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8304U - 具有液、汽分離之迴路型熱管結構 - Google Patents

具有液、汽分離之迴路型熱管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8304U
TWM498304U TW103220913U TW103220913U TWM498304U TW M498304 U TWM498304 U TW M498304U TW 103220913 U TW103220913 U TW 103220913U TW 103220913 U TW103220913 U TW 103220913U TW M498304 U TWM498304 U TW M49830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type heat
heat pipe
circuit
i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209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en-Hung Sun
Original Assignee
Cooler Mas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oler Mas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oler Master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2209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8304U/zh
Publication of TWM4983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8304U/zh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具有液、汽分離之迴路型熱管結構 【0001】
本創作係與一種熱傳遞元件有關,尤指一種具有液、汽分離之迴路型熱管結構。
【0002】
按,傳統迴路型熱管主要係由一迴路型的管體封存適量的工作流體所構成,並於該管體上區隔一蒸發部與一冷凝部。且在設計上,往往需考量工作流體於汽化的流向與液態的回流方向,以便於工作流體汽化後可透過管體一部分由蒸發部出發至冷凝部後,經冷凝為液態再由管體另一部分由冷凝部回流至蒸發部,如此方可避免工作流體於汽態與液態的流向相衝突等問題。
【0003】
然而,由於迴路型熱管在實際使用上,因低瓦數時熱阻高,蒸發端與冷凝端溫差大,無法廣泛應用於一般電子消費產品。
【0004】
有鑑於此,本創作人係為改善並解決上述之缺失,乃特潛心研究並配合學理之運用,終於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之本創作。
【0005】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可提供一種具有液、汽分離之迴路型熱管結構,其係可將工作流體於液態與汽態下分離行進,進而解決於管體內因流向的衝突問題,同時在迴路型熱管的設計上,也無需考量工作流體因流動上的方向問題。
【0006】
為了達成上述之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具有液、汽分離之迴路型熱管結構,包括一蒸發室、以及一迴路管體,蒸發室內部呈中空狀,並具有與其內部相連通的二接口,且蒸發室內壁上設有儲液毛細結構,而迴路管體則具有二蒸氣通道管部、以及一連接於二蒸氣通道管部之間的冷凝管部,且二蒸氣通道管部分別連接至蒸發室之二接口;其中,各蒸氣通道管部皆包含一內管與一外管,內管套設於外管內,且外管內設有介於外管與內管間的回流毛細結構,回流毛細結構延伸至蒸發室內,並與儲液毛細結構相銜接。
【0024】
<本創作>
【0025】
1‧‧‧蒸發室
【0026】
10‧‧‧底座
【0027】
100‧‧‧接口
【0028】
11‧‧‧上蓋
【0029】
12‧‧‧儲液毛細結構
【0030】
120‧‧‧毛細毛覆部
【0031】
13‧‧‧支撐件
【0032】
14‧‧‧連通管
【0033】
2‧‧‧迴路管體
【0034】
20‧‧‧蒸氣通道管部
【0035】
200‧‧‧內管
【0036】
200b‧‧‧蒸氣通道
【0037】
200c‧‧‧蒸氣通道方向
【0038】
201‧‧‧外管
【0039】
201a‧‧‧回流毛細結構
【0040】
201b‧‧‧回流通道
【0041】
201c‧‧‧回流通道方向
【0042】
21‧‧‧冷凝管部
【0043】
3‧‧‧鰭片
【0007】
圖1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內部構造之平面示意圖。
【0008】
圖2係根據圖1之局部放大詳圖。
【0009】
圖3係根據圖2之剖面示意圖。
【0010】
圖4係根據圖3之4-4斷面剖視圖。
【0011】
圖5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平面示意圖。
【0012】
圖6係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平面示意圖。
【0013】
圖7係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平面示意圖。
【0014】
為了使 貴審查委員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之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之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者。
【0015】
請參閱圖1所示,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內部構造之平面示意圖。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具有液、汽分離之迴路型熱管結構,大致包括一蒸發室1、以及一迴路管體2;其中:
【0016】
該蒸發室1內部呈中空狀,並用於封存適量的工作流體(圖略);而在本創作所舉之實施例中,如圖2及圖3所示,該蒸發室1可由一底座10與一上蓋11構成。且該蒸發室1的內壁上設有儲液毛細結構12,所述儲液毛細結構12可由金屬粉末燒結於壁面後所形成、或亦可為金屬網等其它型式的毛細結構。而該蒸發室1之底座10與上蓋11間,亦可進一步設有複數支撐件13,以提供底座10與上蓋11間的間距,防止蒸發室1在除氣或抽真空的過程中發生凹陷等問題。
【0017】
該迴路管體2係具有二蒸氣通道管部20、以及一連接於該二蒸氣通道管部20之間的冷凝管部21,且該二蒸氣通道管部20分別連接至上述蒸發室1之二接口100,以構成一迴路狀者。再請參閱圖3及圖4所示,各蒸氣通道管部20又包含一內管200與一外管201,該內管200即套設於外管201內,且該外管201內設有介於外管201與內管200間的回流毛細結構201a,所述回流毛細結構201a可為形成於該外管201內壁上的溝槽,以透過溝槽間的間距提供回流通道201b,而內管200內部則提供蒸氣通道200b。同時,所述回流毛細結構201a延伸至上述蒸發室1內,並與蒸發室1之儲液毛細結構12相銜接。另外,再如圖1所示,該外管201與冷凝管部21連接而形成一體,藉以供所述蒸氣通道200b與回流通道201b皆得與冷凝管部21相連通,而該冷凝管部21上則可進一步設有複數鰭片3,以提供或增加冷凝效果。
【0018】
是以,藉由上述之構造組成,即可得到本創作具有液、汽分離之迴路型熱管結構。
【0019】
據此,如圖1至圖3所示,當蒸發室1接觸於一發熱源(圖略)時,位於蒸發室1內的工作流體將由液態轉變為汽態,並可無方向限制地由蒸發室1之任一接口100、或同時由二接口100出發,且由蒸氣通道管部20之內管200進入阻力較小的所述蒸氣通道200b,進而能順著如圖3所標示的蒸氣通道方向200c以通往冷凝管部21。俟後,當汽態工作流體於冷凝管部21內時,即因冷卻而由汽態變回液態;此時,變回液態的工作流體會附著於冷凝管部21的管壁上,即可流入所述回流通道201b而被回流毛細結構201a所吸附,並能順著如圖3所標示的回流通道方向201c以回流至蒸發室1,從而由蒸發室1內的儲液毛細結構12銜接所回流的液態工作流體。如此,工作流體在汽化的行進方向、以及液化的回流方向,將可於迴路管體2的蒸氣通道管部20內分道而行,不再發生汽態與液態工作流體因行進方向相衝突的干擾現象,同時在迴路型熱管的設計上,也無需考量工作流體在流動上的方向問題。
【0020】
值得一提的是:如圖3所示,為了便於汽態工作流體由蒸發室1進入蒸氣通道200b,各蒸氣通道管部20之外管201係較內管200更突伸至蒸發室1內。且為便於儲液毛細結構12與回流毛細結構201a之銜接,儲液毛細結構12可延伸至該外管201突伸至蒸發室1內的端口上而形成毛細包覆部120,以便於與位於內、外管200、201間的回流毛細結構201a作銜接。
【0021】
再者,在應用於多發熱源的場合上時,本創作亦可增加該蒸發室1之數量;如圖5所示,該蒸發室1之數量為複數(例如二個),並可進一步於任二蒸發室1間以一連通管14相連接,以供二蒸發室1內部的汽態工作流體可以相連通。另,如圖6所示,本創作之迴路管體2也可以增設為複數,並連接於任二蒸發室1之間,同時於二迴路管體2的冷凝管部21上皆可設有複數前述的鰭片3。又,如圖7所示,再考量增設更多數量的蒸發室1(例如三個)的情況下,任二相鄰的蒸發室1間可各由一連通管14連接,而相遠離的二蒸發室1則各別由一所述迴路管體2連通,以構成一可適用於更多數發熱源等場合上的迴路型熱管。
【0022】
綜上所述,本創作確可達到預期之使用目的,而解決習知之缺失,又因極具新穎性及進步性,完全符合新型專利申請要件,爰依專利法提出申請,敬請詳查並賜准本案專利,以保障創作人之權利。
【0023】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即拘限本創作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等效技術、手段等變化,均同理皆包含於本創作之範圍內,合予陳明。
1‧‧‧蒸發室
100‧‧‧接口
12‧‧‧儲液毛細結構
120‧‧‧毛細毛覆部
13‧‧‧支撐件
2‧‧‧迴路管體
20‧‧‧蒸氣通道管部
200‧‧‧內管
201‧‧‧外管
21‧‧‧冷凝管部
3‧‧‧鰭片

Claims (11)

  1. 【第1項】
    汽分離之迴路型熱管結構,包括:
    一蒸發室,內部呈中空狀,並具有與其內部相連通的二接口,且該蒸發室內壁上設有儲液毛細結構;以及
    一迴路管體,具有二蒸氣通道管部、以及一連接於該二蒸氣通道管部之間的冷凝管部,且該二蒸氣通道管部分別連接至該蒸發室之二接口;
    其中,各該蒸氣通道管部皆包含一內管與一外管,該內管套設於該外管內,且該外管內設有介於該外管與該內管間的回流毛細結構,所述回流毛細結構延伸至該蒸發室內,並與所述儲液毛細結構相銜接。
  2. 【第2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液、汽分離之迴路型熱管結構,其中該蒸發室係由一底座與一上蓋構成。
  3. 【第3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具有液、汽分離之迴路型熱管結構,其中該底座與該上蓋間係進一步設有複數支撐件。
  4. 【第4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液、汽分離之迴路型熱管結構,其中各該蒸氣通道管部之外管係較該內管更突伸至該蒸發室內。
  5. 【第5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具有液、汽分離之迴路型熱管結構,其中所述儲液毛細結構係延伸至該外管突伸至該蒸發室內的端口上而形成毛細包覆部。
  6. 【第6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任一項所述之具有液、汽分離之迴路型熱管結構,其中所述儲液毛細結構係為粉末燒結或金屬網者。
  7. 【第7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液、汽分離之迴路型熱管結構,其中各該蒸氣通道管部之外管係與該冷凝管部連接而形成一體。
  8. 【第8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7項所述之具有液、汽分離之迴路型熱管結構,其中該冷凝管部上係進一步設有複數鰭片。
  9. 【第9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液、汽分離之迴路型熱管結構,其中所述蒸發室之數量係為複數。
  10. 【第10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具有液、汽分離之迴路型熱管結構,其中任二所述蒸發室間係以一連通管相連接。
  11. 【第11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或10項所述之具有液、汽分離之迴路型熱管結構,其中所述迴路管體之數量係為複數,並連接於任二所述蒸發室之間。
TW103220913U 2014-11-25 2014-11-25 具有液、汽分離之迴路型熱管結構 TWM4983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0913U TWM498304U (zh) 2014-11-25 2014-11-25 具有液、汽分離之迴路型熱管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0913U TWM498304U (zh) 2014-11-25 2014-11-25 具有液、汽分離之迴路型熱管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8304U true TWM498304U (zh) 2015-04-01

Family

ID=53440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20913U TWM498304U (zh) 2014-11-25 2014-11-25 具有液、汽分離之迴路型熱管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9830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4532B (zh) * 2014-11-25 2017-01-01 訊凱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液、汽分離之迴路型熱管結構
TWI607196B (zh) * 2016-07-29 2017-12-01 雙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迴路式熱管以及具有迴路式熱管的電子裝置
CN109874270A (zh) * 2017-12-13 2019-06-11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制造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4532B (zh) * 2014-11-25 2017-01-01 訊凱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液、汽分離之迴路型熱管結構
TWI607196B (zh) * 2016-07-29 2017-12-01 雙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迴路式熱管以及具有迴路式熱管的電子裝置
CN109874270A (zh) * 2017-12-13 2019-06-11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制造方法
CN110012639A (zh) * 2017-12-13 2019-07-12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单体及其散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I699507B (zh) * 2017-12-13 2020-07-21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熱裝置單體及其散熱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10012639B (zh) * 2017-12-13 2022-08-12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单体及其散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1466937B2 (en) 2017-12-13 2022-10-11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Basic structural body for constructing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9963B (zh) 多尺度毛细芯平板环路热管式散热装置
US10126069B2 (en) Three-dimensional heat transfer device
CN105698576A (zh) 具有液、汽分离的回路型热管结构
US9721869B2 (en) Heat sink structure with heat exchange mechanism
US10107558B2 (en) Thermal module
TW201518671A (zh) 薄板式毛細結構及具有該毛細結構之板式熱管
US20140182819A1 (en)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TWM517314U (zh) 散熱裝置
US20110214841A1 (en) Flat heat pipe structure
TW201239306A (en) Loop heat pipe structure
TWI660149B (zh) 具有液彈管的迴路熱管
TWM498304U (zh) 具有液、汽分離之迴路型熱管結構
US11051427B2 (en) High-performance electronics cooling system
TW201510460A (zh) 散熱器之立體式導熱裝置
US10240873B2 (en) Joint assembly of vapor chambers
TWI524047B (zh) 均溫板複合毛細結構改良
TWI596313B (zh) 散熱裝置
TWI564532B (zh) 具有液、汽分離之迴路型熱管結構
TWI606225B (zh) 具可伸縮毛細組織之均溫板結構
CN204255157U (zh) 具有液、汽分离的回路型热管结构
US20140165402A1 (en) Vapor chamb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106900162A (zh) 散热结构
TWM638398U (zh) 3d均溫板
TWM558388U (zh) 散熱模組
TWM630488U (zh) 具有熱管之均溫板熱交換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