圖係第三圖所示電連接器另一角度的立體圖; 第五圖係第三圖所示端子模組的部分立體分解圖;第六圖係第五圖所示端子模組的立體分解圖,其中所述填充部被移除;第七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中第一端子、第二端子與遮蔽板的立體圖;第八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的仰視圖;第九圖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電連接器的立體圖;第十圖係第九圖所示電連接器的仰視圖;第十一圖係本創作第三實施例電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第十二圖係第十一圖所示電連接器中第一端子、第二端子與遮蔽板的立體圖;第十三圖係第十一圖所示電連接器的仰視圖;第十四圖係本創作第四實施例電連接器的立體圖;及第十五圖係第十四圖所示電連接器的仰視圖。
參第一圖至第十五圖,本創作提供了一種新架構的USB Type-C電連接器,所述電連接器的安裝面1000、2000、3000、4000設置的位置與USB Type-C協會公佈的兩種標準的規格不同,沿導電端子的排佈方向上其安裝面1000、2000、3000、4000設置在塑膠體的一側。第一圖至第八圖顯示了本創作具體實施方式的第一種實施例,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 圖具體介紹該新架構的USB Type-C電連接器100的具體結構。
參第一圖至第四圖,所述電連接器100包括端子模組10及遮覆於所述端子模組10的遮蔽殼體3,所述端子模組10具有後端面、向前延伸並豎直設置的對接舌板12及設置於所述端子模組10一側的安裝面1000,所述端子模組10包括絕緣本體1及收容於所述絕緣本體1的導電端子2,所述導電端子2與絕緣本體1一體注塑成型。所述絕緣本體1具有基部11及自基部11向前延伸的上述對接舌板12,所述對接舌板12的根部具有加厚的臺階部120,所述絕緣本體1定義有垂直於前後方向的第一方向及垂直於所述前後方向與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所述基部11在第一方向上的一側設有上述安裝面1000,所述對接舌板12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相對的第一表面121與第二表面122,所述導電端子2具有裸露於對接舌板12第一、第二表面121、122的接觸部201及沿第一方向延伸出所述絕緣本體1的安裝面1000的接腳202。所述遮蔽殼體3包圍對接舌板12形成向前開口的對接腔20,所述對接腔20呈180度對稱設置以使對接連接器可以正反兩個方向插入。由以上描述可知,所述對接舌板12垂直於所述安裝面1000。
結合第七圖,所述導電端子2包括複數第一端子21及複數第二端子22,所述第一端子21具有沿第一方向排設於所述第一表面121的接觸部201,所述第二端子22具有沿第一方向排設於所述第二表面122的接觸部201,所述第一、第二端子21、22的接觸部201以所述對接腔20的中心點為一對稱中心而彼 此點對稱以供對接連接器正反插入,所述第一、第二端子21、22的接腳202均沿第一方向延伸出所述絕緣本體1。結合第八圖,所述第一端子21的接腳202沿前後方向(亦即對接方向)排成一排且為表面焊接型接腳,所述第二端子22的接腳202也沿前後方向排成一排且為表面焊接型接腳,沿前後方向上,所述第一端子21相鄰接腳202之間的間距L1相等,所述第二端子22相鄰接腳202之間的間距L2相等,且第一端子21相鄰接腳202之間的間距L1與第二端子22相鄰接腳202之間的間距L2相等。所述電連接器100還具有埋設在所述對接舌板12內的遮蔽板4,所述遮蔽板4位於兩排第一、第二端子21、22之間且具有裸露於對接舌板12相對兩側的扣持側緣401,所述扣持側緣401用於與對接連接器的金屬鎖扣件相扣持。
所述導電端子2(即第一、第二端子21、22)大致呈L形且包括連接所述接觸部201及接腳202的中間部203,所述第一、第二端子21、22分別沿第一方向排成一排,沿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端子21具有位於最內側的一根端子及位於最外側的一根端子,位於最內側的一根端子最短,位於最外側的一根端子最長,自最內側的一根端子往最外側的一根端子看,所述第一端子的長度逐漸增大,實際上,所述第一端子21的接觸部的長度是相同的,長度不同的是第一端子21的中間部203,這種特別的端子結構正是由於本創作新架構的電連接器所決定的。所述遮蔽板4大致呈L形,該遮蔽板4不僅位於兩排導電端子(21、22)的接觸部201之間,也位於兩排導電端子(21、22)的中間部203之間。所述第一端子21具有 位於最外側(即最長的那個端子)的接地端子211,所述接地端子211的頭部搭接在所述遮蔽板4上,所述最外側的接地端子211在其中間部203設有第一搭接部2033及第二搭接部2034。所述第一端子21的中間部203至少部分相對於接觸部201向外側拉開以增加與第二端子22之間的間距,所述第一端子21具有向外拉開的拉開部2031及未向外側拉開的連接部2032,所述連接部2032連接所述接觸部201與拉開部2031,所述連接部2032設置有上述第一搭接部2033,所述拉開部2031設置有上述第二搭接部2034,所述遮蔽板4設有與第一、第二搭接部2033、2034搭接的兩個凸片40,所述第一、第二搭接部2033、2034與所述凸片40搭接後可以與遮蔽殼體3搭接,也可以不搭接,所述絕緣本體1設有收容所述第一、第二搭接部2033、2034及所述凸片40的收容槽13。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第二搭接部2033、2034與所述凸片40搭接後不與遮蔽殼體3搭接,所述第二端子22的結構與第一端子21的結構呈鏡像對稱設置,其最外側的接地端子221的中間部203亦具有拉開部2031、連接部2032及第一搭接部2033與第二搭接部2034。
請參閱第三圖及第四圖,所述遮蔽殼體3具有包圍對接舌板12形成所述對接腔20的對接部31、遮覆在所述基部11的頂部及兩側的遮蓋部32及遮覆在所述基部11後面的後蓋33。所述對接部31具有相對設置的長側邊及連接長側邊的一對短側邊,所述一個長側邊設有向內延伸的彈性片311及向內凸出且位於彈性片311前後兩側的兩個圓形的第一凸出部312,所述另一個長側邊設有向內凸出且呈長條形的第二凸出部313。 所述遮蓋部32的兩側在靠近後側緣的部分設有向後貫穿所述遮蓋部32的後側緣的固定槽320,結合第一圖及第二圖,所述基部11設有收容在所述固定槽320內的固定塊110,所述後蓋33自所述遮蓋部32的頂部後邊緣向下彎折而形成,形成後的後蓋33完全包覆住所述絕緣本體1的後端面,所述後蓋33在其兩側向前彎折形成遮覆在所述固定塊110外側的翼部331用於增加遮蔽效果,所述遮蔽殼體3向內衝壓形成第一卡持片34,所述遮蓋部32向外衝壓形成第二卡持片35,所述第一卡持片34卡持固定在基部所設的第一卡持槽1120內,所述後蓋33在其兩側彎折形成設於所述遮蓋部32兩側的固定部332,所述固定部332設有收容卡持所述第二卡持片35的第二卡持槽3320。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基部11呈上窄下寬的結構,其具有上基部112及較寬的下基部111,所述固定塊110及第一卡持槽1120設置於上基部112,所述遮蔽殼體3的遮蓋部32在對應於較寬的下基部111的部分向外撕裂而遮覆在下基部111的外側,所述遮蓋部32向下進一步設有複數焊腳321用於將電連接器100焊接於一印刷電路板(未標示)。所述後蓋33對應於所述基部11的結構而成上窄下寬的形狀,且所述後蓋33的下側緣與所述遮蓋部32的下側緣共面。
參第五圖及第六圖,所述端子模組10包括第一端子模組101、第二端子模組102、夾持在第一、第二端子模組101、102之間的遮蔽板4及填充部103,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模組101、102相互組裝在一起後注塑成型有填充部103。所述第一端子模組101包括第一絕緣體1011及注塑成型在第一絕緣體1011的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模組102包括第二絕緣體1021 及注塑成型在第二絕緣體1021的第二端子22,即所述絕緣本體1包括第一絕緣體1011與第二絕緣體1021。所述第一絕緣體1011具有較厚的第一基部(未標示)及自第一基部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10111,所述第二絕緣體1021具有較厚的第二基部(未標示)及自第二基部向前延伸的第二舌板10211。所述第一端子21的接觸部201至少部分裸露於第一舌板10111的表面,第二端子22的接觸部201至少部分裸露於第二舌板10211的表面,所述填充部103注塑成型在所述第一、第二舌板10111、10211內外而形成上述完整的對接舌板12,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第二端子21、22的接觸部201完全裸露於第一、第二舌板10111、10211的表面,所述填充部103凸伸出第一、第二舌板10111、10211的前端,所述遮蔽板4的兩側緣及前側緣裸露於填充部103的表面。所述第一舌板10111在其根部具有對應於所述臺階部120的第一加厚部10112,所述第二舌板10211在其根部具有對應於所述臺階部120的第二加厚部10212,所述第一端子模組101成型後在第一基部上鄰近第一加厚部10112處形成第一空缺部10113,所述第二端子模組102成型後在第二基部上鄰近第二加厚部10212處形成第二空缺部10213,所述第一、第二空缺部10113、10213為模具退出後形成,此時第一、第二端子21、22的料帶通過第一、第二空缺部10113、10213裸露於外,所述第一、第二空缺部10113、10213方便第一、第二端子模組101、102成型後裁切第一、第二端子21、22的料帶。所述填充部103還包括包覆所述第一、第二加厚部10112、10212形成上述完整的臺階部120的包覆層1031及填充於所述第一、 第二空缺部10113、10213以形成上述完整的基部11的輔助體1032,所述包覆層1031完全包覆第一、第二加厚部10112、10212及遮蔽板4的側緣。
在電連接器100的制程中,首先形成第一、第二端子21、22,然後通過注塑成型形成第一、第二端子模組101、102,接著將第一、第二端子模組101、102夾持一金屬遮蔽板4相互組裝在一起,再接著向組裝在一起的第一、第二舌板10111、10211、第一、第二加厚部10112、10212及第一、第二空缺部10113、10213注射塑膠以形成上述填充部103,如此即形成一完整的端子模組10。形成後的端子模組10自後向前組裝入所述遮蔽殼體3,然後將遮蔽殼體3的後蓋33向下彎折而遮覆在絕緣本體1的後方。
第九圖及第十圖為本創作的第二實施例,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電連接器200與第一實施例的電連接器100的結構大致相同,相同的結構及位置關係在本實施例中不再贅述,本實施例主要描述不同點。
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不同點主要在於端子的接腳類型及接腳之間的間距。所述第一端子21’的接腳210’沿前後方向(即對接方向)排成一排且為插針型接腳,所述第二端子22’的接腳220’排成一排且為插針型接腳,所述第一端子21’相鄰接腳210’之間的間距L1’相等,所述第二端子22’相鄰接腳220’之間的間距L2’相等,且所述第一端子21’相鄰接腳210’之間的間距L1’與第二端子22’相鄰接腳220’之間的間距L2’相等。本實施例中導電端子相鄰接腳 之間的間距L1’(L2’)大於第一實施例中導電端子相鄰接腳之間的距離L1(L2)。
第十一圖至第十三圖為本創作的第三實施例,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的電連接器300與第一實施例的電連接器100的結構大致相同,相同的結構及位置關係在本實施例中不再贅述,本實施例主要描述不同點。
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不同點主要在於端子的接腳類型及其排佈。所述第一端子21’’至少包括一對訊號端子21S、位於所述一對訊號端子21S兩側的電源端子21P及接地端子21G,所述電源端子21P的接腳210P及接地端子21G的接腳210G位於內側且排成一排,所述訊號端子21S的接腳210S位於電源端子21P及接地端子21G的接腳210P、210G所在排的外側且排成一排,所述電源端子21P及接地端子21G的接腳210P、210G為所述第一端子21’’自其中間部203’’進一步向下延伸而形成插針型接腳,所述訊號端子21S的接腳210S為所述第一端子21’’自其中間部203’’向外彎折而形成表面焊接型接腳。在本實施方式中,沿所述訊號端子21S的接腳210S的排佈方向上(即沿前後方向上或者沿電源端子21P與接地端子21G的接腳210P、210G的排佈方向上),相鄰第一端子21’’的接腳之間的間距L3均相等,相鄰接腳的順序為210G-210S-210S-210P,可參閱圖13,所述相鄰訊號端子21S的接腳之間的間距小於相鄰電源端子21P和/或接地端子21G的接腳之間的間距。所述第二端子22’’包括與第一端子21’’的個數及功能完全相同的訊號端子22S、 接地端子22G及電源端子22P,所述第二端子22’’的接腳220S、220G、220P的類型與第一端子21’’的接腳210S、210G、210P的類型對應相同,所述第二端子22’’的接腳排佈與第一端子21’’的接腳排佈呈鏡像對稱。
第十四圖及第十五圖為本創作的第四實施例,本創作第四實施例的電連接器400與第三實施例的電連接器300的結構類似,相同的結構及位置關係在本實施例中不再贅述,本實施例主要描述不同點。
本實施例與第三實施例之不同點主要在於外側訊號端子41S、42S的接腳410S、420S的類型及相鄰端子41、42的接腳之間的間距,相鄰接腳的順序為410G-410S-410S-410P、420G-420S-420S-420P。所述第一端子41的電源端子41P、接地端子41G及訊號端子41S的接腳410G、410S、410P均為插針型接腳,所述訊號端子41S的接腳410S位於所述電源端子41P及接地端子41G的接腳410G、410P所在排的外側。沿訊號端子41S的接腳410S的排佈方向上(沿前後方向上),相鄰訊號端子41S的接腳410S之間的間距L4大於訊號端子41S的接腳410S與相鄰電源端子41P和/或接地端子41G之間間距L5和/或L6。所述第二端子42包括與第一端子41的個數及功能完全相同的訊號端子42S、接地端子42G及電源端子42P,所述第二端子42的接腳420S、420G、420P的類型與第一端子41的接腳410S、410G、410P的類型對應相同,所述第二端子42的接腳排佈與第一端41的接腳排佈呈鏡像對稱。
在本創作的四個具體實施例中,在滿足正常的焊接要求及高 頻訊號傳輸性能的情況下,所述第一實施例的產品長度最短,其次是第三實施例,然後是第四實施例,第二實施例的產品長度最長,所述電連接器(100、200、300、400)的安裝面(1000、2000、3000、4000)的面積(板上空間)的大小順序也按照上述排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本創作提供的四種端子排佈方式並結合具體的研發或者生產要求任意選擇合適的焊板方案,然而,每個實施例的第一、第二端子(21、22或21’、22’或21’’、22’’或41、42)的接腳之間也並非一定是鏡像對稱,開發人員可按照實際開發要求適當調整端子之間的位置或距離。
綜上所述,本創作符合新型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該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本創作之範圍並不以上述實施例為限,舉凡熟習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創作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210S、210G、210P、220S、220G、220P‧‧‧接腳
3000‧‧‧安裝面
L3‧‧‧間距

Claims (10)

  1.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遮覆於所述絕緣本體的遮蔽殼體,所述絕緣本體具有向前延伸的對接舌板,並定義有垂直於前後方向的第一方向及垂直於所述前後方向與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所述對接舌板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相對的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端子具有沿第一方向排設於所述第一表面的接觸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沿第一方向排設於所述第二表面的接觸部,所述遮蔽殼體包圍對接舌板形成向前開口的對接腔,所述對接腔及第一、第二端子的接觸部均呈180度對稱設置以供對應的插頭連接器可以正反兩個方向插入,其中,所述第一、第二端子均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出所述絕緣本體的接腳。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電連接器具有埋設在所述對接舌板內的遮蔽板,所述遮蔽板位於第一、第二端子之間且具有裸露於對接舌板相對兩側的扣持側緣。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絕緣本體包括第一絕緣體及第二絕緣體,第一絕緣體埋設有前述第一端子而形成第一端子模組,第二絕緣體埋設有前述第二端子而形成第二端子模組,第一、第二端子模組相互組裝在一起,所述第一端子模組具有第一舌板及至少部分裸露於第一舌板表面的上述第一端子的接觸部,所述第二端子模組具有第二舌板及至少部分裸露於第二舌板表面的上述第二端子的接 觸部,所述絕緣本體還包括注塑成型於第一、第二舌板而形成完整的上述對接舌板的填充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任一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的接腳各自沿前後方向排列成一排且均為表面焊接型接腳,至少第一端子的相鄰接腳之間的間距相等。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包括訊號端子、位於所述訊號端子兩側的電源端子及接地端子,所述電源端子及接地端子的接腳排列成一排,所述訊號端子的接腳排列成另一排且位於電源端子及接地端子的接腳所在排的外側。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在前後方向上,相鄰訊號端子之間的間距小於相鄰電源端子和/或接地端子之間的間距。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訊號端子的接腳為表面焊接型接腳,所述電源端子及接地端子的接腳為插針型接腳,在前後方向上,相鄰第一端子的接腳之間的間距均相等。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訊號端子、電源端子及接地端子的接腳均為插針型接腳,在前後方向上,相鄰訊號端子之間的間距大於訊號端子與相鄰電源端子和/或接地端子之間的間距。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腳的排佈與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腳的排佈呈軸對稱設置。
  10.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端子模組及遮覆於所述端子模組的遮蔽殼體,所述端子模組具有後端面、向前延伸並豎直設置的對接舌板及設置於所述端子模組一側的安裝面,所述端子模組具有收容於其內的複數導電端子,所述導電端子具有裸露於所述對接舌板表面的接觸部,所述遮蔽殼體包圍對接舌板而形成向前的對接腔,所述對接腔呈180度對稱設置以供對接連接器正反兩個方向插入,其中,所述對接舌板垂直於所述安裝面,所述導電端子具有延伸出所述安裝面的接腳。
TW104212221U 2015-07-30 2015-07-30 電連接器 TWM5198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2221U TWM519848U (zh) 2015-07-30 2015-07-30 電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2221U TWM519848U (zh) 2015-07-30 2015-07-30 電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9848U true TWM519848U (zh) 2016-04-01

Family

ID=56361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2221U TWM519848U (zh) 2015-07-30 2015-07-30 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198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3663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separate grounding pieces
TWI644484B (zh) 插頭連接器
US981282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ing contact
TWI558006B (zh) 對接的第一連接器及第二連接器
TWI548158B (zh) 電連接器組合
TWI603540B (zh) 插座連接器
US2017003350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ood anti-emi perfprmance
US9837769B2 (en) USB connector having an improved grounding
US20060292921A1 (en) Printed board connector for differential signal transmission
TWM497362U (zh) 電連接器
US911230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y thereof
US8439691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realizing a high signal transmission rate
US10063015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shielding plate
TWI578644B (zh) 插座連接器及與之對接的插頭連接器
US2016004975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latche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TW201906251A (zh) 電連接器
TWI583073B (zh) 電連接器組合
TWM498391U (zh) 電連接器
TW201703374A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TW202301747A (zh) 插座連接器
JP2009110958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6280618B2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US2007029865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500384U (zh) 電連接器組合
TWM496862U (zh) 電連接器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