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3676U - 可插拔光收發模組 - Google Patents

可插拔光收發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3676U
TWM493676U TW103214416U TW103214416U TWM493676U TW M493676 U TWM493676 U TW M493676U TW 103214416 U TW103214416 U TW 103214416U TW 103214416 U TW103214416 U TW 103214416U TW M493676 U TWM493676 U TW M49367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transceiver module
optical transceiver
hole
fastening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44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ui-Tsuo Chou
Original Assignee
Optomedia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tomedia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Optomedia Technology Inc
Publication of TWM4936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3676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74Electrical aspects
    • G02B6/4278Electrical aspects related to pluggable or demountable opto-electron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46Bidirectionally operating packag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Description

可插拔光收發模組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可插拔光收發模組。
按,現今光纖通訊具頻寬高、重量輕、訊號正確性高、及傳輸距離遠,且不易被外界電磁波干擾等優點,其中傳輸光纖訊號的光纖纜線係具有第一連接單元,而接收光纖訊號的訊號收發設備亦具有第二連接單元,第二連接單元與第一連接單元相匹配,使得第一連接單元可伸入第二連接單元並被固定於第二連接單元中。
一般來說,光纖纜線的第一連接單元通常包含供光纖纜線插接的接頭以及用以夾持卡合接頭的上蓋與下蓋。上蓋與下蓋再以螺絲相互緊固。藉此,上蓋與下蓋即可穩固地固定接頭。
然而,上述將螺絲由上蓋鎖入,再緊固至下蓋的方式,所採用的螺絲就必須具有一定的長度。為了配合此固定結構設計,除了會限制可採用的螺絲種類之外,長度過長的螺絲還具有容易發生斷裂的問題。
另外,如何使第一連接單元有效地固定於第二連接單元中,又可於第一連接單元與脫離第二連接單元時,可迅速及有效地離開第二連接單元,為從事此行業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
本創作提供一種可插拔光收發模組,其係適於連接光訊號接口。光訊號接口中具有卡固彈片。卡固彈片開設開孔。可插拔光收發模組包含接頭、第一蓋體、第二蓋體、第一緊固件以及第二緊固件。接頭用以連接光纖線材,並包含固定塊。固定塊具有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分別位於固定塊的兩相對側。固定塊還具有第一緊固孔以及第二緊固孔。第一緊固孔與第二緊固孔分別由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向內形成。第一蓋體抵靠第一表面,並具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與第一緊固孔連通。第二蓋體抵靠第二表面,並具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與第二緊固孔連通。第二蓋體包含第一卡合塊。第一卡合塊卡合於開孔中。第一緊固件用以經由第一通孔緊固至第一緊固孔中,致使第一蓋體固定至固定塊。第二緊固件用以經由第二通孔緊固至第二緊固孔中,致使第二蓋體固定至固定塊。
於本創作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二蓋體具有內表面以及外表面。第一卡合塊位於外表面。第二蓋體具有槽孔。槽孔貫穿第二蓋體並毗鄰第一卡合塊。可插拔光收發模組還包含把手以及連動件。把手包含樞接桿。樞接桿 樞設於內表面,並具有凸出部。連動件樞設於內表面,並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凸出部係位於內表面與第一端之間,並且第二端係位於槽孔上方。當樞接桿轉動而使凸出部推擠第一端時,連動件係受力而轉動,致使第二端經由槽孔突伸出第二蓋體之外,並推擠卡固彈片而使開孔遠離第一卡合塊。
於本創作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二蓋體以內表面抵靠第二表面,致使樞接桿與連動件限位於第二蓋體與固定塊之間。
於本創作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樞接桿的兩端分別由第二蓋體的兩相對側穿出。把手還包含兩側桿以及套管。兩側桿分別連接樞接桿的兩端,並分別具有相向延伸的兩端部。套管套接於兩端部之間。
於本創作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樞接桿、側桿與套管構成環狀外型,並且把手係環繞於接頭之外。
於本創作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蓋體包含第二卡合塊,用以卡合套管。
於本創作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緊固孔與第二緊固孔相互連通。
於本創作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可插拔光收發模組還包含光訊號處理部。光訊號處理部連接第一蓋體,並可插拔地容置於光訊號接口中。
於本創作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接頭為卡接式(Straight Tip,ST)圓形接頭。
於本創作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接頭與光纖線材係一體形成主動光纖纜線(Active Optical Cable,AOC)。
於本創作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緊固件與第二緊固件為兩螺絲,並且第一緊固孔與第二緊固孔為兩螺孔。
於本創作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緊固件與第二緊固件為一體成型之鉚釘。
綜上所述,本創作所提供的可插拔光收發模組的一主要技術特徵,在於可插拔光收發模組係以第一緊固件將第一蓋體緊固至接頭的固定塊的第一表面,並以第二緊固件將第二蓋體緊固至固定塊的第二表面。換言之,本創作的可插拔光收發模組係分別將第一蓋體與第二蓋體緊固至接頭。藉此,本創作的可插拔光收發模組即可採用長度較短的第一緊固件與第二緊固件。除了可達成使第一蓋體與第二蓋體夾持卡合接頭的最基本目的之外,長度較短的第一緊固件與第二緊固件還具有較優良的機械強度,不易發生斷裂問題。本創作的可插拔光收發模組的另一主要技術特徵,在於提供一種可使可插拔光收發模組脫離光訊號接口的分離機構設計,可方便使用者操作,並可有效地加速使兩者分離之操作時間。
1‧‧‧可插拔光收發模組
10‧‧‧接頭
100‧‧‧固定塊
100a‧‧‧第一表面
100a1‧‧‧第一緊固孔
100b‧‧‧第二表面
100b1‧‧‧第二緊固孔
102‧‧‧插接座
12‧‧‧第一蓋體
120‧‧‧第一通孔
122‧‧‧第二卡合塊
14‧‧‧第二蓋體
14a‧‧‧內表面
160‧‧‧樞接桿
160a‧‧‧凸出部
162‧‧‧側桿
162a‧‧‧端部
164‧‧‧套管
18‧‧‧連動件
180‧‧‧樞軸
182‧‧‧第一端
184‧‧‧第二端
19‧‧‧光訊號處理部
2‧‧‧光訊號接口
20‧‧‧卡固彈片
200‧‧‧開孔
14b‧‧‧外表面
140‧‧‧第二通孔
142‧‧‧第一卡合塊
144a‧‧‧第一溝槽
144b‧‧‧第二溝槽
144c‧‧‧活動空間
146‧‧‧槽孔
150‧‧‧第一緊固件
152‧‧‧第二緊固件
154‧‧‧鉚釘
16‧‧‧把手
3‧‧‧可插拔光收發模組
30‧‧‧接頭
300‧‧‧固定塊
302‧‧‧線材包覆部
32‧‧‧第一蓋體
34‧‧‧第二蓋體
350‧‧‧第一緊固件
36‧‧‧把手
5‧‧‧可插拔光收發模組
56‧‧‧把手
第1圖為繪示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可插拔光收發模組 與光訊號接口的立體圖。
第2圖為繪示第1圖中之可插拔光收發模組的立體分解圖。
第3圖為繪示第1圖中之可插拔光收發模組的另一立體分解圖。
第4A圖為繪示第1圖中之可插拔光收發模組與光訊號接口結合後的上視圖,其中把手與第二卡合塊相互卡合。
第4B圖為繪示第4A圖沿著線段4B-4B’的剖面圖。
第5A圖為繪示第1圖中之可插拔光收發模組與光訊號接口結合後的上視圖,其中把手未與第二卡合塊卡合。
第5B圖為繪示第5A圖沿著線段5B-5B’的剖面圖。
第6圖為繪示第4A圖沿著線段6-6’的剖面圖。
第7圖為繪示第6圖的另一剖面圖。
第8圖為繪示本創作另一實施方式之可插拔光收發模組與光訊號接口的立體圖。
第9圖為繪示本創作另一實施方式之可插拔光收發模組與光訊號接口的立體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創作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創作。也就是說,在本創作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 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本創作揭露一種可插拔光收發模組(一般可稱為可插拔小型化光收發模組),用以與光訊號接口結合。可插拔光收發模組具有分離機構設計,藉由操作把手而連動位於可插拔光收發模組內部的連動件,使得連動件解除可插拔光收發模組與光訊號接口之間相互固定的狀態,以便可插拔光收發模組脫離光訊號接口。
請參照第1圖、第2圖以及第3圖。第1圖為繪示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可插拔光收發模組1與光訊號接口2的立體圖。第2圖為繪示第1圖中之可插拔光收發模組1的立體分解圖。第3圖為繪示第1圖中之可插拔光收發模組1的另一立體分解圖。
如第1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光訊號接口2可為設置於任何設備(圖未示)上之光纖訊號傳接介面。光訊號接口2可位於此設備的一側表面,並可供本創作的可插拔光收發模組1可插拔地連接。光訊號接口2中具有卡固彈片20(可先參照第4A圖與第4B圖)。卡固彈片20位於光訊號接口2的邊緣。卡固彈片20上開設有開孔200(可先參照第4A圖與第4B圖圖)。
如第2圖與第3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可插拔光收發模組1包含接頭10、第一蓋體12、第二蓋體14、第一緊固件150、第二緊固件152以及光訊號處理部19。可插拔光收發模組1的接頭10包含固定塊100,並具有插接座102。接頭10的固定塊100與插接座102分別位於接頭 10的兩相對側。接頭10的插接座102用以供光纖線材(圖未示)進行插接。本實施方式中的接頭10係以卡接式(Straight Tip,ST)圓形接頭為例,但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
可插拔光收發模組1的光訊號處理部19連接第一蓋體12,並光學耦合至光纖線材,藉以接收光纖線材所傳遞的光訊號,或將光訊號反向地傳遞至光纖線材中。當本創作的可插拔光收發模組1可插拔地連接光訊號接口2時,光訊號處理部19係容置於光訊號接口2中,藉以進行光訊號交換。換言之,光訊號處理部19的功能係作為光纖線材與光訊號接口2之間的光訊號傳遞中繼站。
接頭10的固定塊100具有第一表面100a以及第二表面100b。固定塊100的第一表面100a與第二表面100b分別位於固定塊100的兩相對側。固定塊100還具有第一緊固孔100a1以及第二緊固孔100b1。固定塊100的第一緊固孔100a1與第二緊固孔100b1分別由第一表面100a與第二表面100b向內形成。
如第1圖與第2圖所示,可插拔光收發模組1的第一蓋體12用以抵靠固定塊100的第一表面100a,並具有第一通孔120。並且,本創作係設計使第一蓋體12的結構外型適於卡合固定塊100的第一表面100a輪廓。當第一蓋體12與接頭10的固定塊100相互卡合時,第一蓋體12的第一通孔120與固定塊100的第一緊固孔100a1相互連通。藉此,可插拔光收發模組1即可藉由第一緊固件150先經由第一蓋體12的第一通孔120通過,再緊固至固定塊100 的第一緊固孔100a1中,致使第一蓋體12固定至固定塊100。
如第3圖所示,可插拔光收發模組1的第二蓋體14用以抵靠第二表面100b,並具有第二通孔140。並且,本創作係設計使第二蓋體14的結構外型適於卡合固定塊100的第二表面100b輪廓。當第二蓋體14與接頭10的固定塊100相互卡合時,第二蓋體14的第二通孔140與固定塊100的第二緊固孔100b1相互連通。藉此,可插拔光收發模組1即可藉由第二緊固件152先經由第二蓋體14的第二通孔140通過,再緊固至固定塊100的第二緊固孔100b1中,致使第二蓋體14固定至固定塊100。
於本實施方式中,如第2圖所示,可插拔光收發模組1的第一緊固件150與第二緊固件152分別為兩螺絲,且固定塊100的第一緊固孔100a1與第二緊固孔100b1分別為兩螺孔,但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第4A圖以及第4B圖。第4A圖為繪示第1圖中之可插拔光收發模組1與光訊號接口2結合後的上視圖,其中把手16與第二卡合塊122相互卡合。第4B圖為繪示第4A圖沿著線段4B-4B’的剖面圖。
如第3圖與第4B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可插拔光收發模組1的第二蓋體14包含第一卡合塊142。當可插拔光收發模組1可插拔地連接光訊號接口2時,第二蓋體14的第一卡合塊142卡合於卡固彈片20的開孔200中。
再回到第2圖與第3圖,可插拔光收發模組1的第 二蓋體14具有內表面14a以及外表面14b。第二蓋體14的第一卡合塊142係位於外表面14b。第二蓋體14還具有第一溝槽144a、第二溝槽144b、活動空間144c以及槽孔146。第二蓋體14的第一溝槽144a、第二溝槽144b與活動空間144c皆由內表面14a凹陷形成,並且活動空間144c位於第一溝槽144a與第二溝槽144b之間。第二蓋體14的槽孔146貫穿第二蓋體14(亦即,連通內表面14a與外表面14b)並毗鄰第一卡合塊142。
可插拔光收發模組1還包含把手16以及連動件18。可插拔光收發模組1的把手16包含樞接桿160、兩側桿162以及套管164。把手16的樞接桿160樞設於內表面14a的第一溝槽144a中,並具有凸出部160a。樞接桿160的凸出部160a為樞接桿160未與第二蓋體14的第一溝槽144a樞接的部分。樞接桿160的兩端分別由第二蓋體14的兩相對側穿出。把手16的兩側桿162分別連接樞接桿160的兩端,並分別具有相向延伸的兩端部162a。把手16的套管164套接於兩端部162a之間。
可插拔光收發模組1的連動件18包含樞軸180。連動件18的樞軸180係樞設於內表面14a的第二溝槽144b中,並具有第一端182以及第二端184。把手16的凸出部160a與連動件18的第一端182皆突伸至第一溝槽144a與第二溝槽144b之間的活動空間144c中,並且凸出部160a位於內表面14a與第一端182之間。而連動件18的第二端184係位於第二蓋體14的槽孔146上方。
當第二蓋體14與接頭10的固定塊100相互卡合時,第二蓋體14係以內表面14a抵靠固定塊100的第二表面100b,致使把手16的樞接桿160與連動件18限位於第二蓋體14與固定塊100之間。換言之,第二蓋體14與接頭10的固定塊100相互卡合時,即達到同時組裝把手16與連動件18的功效。
然而,只要是把手16的樞接桿160與連動件18可樞設於第二蓋體14上,其細節並不侷限於本創作用以舉例而繪示的圖式所呈現的樣式。
於本實施方式中,樞接桿160、側桿162與套管164構成環狀外型,並且把手16係環繞於接頭10之外。在把手16藉由樞接桿160相對第二蓋體14轉動的過程中,把手16的套管164不是受到插接座102的外壁限制,就是受到第一蓋體12的限制,因此把手16係受限地轉動。
進一步來說,如第4A圖與第4B圖所示,可插拔光收發模組1的第一蓋體12還包含第二卡合塊122,用以卡合把手16的套管164。當把手16的套管164與第一蓋體12的第二卡合塊122相互卡合時,樞接桿160位於活動空間144c中的凸出部160a尚未接觸連動件18的第一端182(於另一實施方式中,亦可恰好接觸),並且位於第二蓋體14外表面14b的第一卡合塊142仍處於與卡固彈片20的開孔200相互卡合的狀態。另外,第一蓋體12的第二卡合塊122亦可視為固定把手16,並防止把手16轉動的結構。
請參照第5A圖以及第5B圖。第5A圖為繪示第1 圖中之可插拔光收發模組1與光訊號接口2結合後的上視圖,其中把手16未與第二卡合塊122卡合。第5B圖為繪示第5A圖沿著線段5B-5B’的剖面圖。
如第5A圖與第5B圖所示,當把手16藉由樞接桿160相對第二蓋體14轉動,致使把手16的套管164與第一蓋體12的第二卡合塊122解除相互卡合的狀態時,樞接桿160位於活動空間144c中的凸出部160a會推擠連動件18的第一端182,致使連動件18受力而藉由樞軸180相對轉動第二蓋體14轉動。於此同時,連動件18的第二端184經由第二蓋體14的槽孔146突伸出第二蓋體14之外,並推擠卡固彈片20而使開孔200遠離第一卡合塊142而解除相互卡合的狀態。換言之,連動件18係以類似蹺蹺板的方式相對第二蓋體14轉動。藉此,可插拔光收發模組1便可脫離光訊號接口2。
請參照第6圖,其為繪示第4A圖沿著線段6-6’的剖面圖。
如第6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固定塊100的第一緊固孔100a1與第二緊固孔100b1相互連通。換言之,在製造固定塊100的時候,僅需要一道貫穿固定塊100的第一表面100a與第二表面100b的加工程序,即同時製作出相互連通的第一緊固孔100a1與第二緊固孔100b1,因此具有節省加工成本的功效。
然而,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於另一實施方式中,若不考慮加工成本或另有需配合的結構設計,固定塊100 的第一緊固孔100a1與第二緊固孔100b1亦可不連通。
請參照第7圖,其為繪示第6圖的另一剖面圖。
如第7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原本用以將第一蓋體12固定至固定塊100的第一緊固件150,以及用以將第二蓋體14固定至固定塊100的第二緊固件152(如第2圖所示),可進一步由一體成型的鉚釘154所取代。於實際組裝時,鉚釘154可先經由第一蓋體12的第一通孔120而插入固定塊100的第一緊固孔100a1中,或者經由第二蓋體14的第二通孔140而插入固定塊100的第二緊固孔100b1中。接著,再將鉚釘154的兩端分別鉚合至第一蓋體12的第一通孔120與第二蓋體14的第二通孔140,進而達到使第一蓋體12與第二蓋體14固定至固定塊100的目的。
請參照第8圖,其為繪示本創作另一實施方式之可插拔光收發模組3與光訊號接口2的立體圖。
如第8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插拔光收發模組3包含接頭30、第一蓋體32、第二蓋體34、第一緊固件350、第二緊固件(圖未示,可參照第2圖)、把手36、連動件(圖未示,可參照第2圖)以及光訊號處理部(圖未示,可參照第2圖)。這些元件的結構、功能以及各元件之間的連接關係,皆與上一實施方式中的可插拔光收發模組1的相同元件相同,因此可參照上一實施方式中的相關敘述,在此不再贅述。
在此要說明的是,於本實施方式中,可插拔光收發模組3的接頭30具有固定塊300與線材包覆部302。線材 包覆部300用以包覆光纖線材。藉此,接頭30的固定塊300與光纖線材係一體形成主動光纖纜線(Active Optical Cable,AOC)。
請參照第9圖,其為繪示本創作另一實施方式之可插拔光收發模組5與光訊號接口2的立體圖。
如第9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插拔光收發模組5包含與第1圖所示之實施方式相同的接頭10、第一蓋體12、第二蓋體14、第一緊固件150、第二緊固件(圖未示,可參照第2圖)、連動件(圖未示,可參照第2圖)以及光訊號處理部(圖未示,可參照第2圖),因此可參照第1圖之實施方式中的相關敘述,在此不再贅述。
在此要說明的是,於本實施方式中,可插拔光收發模組5的把手56的外型呈拉環狀,因此可方便地供使用者按持,進而達到容易操作把手56轉動的功效。
由以上對於本創作之具體實施例之詳述,可以明顯地看出,本創作所提供的可插拔光收發模組的一主要技術特徵,在於可插拔光收發模組係以第一緊固件將第一蓋體緊固至接頭的固定塊的第一表面,並以第二緊固件將第二蓋體緊固至固定塊的第二表面。換言之,本創作的可插拔光收發模組係分別將第一蓋體與第二蓋體緊固至接頭。藉此,本創作的可插拔光收發模組即可採用長度較短的第一緊固件與第二緊固件。除了可達成使第一蓋體與第二蓋體夾持卡合接頭的最基本目的之外,長度較短的第一緊固件與第二緊固件還具有較優良的機械強度,不易發生斷裂問 題。本創作的可插拔光收發模組的另一主要技術特徵,在於提供一種可使可插拔光收發模組脫離光訊號接口的分離機構設計,可方便使用者操作,並可有效地加速使兩者分離之操作時間。
雖然本創作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可插拔光收發模組
10‧‧‧接頭
100‧‧‧固定塊
100a‧‧‧第一表面
100a1‧‧‧第一緊固孔
102‧‧‧插接座
12‧‧‧第一蓋體
120‧‧‧第一通孔
122‧‧‧第二卡合塊
14‧‧‧第二蓋體
14a‧‧‧內表面
140‧‧‧第二通孔
142‧‧‧第一卡合塊
144a‧‧‧第一溝槽
144b‧‧‧第二溝槽
144c‧‧‧活動空間
146‧‧‧槽孔
150‧‧‧第一緊固件
152‧‧‧第二緊固件
16‧‧‧把手
160‧‧‧樞接桿
160a‧‧‧凸出部
162‧‧‧側桿
162a‧‧‧端部
164‧‧‧套管
18‧‧‧連動件
180‧‧‧樞軸
182‧‧‧第一端
184‧‧‧第二端
19‧‧‧光訊號處理部

Claims (12)

  1. 一種可插拔光收發模組,適於連接一光訊號接口,該光訊號接口中具有一卡固彈片,該卡固彈片開設一開孔,該可插拔光收發模組包含:一接頭,用以連接一光纖線材,並包含一固定塊,該固定塊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分別位於該固定塊的兩相對側,該固定塊還具有一第一緊固孔以及一第二緊固孔,分別由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向內形成;一第一蓋體,抵靠該第一表面,並具有一第一通孔,該第一通孔與該第一緊固孔連通;一第二蓋體,抵靠該第二表面,並具有一第二通孔,該第二通孔與該第二緊固孔連通,該第二蓋體包含一第一卡合塊,卡合於該開孔中;一第一緊固件,用以經由該第一通孔緊固至該第一緊固孔中,致使該第一蓋體固定至該固定塊;以及一第二緊固件,用以經由該第二通孔緊固至該第二緊固孔中,致使該第二蓋體固定至該固定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插拔光收發模組,其中該第二蓋體具有一內表面以及一外表面,該第一卡合塊位於該外表面,該第二蓋體具有一槽孔,貫穿該第二蓋體並毗鄰該第一卡合塊,該可插拔光收發模組還包含:一把手,包含一樞接桿,該樞接桿樞設於該內表面, 並具有一凸出部;以及一連動件,樞設於該內表面,並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該凸出部係位於該內表面與該第一端之間,並且該第二端係位於該槽孔上方,其中當該樞接桿轉動而使該凸出部推擠該第一端時,該連動件係受力而轉動,致使該第二端經由該槽孔突伸出該第二蓋體之外,並推擠該卡固彈片而使該開孔遠離該第一卡合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可插拔光收發模組,其中該第二蓋體以該內表面抵靠該第二表面,致使該樞接桿與該連動件限位於該第二蓋體與該固定塊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可插拔光收發模組,其中該樞接桿的兩端分別由該第二蓋體的兩相對側穿出,該把手還包含:兩側桿,分別連接該樞接桿的兩端,該些側桿分別具有相向延伸的兩端部;以及一套管,套接於該兩端部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可插拔光收發模組,其中該樞接桿、該些側桿與該套管構成一環狀外型,並且該把手係環繞於該接頭之外。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可插拔光收發模組, 其中該第一蓋體包含一第二卡合塊,用以卡合該套管。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插拔光收發模組,其中該第一緊固孔與該第二緊固孔相互連通。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插拔光收發模組,還包含一光訊號處理部,連接該第一蓋體,並可插拔地容置於該光訊號接口中。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插拔光收發模組,其中該接頭為一卡接式(Straight Tip,ST)圓形接頭。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插拔光收發模組,其中該接頭與該光纖線材係一體形成一主動光纖纜線(Active Optical Cable,AOC)。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插拔光收發模組,其中該第一緊固件與該第二緊固件為兩螺絲,並且該第一緊固孔與該第二緊固孔為兩螺孔。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插拔光收發模組,其中該第一緊固件與該第二緊固件為一體成型之一鉚釘。
TW103214416U 2013-10-31 2014-08-13 可插拔光收發模組 TWM49367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067,990 US20150117819A1 (en) 2013-10-31 2013-10-31 Pluggable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3676U true TWM493676U (zh) 2015-01-11

Family

ID=52783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4416U TWM493676U (zh) 2013-10-31 2014-08-13 可插拔光收發模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117819A1 (zh)
TW (1) TWM4936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7853B (zh) * 2017-03-03 2018-03-11 英屬維京群島商祥茂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收發器
TWI647882B (zh) * 2017-10-20 2019-01-11 創威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小封裝熱插拔收發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71414A (ja) * 2012-10-01 2014-04-2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モジュール及び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USD948456S1 (en) * 2019-08-08 2022-04-12 Optoway Technology Inc.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 module
US11372177B2 (en) * 2020-04-21 2022-06-28 Ii-Vi Delaware, Inc. Pluggable transceiver retainer
US11340411B2 (en) 2020-04-21 2022-05-24 Ii-Vi Delaware, Inc. Pluggable transceiver retai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82559U (en) * 2001-10-17 2004-04-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Optical transceiver
JP2005316475A (ja) * 2004-04-29 2005-11-10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トランシーバ
US7413473B2 (en) * 2005-08-26 2008-08-19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EMI gasket
JP2012168253A (ja) * 2011-02-10 2012-09-06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光モジュール接続装置
US9017091B2 (en) * 2012-02-03 2015-04-28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able assembly having positioning structure for positioning internal printed circuit boards
TWI484235B (zh) * 2012-11-30 2015-05-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通訊模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7853B (zh) * 2017-03-03 2018-03-11 英屬維京群島商祥茂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收發器
TWI647882B (zh) * 2017-10-20 2019-01-11 創威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小封裝熱插拔收發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17819A1 (en) 2015-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93676U (zh) 可插拔光收發模組
CN107015317B (zh) 具有拉柄部的光收发器
US7588373B1 (en) Optical connector plug
JP5433802B1 (ja) 光コネクタ
US9213150B2 (en) Optical coupling apparatus and optical transceiver installing the same
JP6434742B2 (ja) 2芯型光コネクタプラグ
JP5053928B2 (ja) 光コネクタプラグ
KR100204372B1 (ko) 광섬유 커넥터용 어댑터 조립체
US9904021B2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TWI448758B (zh) 防水光纖連接器及其光纖插頭與光纖適配器
TWM531673U (zh) 可快速解鎖的光纖插頭連接器
JP5777824B2 (ja) プラグコネクタ
TWI453481B (zh) 防水光纖連接器及其光纖插頭與光纖適配器
US8764312B2 (en) Optical connector plug having improved latching mechanism
JP6805746B2 (ja) 光トランシーバ
JP2012037652A (ja) 光コネクタ、取り外し治具、及び光コネクタの取り外し構造
EP2144100A1 (en) Optical Connector Plug
TW201202775A (en) Optical fiber coupling connector
US9523827B2 (en) Optical-electrical composite connector
JP2017026671A (ja) 光コネクタ
TWM434947U (en) Fiber connector
JP2012053375A (ja) 多連結型光コネクタ
JP2014063111A (ja) 光コネクタ
JP2018010043A (ja) 光トランシーバ
JP6293832B2 (ja) 光コネクタ組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