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3981U - 電子元件供熱式電暖器 - Google Patents

電子元件供熱式電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3981U
TWM513981U TW104213729U TW104213729U TWM513981U TW M513981 U TWM513981 U TW M513981U TW 104213729 U TW104213729 U TW 104213729U TW 104213729 U TW104213729 U TW 104213729U TW M513981 U TWM513981 U TW M51398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module
heating
electronic component
electron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37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ui-min Cui
I Ming Lin
shi-ming Guo
Jie-Cheng Chen
Original Assignee
Applied Green Ener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lied Green Energy Corp filed Critical Applied Green Energy Corp
Priority to TW1042137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3981U/zh
Publication of TWM5139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3981U/zh

Links

Landscapes

  • Direct Air Heating By Heater Or Combustion Gas (AREA)

Description

電子元件供熱式電暖器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電暖器,特別是指一種電子元件供熱式電暖器。
電暖裝置係用以供應熱氣或熱風,使車內或室內等空間內的溫度被提高,從而避免使用者受涼或受寒。
惟,現有的電暖裝置由於必須以從零到有的方式來產生所需的熱,因此都會設置有一發熱源,導致額外增加耗電,不符現今所著重的節能減碳要求。
其實在必須使用電暖器的環境中必然還有其它電子產品,這些電子產品中有些則已使用了會產生熱這種副產物的電子元件,只是目前這些電子元件所產生的熱都未被再利用,事實上,現代人的生活環境周遭到處存在這種將熱浪費掉的情況,有必要思考如何加以再利用。
因此,如何設計出一種電暖器是利用電子元件的廢熱來做為發熱源,乃為本案創作人所亟欲解決的一大課題。
本創作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子元件供熱式電暖器,能利用發熱型電子元件(下稱:電子發熱元件)所產生的廢熱來做為發熱源,因此不會額外增加用電,符合現今節能減碳的要求。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電子元件供熱式電暖器,包括:一聚熱模組;一供熱模組,包含能產生熱的至少一電子發熱元件;一溫控開關,電性連接於該供熱模組而控制至少一該電子發熱元件的供熱溫度;以及一傳熱模組,接觸於該聚熱模組與該供熱模組之間,至少一該電子發熱元件所產生的熱經由該傳熱模組傳導至該聚熱模組而聚熱。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創作具有以下功效:能利用電子發熱元件所產生的廢熱,來做為電暖器的供熱來源,因此不須額外增設發熱源,相對而言也就不會增加用電,從而達到節能減碳的環保要求。
有關本創作的詳細說明和技術內容,配合圖式說明如下,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創作。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電子元件供熱式電暖器,如圖1所示,主要在利用電子發熱元件32所產生的廢熱,來做為本創作電暖器的供熱來源。如圖1、圖2和圖3所示為本創作電暖器的第一實施例,如圖4所示則為本創作電暖器的第二實施例。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創作電暖器的第一實施例係包括:一聚熱模組2、一供熱模組3、一傳熱模組4以及一溫控開關6,於本實施例中則以還包括有一風機5和一外殼1為例進行說明。
聚熱模組2可為任何可供聚熱的物體或結構,於本實施例中,聚熱模組2則以包含有多數鰭片21為例進行說明,各鰭片21之間則彼此間隔配置。
供熱模組3包含至少一電子發熱元件32,於本實施例中則以多數電子發熱元件32為例進行說明,且供熱模組3還包含有一電路板31,各電子發熱元件32電性連接於電路板31。又,此處所指之電子發熱元件32係為能夠在運作時產生熱的各式電子元件,例如電阻式晶片或發光二極體等等,都能在運作的同時產生副產物:熱,或稱為廢熱。
溫控開關6係電性連接於供熱模組3,於本實施例中則以電性連接於電路板31為例進行說明。溫控開關6能控制電子發熱元件32的輸出功率,以相對調整電子發熱元件32所產生之熱的溫度。
傳熱模組4可為任何可供傳熱的物體或結構。傳熱模組4係接觸於聚熱模組2與供熱模組3之間,使電子發熱元件32所產生的熱係先傳導給傳熱模組4,再經由傳熱模組4的傳導而將熱轉傳給聚熱模組2的鰭片21而聚熱。如此一來,各電子發熱元件32所產生的熱將能經由傳熱模組4傳導給聚熱模組2,從而利於本創作電暖器供熱。
具體而言,傳熱模組4包含至少一熱管41,熱管41具有至少一連接段411和一接觸段412,例如將一連接段411連接於一接觸段412所組成的L形熱管41(圖中未示),或是將一接觸段412連接於二連接段411之間所組成的U形熱管41(如圖所示),本創作並未限定。至於熱管41的數量,於本實施例中,傳熱模組4則以包含多數熱管41為例進行說明,且每一熱管41皆具有二連接段411和一接觸段412,以彼此連接組合成U形。其中,各連接段411係穿插於各鰭片21,各接觸段412則接觸於各電子發熱元件32。
藉由上述構件以組合成本創作電暖器,當供熱模組3啟動運作時,電子發熱元件32的廢熱,將經由傳熱模組4傳導給聚熱模組2來聚熱,使聚熱模組2所聚集的熱傳遞給周圍的空氣,如此一來,本創作電暖器周圍的空氣都將暖和起來,達到電暖器的基本效果。
較佳者,本創作電暖器還包括有外殼1和風機5,詳細說明如下。
外殼1具有一第一容室11和一第二容室12,第一容室11容置有風機5和前述的聚熱模組2,第二容室12容置有前述的供熱模組3,前述的傳熱模組4則橫跨於第一容室11與第二容室12之間,使傳熱模組4將供熱模組3所產生的熱予以傳導到聚熱模組2,以讓聚熱模組2聚熱。溫控開關6則設置並露出於外殼1,以利於人手操控;當然,溫控開關6亦可為設置於外殼1的無線控制開關,使用者可使用遙控器經由溫控開關8遙控電子發熱元件32的供熱溫度。
風機5係與聚熱模組2對應配置,配置方式係有多種,本創作並未限制,只要能將聚熱模組2所聚集的熱,利用空氣帶熱並送出即可,於本實施例中則以後述的配置方式為例進行說明:風機5定義有流經聚熱模組2的一流道51,外殼1對應第一容室11位置則依據流道51開設有一進風口13和一出風口14,所稱流道51係指用以讓空氣從進風口13朝出風口14方向輸送的流道,因此,排風型態的風機5係須對應進風口13位置配置於聚熱模組2的一側,使風機5位於進風口13與聚熱模組2之間(如各圖所示);至於另一種配置方式則可為:將抽風型態的風機5對應出風口14位置配置於聚熱模組2之相對於該一側的另一側,使風機5位於出風口14與聚熱模組2之間(圖中未示)。
因此,當風機5引流空氣依據流道51流動時,被引流的空氣將先從進風口13進入本創作電暖器,接著流經聚熱模組2而帶熱,已帶熱的空氣最後則從出風口14送出而形成朝外吹出的暖氣或暖風,如此達到電暖器的較佳效果。
此外,前述溫控開關6還能控制供熱模組3和風機5的啟動(ON)和關閉(OFF)。又,在本創作其它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外殼1亦可在未設置風機5的情況下開設有進風口13和出風口14,以供自然風流動並流經聚熱模組2而帶熱。
另外,由於電子發熱元件32係能在運作的同時產生廢熱,因此,本創作電暖器係能利用電子發熱元件32進行既有的功能運作,也能利用電子發熱元件32的廢熱來做為電暖器的供熱來源,根本不須額外增設發熱源,相對而言也就不會增加用電,從而達到節能減碳的環保要求。
舉例而言,當電子發熱元件32係為能夠在發光時產生熱的各式發光二極體時,為了能讓發光二極體的光朝外照射,無論是否設置有風機5的前述外殼1對應第二容室12位置(供熱模組3容置於第二容室12)係設置為一透光殼體15,使各發光二極體的光從透光殼體15透出而有照明功效。因此,本創作電暖器係能利用發光二極體進行照明,也能利用發光二極體的廢熱來做為電暖器的供熱來源。
如圖4所示則為本創作電暖器的第二實施例,本第二實施例大致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相同,差異僅在於前述供熱模組3還包含有一導熱體33。
導熱體33可為導熱板或均溫板等等,本創作對此並未限定,只要能讓導熱體33同時接觸於各電子發熱元件32,並使各熱管41的接觸段412同時接觸於導熱體33即可,於本實施例中,導熱體33係遮蓋並接觸於各電子發熱元件32而導熱,至於傳熱模組4的各接觸段412則亦接觸於導熱體33而傳熱。
如此一來,每一電子發熱元件32都能確保被導熱體33所接觸,進而使每一電子發熱元件32所產生的熱都能確保經由導熱體33傳遞給傳熱模組4,完全不會有部分電子發熱元件32因為未被接觸而無法傳熱。
綜上所述,本創作相較於先前技術係具有以下功效:能利用電子發熱元件32所產生的廢熱,來做為電暖器的供熱來源,因此不須額外增設發熱源,相對而言也就不會增加用電,從而達到節能減碳的環保要求。
此外,本創作係還具有其它功效:能利用溫控開關6來控制電子發熱元件32的輸出功率,以相對調整電子發熱元件32所產生之熱的溫度,從而具有溫度可調的功能;且溫控開關6還能控制供熱模組3和風機5的啟動(ON)和關閉(OFF),以在使用上具較佳的便利性。藉由在供熱模組3增設導熱體33,以使每一電子發熱元件32都能確保被導熱體33所接觸,進而使每一電子發熱元件32所產生的熱都能確保經由導熱體33傳遞給傳熱模組4,完全不會有部分電子發熱元件32因為未被接觸而發生無法傳熱的情況。
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創作之專利範圍,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等效結構變化,均理同包含於本創作之權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1‧‧‧外殼
11‧‧‧第一容室
12‧‧‧第二容室
13‧‧‧進風口
14‧‧‧出風口
15‧‧‧透光殼體
2‧‧‧聚熱模組
21‧‧‧鰭片
3‧‧‧供熱模組
31‧‧‧電路板
32‧‧‧電子發熱元件
33‧‧‧導熱體
4‧‧‧傳熱模組
41‧‧‧熱管
411‧‧‧連接段
412‧‧‧接觸段
5‧‧‧風機
51‧‧‧流道
6‧‧‧溫控開關
圖1 為本創作電暖器第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2 為本創作電暖器第一實施例的正視圖。
圖3 為本創作電暖器第一實施例於供應熱風時的示意圖。
圖4 為本創作電暖器第二實施例的剖視圖。
1‧‧‧外殼
11‧‧‧第一容室
12‧‧‧第二容室
13‧‧‧進風口
14‧‧‧出風口
15‧‧‧透光殼體
2‧‧‧聚熱模組
21‧‧‧鰭片
3‧‧‧供熱模組
31‧‧‧電路板
32‧‧‧電子發熱元件
4‧‧‧傳熱模組
41‧‧‧熱管
411‧‧‧連接段
412‧‧‧接觸段
5‧‧‧風機
51‧‧‧流道
6‧‧‧溫控開關

Claims (12)

  1. 一種電子元件供熱式電暖器,包括:  一聚熱模組;  一供熱模組,包含能產生熱的至少一電子發熱元件;  一溫控開關,電性連接於該供熱模組而控制至少一該電子發熱元件的供熱溫度;以及  一傳熱模組,接觸於該聚熱模組與該供熱模組之間,至少一該電子發熱元件所產生的熱經由該傳熱模組傳導至該聚熱模組而聚熱。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元件供熱式電暖器,還包括與該聚熱模組對應配置且用以引流空氣的一風機,該風機定義有流經該聚熱模組的一流道,該風機依該流道所引流的空氣則流經該聚熱模組而帶熱。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子元件供熱式電暖器,還包括一外殼,該聚熱模組、該供熱模組和該傳熱模組皆設置於該外殼內,該溫控開關則設置於該外殼。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子元件供熱式電暖器,其中該外殼具有一第一容室和一第二容室,該第一容室容置有該聚熱模組和該風機,該第二容室容置有該供熱模組,該傳熱模組則橫跨於該第一容室與該第二容室之間,該外殼並依據該流道開設有一出風口和一進風口。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元件供熱式電暖器,其中該聚熱模組係包含彼此間隔配置的多數鰭片,該傳熱模組則接觸於各該鰭片。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電子元件供熱式電暖器,其中該傳熱模組係包含至少一熱管,至少一該熱管具有至少一連接段和一接觸段,至少一該連接段係穿插於各該鰭片,該接觸段則接觸於至少一該電子發熱元件。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元件供熱式電暖器,其中該供熱模組還包含一導熱體,該導熱體接觸於至少一該電子發熱元件,該傳熱模組則接觸於該聚熱模組與該導熱體之間而傳熱。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元件供熱式電暖器,其中該供熱模組還包含一電路板,至少一該電子發熱元件係電性連接於該電路板。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元件供熱式電暖器,其中至少一該電子發熱元件係為一電阻式晶片。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元件供熱式電暖器,其中至少一該電子發熱元件係為一發光二極體。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子元件供熱式電暖器,還包括一外殼,該聚熱模組、該供熱模組和該傳熱模組皆設置於該外殼內,該溫控開關則設置於該外殼。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電子元件供熱式電暖器,其中該外殼具有一第一容室和一第二容室且分別容置有該聚熱模組和該供熱模組,該傳熱模組橫跨於該第一容室與該第二容室之間,該外殼並開設有一出風口和一進風口,該外殼對應該第二容室位置係為一透光殼體而透出各該發光二極體所產生的光。
TW104213729U 2015-08-25 2015-08-25 電子元件供熱式電暖器 TWM5139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3729U TWM513981U (zh) 2015-08-25 2015-08-25 電子元件供熱式電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3729U TWM513981U (zh) 2015-08-25 2015-08-25 電子元件供熱式電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3981U true TWM513981U (zh) 2015-12-11

Family

ID=55408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3729U TWM513981U (zh) 2015-08-25 2015-08-25 電子元件供熱式電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139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170831A1 (en) * 2018-07-27 2021-06-10 Audi Ag Device and method for raising a temperature in at least one portion of a vehicl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170831A1 (en) * 2018-07-27 2021-06-10 Audi Ag Device and method for raising a temperature in at least one portion of a vehicle
US11890916B2 (en) * 2018-07-27 2024-02-06 Audi Ag Device and method for raising a temperature in at least one portion of a vehicl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L1729195T3 (pl) Nasadka sterująca zaworu wymiennika ciepła, w szczególności nasadka termostatyczna zaworu grzejnikowego, z generatorem termoelektrycznym
NZ707173A (en) Radiant barrier for heated air circuits
WO2010133814A1 (en) Generating electrical power from heating system using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CN103373195B (zh) 汽车的辅助加热装置和空调装置
CN105307436A (zh) 一种带有散热风道结构的应急电源柜
TWM513981U (zh) 電子元件供熱式電暖器
CN107208928A (zh) 用于加热流体的电加热装置
CN202574236U (zh) 一种机车司机室用热风机
KR101132608B1 (ko) 발광다이오드를 이용한 천장등 겸용 온풍기
JP2008251359A (ja) 低温用照明装置
CN209030123U (zh) 壁炉型温差发电机
KR200411130Y1 (ko) 난방기용 피티씨 세라믹히터기
CN103206690B (zh) 发光装置、以及具有该发光装置的灯具
CN206207315U (zh) 基于蜡烛火焰驱动的led台灯
KR20160044130A (ko) 히트 파이프를 이용한 온풍기
TWI578082B (zh) 影像監控裝置
KR20150033997A (ko) 카본히터를 이용한 전기 열풍기
WO2015066933A1 (zh) 一种烘鞋器
CN103226029A (zh) 光能无线传感器
CN202884866U (zh) 用于舞台灯镜头的除雾系统
CN206895086U (zh) 加热装置
KR20100010404U (ko) 램프관 히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열교환 장치
CN203893290U (zh) 自然对流式电暖器及自然对流式供热装置
CN210197652U (zh) 空调机组
KR102017489B1 (ko) 콘센트가 장착된 열풍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