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1556U - 開口扳手 - Google Patents

開口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1556U
TWM491556U TW103211151U TW103211151U TWM491556U TW M491556 U TWM491556 U TW M491556U TW 103211151 U TW103211151 U TW 103211151U TW 103211151 U TW103211151 U TW 103211151U TW M491556 U TWM491556 U TW M49155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otrusions
open
platform
wrench
ope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1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h-Ching Hsieh
Original Assignee
Kabo Too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bo Tool Co filed Critical Kabo Tool Co
Priority to TW1032111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1556U/zh
Publication of TWM4915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1556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Description

開口扳手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扳手,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開口扳手。
扳手為多種手工具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其用來鎖固或拆卸各種大小、尺寸、形狀的工作件,且配合不同型態的工作件,更有各種不同用途的扳手,如開口扳手、套筒扳手、梅花扳手等。
一般常見的開口扳手,其驅動頭為U型開口,用以套設於工作件上,以驅動工作件。然而,為配合不同大小、型態的工作件,一般開口扳手之握把兩端的開口會配置不同尺寸的開口,但工作件種類繁雜,甚至應用於同一機件上的工作件,通常會超過兩、三種以上的型態,並非兩種尺寸的開口扳手能夠應用操作。
為解決上述問題,雖然市面上出現開口內側為不平整的表面,以增加與工作件的咬合,提升開口扳手搭配不同型態工作件的應用廣泛度,但反而容易造成工作件的磨損,縮短工作件與開口扳手本身的壽命,更容易造成操作時的不穩定,導致操作者手腕因施力不當而受傷。
本新型之目的是在提供一種開口扳手,其開口之側面具有多種型態的突起結構,其可在操作中與工作件緊密貼合、咬合,藉以提升操作過程的穩定度,並可避免工作件的磨損。
依據本新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開口扳手,包含一握把以及一驅動頭,其中驅動頭連接於握把之一端。驅動頭具有一開口,其包含一底面、一第一側面以及一第二側面。第一側面連接於底面之一端,第二側面連接於底面之另一端。第一側面包含二平台式凸起部以及凹陷部,各平台式凸起部之頂面皆為平面,且平台式凸起部之頂面位於同一水平面上,而凹陷部位於二平台式凸起部間。第二側面包含二第一弧形凸部以及二第二弧形凸部,其中二第一弧形凸部彼此毗鄰設置於第二側面,第二弧形凸部分別與各第一弧形凸部毗鄰。
藉此,本新型提供之開口扳手,可透過其第一側面之平台式凸起部與工作件貼合,且二平台式凸起部間的凹陷部更可配合外表凹凸不平之工作件,並可透過第二側面上兩種型態的弧形凸部,與工作件咬合,使開口扳手更能穩定帶動工作件。
依據前述之開口扳手,其中第一弧形凸部的曲率半徑為R1,第二弧形凸部的曲率半徑為R2,且R1大於R2。藉此,第一弧形凸部可用與咬合工作件,第二弧形凸部則 在操作過程中,可輔助咬合工作件,避免工作件拖離開口扳手的咬合,且可進一步避免開口與工作件過於緊迫抵頂而磨損。
依據前述之開口扳手,其中各第一弧形凸部相對於各平台式凸起部設置於第二側面。藉由第一弧形凸部與平台式凸起部相對應設置,更可提升開口扳手使用過程的穩定性及順暢度。
100‧‧‧開口扳手
110‧‧‧握把
120‧‧‧驅動頭
130‧‧‧開口
131‧‧‧第一側面
131a‧‧‧平台式凸起部
131b‧‧‧凹陷部
132‧‧‧第二側面
132a‧‧‧第一弧形凸部
132b‧‧‧第二弧形凸部
133‧‧‧底面
第1圖繪示依照本新型一實施方式的一種開口扳手的示意圖;第2圖繪示依照第1圖實施方式之驅動頭之放大示意圖;以及第3圖繪示依照第2圖實施方式之第二側面之放大示意圖。
請參照第1圖,係繪示依照本新型一實施方式的一種開口扳手100的示意圖。由第1圖可知,開口扳手100包含一握把110以及一驅動頭120,其中驅動頭120連接於握把110之一端,且驅動頭120具有一開口130,且開口130為U型開口。使用者在操作開口扳手100時,可將手握於握把110並將驅動頭120之開口130套設於工作件上,施力透過開口扳手100扳動工作件,使其被定位或是脫離 預設位置。
配合參照第2圖,係繪示依照第1圖實施方式之驅動頭120之放大示意圖。由第2圖可知,驅動頭120之開口130包含一第一側面131、一第二側面132以及一底面133,其中第一側面131及第二側面132分別連接於底面133之兩端。
特別的是,第一側面131包含二平台式凸起部131a以及一凹陷部131b。各平台式凸起部131a凸出設置於第一側面131,各平台式凸起部131a之頂面皆為平面,且每個頂面位於同一水平面上。因此,當驅動頭120之開口130套設於工作件時,透過各平台式凸起部131a位於同一水平面之頂面,可緊密地與工作件的外側貼合,有助於提升操作過程中的穩定性。
由於工作件的大小、外型不一,且一般扳手須具有可搭配多種型態工作件使用的特點,才能提升應用範圍的廣度。因此,本新型開口扳手100中,第一側面131之凹陷部131b位於二平台式凸起部131a間,藉以配合外型非平整的工作件,使工作件外側較為凸出的部分,在操作時,嵌入第一側面131之凹陷部131b,而穩定受開口扳手100帶動。凹陷部131b的配置,不但有利於本新型之開口扳手100應用於多種工作件上,更可避免在帶動工作件時,磨損其本身的紋路或外側型態。
再參照第3圖,係繪示依照第2圖實施方式之第二側面132之放大示意圖。由第3圖可知,驅動頭120之開 口130的第二側面132包含二第一弧形凸部132a以及二第二弧形凸部132b。二第一弧形凸部132a彼此毗鄰設置於第二側面132,二第二弧形凸部132b則分別於各第一弧形凸部132a毗鄰;也就是說,各第一弧形凸部132a的兩側分別為另一第一弧形凸部132a以及一第二弧形凸部132b。藉由兩種不同弧形凸部的設置,驅動頭120之開口130穩定地抵頂於表面凹凸不一的工作件,使操作更加順暢。
特別的是,第一弧形凸部132a的曲率半徑為R1,第二弧形凸部132b的曲率半徑為R2,且R1大於R2,而第二弧形凸部132b分別設置於二第一弧形凸部132a的兩側。因此,第一弧形凸部132a與第二弧形凸部132b整體突出的程度,由各第一弧形凸部132a的頂端朝第二側面132的兩端漸小。藉此,更可透過突出程度較高的第一弧形凸部132a與工作件穩定咬合,且在操作過程中,由兩側突出程度較小的第二弧形凸部132b輔助性地定位工作件,不但可避免工作件與開口130的咬合移位,更可避免過度磨損工作件。
另外,二第一弧形凸部132a相對於第一側面131上的二平台式凸起部131a設置於第二側面132。藉此,平台式凸起部131a可透過其平面穩定與工作件的外側貼合,再配合相對的第一弧形凸部132a頂端咬合工作件,而提升操作過程的穩定性,工作件與開口130也不易鬆滑、移位。
雖然本新型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的精神 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開口扳手
110‧‧‧握把
120‧‧‧驅動頭
130‧‧‧開口

Claims (3)

  1. 一種開口扳手,包含:一握把;以及一驅動頭,連接於該握把之一端,且具有一開口,其中該開口包含:一底面;一第一側面,連接於該底面之一端,且該第一側面包含:二平台式凸起部,各該平台式凸起部之頂面皆為平面,且該些平台式凸起部之頂面位於同一水平面上;以及一凹陷部,位於該二平台式凸起部間;一第二側面,連接於該底面之另一端,且該第二側面包含:二第一弧形凸部,彼此毗鄰設置於該第二側面;以及二第二弧形凸部,分別與各該第一弧形凸部毗鄰。
  2. 如請求項1的開口扳手,其中各該第一弧形凸部的曲率半徑為R1,各該第二弧形凸部的曲率半徑為R2,且R1大於R2。
  3. 如請求項1的開口扳手,其中各該第一弧形凸部相對於各該平台式凸起部設置於該第二側面。
TW103211151U 2014-06-24 2014-06-24 開口扳手 TWM4915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1151U TWM491556U (zh) 2014-06-24 2014-06-24 開口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1151U TWM491556U (zh) 2014-06-24 2014-06-24 開口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1556U true TWM491556U (zh) 2014-12-11

Family

ID=52576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1151U TWM491556U (zh) 2014-06-24 2014-06-24 開口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915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4436B (zh) * 2020-01-17 2020-12-21 英發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開口扳手的不對稱結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4436B (zh) * 2020-01-17 2020-12-21 英發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開口扳手的不對稱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908071A (zh) 防滑扳手型工具
TWI245688B (en) New driving tool combination system
TW202333902A (zh) 套筒驅動改良
US8973471B2 (en) Three-protuberance open-end wrench
SI1935568T1 (sl) Konfiguracija prijemne ploskve za roäśna orodja
TW201627112A (zh) 手工具加力棒
US1923964A (en) Tool
TWM491556U (zh) 開口扳手
US20100326245A1 (en) Unidirectional ratchet wrench
US20130192428A1 (en) Open end wrench
US20080072714A1 (en) Multipurpose prying tool
JP1715612S (ja) レンチ用ソケット
US807258A (en) Pipe-wrench.
CN102632474A (zh) 快速扳手
US20120297936A1 (en) Open end wrench
TWI435792B (zh) 扳手
US11426840B2 (en) Wrench capable of applying driving force on object to be driven effectively
US8413551B2 (en) Open-end wrench
TWM491555U (zh) 手工具夾部結構
TWI429513B (zh) 扳手
US20080072713A1 (en) Multipurpose prying tool
CN204700801U (zh) 可两用并作寸动的棘轮扳手
TWI380882B (zh) Anti-slip wrench
US1372278A (en) Pliers
CN204844068U (zh) 多功能安全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