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7192U - 具有懸浮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支撐的鞋底結構 - Google Patents

具有懸浮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支撐的鞋底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7192U
TWM507192U TW104206794U TW104206794U TWM507192U TW M507192 U TWM507192 U TW M507192U TW 104206794 U TW104206794 U TW 104206794U TW 104206794 U TW104206794 U TW 104206794U TW M507192 U TWM507192 U TW M50719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sh
sole structure
sole
elastomeric
sho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67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ng-Yu Lin
Attey Graeme
Original Assignee
Ming-Yu Lin
Attey Graem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g-Yu Lin, Attey Graeme filed Critical Ming-Yu Lin
Priority to TW1042067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7192U/zh
Publication of TWM5071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7192U/zh

Link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Description

具有懸浮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支撐的鞋底結構
本創作係涉及一種鞋類,例如鞋子、靴子和涼鞋,尤其是指一種具有懸浮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支撐的鞋底結構。
傳統的鞋類包括與地面接觸的外鞋底(鞋外底)和緩衝使用者的腳的內鞋底(鞋內底)。一般例如鞋子和靴子的封閉鞋類還具有鞋面以包住並定位腳。為清楚起見,在本說明書中,術語"鞋類"涉及外鞋類,例如鞋子、靴子及涼鞋,而不包括例如短襪、長襪、緊身褲襪和褲襪等穿在腳上的織物品。
傳統的鞋類設有加墊的鞋底來提供舒適度。不過,無論傳統鞋底的設計或構造方法為何,它們均基於壓縮緩衝的原理。換句話說,當腳的重量施加於鞋底時,傳統泡沫材料承受人體的重量而壓縮,產生了緩衝的效果。在受到壓縮下,鞋底材料的緩衝性能可提供舒適度。
相關業者已嘗試了許多選項來改進鞋底的緩衝性能,包括不同類型的泡沫材料和密度、氣穴、可調節的氣壓室、嵌入球、彈簧,等等。不過,這些方法仍然基於緩衝材料的壓縮。
在Kendall的美國專利US6,601,321和US7,555,847中,披露了一種具有"高拉伸強度、低'彈性'纖維"的懸浮編織格的鞋,還指出"在全部的所述實施例中,格的主要承重部分是非彈性體具合物或基於金屬的同質或複合纖維或紗線"。
本創作避免上述專利案中之不能彎曲(unyielding)的結構,並提出一種結構與上述專利案截然不同且由柔性的彈性體所形成的承重網。
本創作可用於鞋類結構(例如鞋子)或者作為鞋類結構的一部分,其特徵是具有懸浮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在使用時,使用者的腳受所述懸浮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支撐。
如前文所述,本創作的一個方面提供用於鞋類的一鞋底結構,該鞋底結構包括有一懸浮彈性體的網、網格或網狀物來支撐鞋類穿戴者的腳。
本創作有優勢地提供了一種用於鞋類的獨特結構,其中的主要特徵取消了對於通常之壓縮緩衝鞋底設計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採用一懸浮柔韌的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其因腳之重量而向下彎曲的張力作用下,提供了向上的反作用力來支撐穿戴者的腳所施加的重量,有些類似於具有彈性的吊床。
吸引人的特色在於本創作的至少一形式能透過所提供之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來徹底改變鞋底之傳統的鞋底壓縮緩衝,所述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藉由至少一部分周圍外鞋底邊緣來懸浮,使得腳的大部分重量被所述網、網格或網狀物吸收。由腳施加的重量使網向下彎曲且拉伸所述網、網格或網狀物,使其彈性體材料處於受張力狀態。這有效地表示腳置於一具有彈性且懸浮在鞋底結構之外圍或外緣之內的“吊床”而稍微懸浮於地表或外鞋底。
空氣流通也是非常重要的議題,因為傳統的鞋子通常包括具有平滑區域的襯墊來與腳接觸而造成通風不良。儘管一些鞋子或涼鞋已設有多數個凹陷的小溝槽來改善空氣流通,就定義而言仍然需要接觸大量的緩衝區域而不具有足夠的空氣循環。
具有所述懸浮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的鞋類能提供極佳的通風效果,因為開口的網格設計讓腳與所述網、網格或網狀物間的身體接觸面積較小,讓大部分的腳能夠透氣。
最重要的是應理解所述網、網格或網狀物不僅提供舒適度和通風,而且大幅地減輕了例如腳踝和膝蓋等肢體的壓力。因為所述的網格為柔韌的彈性體材質,所以能平緩地彎曲和反彈以減輕壓力對膝蓋、腳踝等的影響。
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被設計成向下彎曲進入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下方的間隔或空間(即在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與所述的外鞋底之間,或對於開口的鞋底的鞋類在地面接合部分是支撐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的外圍時在所述網、網格或網狀物和地面之間)。
在正常行走時,如果施加了較大之向下的力(例如50kg或跳躍落地),則所述的網格可向下彎曲直到接觸鞋底或地面。
因此在至少一些所述的空間或間隔中還可能包括軟性的泡沫材料。如果向下的力量夠大,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可能會因此觸及泡沫材料,舒緩施加於所述的鞋底之底部的壓力。重要的是,雖然所述的網格已經“觸底”,所述的網格仍然吸收了該過程中大部份向下的力和衝擊,並且隨著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返回至更為正常的位置可以轉而反彈一定百分比的力。事實上,反彈是鞋類最能立即注意到的特徵。這可有效地降低穿戴者所施加的能量,尤其是在爬樓梯等情況下。
在所述高負荷的情況下時,由於所述的網已經吸收了較大百分比的初始負荷,這意味著所述的泡沫材質可以較平常時更軟(對於通常的鞋子,泡沫材質必須負擔全部的負荷),進一步強化了鞋子的舒適度。
所述鞋類的網、網格或網狀物或網橫跨鞋底座外緣伸展且可透過例如端鈕(end knobs)或環(loops)固定至外邊緣,以便匹配入或匹配被分別設計在鞋類外部之相應的凹入部或凸耳上。
柔韌的網、網格或網狀物或網通常可透過注模法模製成平坦狀,理想的示範材料是例如在衝浪板腳繩或繩帶上所用的柔性聚氨酯熱塑性彈性體。該材料具有極佳的拉伸與反彈能力。
所述網、網格或網狀物彈性體的邵氏A硬度值介於30至120之間,更優選的是邵氏A硬度值介於80至95之間(90A是非常典型的),以便提供所要求之能充分支撐重量的彈性體拉伸特性。商用的示範注塑級彈性體包括BASF Elastollan 1185和BAYER Desmopan 385S(RTMs)。BASF Elastollan和BAYER Desmopan都是熱塑級的熱塑性塑料。
可替換的彈性體是Era Plastic的Erapol,其為化學硬化(非注塑級)聚合物,被分類為‘基於PTMEG聚醚多元醇的液態端異氰酸酯基聚氨酯預聚體(liquid isocyanate terminated pre-polymer based on PTMEG polyether polyol)’。可採用其他表現出合適的彈性特性和強度之包括聚氨酯的彈性體。
除了以環套置於相應之像是’鉤’的鞋底凸出物之結合方法外,還可以採用包括例如鈕和槽的設計(knobs and slotted designs),然而可選擇性的將所述的網與鞋底外邊緣支撐來一體模製。這可以透過以相同材料利用單次注射製模的方式來達成,或是以兩種不同的材料藉由包膠製模的方式,在兩次包膠製模的程序中相互結合。
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在所述模具中呈預張緊,該外環鞋底與該鞋底座或該鞋底座環繞該網、網格或網狀物而被模製,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自該模具移開時仍保持預張緊的狀態。
本創作的至少一個實施例的另一選項是使直立的或垂直的外邊緣或外緣(例如外鞋底或外底)和鞋底座模製在一起成為一個構件。可替換地,如果結合有問題時,它們可藉由包膠製模的方式製成一個構件。如上文所述,所述的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可利用彈性體所設的環連接至所述的底座。
本創作將結合兩個實施例進行描述,但應理解,本創作的範圍並不限於所述實施例。
圖1至圖4、圖5及圖6、圖7、圖8至圖10分別表現本創作之鞋類的四個範例。
如圖1至圖4表示了單獨模製的網、網格或網狀物連同其他的兩個構件;一中央主體(其也可能結合模內鞋面捆紮,如圖1至圖4所示)和以較高密度材料製成的鞋底本身,並結合彎曲的加強凸耳,在所述網、網格或網狀物一旦鉤到位時能提供橫向剛度以防止鞋子因所述網、網格或網狀物被施加的張力而讓鞋子朝內部塌陷。
僅所述的鞋底座需要被結合入中央主體之匹配的唇部,使得網和鞋底座有足夠的空間或間隔以便所述的網能夠在腳的重量作用下向下彎曲。鞋底座通常可以是在65D量級之較高密度的聚氨酯彈性體,以確保鞋體外部在所述的網之預張力作用下或在網上之腳的重力作用下不會向內塌下。整體來看,只需要設置像是鉤和環等額外的固定件和選擇性添加的襯墊便能形成完整的涼鞋來完善產品。
應當要理解的是,本創作的一個或多個可替換的實施例具有模製在一起形成單一構件的直立或垂直的外邊緣或外緣(例如,外鞋底或鞋外底)和鞋底座。可替換地,如果有結合的問題時,它們可通過包膠製模的方式來形成一個構件。如前文所述,所述的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可藉由所述的彈性體所設的環而被結合於所述的底座。
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可具有特別設計來吸收腳的負荷之網格樣式圖案或者是幾何的輪廓,像是六角形的網或更具“有機”或不規則的分佈或型態。
此外,鞋類模具可選擇性地設有鞋面(鞋頂面),像是通常的皮革或跑鞋樣式的設計,或是如圖1至圖4所示的涼鞋設計。
如範例中所使用的前帶對與後帶對可被包含在單個構件中央主體注模或包膠製模設計的過程中,且模具的輪廓可以是平坦的或者使帶對相對應於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形成接近90度角。
可替換地,前、後帶對可被省略,而其他像是跑鞋等等的典型傳統樣式鞋面可包括於網-鞋或網、網格或網狀物,外側和鞋底的設計概念。
這些鞋頂部或鞋面可通過傳統的已知方式結合到所述的中央主體外頂部部份。
圖5和圖6表現本創作之鞋類結構的第二範例。該結構體系統利用相同類型的網、網格或網狀物,不同的是在鞋外部或鞋罩的每側上具有網格的端部環鉤在“梳子”狀結構的凸耳上。
“梳子”通常是金屬格子(材料也可以是合成材料,例如碳或硬的、強化的注塑成型塑料),包括用於頂部部份上的網端環的凸耳和配合入相應的鞋底或鞋罩外部中的槽之底部部份上的齒。所述的網隨後被橫向拉伸且端環被鉤在每一側的梳子上,使得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在預張力的作用下能夠適當地吸收腳的重量,而不會太過於向下彎曲至所述的鞋底座。
圖7表現本創作鞋類結構的第三較佳實施例。該結構體系統類似前述的第二較佳實施例,但具有更易於製造的優點,更適於目前的鞋類生產技術。不同於在鞋子的每一側具有梳(子)狀的結構,該第三較佳實施例採用簡單的樁、孔結構。
所述的鞋底包括有U形金屬線(或不易彎曲材料)樁,結合於橫跨鞋底的水平部份。所提供的剛度在所述網、網格或網狀物被橫向拉伸過樁時可阻止鞋子向內塌下。U形樁的垂直部份被設計成插入H形的鞋中間部份之匹配孔。該H形的中間部份與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一體製成且設有樁孔。
下鞋底部份(具有線樁)向上匹配入H形的中間部份(具有孔),而鞋面匹配在其上。H形的中間部份被向外拉伸以安裝在鞋底之相應的樁上,對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或網狀物施加預張力以幫助支撐腳的重量。
圖8、圖8A、圖9和圖10表現本創作的鞋類結構的第四較佳實施例。該結構系統類似於前述的第二較佳實施例和第三較佳實施例,但具有更為直接的製造方法,不要求任何額外結構上的輔助,例如U形金屬線等。這需要’H’形的水平部份為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由相同的材料模製成一個構件。雖然描述為模製成一個構件,但也可能分別模製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並以包膠模製垂直的外緣部份,或反之亦然,或其組合。
在本創作的每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是處在預張力狀態的。如果沒有預張力,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可能在人體的重量透過腳來向下施加時,太過輕易向下彎曲至所述的鞋底座,而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無法在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與地面或與外鞋底之間的短距離內提供足夠的抗力。
預張力並不意味著網需要不必要的拉伸;而僅表示所批露的網在施加重力之前沒有下陷。因此,優選將所述的網和垂直的外緣模製成一個構件且藉由在鞋底或鞋面上增加簡單的設置來為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來提供足夠的預張力。
將本創作搭配許多不同的鞋類設計來適應鞋類市場是可行的。例如,涼鞋、傳統的鞋、跑鞋、訓練鞋、運動鞋、涼拖或人字拖及靴子等。利用本創作的一個實施例原理可幾乎應用於任何形式的外鞋類型。
為了使本創作更易於理解並實施,現參見圖1至圖3,其中:
如前文所述,圖1是表現本創作之鞋類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為三個主要構件的後方帶角度的透視圖: (a)在上部,為通常的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1,其具有對角線網格樣式圖案4並具有外部連接環5, (b)在中部,所述的中央主體2為單個構件,模製結合一前帶對6、一後帶對7、多數個凸耳8及位於內側的一唇部9,和, (c)在下部,較高密度之彈性體鞋底3具有彎曲且橫撐的支撐件10;其中較高密度的鞋底3向上匹配並結合(或者甚至模製在一起作為一個構件)入所述的中央主體2的底座的匹配的唇部9(參見向上的箭頭),而所述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1向下匹配在所述的中央主體2上使得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1之外部連接環5環繞所述的中央主體2上的相對應凸耳8拉伸(參見向下的箭頭),以便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1在很大程度上透過支撐件10來保持處於預張力的狀態,並且在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1和所述的鞋底3之間仍具有空間以便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經由腳的重量向下彎曲進入(所述空間)。
圖2是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的範例,為後方帶角度的透視圖,表現出體係下方的兩個主要構件,所述的中央主體2為單個構件,模製結合所述的前帶對6、所述的後帶對7和凸耳8,並由下方插入較高密度的彈性體鞋底3,所述的較高密度之彈性體鞋底3具有彎曲且橫撐的支撐件10;其中較高密度的鞋底3向上匹配並結合入所述的中央主體2的底座中的匹配唇部。在製造上,也可能將構件2和構件3(中央主體2與彈性體鞋底3)模製成單一的構件,而不需要將它們結合在一起。
圖3是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的範例,是鞋類的三個主要構件的後方帶角度的透視圖: (a)在上部,為通常的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1,呈對角線網格樣式圖案4並具有外部連接環5, (b)在中部,所述的中央主體2為單個構件,模製結合所述的前帶對6、所述的後帶對7和所述的凸耳8,和, (c)在下部,但不可見的是較高密度彈性體鞋底;其中,較高密度的鞋底向上匹配並結合入中央主體2的底座上的匹配唇部,而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1向下匹配在所述的中央主體2上使得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環5環繞所述的中央主體2上的相應的凸耳8拉伸,以便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1很大程度上通過鞋底支撐的強度保持處於預張力的狀態,並且在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1和鞋底之間仍具有空間以便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1透過腳的重量而向下彎曲進入(所述空間)。
圖4是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的所述鞋底結構,是體係的三個主要構件的前方帶角度的透視圖:(a)在上部,為通常的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1,成對角線網格樣式圖案4並具有外部連接環5,(b)在中部,所述的中央主體2為單個構件,模製結合向上折疊成穿著位置之所述的前帶對6和所述的後帶對7以及所述的凸耳8,和(c)在下部,但不可見的較高密度的彈性體鞋底;其中較高密度的鞋底向上匹配並結合入所述的中央主體2的底座上的匹配唇部,而所述的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1向下匹配在所述的中央主體2上使得外部連接環5繞所述的中央主體2的相應的凸耳8拉伸,以便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1很大程度上透過鞋底支撐的強度保持處於預張力的狀態,並且在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1和鞋底之間仍具有空間以便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1經由腳的重量向下彎曲進入(所述空間)。
圖5是所述結構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範例,為結構的側視圖,示出了較高密度彈性體的罩或外部30匹配有包括(位於鞋的各側上)“梳子”結構28的網、網格或網狀物支撐體係,其下部部份結合有“齒”24,所述齒24插入罩或外部30中的匹配槽,並且其上部部份保持住所述的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20的端環22。當所述的梳子28所設的齒24被插入所述的罩或外部30時,所述的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20從一側向另一側橫跨拉伸並固定就位,能通過端環22鉤在梳子28支撐的頂部凸耳上而處於預張力的狀態。
圖6表現與圖5所示之網-鞋相同的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範例,為圖5所示的結構之三個分解剖面說明圖,示出了較高密度彈性體罩或外部30匹配有位於所述的罩或外部30的各側上之網支撐體系,其由“梳子”結構28構成,其下部部份結合“齒”24,所述齒24插入所述的罩或外部30中的匹配槽,而梳子28的上部部份保持住所述的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20端環22。當梳子28的齒24被插入所述的罩或外部30的槽26時,所述的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20從一側向另一側橫跨拉伸並固定就位,能透過端環22鉤在梳子28支撐的頂部凸耳上而處於些微的預張力狀態。
圖7是所述結構之第三較佳實施例的範例,是一體系40的三個側式圖和兩個剖視圖。上部視圖示出了整個體系40而下面的兩個側視圖示出了一個H部48之中間部份的細節部份側視圖,所述的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20分佈設於所述H部48的中間處且環繞著設有多數個樁孔42的外周。還示出了較高密度彈性體鞋底44,其結合有多數個呈U形、金屬材質的或硬線的樁46。所述的樁46之水平部份提供橫向剛度,以允許所述的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20被預拉伸,而所述的樁46的垂直部份插入其上方的H部48之相匹配的樁孔42。
圖8和8A示出了最簡單的所述的第四個較佳實施例,是網-鞋的分解透視圖(圖8)和下部鞋部份的兩個主要部件的俯視平面圖(圖8A)。H部90為單件模製的H形結構(或兩件包膠製的H形結構),包括有分佈且水平設於中間處之所述的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20,其外周環繞設有垂直邊緣部80。還示出的是一般具有高密度的彈性體鞋底88,其向上匹配入並連接至環繞外周的垂直邊緣部80。當然,在製造中,也可能將部件88和80模製在一起作為一個構件,並包膠膜製所述的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20,而不需要將部件結合在一起。
圖9示出的網-鞋是與最簡單的第四較佳實施例相同的範例,是輕便運動鞋樣式、平鞋底範例的剖視圖。示出的是鞋面100安裝到如圖8所示的網、網格或網狀物-鞋的下部鞋部份,描述所述的H部90,其包括單件模製的H形結構(或兩件包膠模製的H形結構),包括有分佈且水平設於中間處之所述的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20,其外周環繞設有所述的垂直邊緣部80。還示出的是一般具有較高密度之所述的彈性體鞋底88,其向上匹配入並連接環繞外周之所述的垂直邊緣部80。
圖10是與最簡單的第四較佳實施例相同的所述結構,是圖9的運動鞋樣式、平鞋底範例的剖視圖。左邊的是匹配在一起的體系,而右邊的是以分解的剖面示出的相同的鞋體系。兩邊均示出了所述的鞋面100、所述的單件模製的H部90(或兩件包膠膜製的H部),包括有分佈且水平設於中間處之所述的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20,其外周環繞設有垂直邊緣部80。還示出的是一般具有較高密度之所述的彈性體鞋底88,其向上匹配入並連接至環繞外周之所述的垂直邊緣部80。
還示出的是可選擇性設置之一薄的頂部泡沫墊120(通常為EVA或矽酮泡沫或矽膠泡沫)以覆蓋所述的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20,和可選擇性設置的一底部泡沫墊140(通常為EVA或矽酮泡沫或矽膠泡沫)以幫助所述的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20吸收高重量的負荷。
還可能的是,所述的可選擇性設置之薄的頂泡沫墊120可以是矯正形墊或者甚至是由網、網格或網狀物或網、網格或網狀物外周支撐的較高密度材料。
網、網格或網狀物可形成環繞中央區域的外周區域,其中中央區域的材料與網、網格或網狀物的材料不同,或者中央區域的材料與網、網格或網狀物的材料相同但為不同等級的材料、或不同的厚度或層,或者使中心區域的材料與網、網格或網狀物的材料具有至少一個不同的物理特性(例如它的“彈性”、伸展性或韌性),或者中心區域是實心的而非網、網格或網狀物型材料。應當理解,網、網格或網狀物可以是編織的或模製的彈性材料。
在不脫離本創作的範圍或界限的情況下可對設計和構造的細節進行各種改動。
鞋類的性能特性例如反彈(彈性或行走中的舒適度)可利用下列參數測量: (a)吸震(Shock Absorption, “g”)-測量減速,並且較低的震動(g值)一般表示更軟的鞋底並對於穿著者來說更為舒適。較低的g值因此對於舒適度來說是更好的。 (b)能量反彈(Energy Return, ER)-高ER值僅管對於舒適度不是關鍵的,但提供了使用者腳步的“彈性”。所述的“彈性”可降低使用者的能量消耗並且還可降低震動的影響。高能量反彈值也是腳下緩衝材料抗‘壓實(packing down)’的指標。ER值越高,降低能量消耗越好。
不同類型的鞋類具有不同的“g”和“ER”值。一般而言,具有較低“g”值的材料也具有較低的“ER”值。台灣的’Footwear and Recre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已對本創作的實施例進行了獨立比對測試。以下數據產生於所述測試: 表1<TABLE border="1" borderColor="#000000" width="85%"><TBODY><tr><td> 鞋型 </td><td> 吸震(g) </td><td> 能量反彈%(ER) </td></tr><tr><td> 1.通常的跑鞋 </td><td> 9-15 </td><td> 30-45 </td></tr><tr><td> 2.通常的訓練鞋和運動鞋 </td><td> 12-21 </td><td> 25-48 </td></tr><tr><td> 3.通常的休閒鞋(軟跟) </td><td> 12-19 </td><td> 30-38 </td></tr><tr><td> 4.通常的男女裝鞋或正裝鞋(硬跟) </td><td> 28-42 </td><td> 22-41 </td></tr><tr><td> 5.本創作的Elastoweb<sup>TM</sup> 鞋類的實施例 </td><td> 11.5 </td><td> 67 </td></tr></TBODY></TABLE>
圖11示出了來自上表的對比的平均g值的圖表。圖12示出了來自上表的對比的平均ER值的圖表。圖13示出了圖11和圖12中的圖表的平均ER與平均g值的對比的比率(Er:g)的圖表。
圖11中的圖表披露了被測試的本創作的鞋類實施例的吸震能力的‘g’值低於所對比的鞋的平均值(跑鞋g平均值=12,訓練鞋和運動鞋g平均值=16.5,休閒鞋g平均值=15.5,和男女裝鞋/正裝鞋g平均值=35)。被測試的本創作的實施例(被稱作“ElastowebTM ”)的g值被記錄為g=11.5。低的g值表明更為舒適的鞋。
圖12的圖表披露了被測試的本創作的實施例的相同“ElastowebTM ”鞋的能量反彈(ER)值大於圖表中所有的對比鞋類的平均值。更大的ER值表示對於穿著者更大的能量反彈量或“彈性”效應,從而使得行走更少受累。
在圖13的圖表中,ER值與g值的比率表示對於給定量的震動吸收返回給穿著者的彈性量。實值上是反彈的能量的量值相對於被吸收的能量的量值,即:多少能量被反彈與多少被吸收的比較。圖13的圖表清楚地展示了本創作的“ElastowebTM ”變體與圖表中對比鞋類的平均值比較時對於所吸收的震動具有更大的能量反彈。
1‧‧‧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
2‧‧‧中央主體
3‧‧‧鞋底
4‧‧‧網格樣式圖案
5‧‧‧外部連接環
6‧‧‧前帶對
7‧‧‧後帶對
8‧‧‧凸耳
9‧‧‧唇部
10‧‧‧支撐件
20‧‧‧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
22‧‧‧端環
24‧‧‧齒
26‧‧‧槽
28‧‧‧梳子
30‧‧‧罩或外部
40‧‧‧體系
42‧‧‧樁孔
44‧‧‧彈性體鞋底
46‧‧‧樁
48‧‧‧H部
80‧‧‧垂直邊緣部
88‧‧‧彈性體鞋底
90‧‧‧H部
100‧‧‧鞋面
圖1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鞋底結構分解圖。 圖2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鞋底結構的部分組裝圖。 圖3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鞋底結構的部分組裝圖。 圖4係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完全組裝圖。 圖5係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圖。 圖6係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剖視的組裝示意圖。 圖7係本創作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示意圖。 圖8係本創作第四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示意圖。 圖8A係本創作第四較佳實施例之俯視圖。 圖9係本創作第四較佳實施例之側視圖。 圖10係本創作第四較佳實施例之剖視的組裝示意圖。 圖11係平均g值的比較圖表。 圖12係平均ER值的比較圖表。 圖13係ER值與g值之比率的比較圖表。
1‧‧‧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
2‧‧‧中央主體
3‧‧‧鞋底
4‧‧‧網格樣式圖案
5‧‧‧外部連接環
6‧‧‧前帶對
7‧‧‧後帶對
8‧‧‧凸耳
9‧‧‧唇部
10‧‧‧支撐件

Claims (21)

  1. 一種用於鞋類的鞋底結構,其包括:一懸浮的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對鞋類穿著者的腳進行支撐;以及一鞋底座,其設於該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的下方。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鞋底結構,其中包括位於所述的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下方的一間隙空間。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鞋底結構,在所述的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下方包括有開放型或密閉型發泡材料來提供緩衝。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鞋底結構,其中所述的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拉伸橫跨所述鞋底座。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鞋底結構,其中所述的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設有多數個凸出物,所述鞋底座設有一外周部分,該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以所設的凸出物固結於所述鞋底座的一外周部分。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鞋底結構,其中所述的凸出物包括鈕、環或兩者的組合,所述外周部分設有相應的凹槽或凸耳供所述凸出物匹配或安裝。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鞋底結構,其中所述的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係為單一構件或模製的多個構件。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鞋底結構,其中所述的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係以注射製模的方式製成。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鞋底結構,其中所述的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包括聚氨酯熱塑彈性體。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鞋底結構,其中所述的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包括聚氨酯熱塑彈性體。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鞋底結構,其中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與所述外周部分在模製過程中一體成型。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鞋底結構,其中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與所述外周部分在模製過程中一體成型。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鞋底結構,其中所述的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與所述外周部分係以相同的材質經由注射製模的方式來一體成型,或是以兩種不同的材料藉由包膠製模的方式,在兩次包膠製模的程序中相互結合。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鞋底結構,其中所述的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與所述外周部分係以相同的材質經由注射製模的方式來一體成型,或是以兩種不同的材料藉由包膠製模的方式,在兩次包膠製模的程序中相互結合。
  15. 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所述之鞋底結構,其中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在一模具中呈預張緊,該鞋底座環繞該網、網格或網狀物而模製形成所述鞋底結構,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自該模具移開時保持預張緊。
  16. 如請求項9所述之鞋底結構,其中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彈性體之邵氏A硬度值介於30至120之間。
  17.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鞋底結構,其中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彈性體之邵氏A硬度值介於30至120之間。
  18.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鞋底結構,其邵氏A硬度值介於80至95之間。
  19. 如請求項17所述之鞋底結構,其邵氏A硬度值介於80至95之間。
  20. 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所述之鞋底結構,其中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形成一外周區環繞一中央區,該中央區與該外周區具有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材料等級或至少一不同的物理性質。
  21. 如請求項18或19所述之鞋底結構,其中所述的網、網格或網狀物形成一外周區環繞一中央區,該中央區與該外周區具有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材料等級或至少一不同的物理性質。
TW104206794U 2015-05-04 2015-05-04 具有懸浮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支撐的鞋底結構 TWM5071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6794U TWM507192U (zh) 2015-05-04 2015-05-04 具有懸浮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支撐的鞋底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6794U TWM507192U (zh) 2015-05-04 2015-05-04 具有懸浮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支撐的鞋底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7192U true TWM507192U (zh) 2015-08-21

Family

ID=54340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6794U TWM507192U (zh) 2015-05-04 2015-05-04 具有懸浮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支撐的鞋底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71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3568B (zh) * 2016-04-01 2018-12-11 耐基創新公司 具有可調適配合度的鞋類物品及製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3568B (zh) * 2016-04-01 2018-12-11 耐基創新公司 具有可調適配合度的鞋類物品及製造方法
US10165825B2 (en) 2016-04-01 2019-01-01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adaptive fit
TWI722322B (zh) * 2016-04-01 2021-03-21 荷蘭商耐基創新公司 具有可調適配合度的鞋類物品及製造方法
US11350696B2 (en) 2016-04-01 2022-06-07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adaptive fi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55127B2 (ja) 履物の改良
US11957206B2 (en) Sole and shoe
US5561920A (en) Shoe construction having an energy return system
TWI680728B (zh) 具有可調適配合度的鞋類物品(一)
US10485296B2 (en)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midsole with multiple portion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5070629A (en) Sweet spot sole construction
CN104168787B (zh) 具有架高板鞋底结构的鞋类物品
CN104902773B (zh) 具有可调节鞋底结构的鞋类物品
CN110662447B (zh) 预张紧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US20160324254A1 (en)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Improved Arch Support
US11291267B2 (en) Shoe construction
CN113194777B (zh) 鞋、具体为运动鞋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92322A (zh)
US9961960B2 (en) Footwear having cushioning between sole and upper
TWM507192U (zh) 具有懸浮彈性體網、網格或網狀物支撐的鞋底結構
KR20140093098A (ko) 운동화용 아웃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