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7553U - 行動支付設備 - Google Patents
行動支付設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07553U TWM507553U TW104205883U TW104205883U TWM507553U TW M507553 U TWM507553 U TW M507553U TW 104205883 U TW104205883 U TW 104205883U TW 104205883 U TW104205883 U TW 104205883U TW M507553 U TWM507553 U TW M507553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ayment
- transaction
- mobile
- list
- computer devic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Description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行動支付設備,特別是指一種使用近場通訊或行動條碼實現交易安全支付的行動支付設備。
電子錢包或塑膠貨幣如銀行卡、信用卡、簽帳卡或智慧卡等,皆須用到計算機系統及數位儲值系統來達到加值及轉帳等功能。由於使用電子錢包或塑膠貨幣可以減少顧客在購物時隨身攜帶太多現金之必要,且店家也不必在客戶付款時當場點收現金之金額正確與否,故,可提升交易行為之效率及便利性。因而近年來,電子錢包廣泛地被接受與使用。
然而,現有傳統非接觸型之儲值智慧卡通常缺乏卡片認證的功能,或卡片認證措施不足。卡片一旦被偽造,店家只能自行承擔損失的風險。
此外,當使用該傳統非接觸型之儲值智慧卡購物付款時,每一筆購物所產生的交易紀錄通常會被儲存在店家端,但此交易紀錄並沒有隨即被傳送至卡片發行單位或支付機構來驗證該儲值智慧卡之真偽,再請求付款。而
是在結束一個營業日後,才會把整批的交易紀錄傳送給卡片發行單位或支付機構請求付款,此亦即整批結算。當該整批結算的程序不夠即時時,致使店家在未能經卡片發行單位或支付機構驗證該每一筆購物所使用之儲值智慧卡之真偽時,而完成交易,此情形將使店家暴露在損失的風險當中。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允許及時處理交易且確保交易安全的行動支付設備。
於是本新型行動支付設備,能與一交易電腦裝置互動,該交易電腦裝置與一支付機構伺服器通訊,該支付機構伺服器自該交易電腦裝置接收一支付清單,該支付清單相關於一交易,及一對於該交易的支付,該行動支付設備包含:一行動裝置,包括一處理器、一記憶體單元、一資訊取得單元及一通訊單元。該記憶體單元耦接於該處理器且儲存一支付軟體。該資訊取得單元耦接於該處理器,且能與該交易電腦裝置互動。該通訊單元耦接於該處理器,且能與該支付機構伺服器通訊。
其中,當該處理器執行該支付軟體,該支付軟體使該行動支付設備:當該交易電腦裝置及該行動支付設備相互鄰近時,自該交易電腦裝置獲得該支付清單,將該支付清單傳送給該支付機構伺服器,當該支付機構伺服器判斷接收自該行動支付設
備之該支付清單與接收自該交易電腦裝置之該支付清單相同時,基於至少該支付清單產生一支付請求,傳送該支付請求給該支付機構伺服器,該支付請求使該支付機構伺服器依據該支付請求所包括之該支付清單處理該支付,及自該支付機構伺服器接收一支付結果,該支付結果是在完成該支付之後由該支付機構伺服器產生。
100‧‧‧系統
225‧‧‧儲存單元
1‧‧‧交易電腦裝置
226‧‧‧系統部分
11‧‧‧處理模組
227‧‧‧儲存部分
12‧‧‧記憶體模組
228‧‧‧隱密資料區
120‧‧‧交易軟體
229‧‧‧可視區
121‧‧‧安控元件
23‧‧‧近場通訊單元
13‧‧‧近場通訊模組
24‧‧‧輸入/輸出單元
14‧‧‧輸入/輸出模組
25‧‧‧通訊單元
15‧‧‧通訊模組
26‧‧‧卡片插槽
2‧‧‧行動支付設備
27‧‧‧記憶體單元
20‧‧‧行動裝置
270‧‧‧支付軟體
21‧‧‧處理器
28‧‧‧影像拍攝單元
22‧‧‧支付卡
3‧‧‧交易平台
220‧‧‧控制模組
4‧‧‧支付機構系統
221‧‧‧金融晶片
5‧‧‧支付機構伺服器
222‧‧‧控制器晶片
S1~S6、S61~S63、S7~17、S3’、S5’、S51、S6’、S64、S65‧‧‧流程步驟
223‧‧‧應用程式介面
224‧‧‧控制韌體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一方塊圖,說明一系統包括一交易電腦裝置及一行動支付設備;圖2是一示意圖,說明該行動支付設備能與不同的交易電腦裝置通訊;圖3是一流程圖,說明本新型行動支付設備的第一實施例的流程步驟;圖4到圖11繪示多種在不同階段中由交易電腦裝置的輸入/輸出模組及行動裝置的輸入/輸出單元輸出的訊息;圖12是一流程圖,說明本新型行動支付設備的第二實施例的流程步驟;及圖13到圖16繪示多個由交易電腦裝置的輸入/輸出模組及該行動裝置的輸入/輸出單元所輸出的訊息,該訊息相關於一行動條碼。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一系統100適於執行一行動支付方法,該行動支付方法處理對於一交易的一支付。系統100包括一交易電腦裝置1及一行動支付設備2,舉例來說,交易電腦裝置1是由一店家持有,行動支付設備2是由一消費者持有。行動支付設備2包括一行動裝置20及一支付卡22,支付卡22可移除地插設於行動裝置20的一卡片插槽26。交易電腦裝置1能與具有支付卡22的行動裝置20互動。交易電腦裝置1及行動支付設備2能與一支付機構伺服器5通訊。
參閱圖1及圖2,在本實施例中,交易電腦裝置1可以是一個人電腦、一筆記型電腦或一行動電腦裝置等。交易電腦裝置1需要具備網路連線功能以執行一交易軟體120,該交易軟體120能使交易電腦裝置1執行行動支付方法。
支付機構伺服器5受向消費者發行支付卡22的支付機構操作。在本實施中,支付機構伺服器5包括一交易平台3及一支付機構系統4,交易平台3用於與交易電腦裝置1及行動裝置20通訊,支付機構系統4耦接於交易平台3。在不同的實施態樣中,交易平台3及支付機構系統4可以整合成一元件(例如一伺服器),或者,可以是以二分離的元件實施,該二分離的元件經由一專用的通道或會話
機制通訊。以前述兩種實施態樣之後者為例,交易平台3可以是受一第三方操作(而非支付機構)。
交易電腦裝置1具有一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模組13並包括儲存有該交易軟體120的一記憶體模組12、一輸入/輸出模組14、一通訊模組15,及一耦接於記憶體模組12、近場通訊模組13、輸入/輸出模組14與通訊模組15之處理模組11。
在本實施例中,具有近場通訊模組13之交易電腦裝置1具備了近場通訊功能,且近場通訊模組13是一可移除地連接於交易電腦裝置1的本體的外部裝置,例如外接式USB近場通訊裝置(dongle)或一USB近場通訊讀取器(reader)。在另一實施態樣中,近場通訊模組13可以是一嵌入交易電腦裝置1的內建模組。輸入/輸出模組14可以包括一滑鼠/鍵盤、一觸控螢幕或一揚聲器/顯示器等,但不以此為限。通訊模組15使交易電腦裝置1與支付機構伺服器5能建立通訊。
行動支付設備2能與交易電腦裝置1互動。行動支付設備2的行動裝置20可以是一智慧型手機或一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20包括一記憶體單元27、卡片插槽26、一輸入/輸出單元24、一短距離通訊單元(如一近場通訊單元23)、一通訊單元25、一影像拍攝單元28,及一耦接於近場通訊單元23、輸入/輸出單元24、通訊單元25、卡片插槽26、記憶體單元27與影像拍攝單元28之處理器21。記憶體單元27儲存有一支付軟體270。卡片插槽26
供支付卡22可移除地插設,使行動裝置20能存取支付卡22。近場通訊單元23能與交易電腦裝置1通訊。通訊單元25能與支付機構伺服器5通訊。在另一實施態樣中,支付卡22耦接於一介面裝置,該介面裝置是經由一USB介面耦接於行動裝置20,藉此使行動裝置20能經由該介面裝置存取支付卡22。
在本實施例中,近場通訊單元23支援近場通訊功能。輸入/輸出單元24可以包括一滑鼠/鍵盤、一觸控螢幕或一揚聲器/顯示器等,但不以此為限。行動裝置20的處理器21執行儲存於記憶體單元27的支付軟體270,支付軟體270使行動裝置20協同配合支附卡22執行行動支付方法。
當為了進行近場通訊支付而使交易電腦裝置1與行動裝置20彼此鄰近時,交易電腦裝置1與行動裝置20分別能經由近場通訊模組13及近場通訊單元23建立無線短距離通訊(如近場通訊)。
在本實施例中,支附卡22以一SD卡實施。支附卡22包括一控制模組220、一金融晶片221及一儲存單元225。金融晶片221符合FISC II規範。
控制模組220包括一控制器晶片222、一載於ROM(read-only memory,圖未示)的控制韌體224及一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API)223。前述控制器晶片222及ROM可以使用積體電路封裝整合,且與儲存單元225並列。
當支附卡22插入卡片插槽26,處理器21能經由控制韌體224存取金融晶片221及儲存單元225。應用程式介面223及控制韌體224能根據支付軟體270的指令運作。應用程式介面223能使用3DES(Triple Data Encryption Algorithm symmetric-key block cipher)、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或RSA等演算法進行加密。
儲存單元225包括一系統部分226及一儲存部分227。系統部分226內件基本操作資訊(basic operation information)。儲存部分227包括一隱密資料區228及一可視區229。可視區229允許被行動裝置20的作業系統(OS)存取。以Android®系統舉例來說,可視區229能被檔案管理程式(file management program)存取。
作業系統無法存取隱密資料區228,且無法對隱密資料區228的檔案進行讀取、寫入或修改。相反的,只有在特定授權順序完成之後,支付軟體270才能經由控制韌體224存取隱密資料區228。當支附卡22插設於行動裝置20的卡片插槽26時,控制韌體224只對作業系統回報可視區229。因此,作業系統不會顯示隱密資料區228給使用者。只有當時使用者執行支付軟體270且通過所述授權順序時,隱密資料區228才能被存取。
隱密資料區228儲存有相關於一支付機構帳號的一虛擬帳號,該支付機構帳號相關於支附卡22的持有者與操作支付機構伺服器5的支付機構(例如銀行)。與支付機構帳號相關的資料儲存於金融晶片221。隱密資料區228
可以儲存複數個分別對應複數個支付機構帳號的虛擬帳號。
當行動裝置20不具有近場通訊單元23,行動裝置20本身不具有近場通訊功能,支付卡22則可以被設計為具有近場通訊功能。在其他實施態樣中,支付卡22包括複數個近場通訊接腳,且包含一近場通訊天線,且能以支援近場通訊功能的SDIO(Secure Digital Input Output)卡實施。
因此,在前述其他實施態樣中,卡片插槽26包括複數個近場通訊端子。近場通訊端子符合近場通訊規範(由SD協會發佈)。當支付卡22插入卡片插槽26時,該等近場通訊端子分別與支付卡22的該等近場通訊接腳電連接。藉此,支付卡22能與行動裝置20互動,以使行動裝置20支援近場通訊功能。
參閱圖3,以下說明行動支付設備的第一實施例,其使用近場通訊處理對於一交易的一支付。下述中的交易電腦裝置1可以是一電腦,行動裝置20可以是一插有支付卡22的智慧型手機,該交易是關於自一店家購買一貨品及/或服務。
首先,店家的服務人員開始使用交易電腦裝置1執行交易軟體120(參閱圖4顯示的主頁),並登入交易軟體120。
於步驟S1,交易電腦裝置1的處理模組11執行儲存於記憶體模組12之交易軟體120,且交易電腦裝置1
經由通訊模組15連接到支付機構伺服器5的交易平台3。
交易軟體120提供店家的服務人員一用於輸入交易清單的介面(參閱圖5),該交易清單相關於該交易,及對於該交易的該支付。在此,該交易清單包括購買該貨品/服務的細目(例如店家編號、交易日期、支付號碼及交易金額等)。值得注意的是,於啟動交易軟體120時,交易電腦裝置1會與支付機構伺服器5的交易平台3建立一會話機制(session),會話機制用於提供一在交易電腦裝置1與交易平台3之間的安全通訊通道。
於步驟S2,處理模組11接收相關於該交易及該支付的交易清單。舉例來說,該交易清單可以是透過掃描貨品/服務的條碼輸入交易電腦裝置1。或者,該交易清單可以是店家的服務人員使用交易電腦裝置1輸入(參閱圖5)。
於步驟S3,交易電腦裝置1的處理模組11經由輸入/輸出模組14輸出支付清單(參閱圖6A),供欲購買貨品/服務的消費者確認。一旦確認該支付清單正確,則需要消費者操作「確認」按鈕以繼續進行後續支付程序。
於消費者操作「確認」按鈕之後,交易電腦裝置1所執行的交易軟體120提供多種支付的方式給消費者選擇(參閱圖6B)。在本實施例中,消費者選擇使用近場通訊(NFC)支付(消費者主動)。
當消費者選擇使用近場通訊(NFC)支付(消費者主動),處理模組11產生一指示(參閱圖7)以提示消
費者將具有支付卡22的行動裝置20靠近一支付感測區域(如交易電腦裝置1的近場通訊模組13)。若店家的服務人員操作「取消」按鈕,交易軟體120回到主頁,支付程序終止。
於步驟S4,處理模組11經由通訊模組15傳送支付清單給交易平台3。
於步驟S5,交易平台3接收交易電腦裝置1所傳送的支付清單。值得注意的是,支付清單可以是透過交易電腦裝置1與支付機構伺服器5的交易平台3之間的會話機制下傳送。
另一方面,當消費者欲使用行動支付設備2(如行動裝置20與支付卡22結合)進行購買貨品/服務的支付時,消費者使用行動裝置20執行支付軟體270(參閱圖8),並選擇近場通訊(NFC)付款(消費者主動)。
於步驟S6,行動裝置20的處理器21執行儲存於記憶體單元27的支付軟體270,並啟動近場通訊單元23以起始近場通訊功能。
接著,如圖9A所示,行動裝置20提示消費者將行動裝置20靠近交易電腦裝置1的支付感測區域(例如近場通訊模組13)。消費者接著將行動裝置20靠近交易電腦裝置1的支付感測區域。
之後,於步驟S61,當行動裝置20與交易電腦裝置1相互鄰近時,行動裝置20的處理器21經由近場通訊單元23自動與交易電腦裝置1建立近場通訊。
當交易電腦裝置1的處理模組11經由近場通訊模組13偵測到行動裝置20,處理模組11經由近場通訊模組13自動與行動裝置20建立近場通訊。
於步驟S62,在交易電腦裝置1與行動裝置20之間的近場通訊建立之後(例如行動裝置20被交易電腦裝置1偵測到),交易電腦裝置1的處理模組11經由近場通訊傳送該支付清單給行動裝置20。
於步驟S63,行動裝置20的處理器21經由近場通訊單元23接收支付清單。接著,行動裝置20傳送該支付清單給插設於行動裝置20的卡片插槽26內的支付卡22。
於行動裝置20接收到支付清單之後(例如近場通訊支付感測結束),交易電腦裝置1輸出一指示以提示支付感測結束且正在處理該支付(參閱圖9B)。交易電腦裝置1接著等候一來自交易平台3且相關於該支付的結果。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步驟S62及S63是在近場通訊中執行,且在這些步驟執行完畢之後,交易電腦裝置1及行動裝置20至少其中一者可以提供一指示以提醒消費者將行動裝置20自鄰近交易電腦裝置1的位置移開,以結束近場通訊。
另一方面,行動裝置20輸出一相關於該支付清單的訊息供消費者確認(參閱圖9C)。當確認該支付清單正確,消費者可以操作「確認」按鈕;否則,可以操作「返回」按鈕。接著,行動裝置20輸出一包含有多種支付方
法(例如支付機構帳號、信用卡等)的訊息,供消費者選擇以進行支付(參閱圖9D)。一旦消費者選擇其中一種方法,行動裝置20輸出一包含支付清單及支付方法的訊息,供使用者確認(參閱圖9E)。消費者於確認訊息正確時可以操作「確認支付」按鈕;否則,可以操作「返回」按鈕。
於步驟S7,行動裝置20能建立行動裝置20與交易平台3之間的一會話機制,該會話機制相似於交易電腦裝置1與交易平台3之間的該會話機制。接著,行動裝置20的處理器21將於步驟S63所接收的該支付清單透過通訊單元25經由會話機制傳送給交易平台3。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傳輸是使用SSL(Secured Sockets Layer)協定執行。
於步驟S8,在由行動裝置20接收到該支付清單之後,交易平台3判斷於步驟S7接收自行動裝置20的支付清單是否與於步驟S5接收自交易電腦裝置1的支付清單相同。當判斷的結果為是,表示支付清單在傳輸中沒有被改變,且交易平台3經由步驟S7建立的會話機制傳送要被押碼的資料給行動裝置20。要被押碼的資料是由交易平台3所產生,且包括該支付清單。
於步驟S9,在接收到來自交易平台3的要被押碼的資料之後,行動裝置20輸出一訊息,要求消費者輸入一相關於支付卡22的啟動密碼(參閱圖9F)。消費者接著操作行動裝置20的音量鍵輸入啟動密碼,行動裝置20接著傳送要被押碼的資料及啟動密碼給支付卡22。接著,支
付卡22驗證啟動密碼。當支付卡22驗證啟動密碼正確,支付卡22基於來自行動裝置20的要被押碼的資料並使用一儲存於支付卡22內的秘鑰產生一交易押碼(transaction authentication code;TAC),且傳送該交易押碼給行動裝置20。行動裝置20於接收到交易押碼時,輸出一訊息以提示消費者支付處理中(參閱圖9G)。
當支付卡22驗證啟動密碼不正確,支付卡22要求消費者再次輸入啟動密碼,並累計連續接收到錯誤啟動密碼的次數。當次數到達一門檻次數(例如三次),支付卡22被鎖住,且不得被存取。
更明確的說,支付卡22儲存一秘鑰,該秘鑰是對應於用於進行支付的虛擬帳戶,且該秘鑰是儲存於金融晶片221及隱密資料區228其中一者。藉此,支付卡22基於該虛擬帳號取得該秘鑰以產生該交易押碼。值得注意的是,支付機構伺服器5的支付機構系統4具有對應該虛擬帳號的相同秘鑰以識別支付卡22的正確性。
於步驟S10,當執行支付軟體270的行動裝置20的處理器21接收到來自支付卡22的交易押碼時,處理器21使用該交易押碼組成一支付請求。該支付請求至少包括該虛擬帳戶、支付清單及交易押碼,且是加密過的。
於步驟S11,行動裝置20的處理器21經由通訊單元25傳送該支付請求給交易平台3。
需要注意的是,該支付請求可以是在建立於行動裝置20與交易平台3之間的一會話機制下傳送給交易平
台3。更明確的說,前述傳送的動作是使用SSL(Secured Sockets Layer)協定執行。
於步驟S12,交易平台3在接收到來自行動裝置20的支付請求之後,交易平台3透過先前建立的會話機制傳送該支付請求給支付機構系統4,接著執行步驟S13。
於步驟S13,支付機構系統4於接收到該支付請求時,能依據該支付請求所包括的支付清單處理該支付。在本實施例中,虛擬帳號代表的支付機構帳號扣款該貨品/服務的金額(600元),且該金額被轉帳到店家擁有的一帳號。
值得注意的是,支付機構系統4能對所接收到的支付請求進行解密,且基於支付請求所包括之交易押碼識別支付卡22的正確性。
接著,於步驟S14,支付機構系統4產生一支付結果,且傳送該支付結果給交易平台3,該支付結果指示該支付已經處理完成。
於步驟S15,交易平台3傳送該支付結果給交易電腦裝置1及行動裝置20。
接著,於步驟S16,當交易電腦裝置1的處理模組11接收到該支付結果,處理模組11經由輸入/輸出模組14輸出該支付結果(參閱圖10),以通知該店家的服務人員該支付的結果。如此一來,該支付處理完成,該消費者可獲得貨品/服務。
相似地,於步驟S17,當行動裝置20的處理器
21接收到該支付結果,處理器21經由輸入/輸出單元24輸出該支付結果(參閱圖11),以通知該消費者該支付的結果。
參閱圖12,以下說明行動支付設備的第二實施例,第二實施例是使用行動條碼(QR code)處理對於一交易的一支付。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相近,其差異說明如下。
於步驟S3’,交易電腦裝置1的處理模組11經由輸入/輸出模組14輸出該支付清單(參閱圖6A)供消費者確認,且在消費者確認支付清單後提供多種支付方法供使用者選擇。當消費者選擇行動條碼(QR Code)支付(參閱圖6B),流程接著執行S4,處理模組11經由通訊模組15傳送支付清單給交易平台3。
於步驟S5’,在接收交易電腦裝置1所傳送的支付清單之後,交易平台3依據該支付清單產生一條碼,並將該條碼傳送給交易電腦裝置1。在本實施例中,交易平台3所產生的條碼為一行動條碼(QR code)。
接著,於步驟S51,處理模組11在接收到交易平台3所產生及傳送的行動條碼時,執行交易軟體120之處理模組11產生一指示,並經由輸入/輸出模組14輸出該指示,該指示包括支付清單及行動條碼(參閱圖13),藉此提示消費者操作行動裝置20而使用影像拍攝單元28掃描行動條碼。若店家的服務人員操作「取消」按鈕,交易軟體120回到主頁,且支付程序終止。
當消費者欲以行動條碼完成購買貨品/服務的支付,消費者使用行動裝置20起始執行支付軟體270,並選擇行動條碼(QR Code)支付(參閱圖14)。
因此,於步驟S6’,行動裝置20的處理器21執行儲存於記憶體單元27的支付軟體270。
於步驟S64,消費者將行動裝置20的影像拍攝單元28對準交易電腦裝置1的輸入/輸出模組14所輸出的行動條碼(參閱圖15),來掃描行動條碼。
接著,於步驟S65,行動裝置20的處理器21對影像拍攝單元28所掃描的行動條碼進行解碼,以取得對應該行動條碼的支付清單,並輸出一相關於該支付清單的訊息供消費者確認(參閱圖16)。當該支付清單確認為正確,消費者可以操作「確認」按鈕;否則,可以操作「返回」或「重新掃描」按鈕。流程接著執行步驟S7。其餘步驟與第一實施例相近,在此不予贅述。
該行動支付方法也可應用於貨品/服務是經由運送的方式交付給顧客,且支付是在貨品/服務送達時才完成(例如貨到付款)。送貨員可以攜帶安裝有交易軟體120的交易電腦裝置1,且在顧客確認貨品/服務之後,送貨員可以操作交易電腦裝置1執行行動支付方法。因此,送貨員在進行送貨時不用攜帶現金。
該行動支付方法亦可如前述,應用在藉由販賣機提供貨品/服務給顧客。在步驟S14(完成支付)之後,販賣機提供貨品給顧客。
再者,本新型行動支付設備還能應用於使用二智慧型手機進行轉帳。舉例來說,收款人操作一第一智慧型手機執行交易軟體120,使該第一智慧型手機執行前述關於交易電腦裝置1的步驟,匯款人操作一第二智慧型手機執行支付軟體270,使該第二智慧型手機執行前述關於行動裝置20及支付卡22的步驟,藉此,只要將兩個智慧型手機彼此靠近或接觸就可達成使用兩個智慧型手機完成轉帳。
綜上所述,藉由比對接收自行動裝置20之支付清單與接收自交易電腦裝置1的支付清單,能偵測出支付清單在傳輸過程中是否被改變。此外,藉由即時傳送對應支付清單的支付請求給支付機構伺服器5,各交易的支付可以被及時處理。如此一來,可以避免詐騙支付或交易紀錄不對應所造成的損失。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0‧‧‧系統
224‧‧‧控制韌體
1‧‧‧交易電腦裝置
225‧‧‧儲存單元
11‧‧‧處理模組
226‧‧‧系統部分
12‧‧‧記憶體模組
227‧‧‧儲存部分
120‧‧‧交易軟體
228‧‧‧隱密資料區
121‧‧‧安控元件
229‧‧‧可視區
13‧‧‧近場通訊模組
23‧‧‧近場通訊單元
14‧‧‧輸入/輸出模組
24‧‧‧輸入/輸出單元
15‧‧‧通訊模組
25‧‧‧通訊單元
2‧‧‧行動支付設備
26‧‧‧卡片插槽
20‧‧‧行動裝置
27‧‧‧記憶體單元
21‧‧‧處理器
270‧‧‧支付軟體
22‧‧‧支付卡
28‧‧‧影像拍攝單元
220‧‧‧控制模組
3‧‧‧交易平台
221‧‧‧金融晶片
4‧‧‧支付機構系統
222‧‧‧控制器晶片
5‧‧‧支付機構伺服器
223‧‧‧應用程式介面
Claims (5)
- 一種行動支付設備,能與一交易電腦裝置互動,該交易電腦裝置與一支付機構伺服器通訊,該支付機構伺服器自該交易電腦裝置接收一支付清單,該支付清單相關於一交易,及一對於該交易的支付,該行動支付設備包含:一行動裝置,包括一處理器,一記憶體單元,耦接於該處理器且儲存一支付軟體,一資訊取得單元,耦接於該處理器,且能與該交易電腦裝置互動,及一通訊單元,耦接於該處理器,且能與該支付機構伺服器通訊;其中,當該處理器執行該支付軟體,該支付軟體使該行動支付設備:當該交易電腦裝置及該行動支付設備相互鄰近時,自該交易電腦裝置獲得該支付清單,將該支付清單傳送給該支付機構伺服器,當該支付機構伺服器判斷接收自該行動支付設備之該支付清單與接收自該交易電腦裝置之該支付清單相同時,基於至少該支付清單產生一支付請求,傳送該支付請求給該支付機構伺服器,該支付請求使該支付機構伺服器依據該支付請求所包括之該支付 清單處理該支付,及自該支付機構伺服器接收一支付結果,該支付結果是在完成該支付之後由該支付機構伺服器產生。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行動支付設備,其中,該交易電腦裝置及該行動支付設備具有近場通訊能力,該資訊取得單元為一近場通訊單元,且該行動支付設備能:當該交易電腦裝置及該行動支付設備彼此鄰近時,經由該近場通訊單元自動與該交易電腦裝置建立一近場通訊;及經由該近場通訊接收該交易電腦裝置所傳送之該支付清單。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行動支付設備,其中,該支付機構伺服器於接收到該支付清單時,依據該支付清單產生一條碼,且將該條碼傳送給該交易電腦裝置,該交易電腦裝置於接收到來自該支付機構伺服器之該條碼後輸出該條碼,該資訊取得單元為一影像拍攝單元,該行動支付設備能:經由該影像拍攝單元掃描該交易電腦裝置所輸出之該條碼;及對該條碼進行解碼以獲得對應該條碼之該支付清單。
- 如請求項3所述的行動支付設備,其中,被該行動支付設備掃描及解碼的該條碼為一行動條碼。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行動支付設備,還包含: 一卡片插槽,耦接於該處理器,且可移除地插設有一支付卡,藉此使用該行動裝置能存取該支付卡;其中,該行動支付設備能:自該支付機構伺服器接收要被押碼的資料,所述要被押碼的資料是該交易機構伺服器依據該支付清單所產生;經由該支付卡且基於所述要被押碼的資料產生一交易押碼;及使用該交易押碼組成該支付請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205883U TWM507553U (zh) | 2015-04-17 | 2015-04-17 | 行動支付設備 |
US14/680,361 US9589265B2 (en) | 2013-09-11 | 2015-05-04 | Mobile payment method |
EP15178522.7A EP3082087B1 (en) | 2015-04-17 | 2015-07-27 | Mobile payment method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205883U TWM507553U (zh) | 2015-04-17 | 2015-04-17 | 行動支付設備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07553U true TWM507553U (zh) | 2015-08-21 |
Family
ID=54340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205883U TWM507553U (zh) | 2013-09-11 | 2015-04-17 | 行動支付設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07553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01079B (zh) * | 2015-09-16 | 2017-10-01 | 康太數位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 行動支付系統及其實施方法 |
CN108665263A (zh) * | 2017-03-29 | 2018-10-16 | 杨建纲 | 多维条形码行动支付方法、买方装置及支付伺服机构 |
TWI698822B (zh) * | 2017-06-26 | 2020-07-11 |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 一種業務處理方法、裝置及系統 |
TWI758574B (zh) * | 2017-03-29 | 2022-03-21 | 楊建綱 | 多維條碼行動支付方法及支付伺服系統 |
-
2015
- 2015-04-17 TW TW104205883U patent/TWM507553U/zh unknown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01079B (zh) * | 2015-09-16 | 2017-10-01 | 康太數位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 行動支付系統及其實施方法 |
CN108665263A (zh) * | 2017-03-29 | 2018-10-16 | 杨建纲 | 多维条形码行动支付方法、买方装置及支付伺服机构 |
US10902408B2 (en) | 2017-03-29 | 2021-01-26 | Chien-Kang Yang | Mobile payment method using a barcode, device and server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
TWI734764B (zh) * | 2017-03-29 | 2021-08-01 | 楊建綱 | 多維條碼行動支付方法 |
CN108665263B (zh) * | 2017-03-29 | 2021-12-28 | 杨建纲 | 多维条形码行动支付方法、买方装置及支付伺服机构 |
CN114186985A (zh) * | 2017-03-29 | 2022-03-15 | 杨建纲 | 多维条形码行动支付方法及支付伺服机构 |
TWI758574B (zh) * | 2017-03-29 | 2022-03-21 | 楊建綱 | 多維條碼行動支付方法及支付伺服系統 |
TWI698822B (zh) * | 2017-06-26 | 2020-07-11 |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 一種業務處理方法、裝置及系統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90073678A1 (en) |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providing payment in cooperation with emv card readers | |
US9473295B2 (en) | Virtual transportation point of sale | |
TWI599970B (zh) | 行動結帳系統及方法 | |
US20140019360A1 (en) | Method for online payment, and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the same | |
US10108958B2 (en) |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payment, and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the same | |
US9311636B2 (en) | Mobile payment method and mobile payment apparatus | |
TW201349143A (zh) | 交易處理系統及方法 | |
AU2013289925B2 (en) | Virtual transportation point of sale | |
US9589265B2 (en) | Mobile payment method | |
JP2014513825A5 (zh) | ||
JP2014513825A (ja) | 安全な2者照合取引システム | |
TWI625684B (zh) | Mobile payment method and mobile payment device | |
AU2016248346A1 (en) | Binding process using electronic telecommunications device | |
TWM507553U (zh) | 行動支付設備 | |
US9659291B2 (en) |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payment | |
TWI529640B (zh) | Action payment method and action payment equipment | |
CN106157037B (zh) | 移动支付方法及移动支付设备 | |
EP3082087B1 (en) | Mobile payment method | |
CN106157020B (zh) | 移动支付方法及移动支付设备 | |
EP2873024B1 (en) | Virtual transportation point of sale | |
TWM502910U (zh) | 行動支付設備 | |
KR20200052351A (ko) | 사용자 인증 및 거래 스테이징 | |
EP3057050A1 (en) | Mobile payment method and mobile payment apparatus | |
TW201903670A (zh) | 用於行動支付之資訊交換驗證平台及方法、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及電腦程式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