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3996U - 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及其置藥結構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及其置藥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3996U
TWM493996U TW103213132U TW103213132U TWM493996U TW M493996 U TWM493996 U TW M493996U TW 103213132 U TW103213132 U TW 103213132U TW 103213132 U TW103213132 U TW 103213132U TW M493996 U TWM493996 U TW M49399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space
accommodating space
movable member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31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ie-sheng Zheng
wen-yu Cai
Original Assignee
Hcmed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cmed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cmed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2131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3996U/zh
Publication of TWM4939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3996U/zh

Link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及其置藥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超音波霧化器及其置藥結構,尤指一種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及其置藥結構。
噴霧方法治療呼吸道疾病是近年來較為盛行的醫療方式,因為霧化器噴出之霧化粒為大約3~5μm大小的液滴,如藥液,其能到達支氣管及肺部進行治療,提供由口、鼻吸入霧化粒而進入支氣管,再擴散至整個肺泡,使霧化藥液能充分被人體吸收,效果比一般口服式的藥物有效率及直接,目前用於醫療用途之霧化器產品所採用的霧化方式大致可分為以氣動式或超音波式(如壓電式噴孔片)的霧化技術原理來作為霧化器之作動機制。
本創作實施例在於提供一種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及其置藥結構。
本創作其中一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置藥結構,其包括:一置藥單元及一可移動單元。所述置藥單元設置在一容置空間內,其中所述置藥單元包括一主體部、至少一鄰近所述主體部的輔助部、一被所述主體部及至少一所述輔助部所圍繞且連通於所述容置空間的置藥空間、一位於所述主體部的其中一末端及至少一所述輔助部的其中一末端之間且連通於所述容置空間與所述置藥空間之間的第一開口、及一位於所述主體部的另外一末端及至少一所述輔助部的另外一末端之間且連通於所述容置空間與所述置藥空間之間的第二開口。所述可移動單元從一頂蓋體的內表面延伸 至所述容置空間,其中所述可移動單元通過所述第一開口,以在所述容置空間與所述置藥空間之間移動。其中,至少一內存有藥水的藥物膠囊被置放在所述置藥空間內,當所述可移動單元從所述容置空間移動至所述置藥空間時,所述可移動單元會刺破至少一所述藥物膠囊,以使得內存於至少一所述藥物膠囊內的所述藥水流入所述容置空間內。
本創作另外一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其包括:一殼體結構、一霧化結構及一置藥結構。所述殼體結構包括一主殼體、一可旋轉地設置在所述主殼體的頂端上的頂蓋體、及一設置在所述主殼體的外環繞周圍上的噴嘴,其中所述主殼體的所述頂端上具有一被所述頂蓋體所封蓋的容置空間。所述霧化結構容置於所述主殼體內且連通於所述容置空間及所述噴嘴之間。所述置藥結構包括:一置藥單元及一可移動單元。所述置藥單元設置在所述容置空間內,其中所述置藥單元包括一主體部、至少一鄰近所述主體部的輔助部、一被所述主體部及至少一所述輔助部所圍繞且連通於所述容置空間的置藥空間、一位於所述主體部的其中一末端及至少一所述輔助部的其中一末端之間且連通於所述容置空間與所述置藥空間之間的第一開口、及一位於所述主體部的另外一末端及至少一所述輔助部的另外一末端之間且連通於所述容置空間與所述置藥空間之間的第二開口。所述可移動單元從所述頂蓋體的內表面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間,其中所述可移動單元通過所述第一開口,以在所述容置空間與所述置藥空間之間移動。其中,至少一內存有藥水的藥物膠囊被置放在所述置藥空間內,當所述可移動單元從所述容置空間移動至所述置藥空間時,所述可移動單元會刺破至少一所述藥物膠囊,以使得內存於至少一所述藥物膠囊內的所述藥水會流入所述容置空間內。
本創作的有益效果可以在於,本創作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及其置藥結構,其可透過“所述置藥單元設置在一 容置空間內,其中所述置藥單元包括一置藥空間及一連通於所述容置空間與所述置藥空間之間的第一開口”及“所述可移動單元通過所述第一開口,以在所述容置空間與所述置藥空間之間移動”的設計,當所述可移動單元從所述容置空間移動至所述置藥空間時,所述可移動單元會刺破至少一所述藥物膠囊,以使得內存於至少一所述藥物膠囊內的所述藥水流入所述容置空間內。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者。
Z‧‧‧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
1‧‧‧殼體結構
11‧‧‧外殼體
110‧‧‧容置空間
12‧‧‧頂蓋體
120‧‧‧排氣孔
121‧‧‧內表面
13‧‧‧噴嘴
2‧‧‧霧化結構
21‧‧‧承載單元
2100‧‧‧環形凹槽
211‧‧‧第一承載部
2110‧‧‧貫穿孔
2111‧‧‧前表面
2112‧‧‧後表面
212‧‧‧第一環繞部
2121‧‧‧第一環繞表面
2122‧‧‧第二環繞表面
213‧‧‧第二承載部
214‧‧‧第二環繞部
215‧‧‧環繞末端部
22‧‧‧振動單元
220‧‧‧環形振動片
23‧‧‧防水封裝單元
24‧‧‧霧化單元
241‧‧‧微噴霧孔
242‧‧‧環繞定位部
25‧‧‧限位單元
251‧‧‧第一限位部
2510‧‧‧開口
252‧‧‧第二限位部
26‧‧‧殼體單元
261‧‧‧前殼體
2610‧‧‧內表面
2611‧‧‧出口端
2612‧‧‧喇叭狀開口
262‧‧‧後殼體
2620‧‧‧內表面
2621‧‧‧入口端
2622‧‧‧凸塊
2623‧‧‧含水空間
3‧‧‧按鈕結構
31‧‧‧電源按鈕
32‧‧‧切換按鈕
4‧‧‧置藥結構
41‧‧‧置藥單元
411‧‧‧主體部
4110‧‧‧外表面
412‧‧‧輔助部
413‧‧‧置藥空間
414‧‧‧第一開口
415‧‧‧第二開口
416‧‧‧強化肋
42‧‧‧可移動單元
421‧‧‧第一可移動件
422‧‧‧第二可移動件
5‧‧‧保護結構
51‧‧‧第一保護單元
511‧‧‧第一保護體
5110‧‧‧通孔
52‧‧‧第二保護單元
521‧‧‧第二保護體
53‧‧‧第三保護單元
531‧‧‧第三保護體
5310‧‧‧容置孔
53101‧‧‧第一容置部
53102‧‧‧第二容置部
W1、W2‧‧‧寬度
5311‧‧‧外表面
5312‧‧‧內表面
532‧‧‧彈性體
5321‧‧‧第一彈性部
5322‧‧‧第二彈性部
5323‧‧‧第三彈性部
54‧‧‧第四保護單元
541‧‧‧第四保護體
P‧‧‧藥物膠囊
M‧‧‧藥水
圖1為本創作霧化結構的其中一視角的分解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霧化結構的另外一視角的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創作霧化結構的組合示意圖。
圖4為圖3的A-A割面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5為本創作另外一種霧化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6為本創作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的部分分解示意圖。
圖7為本創作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的組合示意圖。
圖8為圖7的B-B割面線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圖9為本創作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暫時移除頂蓋體後的上視示意圖。
圖10為本創作頂蓋體的下視示意圖。
圖11為本創作可移動單元刺破藥物膠囊前的上視示意圖。
圖12為本創作可移動單元刺破藥物膠囊後的上視示意圖。
以下是藉由特定的具體實例來說明本創作所揭露“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及其置藥結構”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藝的相關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輕易瞭解本創作的優點與功效。本創作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 的各項細節亦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創作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另外,本創作的圖式僅為簡單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描繪,亦即未反應出相關構成的實際尺寸,先予敘明。以下的實施方式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創作的相關技術內容,但所揭示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的技術範疇。
請參閱圖1至圖4所示,其中圖4為圖3的A-A割面線的剖面示意圖。本創作提供一種霧化結構2,其包括:一承載單元21、一振動單元22、一防水封裝單元23、一霧化單元24及一限位單元25。
首先,配合圖1、圖2及圖4所示,承載單元21具有一第一承載部211、一從第一承載部211的外環繞周圍延伸而出的第一環繞部212、一從第一環繞部212的外環繞周圍延伸而出的第二承載部213、及一從第二承載部213的外環繞周圍延伸而出的第二環繞部214,其中第一承載部211具有一貫穿孔2110,並且第一環繞部212、第二承載部213及第二環繞部214依序連接以共同定義出一環形凹槽2100。更進一步來說,如圖4所示,第一環繞部212可從第一承載部211的外環繞周圍向後傾斜延伸而出。第二承載部213可從第一環繞部212的外環繞周圍向外垂直延伸而出且平行於第一承載部211。第二環繞部214可從第二承載部213的外環繞周圍向前水平延伸而出且垂直於第二承載部213。另外,承載單元21更進一步具有一從第二環繞部214的外環繞周圍向外水平延伸而出且平行於第一承載部211的環繞末端部215。
再者,配合圖1及圖4所示,振動單元22包括一設置在承載單元21上且容置於環形凹槽2100內的環形振動片220,並且防水封裝單元23(如圖4所示)容置於環形凹槽2100內,以覆蓋並密封環形振動片220。舉例來說,環形振動片220可為一由任何壓電材料所製成的壓電驅動元件,並且防水封裝單元23可為任何一種用於防止水氣接觸到環形振動片220的封裝材料。
另外,配合圖1、圖2及圖4所示,霧化單元24(可稱為霧化片)設置在第一承載部211上,並且霧化單元24具有多個連通於貫穿孔2110的微噴霧孔241。此外,限位單元25具有一設置在霧化單元24上的第一限位部251及一從第一限位部251的外環繞周圍延伸而出且沿著第一環繞部212進行延伸的第二限位部252,其中如圖4所示,霧化單元24被定位在第一承載部211與限位單元25之間,並且第一限位部251具有一用於裸露多個微噴霧孔241的開口2510。
更進一步來說,配合圖1、圖2及圖4所示,第一承載部211具有一前表面2111及一相反於前表面2111的後表面2112,並且第一環繞部212具有一連接於前表面2111的第一環繞表面2121及一相反於第一環繞表面2121且連接於後表面2112的第二環繞表面2122。另外,霧化單元24具有一設置在第一承載部211的前表面2111及第一限位部251之間且環繞多個微噴霧孔241的環繞定位部242,其中配合圖1及圖4所示,第一承載部211的前表面2111會完全被環繞定位部242所覆蓋,並且第一環繞部212的第一環繞表面2121的一部分會被第二限位部252所覆蓋。
更進一步來說,配合圖1至圖4所示,霧化結構2更進一步包括:一殼體單元26,其中承載單元21、振動單元22、防水封裝單元23、霧化單元24及限位單元25都容置於殼體單元26內。另外,殼體單元26包括一前殼體261及一與前殼體261相互配合的後殼體262,其中前殼體261具有一用於裸露多個微噴霧孔241的出口端2611及一連通於出口端2611的喇叭狀開口2612,並且後殼體262具有一對應於出口端2611的入口端2621、多個鄰近入口端2621且環繞入口端2621的凸塊2622、及一被多個凸塊2622所圍繞且連通於入口端2621的含水空間2623,以有效增加入口區域的含水量。此外,如圖4所示,限位單元25的第一限位部251及環繞末端部215會同時頂抵前殼體261的內表面2610,並且第 二承載部213會頂抵後殼體262的內表面2620。
值得一提的是,如圖5所示,霧化單元24具有一設置在第一承載部211的後表面2112及第一限位部251之間且環繞多個微噴霧孔241的環繞定位部242,其中第一承載部211的後表面2112完全會被環繞定位部242所覆蓋,並且第一環繞部212的第二環繞表面2122的一部分會被第二限位部252所覆蓋。另外,第一承載部211及環繞末端部215會同時頂抵前殼體261的內表面2610,並且第二承載部213會頂抵後殼體262的內表面2620。因此,霧化單元24與限位單元25除了可以放置在承載單元21的前端處之外(如圖4所示),亦可放置在承載單元21的後端處(如圖5所示)。
再者,配合圖6至圖8所示,本創作提供一種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Z,其包括:一殼體結構1、一霧化結構2及一按鈕結構3。其中,殼體結構1包括一外殼體11、一可旋轉地設置在外殼體11的頂端上的頂蓋體12、及一設置在外殼體11的外環繞周圍上的噴嘴13,其中外殼體11的頂端上具有一被頂蓋體12所封蓋的容置空間110,並且頂蓋體12具有一連通於容置空間110的排氣孔120。另外,霧化結構2容置於外殼體11內且連通於容置空間110及噴嘴13之間。按鈕結構3包括一設置在外殼體11的外環繞周圍上的電源按鈕31及至少一設置在外殼體11的外環繞周圍上的切換按鈕32。
更進一步來說,配合圖6及圖8至圖10所示,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Z更進一步包括:一置藥結構4,置藥結構4包括:一置藥單元41及一可移動單元42。
首先,配合圖6及圖9所示,其中圖8為圖7的B-B割面線的剖面示意圖。置藥單元41設置在容置空間110內。舉例來說,置藥單元41包括一主體部411、至少一鄰近主體部411的輔助部412、一被主體部411及輔助部412所圍繞且連通於容置空間110的置藥空間413、一位於主體部411的其中一末端及輔助部412的 其中一末端之間且連通於容置空間110與置藥空間413之間的第一開口414、一位於主體部411的另外一末端及輔助部412的另外一末端之間且連通於容置空間110與置藥空間413之間的第二開口415、及一連接於主體部411的外表面4110的強化肋416。
再者,配合圖6、圖8及圖10所示,可移動單元42從頂蓋體12的內表面121延伸至容置空間110內。舉例來說,可移動單元42包括一從頂蓋體12的內表面121延伸至容置空間110內的第一可移動件421及一從頂蓋體12的內表面121延伸至容置空間110內的第二可移動件422,並且第一可移動件421與第二可移動件422可以彼此對稱設置在頂蓋體12的內表面121上。
更進一步來說,配合圖11及圖12所示,可移動單元42可通過第一開口414,以在容置空間110與置藥空間413之間移動。換言之,當使用者逆時針轉動頂蓋體12,以順勢帶動第一可移動件421與第二可移動件422一起移動時,第一可移動件421與第二可移動件422兩者其中之一會通過第一開口,以在容置空間110與置藥空間413之間移動。舉例來說,至少一內存有藥水M的藥物膠囊P可被預先置放在置藥空間413內,當可移動單元42從容置空間110移動至置藥空間413時,可移動單元42的第一可移動件421會刺破藥物膠囊P,以使得內存於藥物膠囊P內的藥水M會流入容置空間110內,並且會流入含水空間2623內,以供霧化結構2來使用。
此外,配合圖6至圖8所示,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Z更進一步包括:一保護結構5,保護結構5設置在殼體結構1上,以用於保護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Z,其中保護結構5包括:一第一保護單元51、一第二保護單元52、一第三保護單元53及一第四保護單元54。
首先,配合圖6及圖7所示,第一保護單元51包括一具有一通孔5110的第一保護體511,其中第一保護體511設置在電源按 鈕31的前方,以用於遮蓋電源按鈕31。第二保護單元52包括兩個彼此相對應的第二保護體521,其中兩個第二保護體521分別從第一保護體511的兩相反側邊向後延伸而出,並且兩個第二保護體521的其中一個設置在切換按鈕32的前方,以用於遮蓋切換按鈕32。第三保護單元53具有一從第一保護體511的頂端向後延伸而出且連接於兩個第二保護體521之間的第三保護體531及一連接於第三保護體531的彈性體532,其中第三保護體531設置在頂蓋體12上,並且彈性體532的一部分容置於頂蓋體12的排氣孔120內,以用於封閉頂蓋體12的排氣孔120。第四保護單元54具有一從第一保護體511的前端向前延伸而出且封閉通孔5110的第四保護體541,其中第四保護體541會罩住噴嘴13,以用於保護霧化結構2。換言之,保護結構5包括多個保護單元,多個保護單元的其中一個(亦即第四保護單元54)具有一保護體(亦即第四保護體541)及一連接於保護體的彈性體532,其中保護體設置在頂蓋體12上,並且彈性體532的一部分容置於頂蓋體12的排氣孔120內,以用於封閉頂蓋體12的排氣孔120。藉此,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Z在收納狀態時,通過保護結構5的使用,不僅可以防止誤觸到電源按鈕31及切換按鈕32,也可防止容置於容置空間110內的液體從排氣孔120漏出。
更進一步來說,配合圖7及圖8所示,第三保護體531具有一容置孔5310,其中容置孔5310具有一連接於第三保護體531的外表面5311的第一容置部53101及一連接於第三保護體531的內表面5312且連通於第一容置部53101的第二容置部53102,並且第二容置部53102的寬度W2大於第一容置部53101的寬度W1。另外,彈性體532具有一容置於第一容置部53101內的第一彈性部5321、一連接於第一彈性部5321且容置於第二容置部53102內的第二彈性部5322、及一從第二彈性部5322向下延伸而出且容置於頂蓋體12的排氣孔120內的第三彈性部5323。
〔實施例的可能功效〕
綜上所述,本創作的有益效果可以在於,本創作實施例所提供的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Z及其置藥結構,其可透過“置藥單元41設置在一容置空間110內,其中置藥單元41包括一置藥空間413及一連通於容置空間110與置藥空間413之間的第一開口414”及“可移動單元42通過第一開口414,以在容置空間110與置藥空間413之間移動”的設計,當可移動單元42從容置空間110移動至置藥空間413時,可移動單元42會刺破至少一藥物膠囊P,以使得內存於至少一藥物膠囊P內的藥水M會流入容置空間110內。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侷限本創作的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創作的保護範圍內。
11‧‧‧外殼體
110‧‧‧容置空間
13‧‧‧噴嘴
2623‧‧‧含水空間
413‧‧‧置藥空間
414‧‧‧第一開口
42‧‧‧可移動單元
421‧‧‧第一可移動件
422‧‧‧第二可移動件
P‧‧‧藥物膠囊
M‧‧‧藥水

Claims (10)

  1. 一種置藥結構,其包括:一置藥單元,所述置藥單元設置在一容置空間內,其中所述置藥單元包括一主體部、至少一鄰近所述主體部的輔助部、一被所述主體部及至少一所述輔助部所圍繞且連通於所述容置空間的置藥空間、一位於所述主體部的其中一末端及至少一所述輔助部的其中一末端之間且連通於所述容置空間與所述置藥空間之間的第一開口、及一位於所述主體部的另外一末端及至少一所述輔助部的另外一末端之間且連通於所述容置空間與所述置藥空間之間的第二開口;以及一可移動單元,所述可移動單元從一頂蓋體的內表面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間,其中所述可移動單元通過所述第一開口,以在所述容置空間與所述置藥空間之間移動;其中,至少一內存有藥水的藥物膠囊被置放在所述置藥空間內,當所述可移動單元從所述容置空間移動至所述置藥空間時,所述可移動單元會刺破至少一所述藥物膠囊,以使得內存於至少一所述藥物膠囊內的所述藥水流入所述容置空間內。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置藥結構,其中所述置藥單元包括一連接於所述主體部的外表面的強化肋,所述可移動單元包括一從所述頂蓋體的所述內表面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間的第一可移動件及一從所述頂蓋體的所述內表面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間的第二可移動件,且所述第一可移動件與所述第二可移動件彼此對稱設置在所述頂蓋體的所述內表面上,其中當所述頂蓋體帶動所述第一可移動件與所述第二可移動件一起移動時,所述第一可移動件與所述第二可移動件兩者其中之一會通過所述第一開口,以在所述容置空間與所述置藥空間之間移動。
  3. 一種置藥結構,其包括:一置藥單元,所述置藥單元設置在一容置空間內,其中所述置藥單元包括一置藥空間及一連通於所述容置空間與所述置藥空間之間的第一開口;以及一可移動單元,所述可移動單元通過所述第一開口,以在所述容置空間與所述置藥空間之間移動;其中,至少一內存有藥水的藥物膠囊被置放在所述置藥空間內,當所述可移動單元從所述容置空間移動至所述置藥空間時,所述可移動單元會刺破至少一所述藥物膠囊,以使得內存於至少一所述藥物膠囊內的所述藥水流入所述容置空間內。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置藥結構,其中所述置藥單元包括一連接於所述主體部的外表面的強化肋,且所述可移動單元包括彼此對稱設置在一頂蓋體的內表面上的一第一可移動件及一第二可移動件,其中當所述頂蓋體帶動所述第一可移動件與所述第二可移動件一起移動時,所述第一可移動件與所述第二可移動件兩者其中之一會通過所述第一開口,以在所述容置空間與所述置藥空間之間移動。
  5. 一種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其包括:一殼體結構,所述殼體結構包括一主殼體、一可旋轉地設置在所述主殼體的頂端上的頂蓋體、及一設置在所述主殼體的外環繞周圍上的噴嘴,其中所述主殼體的所述頂端上具有一被所述頂蓋體所封蓋的容置空間;一霧化結構,所述霧化結構容置於所述主殼體內且連通於所述容置空間及所述噴嘴之間;以及一置藥結構,所述置藥結構包括:一置藥單元,所述置藥單元設置在所述容置空間內,其中所述置藥單元包括一主體部、至少一鄰近所述主體部的輔助 部、一被所述主體部及至少一所述輔助部所圍繞且連通於所述容置空間的置藥空間、一位於所述主體部的其中一末端及至少一所述輔助部的其中一末端之間且連通於所述容置空間與所述置藥空間之間的第一開口、及一位於所述主體部的另外一末端及至少一所述輔助部的另外一末端之間且連通於所述容置空間與所述置藥空間之間的第二開口;以及一可移動單元,所述可移動單元從所述頂蓋體的內表面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間,其中所述可移動單元通過所述第一開口,以在所述容置空間與所述置藥空間之間移動;其中,至少一內存有藥水的藥物膠囊被置放在所述置藥空間內,當所述可移動單元從所述容置空間移動至所述置藥空間時,所述可移動單元會刺破至少一所述藥物膠囊,以使得內存於至少一所述藥物膠囊內的所述藥水流入所述容置空間內。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其中所述置藥單元包括一連接於所述主體部的外表面的強化肋,所述可移動單元包括一從所述頂蓋體的所述內表面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間的第一可移動件及一從所述頂蓋體的所述內表面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間的第二可移動件,且所述第一可移動件與所述第二可移動件彼此對稱設置在所述頂蓋體的所述內表面上,其中當所述頂蓋體帶動所述第一可移動件與所述第二可移動件一起移動時,所述第一可移動件與所述第二可移動件兩者其中之一會通過所述第一開口,以在所述容置空間與所述置藥空間之間移動。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更進一步包括:一霧化結構,所述霧化結構容置於所述外殼體內且連通於所述容置空間及所述噴嘴之間,其中所述霧化結構包括:一承載單元,所述承載單元具有一第一承載部、一從所述第一 承載部的外環繞周圍延伸而出的第一環繞部、一從所述第一環繞部的外環繞周圍延伸而出的第二承載部、及一從所述第二承載部的外環繞周圍延伸而出的第二環繞部,其中所述第一承載部具有一貫穿孔,且所述第一環繞部、所述第二承載部及所述第二環繞部依序連接以共同定義出一環形凹槽;一振動單元,所述振動單元包括一容置於所述環形凹槽內的環形振動片;一防水封裝單元,所述防水封裝單元容置於所述環形凹槽內,以覆蓋並密封所述環形振動片;一霧化單元,所述霧化單元設置在所述第一承載部上,其中所述霧化單元具有多個連通於所述貫穿孔的微噴霧孔;以及一限位單元,所述限位單元具有一設置在所述霧化單元上的第一限位部及一從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外環繞周圍延伸而出且沿著所述第一環繞部進行延伸的第二限位部,其中所述霧化單元被定位在所述第一承載部與所述限位單元之間,且所述第一限位部具有一用於裸露多個所述微噴霧孔的開口。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其中所述霧化結構更進一步包括:一殼體單元,其中所述承載單元、所述振動單元、所述防水封裝單元、所述霧化單元及所述限位單元都容置於所述殼體單元內,所述殼體單元包括一前殼體及一與所述前殼體相互配合的後殼體,所述前殼體具有一用於裸露多個所述微噴霧孔的出口端及一連通於所述出口端的喇叭狀開口,且所述後殼體具有一對應於所述出口端的入口端、多個鄰近所述入口端且環繞所述入口端的凸塊、及一被多個所述凸塊所圍繞且連通於所述入口端的含水空間。
  9. 如請求項5所述之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更進一步包括:一保護結構及一按鈕結構,其中所述保護結構設置在所述殼體結構上,且所述按鈕結構包括一設置在所述外殼體的所述外環繞周 圍上的電源按鈕及至少一設置在所述外殼體的所述外環繞周圍上的切換按鈕,其中所述保護結構包括:一第一保護單元,所述第一保護單元包括一第一保護體,其中所述第一保護體設置在所述電源按鈕的前方,以用於遮蓋所述電源按鈕;一第二保護單元,所述第二保護單元包括兩個彼此相對應的第二保護體,其中兩個所述第二保護體分別從所述第一保護體的兩相反側邊向後延伸而出,且兩個所述第二保護體的其中一個設置在至少一所述切換按鈕的前方,以用於遮蓋至少一所述切換按鈕;一第三保護單元,所述第三保護單元具有一從所述第一保護體的頂端向後延伸而出且連接於兩個所述第二保護體之間的第三保護體及一連接於所述第三保護體的彈性體,其中所述第三保護體設置在所述頂蓋體上,且所述彈性體的一部分容置於所述頂蓋體的一排氣孔內,以用於封閉所述頂蓋體的所述排氣孔;以及一第四保護單元,所述第四保護單元具有一從所述第一保護體的前端向前延伸而出的第四保護體,其中所述第四保護體罩住所述噴嘴,以用於保護所述霧化結構。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其中所述第三保護體具有一容置孔,所述容置孔具有一連接於所述第三保護體的外表面的第一容置部及一連接於所述第三保護體的內表面且連通於所述第一容置部的第二容置部,且所述第二容置部的寬度大於所述第一容置部的寬度,其中所述彈性體具有一容置於所述第一容置部內的第一彈性部、一連接於所述第一彈性部且容置於所述第二容置部內的第二彈性部、及一從所述第二彈性部向下延伸而出且容置於所述頂蓋體的所述排氣孔內的第三彈性部。
TW103213132U 2014-07-24 2014-07-24 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及其置藥結構 TWM4939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3132U TWM493996U (zh) 2014-07-24 2014-07-24 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及其置藥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3132U TWM493996U (zh) 2014-07-24 2014-07-24 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及其置藥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3996U true TWM493996U (zh) 2015-01-21

Family

ID=52784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3132U TWM493996U (zh) 2014-07-24 2014-07-24 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及其置藥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939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5541B (zh) * 2014-07-24 2016-11-01 心誠鎂行動醫電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及其置藥結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5541B (zh) * 2014-07-24 2016-11-01 心誠鎂行動醫電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及其置藥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6795B (zh) 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及其保護結構
US10137259B2 (en) Portable ultrasonic nebulizer and nebulization structure thereof
US11426542B2 (en) Nebuliser device
JP4975251B2 (ja) 単位用量乾燥粉末吸入器
CN102223865B (zh) 气雾罩装置
CN105311718B (zh) 便携式超声波雾化器及其雾化结构
US20160158466A1 (en) Replacement cartridge
CN103338737A (zh) 加压气雾洗浴方法和加压气雾洗浴系统
JP2014502861A (ja) 眼科用薬物送達デバイスのための薬用モジュール
TWM493997U (zh) 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及其保護結構
US9814847B2 (en) Drug solution tank and drug solution pack for ultrasonic inhaler
TWM493996U (zh) 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及其置藥結構
TWI555540B (zh) 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及其霧化結構
TWI555541B (zh) 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及其置藥結構
TWM465206U (zh) 使用拋棄式容器的霧化裝置
TWM494033U (zh) 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及其霧化結構
CN204017047U (zh) 便携式超声波雾化器及其雾化结构
CN204017049U (zh) 可携式超音波雾化器及其保护结构
CN204017048U (zh) 可携式超音波雾化器及其置药结构
TWM499257U (zh) 霧化器噴頭
CN105311717A (zh) 可携式超音波雾化器及其置药结构
CN203647815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喷药器
CN105311719A (zh) 可携式超音波雾化器及其保护结构
CN213252137U (zh) 一种雾化结构及雾化装置
TWM522033U (zh) 可攜式超音波霧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