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1090U - 風扇模組及其外殼 - Google Patents

風扇模組及其外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1090U
TWM501090U TW103221503U TW103221503U TWM501090U TW M501090 U TWM501090 U TW M501090U TW 103221503 U TW103221503 U TW 103221503U TW 103221503 U TW103221503 U TW 103221503U TW M501090 U TWM501090 U TW M50109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fan
hole
top surface
ca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21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Guo-Shiang Lee
Huang-I Liu
Original Assignee
Sy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Synology Inc
Priority to TW103221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1090U/zh
Publication of TWM5010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1090U/zh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風扇模組及其外殼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風扇模組,且特別係關於一種風扇模組及其外殼。
在一般的大型企業如銀行、遊戲公司以及科技公司等企業中,伺服器的應用非常的廣泛。由於伺服器在工作過程中容易發熱,為了防止伺服器的元件(如硬碟)過熱而受損,伺服器內通常會設置散熱風扇,而可利用熱對流的方式將熱量帶至伺服器外。
一般來說,散熱風扇會與伺服器內的電路板電性連接,以獲得電力而起到轉動的作用。進一步來說,散熱風扇具有連接器,此連接器係藉由連接線外拉於散熱風扇外。在組裝時,使用者需先將散熱風扇安設在電路板上的對應位置後,再移動連接器去連接電路板上的對應插槽,或者是先連接連接器與電路板上的插槽後,再將散熱風扇安設於電路板上。換句話說,使用者必須分兩個步驟,分別將散熱風扇與連接器設置 於電路板上,實為不便。相反地,使用者也必須分兩個步驟,才能夠將散熱風扇與連接器從電路板上取下,亦相當不便。
有鑑於此,本創作之一目的在於在插拔風扇時,可連帶地插拔風扇的連接器,而不必分兩個步驟來進行插拔作業。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依據本創作之一實施方式,一種風扇外殼包含一殼體以及一夾持座。殼體係用以覆蓋一風扇。夾持座係設置於殼體內。夾持座包含一夾持槽以及至少一第一貫穿孔。第一貫穿孔係連通於該夾持槽。夾持槽係用以容納並夾持風扇之一第一連接器。第一貫穿孔係用以使位於夾持槽內的第一連接器與位於殼體外的一電路板之一第二連接器插拔性地連接。
依據本創作之另一實施方式,一種風扇模組包含一風扇、一殼體以及至少一夾持座。風扇包含一第一連接器。風扇係設置於殼體內。夾持座係設置於殼體內。夾持座包含一夾持槽以及至少一第一貫穿孔。第一貫穿孔係連通於夾持槽。第一連接器係夾持於夾持槽內。第一連接器係透過第一貫穿孔插拔性地連接位於殼體外的一電路板之一第二連接器。
於上述實施方式中,由於第一連接器係夾持於夾持座的夾持槽內,而風扇與夾持座係設置於殼體內,因此,當使用者欲裝設風扇,而將殼體移動至電路板上的對應位置時,夾持槽內的第一連接器會被連帶地移動至第二連接器,而連接 第二連接器。相對地,當使用者欲取下風扇,而將殼體從電路板上移開時,夾持槽內的第一連接器也會被連帶地移動,而與第二連接器分離。因此,使用者不必分兩個步驟來進行風扇與連接器的插拔作業,從而克服先前技術所遭遇的問題。
以上所述僅係用以闡述本創作所欲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及其產生的功效等等,本創作之具體細節將在下文的實施方式及相關圖式中詳細介紹。
10‧‧‧風扇模組
100‧‧‧風扇
110‧‧‧風扇本體
120‧‧‧第一連接器
121‧‧‧連接線
122‧‧‧頂面
123‧‧‧底面
124‧‧‧側面
125‧‧‧背面
126‧‧‧正面
127‧‧‧電性連接埠
128‧‧‧限位肋
129‧‧‧限位槽
200‧‧‧風扇外殼
210‧‧‧殼體
211‧‧‧內表面
212‧‧‧凸肋
213‧‧‧理線槽
214‧‧‧外表面
220‧‧‧夾持座
221‧‧‧夾持槽
222‧‧‧上抵頂面
223‧‧‧下抵頂面
224‧‧‧側抵頂面
225‧‧‧背抵頂面
226‧‧‧第一貫穿孔
227‧‧‧第二貫穿孔
230‧‧‧卡勾
231‧‧‧前抵頂面
232‧‧‧壓合面
300‧‧‧容納座
400‧‧‧電路板
410‧‧‧電路板本體
411‧‧‧電子元件設置面
420‧‧‧第二連接器
421‧‧‧電性接腳
422‧‧‧限位凸塊
為讓本創作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第1圖繪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風扇模組與電路板的立體組合圖;第2圖繪示依據第1圖所示之風扇模組與電路板的立體分解圖;第3圖繪示第2圖所示之風扇外殼與第一連接器組合時,由不同角度觀之的立體圖;第4圖繪示第3圖所示之第一連接器分離於風扇外殼外的立體圖;第5圖繪示第3圖所示之風扇外殼與第一連接器組合時,由不同角度觀之的立體放大圖;第6圖繪示第5圖所示之風扇外殼的立體圖;第7圖繪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第一連接器、風扇外殼與電路板的立體分解圖; 第8圖繪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風扇外殼與第一連接器由下方觀之的立體組合圖;以及第9圖繪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創作之複數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熟悉本領域之技術人員應當瞭解到,在本創作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並非必要的,因此不應用以限制本創作。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第1圖繪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風扇模組10與電路板400的立體組合圖。第2圖繪示依據第1圖所示之風扇模組10與電路板400的立體分解圖。如第1及2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風扇模組10可與電路板400插拔性地結合。進一步來說,風扇模組10可包含風扇100、風扇外殼200以及容納座300。容納座300可容納風扇100及風扇外殼200。風扇外殼200可包含殼體210以及夾持座220。殼體210覆蓋風扇100。換句話說,風扇100可設置於殼體210內,且風扇100可包含風扇本體110以及第一連接器120,第一連接器120電性連接風扇本體110。電路板400可包含電路板本體410以及第二連接器420。電路板本體410具有電子元件設置面411。第二連接器420係設置於電子元件設置面411上,並電性連接電路板本體410。第 一連接器120插拔性地連接位於殼體210外的第二連接器420。藉此,電路板本體410上的電源可藉由第二連接器420與第一連接器120的電性連接,供電給風扇本體110,以驅動風扇本體110的扇葉轉動,從而實現散熱效果。
如第2圖所示,夾持座220係設置於殼體210內,且夾持座220可夾持第一連接器120。如此一來,第一連接器120與殼體210係連動的。換句話說,當使用者將殼體210從電路板400上移開時,可帶動第一連接器120與第二連接器420分離;相對地,當使用者將殼體210放置於電路板400上的預定位置時,可帶動第一連接器120與第二連接器420相連接。如此一來,使用者不必分兩個步驟來進行風扇模組10的插拔作業。
進一步來說,可參閱第3及4圖,其中第3圖繪示第2圖所示之風扇外殼200與第一連接器120組合時,由不同角度觀之的立體圖,第4圖繪示第3圖所示之第一連接器120分離於風扇外殼200外的立體圖。如第3及4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殼體210包含內表面211。夾持座220係凸設於內表面211上,而位於殼體210內。夾持座220包含夾持槽221。第一連接器120可容納並夾持於夾持槽221內,且由於夾持座220係凸設於殼體210的內表面211,故第一連接器120可固定於殼體210內而不外凸於殼體210外,並與殼體210相連動。因此,第一連接器120與殼體210係可共同移動的,故使用者不必分兩個步驟來進行風扇模組的插拔作業。
於部份實施方式中,如第3圖所示,第一連接器120可包含連接線121,以電性連接風扇本體110(可參閱第2圖)。殼體210包含複數凸肋212,相鄰兩凸肋212定義理線槽213,亦即,理線槽213係形成於相鄰兩凸肋212之間。理線槽213連通於夾持座220的夾持槽221。藉此,連接線121可從夾持槽221中延伸至理線槽213中,而收納於理線槽213內。如此一來,即便第一連接器120係位於殼體210內,連接線121也不會散亂地分佈在殼體210內,而可整齊地收納於理線槽213內。應瞭解到,為使圖式簡潔清楚,圖中僅繪示出局部的連接線121。
第5圖繪示第3圖所示之風扇外殼200與第一連接器120組合時,由不同角度觀之的立體放大圖。如第5圖所示,夾持座220可包含上抵頂面222以及下抵頂面223。上抵頂面222與下抵頂面223係彼此相面對的,而形成夾持槽221於兩者之間。換句話說,夾持槽221分隔上抵頂面222與下抵頂面223。上抵頂面222與下抵頂面223共同夾持第一連接器120,以防止第一連接器120上下移動。
更進一步地說,第一連接器120可包含頂面122以及底面123。頂面122與底面123係彼此相背對的,且頂面122與底面123分別抵頂上抵頂面222與下抵頂面223。如此一來,上抵頂面222可防止第一連接器120向上移動,而下抵頂面223可防止第一連接器120向下移動。於部份實施方式中,上抵頂面222與下抵頂面223係實質上平行的。於部份實施方式中,連接線121係由頂面122的孔洞伸出第一連接器120外,以電性 連接風扇本體110(可參閱第2圖),為了利於連接線121連接風扇本體110,上抵頂面222的數量為兩個,這兩個上抵頂面222係位於相同的水平高度且相距一間隔,如此一來,連接線121可由這兩個上抵頂面222之間的間隔伸出至夾持槽221外,而連接風扇本體110。
於部份實施方式中,如第5圖所示,夾持座220可包含兩側抵頂面224。這兩個側抵頂面224係彼此相面對的,而共同形成夾持槽221於兩者之間。換句話說,夾持槽221隔開這兩個側抵頂面224。這兩個側抵頂面224的法線方向係實質上平行於上抵頂面222與下抵頂面223。因此,這兩個側抵頂面224係以不同於上抵頂面222與下抵頂面223的方位,夾持第一連接器120的,而可防止第一連接器120左右移動。
更進一步地說,第一連接器120可包含兩側面124。這兩個側面124係彼此相背對的,且這兩個側面124係鄰接於頂面122與底面123之間。這兩側面124分別抵頂兩側抵頂面224。如此一來,圖中左側的側抵頂面224可防止第一連接器120向左移動,而圖中右側的側抵頂面224可防止第一連接器120向右移動。於部份實施方式中,側抵頂面224係鄰接於上抵頂面222,而側抵頂面224與上抵頂面222的交界係抵頂第一連接器120之頂面122與側面124的交界,使得第一連接器120可更穩固地夾持於夾持槽221中。
第6圖繪示第5圖所示之風扇外殼200的立體圖。如第6圖所示,於部份實施方式中,夾持座220可包含背抵頂面225。背抵頂面225係面對夾持槽221的,且背抵頂面225的 法線方向係實質上平行於上抵頂面222、下抵頂面223與側抵頂面224。因此,背抵頂面225係以不同於上抵頂面222、下抵頂面223與側抵頂面224的方位,來抵頂第一連接器120(可參閱第5圖),舉例來說,背抵頂面225係向前地抵頂第一連接器120,而不同於前述的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
更進一步來說,如第5及6圖所示,第一連接器120可包含背面125。背面125係鄰接於頂面122與底面123之間,且亦鄰接於兩側面124之間。背面125抵頂夾持座220的背抵頂面225。如此一來,背抵頂面225可防止第一連接器120向後移動。於部份實施方式中,背抵頂面225係鄰接於下抵頂面223,並可實質上垂直於下抵頂面223。
於部份實施方式中,如第5及6圖所示,風扇外殼200可包含兩卡勾230。這兩個卡勾230係相分隔的,且可將第一連接器120卡扣於兩者之間。進一步來說,卡勾230係位於夾持槽221內,且這兩個卡勾230各包含前抵頂面231。前抵頂面231係面對背抵頂面225的,且夾持槽221隔開前抵頂面231與背抵頂面225,因此,前抵頂面231與背抵頂面225可夾持位於夾持槽221中的第一連接器120,而防止第一連接器120前後移動。
進一步來說,如第5圖所示,第一連接器120可包含正面126。正面126可抵頂卡勾230的前抵頂面231,如此一來,前抵頂面231可防止第一連接器120向前移動。此外,這兩個卡勾230還各包含壓合面232。壓合面232係彼此相面對的,且分別壓合第一連接器120的兩個側面124。如此一來, 壓合面232可進一步地防止第一連接器120左右移動。藉由卡勾230的前抵頂面231與壓合面232,卡勾230可實現卡扣第一連接器120的效果。
於部份實施方式中,如第5圖所示,卡勾230之前抵頂面231與壓合面232的交界可壓合第一連接器120之正面126與側面124的交界,以更穩固地固定第一連接器120。
於部份實施方式中,如第5圖所示,夾持槽221係開設於殼體210的外表面214。換句話說,夾持槽221可連通於殼體210外的空間。藉此,使用者可將第一連接器120從殼體210的外表面214外,移入夾持槽221中,並利用卡勾230卡扣第一連接器120;相對地,使用者亦可扳開卡勾230,使得卡勾230脫離第一連接器120後,再將第一連接器120從夾持槽221移出至殼體210的外表面214外。因此,藉由卡勾230與夾持槽221的上述設計,使用者可輕鬆地拆裝第一連接器120。
第7圖繪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第一連接器120、風扇外殼200與電路板400的立體分解圖。如第6圖所示,夾持座220可包含第一貫穿孔226。第一貫穿孔226係連通於夾持槽221,並開設於下抵頂面223。第一連接器120可透過第一貫穿孔226插拔性地連接電路板400的第二連接器420。進一步來說,第二連接器420可包含電性接腳421。當風扇外殼200放置於電路板400上的預定位置時,電性接腳421可穿過第一貫穿孔226,而電性連接位於殼體210內的第一連接器120。
具體來說,可一併參閱第8及第9圖,其中第8圖繪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風扇外殼200與第一連接器120 由下方觀之的立體組合圖,第9圖繪示依據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第一連接器120與第二連接器420的立體分解圖。如第8及第9圖所示,第一連接器120可包含電性連接埠127。電性連接埠127係設置於第一連接器120的底面123,且第一貫穿孔226露出電性連接埠127。第二連接器420的電性接腳421可穿過第一貫穿孔226,而插入電性連接埠127中,以電性連接第一連接器120。具體來說,電性連接埠127係凹設於底面123上,與第一貫穿孔226相對齊的位置,藉此第一貫穿孔226可露出電性連接埠127。
於部份實施方式中,可參閱第7及8圖,夾持座220可包含第二貫穿孔227。第一貫穿孔226與第二貫穿孔227係相分離的。部份之第二連接器420可插拔性地結合第二貫穿孔227。進一步來說,第二連接器420可包含限位凸塊422,限位凸塊422可插入第二貫穿孔227中,並與第二貫穿孔227緊密地結合,如此可限制電性接腳421以正確的方位穿過第一貫穿孔226,以電性連接對應的電性連接埠127,從而防止使用者以錯誤的方位將風扇模組放置於電路板400上,而可實現防呆的效果。
於部份實施方式中,如第9圖所示,第一連接器120可包含複數限位肋128。這些限位肋128係間隔性地凸設於第一連接器120的背面125。相鄰兩限位肋128定義限位槽129,亦即,相鄰兩限位肋128形成限位槽129於兩者之間。限位槽129可對齊並連通於夾持座220的第二貫穿孔227(可參閱第8圖)。如此一來,第二連接器420的限位凸塊422可穿過第 二貫穿孔227,而插入限位槽129中,藉此,第一連接器120與第二連接器420可更穩固地連接。
雖然本創作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風扇模組
100‧‧‧風扇
110‧‧‧風扇本體
120‧‧‧第一連接器
200‧‧‧風扇外殼
210‧‧‧殼體
220‧‧‧夾持座
230‧‧‧卡勾
300‧‧‧容納座
400‧‧‧電路板
410‧‧‧電路板本體
411‧‧‧電子元件設置面
420‧‧‧第二連接器

Claims (16)

  1. 一種風扇外殼,包含:一殼體,用以覆蓋一風扇;以及至少一夾持座,設置於該殼體內,該夾持座包含一夾持槽以及至少一第一貫穿孔,該第一貫穿孔係連通於該夾持槽,該夾持槽係用以容納並夾持該風扇之一第一連接器,該第一貫穿孔係用以使位於該夾持槽內的該第一連接器與位於該殼體外的一電路板之一第二連接器插拔性地連接。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風扇外殼,其中該殼體包含複數凸肋,該些凸肋定義至少一理線槽,該理線槽係連通於該夾持槽。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風扇外殼,其中該夾持座更包含彼此相面對的至少一上抵頂面以及至少一下抵頂面,該夾持槽分隔該上抵頂面與該下抵頂面,該第一貫穿孔係開設於該下抵頂面。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風扇外殼,其中該夾持座更包含彼此相面對的兩側抵頂面,該夾持槽隔開該兩側抵頂面,且該兩側抵頂面的法線方向係實質上平行於該上抵頂面與該下抵頂面。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風扇外殼,其中該夾持座更包含一背抵頂面,該背抵頂面係面對該夾持槽的,且該背抵頂面的法線方向係實質上平行於該兩側抵頂面、該上抵頂面與該下抵頂面。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風扇外殼,更包含兩卡勾,該兩卡勾係相分隔的,該兩卡勾各包含一前抵頂面,該前抵頂面係面對該背抵頂面的,且該夾持槽隔開該前抵頂面與該背抵頂面。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風扇外殼,其中該夾持座更包含至少一第二貫穿孔,用以與部份之該第二連接器插拔性地結合,且該第二貫穿孔與該第一貫穿孔係相分離的。
  8. 一種風扇模組,包含:一風扇,包含一第一連接器;一殼體,該風扇係設置於該殼體內;以及至少一夾持座,設置於該殼體內,該夾持座包含一夾持槽以及至少一第一貫穿孔,該第一貫穿孔係連通於該夾持槽,該第一連接器係夾持於該夾持槽內,該第一連接器係透過該第一貫穿孔插拔性地連接位於該殼體外的一電路板之一第二連接器。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風扇模組,其中該殼體包含複數凸肋,該些凸肋定義至少一理線槽,該第一連接器包含至少一連接線,該連接線係收納於該理線槽內。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風扇模組,其中該夾持座更包含彼此相面對的至少一上抵頂面以及至少一下抵頂面,該第一貫穿孔係開設於該下抵頂面,該第一連接器包含彼此相背對的一頂面以及一底面,該頂面與該底面分別抵頂該上抵頂面與該下抵頂面。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風扇模組,其中該夾持座更包含彼此相面對的兩側抵頂面,且該第一連接器更包含彼此相背對的兩側面,該兩側面鄰接於該頂面與該底面之間,且該兩側面分別抵頂該兩側抵頂面。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風扇模組,其中該夾持座更包含一背抵頂面,該第一連接器更包含一背面,該背面係鄰接於該頂面與該底面之間,且鄰接於該兩側面之間,該背面抵頂該背抵頂面。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風扇模組,更包含兩卡勾,該第一連接器係卡扣於該兩卡勾之間。
  14.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風扇模組,其中該第一連接器更包含至少一電性連接埠,設置於該底面,且該第一貫穿孔露出該電性連接埠。
  15. 如請求項8所述之風扇模組,其中該夾持座更包含至少一第二貫穿孔,用以與部份之該第二連接器插拔性地結合,且該第二貫穿孔與該第一貫穿孔係相分離的。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風扇模組,其中該第一連接器包含複數限位肋,該些限位肋定義一限位槽,該限位槽對齊並連通於該第二貫穿孔。
TW103221503U 2014-12-04 2014-12-04 風扇模組及其外殼 TWM5010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1503U TWM501090U (zh) 2014-12-04 2014-12-04 風扇模組及其外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1503U TWM501090U (zh) 2014-12-04 2014-12-04 風扇模組及其外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1090U true TWM501090U (zh) 2015-05-11

Family

ID=53722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21503U TWM501090U (zh) 2014-12-04 2014-12-04 風扇模組及其外殼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10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4754B (zh) * 2021-06-10 2022-05-1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外接裝置安裝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4754B (zh) * 2021-06-10 2022-05-1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外接裝置安裝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40626A (zh) 連接器系統
US857964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device
TW201722002A (zh) 插頭連接器及轉接器
TWM513488U (zh) 插頭電連接器
TWM508812U (zh) 具有雙向插接功能的插頭連接器
TWM493184U (zh) 連接器
US2015012991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LED Devices
TWM452509U (zh) 插座連接器、插頭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US20190373746A1 (en) Connection medium device and server using the same
TWM501090U (zh) 風扇模組及其外殼
TWM483573U (zh) 電子卡連接裝置
JP6868818B2 (ja) テーブルタップ
TWI488387B (zh) 音頻連接器
TW201637302A (zh) 電連接器組合及其對接方法
TWM508141U (zh) 電連接器
TWM477698U (zh) 電連接器
TW201345085A (zh) 連接器固定結構及具有該結構的電子裝置
TWI525915B (zh) 插座連接器
TWM461175U (zh) Usb連接器組合改良結構
TWI618300B (zh) 連接器
TWM535412U (zh) 微型插頭電連接器
CN207440670U (zh) 电脑一体机
TWM332301U (en) Module-type connector structure
TWM463443U (zh) 線纜連接器組合
CN105322345B (zh) 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