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3593U - 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及具有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的路燈控制系統 - Google Patents

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及具有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的路燈控制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3593U
TWM493593U TW103209245U TW103209245U TWM493593U TW M493593 U TWM493593 U TW M493593U TW 103209245 U TW103209245 U TW 103209245U TW 103209245 U TW103209245 U TW 103209245U TW M493593 U TWM493593 U TW M49359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ower generation
container
generation system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92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ng-Zhen Liao
yu-zhen Chen
Pei-Yu Liao
Shu-Xuan Liao
Original Assignee
Sweet Corp 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weet Corp E filed Critical Sweet Corp E
Priority to TW1032092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3593U/zh
Publication of TWM4935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3593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Description

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及具有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的路燈控制系統
本新型有關於一種發電系統,特別是一種組合式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及具有所述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的路燈控制系統。
現行獲得能源的方法以火力、水力、天然氣、光伏電池、風力、以及核能等屬於較普遍的方式。其中,又以水力、風力及太陽能發電屬於可再次利用的發電方式。
一般而言,水庫式發電廠的大型水力發電系統大致包含水庫、取水塔、水流管道及具有多個渦輪發電機組的變電廠。藉由在山脈中所建置的水庫將河川阻擋,進而達到集水的效果。取水塔設置於水庫中,透過水流管道進而使水庫中的水從高處往低處的渦輪發電機組流動。透過由高處取水塔所截取的水流往低處流動所產生的水流動力,進而推動渦輪發電機組,藉此產生電能。
然而,此種大型水力發電廠產生電能的方式,除了需要建造無法隨意移動的大型水庫、取水塔、大型變電廠外。大型水力發電廠所使用的渦輪發電機組體積亦龐大,建構成本昂貴、技術複雜。此外,由於大型水力發電系統占據面積龐大,系統的維護亦有困難性。
基於上述,水力發電系統所產生的電能多是透過中央供電系 統傳送至區域、居家,若中央供電系統遭受損害時,將導致區域、居家無法正常供電。
因此,如何設計出不占據如大型水力發電系統的空間,進而降低流體發電成本,此外更能夠透過流體發電提供區域居家環境獨立供電的效果的可移動式、組合式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乃本新型所欲解決的問題。
有鑒於上述問題,本新型之一目的在於提出一種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不須要使用中央供電網路系統,而以獨立自主的型態,穩定地發電、蓄電、配電、供電。
本新型之另一目的在於提出一種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可以作為臨時電源供應之用。
本新型還提出一種具有所述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的路燈控制系統,可以獨力發電運作。
為達上述目的,本新型的一種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具有一第一容器、一第一發電機組、一匯流容器、一揚水模組及一電子控制裝置。第一容器用以容納一流體。第一容器具有一入水口及一出水口。第一發電機組設置於出水口的下方,用以透過所述流體的流動進而產生電能。匯流容器設置於第一發電機組的下方,用以匯集所述流體。揚水模組具有一揚水控制裝置及一揚水管。揚水控制裝置分別與匯流容器及揚水管的入水端相連通。揚水管的出水端位於第一容器的入水口上方。揚水控制裝置用以加壓所述流體,進而所述流體從揚水管的入水 端往揚水管的出水端流動。電子控制裝置與第一發電機組電性連接,用以控制第一發電機組所產生之電能輸送至一儲電設施或一負載。
在一實施例中,匯流容器為一集水槽且具有一螺旋管路。螺旋管路的入水端管路連接於匯流容器的出水端。揚水控制裝置為一水錘泵且配置於螺旋管路的出水端。
在一實施例中,匯流容器還設有一水閥,其位於螺旋管路上。
在一實施例中,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更具有一發電電壓版。揚水控制裝置的出水端還設有一噴嘴孔。發電電壓版設置於噴嘴孔的對向。
在一實施例中,匯流容器為一匯集井。揚水控制裝置為一電動抽水幫浦且設置於匯流容器內。
在一實施例中,揚水控制裝置受電子控制裝置的調控,進而控制啟動或關閉。
在一實施例中,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更具有至少一管路。第一容器呈倒L型。揚水管的出水口位於倒L型的第一容器的一端,倒L型的第一容器的另一端設有一倒脚槽。倒脚槽的底部與管路聯通,管路的出水端的下方設有匯流容器。在一實施例中,揚水控制裝置為一揚水泵且具有一葉輪。葉輪設置於第一容器的出水口的下方且位於匯流容器的上方。藉此,當該流體流過葉輪,驅動揚水控制裝置運作。
在一實施例中,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還具有至少一管路、一回收管及一回收承盆。第一容器的底部與管路聯通且管路的出水端的下方設有匯流容器。回收管的一端連接回收承盆,另一端連接第一容器。揚 水管的出水口位於回收承盆上方。其中,回收承盆與第一容器具有一高度差。
在一實施例中,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更具有一葉輪或渦輪。揚水控制裝置為一揚水泵。葉輪或渦輪位於第一容器的出水口的下方且耦接揚水控制裝置。藉此,當葉輪或渦輪受流體驅動,進而驅動揚水控制裝置的運作。
在一實施例中,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更具有一第二揚水模組及一第二匯流容器。第二揚水模組具有一第二揚水控制裝置及一第二揚水管。第二揚水控制裝置與第二匯流容器及第二揚水管相連通。第二揚水控制裝置用以加壓所述流體,進而所述流體從第二揚水管的入水端往第二揚水管的出水端流動。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揚水控制裝置是選自一電動抽水幫浦、一揚水泵或一水錘泵之其中之一組。
在一實施例中,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更具有至少一第二容器及一第二發電機組,設於第一發電機組及匯流容器之間。第二容器具有一入水口及一出水口。第二容器的入水口位於第一發電機組的下方,用以接收流經第一發電機組的所述流體。第二發電機組設置於第二容器的出水口的下方,用以透過所述流體的流動進而產生電能。電子控制裝置電性連接第二發電機組。
在至少一實施例中,上述第一發電機組或第二發電機組分別具有至少一發電機及一葉輪或渦輪,該發電機與該葉輪或渦輪相組裝,且該葉輪或渦輪位於該出水口的正下方。
承前所述,在至少一實施例中,上述第一發電機組或第二發電機組分別更具有至少一主動體及至少一從動體。主動體固接於葉輪或渦輪之一側。從動體與發電機相組裝且從動體鄰設於該主動體。當主動體驅動從動體轉動,進而帶動發電機發電。在一實施例中,主動體及從動體可為齒輪。
在一實施例中,主動體為一主動磁體,其周缘設有一磁極。從動體為一從動磁體,其周缘設有相應於主動磁體的相同的一磁極。
由另一角度而言,本新型還提供一種路燈控制系統。路燈控制系統具有如上述所述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之任一種、至少一路燈。路燈電性連接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的電子控制裝置。在一實施例中,路燈控制系統還具有一固定套環、承座。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的第一容器透過固定套環及承座固設於路燈的一中段位。
基於上述,本新型主要回收流體的方式有:一是以泵(Pump)回收;二是以水錘泵(Water Hammer)揚水機回收;三是以電動抽水機回收水體。
一、泵:令流體(通常為水)自高處(上池)落下以沖擊渦輪或葉輪以驅動發電機組及泵,使發電機組發電,同時以泵回收水體,將水體抽吸推揚返回高處之上池。
二、水錘:令水體高處落下以沖擊發電機組,再將此已完成沖擊發電機組,落至低處之流體,匯集、導入足以形成水錘作用之管路系統及設施,以將該匯集之流體,得以不斷地持續向上揚升至特定高度,重行落下再次沖擊發電機組。
三、電動抽水幫浦:若要系統直接以電動抽水幫浦回收水體,經特殊設計,降低揚水的高度及距離,以減低電動抽水幫浦的電能消耗,才能使系統產出足夠的電能供系統本身的電動抽水幫浦和電子控制裝置,以及系統外的負載使用或儲存。
第一項之泵所採取的水體,是以水體直接沖擊泵的渦輪或葉輪,較可以直接回收水體。
第二項之水錘泵作用回收,由於以水錘作用所製作之裝置,在運作時通常會隨著其閥門之閉合洩出部份尾水,因此無法將全數之流體,完全以水錘作用重行推揚回特定高程。因此,在某些實施例中,亦在系統的最低處設計有一匯集池(匯集容器),以匯集尾水(水體)及系統內落至最低處之水體。由於尾水匯集池係位於更低處,並配置有電力抽水幫浦,因此得以將系統內的泵或水錘揚水機所未能吸取的所有流體,悉數重行推揚至系統所設定之高度,加以循環利用。
縱合上述,本新型「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的一實施例中,可以透過無電力損耗的泵或水錘泵作用為主,再以抽水幫浦為輔。
在另一實施例中採直接以電動抽水機回收水體。藉此,本新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的發電方法得以不斷自我循環,持續驅動系統內的各發電機組,進而不斷地獲取電能加以儲存或利用。
此外,對於沖擊、驅動發電機組之流體,除儲蓄池內流體的質量及壓強之考慮外,在沖擊發電機組及泵的方式,亦可設置有一高壓水槍或一加壓泵,以獲取更大之動能,其運作可採取開放式沖擊,如一般葉輪、槳片的直接沖擊;或是以半封閉式渦輪驅動,如佩爾頓輪(Pelton Turbine) 或是引發邊界層效應(Boundary layer effect)的特斯拉輪(Tesla Turbine)。開放式沖擊較容易導致系統之流體逸失,可能需較頻繁補充流體;封閉式驅動則系統的流體損失較少,且效率較高。
在配置有電動抽水幫浦的實施例中,其主要目的在於電動抽水幫浦具有調節進、出水量的功用。此外,在設有自動偵測機制的實施例中,例如當蓄水槽的水位及壓強異常時,系統即可自動啟動電動抽水幫浦,以調節蓄水槽的水位,使蓄水槽維持一定的壓強。
在某些實施例中亦可省略泵或水錘泵,而直接以電動抽水幫浦取用系統自身所產電能回收水體,將水體直接推揚回蓄水槽,同樣亦能達到進、出水量的平衡,維持儲水槽之壓強及位能,但亦能產出極大比例之電能,供應系統外之負載使用。
在某些實施例中,當所述流體驅動位在所述管路下方的至少一發電機組中的一發電機的葉輪或渦輪轉動,能够透過齒輪或其他旋轉體等主動體透過皮帶等傳遞機構帶動多個齒輪或其他旋轉體等從動體,形成聯動的群組圓周運動,進而同時驅動至少多個發電機。在某些實施例中,例如發電機組除了具有至少二發電機、葉輪或渦輪外,還具有周緣為N極或S極的至少一主動磁體及周緣相同于主動磁體的磁極的至少一從動磁體。葉輪的一側或兩側設置有主動磁體。主動磁體的相鄰處,依序設置有從動磁體。發電機能夠與主動磁體相組裝或與從動磁體相組裝。
100、200、300、400、500、700、‧‧‧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
600‧‧‧路燈控制系統
104‧‧‧發電機組A
105‧‧‧發電機組B
111‧‧‧第一容器
1110‧‧‧入水口
1112‧‧‧出水口
112‧‧‧第二容器
1120‧‧‧入水口
1122‧‧‧出水口
113‧‧‧第三容器
1130‧‧‧入水口
1132‧‧‧出水口
114‧‧‧第四容器
1140‧‧‧入水口
1142‧‧‧出水口
115‧‧‧匯流容器
121-128‧‧‧發電機組
13‧‧‧水柱噴嘴口
14‧‧‧揚水控制裝置
141‧‧‧揚水管
15‧‧‧匯流容器
151‧‧‧護蓋
172‧‧‧螺旋管路
16‧‧‧管體
161‧‧‧門孔
162‧‧‧氣孔
163‧‧‧上頂護蓋
17‧‧‧揚水控制裝置
171‧‧‧揚水管
174‧‧‧噴嘴孔
173‧‧‧發電壓電板
18‧‧‧電子控制裝置
181‧‧‧儲電設施
19‧‧‧發電機承座
21‧‧‧揚水控制裝置
212‧‧‧揚水管
22‧‧‧渦輪機
26‧‧‧智慧型控制中心
261‧‧‧電子控制設施
262‧‧‧監控系統
263‧‧‧電塔
27‧‧‧注水孔
211‧‧‧葉輪
231、232‧‧‧管路
233‧‧‧水閥
31‧‧‧加壓泵
311‧‧‧出水管
312‧‧‧清潔閥
313‧‧‧抽水管
32‧‧‧下保護罩
33‧‧‧葉輪
34‧‧‧基座
341‧‧‧滾輪
35‧‧‧警報器
36‧‧‧插座
361‧‧‧開關器
411‧‧‧底面
412‧‧‧底面
413‧‧‧出水孔
414‧‧‧出水孔
42、43‧‧‧葉輪
45‧‧‧承座
511‧‧‧固定套環
52‧‧‧路燈
61‧‧‧擋水板
62‧‧‧觀測孔
63‧‧‧倒腳槽
631、811‧‧‧管路
632‧‧‧噴流嘴
812‧‧‧回收管
817‧‧‧回收承盆
821‧‧‧主動磁體
823‧‧‧從動磁體
830‧‧‧葉輪護罩
N‧‧‧N極
圖1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新型第三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新型第四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的部份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新型第五實施例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新型一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應用於路燈供電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新型第六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8A為本新型發電機組的一實施態樣結構示意圖。
圖8B為具有如圖8A的發電機組的第七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新型第八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來詳細說明本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相同的符號代表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構件或裝置。
本新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具有(但不限於此)至少一容器、一發電機組、一匯流容器、一揚水模組及一電子控制單元。請先參 照圖1,在第一實施例中,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100具有三組容器、三組發電機組、二組匯流容器、二組揚水模組及一電子控制裝置18。三組容器分別為一第一容器111(或稱上池)、一第二容器112(或稱中池)及一第三容器113(或稱下池)。
複數個發電機組分別為一發電機組(或第一發電機組)121、發電機組(或第二發電機組)122及發電機組123。發電機組121設置於第一容器111的下方。更具體而言,第一容器111具有一入水口1110及一出水口1112,發電機組121是設置於出水口1112的下方。
發電機組122設置於第二容器112的下方。更具體而言,第二容器112具有一入水口1120及一出水口1122。發電機組122是設置於出水口1112的下方。
發電機組121設置於第三容器113的下方。更具體而言,第三容器113具有一入水口1130及一出水口1132。發電機組123是設置於出水口1132的下方。
上述發電機組121、122、123用以透過所述流體的流動進而產生電能。電子控制裝置18用以控制發電機組121-123將產生之電能輸送至一儲電設施181。
在本實施例,發電機組121、122、123是分別固設於一發電機承座19上(圖式僅標示其中之一)。
發電機組121-123內具有至少一組發電機(例如渦輪發電機)。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100還具有一水柱噴嘴口13(圖式僅顯示其中之一)。以第二容器112為例,水柱噴嘴口13的一端連接第二容器112的出水口 1122,另一端呈多個分支開口,每一開口對應一發電機組122。
在本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100所設置的二組匯流容器分別為匯流容器15及匯流容器115。在其他實施例亦可僅設置其中之一種匯流容器。在本實施例系統所設置的二組揚水模組分別為第一揚水模組或第二揚水模組。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僅設所述兩組揚水模組中之其中之一種或是所述兩組揚水模組均採用的揚水模組。
其中,匯流容器15為一匯流井,設置於發電機組123的下方,用以匯集所述流體。在本實施例中,匯流容器15是設置於發電機組123的正下方的一側。匯流容器15上還可設置有一護蓋151。
第一揚水模組則設置於匯流容器15。第一揚水模組具有一揚水控制裝置14及一揚水管141。揚水控制裝置14分別與匯流容器15及揚水管141的入水端相連通。揚水管141的出水端位於第一容器111的入水口1110的上方。揚水控制裝置14例如是一電動抽水幫浦,用以加壓所述流體,進而所述流體從揚水管141的入水端往揚水管141的出水端流動。
在本實施例中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100的匯流容器115為一集水槽,其設置於最下層之第三容器113的正下方。匯流容器115則配置有一螺旋管路172,螺旋管路172的入水端連接於匯流容器115。在本實施例中,匯流容器115還設有一水閥233,其設於螺旋管路172上,用以控制出水端的開合。
第二揚水模組具有一揚水控制裝置17及一揚水管171。揚水控制裝置17分別與匯流容器115及揚水管171的入水端相連通。揚水控制裝置17用以加壓所述流體,進而所述流體的一部分從揚水管171的入水端往第 二揚水管171的出水端流動。在本實施例中的,揚水控制裝置17為一水錘泵且配置於螺旋管路17的出水端。揚水管171的出水端位於第一容器111的入水口1110的上方。
本新型基於上述第一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100提供一種發電方法,於第一步驟,首先,於第一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100的第一容器111、第二容器112、第三容器113等蓄水容器注滿水體。
接著第二步驟,由上而下逐一或同時開啟發電機組121-123上方之第一、第二、第三容器111-113的出水口1112、1122、1132,令水體沖擊發電機組121-123,使發電機組121-123的驅動渦輪(圖式未繪出)產生電能。
再進入第三步驟,當第一容器111的水體完成沖擊發電機組121後,會直接匯入第二容器112。第二容器112的水體即經由下方之出水口1122沖擊發電機組122。
然後,進入第四步驟,水體再匯入第三容器113,第三容器113之水體亦經由下方之出水口1132沖擊發電機組123,後水體匯入匯流容器115。
再進入第五步驟,開啟水閥233,進而水體流入設置於匯流容器115之螺旋管路172並形成水體慣性動量至揚水控制裝置17。
藉此,水體慣性動量到達揚水控制裝置17時,由於突然受阻於揚水控制裝置17內的閥門。因此瞬間產生壓力波,將水體經由揚水管171的入水端逐漸向上推揚至揚水管171的出水端,其位於第一容器111之上。
再請持續參照圖1,接著,經過揚水控制裝置17而溢出的之 水體流入匯流容器15。
之後,進入第六步驟,設置於匯流容器15內之揚水控制裝置14透過電子控制裝置18所設定之啟動條件,開始抽取匯流容器15內之水體,沿揚水管141將水體從揚水管141的入水端推揚至揚水管141的出水端,其位於第一容器111之上方。
透過上述步驟,本發電方法可以透過揚水控制裝置14例如本實施例為一電動抽水幫浦及揚水控制裝置17例如本實施例的水錘泵,將水體將流體推升至高處,使系統維持一定位能及壓強,得以持續循環運作發電,產出電能,以供應系統內及系統外之各種負載使用或儲存者。
本新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100不限於上述結構及發電發法,請再次參照圖1,在第一實施例中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100內還設置有一發電機組A 104及一發電機組B 105。在其他實施例亦可僅設置其中之一組或是不設置。更具體而言,發電機組A104、發電機組B 105是透過一發電機承座19分別設置於揚水管141及揚水管171的出水端下方、第一容器111的上方。
因此,對應第一實施例系統的發電方法還具有一第七步驟,發電機A104及一發電機B105經由揚水管141及揚水管171所匯入之水流驅動旋轉,產生電能。
在本實施例中,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100的揚水控制裝置17之出水端亦設置有一噴嘴孔174且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還具有一發電壓電板173,其設置於所述噴嘴孔174的對向方。
因此,對應第一實施例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100的發電方 法還具有第八步驟,藉由揚水控制裝置17的噴嘴孔174,將部分水體沖擊至發電壓電板173以獲額外之電能。
以上各發電機組121-123、發電機組A、B 104-105及發電壓電板173所獲之電能,則依電子控制裝置18之調控,輸往儲電設施181儲存或直接提供予系統內及系統外之負載使用。
透過本第一實施例之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100及其發電方法,水體在一次的流程中,可以最少進行五波的沖擊發電作用,若再加上壓電版173發電,則又可再獲額外的電能。如此,縱然揚水控制裝置14如電動抽水幫浦及內建於系統之電子控制裝置18均為耗電之負載,但僅使用了系統全體所獲電能的極小比例。
此外,由於本第一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100運作時可能產生維護問題,因此,在系統外設的管體16上還設置有維修門孔161,以供系統維修人員定期或不定期保養或維修。系統外管體16上亦可留有氣孔162,但氣孔162應設置濾網或其他足以防止異物進入系統妨害水體循環或禁絕蟲鳥侵入甚至結巢的設施。
本新型之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不限於上述第一實施例。以下再列舉多個實施例供參。
請參閱圖2,圖2為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200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係供電予集合住宅或社區的小型水力循環發電廠之應用。在一幢四層高的發電大樓2內,分別於各樓層設置有容器11,在第二實施例中,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200具有複數個容器111-114、複數個發電機組121-128、一匯流容器15、二組揚水模組及一電子控制裝置18。
複數個容器111-114分別為一第一容器(或稱上池)111、第二容器(或稱中池)112、第三容器(下池)113及第四容器(或稱底池)114。每一容器邊還能設有一安全護欄24(但亦可不設置)。
複數個發電機組121-128於每一樓層,例如二渦輪發電機組位於每一樓層,全部共為八部機組。
由於由同一水體循環沖擊發電,因此每一容器及發電機組均配置有合宜的進水口、出水口之管路銜接。以下一第一容器111及第二容器112為例。發電機組121透過管路231銜接設置於第一容器111的出水口1112的下方,用以透過所述流體的流動進而產生電能。發電機組121及發電機組122透過管路232相連。發電機組122的下方對應第二容器112的入水口1120,其他發電機組以此類推,不贅述。在第四容器114最末的發電機組128的出水口1281則對準揚水控制裝置21。
匯流容器15設置於發電機組128的下方,用以匯集所述流體。
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200還具有二揚水模組分別為第一揚水模組及第二揚水模組,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僅設置其中之一種。本第二實施例的第一揚水模組14如同第一實施例,不贅述。第二揚水模組具有一揚水控制裝置21及一揚水管212,其作用及功能與第一實施例的第二揚水模組相似,惟差別在於揚水控制裝置21為一揚水泵,其具有一葉輪211。揚水管212的出水端位於第一容器111的入水口1110上方。更具體而言,揚水管212是沿著發電大樓2的外牆沿申連接至頂樓上的一注水孔27。注水孔27位於第一容器111的入水口1110上方。
電子控制裝置18與一第一實施例的功能作用相同,與發電機 組121-128電性連接,用以控制發電機組121-128所產生之電能輸送至一儲電設施181。
請再次參照圖2,基於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200,本新型還提供另一種發電方法。首先,進入第一步驟,於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200的第一容器111、第二容器112、第三容器113、第三容器114等各容器(蓄水槽)11注入額定水體。
接著,進入第二步驟,第一容器111、第二容器112、第三容器113和第四容器114之一水閥233(圖式僅標示其中之一組)即被開啟,進而水體即沿著注水管232沖擊渦輪機22並同步驅動發電機組121、123、125、127產生電能。
隨後,進入第三步驟,完成沖擊前的發電機組121、123、125、127的渦輪機22(圖式僅標示其中之一組)之水體,旋即沿著配置於其下之出水管232洩流至下一部發電機組122、124、126,沖擊其渦輪22,以驅動發電機組122、124、126,進而產生電能。
如此由上而下,八部發電機121-128均獲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200內同一水體強大的位能、水體壓強以及水體由上而下的慣性動量沖擊發電,產生電能。
接著,進入第四步驟,水體最後並在沖擊最底下的一部發電機組128的渦輪機22後,由其出水口1281射向設置於其下方之揚水控制裝置21(揚水泵)之葉輪211,進而以驅動揚水控制裝置21吸取匯流容器15內業已完成第一輪沖擊發電落入匯流容器15內之水體並透過揚水控制裝置21的揚水管212將水體推揚至發電大樓2頂部,再由水體注入注水孔27注入第一容 器111,以進行第二輪發電,並如此持續循環。
此外,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200還設有第一揚水模組(但亦可不設置),其具有一揚水控制裝置14(電動抽水幫浦)及揚水管141,其功能與第一實施例的第一揚水模組相同。惟差異在於揚水管141是沿著發電大樓2的外側延伸至發電大樓2頂部。
因此,基於第二實施例系統的發電方法還具有第五步驟,透過揚水控制裝置14將水體由揚水管141並透過揚水控制裝置21的揚水管212將水體推揚至發電大樓2頂部,由水體注入注水孔27注入第一容器111,以進行第二輪發電,並如此持續循環。上述第四及第五步驟可同步執行或先後執行。
此外,本第二實施例的發電方法還具有第六步驟,透過電子控制裝置18控制來自發電機組121-128於持續循環發電所獲之電能輸往附設於系統外一旁的智慧型遠端控制中心26內之電子控制設施261,經過變頻、整流、升降壓等調控後儲存在供電及儲電設施181或經電塔263輸往遠端予用戶使用。
由於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200屬於較大規模之發電設施,控制中心26還能配備有監控系統262,若有突發狀況,監控系統262即可派員查看,加以排除。
請再參照圖3,圖3為本新型第三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300的結構示意圖,本新型第三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300是應用於移動式輔助供電。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300具有一第一容器111,用以容納一流體、一發電機組121、一匯流容器15、二組揚水模組及一電子 控制裝置18。
第一容器111為一蓄水槽,其具有一入水口1110及一出水口1112。出水口1112沿伸設有一出水管311。出水管311上還設置有一水閥233。出水口1112亦可視出水流強度及系統需要設置一加壓泵31。
發電機組121具有一發電機20及一葉輪33。發電機20固設於葉輪33的一側。葉輪33設置於出水管311的下方,用以透過所述流體的流動進而產生電能。
匯流容器15,設置於發電機組121的下方,用以匯集所述流體。
二組揚水模組分別為第一揚水模組及第二揚水模組,但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僅設置其中之一組、或是設相同之揚水模組或是更多組揚水模組。在第三實施例的第一揚水模組具有一揚水控制裝置14及一揚水管141。揚水控制裝置14為一電動抽水幫浦,分別與匯流容器32及揚水管141的入水端相連通。揚水管141的出水端位於第一容器111的入水口1110上方。揚水控制裝置14用以加壓所述水體,進而所述水體從揚水管141的入水端往揚水管的出水端流動。
第二揚水模組具有一揚水控制裝置21、一揚水管212。揚水控制裝置21為一揚水泵,其設置於發電機組的葉輪33相對發電機20的另一側。揚水控制裝置21分別與匯流容器32及揚水管212的入水端相連通。揚水管212的出水端位於第一容器111的入水口1110上方。揚水控制裝置21用以加壓所述水體,進而所述水體從揚水管141的入水端往揚水管212的出水端流動。
第二揚水模組還具有一抽水管313。揚水管212設於揚水控制裝置21的上端。抽水管313設於揚水控制裝置21的下端並位於水體的下方,進而能夠達到將匯流容器32的水體透過抽水管313往揚水管212流動。
電子控制裝置18與發電機組的發電機20電性連接,用以控制發電機組所產生之電能輸送至一儲電設施181或一負載(例如一外接電器)。
基於上述第三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本新型提出又另一種發電方法實施方式。
首先,進入第一步驟,注入水體至第一容器內至預設之一水位刻度,使水體獲一壓強。
然後進入第二步驟,打開水閥233。當水閥233被開啟後,第一容器111內之水體即驅動加壓泵31由出水管311噴出強勁水柱推動葉輪33。當葉輪33被強大水柱推動旋轉時,即可驅動發電機20,產出電能。
接著,進入第三步驟,透過電子控制裝置18控制發電機20將所產出的電能往一儲電設施或外部用戶使用。外部儲電設施例如是電池組及插座36。
第二步驟完成後除了進入第三步驟外,亦同時進入第四步驟,同時驅動揚水控制裝置(揚水泵)21,進而使抽水管313開始抽水至揚水管212。進而,水體揚升至第一容器11之頂端,重新注入第一容器111內。
本新型不限於上述構件,在本第三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300還具有一偵測系統,電性連接揚水控制裝置14。
因此,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300的發電方法還具有一第五步驟,若揚水控制裝置21或揚水管212突有阻塞或異常時,透過偵測系統自 動啟動揚水控制裝置14(電動抽水幫浦)並發出訊號。藉此,揚水控制裝置14代替揚水控制裝置21回收水體至第一容器111。此外,發出訊號能提醒使用者加以排除讓異常之情況。藉此,第一容器111內之水體能夠保持在一定的水位範圍。
基於上述第三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300及其發電方法,當人們欲使用電器時,僅需使用一插頭及開關器361插接於插座36,不需要來自中央供電系統的外來電力,即可以直接操作電器。此外,在欲中止本新型系統之運作時,則僅需關閉水閥233及拔除插頭或關閉開關器361,即可停止系統的發電運作。
本新型不限於上述構件,在第三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300還可具有一清潔閥312,用以將匯集容器32內的水體洩出。例如在搬家時,可由清潔閥312將系統內之水體洩出,以減少重量利於搬運。在其他實施例中,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300下方亦可設置有一基座34及二滾輪341。滾輪341設於基座下。
此外,在第三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300還可具有一上頂護蓋163及一下保護罩32。上頂護蓋163用以蓋設於第一容器111上。下保護罩32蓋設於匯流容器15及發電機組121。上頂護蓋163及下保護罩32上亦具有多個氣孔162,以利空氣對流,以免影響系統的發電效益。
此外,在第三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300還具有一警報器35。當系統裝置運作出現異常時,電子控制裝置18令警報器35發出訊號,進而用以警示使用者或相關人員進一步查看排除。
請再參照圖4,圖4為本新型第四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 系統的部份結構示意圖,用以說明在第四實施例的系統,對於發電機及揚水控制裝置分置於不同高程。在第四實施例中,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400具有一第一容器111、一發電機組121、一葉輪43、二揚水模組、一匯流容器15及一電子控制裝置18。
第三實施例與第四實施例的差異在於第四實施例的第一容器111具有一底面411及一底面412。底面411及底面412之間具有一高度差。底面411高於底面412。底面411上設有一出水孔413及底面412上設有一出水孔414。
發電機模組121具有發電機20及葉輪42。出水孔413設於葉輪42的上方,用以沖擊發電機模組的葉輪42且設置於相對出水孔414較高之位置。
二組揚水模組例如是第一揚水模組及第二揚水模組。第一揚水模組如上述實施例,不贅述。第二揚水模組的結構其與第三實施例相同,具有一揚水控制裝置21其為一揚水泵、一揚水管212及一抽水管313。差異在於:第四實施例的揚水控制裝置21是與葉輪43連接。葉輪43設於出水孔414的下方,用以沖擊葉輪43。
第四實施例中,由於出水孔413所承受水體之壓強低於出水孔414之壓強。因此,若基本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即可認知出水孔414的水體壓強大於出水孔413。
因此,第四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的發電方法還具有一步驟,當第四實施例的系統啟動時,水體由出水孔413沖擊發電機葉輪42並同步驅動發電機20發電。水體亦由出水孔414沖擊葉輪43,進而驅動揚 水控制裝置21,促使抽水管313開始吸水經由揚水管212向上揚升至第一容器111之頂端,將水體向槽內釋出,完成一趟水體流程。
再請參照圖5,其為本新型第五實施例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的結構示意圖。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500具有一第一容器111、複數個發電機組、一葉輪43、二揚水模組、一匯流容器15及一電子控制裝置18。以下僅針對與第四實施例不同之處進行說明,第五實施例的第一容器111內具有一底面411及一底面412。底面411設有出水孔413。底面412設有出水孔414。第五實施例差異在於底面411位於底面412的正上方。
此外,又由於系統本身水體的壓強夠大,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500還設置有複數個發電機組,以獲取更大的電能。所述發電機組與前述的構造相同不贅述。此外,本第五實施例還具有一發電機組承座427用以承載複數個發電機組。更具體而言,本第五實施例依設計還具有至少二承座45乘載發電機組承座427。發電機組所獲電能則經由電子控制裝置18控制輸往供電及儲電設施181儲存或者供應給系統內的揚水控制裝置14(電動抽水機)使用,亦可以直接提供予系統外之負載使用。在本實施例還可設置有一維修門451及一觀察窗452設置於系統500的下保護罩32上。
基於上述實施例及其變化態樣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請再參閱圖6,圖6為本新型一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應用於路燈供電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的路燈供電系統600具有如第四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400、一固定套環511、承座45及至少一路燈52,但不限於此,路燈供電系統600亦可與本新型第一、第三及第五實施例及其變化態樣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搭配使用。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400配署 有專用之電子控制裝置18及供電及儲電設施181,在此不贅述。此外,本實施例路燈供電系統600設定基本條件為供電予路燈52共8盞約2000w/h之電力,每天為12小時。
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400之第一容器11藉由固定套環511及承座45固設於8盞路燈52之其中之一的中段位置。電子控制裝置18及供電及儲電設施181配接電線至路燈供電系統600內之所有8盞路燈52。其中,電子控制裝置18亦可配備有無線傳輸模組,其可傳送訊號至一遠端管控中心之功能。
藉由上述的路燈供電系統600,本新型提供了對應路燈供電系統的發電方法實施方式。首先,進入第一步驟,當路燈供電系統啟動600後,依設定即可由出水孔414射出水體,揚水控制裝置21(抽水泵)21,藉此即時由抽水管313抽取已沖擊葉輪42及葉輪211而落至匯流容器15之水體,進而水體被從揚水管212的入水端推揚至揚水管212的出水端,進而回流至第一容器11之頂部。藉此,重行補充槽內水體,使之維持一定之水位及壓強。在另一步驟中,還可透過揚水控制裝置14將匯流容器內15的水體透過揚水管141從揚水管212的入水端推揚至揚水管212的出水端藉此,重行補充槽內水體。
於第一步驟之同時,亦可同步進行第二步驟,即當路燈供電系統啟動後,依設定可由出水孔413射出水體,進而驅動發電機20發電,以及電子控制裝置18控制發電機20所獲之電能輸往一儲電設施181。電子控制裝置18經升壓、整流、變頻等過程,即可直接將電能注入予供電及儲電設施181儲存或直接供應予路燈52使用。
其中,本路燈供電系統的發電方法還具有一第三步驟,若有任一路燈失能或本系統異常,則電子控制裝置18之無線傳輸模組即可即時發出訊號通知外部的遠端管控中心。藉此,管控中心能夠派遣工程人員赴現場查勘排除。即於上述電路供電系統,本系統可持續發電,故其供電及儲電設施181可隨時保持飽和。
本新型不限於上述第一至第五實施例,請再參照圖7,圖7為本新型第六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在第六實施例中,由於回收水體的揚程高度及距離之條件均不高且揚水控制裝置14(電動抽水幫浦)的耗電量較為有限。因此,本新型還設計有第六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700。
第六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700具有一第一容器111、複數個管路631、至少一發電機組、一匯流容器15、至少一揚水模組以及一電子控制裝置18。
第一容器111用以容納一流體,第一容器111具有一入水口及一出水口(圖式未顯示)。更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的第一容器呈倒〝L〞形,且設有一倒腳槽63以及位於入水口上方的一注水孔27。本第七實施例的系統還具有複數個管路631(圖式僅標示其中之一)。倒腳槽63底部聯通複數個管路631。管路631的洩水坡度向下約30°(或其他角度)。管路631尾端還設有一水閥233用以控制水體流出。水閥233之末端固設有一噴流嘴632。
發電機組121具有一發電機20及一葉輪42,其聯結方式如上實施例。葉輪42設置於出水口的下方,用以透過所述流體的流動進而產生電能。在本實施例中,發電機組中的葉輪42設置於噴流嘴632的出水口。更 具體而言,噴流嘴632之方向對準固設於其下方作開放式沖擊發電的葉輪42(噴流嘴亦可設計為深入於半封閉式之渦輪系統內)
匯流容器15具有一擋水板61及一護蓋。匯流容器15設置於發電機組的下方,用以匯集所述水體。
揚水模組具有一揚水控制裝置14及一揚水管141。揚水控制裝置14為一電動抽水幫浦,分別與匯流容器15及揚水管141的入水端相連通。揚水管141的出水端位於第一容器111的入水口上方。揚水控制裝置14用以加壓所述水體,進而所述水體從揚水管141的入水端往揚水管的出水端流動。更具體而言,匯流容器15底部最深處則配置有揚水控制裝置14,連接揚水管141向上延伸至第一容器111之注水孔27。
電子控制裝置18與發電機組121電性連接,用以控制發電機組所產生之電能輸送至一儲電設施181。
透過第六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700,進而本新型提出又一種發電方法實施方式。首先,進入第一步驟,於第一容器111中注滿水體。
接著,進入第二步驟,將管路631末端的水閥233打開,由於系統內自身之水體壓強及水頭、水尾間的高低差具有一定的位能,管路631內之水體即逐漸加大慣性動量。
接著,進入第三步驟,水體由噴流嘴632激射而出,推動發電機組中的葉輪42並同步帶動發電機20發電,產出電能。電能經導線(圖示未顯示)接往系統600內之電子控制裝置18。
接著,進入第四步驟透過電子控制裝置18將電能經整流、電 壓調控、變頻等調節後,即輸往供電及儲電設施181。
在對應本六實施例的發電方法還具有一第五步驟,當匯流容器15之水位達到一系統預設範圍時,電子控制裝置18即發出指令,令儲存設施181供電予揚水控制裝置(電動抽水幫浦)14,開始運作揚水。藉此,揚水控制裝置14即經揚水管141將所抽取之水體直接注入儲水槽11之注水孔27,補充儲水槽之水體質量,以維持其壓強,確保系統持續不斷地運作發電,以供系統內電動抽水幫浦14及系統外之負載使用。
此外,為維護系統之安全,本第六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700還可設有一防護罩(圖式未顯示),於電子控制裝置18、儲電設施181、第一容器111的注水孔27及觀測孔62、以及集水槽15上。藉此,避免人為或異物侵入,甚至蟲鳥結巢,致影響系統運作。
基於上述,本第六實施例的發電機組所產生之電能,足以供系統內揚水控制裝置(電動抽水幫浦)14使用,並有相當大比例之電能得以輸出供系統外之負載使用。本實施例所利用之能量係為1、儲水槽之水體壓強,2、位能及3、管路631內水體流動之慣性動量。
上述實施例的發電機組例如發電機組121-128多是具有一發電機及一葉輪或一渦輪機,例如第二實施例的發電機組121的發電機20是直接與渦輪機22相組裝。或是第三實施例或第六實施例的發電機組121的發電機20直接與一葉輪33或一渦輪相組裝。因此,每一葉輪33或一渦輪機22帶動一發電機20。但本新型的發電機組不限於此。請參照的圖8A及圖8B。圖8A為本新型發電機組的一實施態樣結構示意圖。圖8B為具有如圖8A的發電機組的第七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在本第七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所標示相同的符號代表相同功能或構件的裝置,在此不贅述。請先參照圖8A及圖8B,在本實施態樣的發電機組具有至少一主動體、一從動體、一發電機20及一葉輪42。葉輪42可設置於如第一容器111延伸設置的出水管311的下方。主動體固接於葉輪42之一側。從動體與發電機相組裝且鄰設於主動體。主動體驅動從動體轉動,進而帶動發電機發電。在本實施例中,主動體為一主動磁體821,其周缘設有一磁極。從動體為一從動磁體823,其周缘設有相應於主動磁體821的相同的一磁極。在其他實施例中,主動體與從動體亦可設計呈齒輪或其他旋轉體。主動體通過皮帶等傳遞構件帶動多個從動體,形成聯動的群組圓周運動,進而同時驅動至少多個發電機。
更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二主動磁體821分別設置於葉輪42的兩側軸延伸的位置。主動磁體821的相鄰處依序或多側設置有複數個從動磁體823。主動磁體821及從動磁體823分別可為三角形、圓型、十字形、五芒星形、六芒星形等任意形狀,在本實施例以圓形為例。主動磁體821的周緣設有相同磁極的N極(箭頭N),在另一實施例亦可為相同磁極的S極。從動磁體823的周緣亦設置有相應於主動磁體821的相同磁極,在本實施例即為N極。發電機20與從動磁體823相組裝。但不限於此,發電機20亦裝設於主動磁體821。
藉此,當容納於一容器(在本實施例以第一容器111為例)中的具有壓強及位能的水體,經過出水管311噴射於葉輪42,進而帶動葉輪42的轉動。當葉輪42被轉動,進而驅動主動磁體821的轉動。由於主動磁體821及從動磁體823同磁性相斥,因此主動磁體821的轉動,帶動了從動磁體823 進行相對圓周運動轉動。藉此,分別與主動磁體821及從動磁體相組裝的發電機20將被驅動發電。所產生的電能在透過如第一實施例的電子控制裝置18控制輸送並經整流、變壓、調頻等後輸往儲電設施181儲存或系統內或外的一負載(例如本實施例的揚水控制裝置)。因此,在本實施例的發電機組中,只要透過一個葉輪42便可同步驅動多組發電機20發電。
此外,本實施例的發電機組還設置有一葉輪護罩830,設置於葉輪42的周缘。因此,當水體噴設置葉輪42後,透過葉輪護罩830阻擋水體,避免水體四濺,而直接落入匯流容器15內。匯流容器15內設置有揚水模組中的揚水控制裝置14,揚水管141的出水端設於第一容器111的上方,其作用機制如第三實施例,在此不贅述。藉此,透過揚水控制裝置14及揚水管可將水體回收至第一容器111內,達到水體循環發電的效果。
上述具有主動磁體821及從動磁體823的發電機組的實施態樣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不限於上述第七實施例。請再參照圖9,圖9為本新型第八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在第八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具有一第一容器111(此為蓄水槽)、二組管路811、二組發電機組、一匯流容器15、一揚水模組及一電子控制裝置18。以下以一組發電機組及一組管路811進行說明,第一容器111的底部設置管路811。管路811向下傾斜延伸至匯流容器15的上方。
所述發電機組具有至少一葉輪42(亦可設置如渦輪)、一主動磁體821、一從動磁體823及至少一發電機20。葉輪42設置於管路811的出水口及匯流容器15上方之間。主動磁體821、從動磁體823、葉輪的連接關係如圖8A及第七實施例所述,在此不贅述。在本實施例中,多個發電機20分 別設置於相配合的從動磁體823上,此外,於葉輪42的外圍亦設置有葉輪護罩830。
揚水模組具有一揚水控制裝置(電動抽水幫浦)14及一揚水管141。匯流容器15的底部設置有揚水控制裝置14。揚水管141向上延伸,其構造與第六實施例相同不贅述。
此外,本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還具有一回收承盆817及一回收管812。回收管812的一端連接回收承盆817,另一端連接第一容器111。揚水管141的出水口位於回收承盆817上方。值得注意的是,回收承盆817與第一容器111具有一高度差,藉此,回收管822由高處往低處傾斜,進而將水體回收至第一容器111內,進而減少揚水控制裝置14所需揚水的電能消耗。此外,本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還具有二水閥233,分別設於管路811,用以控制管路811的開合。管路811的出水口還可設置有一噴流嘴632。
在其他實施例中,揚水控制裝置及揚水管亦可設計成如第四實施例或第一實施例所述的揚水控制裝置(水錘泵)17、揚水控制裝置(揚水泵)21。在其他實施例亦可有多個揚水模組的組合。換言之,只需要搭配適當比例的發電機及揚水控制裝置(水錘泵)17、揚水控制裝置(揚水泵)21,計算水體的流速級單位時間流量,亦可達到將水體提升至回收承盆817的效果。
因此,基於第八實施例,本新型提出相對第八實施例的一發電方法,首先,進入第一步驟,當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啟動前,令水體注入第一容器111中,使其獲得一壓強。
接著,進入第二步驟,依序開啟管路811上的水閥233。當水閥233開啟後,由於水體本身的壓強以及管路811向下傾斜的高度差,因此,水體急速地流向管路811的出水端。
接著,進入第三步驟,水體噴射至葉輪42。當葉輪42受到水體驅動轉動,進而同步經由軸轉帶動主動磁體821轉動。
由於主動磁體821及從動磁體823的周緣設置有相同的磁極,因此主動磁體821及從動磁體823因同磁性向斥,進而能夠產生圓周運動旋轉。
因此,進入第四步驟,主動磁體821轉動進而帶動從動磁體823轉動。
接著,進入第五步驟,每一從動磁體823帶動組裝於每一從動磁體823上的發電機20,進而產生電力。
接著,進入第六步驟,透過多個發電機20所產生的電力由一導線經電子控制裝置18,再加以整流、變壓、調控後,輸送至儲電設施181儲存或供一負載使用。
此外,接續第三步驟,還進入第七步驟,沖擊葉輪42後的水體受葉輪護罩830所遮擋,進而匯流於匯流容器15內。接著,進入第八步驟,藉由電子控制裝置18內的設定的水位偵測機制控制揚水控制裝置14適時的透過揚水管141將水體提升至一回收承盆817內。進而,水體可再透過回收管812回流至第一容器111內,使第一容器111維持一定水位,以維持一定壓強。藉此,本系統可持續循環運作,不斷產出電能以儲存或供電予系統內的電子控制裝置18或一負載(例如本實施例的揚水控制裝置)。此外,在本實 施例亦可裝設有如第六實施例的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700的防護罩,在此不贅述。
以上所述僅是本新型的可能實施方式。本新型的範圍並不以上述實施方式為限。舉凡熟習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新型之精神所作的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包含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0‧‧‧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
104‧‧‧發電機組A
105‧‧‧發電機組B
111‧‧‧第一容器
1110‧‧‧入水口
1112‧‧‧出水口
112‧‧‧第二容器
1120‧‧‧入水口
1122‧‧‧出水口
113‧‧‧第三容器
1130‧‧‧入水口
1132‧‧‧出水口
115‧‧‧匯流容器
121、122、123‧‧‧發電機組
13‧‧‧水柱噴嘴口
14‧‧‧揚水控制裝置
141‧‧‧揚水管
15‧‧‧匯流容器
151‧‧‧護蓋
172‧‧‧螺旋管路
16‧‧‧管體
161‧‧‧門孔
162‧‧‧氣孔
163‧‧‧上頂護蓋
17‧‧‧揚水控制裝置
171‧‧‧揚水管
174‧‧‧噴嘴孔
173‧‧‧發電壓電板
18‧‧‧電子控制裝置
181‧‧‧儲電設施
19‧‧‧發電機承座

Claims (19)

  1. 一種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包括:一第一容器,用以容納一流體,該第一容器具有一入水口及一出水口;一第一發電機組,設置於該出水口的下方,用以透過所述流體的流動進而產生電能;一匯流容器,設置於該第一發電機組的下方,用以匯集所述流體;以及一揚水模組,具有一揚水控制裝置及一揚水管,該揚水控制裝置分別與該匯流容器及該揚水管的入水端相連通,該揚水管的出水端位於該第一容器的入水口上方,該揚水控制裝置用以加壓所述流體,進而所述流體從該揚水管的入水端往該揚水管的出水端流動;以及一電子控制裝置,與該第一發電機組電性連接,用以控制該第一發電機組所產生之電能輸送至一儲電設施或一負載。
  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其中,該匯流容器為一集水槽且具有一螺旋管路,該螺旋管路的入水端管路連接於該匯流容器的出水端且該揚水控制裝置為一水錘泵且配置於該螺旋管路的出水端。
  3. 如請求項第2項所述之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其中,該匯流容器還設有一水閥,其位於該螺旋管路上。
  4. 如請求項第2項所述之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更包括一發電電壓版,其中,該揚水控制裝置的出水端還設有一噴嘴孔,該發電電壓版設置於該噴嘴孔的對向。
  5.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其中,該匯流容器為一匯集井,且該揚水控制裝置為一電動抽水幫浦且設置於該匯流容器內。
  6. 如請求項第5項所述之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其中,該揚水控制裝置受該電子控制裝置的調控。
  7. 如請求項第5項所述之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更包括至少一管路,該第一容器呈倒L型,該揚水管的出水口位於倒L型的該第一容器的一端,倒L型的該第一容器的另一端設有一倒脚槽,該倒脚槽的底部與該管路聯通,該管路的出水端的下方設有該匯流容器。
  8. 如請求項第5項所述之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更包括至少一管路、一回收管及一回收承盆,該第一容器的底部與該管路聯通且該管路的出水端的下方設有該匯流容器,該回收管的一端連接該回收承盆,另一端連接該第一容器,該揚水管的出水口位於該回收承盆上方,其中,該回收承盆與該第一容器具有一高度差。
  9.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更包括一葉輪或渦輪,該揚水控制裝置為一揚水泵,該葉輪或渦輪位於該第一容器的該出水口的下方且耦接該揚水控制裝置,當該葉輪或渦輪受該流體驅動,進而驅動該揚水控制裝置的運作。
  10.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其中,該第一發電機組包括至少一發電機及一葉輪或渦輪,該發電機與該葉輪或渦輪相組裝,且該葉輪或渦輪位於該出水口的正下方。
  11. 如請求項第10項所述之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其中,該第一發電機組更包括至少一主動體及至少一從動體,該主動體固接於該葉輪或渦輪之一側,該從動體與該發電機相組裝且鄰設於該主動體,該主動體驅動該從動體轉動,進而帶動該發電機發電。
  12. 如請求項第11項所述之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其中,該主動體為一主動磁體,其週缘設有一磁極,該從動體為一從動磁體,其週缘設有相應於該主動磁體的相同的一磁極。
  13. 如請求項第1項之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更包括一第二揚水模組及一第二匯流容器,該第二揚水模組具有一第二揚水控制裝置及一第二揚水管,該第二揚水控制裝置與該第二匯流容器及該第二揚水管相連通,該第二揚水控制裝置用以加壓所述流體,進而所述流體從該第二揚水管的入水端往該第二揚水管的出水端流動。
  14. 如請求項第13項所述之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其中,該第二揚水控制裝置是選自一電動抽水幫浦、一揚水泵或一水錘泵之其中之一組。
  15.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更包括至少一第二容器及一第二發電機組,設於該第一發電機組及該匯流容器之間,該第二容器具有一入水口及一出水口,該第二容器的入水口位於該第一發電機組的下方,用以接收流經該第一發電機組的所述流體,該第二發電機組設置於該第二容器的出水口的下方,用以透過所述流體的流動進而產生電能,該電子控制裝置電性連接該第二發電機組。
  16. 如請求項第15項所述之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其中,該第二發電機組包括至少一發電機及一葉輪或渦輪,該發電機與該葉輪或渦輪相組裝,且該葉輪或渦輪位於該出水口的正下方。
  17. 如請求項第16項所述之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其中,該第二發電機組更包括至少一主動體及至少一從動體,該主動體固接於該葉輪或渦輪之一側,該從動體與該發電機相組裝且鄰設於該主動體,該主動體驅動該從 動體轉動,進而帶動該發電機發電。
  18. 如請求項第17項所述之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其中,該主動體為一主動磁體,其周緣設有一磁極,該從動體為一從動磁體,其周緣設有相應於該主動磁體的相同的一磁極。
  19. 一種路燈控制系統,包括:一如請求項第1項至第17項任一項所述之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以及至少一路燈,該路燈電性連接該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的該電子控制裝置。
TW103209245U 2014-05-27 2014-05-27 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及具有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的路燈控制系統 TWM4935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9245U TWM493593U (zh) 2014-05-27 2014-05-27 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及具有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的路燈控制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9245U TWM493593U (zh) 2014-05-27 2014-05-27 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及具有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的路燈控制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3593U true TWM493593U (zh) 2015-01-11

Family

ID=52783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9245U TWM493593U (zh) 2014-05-27 2014-05-27 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及具有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的路燈控制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935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0610A (zh) * 2018-07-24 2019-07-26 天津天林欣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农业育种的实验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0610A (zh) * 2018-07-24 2019-07-26 天津天林欣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农业育种的实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55298B2 (en) Syphon wave generator
CN108953039A (zh) 一体式垂直轴风力发电与高空储水蓄能发电系统
KR101219784B1 (ko) 수질정화기능을 갖는 분수대
TW201542929A (zh) 流體自我循環的發電方法
TWM493593U (zh) 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及具有流體自我循環發電系統的路燈控制系統
WO2008061421A1 (fr)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production d'énergie
AU2016333303A1 (en) Generating energy by means of autarchic type 2.1 to type 4.1 hydroelectric power plants
CN202688970U (zh) 一种新型环保型水电站
US20100001530A1 (en) "Sandwich" multiple hydro turbine power driver technology
US9127641B2 (en) Sea electricity energy production device to produce renewable electricity
CN102635480A (zh) 风力结合水力发电装置
CN205567081U (zh) 一种风光储存互补一体化移动抽水系统
CN115520925A (zh) 基于蓄能发电的近乎零耗能的海水淡化方法及系统
CN212198870U (zh) 一种利用再生能源的回用水处理建筑结构
CN210679657U (zh) 一种排水管生产用出料冷却装置
CN209910436U (zh) 一种新型节能环保冷却塔
KR20130026797A (ko) 수차와 부력을 이용한 수력 발전시스템
KR101320044B1 (ko) 냉각탑 발전장치
CN105927457A (zh) 利用水体自重与浮力的相互作用建造循环水水力发电站
CN202325990U (zh) 太阳能蓄水发电系统
CN105041573A (zh) 一种垂直轴风力/水力发电装置
US8753066B1 (en) Tank-to-tank penstock electric generator system
CN215213765U (zh) 一种岛礁上设置的清洁能源收集和利用装置
CN210195932U (zh) 基于下沉气流的发电装置
CN104868826B (zh) 一种多能源联合发电的海水热源恒温恒湿小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