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6831U - 水耕植物栽培裝置 - Google Patents

水耕植物栽培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6831U
TWM516831U TW104218358U TW104218358U TWM516831U TW M516831 U TWM516831 U TW M516831U TW 104218358 U TW104218358 U TW 104218358U TW 104218358 U TW104218358 U TW 104218358U TW M516831 U TWM516831 U TW M51683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hydroponic
disposed
plant cultivation
b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83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信宏
Original Assignee
勃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勃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勃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2183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6831U/zh
Publication of TWM5168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6831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Hydroponics (AREA)

Description

水耕植物栽培裝置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水耕植物栽培裝置。
水耕栽培(hydroponic culture)又可稱為無土栽培或養液栽培,就是利用適當的設施及介質,將植物所需之養液及空氣供應於其根部,因而無需使用土壤之科學栽培方法。近代環境的變遷劇烈,以往關於節氣及氣象的相關經驗,已無法有效地適用於今日的氣候,農業因而大受影響。人口激增,而土壤有使用效期,要維持土壤中所供給植物生長的養分,必須進行休耕或輪作,但這將令世界各地都會面臨到糧食短缺的情形。因此,利用溫室栽培植物已逐漸成為現代農業的重點項目。溫室中亦有利用地面原來土壤以栽培的方式,可以節省設施之費用。然而,由於土壤的養分甚難控制,故一般溫室中已傾向於採用無需仰賴土壤,其所需之水分及培養液則由人工調配的水耕栽培法。
當然,水耕栽培的技術及應用的設備,目前不僅在植物栽培的溫室中使用,更有設計給居家或工作環境中使用的水耕栽培設備。此除了為居家或工作環境中增添綠色的視覺觀感,以達到抒壓的效果,且種植者為可食用的植物,更可達到方便取用、食用的效果。再者,現代人對於飲食僅偏重精緻美味口感,而忽略了營養均衡,造成許多文明病症的發生。但卻也進而引起一群重視健康的人,尋求各式各樣的養生之道,而最顯而易見的便是多食用蔬菜,此種簡單且容易達成的方法。因此,居家或工作環境中使用的小型水耕栽培設備於近年來備受歡迎。
然而,目前小型的水耕栽培設備,其可提供的栽培空間不足,且僅供應養養液、光照,導致水耕植物的生長情形不佳。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水耕植物栽培裝置,能夠依據使用者的需求調整可用於栽培的空間,以具有足夠的栽培空間,且令使用者能夠以 簡易且方便的方式,於自家、辦公室或其他任何地方培育植物,並可簡易的方式操控水耕栽培設備,實為當前重要的課題之一。
有鑑於上述課題,本創作之目的為提供一種水耕植物栽培裝置,能夠依據使用者的需求調整可用於栽培的空間,以具有足夠的栽培空間,且令使用者能夠以簡易且方便的方式,於自家、辦公室或其他任何地方培育植物,並可簡易的方式操控水耕栽培設備。
為達上述目的,依據本創作之一種水耕植物栽培裝置,與一電子通訊裝置配合使用,水耕植物栽培裝置包括至少一層架、至少一水耕床組、至少一發光單元、至少一溫度控制單元、至少一氣體供應單元、至少一溫溼度感測單元以及一控制模組。層架形成至少一栽培空間。水耕床組設置於栽培空間,且水耕床組相對於栽培空間滑動。發光單元設置於層架,且對應於栽培空間。氣體供應單元、溫溼度感測單元、溫度控制單元及控制模組設置於層架。控制模組耦接發光單元、溫度控制單元、氣體供應單元及溫溼度感測單元,且控制模組具有一無線傳輸單元,以與電子通訊裝置通訊連接。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層架具有至少一組裝結構。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層架包括一支架、至少二側壁及至少二層板,該二側壁相對設置並設置於支架,該二層板與該二側壁相互垂直,該二側壁與該二層板共同形成栽培空間。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溫度控制單元設置於側壁,且側壁具有一出風口,出風口配置於側壁對應於水耕床組的一側。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水耕植物栽培裝置更包括一無線喇叭播放單元設置於層架,且位於溫度控制單元之間。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氣體供應單元及溫溼度感測單元設置於側壁。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發光單元設置於層板對應於水耕床組的一側。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控制模組包括一處理單元及一顯示 單元,處理單元與顯示單元、發光單元、溫度控制單元、氣體供應單元及溫溼度感測單元耦接。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控制模組包括至少一影像擷取單元,設置於層板對應於水耕床組的一側。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水耕床組包括一水床及一植板,植板具有複數栽植孔,且設置於水床。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水耕床組更包括一容置單元,設置於水床的其中一側,且容置單元的一表面具有至少一開口,以與水床連通。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水耕床組更包括一水位偵測單元,與控制模組耦接,水位偵測單元設置於容置單元的內部。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水耕床組更包括一酸鹼度偵測單元,與控制模組耦接,酸鹼度偵測單元設置於容置單元的內部。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水耕床組更包括一電導度偵測單元,與控制模組耦接,電導度偵測單元設置於容置單元的內部。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水耕床組更包括一氣體輸入通道,氣體輸入通道設置於水床內,且氣體輸入通道與氣體供應單元相互連通。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溫度控制單元為風扇,發光單元為發光二極體裝置,無線喇叭播放單元為藍芽音箱。
承上所述,依據本創作的水耕植物栽培裝置具有控制模組,及與控制模組耦接的發光單元、溫度控制單元、氣體供應單元及溫溼度感測單元。且本創作之水耕植物栽培裝置可與電子通訊裝置配合使用,亦即控制模組具有無線傳輸單元,可與電子通訊裝置通訊連接,令使用者能夠透過電子通訊裝置,以簡易且方便的方式,於自家、辦公室或其他任何地方培育水耕植物。另外,水耕植物栽培裝置可藉由組裝結構或層架形成一個以上的栽培空間,進而能夠依據使用者的需求以提供足夠的栽培空間,使水耕植物生長。
1、1a、1c‧‧‧層架
11、11a、11c‧‧‧栽培空間
12、12c‧‧‧支架
13、13c‧‧‧側壁
131‧‧‧出風口
14、14c‧‧‧層板
15、15a‧‧‧組裝結構
3、3a、3c‧‧‧水耕床組
31‧‧‧水床
311‧‧‧延伸部
32‧‧‧植板
321‧‧‧栽植孔
322‧‧‧提把
33‧‧‧水位偵測單元
34‧‧‧酸鹼度偵測單元
35‧‧‧氣體輸入通道
36‧‧‧氣體供應單元
37‧‧‧容置單元
371‧‧‧開口
38‧‧‧電導度偵測單元
39、39a‧‧‧溫溼度感測單元
4、4a‧‧‧發光單元
5、5a‧‧‧溫度控制單元
6、6a‧‧‧控制模組
61‧‧‧無線傳輸單元
62‧‧‧處理單元
63、63a‧‧‧顯示單元
64‧‧‧影像擷取單元
65、65a‧‧‧按鍵單元
7、7a‧‧‧無線喇叭播放單元
E‧‧‧電子通訊裝置
H‧‧‧水耕植物栽培裝置
圖1為依據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一種水耕植物栽培裝置的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之水耕植物栽培裝置的前視圖。
圖3為圖1所示之水耕植物栽培裝置的部分分解圖。
圖4為圖3所示之水耕床組的放大示意圖。
圖5為圖1所示之控制模組的系統方塊示意圖。
圖6為依據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一種水耕植物栽培裝置的示意圖。
圖7為依據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一種水耕植物栽培裝置的示意圖。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一種水耕植物栽培裝置,其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元件符號加以說明。
圖1為依據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一種水耕植物栽培裝置的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之水耕植物栽培裝置的前視圖,請同時參考圖1及圖2所示。本創作之一種水耕植物栽培裝置H與一電子通訊裝置E配合使用。首先,本實施例之水耕植物栽培裝置H屬於智慧型電子裝置、或智慧型家電的一種,其可透過網路而與電子通訊裝置E通訊連接,而其作動細節於後進一步詳述之。又,電子通訊裝置E係指由使用者所操作,可例如但不限於智慧型行動電話(例如智慧型手機)、穿戴式智慧裝置(例如智慧型手錶或智慧型手環等)、平板電腦、個人數位助理、或其他具有通訊功能的電子裝置等。且較佳地,本實施例之水耕植物栽培裝置H可置放於室內空間,例如居家或辦公環境。
其中,水耕植物栽培裝置H包括至少一層架1、至少一水耕床組3、至少一發光單元4、至少一溫度控制單元5、至少一氣體供應單元36、至少一溫溼度感測單元39以及一控制模組6。層架1形成至少一栽培空間11,具體而言,本實施例之層架1包括支架12、側壁13及層板14。支架12是層架1的骨幹,並可承載側壁13及層板14,較佳地,支架12為木頭材質,亦可為金屬材質,例如鋁合金烤漆板,以提供足夠的結構強度。又,支架12為組合方式製成,亦可以一體成型的方式製成。當然,在材質的選擇上,側壁13及層板14可以為金屬材質,例如鋁合金烤漆板,亦可為可塑性材質,例如丙烯青丁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聚合物,即一般所稱之ABS樹脂,以達到使水耕植物栽培裝置H輕量化的 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支架12呈現相對設置的態樣,以供側壁13 設置於支架12後,亦呈現二側壁13相對設置的態樣。層板14亦設置於支架12,如圖1所示,側壁13與層板14共同形成栽培空間11。在本實施例中,層架1具有三側壁13,且設置於支架12上,並與層板14共同形成一個栽培空間11。而未設置側壁13的一側,可作為水耕床組3自栽培空間11進出的開口。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由多個支架12形成多個栽培空間11,或單一支架12亦可形成二個以上的栽培空間11,此於後續第二及第三實施例進一步說明。
圖3為圖1所示之水耕植物栽培裝置的部分分解圖,請參考 圖3所示。水耕床組3設置於栽培空間11,且水耕床組3相對於栽培空間11滑動。又,在本實施例中,水耕床組3可相對於側壁13滑動,亦即,水耕床組3相對於栽培空間11滑動,水耕床組3為類似抽屜的結構。
本實施例之水耕床組3是可拆卸地,而當使用者需置換栽培 水耕植物的養液時,僅需取出水耕床組3,即可置換水耕床組3內部的養液,相當便利。圖4為圖3所示之水耕床組的放大示意圖,請參考圖4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水耕床組3包括一水床31及一植板32,水床31用以容置養液,而植板32用以承載水耕植物。本實施例之水床31的內部具有延伸部311,其中,延伸部311用於承載植板32。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植板32亦可設置於水床31內,本創作不以此為限。又,植板32具有複數個栽植孔321,水耕植物可對應設置於各個栽植孔321中,使得水耕植物的根可穿過植板32的栽植孔321,進而與水床31中的養液接觸,以吸收養分。 其中,栽植孔321的數量及大小可依據水耕植物的種類及生長時期進行調整。植板32可配置提把322以方便提取。而當需置換養液時,僅需將植板32向上取出(握持提把322向上取出),再將水床31自栽培空間11取出即可。而抽屜型之水耕床組3的設計,更使本實施例之水耕植物栽培裝置H適用於室內環境,甚至可直接置放於一般的書桌或辦公桌上,以增加室內環境的綠化效果。
請再參考圖1及圖2所示,本實施例之水耕植物栽培裝置H 更包括可協助並促進水耕植物生長的發光單元4及溫度控制單元5,且發光單元4與溫度控制單元5皆設置於層架1,並分別對應於栽培空間11。具體而言,發光單元4設置於層板14對應於水耕床組3的一側,而溫度控制單元5設置於側壁13的內部,且較佳地,該側的側壁13可加高設置,使溫度控制單元5可直接對應於種植於栽培空間11的水耕植物。在一實施例中,發光單元4可以為發光二極體裝置,而本實施例之溫度控制單元5係以風扇為例,但亦可以為空調等可產生氣流的設備,本創作並不限制。發光單元4為發光二極體裝置除了具有省電的效果以外,更可依據水耕植物的類型,選擇適當照射波長的發光二極體裝置。又,側壁13更具有一出風口131,出風口131配置於側壁13對應於水耕床組3的一側,以將溫度控制單元5所產生的氣流導引至栽培空間11,亦即水耕床組3的周圍。在本實施例中,發光單元4設置於水耕床組3的上方,而溫度控制單元5及其連通的出風口131則設置於水耕床組3的二側,以提供水耕床組3內的水耕植物一個具有充足光照且良好通風的空間。
圖5為圖1所示之控制模組的系統方塊示意圖,請同時參考 圖1及圖5所示。又,本實施例之水耕植物栽培裝置H具有控制模組6,用以控制發光單元4、溫度控制單元5及氣體供應單元36,且控制模組6具有一無線傳輸單元61,用以與電子通訊裝置E通訊連接,如圖1所示,令使用者可直接透過電子通訊裝置E操控水耕植物栽培裝置H的光照(發光單元4)、溫度(溫度控制單元5)及打氣(氣體供應單元36),故本實施例之水耕植物栽培裝置H屬於智慧型電子裝置、或智慧型家電的其中一類型。具體而言,水耕植物栽培裝置H及電子通訊裝置E之間的資料傳輸方式是依據彼此相互配合的硬體架構不同而有不同,可以透過符合例如3G、4G LTE、Wi-Fi或其他遠距離或近距離通訊等技術實現。例如無線傳輸單元61可以為Wi-Fi資料傳輸元件,以Wi-Fi與電子通訊裝置E傳輸資料,並透過電子通訊裝置E操作水耕植物栽培裝置H。
本實施例之控制模組6設置於層架1,且控制模組6耦接發 光單元4及溫度控制單元5,以控制發光單元4、溫度控制單元5、氣體供應單元36及溫溼度感測單元39的作動。而本創作並不限制耦接是以有線 或無線的方式連接。較佳地,支架12更可為中空的結構,可容置用於連接發光單元4、溫度控制單元5、氣體供應單元36及溫溼度感測單元39的線路。
又,請同時參考圖1及圖5所示,控制模組6更包括一處理 單元62及一顯示單元63、按鍵單元65,其中,處理單元62與無線傳輸單元61、顯示單元63、按鍵單元65、發光單元4、溫度控制單元5、氣體供應單元36及溫溼度感測單元39耦接,不僅可透過處理單元62控制發光單元4、溫度控制單元5、氣體供應單元36及溫溼度感測單元39,更可將其相關資訊,例如現在時間、溫度、濕度、光照時間、打氣時間、風扇時間、採收倒數及水位警報顯示於顯示單元63。具體而言,處理單元62可於出廠時預先設定、或是由使用者透過電子通訊裝置E設定、或是使用者在水耕植物栽培裝置H端設定水耕植物所適宜的光照時間、打氣時間、風扇時間及其時程,並由無線傳輸單元61將設定資訊傳送至處理單元62,進而使處理單元62適時的調控發光單元4、溫度控制單元5及氣體供應單元36的啟動時間,較佳地,發光單元4、溫度控制單元5及氣體供應單元36可同時開關。當然,前述之設定條件可依據不同水耕植物的種類,設定不同的照明(發光單元4)、風扇(溫度控制單元5)、打氣(氣體供應單元36)的啟動條件。較佳地,處理單元62亦可預先儲存複數個排程設定以供使用者選擇。其中,排程設定即是針對不同種類水耕植物,預先儲存適用的發光單元4、溫度控制單元5及氣體供應單元36運轉時間,並可以倒數的方式顯示採收時間、顯示當前溫度、濕度等等,本創作並不限制。
本實施例之顯示單元63及至少三顆按鍵單元65設置於層板 14的一端,且位於層架1外側的表面,處理單元62可將調控的資訊傳送至顯示單元63,以供使用者觀看。在其他實施例中,顯示單元63可設置於側壁13的一表面,本創作並不限制。而在本實施例之顯示單元63為液晶顯示面板,亦可以為觸控式的顯示面板,令使用者可選擇在電子通訊裝置E輸入設定資訊、或是在顯示單元63直接進行輸入。當然,水耕植物適宜的生長條件,即前述的光照或溫度條件等,亦可隨時進行輸入調整,本創作並不限制。更可於顯示面板(顯示單元63)設計有照明開關、打氣開關等 輸入區塊,亦可以用按鍵單元65開關照明及開關打氣,令使用者可輕易的操作。另外,亦可設計成當照明(發光單元4)關閉時,亦即日照時程以外的時間,可透過於顯示單元63或按鍵單元65手動輸入開啟以觀察水耕植物的生長情形。當於栽培過程中想要更換添加養液或停止打氣時,也可以透過顯示單元63或按鍵單元65手動輸入關閉打氣運作以方便操作。
本實施例之無線喇叭播放單元7可以為為藍芽音箱,設置於 側壁13的內部,透過出風口131播放聲音或音樂,並使用無線通訊功能,可與通訊裝置E以藍芽或其他無線方式連接,本創作並不限制連線方式。
請同時參考圖2及圖5所示,較佳地,本實施例之控制模組 6更包括影像擷取單元64,用以擷取栽培空間11的一影像,藉此取得水耕植物生長情形的影像,故影像擷取單元64對應於栽培空間11設置即可。 換言之,以可拍攝到栽培空間11的條件決定影像擷取單元64的設置位置,舉例而言,影像擷取單元64可設置於層板14對應於水耕床組3的一側,亦可設置於側壁13對應於水耕床組3的一側,僅需達到可擷取栽培空間11的影像即可。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單元64可以為定時的擷取影像,例如每半個小時擷取一次影像,或是由使用者藉由電子通訊裝置E或顯示單元63輸入擷取影像的指令時,再由處理單元62控制影像擷取單元64擷取影像。 接著,將擷取的影像回傳至處理單元62後,再透過無線傳輸單元61傳送至電子通訊裝置E以供使用者查看。當然,亦可透過網路串流的方式直接將影像擷取單元64所取得的即時影像呈現在顯示單元63,本創作並不限制。當然,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單元64亦可以為連續的擷取影像,即可以為錄影裝置,並可透過網路串流的方式直接將影像擷取單元64所取得的即時影像傳送至電子通訊裝置E,以供使用者觀察水耕植物的生長狀況,並可隨時調整栽培條件。本實施例之水耕植物栽培裝置H藉由影像擷取單元64及無線傳輸單元61的設置,令使用者可隨時監測水耕植物的生長情形。影像擷取單元64可具有無線傳輸功能,本創作並不限制。
再請參考圖4所示,較佳地,水耕床組3更包括水位偵測單 元33、氣體輸入通道35及容置單元37。本實施例之水位偵測單元33可以為浮球開關,亦可以為其他形式之水位偵測裝置,本創作並不限制。具體 而言,容置單元37設置於水床31的其中一側,本實施例係將容置單元37置於水床31內,且配置於靠近溫度控制單元5的該側。又,容置單元37為中空的結構,且容置單元37的其中一表面具有至少一開口371,以與水床31連通。在本實施例中,容置單元37置於水床31後,於容置單元37對應於水床31內部的底側,開設至少一個開口371,藉由開口371使容置單元37與水床31可相互連通。亦即,使水床31內的培養液可透過開口371流通至容置單元37。且較佳地,容置單元37可沿著水床31往上取出,藉此可清理容置單元37的底部,並方便水耕床組3取出。
在本實施例中,係將水位偵測單元33與設置於容置單元37 的內部,且水位偵測單元33及與控制模組6的處理單元62耦接。由於容置單元37與水床31可相互連通,可透過水位偵測單元33偵測容置於水床31內部的養液高度。較佳地,處理單元62亦可預先設定養液高度的閥值,當養液的高度低於閥值時,可將水位警報資訊顯示於顯示單元63或直接透過無線傳輸單元61發出一警示訊息至電子通訊裝置E,以提醒使用者補充養液或清水,藉此使水耕植物能持續的在適當的環境中生長。當然,本實施例亦可於顯示單元63設計有水位警示顯示區塊,以提醒使用者養液之水位過低的情形。在其他實施例中,水耕植物栽培裝置H亦可再增加酸鹼度偵測單元34或電導度偵測單元38,本創作並不限制。
另外,本實施例之氣體供應單元36亦設置於側壁13的內 部,而側壁13內對應具有一氣體輸入通道35具有一開口,且氣體輸入通道35與氣體供應單元36連通,以提供打氣的功能。又,氣體輸入通道35從側壁13開口處,通過容置單元37進入水床31的底部以確保氣體供應單元36所供應的氣體可確實打入養液之中,以提高養液的含氧量,有利於水耕植物的生長需要。又,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之氣體供應單元36亦可與控制模組6的處理單元62耦接,並透過控制模組6控制氣體供應單元36的開關。
圖6為依據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一種水耕植物栽培裝置的 示意圖,請參考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水耕植物栽培裝置H亦可由多個層架1、1a形成多個栽培空間11、11a。具體而言,如圖1及圖6所示, 本實施例之層架1具有至少一組裝結構15,本實施例之組裝結構15係設置於層架1上緣的四周,而層架1a的底部對應具有組裝結構15a,以相互組裝。本實施之組裝結構15係為凹槽,而組裝結構15a為凸部,藉由凹槽及凸部的結構使層架1與層架1a相互組裝。又,本實施例之層架1a同樣具有、水耕床組3a、發光單元4a、溫度控制單元5a、氣體供應單元a(圖6未顯示)、溫溼度感測單元39a及無線喇叭播放單元7a,而共用同一個控制模組6、顯示單元63及按鍵單元65,亦可以個別控制(控制模組6a、顯示單元63a及按鍵單元65a),本創作並不作限。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由二個以上的層架1a、水耕床組、發光單元4a、溫度控制單元5a、氣體供應單元、溫溼度感測單元39a及無線喇叭播放單元7a所組裝而成,並共用同一個控制模組6或個別控制,本創作並不限制。
圖7為依據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一種水耕植物栽培裝置的 示意圖,請參考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層架1c具有二側壁13c,且相對設置於支架12c上,並與層板14c共同形成二個栽培空間11c,亦即二個側壁13c、一層板14c即可形成一栽培空間11c,而本實施例係由四個側壁13c、三層板14c共同形成二個栽培空間11c為例。換言之,本創作並不限制一個層架1僅可形成一個栽培空間11(第一及第二實施例),層架1c亦可形成二個以上的栽培空間11c(第三實施例)。且在本實施例中,各個栽培空間11c具有對應水耕床組3c、發光單元及溫度控制單元、氣體供應單元36c等元件,且共用同一個控制模組、顯示單元63c及按鍵單元65c。
綜上所述,依據本創作的水耕植物栽培裝置具有控制模組, 及與控制模組耦接的發光單元、溫度控制單元、氣體供應單元及溫溼度感測單元。且本創作之水耕植物栽培裝置可與電子通訊裝置配合使用,亦即控制模組具有無線傳輸單元,可與電子通訊裝置通訊連接,令使用者能夠透過電子通訊裝置,以簡易且方便的方式,於自家、辦公室或其他任何地方培育水耕植物。另外,水耕植物栽培裝置可藉由組裝結構或層架形成一個以上的栽培空間,進而能夠依據使用者的需求以提供足夠的栽培空間,使水耕植物生長。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創作 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層架
11‧‧‧栽培空間
12‧‧‧支架
13‧‧‧側壁
131‧‧‧出風口
14‧‧‧層板
15‧‧‧組裝結構
3‧‧‧水耕床組
32‧‧‧植板
322‧‧‧提把
37‧‧‧容置單元
39‧‧‧溫濕度感測單元
5‧‧‧溫度控制單元
6‧‧‧控制模組
63‧‧‧顯示單元
65‧‧‧按鍵單元
7‧‧‧無線喇叭播放單元
E‧‧‧電子通訊裝置
H‧‧‧水耕植物栽培裝置

Claims (16)

  1. 一種水耕植物栽培裝置,與一電子通訊裝置配合使用,該水耕植物栽培裝置包括:至少一層架,形成至少一栽培空間;至少一水耕床組設置於該栽培空間,且該水耕床組相對於該栽培空間滑動;至少一發光單元,設置於該層架,且對應於該栽培空間;至少一溫度控制單元,設置於該層架,且對應於該栽培空間;至少一氣體供應單元,設置於該層架;至少一溫溼度感測單元,設置於該層架;以及一控制模組,設置於該層架,該控制模組耦接該發光單元、該溫度控制單元、該氣體供應單元及該溫溼度感測單元,且該控制模組具有一無線傳輸單元,以與該電子通訊裝置通訊連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水耕植物栽培裝置,其中該層架具有至少一組裝結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水耕植物栽培裝置,其中該層架包括一支架、至少二側壁及至少二層板,該二側壁相對設置並設置於該支架,該二層板與該二側壁相互垂直,該二側壁與該二層板共同形成該栽培空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水耕植物栽培裝置,其中該溫度控制單元設置於該側壁,且該側壁具有一出風口,該出風口配置於該側壁對應於該水耕床組的一側。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水耕植物栽培裝置,更包括:一無線喇叭播放單元,設置於該層架,且位於該溫度控制單元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水耕植物栽培裝置,其中該氣體供應單元及該溫溼度感測單元設置於該側壁。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水耕植物栽培裝置,其中該發光單元設置於該層板對應於該水耕床組的一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水耕植物栽培裝置,其中該控制模組包括 一處理單元及一顯示單元,該處理單元與該顯示單元、該發光單元及該溫度控制單元、該氣體供應單元及該溫溼度感測單元耦接。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水耕植物栽培裝置,其中該控制模組包括至少一影像擷取單元,設置於該層板對應於該水耕床組的一側。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水耕植物栽培裝置,其中該水耕床組包括一水床及一植板,該植板具有複數栽植孔,且設置於該水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水耕植物栽培裝置,其中該水耕床組更包括一容置單元,設置於該水床的其中一側,且該容置單元的一表面具有至少一開口,以與該水床連通。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水耕植物栽培裝置,其中該水耕床組更包括一水位偵測單元,與該控制模組耦接,該水位偵測單元設置於該容置單元的內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水耕植物栽培裝置,其中該水耕床組更包括一酸鹼度偵測單元,與該控制模組耦接,該酸鹼度偵測單元設置於該容置單元的內部。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水耕植物栽培裝置,其中該水耕床組更包括一電導度偵測單元,與該控制模組耦接,該電導度偵測單元設置於該容置單元的內部。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水耕植物栽培裝置,其中該水耕床組更包括一氣體輸入通道,該氣體輸入通道設置於該水床內,且該氣體輸入通道與該氣體供應單元相互連通。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水耕植物栽培裝置,其中該溫度控制單元為風扇,該發光單元為發光二極體裝置,該無線喇叭播放單元為藍芽音箱。
TW104218358U 2015-11-16 2015-11-16 水耕植物栽培裝置 TWM5168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8358U TWM516831U (zh) 2015-11-16 2015-11-16 水耕植物栽培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8358U TWM516831U (zh) 2015-11-16 2015-11-16 水耕植物栽培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6831U true TWM516831U (zh) 2016-02-11

Family

ID=55810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8358U TWM516831U (zh) 2015-11-16 2015-11-16 水耕植物栽培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1683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3907B (zh) * 2018-07-05 2019-07-01 Chao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可倒種植栽之水耕系統
CN110710449A (zh) * 2018-07-13 2020-01-21 朝阳科技大学 可倒种植栽的水耕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3907B (zh) * 2018-07-05 2019-07-01 Chao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可倒種植栽之水耕系統
CN110710449A (zh) * 2018-07-13 2020-01-21 朝阳科技大学 可倒种植栽的水耕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61698A1 (zh) 一种植物水培架和植物生长环境保障系统
WO201915759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rowing plants and monitoring growth of plants
US8145330B2 (en) Plant growing system using portable telephone
US20200375127A1 (en) Soilless plant growing systems
WO2013177858A1 (zh) 一种对植物浇水进行提醒的系统
WO2021165875A1 (en) Automated vertical plant cultivation system and methodology
TWM516831U (zh) 水耕植物栽培裝置
KR20200063457A (ko) 다목적 소형 스마트팜 장치
CN205179988U (zh) 水耕植物栽培装置
CN204014686U (zh) 室内种植设备
CN108617404A (zh) 一种用于菌、菜、鱼、虫一体的室内智能共生系统
KR102035326B1 (ko) 식물의 개수와 품종에 대한 제어 데이터를 이용하여 외기를 도입하는 IoT 기반 스마트 식물 재배기 및 스마트 식물 재배 시스템
CN201919455U (zh) 一种植物组织培养装置
KR101524687B1 (ko) 초음파 가습을 이용한 버섯재배장치
KR20180052923A (ko) 스마트폰 기반 원격 식물재배 시스템
CN207978615U (zh) 一种园林绿化用花卉苗木育苗箱
CN213715791U (zh) 一种培育房
CN207574145U (zh) 一种蘑菇模拟生态种植箱
CN215012364U (zh) 一种全自动无土栽培菌植共培养装置
CN102342238B (zh) 家用田园式育苗、节水、加湿、负离子多功能生态装置
CN203735283U (zh) 一种亚克力昆虫饲养笼
CN1987250A (zh) 空调器
CN209628248U (zh) 一种食用菌智能出菇箱
CN208402731U (zh) 一种消毒、浸泡和培植三合一的食用菌智能培养箱
CN207037508U (zh) 一种培养机联网智能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