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1038U - 提升供電效能的電網系統 - Google Patents

提升供電效能的電網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1038U
TWM501038U TW103220318U TW103220318U TWM501038U TW M501038 U TWM501038 U TW M501038U TW 103220318 U TW103220318 U TW 103220318U TW 103220318 U TW103220318 U TW 103220318U TW M501038 U TWM501038 U TW M50103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ircuit
controller
signal
outpu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20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Xuan-Zhang Jiang
Guo-Guang Ren
guo-hui You
ge-zhi Liu
Original Assignee
Univ Nat Unite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Nat United filed Critical Univ Nat United
Priority to TW1032203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1038U/zh
Publication of TWM5010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1038U/zh

Link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提升供電效能的電網系統
本新型是關於一種電網系統,尤指一種能夠提升供電效能的電網系統。
工業與科技的發展迅速,傳統的石化燃料不僅成本高也造成汙染,為要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綠色再生能源(風力、太陽能等)的利用亦受到重視,由於將再生能源的電力輸出至市電使用,必須先將電力輸送至蓄電池再轉送至市電,其中在電力傳輸、轉換時皆會有大量的電力損耗,若欲增進效率,可由多組再生能源之發電系統組成電網系統,雖然目前再生能源的發電系統技術已相當成熟,但是要組成可靠的電網系統仍需要有許多技術配合。
目前已知的一種電網系統除了必須有一再生能源及其轉換器之外,尚需要一具備儲能功能之變流器以與一公共電網併聯,在公共電網正常時可使自身電網電力與公共電網作交換,在公共電網故障時則必須即時地「解聯」以避免發生孤島效應的現象發生(例如當電力的供給與負載的需求無法達到平衡時,此時的電網系統僅供給局部負載的現象),必需如同以一不斷電系統提供電網系統的負載電力,而且此種電網系統強調隨時「併聯」一組再生能源及其轉換器、變流器於公共電網皆可即時使用,因此所有變流器之間必須可以自動分流、調節訊號以及無控制信號連結以提高實用性。若在獨立模式(不與市電連接)下,常用之電力分擔及電壓控制方法為P-ω或Q-V下降法(以下簡稱下降法),每一組變流器可以根據預先設定規劃之P-Q下降幅度,以達到不需控制信號連結以分擔電力及調整自身電網電壓功能。
如我國新型專利權第M478289號「變流器控制系統」(以下簡稱前案),主要目的在於均衡儲電網中每個電池模組的充電狀態(State of Charge, SOC)、自動分流輸出且無需控制訊號連接,其包括一功率並聯控制模組、一並聯分流控制模組,該並聯分流控制模組係與該功率並聯控制模組連接,該功率並聯控制模組包括一低通濾波器、一頻率計算單元、一電壓計算單元、一正弦波產生器與相移電路,該並聯分流控制模組包括一電池SOC記錄單元、一虛擬電組計算器、一比例放大器與一變流器功率開關電路;
其中,該功率並聯控制模組接收一變流器的輸出電流,並以該低通濾波器將雜訊濾除,並將該正弦波產生器及該相移電路分別產生的一正弦波訊號、一餘弦波信號進行相乘以分別取得一實功率訊號、一虛功率訊號,再經由下降法計算出一頻率訊號及一電壓訊號,該頻率訊號必須再次經過該正弦波產生器產生另一正弦波訊號後,再與該電壓訊號相乘以得到一變流器主要輸出電壓訊號,並藉由該功率並聯控制模組控制所有變流器的電壓及頻率均相同;該並聯分流控制模組係接收電池模組的SOC及一負載電流,經由該虛擬電阻計算器計算以得到一變流器次要輸出電壓訊號,並將變流器主要、次要輸出電壓訊號合成後得到一合成電壓訊號,再與目前變流器輸出電壓訊號相減後,經由該比例放大器產生一變流器輸出至負載的電流訊號,再與實際負載電流訊號相加後得到一驅動訊號,以控制該變流器功率開關電路,使多數變流器具有並聯功能及均衡電池模組SOC之分流功能。
由上述現有技術可知,目前的電網系統可使自身電網電力與公共電網作交換,並利用下降法根據自身容量規劃P-Q下降幅度,以達到不需通訊連接亦可以多組並聯的目的,但是使用下降法相當容易造成自身電網電壓及頻率隨著再生能源發電量、儲能以及負載需求之變動而隨時改變,造成不穩定的現象,此外在獨立模式(與市電解聯)與併網模式(與市電併聯)下切換時,容易引起電壓變化過大及過流等問題;而前案提供一種能夠均衡儲電網中每個電池模組的充電狀態、自動分流輸出、無需控制訊號連接的技術,其不僅使用下降法計算頻率訊號及電壓訊號並且其製造成本高,又需以該功率並聯控制模組控制所有變流器的電壓及頻率,使電壓及頻率均相同,再以該並聯分流控制模組均衡電池模組SOC之分流,以均衡每個電池模組的充電狀態、電網電壓及頻率穩定,再者,由於再生能源發電容易受天候環境的影響而無法穩定持續,故現有技術以及前案皆必須搭配電池模組等儲能設備一起使用,但是當再生能源失效時,前案亦沒有可以保護電網系統及應對的機制,因此,以目前的現有技術而言,確實有待進一步提出更佳解決方案的必要性。
有鑑於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本新型主要目的係提供一種提升供電效能的電網系統,將多數再生電源分別透過電網系統與市電/負載連接,並且根據電力狀態提供即時應對併聯、解聯的機制,並進行相對應的迴路控制,使輸出電力能夠保持穩定、低失真,並以低成本的方式充分利用所有電力資源,提升電網系統整體電力使用效率。
為達上述目的所採取的主要技術手段係令前述提升供電效能的電網系統包括多數的訊號調節裝置以及一輸出電路;其中: 該訊號調節裝置包括: 一直流/直流轉換電路,係具有一個以上的電力訊號輸入、輸出端,該電力訊號輸入端係與一再生電源模組電連接; 一直流/交流變流電路,係具有一個以上的變流訊號輸入、輸出端,該變流訊號輸入端係與該直流/直流轉換電路的電力訊號輸出端電連接; 一功率調變模組,係分別與該直流/直流轉換電路、該直流/交流變流電路電連接,並根據接收到的多數訊號及電力狀態,以分別對該直流/直流轉換電路、直流/交流變流電路進行相應的迴路控制; 該輸出電路包括: 一開關單元,係與該直流/交流變流電路的變流訊號輸出端、該功率調變模組連接,並且又與一負載端及/或市電連接; 藉由該功率調變模組能夠根據多數訊號、負載及/或市電的電力狀態,並透過最大功率點的計算,分別對該直流/直流轉換電路、直流/交流變流電路、該輸出電路的開關單元進行相對應的分流控制及調整輸出電壓。
本新型主要是由該等訊號調節裝置分別透過其直流/直流轉換電路連接該再生電源模組,以接收再生電源端提供的電力,並且再以該等直流/交流變流電路共同連接該輸出電路,將轉換後的電力經由該輸出電路的開關單元傳輸至該負載及/或市電,在應用的過程中該功率調變模組係即時地根據多數訊號、負載及/或市電的電力狀態並計算出最大功率點,以分別對該直流/直流轉換電路、直流/交流變流電路、該輸出電路的開關單元進行相對應的分流控制、調整輸出電壓以即時適應電網系統的併聯、解聯狀態,使電網系統的輸出電力能夠保持穩定、低失真且以低成本的方式提供良好的電力調整率,進而能夠充分利用所有電力資源,以達到提升電網系統整體電力使用效率的目的。
關於本新型提升供電效能的電網系統之一較佳實施例,請參考圖1與圖2所示,其中包括多數的再生能源模組10、多數的訊號調節裝置以及一輸出電路30,各個再生能源模組10係分別與一對應的訊號調節裝置構成電連接,多數的訊號調節裝置係透過該輸出電路30共同連接至一負載裝置40及/或一市電電源Vs;本實施例中,該再生能源模組10可為一太陽能模組(PV Module)、一蓄電池或一發電機等再生能源發電設備。
上述訊號調節裝置係包括一直流/直流轉換電路21、一直流/交流變流電路22以及一功率調變模組23,該直流/直流轉換電路21具有一個以上的電力訊號輸入與一個以上的電力訊號輸出端,該直流/直流轉換電路21的電力訊號輸入端係與上述其中一再生電源模組10電連接,該直流/交流變流電路22具有一個以上的變流訊號輸入端與一個以上的變流訊號輸出端;該直流/交流變流電路22的變流訊號輸入端係與該直流/直流轉換電路21的電力訊號輸出端電連接,該直流/交流變流電路22分別輸出一個以上的輸出電壓訊號Vo以及一個以上的輸出電流訊號Io至該輸出電路30,該功率調變模組23係分別與該直流/直流轉換電路21、該直流/交流變流電路22電連接,並接收上述市電電源Vs、輸出電壓訊號Vo、輸出電流訊號Io,並根據接收到的市電電源Vs、輸出電壓訊號Vo、輸出電流訊號Io,以分別對該直流/直流轉換電路21、直流/交流變流電路22進行相應的迴路控制。
該輸出電路30係具有一開關單元SS,並以該開關單元SS的一共同端與該直流/交流變流電路22的變流訊號輸出端連接,再以該開關單元SS的一控制端與該訊號調節裝置的功率調變模組23連接,並透過該開關單元SS的一常閉端與上述負載裝置40及/或市電電源Vs電連接,該輸出電路30係將一個以上負載電流訊號IL 提供至該負載裝置40;藉由上述功率調變模組23分別根據市電電源Vs、輸出電壓訊號Vo、電流訊號Io、負載電流訊號IL 等即時電力狀態,並透過一最大功率點追蹤控制(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的計算,分別對該直流/直流轉換電路21、該直流/交流變流電路22、該輸出電路30的開關單元SS進行相對應的分流控制及調整輸出電壓。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新型電網系統係可提供多種操作並應用於一市電並聯模式(Grid-Connected Mode, GCM)、一在線互動模式(Line-Interactive Mode, LIM)與一獨立模式(Stand-Alone Mode, STM)等操作模式;其中,於市電並聯模式下,該訊號調節裝置對再生能源模組10進行最大功率點追蹤控制,並將再生能源模組10所產生之電力饋入市電電源Vs,除了以單位功因的方式達到併網效果外,亦可根據電網系統之頻率偏移量對電網系統注入虛功;又於在線互動模式下,該訊號調節裝置雖與市電電源Vs併聯,但是其僅分擔負載功率而不會將電力饋入市電電源Vs,只會取得市電電源Vs及再生能源模組10小於負載裝置40電量之電力;當應用的環境是處於市電電源Vs故障或者根本無市電電源Vs之場合,該訊號調節裝置則操作在該獨立模式以維持負載裝置40的電力,並由再生能源模組10提供所有負載裝置40所需之電力,而且於再生能源模組10所提供之電力小於負載裝置40需求時即時令併網系統中斷。
舉例而言若將上述各種操作模式應用於一混合式電網系統中,如圖1所示,當市電電源Vs正常時其如同一純市電並聯系統,而當市電電源Vs故障時,令輸出電路30的開關單元SS由常閉轉為常開,並轉換成上述獨立模式,其中一主要的訊號調節裝置轉換成獨立模式以維持負載裝置40的電壓,而其他的訊號調節裝置則操作在在線互動模式;再者,若應用於一無市電雙向離線式電網系統的,如圖2所示,其利用一雙向的主要訊號調節裝置組合其他訊號調節裝置並調整負載裝置40的電壓以形成一虛擬電網,由於此例中一主要再生能源模組10為一可充放電的蓄電池、其他再生能源模組10為一太陽能模組,因此其他訊號調節裝置均操作在市電並聯模式,除提供負載裝置40電力外,多餘之發電可透過主要訊號調節裝置對該蓄電池充電,當該太陽能模組發電低於負載裝置40需求時則以該蓄電池放電來補足。
為說明本新型的功率調變模組23如何透過一最大功率點追蹤控制的計算,分別對該直流/直流轉換電路21、該直流/交流變流電路22、該開關單元SS進行相對應的分流控制及調整輸出電壓,請參考圖3所示,其中包括三組以上的再生能源模組10、訊號調節裝置,但是於實際使用時並不以三組為限,各組的連接方式為串聯於市電電源Vs與負載裝置40之間,其第一組係與市電電源Vs連接,並以其訊號輸出端與第二組的訊號輸出端連接,同樣的第二組的訊號輸出端連接至下一組的訊號輸出端,依此類推,最後,第三組之訊號輸出端連接至負載裝置40,藉由此種串接方式,可以使最接近負載裝置40的第三組訊號調節裝置感測到全部的負載電流IL 3,然而第三組訊號調節裝置最多僅能輸出依其再生能源模組10而能提供的電流訊號Io3,同樣的,第二組訊號調節裝置感測到的負載電流IL 2(=IL 3-Io3),其最多僅能輸出依其再生能源模組10而能提供的電流訊號Io2,至於第一組訊號調節裝置感測到的負載電流IL 1(=IL 2-Io2),其僅能依其再生能源模組10而能提供的電流訊號Io1,使得由市電電源Vs所汲取的市電電流為Is1(=IL 1-Io1)。
為舉例說明一在線互動模式下之併聯控制的一種負載程度較重情況:如圖3所示,當三組的再生能源模組10之總發電功率係小於負載裝置40所需求,由於三組訊號調節裝置所感測到的所有負載電流IL 均大於其再生能源模組10所能提供之功率,因此三組再生能源模組10均操作於其最大功率點(MPP),使得三組訊號調節裝置所能提供功率低於負載裝置40,而剩餘不足的部分功率則由市電電源Vs補足;為舉例說明另一種負載程度較輕情況:如圖4所示,當三組的再生能源模組10的發電功率加總後高於負載裝置40的需求,但是第二、第三組的發電功率加總卻低於負載裝置40需求,由於第二、第三組訊號調節裝置感測到的負載電流IL 均大於其再生能源模組10所能提供之功率,因此第二、第三組的再生能源模組10均操作於其最大功率點(MPP),而第一組的再生能源模組10則受其訊號調節裝置感測到的負載功率限制,僅輸出等於其感測到的負載功率的電流大小,使饋入市電電源Vs之實功電流為零,這將使得第一組再生能源模組10之操作為脫離其最大功率點(Off_MPP)。
請參考圖5所示,另舉例說明一獨立模式下之併聯控制的一負載情況:第一至第三組的構造皆與在線互動模式相同且均操作於在線互動模式,由於市電電源Vs中斷時,第一組訊號調節裝置透過開關單元SS與市電電源Vs斷開,且僅第一組操作於獨立模式用以控制連接負載裝置40的訊號輸出端之電壓,因此與在線互動模式之應用方式、分流控制相同,亦可在不同輕重的負載量以及再生能源模組10的發電量下進行相應的動作,惟與在線互動模式不同之處係三組再生能源模組10加總的發電功率必須高於負載裝置40的需求,否則第一組訊號調節裝置將被限流而無法維持其訊號輸出端連接於負載裝置40上的電壓;如圖5所示,當三組發電功率的加總高於負載裝置40需求,但是第二、第三組的加總係低於負載裝置40的需求,由於第二、第三組訊號調節裝置感測到的負載電流IL 均大於其再生能源模組10所能提供之功率,因此均操作於其最大功率點(MPP),而第一組則受其感測到的負載功率限制,僅輸出等於其感測到的負載功率的電流大小以維持負載電壓,這將使得第一組再生能源模組10之操作為脫離其最大功率點(Off_MPP)。
為進一步說明本新型應用於一電網系統的具體電路,請參考圖6所示,其中該功率調變模組23係具有一第一控制電路231、一第二控制電路232、一功率計算單元233以及一同步信號產生電路234;本實施例中,該電網系統係可採用雙級式電路架構,該直流/直流轉換電路21可為一電壓鉗位電流源推挽式直流/直流轉換器,且該直流/直流轉換電路21主要係由一變壓器211、二主開關Q1、Q2以及二鉗位開關Q1p、Q2p所組成,該變壓器211係具有一次測與二次測,其中在一次測具有一常接繞組與一切換繞組,該常接繞組及切換繞組經切換而形成串聯,在二次側具有二次側繞組並連接該直流/交流變流電路22的變流訊號輸入端;該直流/交流變流電路22可為一全橋式直流/交流變流器,且該直流/交流變流電路22主要係由四個整流二極體Df1 ~Df4 、四個做為開關的功率電晶體所組成,其中於四個整流二極體Df1 ~Df4 之間形成變流訊號輸入端,再於四個功率電晶體之間形成變流訊號輸出端A、B,使該直流/交流變流電路22的變流訊號輸出端A、B與該輸出電路30構成電連接,並由該輸出電路30接收輸出電壓訊號Vo、輸出電流訊號Io、市電電源Vs以及負載電流訊號IL 等即時電力狀態。
本實施例中,該直流/直流轉換電路21係用以維持直流鏈電壓Vd並使用單迴路控制,並經由該第一控制電路231接收其迴授直流鏈電壓Vd以控制該直流/直流轉換電路21,其中該第一控制電路231係具有一直流電壓控制器2311、一PWM鉗位控制器2312,當直流電壓控制器2311將輸出訊號Vcon1送至該PWM鉗位控制器2312後,再由PWM鉗位控制器2312分別控制該等主開關Q1、Q2及鉗位開關Q1p、Q2p。
該第二控制電路232主要係由一電流控制器2321、一脈寬調變控制器2322、一第一切換開關MS1、一第二切換開關MS2、一最大功率點追蹤控制器2323、一交流耦合控制器2324以及一交流電壓控制器2325所組成;本實施例中,全橋式直流/交流變流器之控制係多迴路控制,最內迴路為電感電流迴路,其利用外迴路產生之一電流命令Io*與迴授之電感電流Io相比較,經由該電流控制器2321調整產生輸出訊號Vcon2至該脈寬調變控制器2322,使該脈寬調變控制器2322分別控制該直流/交流變流電路22的四個功率電晶體,該電流命令Io*係依據前述操作模式及不同控制之外迴路所產生,其切換方式則由該第一、第二切換開關MS1、MS2完成。
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切換開關MS1的共同端係與該電流控制器2321連接,該第一切換開關MS1的第一端0、第二端1分別連接該第二切換開關MS2的共同端、該交流電壓控制器2325,該第二切換開關MS2的第一端0、第二端1分別連接該交流耦合控制器2324、該最大功率點追蹤控制器2323;上述各種操作模式的工作原理如后:在市電並聯模式下,該第一切換開關MS1的電流命令Io1*係由該第二切換開關MS2提供,而第二切換開關MS2係切換至該最大功率點追蹤控制器2323,其利用該直流/交流變流電路22之輸出電壓訊號Vo、輸出電流訊號Io透過該功率計算單元233計算之輸出功率Po,並利用此輸出功率Po調整配合擾動觀察法計算再生能源模組10之最大功率點,再由最大功率點追蹤控制器2323調整得到電流命令Io1*。
于在線互動模式下,若該第一切換開關MS1的電流命令Io2*亦由第二切換開關MS2所提供,而第二切換開關MS2切換至該交流耦合控制器2324,其根據負載電流訊號IL 與最大功率點追蹤控制器2323計算之功率比較取最小值,以產生電流命令Io2*使該直流/交流變流電路22之輸出實功率不會饋入市電電源Vs;於本實施例中,在市電並聯及在線互動模式下所需的一同步信號sinωt係由該同步信號產生電路234提供,該同步信號產生電路234主要係由一鎖相迴路(Phase Lock Loop, PLL)2341連接一孤島偵測保護(Islanding protection)單元2342所組成,當市電電源Vs輸入該鎖相迴路2341並經由該孤島偵測保護單元2342以產生同步信號sinωt,該孤島偵測保護單元2342係與該輸出電路30的同步開關SS連接,在市電電源Vs正常下,該孤島偵測保護單元2342控制該輸出電路30的同步開關SS,而當市電電源Vs被偵測出異常時,該孤島偵測保護單元2342將使該輸出電路30的同步開關SS跳脫,改以獨立模式進行操作。而在獨立模式下,該第一切換開關MS1切換至其第二端以提供電流命令Io3*,該第一切換開關MS1的電流命令Io3*係由該交流電壓控制器2325所提供,該交流電壓控制器2325係利用迴授輸出電壓訊號Vo及負載電流訊號IL 以調整電網系統的輸出電壓,使電網系統的輸出電壓能夠維持低失真且具備良好之電壓調整率,進而能夠充分利用所有電力資源,以達到提升電網系統整體電力使用效率的目的。
10‧‧‧再生能源模組
21‧‧‧直流/直流轉換電路
211‧‧‧變壓器
22‧‧‧直流/交流變流電路
23‧‧‧功率調變模組
231‧‧‧第一控制電路
2311‧‧‧直流電壓控制器
2312‧‧‧PWM鉗位控制器
232‧‧‧第二控制電路
2321‧‧‧電流控制器
2322‧‧‧脈寬調變控制器
2323‧‧‧最大功率點追蹤控制器
2324‧‧‧交流耦合控制器
2325‧‧‧交流電壓控制器
233‧‧‧功率計算單元
234‧‧‧同步信號產生電路
2341‧‧‧鎖相迴路
2342‧‧‧孤島偵測保護單元
30‧‧‧輸出電路
40‧‧‧負載裝置
圖1 係本新型一較佳實施例之系統架構圖。 圖2 係本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另一系統架構圖。 圖3 係本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4 係本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又一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5 係本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另一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6 係本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具體應用電路圖。
10‧‧‧再生能源模組
21‧‧‧直流/直流轉換電路
22‧‧‧直流/交流變流電路
23‧‧‧功率調變模組
30‧‧‧輸出電路
40‧‧‧負載裝置

Claims (10)

  1. 一種提升供電效能的電網系統,其包括多數的訊號調節裝置以及一輸出電路;其中: 該訊號調節裝置包括: 一直流/直流轉換電路,係具有一個以上的電力訊號輸入、輸出端,該電力訊號輸入端係與一再生電源模組電連接; 一直流/交流變流電路,係具有一個以上的變流訊號輸入、輸出端,該變流訊號輸入端係與該直流/直流轉換電路的電力訊號輸出端電連接; 一功率調變模組,係分別與該直流/直流轉換電路、該直流/交流變流電路電連接,並根據接收到的多數訊號及電力狀態,以分別對該直流/直流轉換電路、直流/交流變流電路進行相應的迴路控制; 該輸出電路包括: 一開關單元,係與該直流/交流變流電路的變流訊號輸出端、該功率調變模組連接,並且又與一負載端及/或市電連接; 藉由該功率調變模組能夠根據多數訊號、負載及/或市電的電力狀態,並透過最大功率點的計算,分別對該直流/直流轉換電路、直流/交流變流電路、該輸出電路的開關單元進行相對應的分流控制及調整輸出電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提升供電效能的電網系統,該直流/直流轉換電路主要係由一變壓器、二主開關以及二鉗位開關所組成,該變壓器係具有一次測與二次測,其中在一次測具有一常接繞組與一切換繞組、在二次側具有二次側繞組並連接該直流/交流變流電路的變流訊號輸入端。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提升供電效能的電網系統,該直流/交流變流電路主要係由四個整流二極體、四個功率電晶體所組成,其中於四個整流二極體之間形成變流訊號輸入端,於四個功率電晶體之間形成變流訊號輸出端,使該直流/交流變流電路的變流訊號輸出端與該輸出電路連接。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提升供電效能的電網系統,該功率調變模組係具有一第一控制電路、一第二控制電路、一功率計算單元以及一同步信號產生電路;其中,經由該第一控制電路接收迴授直流電壓以控制該直流/直流轉換電路,由第二控制電路控制該直流/交流變流電路。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提升供電效能的電網系統,其中該功率調變模組的第一控制電路,係具有一直流電壓控制器、一PWM鉗位控制器,當直流電壓控制器將輸出訊號送至該鉗位控制器後,再由PWM鉗位控制器分別控制該等主開關及鉗位開關。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提升供電效能的電網系統,其中該功率調變模組的第二控制電路主要係由一電流控制器、一脈寬調變控制器、一第一切換開關、一第二切換開關、一最大功率點追蹤控制器、一交流耦合控制器以及一交流電壓控制器所組成;其中,經由該電流控制器產生輸出訊號至該脈寬調變控制器,使該脈寬調變控制器分別控制該直流/交流變流電路的四個功率電晶體。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提升供電效能的電網系統,該第一切換開關的共同端係與該電流控制器連接,該第一切換開關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別連接該第二切換開關的共同端、該交流電壓控制器,該第二切換開關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別連接該交流耦合控制器、該最大功率點追蹤控制器。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提升供電效能的電網系統,其中該功率調變模組的同步信號產生電路主要係由一鎖相迴路連接一孤島偵測保護單元所組成,當市電電源輸入該鎖相迴路並經由該孤島偵測保護單元以產生一同步信號。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提升供電效能的電網系統,該孤島偵測保護單元係與該輸出電路的同步開關連接,當市電電源異常時,該孤島偵測保護單元使該輸出電路的同步開關跳脫。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所述所述之提升供電效能的電網系統,該再生能源模組為一太陽能模組、一蓄電池或一發電機。
TW103220318U 2014-11-14 2014-11-14 提升供電效能的電網系統 TWM5010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0318U TWM501038U (zh) 2014-11-14 2014-11-14 提升供電效能的電網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0318U TWM501038U (zh) 2014-11-14 2014-11-14 提升供電效能的電網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1038U true TWM501038U (zh) 2015-05-11

Family

ID=53722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20318U TWM501038U (zh) 2014-11-14 2014-11-14 提升供電效能的電網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1038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6559B (zh) * 2015-11-26 2016-11-01 A Bidirectional DC - DC Converter with Adaptive Phase Shift Angle Control Mechanism
TWI563782B (zh) * 2015-12-15 2016-12-21 Nat Inst Chung Shan Science & Technology
TWI601353B (zh) * 2016-07-12 2017-10-01 Distributed module type grid connection conversion device and its control method
TWI657634B (zh) * 2016-10-04 2019-04-21 日商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電力變換裝置及電力變換方法
CN110121819A (zh) * 2017-01-05 2019-08-13 菲若艾姆普电子公司 本地电力网布置
TWI690129B (zh) * 2018-11-29 2020-04-01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使用電流內迴路調整之再生能源發電及儲能系統
TWI692172B (zh) * 2018-11-29 2020-04-21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使用主動式電流內迴路調整之電能轉換模組架構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6559B (zh) * 2015-11-26 2016-11-01 A Bidirectional DC - DC Converter with Adaptive Phase Shift Angle Control Mechanism
TWI563782B (zh) * 2015-12-15 2016-12-21 Nat Inst Chung Shan Science & Technology
TWI601353B (zh) * 2016-07-12 2017-10-01 Distributed module type grid connection conversion device and its control method
TWI657634B (zh) * 2016-10-04 2019-04-21 日商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電力變換裝置及電力變換方法
CN110121819A (zh) * 2017-01-05 2019-08-13 菲若艾姆普电子公司 本地电力网布置
CN110121819B (zh) * 2017-01-05 2024-03-08 菲若艾姆普电子公司 本地电力网布置
TWI690129B (zh) * 2018-11-29 2020-04-01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使用電流內迴路調整之再生能源發電及儲能系統
TWI692172B (zh) * 2018-11-29 2020-04-21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使用主動式電流內迴路調整之電能轉換模組架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01038U (zh) 提升供電效能的電網系統
WO2021027046A1 (zh) 具备交直流故障不间断运行能力的固态变压器及控制方法
Peng et al. Control and protection of power electronics interfaced distributed generation systems in a customer-driven microgrid
US9142964B2 (en) Electrical energ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US10211721B2 (en) DC/AC converter apparatus comprisin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reactive power and power conversion and generation system comprising such DC/AC converter apparatus
US20160181809A1 (en) Grid system conducive to enhancement of power supply performance
KR101454299B1 (ko) 다수의 에너지저장장치용 인버터를 이용한 독립형 마이크로그리드의 제어방법
US9899871B2 (en) Islanded operating system
CN107994799A (zh) 多绕组同时/分时供电电流型单级多输入高频环节逆变器
She et al. DC zonal micro-grid architecture and control
JP2013123355A (ja) 電力管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WO2023093520A1 (zh) 一种用于电网直流柔性合环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9337657B2 (en) Power unit control system
CN105515167A (zh) 一种不间断电源ups装置及其供电方法
Su et al. Modeling, control and testing of a voltage-source-inverter-based microgrid
JP6276370B2 (ja) ハイブリッド電源装置
Wang et al. Breaking the boundary: A droop and master-slave hybrid control strategy for parallel inverters in islanded microgrids
CN105305493B (zh) 一种用于互联运行的光储独立微电网拓扑
Li et al. Energy management strategy of AC/DC hybrid microgrid based on 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
TWI547062B (zh) DC power supply recovery system
Sharma et al. Solar photovoltaic supply system integrated with solid state transformer
WO2021208044A1 (zh) 一种电源系统
Shahbazi et al. Parallel operation of series-parallel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ies
CN202817886U (zh) 不间断电源
Liu et al. Unified control based seamless transfer of microgr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