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4938U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4938U
TWM494938U TW103213693U TW103213693U TWM494938U TW M494938 U TWM494938 U TW M494938U TW 103213693 U TW103213693 U TW 103213693U TW 103213693 U TW103213693 U TW 103213693U TW M494938 U TWM494938 U TW M49493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axial direction
display device
plate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36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ng-Yu Tsai
Chin-Tu Tsai
Chih-Hung Hsu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Corp
Priority to TW1032136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4938U/zh
Publication of TWM4949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4938U/zh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顯示裝置,尤指一種顯示裝置的外殼框體結構,及其特定的構裝型態。
現行的液晶顯示器裝置大部分包括設於殼體內的液晶面板與背光模組(Backlight module),而液晶面板的結構係由一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一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substrate),以及一配置於該兩基板之間的液晶層所構成,其工作原理是通過於兩片玻璃基板上施加驅動電壓來控制液晶層的液晶分子的旋轉,並透過背光模組中的發光元件,例如發光二極體(LED)的光線經過折射並聚光而於面板上產生畫面,因此,背光模組的組成成為液晶顯示裝置的關鍵組件之一,而背光模組依照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可分為側入式光源與直下式光源的背光模組,而直下式光源背光模組係將發光元件設置於液晶面板的後方,直接形成光源提供,而側入式光源的背光模組是將背光源LED(Light bar)設置於液晶面板後側方的背板邊緣處,將光線經由導光板(Light guide plate,LGP)一側的入光面進入導光板,經反射和擴散後從導光板的出光面射出,再經光學膜片組以形成面光源提供。
請參考圖1所示,其為習知框設於液晶顯示器外部的前框體1與後框體2之框體組合方式,而後框體2一般以螺絲鎖付且包覆於背光模組之背板(圖未示)的外部,使產品背面較為美觀,然而,此種簡單易組的幾何結構會因為光的反射及散射而造成局部漏光,使之對於漏光要求較嚴格之產品,其遮光效果並不足夠,為 了解決模組背面漏光以及兼具外觀考量並達到cost-down的效益,故設計新型的框體架構係為一重要的課題。
有鑑於此,為改善上述之問題,本創作係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有一面板模組與一外殼組件,面板模組具有一顯示面板、一背光單元以及一背板,而背板承載顯示面板且設於與顯示面板的之一顯示面的相反側,背光單元設於顯示面板與背板之間;而外殼組件係包覆該面板模組並且具有一前框、一中框與一背蓋;前框係設於面板模組的外側周緣處並且具有一本體部,本體部一側抵靠顯示面,而本體部另一側具有於一第一軸向且朝背板方向延伸向外的一第一延伸部與一第二延伸部,而第一延伸部與第二延伸部之間形成有一凹槽,且第一延伸部鎖固於該面板模組上;中框係具有一卡合部與一接合部,卡合部係朝該第一軸向延伸並卡設於前框之凹槽中,而接合部係沿一第二軸向朝顯示裝置中心方向延伸並鎖覆固於背板上;背蓋係具有一預定覆蓋方式覆蓋於背板,且背蓋之至少兩個側邊部係選擇性嵌設於背板與中框的接合部之間,而至少兩個側邊部與相對應之接合部的端面係沿該第二軸向上具有一預定間距;以及複數個固定件係用以將背蓋鎖附於背板上,而複數個固定件與背蓋間具有一配合餘隙;其中,該第一軸向係為垂直該顯示面之任意方向,該第二軸向係為平行該顯示面之任意方向,且背蓋係可相對於背板可自由地沿該第二軸向上移動。
基於上述之技術特徵,本創作所揭露之顯示裝置,其透過外 殼組件的構裝型態,形成一個高遮光性的止擋,可充分達到遮蔽漏光的效果,而經由預留間距的設計,亦防止因熱漲冷縮而導致變形而造成框體結構的損害,再者,因背蓋係為一置換性構件,可因不同的產品需求隨拆即裝以因應不同產品的規格與需求,亦改善習知框體結構於生產製造時重工(Rework)時產生的不便利性,有效提升生產效率。
(習知技術)
1‧‧‧前框體
2‧‧‧後框體
(本創作)
10‧‧‧背光單元
101‧‧‧反射板
102‧‧‧導光板
103‧‧‧光學膜片
12、18‧‧‧鎖固件
20‧‧‧顯示面板
21‧‧‧背板
30‧‧‧外殼組件
31‧‧‧前框
310‧‧‧本體部
311‧‧‧第一延伸部
312‧‧‧第二延伸部
32‧‧‧中框
321‧‧‧卡合部
3211‧‧‧第一端
3212‧‧‧第二端
322‧‧‧接合部
33‧‧‧背蓋
330‧‧‧側邊部
35‧‧‧固定件
G‧‧‧預定間距
L‧‧‧凹槽
P‧‧‧組配空間
T‧‧‧配合餘隙
圖1係為習知背光模組之另一框體接合結構式意圖。
圖2a係為本創作之液晶顯示器背部平面示意圖。
圖2b係為本創作之液晶顯示器沿B-B’剖面線之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3係為本創作之面板模組與外殼件接合型態示意圖。
為使審查委員能確切了解本創作之技術特徵,以及於該領域之通常知識者亦能準確的認知本創作的技術特點與創作目的,本創作特舉實施例並且詳細敘述,而本創作主要技術特徵在於用以封裝的框體結構上的技術創作,以下敘述關於液晶顯示裝置的框體結構之外的其他零組件,非本創作之主要特徵,故不另行詳述,其由該領域之通常知識者可理解之說明本創作的技術特徵為主要考量。
請配合參考圖2a~2b所示,其繪製說明一顯示裝置之背部平面位置,以及沿該顯示裝置之長側邊剖面線B-B’中的結構,本創作揭露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有一面板模組與一外殼組件30,其本創作之重點係在於外殼組件30之特殊性,而關於面板模組中所具有的各個元件及其組成係為相關習知技術,故下述僅簡單說明,該領域之通常知識者應可了解該些技術特徵。
請參考圖2a與2b所示,面板模組係具有一背光單元10、一顯示面板20以及一背板21,而背板21用以承載背光單元10與顯示面板20,並且設於顯示面板20之一顯示面201的相反側。
請再配合參考圖3所示,係依圖2繪示之簡易示意圖,背光單元10一般係包含有一導光板102、一設於導光板102一側之反射板101,以及複數個光學膜片103,前述該複數個光學膜片103係設於該導光板102相反於該反射板101的一側,而背光單元10更包含有一發光元件(圖未示),其係可選擇性可為一側入式光源設置或為一直下式光源設置,在此不限定,依實際需求做設計,其以光學對應光學連接於導光板102。
由上所述,反射板101係設於背板21之上,於此所述之「該些背板之上」係指朝向顯示面板20之一第一軸向,並不拘限「上方」此絕對位置的解釋,一般側光式背光單元10的反射板101放置於如下所述之導光板102底部,其目的用以將自底面漏出的光反射回入下所述之導光板102中,防止光源外漏,以增加光的使用效率;而直下式背光單元10則是置於燈箱底部表面或黏貼於其上,將經擴散板反射之光束由燈箱底部再次反射回擴散板以被利用。
導光板102係設於反射板101之上並且光學對應於反射板101,在此所述之導光板102係常應用於側光型背光單元,是影響光效率的重要元件,用射出成型的方法將丙烯壓製程表面光滑的楔形板塊,然後用具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材料,在導光板102底面用網版印刷印上圓形或方形的擴散點,而導光板102主要功能在於導引光線方向,以提高面板光輝度及控制亮度均勻,而在型 態結構上又區分為楔型板與平板兩種,一般筆記型電腦因考慮空間關係均採用楔型板,而LCD Monitor與LCD TV則採用平板為主。
複數個光學膜片103係設於導光板102之上並且光學對應導光板102,於此所述之該複數個光學膜片係至少包含有擴散片(Diffuser)、增亮膜(BEF)與偏光轉換膜(PS-Converter),其目的在此不另為詳述,該領域知識者係可由其了解目的皆在於改善液晶顯示裝置的光路徑與特性,其更具有一發光元件(圖未示)與一驅動電路(圖未示),在此不限定該兩者的相關位置,依不同的液晶顯示裝置之背光模組需求做不同考量與設計,而發光元件可為冷陰極導管(CCFL)或發光二極體(LED),其係光學對應於導光板102,而該驅動電路係電性連接該發光元件,而前述之發光二極體可為白光式或混光式,在此不限定;而前述光學對應係指光源射出之光線相互對應進行之光路徑。
由上所述,本創作之液晶顯示裝置更包含有一散熱元件(圖未示),而散熱元件的設置位置係需考量不同散熱設計而有所不同,並非本案的重點,故於再不另行贅述,其用以將該發光元件與該驅動電路於運作時所產生的熱,傳導至外界。
請同時配合參考圖2b與圖3所示,本創作之技術特徵在於包覆於面板模組外之外殼組件30,其係具有一前框31、一中框32以及一背蓋33。
前框31係為一呈現彎折型態的框體結構,其設於該面板模組的外側周緣處並且具有一本體部310,以及由該本體部310向外延伸出的一第一延伸部311與一第二延伸部312,本體部310一側抵 靠顯示面板20之顯示面201,而本體部310的前端剖面輪廓係可為一弧形剖面輪廓、斜狀剖面輪廓、方形剖面輪廓或流線形剖面輪廓之其中一者,本實施例中係為一斜狀剖面輪廓,但不依此為限,依實際需求做設計。
由上所述,第一延伸部311與第二延伸部312係沿一第一軸向並朝背板21方向延伸,且第一延伸部311與第二延伸部312之間形成有一凹槽L,其中第一延伸部311所延伸的長度大於第二延伸部312,而第一延伸部311具有複數個孔洞,以經由一鎖固件12穿設其中並鎖固於該面板模組上,例如螺絲。
中框32係為一呈現彎折型態的框體結構,並與前框31形成一卡合構裝方式之框體結構,其中該彎折處的兩端係分別朝該第一軸向與一第二軸向延伸出一卡合部321與一接合部322,而接合部322與背板21具有一組配空間P。
卡合部321係沿該第一軸向延伸並卡設於前框31之凹槽L中,卡合部321分別具有一第一端3211與一第二端3212,第一端3211係插設於凹槽L中,而第二端3212之端面係與第二延伸部312相抵靠,藉該卡合部321遮覆該第一延伸部311與該面板模組的鎖附,且卡設的方式提供更多的組裝裕度。
接合部322係沿該第二軸向並朝該背板21中心的方向延伸,該接合部322設有複數個孔洞,該複數個孔洞經由一鎖固件18(例如螺絲)鎖固於背板21上,而沿剖面線B-B’之接合部322之剖面可為一L形、一斜面等等之剖面結構型態,以與背板21之間形成該組配空間P。
背蓋33係沿該第二軸向平展之板體並覆蓋於背板21,而至少兩個側邊部330係可選擇性嵌入設置於背板21與接合部322之間,或者拆卸分離,其中鄰近組配空間P之背蓋21的該至少兩個 側邊部330形成有沿著該第一軸向並且朝背板21的方向形成彎折,雖圖式第2b與第3圖中表示呈現近似垂直的彎折型態,但不限定此型態,其亦可為更設計成較平滑的弧狀結構型態,圖式第2b與第3圖中僅表示其中一種態樣,進一步說明,位於至少兩個側邊部330的端面與相對應之接合部322的端面之間係於該第二軸向具有一預定間距G,以留有熱漲冷縮時的組配裕度。
複數個固定件35係為一段差螺絲,上述背蓋33設有複數個孔洞,該些固定件35用以穿設該複數個孔洞以將背蓋33鎖附於背板21上,而該複數個固定件35與該複數個孔洞之間具有一配合餘隙T,而配合餘隙T係為至少為兩個維度的空間,以留有熱漲冷縮時的裕度空間,並且進一步提供上述之背蓋33相對於背板21於該第二軸向可自由移動的空間。
更詳細地說,每一段差螺絲具有一螺帽部與一螺釘部,而該複數個固定件35分別穿設該複數個孔洞,該複數個孔洞之孔徑大於該複數個固定件35的螺釘部徑寬並小於該複數個固定件35的螺帽部徑寬而形成該配合餘隙T。
上述之該第一軸向係為垂直該顯示面201之任意方向,而該第二軸向係為平行該顯示面201的任意方向,而該背蓋33係為部分覆蓋於該背板21之上半部。
進一步說明,上述之預定間距G係主要因應前述該外殼組件30選用不同的材質,以及顯示裝置的尺寸之間不同的熱膨脹係數而有不同的定義,如下所述:(A)背蓋33選用材料為一金屬材料,例如鋁鎂合金時:當液晶顯示裝置尺寸為40吋時,預定間距G約為0.5mm;當液晶顯示裝置尺寸為50吋時,預定間距G約為0.8mm;當液晶顯示裝置尺寸大於或等於58吋時,預定間距G約為1mm;(B)背蓋33選用材料為一塑膠材料,例如一聚碳酸酯(PC)或一 ABS樹酯時:當液晶顯示裝置尺寸為40吋時,預定間距G約為2mm;當液晶顯示裝置尺寸為50吋時,預定間距約G為3mm;當液晶顯示裝置尺寸大於或等於58吋時,預定間距G約為4mm。
由上所述,本案所述之前框31、中框32之材料可為一金屬材料或一塑膠材料,前述之金屬材料可為一鋁鎂合金,而塑膠材料可選自一聚碳酸酯(PC)、或一ABS樹酯,或者一PC、ABS樹酯與玻璃纖維(GF)的複合材料,在此不限定,依實際需求作選用。
本創作所揭露之顯示裝置的技術特徵係透過外殼組件30的構裝型態,並且透過與前框31與中框32的卡合構裝方式,以及中框32與背蓋33的嵌入接合方式,其利用前框31與中框32的插入結構而形成一個高遮光性的止擋,可充分達到遮蔽漏光的效果,亦提供薄型外觀件的背蓋33結合介面,且透過兩者之間的預留間距G的設計,亦防止因熱漲冷縮而導致變形而造成框體結構的損害,再者,因背蓋33係為一置換性構件,可因不同的產品需求隨拆即裝以因應不同產品的規格與需求,亦進一步改善習知框體結構於生產製造重工(Rework)時產生的不便利性,有效提升生產效率。
惟以上所述之具體實施例,僅係用於例釋本創作之特點及功效,而非用於限定本創作之可實施範疇,於未脫離本創作上揭示之精神與技術範疇下,任何運用本創作所揭示內容而完成之等效改變、修飾或是等效元件之數量變更,均仍應為下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101‧‧‧反射板
102‧‧‧導光板
103‧‧‧複數個光學膜片
12、18‧‧‧鎖固件
20‧‧‧顯示面板
21‧‧‧背板
30‧‧‧外殼組件
31‧‧‧前框
310‧‧‧本體部
311‧‧‧第一延伸部
312‧‧‧第二延伸部
32‧‧‧中框
321‧‧‧卡合部
3211‧‧‧第一端
3212‧‧‧第二端
322‧‧‧接合部
33‧‧‧背蓋
330‧‧‧側邊部
G‧‧‧預定間距
L‧‧‧凹槽

Claims (10)

  1.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有:一面板模組,具有一顯示面板、一背光單元以及一背板,該背板承載該顯示面板且設於與該顯示面板之一顯示面的相反側,而該背光單元設於該顯示面板與該背板之間;一外殼組件,包覆該面板模組並且具有:一前框,設於該面板模組的外側周緣處並且具有一本體部、一第一延伸部及一第二延伸部,該本體部一側抵靠該顯示面,而該第一延伸部與該第二延伸部分別由該本體部於一第一軸向且朝該背板方向延伸,該第一延伸部與該第二延伸部之間形成有一凹槽,且該第一延伸部鎖固於該面板模組上;一中框,與該前框配合框設該面板模組,該中框具有一卡合部與一接合部,該卡合部係沿該第一軸向延伸並卡設於該前框之該凹槽中,該接合部係沿一第二軸向延伸設置於該背板相反於該顯示面板的一側並鎖固於該背板上;一背蓋,覆蓋於該背板相反於該顯示面板的一側,且該背蓋之至少一側邊部嵌設於該背板與該中框的該接合部之間,該至少一側邊部與鄰近該中框之端面於該第二軸向具有一預定間距;以及複數個固定件,鎖附該背板並將該背蓋夾設於該背板;其中,該第一軸向係為垂直該顯示面之任意方向,該第二軸向係為平行該顯示面之任意方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前框之該第一延伸部長度大於該第二延伸部,該中框的該卡合部頂靠於該第二延伸部以遮覆該第一延伸部,該中框之該接合部係與該背板具有一組配空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個固定件係為一段差螺絲,每一段差螺絲具有一螺帽部與一螺釘部,而 該背蓋設有複數個孔洞,且該複數個固定件穿設該複數個孔洞,該複數個孔洞之孔徑大於該複數個固定件的螺釘部徑寬並小於該複數個固定件的螺帽部徑寬。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鄰近該組配空間之該背蓋係為沿該第一軸向並朝該背板的方向形成凹折,並且朝該第二軸向延伸之板體,而該至少一側邊部係為前述朝該第二軸向延伸之板體部分,該至少一側邊部係嵌設於該組配空間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個孔洞之孔徑與該複數個固定件的螺釘部徑寬的差為一配合餘隙,以使該背蓋係相對於該背板可自由地於該第二軸向上滑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背蓋係可選自以下材料:(A)一金屬材料,該金屬材料可為一鋁鎂合金;(B)一塑膠材料,該塑膠材料可為一聚碳酸酯或一ABS樹酯。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背蓋材料為該金屬材料時,該預定間距介於0.5mm~1mm之間,而該背蓋材料為該塑膠材料時,該預定間距介於2mm~4mm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前框係可為一金屬材料或一塑膠材料,該金屬材料可選自一鋁鎂合金,該塑膠材料可選自一聚碳酸酯、一ABS樹酯,或者一包含PC、ABS與GF的複合材料。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中框係一金屬材料或一塑膠材料,該金屬材料可選自一鋁鎂合金,該塑膠材料可選自一聚碳酸酯、一ABS樹酯,或者一包含PC、ABS與GF的複合材料。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背光單元包含:一導光板; 一反射板,設於該導光板一側複數個光學膜片,設於該導光板相反於該反射板的一側;一發光元件,其係選擇性可為一側入式光源設置或為一直下式光源設置,以光學對應於該導光板。
TW103213693U 2014-08-01 2014-08-01 顯示裝置 TWM4949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3693U TWM494938U (zh) 2014-08-01 2014-08-01 顯示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3693U TWM494938U (zh) 2014-08-01 2014-08-01 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4938U true TWM494938U (zh) 2015-02-01

Family

ID=53017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3693U TWM494938U (zh) 2014-08-01 2014-08-01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9493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2321B (zh) * 2017-05-04 2019-06-1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器
TWI743880B (zh) * 2020-07-10 2021-10-21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2321B (zh) * 2017-05-04 2019-06-1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器
TWI743880B (zh) * 2020-07-10 2021-10-21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5656B (zh) 液晶顯示裝置
US878028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464499B (zh) 背光模組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TWI547740B (zh) 具遮光模組之背光模組以及使用此背光模組的顯示裝置
WO2014073348A1 (ja) 表示装置
WO2019149085A1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KR20160061416A (ko) 내로우 베젤 액정 디스플레이의 팬아웃 영역 구조
WO2016145670A1 (zh) 智能手表和液晶屏
US20180157117A1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backlight unit
US9658390B2 (en) Light source cover including groove and backlight assembly including the light source cover
US9494722B2 (en) Backlight module
US11307349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module
WO2022242068A1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4116755U (zh) 显示装置
KR10192206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TWM494938U (zh) 顯示裝置
WO2017118035A1 (zh) 导光部件、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US10317611B2 (en) Display device
JP2013171619A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4234131B2 (ja) 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20002612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WI413835B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US10698152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module suitable for fast curing of glue and easy for rework
TW201344298A (zh) 背光模組之膠框結構及其背光模組
KR101829857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