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8904U - 無線充電支架 - Google Patents

無線充電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8904U
TWM498904U TW103210052U TW103210052U TWM498904U TW M498904 U TWM498904 U TW M498904U TW 103210052 U TW103210052 U TW 103210052U TW 103210052 U TW103210052 U TW 103210052U TW M498904 U TWM498904 U TW M49890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harging
charging st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 body
suction cu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00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h-Juh Wang
Original Assignee
Chih-Juh W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h-Juh Wang filed Critical Chih-Juh Wang
Priority to TW1032100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8904U/zh
Publication of TWM4989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8904U/zh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Description

無線充電支架
本新型涉及一種無線充電支架,尤其涉及一種具有藍牙及無線充電功能的無線充電支架。
掌上型電子設備(例如行動電話、PDA、掌上型遊戲機、平板電腦及導航儀等)屬於精密裝置,其均具有呈現動態視頻畫面的顯示幕,使用者通過顯示幕可觀看各種視頻檔、文字檔、導航路徑及進行遊戲體驗等,其同時配備音頻檔的播放功能,以呈現語音與視頻同步的效果,為使用者提供最優的服務及娛樂效果。
以掌上型電子設備中人們最常用的行動電話(俗稱:手機)為例進行說明:在手機的使用過程中,使用者觀看視頻檔或進行檔流覽時,通常都是通過人手直接手持觀看,時間稍長便會感覺手腕酸累不舒服,並且人手很難一直保持穩定的姿勢,從而導致顯示幕會發生晃動,影響視力及使人產生眩暈的感覺;當然還可將手機放置在桌面上使用,但如果將手機直接放置在桌面上,使用者需要將頭部低垂才能觀看,而頭部的低垂會使頸椎受累,不方便使用;如果在手機下直接放置背靠物品,則會因桌面通常情況下較光滑而造成手機易滑倒,同樣不方便使用。同時,大部分手機在觀看視頻檔或進行檔流覽時耗電很快,需要及時充電,最普遍的是利 用傳輸線對手機進行充電,這種方式中需要使用充電器、傳輸線、移動電源等,但傳輸線的長度決定了手機只能在電源周圍一定的範圍內,這對使用造成了諸多不便。
使用吸盤支撐架能夠解決手機的支撐問題,但目前市面上的支撐架只能將手機固定在某一個固定的角度,當使用者調整觀看姿勢而需要調整手機的放置位置及角度時,這類支撐架無法隨使用者的位置調整而進行調整,造成觀看及使用不便;且現有支撐架均只具有固定手機的功能,當使用者需要看視頻、聽音樂、進行路徑導航及駕駛時接聽電話時,都需要有聲音,但手機自帶的喇叭受功率及音質的限制,在一定環境下其音量和音質無法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並且加大手機喇叭音量時,會加快手機的耗電量,從而減少了手機待機時間。
對於手機的充電問題,目前最新的方式是利用無線充電器,其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進行充電的設備,主要包括無線充電發送器和無線充電接收器,發送器和接收器各具有線圈的電路板,定義發送器的線圈為初級線圈,接收器上的線圈為次級線圈,工作時初始線圈所產生的磁場作用於次級線圈上發生電磁感應,從而使得次級線圈產生感應電流(亦稱:感生電流),通過該感應電流對電子設備的充電電池進行充電,達到無線充電的目的。由於無線充電是通過電磁感應原理實現電能從發送器轉移至接收器,因此感應電流的大小直接影響對充電電池的充電效果和效率,而確定該感應電流大小的因素主要在於單位時間內通過次級線圈的磁通量的大小來確定的,磁通量越大所產生的感應電流也就越大,充電效果就越好和越快,通過改變發送器與接收器二者之間的距離及角度可改變磁通量,因 此通過適當的調整發送器與接收器二者之間的位置(如:角度、距離及方向)就可得到最大的充電電流狀態,從而達到最佳的無線充電效應。
基於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申請旨在提供一種能萬向旋轉、具有音頻播放功能及無線充電功能的無線充電支架。
本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萬向旋轉、具有音頻播放功能及無線充電功能的無線充電支架。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新型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無線充電支架,其適用於支撐掌上型電子設備,所述無線充電支架包括無線充電發射器、萬向旋轉頭、支撐體及收容於所述支撐體內的藍牙機構,所述支撐體的上端與所述萬向旋轉頭呈萬向的樞接,所述萬向旋轉頭與所述掌上型電子設備呈可拆卸的卡合連接,所述無線充電發射器設於所述支撐體以用於對所述掌上型電子設備進行無線充電,其中,所述藍牙機構包括藍牙模組、喇叭及提供電源的第一電源元件,所述第一電源元件、所述喇叭分別與所述藍牙模組電性連接,所述藍牙模組接收所述掌上型電子設備的音頻資訊並藉由所述喇叭進行播放,且所述第一電源元件還與所述無線充電發射器電性連接。
較佳地,所述無線充電支架還包括卡合架,所述卡合架與所述萬向旋轉頭呈可拆卸的卡合連接,且所述卡合架用於卡設所述掌上型電子設備,所述無線充電發射器容置於所述卡合架內。
較佳地,所述無線充電支架還包括設置於所述卡合架內與所述第一電源組件電性連接的第二電源元件,所述無線充電發射器還可與所 述第二電源元件電性連接;若利用單獨設計的第二電源元件對無線充電發射器進行供電,可有效保證無線充電發射器對掌上型電子設備的充電。
較佳地,所述藍牙機構還包括話筒,所述話筒與所述藍牙模組電性連接,所述話筒接收外界聲音並籍由所述藍牙模組傳輸至所述掌上型電子設備;尤其是與手機配合使用時,可通過話筒直接與聯繫人進行通話,無須手持手機,能空閒出雙手來專心進行駕駛或其他操作,方便實用。
較佳地,所述藍牙機構還包括音量調節鍵,所述音量調節鍵與所述喇叭電性連接;通過所述音量調節鍵能對所述喇叭的音量進行大小的調節,以適合不同場合對音量的需求。
較佳地,所述無線充電支架還包括設於所述支撐體的下端的吸盤機構,所述吸盤機構用於將所述無線充電支架固定於支撐面上;通過所述吸盤機構更加穩固地將無線充電支架固定於支撐面,從而穩固支撐卡合於無線充電支架上的掌上型電子設備。
較佳地,所述吸盤機構包括吸盤及彈性提拉片,所述吸盤安裝於所述支撐體的下端,所述彈性提拉片與所述支撐體呈轉動的連接,所述彈性提拉片的一端伸入所述支撐體內並與所述吸盤呈彈性的連接,所述彈性提拉片的另一端露於所述支撐體外。
較佳地,所述支撐體呈彎折結構;呈彎折結構的支撐體使得掌上型電子設備在旋轉時不會與支撐體發生碰撞,進一步擴大了掌上型電子設備的旋轉角度及位置。
較佳地,所述支撐體正對所述喇叭處開設有導音孔。
較佳地,所述支撐體的上端呈球形結構,所述球形結構形成 旋轉球,所述萬向旋轉頭具有收容所述旋轉球的球形腔,所述旋轉球呈萬向旋轉的伸入所述球形腔內;通過所述旋轉球在所述球形腔內的萬向旋轉實現掌上型電子設備相對於無線充電支架的萬向旋轉,結構簡單實用,易於調節和製造。
較佳地,所述萬向旋轉頭上凸伸形成卡合件,所述卡合架的背面具有與所述卡合件相對應的卡槽,所述卡合件可拆卸的與所述卡槽卡合連接,所述掌上型電子設備卡設於所述卡合架的正面。
與現有技術相比,由於本新型的無線充電支架,其萬向旋轉頭與支撐體呈萬向的樞接,因此通過調整萬向旋轉頭相對於支撐體的位置及角度,即可實現掌上型電子設備的位置及角度的變化,從而能滿足使用者在任意位置及角度的觀看和操作,提供了較為舒適及人性化的支撐效果,給使用者帶來極大的便利;同時,由於支撐體內設置藍牙機構,使用者可直接通過藍牙機構的喇叭播放掌上型電子設備的音頻資訊,有效的解決了掌上型電子設備自帶的喇叭受功率及音質限制的問題,滿足了使用者在不同環境下對音量和音質的不同需求,並且節省了掌上型電子設備因播放音頻資訊而消耗的電量,增加了掌上型電子設備的待機時間;再者,支撐體上還設有無線充電發射器,可與設於掌上型電子設備內或其保護殼內的無線充電接收器相配合,從而對掌上型電子設備進行無線充電,因此不需要資料線即可隨時隨地對掌上型電子設備進行充電,減少相關配件的攜帶,充電不受資料線長度的限制,極大地方便了掌上型電子設備尤其是正在使用中的掌上型電子設備的充電。
100‧‧‧無線充電支架
10‧‧‧支撐體
11‧‧‧支撐體上端
12‧‧‧支撐體下端
13‧‧‧導音孔
14‧‧‧旋轉球
20‧‧‧萬向旋轉頭
21‧‧‧球形腔
22‧‧‧卡合件
30‧‧‧吸盤機構
31‧‧‧吸盤
32‧‧‧彈性提拉片
33‧‧‧開口
34‧‧‧間隙
35‧‧‧操作部
40‧‧‧無線充電發射器
50‧‧‧卡合架
51‧‧‧卡槽
52‧‧‧卡合區
53‧‧‧底蓋
54‧‧‧上蓋
60‧‧‧保護殼
61‧‧‧卡槽
圖1是本新型無線充電支架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無線充電支架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無線充電支架的彈性提拉片掀起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2中無線充電支架萬向旋轉頭轉動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2中無線充電支架萬向旋轉頭轉動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新型無線充電支架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6中無線充電支架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6中卡合架的分解圖。
圖9是本新型無線充電支架與一保護殼相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圖9中保護殼轉動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新型無線充電支架與另一保護殼相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是圖11中保護殼轉動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現在參考附圖描述本新型的實施例,附圖中類似的元件標號代表類似的元件。
如圖1、圖2所示,本新型無線充電支架100的一實施例中,其包括支撐體10、萬向旋轉頭20及收容於所述支撐體10內的藍牙機構(圖中未示),其還包括無線充電發射器40(參考圖8);所述支撐體10的上端11與所述萬向旋轉頭20呈萬向的樞接,所述萬向旋轉頭20與掌上型電子設備 呈可拆卸的卡合連接,所述無線充電發射器40設於所述支撐體10,具體地,無線充電發射器40既可容置於支撐體10內,亦可設於支撐體10外,用於對所述掌上型電子設備進行無線充電,其中,所述藍牙機構包括藍牙模組、喇叭及提供電源的第一電源元件,所述第一電源元件、所述喇叭分別與所述藍牙模組電性連接,所述藍牙模組接收所述掌上型電子設備的音頻資訊並藉由所述喇叭進行播放,同時,所述第一電源元件還與所述無線充電發射器40電性連接。
較佳者,所述藍牙機構還包括話筒,所述話筒與所述藍牙模組電性連接,所述話筒接收外界聲音並籍由所述藍牙模組傳輸至掌上型電子設備;尤其是與手機配合使用時,可通過話筒直接與聯繫人進行通話,無須手持手機,能空閒出雙手來專心的進行駕駛或其他操作,方便實用。
進一步地,所述藍牙機構還包括音量調節鍵,所述音量調節鍵與所述喇叭電性連接;通過所述音量調節鍵能對所述喇叭的音量進行大小的調節,以適合不同場合對音量的需求。
另外,所述支撐體10正對所述喇叭處開設有導音孔13;所述喇叭發出的聲音通過所述導音孔13可直接被傳出,確保喇叭傳輸出的聲音的音質、音量的效果;當然,外界的聲音也可直接通過所述導音孔13被傳入所述支撐體10內的話筒,使得傳入話筒的音質和音量較為清晰,從而確保聯繫人能清楚的聽到自己的聲音。
結合圖1-圖5所示,所述無線充電支架100還包括設於所述支撐體10的下端的吸盤機構30,所述吸盤機構30用於將所述無線充電支架100更加穩固地固定於支撐面上,從而穩固支撐卡合於無線充電支架100上的掌 上型電子設備。
具體地,所述吸盤機構30包括吸盤31及彈性提拉片32,所述吸盤31安裝於所述支撐體10的下端12,具體安裝於支撐體10的下端12的底部;所述彈性提拉片32與所述支撐體10呈轉動的連接,所述彈性提拉片32的一端伸入所述支撐體10內並與所述吸盤31呈彈性的連接,所述彈性提拉片32的另一端露於所述支撐體10外。且所述彈性提拉片32具有供手指伸入的以扣動讓其轉動的開口33,如圖2所述,此時若無線充電支架100置於支撐面上,則其吸附於支撐面,當使用者將手指伸入開口33時,用力往外拉動彈性提拉片32時,彈性提拉片32在手指的往外拉的作用力下進行旋轉,即彈性提拉片32的下端往外轉動,彈性提拉片32的上端往支撐體10內轉動,與此同時彈性提拉片32的上端推動與其彈性連接的吸盤31向下移動,即吸盤31與支撐體10的底部之間產生一間隙34,具體如圖3所示,此時握住支撐體10並向上用力,可輕鬆地使吸盤31脫離與支撐面的連接,從而可輕鬆地將無線充電支架100從支撐面上移離。對應地,需要將無線充電支架100固定於支撐面上時,用力下壓彈性提拉片32的下端,彈性提拉片32重定至如圖2所示狀態,此時吸盤31緊靠支撐體10的底部,使吸盤31與支撐體10的底部無間隙或間隙很小,此時吸盤31將牢牢地吸附於支撐面上,使得無線充電支架100被牢牢的固定於支撐面上,即如圖2所示的狀態。
當然,本新型無線充電支架100僅設置吸盤31就可將其本身穩固地固定於支撐面上,利用吸盤31固定物體的原理及操作方法,為公知常識,同時,本新型無線充電支架100不僅僅可通過吸盤31這種吸力的方式進行固定,還可通過可拆卸的粘接、卡合、扣合、結合等方式固定於待固 定的物件上,這些固定於支撐面上的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即可得知,因此在此不再作詳細說明。
繼續參閱圖1-圖5所示,所述支撐體10呈彎折結構,呈彎折結構的支撐體10使得掌上型電子設備在旋轉時不會與支撐體10發生碰撞,進一步擴大了固定於所述無線充電支架100上的掌上型電子設備的旋轉角度及位置。
所述支撐體10的上端呈球形結構,所述球形結構形成旋轉球14,所述萬向旋轉頭20具有收容所述旋轉球14的球形腔21,所述旋轉球14呈萬向旋轉地收容於所述球形腔21內;通過所述旋轉球14在所述球形腔21內的萬向旋轉,從而實現掌上型電子設備相對於本新型無線充電支架100的萬向旋轉,使該無線充電支架100的結構簡單實用,易於調節和製造。
再次結合圖1-圖5,所述萬向旋轉頭20上還凸伸形成卡合件22,所述掌上型電子設備的背面設有與所述卡合件22相對於的卡槽,所述卡合件22可拆卸的與所述卡槽卡合連接。具體地,該卡槽可直接成型於掌上型電子設備的的殼體上,也可以設于套設於掌上型電子設備的保護殼上,此均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技術。
當然,所述卡槽並不限於上述設置方式,還可以通過其他設置方式設置與所述卡合件22相配合的卡槽,下面結合圖6、圖7進行說明。
如圖6至圖8所示,本新型無線充電支架100的另一實施例中,其與上述實施例的差別僅在於:還包括一卡合架50,所述卡合架50與萬向旋轉頭20呈可拆卸的卡合連接,所述卡合架50用於卡設掌上型電子設備,且本實施例中,所述無線充電發射器40容置於卡合架50內。具體地, 卡合架50的背面設有與所述卡合件22相對應的卡槽51,卡合架50通過該卡槽51可拆卸地卡合連接于萬向旋轉頭20上,卡合架50的正面形成有用於卡合掌上型電子設備的卡合區52,掌上型電子設備可拆卸地卡合於所述卡合區52。
本實施例中,所述無線充電發射器40容置於該卡合架50的底板內,其底板包括相配合的底蓋53及上蓋54,無線充電發射器40設于底蓋53與上蓋54之間;另外,所述卡合架50內還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電源組件電性連接的第二電源元件,無線充電發射器40與所述第二電源元件電性連接,利用單獨設計的第二電源元件對無線充電發射器40進行供電,可有效保證無線充電發射器40對掌上型電子設備的充電。
使用時,掌上型電子設備可直接卡設於卡合架50的卡合區52內,也可以將套設有保護殼的掌上型電子設備卡設於所述卡合區52內,通過調整卡合架50相對於支撐體10的相對位置,即可實現掌上型電子設備相對於無線充電支架100的萬向旋轉。可以理解地,所述卡合架50的結構並不以本實施例所展示的為限,卡合架50的結構可根據具體的需要卡合的掌上型電子設備作相應的設計,並可根據使用的掌上型電子設備進行選擇。
參閱圖7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彈性提拉片32的端部用來供手指伸入的以扣動讓其轉動並未為開口,而且一向外彎折形成的操作部35,該操作部35凸伸出支撐體10外,當使用者用力往外拉動該操作部35時,彈性提拉片32在手指的往外拉的作用力下進行旋轉,即彈性提拉片32的下端往外轉動,彈性提拉片32的上端往支撐體10內轉動,與此同時彈性提拉片32的上端推動與其彈性連接的吸盤31向下移動,即吸盤31與支撐體10的 底部之間產生一間隙,從而可輕鬆地將支撐體10從支撐面上移離。
本實施例中,無線充電支架100的其他結構與上述實施例相同,不再贅述。
結合圖2-圖5可知,圖4所示的是本新型無線充電支架100在圖2所示狀態下萬向旋轉頭20繼續向上進行翻轉旋轉一定角度的結構示意圖,圖5所示的是本新型無線充電支架100在圖2所示狀態下萬向旋轉頭20繞其中心進行旋轉的一定角度的結構示意圖,通過圖2至圖4、圖5的變化可知,本新型無線充電支架100可對連接其上的掌上型電子設備進行萬向的旋轉,以滿足使用者任意位置及角度的觀看和操作,提供了較為舒適及人性化的支撐效果。
下面結合圖9-圖12所示,對本新型無線充電支架100的使用狀態及操作過程進行描述。
圖9、圖10給出了卡設有行動電話的保護殼60(俗稱:手機)的無線充電支架100的狀態示意圖,這種方式中,套設於行動電話外的保護殼60上設有與卡合件22相配合的卡槽61,行動電話利用保護殼60上的卡槽61可拆卸地卡合於無線充電支架100上,結合圖2-圖5中萬向旋轉頭20的位置變化及圖9-圖10中保護殼60的位置變化可知,本新型無線充電支架100可對保護殼60進行萬向的旋轉,以滿足使用者任意位置及角度的觀看和操作,提供了較為舒適及人性化的支撐效果。
圖11、圖12給出了卡設有平板電腦的保護殼60的無線充電支架100的狀態示意圖,結合圖2-圖5中萬向旋轉頭20的位置變化及圖11-圖12中保護殼60的位置變化可知,本新型無線充電支架100可對保護殼60進行萬 向的旋轉,由於行動電話、PDA、掌上型遊戲機、平板電腦及導航儀可卡設於與其對應的保護殼60中,因此本新型無線充電支架100可對連接其上的掌上型電子設備進行萬向的旋轉,以滿足使用者任意位置及角度的觀看和操作,提供了較為舒適及人性化的支撐效果。
由於本新型的無線充電支架100,其萬向旋轉頭20與支撐體10呈萬向的樞接,因此通過調整萬向旋轉頭20相對於支撐體10的位置及角度,即可實現掌上型電子設備的位置及角度的變化,從而能滿足使用者在任意位置及角度的觀看和操作,提供了較為舒適及人性化的支撐效果,給使用者帶來極大的便利;同時,由於支撐體10內設置藍牙機構,使用者可直接通過藍牙機構的喇叭播放掌上型電子設備的音頻資訊,有效的解決了掌上型電子設備自帶的喇叭受功率及音質限制的問題,滿足了使用者在不同環境下對音量和音質的不同需求,並且節省了掌上型電子設備因播放音頻資訊而消耗的電量,增加了掌上型電子設備的待機時間;再者,支撐體10上還設有無線充電發射器40,可與設於掌上型電子設備內或其保護殼60內的無線充電接收器相配合,從而對掌上型電子設備進行無線充電,因此不需要資料線即可隨時隨地對掌上型電子設備進行充電,減少相關配件的攜帶,充電不受資料線長度的限制,極大地方便了掌上型電子設備尤其是正在使用中的掌上型電子設備的充電。
另,本新型所涉及的藍牙機構的工作原理及卡合架50的結構,均為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在此不再作詳細的說明。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新型之權利範圍,因此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作的等同變化, 仍屬本新型所涵蓋的範圍。
20‧‧‧萬向旋轉頭
100‧‧‧無線充電支架
10‧‧‧支撐體
11‧‧‧支撐體上端
12‧‧‧支撐體下端
31‧‧‧吸盤
35‧‧‧操作部
32‧‧‧彈性提拉片
50‧‧‧卡合架
51‧‧‧卡槽
52‧‧‧卡合區

Claims (11)

  1. 一種無線充電支架,適用於支撐掌上型電子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無線充電支架包括無線充電發射器、萬向旋轉頭、支撐體及收容於所述支撐體內的藍牙機構,所述支撐體的上端與所述萬向旋轉頭呈萬向的樞接,所述萬向旋轉頭與所述掌上型電子設備呈可拆卸的卡合連接,所述無線充電發射器設於所述支撐體以用於對所述掌上型電子設備進行無線充電,其中,所述藍牙機構包括藍牙模組、喇叭及提供電源的第一電源元件,所述第一電源元件、所述喇叭分別與所述藍牙模組電性連接,所述藍牙模組接收所述掌上型電子設備的音頻資訊並藉由所述喇叭進行播放,且所述第一電源元件還與所述無線充電發射器電性連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線充電支架,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卡合架,所述卡合架與所述萬向旋轉頭呈可拆卸的卡合連接,且所述卡合架用於卡設所述掌上型電子設備,所述無線充電發射器容置於所述卡合架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無線充電支架,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設置於所述卡合架內與所述第一電源組件電性連接的第二電源元件,所述無線充電發射器與所述第二電源元件電性連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線充電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藍牙機構還包括話筒,所述話筒與所述藍牙模組電性連接,所述話筒接收外界聲音並籍由所述藍牙模組傳輸至所述掌上型電子設備。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線充電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藍牙機構還包括音量調節鍵,所述音量調節鍵與所述喇叭電性連接。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線充電支架,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設於所述支撐體的下端的吸盤機構,所述吸盤機構用於將所述無線充電支架固定於支撐面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無線充電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吸盤機構包括吸盤及彈性提拉片,所述吸盤安裝於所述支撐體的下端,所述彈 性提拉片與所述支撐體呈轉動的連接,所述彈性提拉片的一端伸入所述支撐體內並與所述吸盤呈彈性的連接,所述彈性提拉片的另一端露於所述支撐體外。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線充電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體呈彎折結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線充電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體正對所述喇叭處開設有導音孔。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線充電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體的上端呈球形結構,所述球形結構形成旋轉球,所述萬向旋轉頭具有收容所述旋轉球的球形腔,所述旋轉球呈萬向旋轉的伸入所述球形腔內。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無線充電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萬向旋轉頭上凸伸形成卡合件,所述卡合架的背面具有與所述卡合件相對應的卡槽,所述卡合件可拆卸的與所述卡槽卡合連接,所述掌上型電子設備卡設於所述卡合架的正面。
TW103210052U 2014-06-06 2014-06-06 無線充電支架 TWM4989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0052U TWM498904U (zh) 2014-06-06 2014-06-06 無線充電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0052U TWM498904U (zh) 2014-06-06 2014-06-06 無線充電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8904U true TWM498904U (zh) 2015-04-11

Family

ID=53440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0052U TWM498904U (zh) 2014-06-06 2014-06-06 無線充電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9890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5702B (zh) * 2015-12-10 2018-02-21 Ferro Carbon Ent Co Ltd 具充電插接座之吸盤裝置
TWD203670S (zh) 2019-09-19 2020-04-01 大陸商廣東高普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無線充電支架
TWD203668S (zh) 2019-09-19 2020-04-01 大陸商廣東高普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無線充電支架
TWD203669S (zh) 2019-09-19 2020-04-01 大陸商廣東高普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無線充電支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5702B (zh) * 2015-12-10 2018-02-21 Ferro Carbon Ent Co Ltd 具充電插接座之吸盤裝置
TWD203670S (zh) 2019-09-19 2020-04-01 大陸商廣東高普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無線充電支架
TWD203668S (zh) 2019-09-19 2020-04-01 大陸商廣東高普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無線充電支架
TWD203669S (zh) 2019-09-19 2020-04-01 大陸商廣東高普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無線充電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93967U (ja) 無線充電ホルダー
US10230256B2 (en) Wireless charging accessory apparatus of mobile device capable of charging devices placed upon
CN203896019U (zh) 无线充电支架
JP5163992B2 (ja) キャリングケース
US9894192B2 (en) Case with interchangeable back plate
KR101391547B1 (ko) 차량용 휴대폰 충전거치대
US2009030421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ing a portable media unit
JP2008527324A (ja) イヤホン機能付き腕時計
TWM498904U (zh) 無線充電支架
US2019034264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KR200466549Y1 (ko) 단말기용 핑거 홀더
US10101197B2 (en) Vibration coll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16176912A1 (zh) 智能与传统双面显示的可正反戴手表
WO2016099316A1 (en) Hardware-software complex
JP3189463U (ja) ブルートゥース旋回ホルダー
CN208939638U (zh) 一种可多角度充电的无线充支架
US2011006985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KR20180066827A (ko) 헤드 마운트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00358314A1 (en) Computing device for wirelessly charging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KR101265798B1 (ko) 진동스피커를 포함하는 스마트 디바이스
WO2021081265A1 (en) Watch stand
KR20100005566U (ko) 와이드형 휴대폰 거치대
KR200482913Y1 (ko) 휴대용 단말기 거치대가 구비된 넥 밴드형 블루투스 핸즈프리장치
CN211952135U (zh) 一种底座
CN113039770A (zh) 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