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1871U - 具波動能量治療功能之手足穿著器具 - Google Patents

具波動能量治療功能之手足穿著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1871U
TWM511871U TW104212021U TW104212021U TWM511871U TW M511871 U TWM511871 U TW M511871U TW 104212021 U TW104212021 U TW 104212021U TW 104212021 U TW104212021 U TW 104212021U TW M511871 U TWM511871 U TW M51187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wave
electrode
hand
energy wa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20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en-Chieh Chang
Cheng-Yan Kao
Original Assignee
Taiwan Resonant Waves R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an Resonant Waves Res Corp filed Critical Taiwan Resonant Waves Res Corp
Priority to TW1042120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1871U/zh
Publication of TWM5118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1871U/zh

Link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Description

具波動能量治療功能之手足穿著器具
本新型揭露一種具波動能量治療功能之手足穿著器具,尤其是指一種使人體達到能量治癒效果的波動能量治療技術。
按,習知低週波、中周波或是高週波等電療器主要是於一個作用時段內,以固定頻率的方式輸出微弱電流脈衝至人體內。由於習知電療器並無針對人體產生對應之共振波配方以及傳導能量波之手足穿著等之機能建置,故其輸出之微弱電流脈衝確實無法與人體細胞或器官組織產生共振效應,以致其輸出之微弱電流脈衝僅能作用於人體皮膚表層,因此,該習用結構僅能用於緩解肌肉疼痛以及放鬆肌肉等用途而已。
再者,將穿戴物件結合低週波電療器的代表性專利如中華民國新型第M303026號『低週波醫療裝置』以及中華民國新型第M471601號『眼用按摩電極裝置』等專利所示。該等專利雖然可透過穿戴組件(如手套、襪子或穿戴織物)將低週波傳輸至人體內,惟,該等專利同樣無法針對人體疾病產生對應之共振波配方的機能建置,故其輸出之微弱電流脈衝確實無法與人體細胞或器官組織產生共振效應,以致其輸出之微弱電流脈衝僅能作用於人體皮膚表層而已,因此,該習用結構僅能用於緩解肌肉疼痛以及放鬆肌肉等用途而已,因而無法藉由手足穴道或反射區將能量波導入 至人體,以致穴道或反射區對應的器官組織無法與能量波產生共振效應,因而無法達到使人體獲得較為協調統一的波動頻率以增進人體健康以及保健的功效。
為改善上述缺失,本申請人經長期積極投入人力與金錢進行研發,早期已開發出一種如新型第M419431號『具波動能量之鞋具』所示的專利。該專利主要係輸出一特定頻率範圍之能量波至鞋子內部,其主要係包括設置於鞋子內部的鞋具本體、用以產生能量波的波動能量產生模組,及至少一置於鞋具本體上的作用端模組,鞋具本體對應於使用者之腳底部以將能量波導入使用者體內。該專利雖然可讓人體內與能量波產生共振效應,藉以調整使用者體內的波動頻率;惟,其電極片組為一整片電極皆採用正電極的結構設計,而另一整片電極為皆採用負電極的結構設計,以致二組電極會因所佔面積過大,故僅能涵蓋一至二個足部穴道或是反射區而已;換言之,由於二組電極片分別為同極性結構設置的緣故,所以是無法有效涵蓋分佈綿密的各足部穴道或是反射區,致使能量波較難以自穴道或反射區反射至對應所需的器官組織內,因而無法使人體大多數的器官組織與能量波產生共振效應,從而降低共振波對於人體治癒效果,因此,該專利確實有再改善的必要性;緣是,本新型創作人等乃積極努力研發,經實作與實驗,終於研發出一種可以改善習知技術缺失的本新型。
本新型第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非侵入式治療的具波動能量治療功能之手足穿著器具,主要是藉由能量波與手足穿著器具的整合設 置,以將能量波自手足穴道或反射區傳導至人體內,使與穴道或反射區對應的器官組織得以與能量波產生共振效應,因而使人體獲得較為協調統一的波動頻率,進而達到增進人體健康以及保健的功效。達成本新型第一目的之技術手段,係包括一能量波產生單元、一能量波傳輸單元、一能量波作用單元及一手足穿著器具;該能量波作用單元設於該手足穿著器具內,以供與人體之手或足部位貼觸;該能量波產生單元經由控制而產生至少一能量波,該至少一能量波經由該能量波傳輸單元而傳輸至該能量波作用單元,再經由該能量波作用單元將該能量波作用於該人體之手或足部位。
本新型第二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以有效涵蓋複數綿密之手足部穴道或是反射區的具波動能量治療功能之手足穿著器具,主要是將一整片電極劃分為複數綿密的正、負電極,使複數綿密之手、足部穴道或是反射區得以形成複數個供振波能量循環的弱電迴路,因而得以使人體各器官組織得以與能量波產生共振效應,進而提升共振波對於人體治癒效果。達成本新型第二目的之技術手段,係包括一能量波產生單元、一能量波傳輸單元、一能量波作用單元及一手足穿著器具;該能量波作用單元設於該手足穿著器具內,以供與人體之手或足部位貼觸;該能量波產生單元經由控制而產生至少一能量波,該至少一能量波經由該能量波傳輸單元而傳輸至該能量波作用單元,再經由該能量波作用單元將該能量波作用於該人體之手或足部位。其中,該第一電極係為至少一呈圓形螺旋環繞的第一螺旋導線,該第一螺旋導線以一中心點向外等距螺旋環繞佈設,該第二電極係為至少一呈圓形螺旋環繞的第二螺旋導線,該第二螺旋導線位於該第一螺旋導線內圍或外圍且以該中心點向外螺旋環繞佈設,該第一螺旋導線與該 第二螺旋導線於該貼觸件合成一第一電極組。
10‧‧‧能量波產生單元
10a‧‧‧共振波產生器
11‧‧‧控制單元
12‧‧‧操作界面
13‧‧‧資料庫
14‧‧‧驅動單元
15‧‧‧波形產生單元
20‧‧‧能量波傳輸單元
21‧‧‧導線組
211‧‧‧第一扣具
212‧‧‧第二扣具
20‧‧‧能量波傳輸單元
30‧‧‧能量波作用單元
30a‧‧‧第一電極組
30b‧‧‧第二電極組
31‧‧‧貼觸件
310‧‧‧鞋墊
311‧‧‧導電織物
32‧‧‧第一電極
320‧‧‧第一螺旋導線
321‧‧‧第一區塊
33‧‧‧第二電極
330‧‧‧第二螺旋導線
331‧‧‧第二區塊
40‧‧‧手足穿著器具
40a‧‧‧小臂套
40b‧‧‧臂套
40c‧‧‧手套
40d‧‧‧襪子
40e‧‧‧鞋具
圖1係本新型之第一應用實施示意圖。
圖2係本新型之第二應用實施示意圖。
圖3係本新型之第三應用實施示意圖。
圖4係本新型之第四應用實施示意圖。
圖5係本新型之第五應用實施示意圖。
圖6係本新型第一電極組的具體實施示意圖。
圖7係本新型第二電極組的具體實施示意圖。
圖8係本新型共振波作用的具體實施示意圖。
圖9係本新型共振波產生器的功能方塊示意圖。
圖10係本新型單頻掃瞄模式的波形示意圖。
為讓 貴審查委員能進一步瞭解本新型整體的技術特徵與達成本新型目的之技術手段,玆以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加以詳細說明:請配合參看圖1~5所示,本新型基本實施例係包括一能量波產生單元10、一能量波傳輸單元20、一能量波作用單元30及一手足穿著器具40等技術特徵。該能量波作用單元30設於手足穿著器具40內,以供與人體之手或足部位貼觸。該能量波產生單元10經由控制而產生至少一能量波,該能量波經由能量波傳輸單元20而傳輸至能量波作用單元30,再經由位於手足穿著器具40內之能量波作用單元30將能量波作用施於人體的手或 足部位。
再請配合參看圖1~5所示的實施例中,該能量波作用單元30包含至少一設於手足穿著器具40的貼觸件31、至少一第一電極32及至少一第二電極33。第一電極32與第二電極33覆設於貼觸件31且與能量波傳輸單元20電性連接,第一電極32與第二電極33可供人體之手或足部位貼觸,用以將自能量波傳輸單元20所傳輸之能量波施予作用於人體之手或足部位。
請參看圖1所示的應用實施例中,手足穿著器具40為具彈性貼身的小臂套40a,該貼觸件31為置於小臂套40a內的片狀不織布,該不織布係結合複數個第一電極32及複數個第二電極33,藉以形成一供貼觸在人體之小臂上的導電織物311。該能量波傳輸單元20包含一導線組21,該導線組21一端訊號連結能量波產生單元10,另端則電性連接導電織物311,當能量波產生單元10輸出能量波時,則可經導線組21而傳輸至第一電極32及第二電極33中,於是,即可將能量波饋入至人體的小臂部位,進而與人體形成能量波饋入循環的弱電迴路。
請參看圖2所示的應用實施例中,手足穿著器具40為具彈性貼身的臂套40b,該貼觸件31為置於臂套40b內的片狀不織布,該不織布係結合複數個第一電極32及複數個第二電極33,藉以形成一供貼觸在人體手臂上的導電織物311。該能量波傳輸單元20包含一導線組21,該導線組21一端訊號連結能量波產生單元10,另端則電性連接導電織物311,當能量波產生單元10輸出能量波時,則可經導線組21而傳輸至第一電極32及第二電極33中,於是,即可將能量波饋入至人體的手臂部位,進而與人 體形成能量波饋入循環的弱電迴路。
請參看圖3所示的應用實施例中,手足穿著器具40為手套40c,該貼觸件31為置於手套40c內的片狀不織布,該不織布係結合第一電極32及第二電極33而形成一供貼觸人體之手或足部位的導電織物311。該能量波傳輸單元20包含一導線組21,該導線組21一端訊號連結能量波產生單元10,另端則電性連接導電織物311,當能量波產生單元10輸出能量波時,則可經導線組21而傳輸至第一電極32及第二電極33中,於是,即可將能量波饋入至人體的手部,進而與人體形成能量波饋入循環的弱電迴路。
請參看圖4所示的應用實施例中,手足穿著器具40為襪子40d,該貼觸件31為置於襪子40d內的片狀不織布,該不織布係結合第一電極32及第二電極33而形成一供貼觸人體之手或足部位的導電織物311。該能量波傳輸單元20包含一導線組21,該導線組21一端訊號連結能量波產生單元10,另端則電性連接導電織物311,當能量波產生單元10輸出能量波時,則可經導線組21而傳輸至第一電極32及第二電極33中,於是,即可將能量波饋入至人體的腳部,進而與人體形成能量波饋入循環的弱電迴路。
請參看圖5所示的應用實施例中,手足穿著器具40係為鞋具40e,上述貼觸件31則為置於鞋具40e內的鞋墊310,該能量波傳輸單元20包含一導線組21、一具導電功能之第一扣具211及一具導電功能之第二扣具212。該導線組21一端訊號連結能量波產生單元10,另端電性連接第一扣具211。該第二扣具212設於鞋墊310底面,當第一扣具211對應扣合 第二扣具212時,能量波則經導線組21、第一扣具211及第二扣具212而傳輸至第一電極32及第二電極33,於此,即可使能量波產生單元10、能量波傳輸單元20及能量波作用單元30與人體之間形成能量波饋入循環的弱電迴路。
請參看圖6所示,該第一電極32係為複數呈圓形螺旋環繞的第一螺旋導線320,該第一螺旋導線320以一中心點向外等距螺旋環繞佈設。該第二電極33係為複數呈圓形螺旋環繞的第二螺旋導線330,該第二螺旋導線330位於第一螺旋導線320內圍或外圍且以中心點向外螺旋環繞佈設,該第一螺旋導線320與第二螺旋導線330於貼觸件31合成一第一電極組30a,且複數個第一電極組30a係以矩形陣列方式佈設於貼觸件31上,當第一電極32與第二電極33貼覆在人體之手或足部位時,即可使能量波產生單元10所輸出之能量波經能量波傳輸單元20及能量波作用單元30而饋入至人體之手或足部位,於是,即可形成複數個可供能量波循環的弱電迴路。
請參看圖7所示,該第一電極32係為複數略呈扇形的第一區塊321。該第二電極33係為複數略呈扇形的第二區塊331。該第一區塊321與第二區塊331之頂端係朝向圍繞一圓而交錯分佈,該第一區塊321與第二區塊331合成一與該圓為同圓心的圓形第二電極組30b,且複數個第二電極組30b係以矩形陣列方式佈設於貼觸件31上,當第一電極32與第二電極33貼覆在人體之手或足部位時,即可使能量波產生單元10所輸出之能量波經能量波傳輸單元20及能量波作用單元30而饋入至人體之手或足部位,於是,即可形成複數個可供能量波循環的弱電迴路。
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中,如圖9所示之能量波產生單元10係為共振波產生器10a,該共振波產生器10a依據一共振頻率配方的一頻譜資料及一時序資料,於該時序資料的複數個作用時段中依序依照所對應的該頻譜資料而產生至少一種能量密度(ED)的共振能量波。該共振波產生器10a包含一控制單元11、一供使用者設定選擇所需之包括有共振頻率配方之一共振波輸出模式的操作界面12、一用以儲存共振頻率配方之頻譜資料及時序資料的資料庫13、一驅動單元14及一波形產生單元15,該控制單元11依據所設定之該共振波輸出模式而讀取該資料庫13中對應的時序資料及頻譜資料,並產生一用以觸發驅動單元14的控制訊號,進而驅動波形產生單元15輸出共振波,於此,即可使能量波產生單元10、能量波傳輸單元20及能量波作用單元30與人體之間形成一供共振波能量循環的弱電迴路。
承上所述,如圖8所示的實施例中,共振波產生器10a所輸出之能量波的上半波部分為正電位(即sense),用以作為偵測人體阻抗之用,並可透過一電壓回授電路來感測能量波的上半波部分的正電位狀態,即可得知人體的阻抗值為何,於此,即可依據阻抗值大小而自動調整能量波的能量振幅;至於共振波產生器10a所輸出之能量波的下半波部分係為負電位(即wave),主要是用來發射而作用於人體的共振波。此外,如圖10所示的另一實施例中,本新型共振波的輸出波形皆為矩形波,每一周期中之共振波的發射率為70%;亦即,70%部分為正電位的方波輸出,另外30%的部分則為關閉狀態的0電位。所謂的單頻作用時段即是該時段所發射的共振波頻率皆為相同頻率的單頻掃瞄模式,假設頻率為10000hz,那麼於一個能量密度之作用時段的頻率(freq)皆為固定的10000hz,直到頻率作用時間結束為 止,然後再進入下一個能量密度作用時段,以此類推,由於單頻掃瞄模式並無頻率變動之範圍值,因此,掃瞄寬度(即頻寬)為0hz。
上述能量密度運算公式計算出,該能量密度運算公式則為下式所示:Energy Density(ED)=log10(Freq.×Duty cycle(D%)×(2Width+1)×Total Time(TT)+1)
其中,能量密度(ED)=log10〔頻率(Freq.)x工作周期發射率(D%)〕x〔2掃瞄寬度(Width)+1〕x〔該時段作用時間(TT)+1〕。
上述人體能量治癒共振頻率配方係包括有至少一個單頻作用時段以及至少一個多頻調變作用時段等之頻率控制時段。具體而言,共振波產生器10a於一個作用時程中,係依據人體能量治癒共振頻率配方對人體手足穴道或是反射區於單頻作用時段中控制發射單一頻率的共振波,並可於多頻調變作用時段中控制發射多個頻段的共振波,而可藉由共振波的能量來治癒人體。另外,多頻調變作用時段則包括掃瞄遞減模式、掃瞄遞增模式以及掃瞄收斂模式。掃瞄遞減模式之頻率值變化計算方式為:第一個輸出頻率為基底頻率Fn加掃瞄寬度m;第二個輸出頻率為第一個輸出頻率減去一調變量(如1hz),當下一個輸出頻率等於基底頻率Fn時,則下一個輸出頻率則為最後一個輸出頻率。舉例來說,當頻率(freq)為801.1hz,掃瞄寬度(Width)為7hz,依據上式可求得頻率數量為8個,至於頻率的輸出順序則分別為808.1hz、807.1hz、806.1hz、805.1hz、804.1hz、803.1hz、802.1hz及801.1hz,每一單頻作用時間為8秒,8個頻率的總作用時間(TT)為64秒,亦即TT=(M+1)*T。
又,掃瞄遞增模式之頻率值變化計算方式,係為第一個輸出頻率為基底頻率Fn減掃瞄寬度m;第二個輸出頻率為第一個輸出頻率加上一個調變量(如1hz),當下一個輸出頻率等於基底頻率Fn時,則下一個輸出頻率則為最後一個輸出頻率。
此外,掃瞄收斂模式之頻波輸出順序的頻率值變化計算方式為:第一個輸出頻率為基底頻率Fn加掃瞄寬度m;第二個輸出頻率為基底頻率Fn減去掃瞄寬度m;第三個輸出頻率為第一個輸出頻率減去一調變量(如一個掃瞄寬度1hz);第四個輸出頻率為第二個輸出頻率加一調變量(如1hz),以此類推,當下一個輸出頻率等於基底頻率時,則下一個輸出頻率則為最後一個輸出頻率。舉例來說,假設頻率(freq)為3182.4hz,掃瞄寬度(Width)為1hz,依據上式可求得頻率數量為3個,至於頻率的輸出順序則分別為3183.4hz、3181.4hz及3182.4,每一頻率的作用時間為16秒,3個頻率的總作用時間(TT)為48秒,亦即TT=(2M+1)*T。
因此,藉由上述之具體實施例說明,本新型確實具有下列所述的的特點:
1.本新型確實可藉由能量波與手足穿著器具的整合機能設置,以將能量波自手足穴道或反射區傳導至人體內,使與穴道或反射區對應的器官組織得以與能量波產生共振效應,因而使人體獲得較為協調統一的波動頻率,進而達到增進人體健康以及保健的功效。
2.本新型確實可以有效涵蓋複數綿密之手足部穴道或是反射區,主要是將一整片電極劃分為複數綿密的正、負電極,使複數綿密之手、足部穴道或是反射區得以形成複數個供振波能量循環的弱電迴路,因 而得以使人體各器官組織得以與能量波產生共振效應,進而提升共振波對於人體治癒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新型之可行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之專利範圍,凡舉依據下列請求項所述之內容、特徵以及其精神而為之其他變化的等效實施,皆應包含於本新型之專利範圍內。本新型所具體界定於請求項之結構特徵,未見於同類物品,且具實用性與進步性,已符合新型專利要件,爰依法具文提出申請,謹請 鈞局依法核予專利,以維護本申請人合法之權益。
10‧‧‧能量波產生單元
20‧‧‧能量波傳輸單元
21‧‧‧導線組
30‧‧‧能量波作用單元
31‧‧‧貼觸件
311‧‧‧導電織物
32‧‧‧第一電極
33‧‧‧第二電極
40‧‧‧手足穿著器具
40a‧‧‧小臂套

Claims (14)

  1. 一種具波動能量治療功能之手足穿著器具,其包括一能量波產生單元、一能量波傳輸單元、一能量波作用單元及一手足穿著器具;該能量波作用單元設於該手足穿著器具內,以供人體手或足部位貼觸;該能量波產生單元經由控制而產生至少一能量波,該至少一能量波經由該能量波傳輸單元而傳輸至該能量波作用單元,再經由該能量波作用單元將該能量波作用於該人體之手或足部位。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波動能量治療功能之手足穿著器具,其中,該能量波作用單元包含至少一設於該手足穿著器具的貼觸件、至少一第一電極及至少一第二電極,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覆設於該貼觸件且與該能量波傳輸單元電性連接,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可供該人體之手或足部位貼觸,用以將該能量波產生單元所輸出之該能量波經該能量波傳輸單元而施予作用於該人體之手或足部位。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具波動能量治療功能之手足穿著器具,其中,該手足穿著器具係為具彈性貼身的小臂套,該貼觸件為置於小臂套內的片狀不織布,該不織布係結合複數該第一電極及複數該第二電極,藉以形成一供貼觸在該人體之小臂上的導電織物,該能量波傳輸單元包含一導線組,該導線組一端訊號連結能量波產生單元,另端則電性連接導電織物,當該能量波產生單元輸出能量波時,則可經該導線組而傳輸至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中。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具波動能量治療功能之手足穿著器具,其中,該手足穿著器具為具彈性貼身的臂套,該貼觸件為置於該臂套內的片狀不織布, 該不織布係結合複數該第一電極及複數該第二電極,藉以形成一供貼觸在人體手臂上的導電織物,該能量波傳輸單元包含一導線組,該導線組一端訊號連結能量波產生單元,另端則電性連接該導電織物,當該能量波產生單元輸出該能量波時,則可經導線組而傳輸至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中。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具波動能量治療功能之手足穿著器具,其中,該手足穿著器具為手套,該貼觸件為置於該手套內的片狀不織布,該不織布係結合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而形成一供貼觸該人體之手或足部位的導電織物,該能量波傳輸單元包含一導線組、一具導電功能之第一扣具及一具導電功能之第二扣具,該導線組一端訊號連結該能量波產生單元,另端電性連接該第一扣具,該第二扣具設於該手套,當該第一扣具對應扣合該第二扣具時,該能量波則經該導線組、該第一扣具及該第二扣具而傳輸至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
  6.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具波動能量治療功能之手足穿著器具,其中,該手足穿著器具為襪子,該貼觸件為置於襪子內的片狀不織布,該不織布係結合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而形成一供貼觸人體之手或足部位的導電織物,該能量波傳輸單元包含一導線組,該導線組一端訊號連結能量波產生單元,另端則電性連接導電織物,當該能量波產生單元輸出能量波時,則可經該導線組而傳輸至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中。
  7.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具波動能量治療功能之手足穿著器具,其中,該手足穿著器具為鞋具,該貼觸件為置於該鞋具內的鞋墊,該能量波傳輸單元包含一導線組、一具導電功能之第一扣具及一具導電功能之第二扣具,該導線組一端訊號連結該能量波產生單元,另端電性連接該第一扣具,該第二 扣具設於該鞋墊底面,當該第一扣具對應扣合該第二扣具時,該能量波則經該導線組、該第一扣具及該第二扣具而傳輸至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
  8.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具波動能量治療功能之手足穿著器具,其中,該第一電極係為至少一呈圓形螺旋環繞的第一螺旋導線,該第一螺旋導線以一中心點向外等距螺旋環繞佈設,該第二電極係為至少一呈圓形螺旋環繞的第二螺旋導線,該第二螺旋導線位於該第一螺旋導線內圍或外圍且以該中心點向外螺旋環繞佈設,該第一螺旋導線與該第二螺旋導線於該貼觸件合成一第一電極組。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具波動能量治療功能之手足穿著器具,其中,該第一電極組為複數個,該複數個第一電極組係以矩形陣列方式佈設於該貼觸件上。
  10.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具波動能量治療功能之手足穿著器具,其中,該第一電極係為至少一略呈扇形而設於該貼觸件的第一區塊,該第二電極係為至少一略呈扇形而設於該貼觸件的第二區塊,該第一區塊與該第二區塊之頂端係朝向圍繞一圓而交錯分佈,該第一區塊與該第二區塊合成一與該圓為同圓心的圓形第二電極組。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具波動能量治療功能之手足穿著器具,其中,該第二電極組為複數個,該複數個第二電極組係以矩形陣列方式佈設於該貼觸件上。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波動能量治療功能之手足穿著器具,其中,該能量波係選自振動能量、光波能量、聲波能量以及電磁波能量至少其中一種。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波動能量治療功能之手足穿著器具,其中,該能 量波產生單元係為共振波產生器,該共振波產生器依據一共振頻率配方的一頻譜資料及一時序資料,於該時序資料的複數個作用時段中依序依照所對應的該頻譜資料而產生至少一種能量密度(ED)的共振能量波。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具波動能量治療功能之手足穿著器具,其中,該共振波產生器包含一控制單元、一供該使用者設定選擇所需之包括有該共振頻率配方之一共振波輸出模式的操作界面、一用以儲存該共振頻率配方之該頻譜資料及該時序資料的資料庫記憶單元、一驅動單元及一波形產生單元,該控制單元依據所設定之該共振波輸出模式而讀取該資料庫記憶單元中對應的該時序資料及該頻譜資料,並產生一用以觸發該驅動單元的控制訊號,進而驅動該波形產生單元輸出該共振波能量波。
TW104212021U 2015-07-24 2015-07-24 具波動能量治療功能之手足穿著器具 TWM5118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2021U TWM511871U (zh) 2015-07-24 2015-07-24 具波動能量治療功能之手足穿著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2021U TWM511871U (zh) 2015-07-24 2015-07-24 具波動能量治療功能之手足穿著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1871U true TWM511871U (zh) 2015-11-11

Family

ID=55219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2021U TWM511871U (zh) 2015-07-24 2015-07-24 具波動能量治療功能之手足穿著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1187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03059A1 (en) * 2016-12-09 2018-06-14 Taiwan Resonant Waves Research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inflammation of tissue
US10307586B2 (en) 2016-04-28 2019-06-04 Taiwan Resonant Waves Research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ieving high blood sugar factor of diabete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07586B2 (en) 2016-04-28 2019-06-04 Taiwan Resonant Waves Research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ieving high blood sugar factor of diabetes
WO2018103059A1 (en) * 2016-12-09 2018-06-14 Taiwan Resonant Waves Research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inflammation of tissu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7257B (zh) 使用音乐的低频刺激器以及包括低频刺激器的减肥系统
JP2006519680A (ja) 電磁治療器具および方法
GB2504984A (en) Toning belt
KR101646086B1 (ko) 입체적인 근육운동이 가능한 휴대형 중,저주파 근육 운동기기
JP2022080898A (ja) 電気刺激装置
KR101007197B1 (ko) 밴드부직형 초음파 압전센서를 이용한 초음파 생성장치
US6699172B2 (en) Generator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for medical use
TWI789554B (zh) 用於提供脈衝式電磁場(pemf)治療的裝置、藉由施加一或多個pemf信號來治療對象的裝置、其製造方法及施加一或多個pemp信號到對象的方法
TWM511871U (zh) 具波動能量治療功能之手足穿著器具
KR20090061785A (ko) 광대역 저주파 전자기장을 이용한 치료장치
KR101134657B1 (ko) 자성체를 이용한 혈류량 개선 장치
CN105214222A (zh) 一种数字程控的双模超声人体理疗装置的使用方法与装置
CN102145203B (zh) 三高病症治疗用手握式手掌电脉冲治疗器
JP2021137481A (ja) 電気信号生成装置
KR20180085948A (ko) 근접 센서를 이용한 고주파 자극기
CN106038245A (zh) 一种智能复合声波通经络养生仪
JP2003220149A (ja) パルス健康器
KR102600036B1 (ko) 파동중첩형 전류 생체인가 장치
US20050228207A1 (en) Magneto-cymatic therapeutic oscillating wand
JP6445133B2 (ja) 低強度の高周波電磁波を用いて患者を治療するための装置
KR20220003311A (ko) 웨어러블형 양자 치료기
KR101646092B1 (ko) 전류량 보상 기능의 중,저주파 근육 운동기기
KR101568108B1 (ko) 멀티 전신 파동 자극 시스템
KR101686066B1 (ko) 초음파 방사기능을 갖는 지방제거 패치
KR20190110220A (ko) 복합 자극 방식의 무릎용 물리치료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