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7056U - 儲存模組之定位機構 - Google Patents

儲存模組之定位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7056U
TWM507056U TW104201884U TW104201884U TWM507056U TW M507056 U TWM507056 U TW M507056U TW 104201884 U TW104201884 U TW 104201884U TW 104201884 U TW104201884 U TW 104201884U TW M507056 U TWM507056 U TW M50705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orage unit
handle
connector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18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seng-Hsun Hu
Original Assignee
Chenbro Mic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bro Mic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bro Micom Co Ltd
Priority to TW1042018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7056U/zh
Priority to CN201520255342.8U priority patent/CN204740538U/zh
Publication of TWM5070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7056U/zh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儲存模組之定位機構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儲存模組之定位機構,尤指儲存單元垂直拆裝於固定座的插槽,且定位裝置帶動儲存單元水平位移進行電性連接或分離,便可在不使用各種工具之狀況下,快速組裝或拆解儲存單元。
按,現今多元化資訊時代的來臨,使得各式電子產品充斥在生活環境當中,隨著科技不斷的創新與進步,電子產品亦朝向多功能、用途及附加更多的硬體設備邁進,由於許多電子產品皆會利用電腦來控制其動作或執行功能,使電腦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且因電腦、工業用電腦之伺服器的儲存資料越來越多且檔案容量越來越大,而在電腦主機之機殼中僅設置一台或二台硬碟將不敷使用,必須不斷擴充更多硬碟、光碟機及燒錄器等電子裝置,以此達到電腦主機多功能之效果。
再者,一般工業用電腦之伺服器,其機殼內部通常設置有主機板、硬碟、風扇模組及電源供應器等電子裝置(下方以硬碟舉例進行說明),並於機殼內部之機架上利用複數隔板區分出多個空間,再將複數硬碟分別嵌入於機架內呈一定位,使機殼內部擴充連接有更多的硬碟以擴充伺服器的容量及應用功效,而電腦或工業用電腦之伺服器使用時,必需考慮到整體系統的穩定性以及維修或置換的便利性等因素,因此機殼上之 外殼大都是可拆式設計,以方便對機殼內部之硬碟進行維修或置換,但目前的機殼中組裝複數硬碟時,都必須透過複數螺釘予以鎖固定位,以防各硬碟在機殼內鬆動或脫離等,則於進行組裝或拆解硬碟時,就必須應用螺絲起子或扳手等工具才能進行拆裝,以致於組裝或拆解硬碟時相當耗時及費工,不利於電腦或伺服器進行檢測、維修或置換等作業進行,不僅組裝或拆解等作業效率差,且相當耗時及費工。
而在伺服器的機殼內部有限的空間中,欲區分出更多的空間供擴充組裝更多電子裝置時,即必須對機殼內部的空間作詳細的規劃設計,雖將機殼規劃出更多空間可以組裝更多的電子裝置,但空間多導致相鄰間距窄小,即不利於工具的操作,反而影響使得各種電子裝置進行組裝或拆解作業時,因為受到空間窄小的阻礙,所以不利維修、檢測或置換電子裝置的作業進行,是以,產品只能設計於機殼內的各空間保持適當的間隔距離,以供工具應用操作,產品才能被使用者接受,但相對的也限制了空間的可用範圍,形成機殼內部空間應用的困擾,此即為從事於此行業者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
故,創作人有鑑於習用機殼內部收容硬碟或電子裝置等,在組裝或拆解作業時之問題與缺失,乃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利用從事於此行業之多年研發經驗不斷試作與修改,始設計出此種儲存模組之定位裝置的新型誕生。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乃在於固定座之插槽垂直拆裝儲存單元,且透過儲存單元頂部組裝之定位裝置帶動儲存單元水平位移,讓儲存單 元之第二連接器與固定座之第一連接器電性連接或分離,藉此垂直拆裝及水平電性連接之拆裝而不須使用手工具,便可達到方便拆裝及維修之目的。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乃在於透過儲存單元頂部組裝之定位裝置,以定位裝置樞設之把手按壓旋動或旋動扳起來帶動機構傳遞部,並以機構傳遞部帶動滑動舌片伸縮,因滑動舌片一側銜接部結合於固定座的定位部,便會帶動儲存單元水平位移讓儲存單元之第二連接器與固定座之第一連接器電性連接或分離,透過把手、機構傳遞部及滑動舌片之結構連動,便可輔助儲存單元與固定座之第一連接器進行拆接,且因利用把手旋動方式施力,便具有省力之效果。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乃在於定位裝置於基座透槽遠離軸部一側設有推移扣,推移扣一側凸設有抵持片,把手活動側設有限位片,把手按壓後限位片伸至抵持片下方以卡持限位,藉此對把手限位或解扣,以防止儲存單元脫離。
本創作之又一目的乃在於固定座底面設有對接孔,對接孔具有寬槽及位於其後側相連通之窄槽,而儲存單元底部設有對位嵌設於對接孔之卡制部,且卡制部具有較大外徑之扣持翼片及位於扣持翼片與儲存單元底部間具較小外徑之扣持頸桿,藉由儲存單元垂直組裝並水平位移形成電性連接後,扣持翼片抵持於窄槽周緣形成卡制定位,即可防止儲存單元上下位移,進而提升組裝後之穩定性。
1‧‧‧機箱
10‧‧‧固定座
100‧‧‧背板
101‧‧‧槽孔
102‧‧‧第一連接器
11‧‧‧定位部
12‧‧‧對接孔
121‧‧‧寬槽
122‧‧‧窄槽
13‧‧‧插槽
14‧‧‧隔板
2‧‧‧儲存單元
20‧‧‧卡孔
21‧‧‧第二連接器
22‧‧‧卡制部
221‧‧‧扣持翼片
222‧‧‧扣持頸桿
23‧‧‧外框架
230‧‧‧框內空間
231‧‧‧彈性扣片
2311‧‧‧卡扣
3‧‧‧定位裝置
31‧‧‧基座
310‧‧‧透槽
3101‧‧‧軸部
3102‧‧‧軸桿
3103‧‧‧彈性體
311‧‧‧滑道
3110‧‧‧開口
312‧‧‧扣接部
3120‧‧‧滑槽
3121‧‧‧鎖扣滑塊
3122‧‧‧凸桿體
313‧‧‧推移扣
3131‧‧‧彈性件
3132‧‧‧抵持片
32‧‧‧把手
320‧‧‧第一樞軸部
321‧‧‧機構傳遞部
3211‧‧‧連桿結構
3212‧‧‧第二樞軸部
3213‧‧‧通孔
322‧‧‧限位片
33‧‧‧滑動舌片
331‧‧‧連接部
3310‧‧‧樞接孔
3311‧‧‧滑動軸桿
3312‧‧‧翼板
3313‧‧‧縱向位移孔
332‧‧‧銜接部
3320‧‧‧扣持孔
3321‧‧‧卡勾
第一圖 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
第二圖 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三圖 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儲存單元及定位裝置之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 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儲存單元及定位裝置之另一視角立體分解圖。
第五圖 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組裝前之側視剖面圖。
第六圖 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組裝後之側視剖面圖。
第七圖 係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
第八圖 係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九圖 係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另一視角立體分解圖。
第十圖 係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組裝前之側視剖面圖。
第十一圖 係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組裝後之側視剖面圖。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創作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構造,茲繪圖就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構造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瞭解。
請參閱第一、二、三、四圖所示,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創作儲存模組之定位裝置為配合一儲存單元2安裝於一機箱1中,並包括:一固定座10,其係包括一插槽13以及一定位部11。
一背板100,其係配合該儲存單元2的一可供資料傳輸之電氣裝置,並包括一第一連接器102。
一定位裝置3,其係設置於該儲存單元2頂部,並包括一基座31、一把手32、一滑動舌片33、一機構傳遞部321以及一銜接部332。
其中,該固定座10係設置於該機箱1中;該插槽13係形成於該固定座10中的一中空結構並可供該儲存單元2自該機箱1頂端置入或取出以及在該插槽13中沿該機箱1前後方向平移;該定位部11係設置在該固定座10前端部並對應該插槽13且向上延伸的一凸緣結構;該背板100係對應設置在該固定座10之前端部,且該第一連接器102係一電氣連接裝置且設置在對應該插槽13內部;該儲存單元2係包括一第二連接器21,該第二連接器21係一電氣連接裝置且係配合電氣連接該背板100之第一連接器102;該基座31係設置於該儲存單元2頂部;該把手32係包括一第一樞軸部320與一第二樞軸部3212,該第一樞軸部320係設置於該把手32底端並樞接於該基座31,該第二樞軸部3212係設置於該把手32並與該第一樞軸部320有相同軸向且形成一適當距離;該滑動舌片33係以前後方向滑動設置於該基座31中;該機構傳遞部321係一端樞接該把手32之第二樞軸部3212且另一端連接該滑動舌片33;該銜接部332係設置在該滑動舌片33前端,該銜接部332係形成一穿孔結構的一扣持孔3320,且扣持孔3320並對應可上下卡固該定位部11之凸緣結構;該把手32樞轉至離開該基座31的狀態中,該滑動舌片33前端的該銜接部332係對應處於最遠離該基座31前端的位置處,該銜接部332係可結合或可脫離該定位部11,且該儲存單元2之第二連接器21係脫離電氣連接該第 一連接器102;以及該把手32樞轉至貼近該基座31的狀態中,該滑動舌片33前端的該銜接部332係對應處於最靠近該基座31前端的位置處,該銜接部332係結合該定位部11,且該儲存單元2之第二連接器21係電氣連接該第一連接器102。
插槽13之前端背板100設有貫穿的長形狀槽孔101,且固定座10設有對應各槽孔101之第一連接器102,且該第一連接器102係穿入該槽孔101,再於插槽13底部貫穿設有對接孔12,各對接孔12分別具有呈葫蘆孔形之寬槽121及位於其後側相連通之窄槽122。
該儲存單元2係可為固定式硬碟或抽取式硬碟等不同形式之硬碟,該儲存單元2後方設有對應第一連接器102可供傳輸電子訊號之第二連接器21,且儲存單元2底部設有呈倒T形狀之卡制部22,且卡制部22係包括具較大外徑之扣持翼片221及位於扣持翼片221與儲存單元2底部間且具較小外徑之扣持頸桿222,以供卡制部22呈倒T形狀。
該定位裝置3係包括基座31、組裝於基座31之把手32及滑動舌片33,且基座31係包括設有穿透狀之一透槽310、一滑道311以及一推移扣313,透槽310係該基座31頂端面向下貫穿至該滑道311,該滑道311係設置在該基座31之透槽310下方,且貫穿該基座31之前端,透槽310於滑道311鄰近槽孔101一側設有穿透之開口3110,再於透槽310一側設有軸部3101,軸部3101可為位於透槽310二側壁相對之軸孔,該把手32係容置於該 基座31之透槽310中,且該把手32之第一樞軸部320係樞接於該基座31之透槽310中的二相對壁面軸部3101,該定位裝置3進一步包括一彈性體3103,彈性體3103係穿設於該第一樞軸部320,且該彈性體3103係提供一彈性力作用於該把手32,該把手32係自動復位至離開該基座31的狀態,第一樞軸部320可為二相對之軸孔,再以軸桿3102穿設於軸部3101及第一樞軸部320,且軸桿3102上並穿套有彈性體3103,彈性體3103二側分別抵持於基座31及把手32,輔助各把手32於基座31的透槽310處快速扳起或按壓,再於把手32鄰近第一樞軸部320一側樞設有機構傳遞部321,機構傳遞部321可設有一端樞接於把手32近第一樞軸部320處第二樞軸部3212之連桿結構3211,連桿結構3211另端設有樞設於滑動舌片33一側連接部331之通孔3213,連接部331具有對正通孔3213以供穿設滑動軸桿3311之樞接孔3310,該滑動舌片33係滑動設置於該基座31之滑道311中並向前貫穿至該基座31前端,而相對連接部331於滑動舌片33另側設有銜接部332。
上述各構件於實際應用組裝時,該把手32樞轉至離開該基座31的狀態中,該滑動舌片33前端的該銜接部332係對應處於最遠離該基座31前端的位置處,該銜接部332係可結合或可脫離該定位部11,該儲存單元2之第二連接器21係脫離電氣連接該第一連接器102,且該卡制部22係對應該對接孔12寬槽121且可結合或可脫離該對接孔12;以及該把手32樞轉至貼近該基座31的狀態中,該滑動舌片33前端的該銜接部332係對應處於最靠近該基座31前端的位置 處,該銜接部332係結合該定位部11,該儲存單元2之第二連接器21係電氣連接該第一連接器102,且該卡制部22係對應對接孔12窄槽122且結合該對接孔12並限制該卡制部22向上移動之自由度,即可簡易操作就完成儲存單元2於固定座10的組裝或拆解,且不必使用任何工具。
而上述之固定座10內設有一隔板14,且該隔板14兩側分別形成一插槽13,各個該插槽13分別係可對應設置該儲存單元2,並於插槽13底部設有穿透之對接孔12。
至於上述定位裝置3之基座31底部係設置一外框架23,該外框架23係一環狀結構且內表面係對應結合該儲存單元2外環週圍,卡制部22可設置在該外框架23底部並對應該固定座10之對接孔12,外框架23內部具有鏤空狀之框內空間230,另於外框架23頂部設有二相對之彈性扣片231,彈性扣片231斜伸呈懸臂狀,且於懸空側朝框內空間230凸設有卡扣2311,各彈性扣片之彈性變形係限制該卡扣的位置並對應限制為一第一狀態與一第二狀態,儲存單元2頂部表面設有二相對之卡孔20,可供外框架23上的彈性扣片231以卡扣2311對位嵌卡於卡孔20處,而外框架23的二彈性扣片231上方可供組裝定位裝置3之基座31,基座31可透過螺釘鎖固、鉚釘鉚接或焊接結合等方式固定在儲存單元2外框架23頂部上方,且基座31相對彈性扣片231的上方的二側設有扣接部312,扣接部312具有滑槽3120及滑動設置於其內部之鎖扣滑塊3121,該鎖扣滑塊3121的位置係並對應限制為該第一狀態與該第二狀態,鎖扣滑塊3121底部凸 設有凸桿體3122,可供對位抵持於外框架23上的彈性扣片231上,利用鎖扣滑塊3121於滑槽3120內滑動推移,對應該第一狀態,各個該鎖扣滑塊3121係分別滑動至該凸桿體3122壓掣該彈性扣片231的位置,且各個該彈性扣片231之卡扣2311係分別嵌扣住該儲存單元2中所對應之卡孔20,對應該第二狀態,各個該鎖扣滑塊3121係分別滑動至該凸桿體3122釋放該彈性扣片231的位置,且各個該彈性扣片231之卡扣2311係分別釋放住該儲存單元2中所對應之卡孔20,達到外框架23與儲存單元2間可簡易活動組裝或拆解之操作模式。
至於基座31的透槽310遠離軸部3101一側則可組裝推移扣313,該推移扣313係滑動設置於該透槽310中並限制在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滑動,基座係包括一彈性件3131,該彈性件3131係設置於該基座31中並對應該推移扣313,該彈性件3131係提供一彈性力作用於該推移扣313,該推移扣313係自動復位至對應該把手32,推移扣313與透槽310壁面間並頂持有彈性件3131,可供施力推動推移扣313朝遠離軸部3101一側透槽310壁面位移抵壓彈性件3131產生彈性變形,且停止施力時彈性件3131之彈性恢復力便會帶動推移扣313自動復位,且該推移扣313係包括一抵持片3132,該抵持片3132係該推移扣313遠離彈性件3131一側之凸緣並對應該把手32之限位片322,把手32相對於該第一樞軸部320的另側端緣延伸設有按壓後伸至抵持片3132下方之限位片322,對應該推移扣313在該第一位置的狀態,該抵持片3 132係壓掣該把手32之限位片322;以及對應該推移扣313在該第二位置的狀態,該抵持片3132係釋放該把手32之限位片322,且把手32按壓時軸桿3102穿套之彈性體3103受抵壓產生彈性變形,當推移扣313朝遠離軸部3101一側推動,即帶動抵持片3132離開把手32的限位片322,而可供彈性體3103彈性復位並推動把手32自基座31的透槽310處旋動扳起,達到對把手32限位或解扣之作用,限位時儲存單元2就無法水平位移,以避免產生把手32自動扳起而讓儲存單元2脫離之問題。
請參閱第二、三、四、五、六圖所示,由圖中可以清楚看出,本創作之固定座10係利用插槽13供儲存單元2對位進行垂直插拔之組裝或拆解動作,再透過水平往復推移進行卡扣或解扣之操作;欲將儲存單元2組裝於固定座10的插槽13時,將儲存單元2對位垂直插入插槽13內,儲存單元2一側之第二連接器21對位於插槽13後壁面之槽孔101及第一連接器102,同時儲存單元2底部之卡制部22利用扣持翼片221穿過對接孔12的寬槽121,使扣持頸桿222穿置於寬槽121內,且滑動舌片33一側銜接部332以扣持孔3320對位嵌扣於固定座10的凸柱狀定位部11,並將定位裝置3於基座31上扳起之把手32朝推移扣313處按壓旋動,把手32帶動機構傳遞部321之連桿結構3211,連桿結構3211同時連動滑動舌片33向基座31的滑道311遠離開口3110方向位移,但因滑動舌片33以扣持孔3320嵌扣於固定座10的定位部11而無法位移,便會同步帶動定位裝置3之基座31及其固定之儲存單元2往槽孔101處作水平滑移,並 帶動儲存單元2一側第二連接器21電性連接於槽孔101處之第一連接器102,且當定位裝置3的把手32按壓旋動至位於透槽310內時,可用限位片322推抵推移扣313或施力於推移扣313使其位移再復位,推移扣313的抵持片3132便會抵制把手32一側之限位片322形成限位,即可防止儲存單元2前後位移,隨著儲存單元2朝槽孔101滑移,其底部卡制部22之扣持頸桿222也由對接孔12之寬槽121水平位移至窄槽122內,並利用扣持翼片221抵持於窄槽122周緣形成卡制定位,即可防止儲存單元2上下位移以提升組裝穩定性,不僅有效增加儲存單元2與固定座10間之結合強度,又因不必使用任何工具進行組裝,即可達到組裝過程簡易、方便又快速之目的,並具有省時及省工之功效。
而欲將儲存單元2自固定座10的插槽13取出時,係可將定位裝置3的基座31一側推移扣313施力推動,使其抵壓彈性件3131產生彈性變形,使推移扣313的抵持片3132離開把手32的限位片322,即可供把手32自透槽310內向上旋動扳起,且推動推移扣313的外力解除後,推移扣313受到一側彈性件3131的彈性恢復力頂持便會自動復位;當把手32向上旋動扳起時,並由把手32連動連桿結構3211來同步帶動滑動舌片33於滑道311往開口3110之外側滑移,即可藉由滑動舌片33推抵固定座10的定位部11,同時帶動儲存單元2向遠離插槽13水平滑移,並供儲存單元2一側之第二連接器21與第一連接器102分離,其底部卡制部22之扣持頸桿222也由窄槽122水平位移至寬槽121內以脫離卡制,之後則可將儲存 單元2自固定座10的插槽13上方作垂直抽取,且滑動舌片33一側之扣持孔3320隨之退出定位部11,並同時讓儲存單元2底部卡制部22之扣持翼片221及扣持頸桿222脫離對接孔12,因為不必利用任何工具(如螺絲起子或扳手等),即可簡易、快速的將儲存單元2自固定座10內取出,所以相當省時、省力及操作相當簡便,由於不必保留工具操作利用的空間,便可在不影響固定座10內各插槽13間隔距離之情況下,提高固定座10內設置複數插槽13的密度,以供組裝更多的儲存單元2或其他電子裝置,便可有效且充分利用固定座10之空間。
且定位裝置3於基座31之透槽310內組裝之把手32、機構傳遞部321及滑動舌片33,為可構成如四連桿機構的連動模式,可供把手32於透槽310處進行扳起或按壓時,藉由如四連桿機構的連動方式,方便對把手32進行扳起或按壓之操作,且達到操作省力之目的。
請參閱第七、八、九、十、十一圖所示,由圖中可以清楚看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固定座10定位部11係設置在該固定座10前端部並對應該插槽13且向上延伸的一穿孔結構,各儲存單元2頂部之定位裝置3係分別包括基座31、組裝於基座31處之把手32及滑動舌片33,且各基座31設有穿透之透槽310,並於各透槽310底部設有水平前後延伸之滑道311,且各透槽310於滑道311鄰近槽孔101一側設有穿透之開口3110,再於各透槽310遠離槽孔101一側的二相對側壁設有軸部3101,則於各把手32一側設有對位於二軸部3101之二相對第一樞軸部320,再以軸桿3102穿設於軸部3 101及第一樞軸部320,以供各把手32可於各基座31上進行活動扳起、按壓之操作,機構傳遞部321係一上下縱向延伸之長形穿孔結構,且該把手32之第二樞軸部3212係樞接且滑動設置於該機構傳遞部321之長形穿孔結構中,該機構傳遞部321係固定連接於該滑動舌片33,再於各把手32遠離活動端之二第一樞軸部320一側設有第二樞軸部3212,且於二第二樞軸部3212處分別設有與把手32水平時位於第一樞軸部320另側下方之通孔3213,各滑動舌片33設置於各基座31透槽310之滑道311,各滑動舌片33一側設有連接部331,機構傳遞部321為連接部331二側朝上彎折有具長形穿孔結構縱向位移孔3313之翼板3312,且利用滑動軸桿3311分別穿置於各通孔3213及各縱向位移孔3313,而相對各連接部331於各滑動舌片33穿出至開口3110外部的另側設有銜接部332,該銜接部332係形成凸緣結構的一卡勾3321,且卡勾3321並對應可上下卡固該定位部11之穿孔結構,卡勾3321之凸緣結構為朝下彎折延伸。
欲將儲存單元2組裝於固定座10的各插槽13時,可將儲存單元2對位垂直插入固定座10之插槽13內,儲存單元2一側之第二連接器21對位於插槽13後壁面處之槽孔101及第一連接器102,同時儲存單元2底部之卡制部22利用扣持翼片221穿過對接孔12的寬槽121,使扣持頸桿222穿置於寬槽121內,且滑動舌片33一側銜接部332以卡勾3321對位嵌扣於固定座10的凹槽狀定位部11,並透過將儲存單元2頂部定位裝置3於基座31上扳起之把手32 朝開口3110處按壓旋動,把手32另側二第二樞軸部3212之通孔3213便會進行弧狀之下上位移,同時連動滑動舌片33一側滑動軸桿3311於縱向位移孔3313內下降後上移,即可讓把手32連動滑動舌片33於滑道311內朝遠離開口3110方向滑移,但因滑動舌片33一側卡勾3321卡扣於固定座10的定位部11而無法位移,便會同步帶動定位裝置3之基座31及其固定之儲存單元2往槽孔101處作水平滑移,並帶動儲存單元2一側第二連接器21電性連接於槽孔101處之第一連接器102,且當定位裝置3的把手32按壓旋動至位於透槽310內時,可用把手32活動端二側之限位片322卡扣於扣接部312形成定位,即可防止儲存單元2前後位移,隨著儲存單元2朝槽孔101位移,其底部卡制部22之扣持頸桿222也由對接孔12之寬槽121水平位移至窄槽122內形成卡制定位,即可防止儲存單元2上下位移,不僅有效增加儲存單元2與固定座10間之結合強度,且不必使用任何工具進行組裝,即可達到組裝過程簡易、方便又快速之目的,並具有省時、省工之功效。
若欲將儲存單元2自固定座10的插槽13取出時,乃可將定位裝置3的把手32自透槽310內向上旋動扳起,再以把手32連動另側二第二樞軸部3212之通孔3213進行弧狀之下上位移,便會帶動滑動舌片33一側連接部331之滑動軸桿3311於縱向位移孔3313內下降後上移,即可讓把手32連動滑動舌片33於滑道311朝開口3110方向滑移,但因滑動舌片33一側卡勾3321卡扣於固定座10的定位部11而無法位移,即可藉由滑動舌片33推抵固定座10 的定位部11,同時帶動定位裝置3之基座31及其固定之儲存單元2向遠離插槽13方向水平滑移,並帶動儲存單元2一側第二連接器21與槽孔101處之第一連接器102分離,儲存單元2底部卡制部22之扣持頸桿222也同時由對接孔12之窄槽122水平位移至寬槽121內以脫離卡制,之後即可將儲存單元2自固定座10內的插槽13上方垂直抽取,且滑動舌片33一側之卡勾3321隨之退出定位部11,並同時讓儲存單元2底部卡制部22之扣持翼片221及扣持頸桿222脫離對接孔12,因為不必利用任何工具(如螺絲起子或扳手等),即可簡易且快速的將儲存單元2自固定座10內取出,相當省時、省力且操作相當簡便,由於不必保留工具操作利用的空間,便可在不影響固定座10內各插槽13的間隔距離之情況下,可提高固定座10內設置複數插槽13的密度,以供組裝更多的儲存單元2或其他電子裝置,便可有效且充分利用固定座10內的空間。
上述基座31之軸部3101及把手32之第一樞軸部320,除可為對應孔狀以供軸桿3102穿設之外,亦可把軸部3101及第一樞軸部320分別設為相對樞接之凸軸與孔洞或孔洞與凸軸;且較佳實施例中之連桿結構3211二端分別與把手32及滑動舌片33一側連接部331的樞接處亦可同上述之結構設計及變化;而另一實施例中把手32一側第二樞軸部3212除可設有通孔3213,滑動舌片33一側連接部331之翼板3312則設有對正通孔3213之縱向位移孔3313,以供滑動軸桿3311穿設之外,第二樞軸部3212亦可直接設有凸軸穿設於縱向位移孔3313;此外,定位裝置3之銜接部332 可為扣持孔3320或卡勾3321,固定座10的定位部11可為相對應之凸柱狀或凹槽狀,其二者僅具相互嵌扣形成定位之功能即可,上述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即侷限本創作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等效結構變化,均同理皆包含於本創作之範圍內,合予陳明。
綜上所述,本創作上述儲存模組之定位機構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創作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創作,實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案,以保障新型創作人之辛苦創作,倘若 鈞局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新型創作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1‧‧‧固定座
10‧‧‧固定座
100‧‧‧背板
101‧‧‧槽孔
11‧‧‧定位部
12‧‧‧對接孔
121‧‧‧寬槽
122‧‧‧窄槽
13‧‧‧插槽
14‧‧‧隔板
2‧‧‧儲存單元
21‧‧‧第二連接器
23‧‧‧外框架
3‧‧‧定位裝置
31‧‧‧基座
310‧‧‧透槽
311‧‧‧滑道
312‧‧‧扣接部
313‧‧‧推移扣
32‧‧‧把手
321‧‧‧機構傳遞部
322‧‧‧限位片
332‧‧‧銜接部

Claims (20)

  1. 一種儲存模組之定位機構,其係配合一儲存單元安裝於一機箱中,並包括:一固定座,其係包括一插槽以及一定位部;一背板,其係配合該儲存單元的一可供資料傳輸之電氣裝置,並包括一第一連接器;以及一定位裝置,其係設置於該儲存單元頂部,並包括一基座、一把手、一滑動舌片、一機構傳遞部以及一銜接部;其中,該固定座係設置於該機箱中;該插槽係形成於該固定座中的一中空結構並可供該儲存單元自該機箱頂端置入或取出以及在該插槽中沿該機箱前後方向平移;該定位部係設置在該固定座前端部並對應該插槽;該背板係對應設置在該固定座之前端部,且該第一連接器係一電氣連接裝置且設置在對應該插槽內部;該儲存單元係包括一第二連接器,該第二連接器係一電氣連接裝置且係配合電氣連接該背板之第一連接器;該基座係設置於該儲存單元頂部;該把手係包括一第一樞軸部與一第二樞軸部,該第一樞軸部係設置於該把手底端並樞接於該基座,該第二樞軸部係設置於該把手並與該第一樞軸部有相同軸向且形成一適當距離;該滑動舌片係以前後方向滑動設置於該基座中;該機構傳遞部係一端樞接該把手之第二樞軸部且另一端連接該滑動舌片;該銜接部係設置在該滑動舌片前端,並凸出於該基座前端且對應可供在上下方向脫離或結合該固定座前端之定位部;該把手樞轉至離開該基座的狀態中,該滑動舌片前端的該銜接部係對應處於最遠離該基 座前端的位置處,該銜接部係可結合或可脫離該定位部,且該儲存單元之第二連接器係脫離電氣連接該第一連接器;以及該把手樞轉至貼近該基座的狀態中,該滑動舌片前端的該銜接部係對應處於最靠近該基座前端的位置處,該銜接部係結合該定位部,且該儲存單元之第二連接器係電氣連接該第一連接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儲存模組之定位機構,其中該固定座插槽底部設有貫穿之一對接孔;以及該儲存單元係於底部設有一卡制部,該卡制部係對應該對接孔;其中,該把手樞轉至離開該基座的狀態中,該滑動舌片前端的該銜接部係對應處於最遠離該基座前端的位置處,該銜接部係可結合或可脫離該定位部,該儲存單元之第二連接器係脫離電氣連接該第一連接器,且該卡制部係對應且可結合或可脫離該對接孔;以及該把手樞轉至貼近該基座的狀態中,該滑動舌片前端的該銜接部係對應處於最靠近該基座前端的位置處,該銜接部係結合該定位部,該儲存單元之第二連接器係電氣連接該第一連接器,且該卡制部係對應且結合該對接孔並限制該卡制部向上移動之自由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儲存模組之定位機構,其中對接孔係設有呈葫蘆孔形之寬槽及窄槽;以及該儲存單元底部之卡制部係呈倒T形狀並對應該對接孔;其中,該把手樞轉至離開該基座的狀態中,該滑動舌片前端的該銜接部係對應處於最遠離該基座前端的位置處,該銜接部係可結合或可脫離該定位部,該儲存單元之第二連接器係脫離電氣連接該第一連接器 ,且該卡制部係對應該對接孔寬槽且可結合或可脫離該對接孔;以及該把手樞轉至貼近該基座的狀態中,該滑動舌片前端的該銜接部係對應處於最靠近該基座前端的位置處,該銜接部係結合該定位部,該儲存單元之第二連接器係電氣連接該第一連接器,且該卡制部係對應該對接孔窄槽且結合該對接孔並限制該卡制部向上移動之自由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儲存模組之定位機構,其中該基座底部係設置一外框架,該外框架係一環狀結構且內表面係對應結合該儲存單元外環週圍。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儲存模組之定位機構,其中該卡制部係設置在該外框架底部並對應該固定座之對接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儲存模組之定位機構,其中該儲存單元頂部設有二卡孔;該外框架頂部設有呈懸臂狀之二彈性扣片,各彈性扣片的懸空側設有朝框內空間凸出之一卡扣,各彈性扣片之彈性變形係限制該卡扣的位置並對應限制為一第一狀態與一第二狀態;以及該基座二側分別設有一鎖扣滑塊,各個該鎖扣滑塊係滑動設置於該基座中,該鎖扣滑塊的位置係並對應限制為該第一狀態與該第二狀態,而各個該各鎖扣滑塊底部凸設有一凸桿體;其中,對應該第一狀態,各個該鎖扣滑塊係分別滑動至該凸桿體壓掣該彈性扣片的位置,且各個該彈性扣片之卡扣係分別嵌扣住該儲存單元中所對應之卡孔;以及對應該第二狀態,各個該鎖扣滑塊係分別滑動至該凸桿體釋放該彈性扣片的位置,且各個該彈性扣片之卡扣係分別釋放住該儲存單元中所對應之卡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儲存模組之定位機構,其中該機構傳遞部係一連桿結構,且該把手之第二樞軸部係樞接該機構傳遞部之一端,該滑動舌片係樞接型式連接該機構傳遞部之另一端。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儲存模組之定位機構,其中該機構傳遞部係一上下縱向延伸之長形穿孔結構,且該把手之第二樞軸部係樞接且滑動設置於該機構傳遞部之長形穿孔結構中,該機構傳遞部係固定連接於該滑動舌片。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儲存模組之定位機構,其中該定位部係設置在該固定座前端部並對應該插槽且向上延伸的一凸緣結構;以及該銜接部係形成穿孔結構的一扣持孔,該扣持孔並對應可上下卡固該定位部之凸緣結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儲存模組之定位機構,其中該定位部係設置在該固定座前端部並對應該插槽且向上延伸的一穿孔結構;以及該銜接部係形成凸緣結構的一卡勾,該卡勾並對應可上下卡固該定位部之穿孔結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儲存模組之定位機構,其中該固定座之插槽前端設有貫穿的一長形狀槽孔,該槽孔係對應該第一連接器,且該第一連接器係穿入該槽孔並對應該第二連接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儲存模組之定位機構,其中該基座係包括穿透狀之一透槽、一滑道以及一推移扣;該透槽係該基座頂端面向下貫穿至該滑道;該滑道係設置在該基座之透槽下方,且貫穿該基座之前端,該滑動舌片係滑動設置於該基座之滑道中並向前貫穿 至該基座前端;該把手係容置於該基座之透槽中,且該把手之第一樞軸部係樞接於該基座之透槽中的二相對壁面,且該把手於相對於該第一樞軸部的另側端緣係設有一限位片;以及該推移扣係滑動設置於該透槽中並限制在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滑動,且該推移扣係包括一抵持片,該抵持片係該推移扣一側之凸緣並對應該把手之限位片;其中,對應該推移扣在該第一位置的狀態,該抵持片係壓掣該把手之限位片;以及對應該推移扣在該第二位置的狀態,該抵持片係釋放該把手之限位片。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儲存模組之定位機構,其中該定位裝置之基座係包括一彈性件,該彈性件係設置於該基座中並對應該推移扣,且該彈性件係提供一彈性力作用於該推移扣,該推移扣係自動復位至對應該把手。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儲存模組之定位機構,其中該定位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彈性體,該彈性體係穿設於該第一樞軸部,且該彈性體係提供一彈性力作用於該把手,該把手係自動復位至離開該基座的狀態。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儲存模組之定位機構,其中該固定座內部設有一隔板,且該隔板兩側分別形成一插槽,各個該插槽分別係可對應設置該儲存單元。
  16. 一種儲存模組之定位機構,其係配合一儲存單元之安裝,並包括:一固定座,其係包括一插槽以及一定位部; 一背板,其係配合該儲存單元的一可供資料傳輸之電氣裝置,並包括一第一連接器;以及一定位裝置,其係設置於該儲存單元頂部,並包括一基座、一把手、一滑動舌片、一機構傳遞部以及一銜接部;其中,該插槽係形成於該固定座中的一中空結構並可供該儲存單元自該固定座頂端置入或取出以及在該插槽中沿該固定座前後方向平移;該定位部係設置在該固定座前端部並對應該插槽;該背板係對應設置在該固定座之前端部,且該第一連接器係一電氣連接裝置且設置在對應該插槽內部;該儲存單元係包括一第二連接器,該第二連接器係一電氣連接裝置且係配合電氣連接該背板之第一連接器;該基座係設置於該儲存單元頂部;該把手係包括一第一樞軸部與一第二樞軸部,該第一樞軸部係設置於該把手底端並樞接於該基座,該第二樞軸部係設置於該把手並與該第一樞軸部有相同軸向且形成一適當距離;該滑動舌片係以前後方向滑動設置於該基座中;該機構傳遞部係一端樞接該把手之第二樞軸部且另一端連接該滑動舌片;該銜接部係設置在該滑動舌片前端,並凸出於該基座前端且對應可供在上下方向脫離或結合該固定座前端之定位部;該把手樞轉至離開該基座的狀態中,該滑動舌片前端的該銜接部係對應處於最遠離該基座前端的位置處,該銜接部係可結合或可脫離該定位部,且該儲存單元之第二連接器係脫離電氣連接該第一連接器;以及該把手樞轉至貼近該基座的狀態中,該滑動舌片前端的該銜接部係對應處於最靠近該基座前端的位置處,該銜接部係結合該定位部,且該 儲存單元之第二連接器係電氣連接該第一連接器。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儲存模組之定位機構,其中該固定座插槽底部設有貫穿之一對接孔;以及該一儲存單元係於底部設有一卡制部,該卡制部係對應該對接孔;其中,該把手樞轉至離開該基座的狀態中,該滑動舌片前端的該銜接部係對應處於最遠離該基座前端的位置處,該銜接部係可結合或可脫離該定位部,該儲存單元之第二連接器係脫離電氣連接該第一連接器,且該卡制部係對應且可結合或可脫離該對接孔;以及該把手樞轉至貼近該基座的狀態中,該滑動舌片前端的該銜接部係對應處於最靠近該基座前端的位置處,該銜接部係結合該定位部,該儲存單元之第二連接器係電氣連接該第一連接器,且該卡制部係對應且結合該對接孔並限制該卡制部向上移動之自由度。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儲存模組之定位機構,其中該機構傳遞部係一連桿結構,且該把手之第二樞軸部係樞接該機構傳遞部之一端,該滑動舌片係樞接型式連接該機構傳遞部之另一端。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儲存模組之定位機構,其中該機構傳遞部係一上下縱向延伸之長形穿孔結構,且該把手之第二樞軸部係樞接且滑動設置於該機構傳遞部之長形穿孔結構中,該機構傳遞部係固定連接於該滑動舌片。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儲存模組之定位機構,其中該固定座內部設有一隔板,且該隔板兩側分別形成一插槽,各個該插槽分別係可對應設置該儲存單元。
TW104201884U 2015-02-05 2015-02-05 儲存模組之定位機構 TWM5070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1884U TWM507056U (zh) 2015-02-05 2015-02-05 儲存模組之定位機構
CN201520255342.8U CN204740538U (zh) 2015-02-05 2015-04-24 储存模块的定位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1884U TWM507056U (zh) 2015-02-05 2015-02-05 儲存模組之定位機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7056U true TWM507056U (zh) 2015-08-11

Family

ID=54340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1884U TWM507056U (zh) 2015-02-05 2015-02-05 儲存模組之定位機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40538U (zh)
TW (1) TWM507056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6581A (zh) * 2020-07-29 2021-08-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硬盘支架与一种数据处理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40538U (zh) 2015-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4356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n apparatus for fixing a power supply
US7428146B2 (en) Computer enclosure
TWI438610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殼體
US20130072038A1 (en) Circuit board device and a combined circuit board and electronic card assembly
US7400496B2 (en) Keyboard attachment assembly for a computer device
TW201309159A (zh) 電子裝置組合
TW201431469A (zh) 固定裝置
US20140153166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detachable assembly thereof
TW201300648A (zh) 風扇固定裝置
TW201330750A (zh) 電子裝置
TWM505041U (zh) 儲存模組之定位裝置
CN105715924A (zh) 具有壁挂及直立两用结构的电子装置及壁挂式电子装置
US10026453B1 (en) Hard disk tray and hard disk rack assembly
TW201324984A (zh) 連接器組合
TWM554631U (zh) 儲存單元之定位裝置
US20050017608A1 (en) Computer enclosure incorporating hood fastener
TWM507056U (zh) 儲存模組之定位機構
US9801299B1 (en) Server disk drive holder assembly
TWM494345U (zh) 固定機構及具有該固定機構的電子裝置
TWM485483U (zh) 存取裝置之定位模組
US7239512B2 (en) Computer enclosure incorporating hood fastening structure
TWI586247B (zh) 電子裝置的固定機構
TWI727709B (zh) 硬碟快拆模組及電子裝置
US20050280985A1 (en) Docking apparatus
TWM499037U (zh) 固定件、資料存取裝置固定模組及機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