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0331U - 雲端協災系統 - Google Patents

雲端協災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0331U
TWM500331U TW103217535U TW103217535U TWM500331U TW M500331 U TWM500331 U TW M500331U TW 103217535 U TW103217535 U TW 103217535U TW 103217535 U TW103217535 U TW 103217535U TW M500331 U TWM500331 U TW M50033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aster
information
cloud
video
center hos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75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un-Ping Tsou
Hsu-Te Chang
Ming-Yi Cheng
Shu-Ching Lin
Original Assignee
Taiwan Sec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an Sec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wan Secom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2175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0331U/zh
Publication of TWM5003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0331U/zh

Links

Description

雲端協災系統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協災系統,尤其是指利用雲端彙整並協助救災的系統。
災難發生有許多原因,例如地震、海嘯、水災等天然災害,也會發生火災、爆炸性氣體、化學液體洩漏等等意外,各種不同的災難原因或災難現場狀況,往往需要不同的專業知識或設備,才能達到最佳的救災效果。
由於報案人員時常無法提供足夠的災難現場資訊,待救災人員抵達災難現場時常因資訊不足,缺乏適當的專業協助,後台調度中心資訊錯亂,而無法順利達成救災任務,甚至導致無謂的傷亡。並且救災過程中,缺乏即時的資訊收集或量測,所取得之現場資訊也無法完整記錄或即時分析,這些都是急待解決的問題。
有鑑於此,本創作提供一種雲端協災系統,提供現場警消人員完整的資訊,並且紀錄所有取得之災難資訊,將有助當下即時救災處置,並且成為事後檢討改進的依據。
本創作提供一種雲端協災系統,包含有應變中心主機、穿戴式記錄裝置及行動裝置。應變中心主機,連接至網際網路;穿戴式記錄裝置包括錄影單元及通訊單元,錄影單元用以拍攝災難影音;行動裝置包括第一通訊模組、第二通訊模組及顯示模組,第一通訊模組通訊連接穿戴式記錄裝置,與其通訊單元連結而接收災難影音;第二通訊模組連接至網際網路,以經由網際網路發送災難影像至應變中心主機,並透過網際網路接收應變中心主機回應之防災指示;顯示模組顯示防災指示。
本創作所提供之雲端協災系統,更包含至少一個感應元件儲存有防災連結資訊,行動裝置包括有感應模組,感應模組偵測感應元件而取得防災連結資訊,並發送防災連結資訊至應變中心主機。災難發生有許多原因,各種不同的災難原因或災難現場狀況,往往需要不同的專業知識或設備,才能達到最佳的救災效果,藉由事先貯存於感應元件的防災連結資訊,協助救災人員迅速判別災難現場可能發生的危險。
本創作所提供之雲端協災系統,其中應變中心主機包括資料庫,行動裝置標註備註資訊於災難影音,資料庫依據備註資訊分類儲存該災難影音。其中行動裝置更包括定位模組,定位模組經由衛星定位器取得地理位置,其中備註資訊包括地理位置。行動裝置更包括識別模組,識別模組取得行動裝置之使用人員資訊,其中備註資訊包括該使用人員資訊。大型災害現場常動員大量人力分頭進行救災,必須統一調度和指揮以發揮最大效益,本創作將各救災人員所上傳的災難影音標註備註資訊,可以使得指揮人員迅速依據分類找到所需的災難影音,了解現場狀況,以完成有效率的調度。
本創作所提供之雲端協災系統,其中應變中心主機包括查詢介面,經由查詢介面可以依據備註資訊之分類查詢災難影音。災難發生相關專家學者無法立即趕往現場,可以透過本系統取得相關災難影音,即時提供最佳的救災建議。
本創作所提供之雲端協災系統,其中行動裝置之通訊模組依據地理位置,自網際網路之地理資訊系統提取相對應之地理資訊。可以了解災難發生前的地理資訊,對應於災難後現場的變化,迅速判斷可行的救災行動。
本創作所提供之雲端協災系統,其中穿戴式記錄裝置係為眼鏡式裝置,眼鏡式裝置更包括顯示單元,用以顯示地理資訊,以對應於災難影音取得其相對尺寸。由於網際網路上的地理資訊系統日益完備,不止2D還有3D地圖的建置也持續在進行,救災人員於現場可以利用眼鏡式的裝置,在不阻礙行動的狀況下,直接將資訊顯示於眼前的顯示單元,並且可以即時將原有的地理資訊比對於災難後的現場狀況,協助判讀與分析現場狀況。其中穿戴式記錄裝置包括錄音單元,錄音單元提供救災人員製作錄音,並發送錄音至應變中心主機。救災人員判讀出現場狀況之後,可以用錄音的方式,附於災難影音上,一併傳送回應變中心主機。
本創作所提供之雲端協災系統,其中應變中心主機更包括運算組件,運算組件內建置影像分析軟體,經由查詢介面輸入影像條件,影像分析軟體依據影像條件,分類災難影音。一場大範圍的災難現場,出動多位救難人員,也會取得許多災難影音,本系統可以利用運算組件進行巨量的分析和運算,取得所需的資訊。
請參照第1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之系統圖,並同時參考第3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之訊息遞送系統圖。本創作提供一種雲端協災系統,包含有應變中心主機10、穿戴式記錄裝置30及行動裝置20。利用輕便的穿戴式記錄裝置30配置於救災人員,可以隨著救災人員的行動和路線,隨時記錄下災難影音A,再經由行動裝置20連接到應變中心主機10接收和傳送所需的訊息。可以達到提供救災人員最佳的救災即時資訊,並且紀錄所有取得之災難現場狀況,將有助當下即時救災處置,並且成為事後檢討改進的依據。
每當發生大型的災難時,通常在災難發生之後,才成立緊急應變中心,中心人員依據以往的經驗或災難手冊所提供的訊息,提供訊息給現場的救災人員,不但資訊不完整、現場照片缺少量測數據、缺乏救災過程的完整記綠等等。
本創作實施例之雲端協災系統,提供之應變中心主機10可以連接至網際網路,平日無災難發生時,隨時搜集各類最新的防災資訊,並且隨時更新各類人員的連絡資訊,以便緊急災難發生時,可以最迅速的取得所需人員的協助。應變中心主機10主要是一種資訊傳送與接收的管道,協助救災人員能隨時取得正確的資訊,並且可以同步記錄、分析救災人員所傳送回來的災難影音。
本創作實施例中的穿戴式記錄裝置30包括錄影單元301及通訊單元302,錄影單元301用以拍攝災難影音A,救災人員可以依照需求切換錄影單元301(例如攝影鏡頭),使所取得之災難影音A可以是照片或影片。並請參考第2A圖及第2B圖為穿戴式記錄裝置30的其中二實施例,第2A圖中穿戴式記錄裝置30可以是頭盔,不但具有保護頭部的功能,更包括錄影和通訊的功能。第2B圖中穿戴式記錄裝置30可以是眼鏡形態,類似於Google Glass,造型更為輕便,而不會影響救災人員的行動靈活度。其他如面罩或胸章等等易於隨身攜帶的形態亦可以,不以上面舉例為限。
配合第3圖所示,本創作實施例中的行動裝置20包括第一通訊模組201、第二通訊模組202及顯示模組203,第一通訊模組通訊201連接穿戴式記錄裝置30,與其通訊單元302連結而接收災難影音A;第二通訊模組202連接至網際網路,以經由網際網路發送災難影像A至應變中心主機10,並透過網際網路接收應變中心主機10回應之防災指示B;行動裝置20的顯示模組顯示防災指示B。行動裝置20可以是專為本系統開發適用的硬體裝置,或是亦可以利用智慧型手機原有的硬體設備,再另外安裝合適的應用軟體之後,也可以達到上述的應用與功能。
為維持穿戴式記錄裝置30的輕便性,本系統初步採用透過行動裝置20與穿戴式記錄裝置30各為功能性的分工,而彼此之間可以採用無線通訊的方式傳遞訊息,例如藍芽通訊。在設計上也可以將穿載式記錄裝置30與行動裝置20整合於同一個硬體裝置,亦為可行的方式。
本創作所提供之雲端協災系統,更包含至少一個感應元件40,係儲存有防災連結資訊C,感應元件40可例如為二維條碼、無線射頻等。感應元件40通常可採用無需耗電的感應技術,以避免災難發生後電源中斷而無法感應。感應元件40通常設置於各危險地區或危險設備上,例如貯油槽、化學實驗室、輻射實驗室等等。
而行動裝置20包括有感應模組206,感應模組206偵測感應元件40而取得防災連結資訊C,並依據防災連結資訊C傳送災難影像A至應變中心主機10。以協助救災人員能迅速的將災難影像A傳送出去,避免延誤造成人員傷亡。換言之,防災連結資訊實質可為應變中心主機10之網際網路位址。
在本創作的另一實施例中,防災連結資訊C是災害現場的相關資訊。行動裝置20可將讀取之防災連結資訊C發送至應變中心主機10,以供應變中心之人員得知災害現場應注意事項,並可據以通知適當的人員處理。因災難發生有許多原因,各種不同的災難原因或災難現場狀況,往往需要不同的專業知識或設備,才能達到最佳的救災效果,藉由事先貯存於感應元件40的防災連結資訊C,協助救災人員迅速判別災難現場可能發生的危險。
請參考第4圖係本創作實施例之擴張系統連結圖,例如感應元件40-2位於一間化學實驗室,當發生火災時,救災人員攜帶行動裝置20-2及穿戴式記錄裝置30-2抵達現場,偵測到感應元件40-2而取得防災連結資訊C-2,當防災連結資訊C-2傳送回應變中心主機10的時候,應變中心主機10便可以迅速連結到化學災害防治中心,並且化學災害防治中心提供正確的防災指示B-2(例如:該實驗室內含有遇水會產生高熱之化學物質,應採用泡沫滅火方式)到應變中心主機10,應變中心主機10再將防災指示B-2發送回行動裝置20-2,或將防災指示B-2發送到所有位於該化學實驗室的救災人員。又如感應元件40-3位於第一防洪水門,當發生水災而第一防洪水門失靈時,救災人員攜帶行動裝置20-3及穿戴式記錄裝置30-3抵達現場,偵測到感應元件40-3而取得防災連結資訊C-3,當防災連結資訊C-3傳送回應變中心主機10的時候,應變中心主機10便可以迅速連結到颱風防災指揮中心,並且颱風防災指揮中心提供正確的防災指示B-3到應變中心主機10,應變中心主機10再將防災指示B-3發送回行動裝置20-3,或將防災指示B-3發送到所有位於颱風災難現場的救災人員,始所有救災人員明白第一防洪水門已經失靈,洪水已經自第一防洪水門流入,而採取所有緊急應變措施。又例如感應元件40-1位於一間爆竹工廠,當發生火災時,救災人員攜帶行動裝置20-1及穿戴式記錄裝置30-1抵達現場,偵測到感應元件40-1而取得防災連結資訊C-1,當防災連結資訊C-1傳送回應變中心主機10的時候,應變中心主機10便可以迅速連結到消防救災中心,並且消防救災中心提供正確的防災指示B-1到應變中心主機10,應變中心主機10再將防災指示B-1發送回行動裝置20-1,或將防災指示B-1發送到所有位於該爆竹工廠的救災人員。
本創作所提供之雲端協災系統,其中應變中心主機10包括資料庫101,行動裝置20產生備註資訊,並且將備註資訊附於災難影音A上,資料庫101依據備註資訊分類儲存該災難影音A,備註資訊可以是拍攝災難資訊A的時間、地點、人員、設備序號等等。
行動裝置20可以包括有定位模組204,定位模組204經由衛星定位器取得地理位置(例如:經緯度),其中備註資訊包括地理位置。行動裝置20更包括識別模組205 (例如:指紋判讀、影像分析),識別模組205取得行動裝置20之使用人員資訊,其中備註資訊包括該使用人員資訊,也就是行動裝置20可以確認是哪一位救災人員正在使用此設備,並且將所取得之災難影音A加入備註資訊,如此後來,後續在判讀該段災難影音A時,便可以得知其拍攝人員。大型災害現場常動員大量人力分頭進行救災,必須統一調度和指揮以發揮最大效益,本創作將眾多救災人員所上傳的災難影音A標註各類所需的備註資訊,可以使得指揮人員迅速依據分類找到所需的災難影音A,深入了解現場狀況,以完成有效率的調度和分析。
本創作所提供之雲端協災系統,其中應變中心主機10包括查詢介面102,經由查詢介面102可以依據備註資訊之分類查詢災難影音A。災難發生相關專家學者無法立即趕往現場,或不適合前往現場,便可以透過本創作取得相關災難影音A,即時提供最佳的之防災指示B,或是透過穿戴式記錄裝置30的通訊單元302與救災人員通話,指導其救災行動,或供救人員諮詢。
本創作所提供之雲端協災系統,其中行動裝置20之第二通訊模組202依據地理位置,自網際網路之地理資訊系統GIS提取相對應之地理資訊。可以了解災難發生前的地理資訊,對應於災難後現場的變化,迅速判斷可行的救災行動。
本創作所提供之雲端協災系統,其中穿戴式記錄裝置30係為眼鏡式裝置(如第2B圖所示),眼鏡式裝置更包括顯示單元304,用以顯示地理資訊,以對應於災難影音A取得其相對尺寸。由於網際網路上的地理資訊系統(GIS)日益完備,不止2D還有3D地圖的建置也持續在進行,救災人員於現場可以利用眼鏡式的裝置,在不阻礙行動的狀況下,直接將資訊顯示於眼前的顯示單元304,並且可以即時將原有的地理資訊比對於災難後的現場狀況,協助判讀與分析現場狀況。其中穿戴式記錄裝置30包括錄音單元303,錄音單元303提供救災人員製作錄音,並發送錄音至應變中心主機10。救災人員判讀出現場狀況之後,可以用錄音的方式,附於災難影音上,一併傳送回應變中心主機10。
如同上述,例如遇到車禍事故現場,習知通常由警員拍照,丈量尺寸後做成文件彙整。本創作可搭配穿戴式記錄裝置30的功能(例如:Google lass十字注視點功能),在照片直接以語音標示丈量數據,再經應變中心主機10產生正確資料。或是,利用現有的地理資訊系統(例如:Google MAP 2D/3D) 搭配眼鏡式的裝置(例如:Google Glass)所拍攝的照片,即可在圖資上轉成現場對應圖,依據經緯度以及相對位置(需丈量—現行做法,或是目測、三角測量等),以語音輸入方式標示在災難標的上,該些資料即時傳至雲端系統,供救災人員研判現場需要處置的對應方式,該些資料與記錄可以做為日後分析防範的依據。
本創作所提供之雲端協災系統,其中應變中心主機10更包括運算組件103,運算組件103內建置影像分析軟體,經由查詢介面102輸入影像條件,影像分析軟體依據影像條件,分類災難影音A。一場大範圍的災難現場,出動多位救難人員,也會取得許多災難影音A,本系統可以利用運算組件103進行巨量的分析和運算,取得所需的資訊。
雖然本創作以前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應變中心主機
101‧‧‧資料庫
102‧‧‧查詢介面
103‧‧‧運算組件
20‧‧‧行動裝置
20-1~20-3‧‧‧行動裝置
201‧‧‧第一通訊模組
202‧‧‧第二通訊模組
203‧‧‧顯示模組
204‧‧‧定位模組
205‧‧‧識別模組
206‧‧‧感應模組
30‧‧‧穿戴式記錄裝置
30-1~30-3‧‧‧穿戴式記錄裝置
301‧‧‧錄影單元
302‧‧‧通訊單元
303‧‧‧錄音單元
304‧‧‧顯示單元
40‧‧‧感應元件
40-1~40-3‧‧‧感應元件
A‧‧‧災難影音
A-1~A-3‧‧‧災難影音
B‧‧‧防災指示
B-1~B-3‧‧‧防災指示
C‧‧‧防災連結資訊
C-1~C-3‧‧‧防災連結資訊
[第1圖] 係本創作實施例之系統圖; [第2A圖] 係本創作實施例之救災人員配戴穿戴式記錄裝置示意圖; [第2B圖] 係本創作實施例其中一穿戴式記錄裝置示意圖; [第3圖] 係本創作實施例之訊息遞送系統圖;及 [第4圖] 係本創作實施例之擴張系統連結圖。
10‧‧‧應變中心主機
101‧‧‧資料庫
102‧‧‧查詢介面
103‧‧‧運算組件
20‧‧‧行動裝置
201‧‧‧第一通訊模組
202‧‧‧第二通訊模組
203‧‧‧顯示模組
204‧‧‧定位模組
205‧‧‧識別模組
206‧‧‧感應模組
30‧‧‧穿戴式記錄裝置
301‧‧‧錄影單元
302‧‧‧通訊單元
303‧‧‧錄音單元
304‧‧‧顯示單元
40‧‧‧感應元件

Claims (11)

  1. 一種雲端協災系統,包含:一應變中心主機,連接至一網際網路;一穿戴式記錄裝置,包括一錄影單元及一通訊單元,該錄影單元拍攝一災難影音;及一行動裝置,包括:一第一通訊模組,通訊連接該穿戴式記錄裝置,與該通訊單元連結而接收該災難影音;一第二通訊模組,連接至該網際網路,以經由該網際網路發送該災難影音至該應變中心主機,並透過該網際網路接收該應變中心主機回應之一防災指示;及一顯示模組,顯示該防災指示。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雲端協災系統,更包含至少一感應元件儲存至少一防災連結資訊,該行動裝置更包括一感應模組,該感應模組偵測該感應元件而取得該防災連結資訊,並根據該防災連結資訊發送該災難影像至該應變中心主機。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雲端協災系統,更包含至少一感應元件儲存至少一防災連結資訊,該行動裝置更包括一感應模組,該感應模組偵測該感應元件而取得該防災連結資訊,並發送該防災連結資訊至該應變中心主機。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雲端協災系統,其中該應變中心主機包括一資料庫,該行動裝置標註一備註資訊於該災難影音,該資料庫依據該備註資訊分類儲存該災難影音。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雲端協災系統,其中該行動裝置更包括一定位模組,該定位模組經由一衛星定位器取得一地理位置,其中該備註資訊包括該地理位置。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雲端協災系統,其中該行動裝置更包括一識別模組,該識別模組取得該行動裝置之一使用人員資訊,其中該備註資訊包括該使用人員資訊。
  7. 如請求項4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雲端協災系統,其中該應變中心主機包括一查詢介面,經由該查詢介面可以依據備註資訊之分類查詢該災難影音。
  8. 如請求項5所述之雲端協災系統,其中該行動裝置之該通訊模組依據該地理位置,自該網際網路之一地理資訊系統提取相對應之地理資訊。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雲端協災系統,其中該穿戴式記錄裝置係為一眼鏡式裝置,該眼鏡式裝置包括一顯示單元,用以顯示該地理資訊,以對應於災難影音取得其相對尺寸。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雲端協災系統,其中該穿戴式記錄裝置更包括一錄音單元,該錄音單元提供該救災人員製作一錄音,並發送該錄音至該應變中心主機。
  11. 如請求項7所述之雲端協災系統,其中該應變中心主機更包括一運算組件,該運算組件內建置一影像分析軟體,經由該查詢介面輸入一影像條件,該影像分析軟體依據該影像條件,分類該災難影音。
TW103217535U 2014-10-01 2014-10-01 雲端協災系統 TWM5003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7535U TWM500331U (zh) 2014-10-01 2014-10-01 雲端協災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7535U TWM500331U (zh) 2014-10-01 2014-10-01 雲端協災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0331U true TWM500331U (zh) 2015-05-01

Family

ID=53722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7535U TWM500331U (zh) 2014-10-01 2014-10-01 雲端協災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033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1835B (zh) * 2015-07-17 2017-02-21 Jin-Chang Yang Instantly record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field command system
TWI594213B (zh) * 2016-03-18 2017-08-01 Yu Ming-De Device and method of intelligent calling device
TWI755834B (zh) * 2020-03-27 2022-02-21 科技部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 視覺圖資定位系統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1835B (zh) * 2015-07-17 2017-02-21 Jin-Chang Yang Instantly record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field command system
TWI594213B (zh) * 2016-03-18 2017-08-01 Yu Ming-De Device and method of intelligent calling device
TWI755834B (zh) * 2020-03-27 2022-02-21 科技部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 視覺圖資定位系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20183B1 (ko) 디지털 트윈을 이용한 증강현실 기반 현장 모니터링 시스템 및 방법
US11436907B2 (en) Safety service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TWI667618B (zh) Integrated sensing positioning based on 3D information model applied t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facility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Tsai et al. Integrating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and augmented reality techniques for mobile escape guidelines on nuclear accident sites
KR20170022607A (ko) 재난 안전 통합관리 시스템에 의한 관심지역 분석방법
US20230421725A1 (en) Virtual environment generation for collaborative building assessment
JP2014078070A (ja) 災害情報管理装置、災害情報システム、災害情報の管理方法、および災害情報を管理する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携帯端末、携帯端末の制御方法、および携帯端末の動作を制御する制御プログラム
KR101724260B1 (ko) 재난안전 통합 상황관리를 위한 위치기반 실시간 시나리오 설정방법
US11032328B1 (en) Asymmetric collaborative virtual environments
US9679539B1 (en) Real-time presentation of geolocated entities for emergency response
KR101737815B1 (ko) 재난안전 통합 상황관리를 위한 관심지역 분석방법
Maryam et al. A survey on smartphones systems for emergency management (SPSEM)
KR101831874B1 (ko) 증강현실 기반 재난현장 탈출안내장치 및 방법
KR101515434B1 (ko) 재난 신고 시스템
TWM500331U (zh) 雲端協災系統
KR101702016B1 (ko) 위험정보 수집 및 제공 시스템
Pavkovic et al. Situation awareness and decision support tools for response phase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a short survey
TWM576321U (zh) Fire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system
JP2017027533A (ja) モニタリング業務用携帯端末装置
TWI559260B (zh) Patrol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TWI670693B (zh) 消防資訊整合系統
Konstantoudakis et al. Common Operational Picture and Interconnected Tools for Disaster Response: The FASTER Toolkit
CN207336771U (zh) 地震警示装置
Soltani Excavator pose estimation for safety monitoring by fusing computer vision and RTLS data
Shukla et al. Geospatial analysis for natural disaster estimation through arduino and node MCU approa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