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9679U - 板對板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板對板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9679U
TWM499679U TW103214256U TW103214256U TWM499679U TW M499679 U TWM499679 U TW M499679U TW 103214256 U TW103214256 U TW 103214256U TW 103214256 U TW103214256 U TW 103214256U TW M499679 U TWM499679 U TW M49967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le
terminal
female
boss
boar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42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un-kuan Wu
meng-li Cheng
Original Assignee
Suyi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yin Corp filed Critical Suyin Corp
Priority to TW1032142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9679U/zh
Publication of TWM4996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9679U/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板對板連接器
本創作涉及連接器產品技術領域,特指一種板對板連接器。
板對板連接器(英文名稱:Board-to-board Connectors)是將平行電路板連接的一種連接器。板對板連接器是目前所有連接器產品類型中傳輸能力最強的一種連接器產品,主要應用於電力系統、通信網路、金融製造、電梯、工業自動化、醫療設備、辦公設備、家電、軍工製造等行業。隨著科技發展,市場對於板對板連接器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尺寸進一步小型化的同時,還要求產品的傳輸性能進一步提高。
目前的板對板連接器包括分別設置在不同電路板上的公座和母座,其中公座上安裝有公座端子,母座上安裝有母座端子,並且母座上形成有與公座形成插接配合的接插槽。當公座和母座相互插接時,公座插入母座上的接插槽中,並且相互對應的公座端子與母座端子通過各自的接觸部形成電性接觸,從而實現公座與母座之間的電性連接。
這種板對板連接器的公座端子通常採用衝壓去料成型,端子通過衝壓設備一次衝壓成形後,通過端子上的卡凸與公座端子槽內壁形成卡嵌固定,由於採用衝壓工藝生產,端子的側面(衝壓形成側面)難免會形成毛邊,而公座端子的側面將會與母座端子接觸部形成電性接觸,公座 端子側面的毛邊容易對母座端子的接觸部表面形成刮傷,傷害母座端子表面的電鍍層,導致出現端子間接觸不良的現象。同時,這種公座端子在裝配時,只能採用單只逐個插入端子槽,裝配工藝複雜,生產效率低,導致產品成本過高。
另一個方面,由於板對板連接器中端子數量較多,公座、母座上的端子需要分列成兩排,由於板對板連接器的體積小,所以這兩排分列的端子之間間距較小,當公座、母座相互插接後,兩排端子在信號傳輸的過程中容易形成干擾,導致信號傳輸受到影響。
本創作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板對板連接器,該電連接器可以提高端子間的電性接觸的穩定性,並且可減少工作時出現的信號干擾情況,提高訊號傳輸品質。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創作採用了下述技術方案:該板對板連接器包括:公座,其包括公座殼體以及沿公座殼體兩側邊分別安裝的一排公座端子,該公座殼體上形成有插接空間;母座,其包括母座殼體以及安裝在母座殼體上的母座端子,該母座殼體具有與公座形成插接配合的容納空間,於該容納空間內形成有與所述插接空間匹配的凸臺,沿凸臺兩側邊分別安裝有一排母座端子;公座與母座相互插接配合,公座插入所述的容納空間中,所述的凸臺插入插接空間中,且公座端子與母座端子形成電性接觸;所述的公座端子包括:連接部、由連接部向前延伸並形成180°彎折的接觸部、由連接部向後延伸並向外形成彎折的焊接部,所述的連接部和接觸部一同插入公座殼體上開設的端子槽內。
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後,本創作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創作中公座端子中的接觸部採用180度彎折結構,這樣進一步增加接觸部的接觸面,並且該接觸部的接觸面不再是衝壓形成的表面,這樣形成的接觸面表面光滑、沒有衝壓形成的毛邊,在與母座端子接觸部接觸時更加穩定。
2、由於本實用新型採用上述結構,其可實現一次性裝配多個公座端子,提升產品的生產效率,從而降低生產成本。
3、本創作在母座中間增加了一個隔離板,通過隔離板可以將分列兩排的端子形成遮罩隔離,防止兩排端子在工作時形成信號干擾,提高傳輸效率。
1‧‧‧公座
10‧‧‧公座殼體
11‧‧‧左空間
12‧‧‧右空間
13‧‧‧中空間
14、15‧‧‧隔板
16‧‧‧缺角
100‧‧‧插接空間
101‧‧‧端子槽
131‧‧‧固定槽
2‧‧‧母座
20‧‧‧母座殼體
21‧‧‧凸臺
211‧‧‧左凸臺
212‧‧‧右凸臺
213‧‧‧中凸臺
200‧‧‧容納空間
210‧‧‧端子槽
2130‧‧‧通孔
22‧‧‧安裝槽
3‧‧‧公座端子
31‧‧‧連接部
32‧‧‧接觸部
33‧‧‧焊接部
311‧‧‧卡凸
4‧‧‧母座端子
41‧‧‧連接部
42‧‧‧接觸部
43‧‧‧焊接部
431‧‧‧固定部
5‧‧‧隔離板
51‧‧‧主體
52‧‧‧限位部
53‧‧‧缺口部
54‧‧‧夾持部
510‧‧‧卡凸
541、542‧‧‧夾持彎折片
6‧‧‧隔離片
61‧‧‧卡凸
第1圖係本創作的立體圖;第2圖係本創作俯視圖;第3圖係本創作的立體分解圖;第4圖係第2圖中A-A向放大後的剖視圖;第5圖係第2圖中B-B向放大後的剖視圖;第6圖係本創作公座的立體圖;第7圖係本創作公座另一視角的立體圖;第8圖係本創作公座殼體的立體圖;第9圖係本創作中公座端子的立體圖; 第10圖係本創作中公座端子的主視圖;第11圖係本創作中母座殼體的立體圖;第12圖係本創作中母座殼體與隔離板的裝配示意圖;及第13圖係本創作母座端子的主視圖。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創作進一步說明。
請參見第1圖至第3圖所示,本創作為一種板對板連接器,其包括:公座1和母座2。公座1與母座2相互插接配合,形成電性連接。
現結合第6、7、8圖所示,公座1包括:公座殼體10以及安裝在公座殼體10上的若干公座端子3。公座殼體10為長條狀的絕緣體,在其邊角形成有防呆用的缺角16。在其與母座2配合的端面開設有插接空間100。所述的公座端子3分列兩排,沿插接空間100分別安裝在公座殼體10的兩側邊。具體安裝結構為:於所述的公座殼體10兩側內壁均勻開設有貫穿的端子槽101,並且該端子槽101與插接空間100連通。公座端子3對應安裝在每個端子槽101內。
結合第9、10圖所示,公座端子3採用金屬導電材料一體成型,其包括:連接部31、由連接部31向前延伸並形成180°彎折的接觸部32、由連接部31向後延伸並向外形成彎折的焊接部33。接觸部32經過180°彎折後幾乎貼合在連接部31的表面,在連接部31兩側還一體衝壓形成有與端子槽101配合的若干卡凸311。焊接部33總體與連接部31形成90°彎折,並且焊接部33的彎折方向與接觸部32的彎折方向相反。本創作中公座端子3中的接觸部32採用180度彎折結構,這樣進一步增加接觸部32的接觸面,並令接觸部32 具有一定的彈性形變能力,可進一步提高與母座端子4接觸的穩定性。同時,由於接觸部32的接觸面不是衝壓形成的表面,其接觸面表面光滑、沒有衝壓形成的毛邊,在與母座端子4接觸時更加穩定。
結合第4圖所示,裝配時,公座端子3自公座殼體10底面的端子槽101埠插入,並且所述的連接部31和接觸部32一同插入端子槽101內,通過連接部31兩側形成的卡凸311與端子槽101形成卡嵌固定。同時,公座端子3的接觸部32顯露於插接空間100,公座端子3焊接部33通過彎折沿水準方向向外延伸。
在公座殼體10的插接空間100中間設置有兩個與公座殼體10一體成型的隔板14、15,通過這兩個隔板14、15將插接空間100分隔成左空間11、右空間12和中空間13。其中公座端子3均位於左、右空間11、12所在的區域。中間空間較左、右空間11、12的寬度小,沿中空間13的中心位置插入一隔離片6。
隔離片6為金屬片材,其左右兩側邊形成有定位用卡凸61。 公座1的底部開設有與中空間13貫穿的固定槽131,所述的隔離片6自公座1底部插入該固定槽131內,並通過卡凸61與固定槽131形成卡嵌固定。
結合第11圖至第13圖所示,所述的母座2包括:母座殼體20以及安裝在母座殼體20上的母座端子4,該母座殼體20具有與公座1形成插接配合的容納空間200,於該容納空間200內形成有與所述插接空間100匹配的凸臺21,沿所述凸臺21兩側邊分別安裝有一排母座端子4。
所述的母座2沿凸臺21兩側開設有與容納空間200連通的端子槽210;所述的母座端子4包括:連接部41、由連接部41側面向外延伸形成 一個U形接觸部42、由連接部41下向外延伸形成的焊接部43,所述的焊接部43向上形成有一與母座2上開設固定槽配合的固定部431。所述的母座端子4自母座2底部插入端子槽210中,並且母座端子4的接觸部42由凸臺21側面顯露於容納空間200中,通過接觸部42上形成的凸起與插入的公座端子3的接觸部32形成電性接觸。
參見第12圖所示,所述的母座2的凸臺21內設置有一隔離板5,通過隔離板5將凸臺21兩側的兩排母座端子4形成隔離。具體結構為:沿所述凸臺21縱向方向的中心線位置開設有用於裝配所述隔離板5的安裝槽22,該安裝槽22貫穿母座2,所述的隔離板5自母座2底部插入該安裝槽22內。
所述的隔離板5採用金屬材料製作,其包括:呈片材狀的主體51、一體成形於主體51兩側下端的限位部52、形成於主體51中間的缺口部53,以及一體成形於缺口部53中間的夾持部54,所述的夾持部54具有相互交錯的夾持彎折片541、542。在主體51的兩側還形成有卡凸510,當隔離板5安裝到安裝槽22中後,該卡凸510見將與安裝槽22內壁形成卡嵌固定。
所述的凸臺21由相互分離的左凸臺211、右凸臺212和中凸臺213構成,其中左、右凸臺211、212上開設有供母座端子4插入端子槽210,中凸臺213上沿安裝槽22貫穿的兩側壁形成有與所述夾持彎折片541、542對應的通孔2130,該夾持彎折片541、542由通孔2130顯露於安裝槽22。當公座1與母座2相互插接配合時,所述的公座1上的左空間11、右空間12、中空間13分別與母座2是上的左凸臺211、右凸臺212、中凸臺213形成對應的插接配合,並且公座1上隔離片6正好位於隔離板5的缺口部53位置處,並且通過隔離板5上夾持部54的夾持彎折片541、542對隔離片6形成夾持,並形成電性連 接。
本創作在隔離板和隔離片的相互配合,在兩排的端子(公座端子3和母座端子4)之間形成遮罩隔離,防止兩排端子在工作時形成信號干擾,提高傳輸效率。
當然,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的具體實施例而已,並非來限制本創作實施範圍,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述構造、特徵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於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內。
1‧‧‧公座
10‧‧‧公座殼體
16‧‧‧缺角
101‧‧‧端子槽
131‧‧‧固定槽
2‧‧‧母座
20‧‧‧母座殼體
21‧‧‧凸臺
211‧‧‧左凸臺
212‧‧‧右凸臺
213‧‧‧中凸臺
200‧‧‧容納空間
210‧‧‧端子槽
22‧‧‧安裝槽
3‧‧‧公座端子
4‧‧‧母座端子
5‧‧‧隔離板
51‧‧‧主體
52‧‧‧限位部
53‧‧‧缺口部
54‧‧‧夾持部
6‧‧‧隔離片
61‧‧‧卡凸

Claims (10)

  1. 一種板對板連接器,其包括:公座,其包括公座殼體以及沿公座殼體兩側邊分別安裝的一排公座端子,該公座殼體上形成有插接空間;母座,其包括母座殼體以及安裝在母座殼體上的母座端子,該母座殼體具有與公座形成插接配合的容納空間,於該容納空間內形成有與所述插接空間匹配的凸臺,沿凸臺兩側邊分別安裝有一排母座端子;公座與母座相互插接配合,公座插入所述的容納空間中,所述的凸臺插入插接空間中,且公座端子與母座端子形成電性接觸;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公座端子包括:連接部、由連接部向前延伸並形成180°彎折的接觸部、由連接部向後延伸並向外形成彎折的焊接部,所述的連接部和接觸部一同插入公座殼體上開設的端子槽內。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板對板連接器,其中,所述的公座殼體兩側內壁均勻開設有貫穿的端子槽,所述的公座端子自公座殼體底面插入,並通過連接部兩側形成的卡凸與端子槽形成卡嵌固定,所述公座端子的接觸部顯露於插接空間,公座端子焊接部通過彎折沿水準方向向外延伸。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板對板連接器,其中,所述的母座沿凸臺兩側開設有與容納空間連通的端子槽;所述的母座端子包括:連接部、由連接部側面向外延伸形成一個U形接觸部、由連接部下方向外延伸形成的焊接部,所述的焊接部向上形成有一固定部,母座端子自母座底部插入端子槽中,並且母座端子的接觸部由凸臺側面顯露於容納空間中,以與插入的公座端子的接觸部形成接觸。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板對板連接器,其中,於所述的母座的凸臺中設置有一隔離板,通過隔離板將凸臺兩側的兩排母座端子隔離。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板對板連接器,其中,沿所述凸臺軸向的中心線位置開設有用於裝配所述隔離板的安裝槽,所述的隔離板自母座底部插入該安裝槽內。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板對板連接器,其中,所述的隔離板包括:呈片材的主體、一體成形於主體兩側下端的限位部、形成於主體中間的缺口部,以及一體成形於缺口部中間的夾持部,所述的夾持部具有相互交錯的夾持彎折片。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板對板連接器,其中,所述的凸臺由相互分離的左凸臺、右凸臺和中凸臺構成,其中左、右凸臺上開設有供母座端子插入端子槽,中凸臺上沿安裝槽貫穿的兩側壁形成有與所述夾持彎折片對應的通孔,該夾持彎折片由通孔顯露於安裝槽。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板對板連接器,其中,所述的公座通過兩個一體成型的隔板將插接空間分隔成與左凸臺、右凸臺、中凸臺對應的左空間、右空間和中空間。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板對板連接器,其中,所述的公座上沿其中空間的中心位置插入一隔離片,該隔離片位於所述隔離板的缺口部位置處,並且通過隔離板上夾持部的夾持彎折片對隔離片形成夾持。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板對板連接器,其中,所述的公座沿其底部開設有與中空間貫穿的固定槽,所述的隔離片自公座底部插入該固定槽內,並通過自身成型的卡凸與固定槽形成卡嵌固定。
TW103214256U 2014-08-11 2014-08-11 板對板連接器 TWM4996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4256U TWM499679U (zh) 2014-08-11 2014-08-11 板對板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4256U TWM499679U (zh) 2014-08-11 2014-08-11 板對板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9679U true TWM499679U (zh) 2015-04-21

Family

ID=53441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4256U TWM499679U (zh) 2014-08-11 2014-08-11 板對板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996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1213A (zh) * 2017-12-13 2018-05-08 福建晶彩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路板间连接的对接母座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1213A (zh) * 2017-12-13 2018-05-08 福建晶彩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路板间连接的对接母座
CN108011213B (zh) * 2017-12-13 2023-12-01 泉州高晶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路板间连接的对接母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0282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metal shell
US981279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heat dissipating path
US8979551B2 (en) Low-profile mezzanine connector
US868477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30851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853403B1 (en) Board to 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female connector and male connector
US9142905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with high retention force
JP2009043721A (ja) 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US20120064777A1 (en) Power receptacle with enlarged heat dissipation path formed on mating face and power connector assembly thereof
US20130137308A1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US893208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retention structure
US905444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
US2016032966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thereof
US7931503B2 (en) RJ-type connector with secured contacts
TWI790569B (zh) 電連接器
US2015015565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inforced anti-mismating member
TWM499679U (zh) 板對板連接器
US814220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oves receiving crumbs
TW201620208A (zh) 電連接器
US916011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engaging arms formed on cover
WO2022007012A1 (zh) 一种多极基板电连接器
TW202130050A (zh) 電連接器
TW201611424A (zh)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US963443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ocking structures for assembling contact modules
TWM542867U (zh) USB Type-C連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