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8814U - 電池連接器及其導電端子 - Google Patents

電池連接器及其導電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8814U
TWM508814U TW104205584U TW104205584U TWM508814U TW M508814 U TWM508814 U TW M508814U TW 104205584 U TW104205584 U TW 104205584U TW 104205584 U TW104205584 U TW 104205584U TW M508814 U TWM508814 U TW M50881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battery connector
row
arms
conductiv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55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ng-Tien Chen
Shu-Lin Duan
Wei Wan
Ping-Chung Chu
xiao-juan Qi
Original Assignee
Advanced Connec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ced Connectek Inc filed Critical Advanced Connectek Inc
Publication of TWM5088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8814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6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 H01R13/2471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pin shap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6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 H01R13/249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multiple contact points

Description

電池連接器及其導電端子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電連接器,特別是指一種電池連接器及其導電端子。
一般的電池連接器中的導電端子設計,為以探針式(Pogo Pin)導電端子作使用,探針式(Pogo Pin)導電端子包括有安裝在絕緣殼體內部之金屬探針、導電座體及壓縮彈簧,金屬探針具有一可穿出絕緣殼體外部之接觸端,導電座體具有可與電路板連接之接合部,壓縮彈簧為設置於導電座體之二側壁之間,且壓縮彈簧上端抵靠於金屬探針內壁面上,而下端則與導電座體相接觸。
當金屬探針之接觸端受到外力作用而被壓入於絕緣殼體內時,即可推頂於壓縮彈簧呈一彈性變形,並藉由金屬探針之抵靠端與導電座體二側壁上之支臂相接觸,從而可實現電性連接之目的,惟各構件彼此非一體式構件,在組裝上必須耗費較長時間與加工過程來將壓縮彈簧裝在金屬探針與導電座體之間,亦必須控制金屬探針與導電座體不被壓縮彈簧彈出而順利安裝在絕緣殼體上。是以,如何解決習知結構的問題,即為相關業者所必須思考的問題所在。
有鑑於上述問題,本創作係提供一種電池連接器之導電端子,導電端子包括:彈性連接部、接觸部及固定部。彈性連接部包括相對稱之左排彈性部與右排彈性部,左排彈性部與右排彈性部各自包括複數相互間隔且依次排列之彈性臂以及複數形成於複數彈性臂兩側的連接部,左排彈性部之複數彈性臂與右排彈性部之複數彈性臂共同界定形成矩形結構。接觸部包括自彈性連接部前側延伸且迴折向後之彎曲接觸部。固定部自彈性連接部後側延伸。
在一實施例中,接觸部包括一形成於彎曲接觸部末端並折彎延伸之接觸臂,並且,各彈性臂包括側桿、位於側桿兩側延伸之頂桿與底桿。
在一實施例中,各連接部包括一由彈性臂側端延伸並轉折至另一彈性臂側端之轉接段以及複數自轉接段兩側延伸且朝遠離各彈性臂側端方向之延伸段。
在一實施例中,固定部包括一固定片及一自固定片後側延伸之焊接腳。
在一實施例中,固定部包含突出於固定片底部之卡塊。
在一實施例中,接觸部包含延伸突出於彎曲接觸部側端的止擋段。
本創作亦提供一種電池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與上述之複數導電端子。絕緣本體包含複數插槽、複數前開孔以及複數後開孔,各前開孔連通各插槽前側,各後開孔連通各插槽後側。各導電端子包括:彈性連接部、接觸部及固定部。彈性連接部包括相對稱之左排彈性部與右排彈性部,左排彈性部與右排彈性部各自包括複數相互間隔且依次排列之彈性臂以及複數形成於複數彈性臂兩側的連接部,左排彈性部之複數彈性臂與右排彈性部之複數彈性臂共同界定形成矩形結構。接觸部包括自彈性連接部前側延伸且迴折向後之彎曲接觸部。固定部自彈性連接部後側延伸。
在一實施例中,更包含一覆蓋於絕緣本體之外殼。
綜上所述,本創作藉由導電端子呈彈簧式結構以增加擴展設計空間,以呈矩形結構的彈簧設計結構能夠保持其在電子產品內部正常彈性伸縮,提高結構可靠性。並且,左排彈性部與右排彈性部形成雙排且具複數彈性力臂折彎成型成四面框型結構,形成有多個彈性力臂以增加其彈性力,可有效壓縮與提升彈性力,在劇烈震動的環境下,能保證與電池的接觸,提高產品的穩定性。並且,各彈性連接部依序設置於各插槽內,提供節約組裝成本及減小產品的體積,且有效提高插槽空間利用率,利於提高產品輕薄化設計並可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創作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瞭解本創作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創作相關之目的及優點。
參照第1圖、第2圖及第3圖,係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第1圖為外觀示意圖,第2圖為第1圖之電池連接器後側之分解示意圖,第3圖為導電端子之外觀示意圖,第4圖為第3圖之導電端子之背面外觀示意圖。本創作之電池連接器100為可應用於智慧型手機等產品進行電池連接使用。電池連接器100包括絕緣本體11及複數導電端子2,並於絕緣本體11上方覆蓋一外殼6,而外殼6兩側延伸固定片可焊接在電路板上而將電池連接器100固定在電路板(未圖示)。
參照第1圖、第2圖及第6圖,絕緣本體11為一長方型座體,絕緣本體11上包含複數插槽12、複數前開孔13以及複數後開孔14,各插槽12在絕緣本體11上由左至右依序排列並彼此相互分隔,且各前開孔13各自連通相對應各插槽12前側,各後開孔14各自連通相對應各插槽12後側。
參照第2圖至第5圖,複數導電端子2皆分別由板件進行沖壓、彎折等加工製成,各導電端子2包括一體式的彈性連接部3、接觸部4與固定部5。彈性連接部3組裝在插槽12內並包括相對稱之一左排彈性部3a與一右排彈性部3b,左排彈性部3a與右排彈性部3b各自包括複數彈性臂31及複數連接部32。
參照第2圖至第5圖,左排彈性部3a之各彈性臂31皆由一端圍繞至另一端形成[符號的外形,也就是由左排彈性部3a的前視觀之各彈性臂31彼此圍繞成相對應位置所形成框形結構的左半邊。右排彈性部3b之各彈性臂31皆由一端圍繞至另一端形成]符號的外形,也就是由右排彈性部3b的前視觀之各彈性臂31彼此圍繞成相對應位置所形成框形結構的右半邊。由左排彈性部3a與右排彈性部3b的前視觀之,各彈性臂31彼此圍繞成相對應位置而形成具有左右半邊的矩形結構313。左排彈性部3a與右排彈性部3b形成雙排且具複數彈性力臂折彎成型成四面框型結構,成為矩形結構313能保證導電端子2在絕緣本體11內正常彈性伸縮,並提高在插槽12空間內的利用率。
參照第2圖至第7圖,左排彈性部3a之每一支彈性臂31包括相對應的垂直狀的側桿315、側桿315兩側橫向延伸的頂桿314與底桿316,側桿315、頂桿314與底桿316界定成[符號的外形。右排彈性部3b之每一支彈性臂31包括相對應的垂直狀的側桿315、側桿315兩側橫向延伸的頂桿314與底桿316,側桿315、頂桿314與底桿316界定成]符號的外形。而左排彈性部3a與右排彈性部3b之間具有一間距,也就是,左排彈性部3a之頂桿314與右排彈性部3b之頂桿314之間形成斷開的第一間距,而左排彈性部3a之底桿316與右排彈性部3b之底桿316之間形成斷開的第二間距,在此,第一間距的寬度小於第二間距的寬度。
參照第2圖至第7圖,此外,各連接部32為形成於複數彈性臂31兩側,即左排彈性部3a之第一支彈性臂31之底桿316經由第一個連接部32延伸左排彈性部3a之第二支彈性臂31之一側底桿316,左排彈性部3a之第二支彈性臂31之另一側頂桿314經由第二個連接部32延伸左排彈性部3a之第三支彈性臂31之頂桿314,以此方式依序繞接。而右排彈性部3b之第一支彈性臂31之底桿316經由第一個連接部32延伸右排彈性部3b之第二支彈性臂31之一側底桿316,右排彈性部3b之第二支彈性臂31之另一側頂桿314經由第二個連接部32延伸右排彈性部3b之第三支彈性臂31之頂桿314,以此方式依序繞接。意即,彈性連接部3之左排彈性部3a與右排彈性部3b分別由複數彈性臂31及複數連接部32各自界定形成首尾相接並依序繞接的可彈性伸縮的彈簧式結構。
參照第3圖、第4圖與第7圖,各連接部32為以沖壓成形製成而非以彎折成形方式製成。各連接部32可形成旋轉90度的U字型或H字型結構,各連接部32形成於各彈性臂31兩側,即兩個彈性臂31同向側端形成連接部32。
參照第3圖、第4圖與第7圖,以連接部32形成H字型結構為例時,連接部32包括一由彈性臂31側端延伸並轉折至另一彈性臂31側端之轉接段321以及複數自轉接段321兩側延伸且朝遠離各彈性臂31側端方向之兩延伸段322,使彈性臂31側端藉由轉接段321、複數延伸段322共同界定成H字型結構,並且轉接段321、複數延伸段322為以沖壓成形製成。而在一些實施態樣中連接部32進一步可形成U字型結構,即省略兩延伸段322的結構設置,使彈性臂31側端藉由轉接段321形成U字型結構。
參照第3圖、第4圖與第7圖,各導電端子2利用左排彈性部3a與右排彈性部3b的各彈性臂31的結構設計,可在預定長度下藉由繞接成矩形結構313而排列形成較多彈性臂31的數量,並以左排彈性部3a與右排彈性部3b所形成雙排彈性結構,以雙重力臂將提升彈性連接部3的彈力,當接觸部4被電池抵壓時,接觸部4連動彈性連接部3而以彈性連接部3本身提供一定的彈性,使接觸部4可以彈性抵頂於電池上。可以使接觸部4緊實接觸於電池的導電片上,在震動的環境下,接觸部4仍然可以與電池保持緊密接觸,提高結構可靠性。
參照第3圖、第4圖與第5圖,換言之,多個彈性臂31構成矩形結構313的彈簧式結構的力臂,可有效壓縮與提升彈性力,在劇烈震動的環境下,能保證接觸部4與電池的接觸,提高產品的穩定性。從多個彈性臂31觀之,彈簧式結構的力臂形成有多個彈性力臂以增加其彈性力。
參照第3圖、第4圖與第5圖,也就是,矩形結構313的彈簧式結構的頂桿314與兩側側桿315以及底桿316成四面所構成的框形結構能保證導電端子2在絕緣本體11內穩定的伸縮作用,並可有效提高在有限絕緣本體11上空間的利用率。本實施例中,各彈性臂31的側視觀之為以八個側桿315相互對齊排列,提供八個彈簧式結構的力臂,在彼此壓縮下富具彈性回復作用,在劇烈震動的環境下,能保證與電池的接觸,提高產品的穩定性。
參照第2圖及第6圖,各彈性連接部3依序排列設置於各插槽12內,提供節約組裝成本及減小產品的體積,且有效提高絕緣本體11之插槽12空間利用率,利於提高產品輕薄化設計並可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參照第1圖與第3圖與第6圖,各接觸部4穿出於各前開孔13並用於與電池相接觸,各接觸部4包括一自彈性連接部3前側延伸且迴折向後之彎曲接觸部41、一形成於彎曲接觸部41末端並折彎延伸之接觸臂42。
參照第1圖與第3圖與第6圖,在此,彎曲接觸部41的側視觀之概呈旋轉90度後的U字型外觀,且彎曲接觸部41是由上向下延伸而呈弧面在前而開口處面向後側(即固定部5方向)的方式,彎曲接觸部41以U字型面接觸,增加導電端子2的導電能力及接觸能力,避免接觸不良,使訊號的傳輸更穩定。並且,接觸臂42則由彎曲接觸部41下方末端轉折向上延伸形成。在此,接觸臂42折彎90度,在由後開孔14組裝於插槽12內後,接觸臂42會抵靠在前開孔13周圍壁面上而有止位作用,有效控制接觸部4突出於前開孔13的突出量。
參照第1圖與第3圖與第6圖,並且,在彎曲接觸部41的側端延伸突出有止擋段412,在組裝過程中藉由止擋段412抵靠在插槽12內而提供止位作用,有效控制導電端子2的接觸部4突出於前開孔13的突出量。
參照第1圖與第4圖與第6圖,各固定部5自彈性連接部3後側延伸並外露於各後開孔14,各固定部5包括一卡固於插槽12內之固定片53、一自固定片53後側延伸至後開孔14外部之焊接腳54(可為SMT或DIP型式)及一突出於固定片5底部之卡塊55,卡塊55與絕緣本體11鉚合,以確保導電端子2的固持力且不易脫離絕緣本體11。
本創作藉由導電端子呈彈簧式結構以增加擴展設計空間,以呈矩形結構的彈簧設計結構能夠保持其在電子產品內部正常彈性伸縮,提高結構可靠性。並且,左排彈性部與右排彈性部形成雙排且具複數彈性力臂折彎成型成四面框型結構,形成有多個彈性力臂以增加其彈性力,可有效壓縮與提升彈性力,在劇烈震動的環境下,能保證與電池的接觸,提高產品的穩定性。並且,各彈性連接部依序設置於各插槽內,提供節約組裝成本及減小產品的體積,且有效提高插槽空間利用率,利於提高產品輕薄化設計並可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透過上述之詳細說明,即可充分顯示本創作之目的及功效上均具有實施之進步性,極具產業之利用性價值,且為目前市面上前所未見之新型,完全符合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唯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用以限定本創作所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創作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於本創作專利涵蓋之範圍內,謹請 貴審查委員明鑑,並祈惠准,是所至禱。
100‧‧‧電池連接器
11‧‧‧絕緣本體
12‧‧‧插槽
13‧‧‧前開孔
14‧‧‧後開孔
2‧‧‧導電端子
3‧‧‧彈性連接部
3a‧‧‧左排彈性部
3b‧‧‧右排彈性部
31‧‧‧彈性臂
313‧‧‧矩形結構
314‧‧‧頂桿
315‧‧‧側桿
316‧‧‧底桿
32‧‧‧連接部
321‧‧‧轉接段
322‧‧‧延伸段
4‧‧‧接觸部
41‧‧‧彎曲接觸部
412‧‧‧止擋段
42‧‧‧接觸臂
5‧‧‧固定部
53‧‧‧固定片
54‧‧‧焊接腳
55‧‧‧卡塊
6‧‧‧外殼
[第1圖] 係本創作之電池連接器之外觀示意圖。 [第2圖] 係本創作之電池連接器後側之分解示意圖。 [第3圖] 係本創作之導電端子之外觀示意圖。 [第4圖] 係本創作之導電端子之背面外觀示意圖。 [第5圖] 係本創作之導電端子之前視剖面示意圖。 [第6圖] 係本創作之電池連接器之側視剖面示意圖。 [第7圖] 係本創作之導電端子之俯視示意圖。
100‧‧‧電池連接器
11‧‧‧絕緣本體
14‧‧‧後開孔
2‧‧‧導電端子
3‧‧‧彈性連接部
4‧‧‧接觸部
41‧‧‧彎曲接觸部
412‧‧‧止擋段
5‧‧‧固定部
55‧‧‧卡塊
6‧‧‧外殼

Claims (10)

  1. 一種電池連接器之導電端子,包括: 一彈性連接部,該彈性連接部包括相對稱之一左排彈性部與一右排彈性部,該左排彈性部與該右排彈性部各自包括複數相互間隔且依次排列之彈性臂以及複數形成於該些彈性臂兩側的連接部,該左排彈性部之該些彈性臂與該右排彈性部之該些彈性臂共同界定形成矩形結構; 一接觸部,該接觸部包括一自該彈性連接部前側延伸且迴折向後之彎曲接觸部;及 一固定部,該固定部自該彈性連接部後側延伸。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池連接器之導電端子,其中該接觸部包括一形成於該彎曲接觸部末端並折彎延伸之接觸臂。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池連接器之導電端子,其中各該彈性臂包括一側桿、位於該側桿兩側延伸之一頂桿與一底桿。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池連接器之導電端子,其中該左排彈性部之各該彈性臂的該頂桿與該右排彈性部之各該彈性臂的該頂桿之間形成一第一間距,該左排彈性部之各該彈性臂的該底桿與該右排彈性部之各該彈性臂的該底桿之間形成一第二間距。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池連接器之導電端子,其中各該連接部包括一由該彈性臂側端延伸並轉折至另一該彈性臂側端之轉接段以及複數自該轉接段兩側延伸且朝遠離各該彈性臂側端方向之延伸段。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池連接器之導電端子,其中該固定部包括一固定片及一自該固定片後側延伸之焊接腳。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池連接器之導電端子,其中該固定部包含一突出於該固定片底部之卡塊。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池連接器之導電端子,其中該接觸部包含一延伸突出於該彎曲接觸部側端的止擋段。
  9. 一種電池連接器,包括: 一絕緣本體,包含複數插槽、複數前開孔以及複數後開孔,各該前開孔連通各該插槽前側,各該後開孔連通各該插槽後側;及 複數個如請求項1至8其中任一項所述之電池連接器之導電端子,各該導電端子設置於該絕緣本體之各該插槽中,各該導電端子之該接觸部穿出於各該前開孔,各該導電端子之該固定部穿出於各該後開孔。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電池連接器,更包含一覆蓋於該絕緣本體之外殼。
TW104205584U 2015-02-03 2015-04-14 電池連接器及其導電端子 TWM50881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5210.5A CN104682054A (zh) 2015-02-03 2015-02-03 电池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8814U true TWM508814U (zh) 2015-09-11

Family

ID=53316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5584U TWM508814U (zh) 2015-02-03 2015-04-14 電池連接器及其導電端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82054A (zh)
TW (1) TWM5088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16071B2 (en) 2016-02-01 2018-10-30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tacts thereof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48285A (zh) * 2018-03-19 2018-08-24 深圳市精睿兴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弹片连接器及其加工方法
CN111293448B (zh) * 2018-12-07 2021-10-26 朴商亮 压接结构的一体型弹簧针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58756B2 (ja) * 2011-09-12 2015-08-05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CN202855990U (zh) * 2012-10-10 2013-04-03 深圳君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的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电池连接器
JP2014199783A (ja) * 2013-03-29 2014-10-23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接触子
CN103794902A (zh) * 2014-02-10 2014-05-14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具一体成型端子之电连接器
CN204376024U (zh) * 2015-02-03 2015-06-03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电池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16071B2 (en) 2016-02-01 2018-10-30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tacts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2054A (zh) 2015-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20900B2 (en) Coaxial connector with floating mechanism
US933141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5818016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4676535B2 (ja) 電子カードコネクタ
US6994566B2 (en) Circuit board moun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510543U (zh) 電池連接器及其導電端子
KR101397761B1 (ko) 전자 부품
US8113884B2 (en) Connector
US7033226B1 (en) Audio receptacle connector
JP2015135806A (ja) コネクタ
US2007007778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1113591B1 (ko) 마이크로 usb 소켓
TWM508815U (zh) 電池連接器及其電池連接器端子
CN107026337B (zh)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TWM508814U (zh) 電池連接器及其導電端子
JP6278586B2 (ja) 同軸コネクタ
KR20120075934A (ko) 플러그커넥터, 소켓커넥터 및 그 결합구조
US2014019399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shileding plate
CN107732517B (zh) 开关式同轴连接器
CN101859953A (zh) 电连接器
TWM556036U (zh) 電連接器
TWI532266B (zh) 電連接器
KR100502700B1 (ko) 전기 콘넥터
US9923291B2 (en) Audio jack connector having compressive contacts
TW201807904A (zh) 電連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