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4195U - 魚菜共生系統 - Google Patents

魚菜共生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4195U
TWM514195U TW104214244U TW104214244U TWM514195U TW M514195 U TWM514195 U TW M514195U TW 104214244 U TW104214244 U TW 104214244U TW 104214244 U TW104214244 U TW 104214244U TW M514195 U TWM514195 U TW M51419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ing
tank
fish
shelf
symbiosis sys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42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e-Zi Lin
Original Assignee
De-Zi Lin
Lin Chung She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Zi Lin, Lin Chung Sheng filed Critical De-Zi Lin
Priority to TW1042142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4195U/zh
Publication of TWM5141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4195U/zh

Links

Description

魚菜共生系統
本新型創作是有關於一種魚菜共生系統。
隨著各種食安問題的產生、環境的污染問題,有越來越多強調能減少污染問題、生產安全無毒之蔬菜水果的概念興起,也因此即有魚菜共生系統(Aquaponics system) 新型態的農法因應而生,其主要係透過簡單的設備,令養魚槽富含有機質的廢水,提供來澆灌植物,而經植物淨化的乾淨水,又再度提供養魚槽養魚之用,魚菜共生的優勢就是自給自足、縮短食物里程與減少碳足跡。
在實際系統的架構上,其係利用養殖的廢水被細菌硝化作用後產生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份而吸收,廢水也因為最終被轉化為植物所需要旳養份而被吸收,又逹到淨化水質的作用,所以整個魚菜共生是封閉的水循環系統,故具有養殖不用換水種菜不用澆水的優點,同時,魚菜共生系統因為結合了各生物的作用,屬於一種有機種殖與養殖的技術,能提供人類更自然及健康的食品。
現有堆疊式的魚菜共生系統均是利用抽水幫浦抽取魚缸中的水與排泄物以提供至植物栽種箱,接著再以設置於植物栽種箱底部的管件輸水回魚缸中,然而植物可能會因長時間浸泡於水中而腐爛,且其抽水幫浦的設置數量亦須考量魚缸與植物栽種箱的數量。再者,堆疊式結構也不容易隨著使用者的喜好而改變對應的配置方式,其適用性因而受限。換句話說,在都市化的情形下,現有居住空間並不寬廣,因此堆疊式結構的魚菜共生系統並不易在有限的空間達成。
因此,如何設計出一簡易達成水於魚缸與植物栽種箱之間連續循環的堆疊式魚菜共生系統,同時能配合居住環境的空間需求,已成為一待解決的問題。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魚菜共生系統,其藉由層架的配置設置可抽換的植栽結構,同時將水族養殖槽置於層架的底部,而讓上方的植栽結構與下方的水族養殖能相互循環,以利用空間優勢並提高層架的穩定性而形成兼具植生牆外觀的魚菜共生系統。
本新型創作的魚菜共生系統,包括層架、至少一第一植栽槽、至少一植栽盆、至少一水族養殖槽以及水循環模組。第一植栽槽設置於層架且具有多個第一開口。各第一開口連通第一植栽槽的內部空間與外部環境。植栽盆可移離地穿過第一開口而承載於第一植栽槽上。植栽適於種植在植栽盆中。水族養殖槽設置於層架的底部且位於第一植栽槽的下方。水循環模組連通水族養殖槽與第一植栽槽。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植栽槽的底部具有至少一開孔。水循環模組將水從水族養殖槽傳送至第一植栽槽,而水經由第一植栽槽底部的開孔流回水族養殖槽。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水循環模組包括貯置槽、管路以及泵。貯置槽設置在上述的層架旁且連接水族養殖槽。管路連接貯置槽與第一植栽槽。泵配置於水族養殖槽內以將水傳送至貯置槽並經由管路傳送至第一植栽槽。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還包括第二植栽槽與虹吸件。第二植栽槽設置於層架的底部且位於第一植栽槽與水族養殖槽之間。虹吸件設置於第二植栽槽,其中水經由第一植栽槽的開孔而流入第二植栽槽,並經由虹吸件而傳送至水族養殖槽。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植栽槽連接貯置槽,以使貯置槽的水部分流向第二植栽槽。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還包括控制模組,電性連接連接泵,以控制並驅動泵作動。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還包括電源,其為太陽能供電模組或風力供電模組,電性連接並供電至該控制模組。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還包括多個第一植栽槽,上、下分層地設置於層架,其中位於上層的第一植栽槽內的水經由上述的開孔而流向位於下層的第一植栽槽。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植栽盆具有柱體與從柱體延伸的杯體。柱體穿過上述的第一開口移入第一植栽槽,杯體與第一開口干涉而使植栽盆承載於第一植栽槽。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柱體還具有多個第二開口,連通植栽盆與該第一植栽槽。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水族養殖槽形成層架的結構重心。
在本新型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水族養殖槽與第二植栽槽共同形成層架的結構重心。
基於上述,魚菜共生系統藉由植栽槽配置在層架上,而讓水族養殖槽配置在層架的底部,如此以層架式的配置方式能達到有效利用空間的優勢,而底部的水族養殖槽也因其重量而得以穩固整個層架的重心,以達到穩定結構及空間使用便利性的效果。再者,各植栽槽是以多個植栽盆可移離地配置其上,而將植物種植在植栽盆中,而能隨使用者所需進行抽取或變換,而有效提高其適用性。同時,所述魚菜共生系統也因層架結構而形成植生牆(綠牆),藉由水循環模組讓上方的植栽結構與下方的水族養殖槽能相互循環,以更能適應現有居住環境的需求。
為讓本新型創作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 是依據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魚菜共生系統的示意圖。圖2是圖1的魚菜共生系統的部分構件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 與圖2,在本實施例中,魚菜共生系統100包括層架140、至少一第一植栽槽110、至少一植栽盆114、至少一水族養殖槽130、水循環模組150以及控制模組160。第一植栽槽110如圖1所示逐層配置在層架140上,植栽盆114內種植有植栽200,且植栽盆114可移離地配置且承載在第一植栽槽110上。水族養殖槽130 配置在層架140 的底部且位於前述第一植栽槽110的下方。水循環模組150連接在第一植栽槽110與水族養殖槽130之間,以讓水族養殖槽130的水能經由水循環模組150傳送到第一植栽槽110,而後再從第一植栽槽110 流向水族養殖槽130 而完成循環。
本實施例藉由層架式的配置而讓魚菜共生系統100得以具備有效地空間利用性,且層架140也因配置在其底部的水族養殖槽130的重量而有效地降低整體的結構重心,以讓層架140能更穩固定立設於地面或平台。此外,本實施例層架式的魚菜共生系統100還能被視為植生牆(綠牆)結構,而符合現代都市化建築的空間需求與美觀的效果。再者,層架140亦可於其底部裝設滾輪,藉此提高其移動能力,而更能擴展其適用範圍。與現有綠牆相較之下,本案的魚菜共生系統藉由層架140的結構特徵,而能活動地配置在建築物的任一位置,亦即其無須固定在建築物的主結構或牆上,因而也提高其適用範圍,並降低對建築物的破壞。據此,本案的魚菜共生系統能因此而同時兼具美觀性。
在此雖繪示多個第一植栽槽110、多個植栽盆114以及一個水族養殖槽130為例,但不因此限制所述構件的數量。如圖1所示,第一植栽槽110是以上、下分層地配置在層架140上,其中層架140可藉由承載支架或掛勾式結構作為其與第一植栽槽110之間的組裝結構,在此並未對此設限。
另請再參考圖2,第一植栽槽110為空心結構,其具有第一開口112a以連通第一植栽槽110的內部空間與外部環境,以及設置在底部的開孔112b。據此,用以作為填充魚菜共生所需的培養介質,如所示的發泡礫石500,便能填充於第一植栽槽110的內部空間。接著,具有植栽200(繪示於圖1)的植栽盆114便能經由第一開口112a插置且承載於第一植栽槽110上。如圖所示,植栽盆114是可活動地經由第一開口112a而配置於第一植栽槽110,此舉也讓使用者能依所需而隨時抽換不同的植栽,而無須擔心植物因移盆而受到的影響。
圖3繪示圖2的部分構件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2與圖3。另需提及的是,植栽盆114區分為柱體114c與從柱體114c延伸的杯體114b,其中柱體114c用以穿過第一開口112a而插置於第一植栽槽110內的發泡礫石500中,杯體114b與第一開口112a相互干涉,而讓植栽盆114b得以藉由杯體114b卡至於第一植栽槽110上,其中柱體114c還具有多個第二開口114a,用以連通植栽盆114的內部空間與第一植栽槽110的內部空間。如此一來即代表流入第一植栽槽110的水能在植栽盆114與第一植栽槽110之間順利地流通,以讓植栽盆114內的植栽200能因此充分吸收水中的養分。
再者,如圖1所示,第一植栽槽110是以層架式的配置,因此位於上層的第一植栽槽110內的水便能因重力而經由所述開孔112b而流向位於下層的第一植栽槽110,而無須另行設置構件驅動水在相鄰的第一植栽槽110之間流動。
請再參考圖1,本實施例的水循環模組150包括貯置槽152、管路154以及泵156,其中貯置槽152設置在層架140旁且連接水族養殖槽130,管路154連接貯置槽152與第一植栽槽110。在本實施例中,管路154實質上是連接至位於最上層的第一植栽槽110。泵156,例如是沈水馬達,其配置於水族養殖槽130內以將水傳送至貯置槽152並經由管路154傳送至最上層的第一植栽槽110,而後藉由層架式的配置方式,而使水逐層地從第一植栽槽110流下。控制模組160電性連接至前述設置在水族養殖槽130內的泵156,以控制泵156驅動水流而將水從水族養殖槽130汲出。在此,水循環模組150還可包括過濾元件(未繪示),藉以過濾水中的雜質。
再者,本實施例的電源包括太陽能供電模組300與風力供電模組400,其分別電性連接至控制模組160並對其供電。在本實施例中,控制模組160具有切換元件(未繪示),其能視當下的環境需求而選擇太陽能供電模組300或風力供電模組400作為其電力來源。此外,控制模組160還可具有蓄電單元(未繪示),藉以積蓄從太陽能供電模組300或風力供電模組400所供應之電力,以在太陽能供電模組300或風力供電模組400均無法作動的情形下,仍可對魚菜共生系統100中的相關構件,例如泵156,提供一定的電力。
圖4繪示圖1的魚菜共生系統的局部示意圖。請參考圖1與圖4,另一方面,本實施例的魚菜共生系統100還包括第二植栽槽120與虹吸件170,其中第二植栽槽120設置於層架140的底部且位於第一植栽槽110與水族養殖槽130之間,即,第二植栽槽120仍位於水族養殖槽130之上。第二植栽槽120由槽體124與堆疊件122構成,其中槽體124支承在堆疊件122上。虹吸件170設置於第二植栽槽120的槽體124中。如圖1所示,由於第二植栽槽120位於第一植栽槽110的下方,因此水能經由第一植栽槽110的開孔112b而流入第二植栽槽120。同時,水循環系統150的貯置槽152也連接至第二植栽槽120,因此貯置槽152內部分的水也會流向第二植栽槽120。類似於第一植栽槽110,本實施例的第二植栽槽120亦於槽體124內填充發泡礫石500以作為植栽200的培養介面,前述水流至第二植栽槽120後,便能藉由虹吸件170的虹吸作用而將水傳至水族養殖槽130,其中不同的是,第二植栽槽120是藉由其堆疊件122而能架設在水族養殖槽130上,以讓第二植栽槽120與水族養殖槽130能共同形成層架140的結構重心所在。
綜上所述,在本新型創作的上述實施例中,魚菜共生系統藉由植栽槽配置在層架上,而讓水族養殖槽配置在層架的底部,如此以層架式的配置方式能達到有效利用空間的優勢,而底部的水族養殖槽也因其重量而得以穩固整個層架的重心,以有效結合現今魚菜共生裝置與植生牆(綠牆)結構,以讓兩者能藉由水循環模組而達到相互循環共生的效果,同時也因此達到穩定結構及空間使用便利性的效果。
再者,設置在層架上的第一植栽槽藉由共通的內部空間而以不同的開口作為支承多個植栽盆之用,以讓使用者能以不同形式或數量的植栽盆配置於同一個第一植栽槽中,以提高植栽槽的適用性與便利性,植栽因植栽盆與植栽槽的活動配置而不再受限於植栽槽的外形與環境。此外,魚菜共生系統還包括能堆疊在水族養殖槽上的第二植栽槽,其用以承接從第一植栽槽流下的水流而藉由虹吸件傳送至水族養殖槽,且因堆疊結構而能與水族養殖槽共同形成層架的結構重心,藉以提高層架的結構穩定性。
另一方面,上述實施例的魚菜共生系統能以控制模組電性連接不同的電力來源,除藉由切換方式選擇當下適當的電源外,尚能藉由蓄電元件達到儲存電力的效果,以在前述電源均無法作動時,仍能以蓄電元件保持魚菜共生系統的正常運作。
雖然本新型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新型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魚菜共生系統
110‧‧‧第一植栽槽
112a‧‧‧第一開口
112b‧‧‧開孔
114‧‧‧植栽盆
114a‧‧‧第二開口
114b‧‧‧杯體
114c‧‧‧柱體
120‧‧‧第二植栽槽
122‧‧‧堆疊件
124‧‧‧槽體
130‧‧‧水族養殖槽
140‧‧‧層架
150‧‧‧水循環模組
152‧‧‧貯置槽
154‧‧‧管路
156‧‧‧泵
160‧‧‧控制模組
170‧‧‧虹吸件
200‧‧‧植栽
300‧‧‧太陽能供電模組
400‧‧‧風力供電模組
500‧‧‧發泡礫石
圖1 是依據本新型創作一實施例的魚菜共生系統的示意圖。 圖2 是圖1 的魚菜共生系統的部分構件示意圖。 圖3 繪示圖2 的部分構件示意圖。 圖4 繪示圖1 的魚菜共生系統的局部示意圖。
100‧‧‧魚菜共生系統
110‧‧‧第一植栽槽
120‧‧‧第二植栽槽
130‧‧‧水族養殖槽
140‧‧‧層架
150‧‧‧水循環模組
152‧‧‧貯置槽
154‧‧‧管路
156‧‧‧泵
160‧‧‧控制模組
200‧‧‧植栽
300‧‧‧太陽能供電模組
400‧‧‧風力供電模組

Claims (12)

  1. 一種魚菜共生系統,包括: 一層架; 至少一第一植栽槽,設置於該層架,該第一植栽槽具有多個第一開口,各該第一開口連通該第一植栽槽的內部空間與外部環境; 至少一植栽盆,可移離地穿過該第一開口而承載於該第一植栽槽上,一植栽適於種植在該植栽盆中; 至少一水族養殖槽,設置於該層架的底部且位於該第一植栽槽的下方;以及 一水循環模組,連通該水族養殖槽與該第一植栽槽。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魚菜共生系統,其中該第一植栽槽的底部具有至少一開孔,該水循環模組將水從該水族養殖槽傳送至該第一植栽槽,而水經由該第一植栽槽底部的該開孔流回該水族養殖槽。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魚菜共生系統,其中該水循環模組包括: 一貯置槽,設置在該層架旁且連接該水族養殖槽; 一管路,連接該貯置槽與該第一植栽槽;以及 一泵,配置於該水族養殖槽內以將水傳送至該貯置槽並經由該管路傳送至該第一植栽槽。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魚菜共生系統,還包括: 一第二植栽槽,設置於該層架的底部且位於該第一植栽槽與該水族養殖槽之間;以及 一虹吸件,設置於該第二植栽槽,其中水經由該第一植栽槽的該開孔而流入該第二植栽槽,並經由該虹吸件而傳送至該水族養殖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魚菜共生系統,該第二植栽槽連接該貯置槽,以使該貯置槽的水部分流向該第二植栽槽。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魚菜共生系統,還包括: 一控制模組,電性連接該泵,以控制並驅動該泵作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魚菜共生系統,還包括: 一電源,為太陽能供電模組或風力供電模組,該電源電性連接並供電至該控制模組。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魚菜共生系統,包括多個第一植栽槽,上、下分層地設置於該層架,位於上層的該第一植栽槽內的水經由該開孔而流向位於下層的該第一植栽槽。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魚菜共生系統,其中該植栽盆具有一柱體與從該柱體延伸的一杯體,該柱體穿過該第一開口移入該第一植栽槽,該杯體與該第一開口干涉而使該植栽盆承載於該第一植栽槽。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魚菜共生系統,其中該柱體還具有多個第二開口,連通該植栽盆與該第一植栽槽。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魚菜共生系統,其中該水族養殖槽形成該層架的結構重心。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魚菜共生系統,其中該第二植栽槽與該水族養殖槽共同形成該層架的結構重心。
TW104214244U 2015-09-02 2015-09-02 魚菜共生系統 TWM5141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4244U TWM514195U (zh) 2015-09-02 2015-09-02 魚菜共生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4244U TWM514195U (zh) 2015-09-02 2015-09-02 魚菜共生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4195U true TWM514195U (zh) 2015-12-21

Family

ID=55409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4244U TWM514195U (zh) 2015-09-02 2015-09-02 魚菜共生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1419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5624A (zh) * 2016-07-01 2016-11-30 安庆师范学院 一种鱼花共生智能生态墙
CN106719161A (zh) * 2017-02-16 2017-05-31 天津兰尚卓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节能型水锤鱼菜共生系统
CN108323341A (zh) * 2017-01-17 2018-07-27 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鱼菜共生系统
WO2021184400A1 (zh) * 2020-03-20 2021-09-23 黄众威 一种鱼植共生的生态养殖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5624A (zh) * 2016-07-01 2016-11-30 安庆师范学院 一种鱼花共生智能生态墙
CN108323341A (zh) * 2017-01-17 2018-07-27 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鱼菜共生系统
CN106719161A (zh) * 2017-02-16 2017-05-31 天津兰尚卓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节能型水锤鱼菜共生系统
WO2021184400A1 (zh) * 2020-03-20 2021-09-23 黄众威 一种鱼植共生的生态养殖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50769U (zh) 家庭立体生产蔬菜栽培架
TWM514195U (zh) 魚菜共生系統
CN204697606U (zh) 一种太阳能鱼菜共生循环系统
CN206118823U (zh) 一种透明材料的立体窗式双水路多层鱼菜共生装置
CN207269464U (zh) 渔菜共生系统
CN202310800U (zh) 智能新型多层式多段密植栽培装置
CN201919384U (zh) 立体植物栽培装置
CN103039339A (zh) 一种植物水培生产装置
CN104255398B (zh) 一种家用自动浇灌系统
CN202406717U (zh) 无土栽培种植床
RU2487536C1 (ru) Компактная рыбовод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замкнутого водообеспечения
CN104322423B (zh) 一种鱼花共养装置
CN203952043U (zh) 一种水培种植装置
CN203608617U (zh) 立体型鱼菜共生种植装置
CN205196682U (zh) 一种生态土鸡放养场的组合式辅助养殖设备
KR102124038B1 (ko) 작물 재배 장치
KR101338853B1 (ko) 화단
CN207284623U (zh) 居室内植物水培种植装置
CN107439458A (zh) 一种阶梯式阳台鱼菜共生装置
CN115500189B (zh) 新型园林苗木培育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4146136U (zh) 一种潮汐式种植系统及养鱼系统
CN203618498U (zh) 智能无土种植装置
CN204837567U (zh) 一种微型鱼植共生系统
CN209185317U (zh) 一种自动节水景观装置
CN203748382U (zh) 一种新型无土植物栽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