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9361U - 智慧錶 - Google Patents

智慧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9361U
TWM509361U TW104204530U TW104204530U TWM509361U TW M509361 U TWM509361 U TW M509361U TW 104204530 U TW104204530 U TW 104204530U TW 104204530 U TW104204530 U TW 104204530U TW M509361 U TWM509361 U TW M50936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ezel
touch screen
disposed
touch
visible are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45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un-Hung Wen
Chun-Hsien Chen
Yu-Cheng Huang
Hui-Ping Sun
Yen-Chou Chueh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riority to TW1042045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9361U/zh
Publication of TWM5093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9361U/zh

Links

Description

智慧錶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智慧錶;特別係有關於一種智慧錶,其可利用錶圈之旋轉機制以控制觸控螢幕。
目前市面上智慧錶的種類越來越多,其所能實現的功能也更加豐富,例如播放音樂、視頻等。
然而,由於穿戴上之需求,智慧錶的體積通常不大,導致其觸控螢幕的尺寸不便於使用者觸控操作,故如何於有限的空間內提升智慧錶的操控性,實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之一重要的課題。
有鑑於前述習知問題點,本創作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智慧錶,包括一錶殼、一觸控螢幕、一錶圈以及一導電元件,觸控螢幕設於錶殼內,錶圈設於觸控螢幕上,並可繞著觸控螢幕之一中心軸旋轉,導電元件設於錶圈上,藉此以利用錶圈之旋轉機制控制觸控螢幕。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觸控螢幕包括一基板及一觸控感應層,基板具有一可視區及一非可視區,非可視區位於可視區之周邊區域,觸控感應層設於基板之可視區及非可視區上,且錶圈設於非可視區之觸控螢幕上。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基板更具有相對之一觸控面及一背面,觸控感應層設於背面上,且錶圈設於觸控面上。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導電元件設於錶圈與觸控面之間。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基板大致為一圓盤結構,並更具有一凸出部及一溝槽,其中凸出部形成於圓盤結構之中央,溝槽環繞於凸出部,且錶圈之位置對應於溝槽。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錶殼具有一止擋結構,對應於溝槽,藉此以限制觸控螢幕脫離錶殼。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錶圈活動地設於觸控螢幕與止擋結構之間。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錶圈更可沿著一垂直方向相對於觸控螢幕移動,且該垂直方向大致平行於觸控螢幕之中心軸。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觸控感應層包括複數個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電極及複數個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電極。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導電元件包括具有彈性之導電泡棉、導電橡膠或導電矽膠。
為使本創作之前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做詳細說明。
1‧‧‧智慧錶
10‧‧‧錶殼
10A‧‧‧止擋結構
20‧‧‧觸控螢幕
22‧‧‧基板
22A‧‧‧凸出部
22B‧‧‧溝槽
24‧‧‧觸控感應層
24A‧‧‧第一電極
24B‧‧‧第二電極
24C‧‧‧隔離絕緣層
30‧‧‧錶圈
40‧‧‧導電元件
50‧‧‧錶帶
A‧‧‧連接單元
B‧‧‧連接單元
C‧‧‧中心軸
D1‧‧‧垂直方向
I‧‧‧選項
R‧‧‧容置空間
S1‧‧‧觸控面
S2‧‧‧背面
V‧‧‧可視區
NV‧‧‧非可視區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第1圖表示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智慧錶之爆炸示意圖。
第2圖表示第1圖之智慧錶之組合後示意圖。
第3圖表示第1圖中之錶殼、觸控螢幕、錶圈以及導電元件組合後之部分剖視圖。
第4圖表示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智慧錶利用錶圈之旋轉機制控制觸控螢幕上選項之示意圖。
第5圖表示本創作一實施例之觸控感應層之部分放大上視示意圖。
茲配合圖式說明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
在以下說明中,所稱的方位“上”、“下”,僅是用來表示相對的位置關係,並非用來限制本創作。當述及一第一元件位於一第二元件上時,包括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直接接觸或間隔有一或更多其他元件之情形。
在圖式或說明書描述中,相似或相同之部分皆使用相同之符號。在圖式中,實施例之形狀或厚度可擴大,以簡化或是方便標示。再者,在圖式中未繪示或描述之元件,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的形式。
請參閱第1圖及第2圖,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智慧錶1主要包括一錶殼10、一觸控螢幕20、一錶圈(bezel)30、至少一(例如兩個)導電元件40以及一錶帶50。
錶殼10內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間R。觸控螢幕20設於容置空間R中。錶圈30設於觸控螢幕20及錶殼10上,並可繞著觸控螢幕20之一中心軸C旋轉。導電元件40設於錶圈30之鄰近於觸控螢幕20之一面上。錶帶50連接於錶殼10,並用以將錶殼 10及前述元件固定於使用者之手腕上。
值得一提的是,本實施例之智慧錶1雖以手錶型態呈現,但本創作不以此為限。
另外,在第1圖所示之錶殼10之容置空間R中,可能設有例如顯示面板、連接觸控螢幕20之線路、電路板、訊號處理模組、電池等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的其他元件,但為了簡明起見,在此僅省略之。
接著請一併參閱第3圖,前述觸控螢幕20例如為一電容式觸控螢幕,其主要包括一基板22及一觸控感應層24。基板22具有相對之一觸控面S1及一背面S2,其中使用者可由觸控面S1之方向觸控及操作觸控螢幕20,且觸控感應層24設於背面S2上。於本實施例中,基板22可由玻璃材料所製成,並同時做為觸控螢幕20之保護外蓋及觸控感應層24的承載基板之用。
另外,本實施例之基板22大致為一圓盤結構,並更具有一凸出部22A及一溝槽22B(第1圖),其中凸出部22A形成於圓盤結構之中央,且溝槽22B環繞於凸出部22A。
如第1圖及第3圖所示,前述錶殼10具有一環狀止擋結構10A。當觸控螢幕20設於錶殼10內時,基板22之凸出部22A可顯露於錶殼10之外,而止擋結構10A會對應於基板22之溝槽22B,藉此以限制觸控螢幕20向上脫離錶殼10。
如第1圖及第3圖所示,前述錶圈30的位置對應於溝槽22B,且錶圈30活動地設於觸控螢幕20與止擋結構10A之間。
藉由前述結構設計,本實施例之觸控螢幕20之基 板22可形成一可視區V及一非可視區NV,其中可視區V(對應於凸出部22A)為使用者所觸控及操作觸控螢幕20的部分,而非可視區NV(對應於溝槽22B)是位於可視區V之周邊區域,其中設於非可視區NV上之線路可由錶殼10及錶圈30所遮蔽,而不會被使用者所觀看到。
值得一提的是,本實施例之觸控感應層24同時設於可視區V及非可視區NV上,即,觸控感應層24有一部分設於可視區V上,且另一部分設於非可視區NV上。
如第3圖所示,前述導電元件40設於錶圈30與溝槽22B(之觸控面S1)之間,且其位置對應於位在非可視區NV上之觸控感應層24。於本實施例中,導電元件40例如為具有彈性之導電泡棉、導電橡膠或導電矽膠,並可以貼附或其他適合的方式固定於錶圈30之鄰近於觸控螢幕20之一面上,從而使得導電元件40可隨著錶圈30之旋轉而相對於觸控螢幕20進行滑動。
接著請參見第4圖,藉由前述特殊設計,本創作實施例之智慧錶1,可利用錶圈30之旋轉機制(如圖中之箭頭所示),帶動錶圈30上之導電元件40(第3圖)去觸碰觸控螢幕20之觸控面S1(第3圖)的不同位置,以使得觸控螢幕20上之電容值發生改變(觸控原理),進而達到控制及選取觸控螢幕20上之多個選項I(例如為應用程式)的效果,並可在有限的空間內提升智慧錶的操控性。
請回到第3圖,本實施例中之錶圈30更可隨著使用者的觸壓動作而沿著一垂直方向D1(大致平行於觸控螢幕20之中心軸C)相對於觸控螢幕20移動。據此,搭配不同之寫入程式 設計,亦可利用錶圈30之觸壓動作以實現觸控螢幕30之不同操控方法。舉例而言,可透過觸壓錶圈30多次(例如兩次),來做為判讀是否開始使用錶圈30以控制及選取觸控螢幕20上之選項I之依據。或者,亦可直接觸壓錶圈30以啟動選取到之應用程式,而不需要再觸碰觸控螢幕20上之選項I。
補充說明的是,請參閱第5圖,前述實施例中(設於可視區V及非可視區NV上)之觸控感應層24包括複數個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第一電極24A及複數個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第二電極24B,前述第一方向X可垂直於第二方向Y。
另外,觸控感應層24更包括連接單元A、連接單元B與隔離絕緣層24C,其中連接單元A用來電性連接第一方向X上相鄰的兩個第一電極24A,而連接單元B用來電性連接第二方向Y上相鄰的兩個第二電極24B。此外,連接單元B與連接單元A交錯設計,本實施例的連接單元B設置於連接單元A的上方。再者,隔離絕緣層24C設置於連接單元B與連接單元A之間,以間隔開連接單元A、B,使得第一電極24A與第二電極24B彼此電性隔離。因此,位於連接單元A上方的連接單元B可為一架橋結構。
應能理解的是,雖然在第5圖中第一電極24A、第二電極24B為菱形設計,但亦可更包括三角形、矩形、六邊形、八邊形、或其他合適形狀。
藉此,前述觸控感應層24所構成的電極陣列得以用來產生感測信號,並藉由線路(圖未示)將感測信號傳遞至電路板(圖未示)及後端之訊號處理模組(圖未示)以進行實際觸碰 位置的計算,進而進一步可來控制觸控螢幕20。
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24A、第二電極24B、連接單元A與連接單元B的材料可包括氧化銦錫(ITO)、氧化銦鋅(IZO)、氧化鋁鋅(AZO)、或其他可選用的透明導電材質,而隔離絕緣層24C的材料可包括環氧樹脂、聚醯亞胺、或甲基烯酸甲酯層等。
綜上所述,本創作提供一種智慧錶,主要包括一錶殼、一觸控螢幕、一錶圈以及一導電元件,其中觸控螢幕設於錶殼內,錶圈設於觸控螢幕上,並可繞著觸控螢幕之一中心軸旋轉,導電元件設於錶圈上,藉此可利用錶圈之旋轉機制以控制觸控螢幕,並在有限的空間內提升智慧錶的操控性。
雖然本創作以前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錶殼
10A‧‧‧止擋結構
20‧‧‧觸控螢幕
22‧‧‧基板
22A‧‧‧凸出部
22B‧‧‧溝槽
24‧‧‧觸控感應層
30‧‧‧錶圈
40‧‧‧導電元件
C‧‧‧中心軸
D1‧‧‧垂直方向
S1‧‧‧觸控面
S2‧‧‧背面
V‧‧‧可視區
NV‧‧‧非可視區

Claims (10)

  1. 一種智慧錶,包括:一錶殼;一觸控螢幕,設於該錶殼內;一錶圈,設於該觸控螢幕上,並可繞著該觸控螢幕之一中心軸旋轉;以及一導電元件,設於該錶圈上,藉此以利用該錶圈之旋轉機制控制該觸控螢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智慧錶,其中該觸控螢幕包括一基板及一觸控感應層,該基板具有一可視區及一非可視區,該非可視區位於該可視區之周邊區域,該觸控感應層設於該基板之該可視區及該非可視區上,且該錶圈設於該非可視區之該觸控螢幕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智慧錶,其中該基板更具有相對之一觸控面及一背面,該觸控感應層設於該背面上,且該錶圈設於該觸控面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智慧錶,其中該導電元件設於該錶圈與該觸控面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智慧錶,其中該基板大致為一圓盤結構,並更具有一凸出部及一溝槽,其中該凸出部形成於該圓盤結構之中央,該溝槽環繞於該凸出部,且該錶圈之位置對應於該溝槽。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智慧錶,其中該錶殼具有一止擋結構,對應於該溝槽,藉此以限制該觸控螢幕脫離該錶 殼。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智慧錶,其中該錶圈活動地設於該觸控螢幕與該止擋結構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智慧錶,其中該錶圈更可沿著一垂直方向相對於該觸控螢幕移動,且該垂直方向大致平行於該觸控螢幕之該中心軸。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智慧錶,其中該觸控感應層包括複數個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電極及複數個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電極。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智慧錶,其中該導電元件包括具有彈性之導電泡棉、導電橡膠或導電矽膠。
TW104204530U 2015-03-26 2015-03-26 智慧錶 TWM5093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4530U TWM509361U (zh) 2015-03-26 2015-03-26 智慧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4530U TWM509361U (zh) 2015-03-26 2015-03-26 智慧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9361U true TWM509361U (zh) 2015-09-21

Family

ID=54607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4530U TWM509361U (zh) 2015-03-26 2015-03-26 智慧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93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4495B (zh) 触控电极结构、触摸屏以及显示装置
TWI543087B (zh) 具有指紋辨識功能的觸控顯示裝置以及其指紋辨識模組
TWI428811B (zh) 具有觸摸屏的電子裝置及腕戴式電子裝置
US9471175B2 (en) Touch sensing panel and touch sensing control unit thereof
US9459481B2 (en) In-cell touch display panel structure
US20130314371A1 (en) In-Cell Touch Display Panel Structure with Metal Layer for Sensing
KR20130126228A (ko) 압력 감지가 가능한 매트릭스 스위칭 타입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TW201506724A (zh) 觸控面板以及觸控顯示裝置
WO2014166260A1 (zh) 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JP2017538219A (ja) 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タッチ入力装置、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からタッチ位置とタッチ圧力を検出する検出装置、及び検出方法
KR20120010828A (ko) 터치스크린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한 영상표시장치
KR20090089273A (ko) 용량성 터치 패널
TW201403171A (zh) 觸控感測結構
TW201706796A (zh) 觸控顯示裝置
TWI452612B (zh)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面板
TW201419066A (zh) 觸控裝置、其觸控顯示器及其電子裝置
US10768752B2 (en) Method for interacting with an electronic and/or computer device implementing a capacitive control surface and a peripheral surface, interface and device implementing this method
US9958972B2 (en) Touch panel and cover plate structure and sensing structure thereof
TW201514783A (zh) 觸控裝置
TW201346387A (zh) 觸控面板
TW201519031A (zh)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面板
CN106843591B (zh) 一种触控面板、其制作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WO2018000847A1 (zh) 一种智能穿戴产品
TW201239721A (en) Color touch panel, touchable color electrophoresis display panel, and device thereof
TW201426103A (zh) 偏光板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