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0947U - 氣動槍氣閥結構 - Google Patents

氣動槍氣閥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0947U
TWM490947U TW103207095U TW103207095U TWM490947U TW M490947 U TWM490947 U TW M490947U TW 103207095 U TW103207095 U TW 103207095U TW 103207095 U TW103207095 U TW 103207095U TW M490947 U TWM490947 U TW M49094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valve
air
gun
exhaus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70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en-Fa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Everwin Pneumat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win Pneumatic Corp filed Critical Everwin Pneumatic Corp
Priority to TW1032070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0947U/zh
Publication of TWM4909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0947U/zh

Links

Landscapes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Description

氣動槍氣閥結構
本創作主要關於氣動槍氣閥結構,其係應用於氣動槍的技術領域,尤指一種作工量大且重量輕之氣動槍結構。
木工匠在室內裝潢、DIY家具配備的組裝過程中,長需要使用繁多的釘子固定各組裝板結合,不論是鉚釘、直釘、夾釘...等。在沒有氣動槍時,木工匠必需透過手動的方式以施力、敲打各種釘子達到板材或材料結合之目的,然而手動的方式既耗時又費力故工作效率低;而使用電力式的釘槍,若在高山或偏遠地區電力不足的地方,電力式的釘槍便毫無用武之地;故後期出現在市場上的電動槍便廣受業界喜愛,其優點在於不需要通電且擊釘的速度快。
氣動槍又有直釘槍、蚊釘槍、F型釘槍、ㄇ型釘槍及夾釘槍...等。習知技術之氣動槍主要係在槍體安裝擊釘件,且設置一進氣通道及一排氣通道,藉由按壓扳機推動氣閥以開通進氣口,讓氣體由進氣口並透過進氣通道的引導推動擊釘件,讓擊釘件呈擊發狀態,並將槍體內多於的氣體由排氣通道排出,如此透過不斷地按壓及解除按壓扳機,氣源的氣體能導入進氣通道及槍體中多餘的氣體排出槍體外,以控制擊釘件呈擊釘狀態或未擊釘狀態。
習知技術之氣動槍係採用一進氣通道及一排氣通道的結構,以達到擊釘及未擊釘的狀態;惟,氣體行走的路徑影響氣 體掣動擊釘件之力道大小,故習知技術氣體僅有一進一出的過程中,氣體進出的時間點會直接影響氣動槍輸出動力的大小。有可能造成氣體的排氣時間提早而與氣體的進氣時間相同,進而影響氣動槍有效的作功量。而當氣體進、排氣的時間點有誤差時,在槍體內多餘的氣體則無法排出槍體外,此時會有殘留的氣體在槍體內而產生負功。正由於存在前述二因素,氣動槍作動力會降低,若要彌補該些缺失必須使用較大的馬力,以提升氣動槍的輸出功率,相對地氣動槍的體積及重量皆會變大,如此不利於握持且無法久握。
有鑑於此,為了改善上述缺失,本創作人經過多年的經驗及研究,研發出具有改善前述缺失,以提供重量輕且作功量大之氣動槍氣閥結構。
本創作主要目的係提供一進氣口搭配二排氣口的結構,讓槍體內的氣體能夠完全的排出,藉以穩定氣動槍的輸出功率,以結構簡單及輕量化的槍體,達到最大的作功量。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創作『氣動槍氣閥結構』,其包括:一槍體,其包括一握柄及一槍身,且於槍身內設有一氣室;一擊釘件,其一端設有一活動設置於氣室內之氣塞,另一端外露出槍身;一閥門組件,其組設於槍體內且閥門組件設有一第一排氣口,閥門組件進一步包括一閥座及一閥桿;該閥座對應握柄方向設有一內側,而閥座對應槍身方向設有一外側,該閥座於內側開設一入氣口、一第二排氣口,而閥座於外側設有一擊釘氣口及一復位氣口,該入氣口、第一排氣口、第二排氣口、擊釘氣口及復位氣口係相互導通;該閥桿活動設置於閥座上,閥桿在閥座上設有一擊 發位置及一未擊發位置;當閥桿在擊發位置時,擊釘氣口與入氣口連通,而閥桿阻擋入氣口與復位氣口連通,定義為一擊發路徑及第一排氣路徑,擊發路徑係氣源由入氣口導入經擊發氣口至氣室內正向推抵氣塞往擊發方向位移而帶動擊釘件位移,而第一排氣路徑係氣室內的氣體排出氣室並經槍身由第一排氣口導出;當閥桿在未擊發位置時,入氣口與復位氣口連通,該閥桿阻擋擊釘氣口與入氣口之連通,並定義一未擊發路徑及一第二排氣路徑,未擊發路徑係氣源由入氣口導入經復位氣口至氣室內反向推抵擊釘件;而第二排氣路徑係氣室內的氣體往擊釘位移的方向排出氣室,並經槍身由第二排氣口導出。
本創作進一步技術特徵,該復位氣口對應於第一排氣口 及入氣口設置的位置之間,而擊釘氣口對應於入氣口及第二排氣口之間。
本創作進一步技術特徵,進一步設有一扳機,其組設於 槍體上,且扳機設有一按壓部以及位於按壓部相反側之帶動部,而該帶動部組設於閥桿一端。
本創作進一步技術特徵,該閥門組件進一步包括一閥體 及一復位彈簧,該閥體包括一座體及一蓋體,該座體一端穿組槍柄並具有一容槽連通閥座而座體另一端位於槍身外,而該蓋體套組於座體的另一端,該第一排氣口設置於蓋體,而復位彈簧位於容槽內且一端固定於蓋體,另一端組設於閥桿結合扳機的相反端,且復位彈簧與扳機之帶動部同軸設置。
本創作進一步技術特徵,該握柄設有一氣源進氣道與入 氣口連通、一第二排氣道與第二排氣口連通,而該座體開設一第一 排氣道與容槽及第一排氣口連通。
本創作進一步技術特徵,該槍身設有一第一導流道及一 第二導流道,該第一導流道一端與擊釘氣口及蓋體的容槽連通,另一端連通氣室,且位於氣塞與槍身前側之間,而第二導流道一端與復位氣口連通,另一端連通氣室且位於氣塞與槍身後側之間。
本創作進一步技術特徵,該閥桿與閥座呈間隙設置。
本創作進一步技術特徵,該閥桿進一步設有複數止檔 環,該複數止檔環套設閥桿,當閥桿在擊發位置時,位於入氣口及復位氣口之止檔環以及位於擊釘氣口及第一排氣口之止擋環分別與閥座貼合;當閥桿在未擊發位置時,該位於第二排氣口與復位氣口之間的止檔環,及位於入氣口與擊釘氣口之間的止擋環與閥座貼合。
1‧‧‧槍體
11‧‧‧握柄
111‧‧‧氣源進氣道
112‧‧‧第二排氣道
113‧‧‧第一排氣道
12‧‧‧槍身
121‧‧‧氣室
122‧‧‧第一導流道
123‧‧‧第二導流道
13‧‧‧扳機
131‧‧‧按壓部
132‧‧‧帶動部
2‧‧‧擊釘件
21‧‧‧氣塞
3‧‧‧閥門組件
31‧‧‧閥座
311‧‧‧內側
312‧‧‧外側
313‧‧‧入氣口
314‧‧‧第二排氣口
315‧‧‧第一排氣口
316‧‧‧擊釘氣口
317‧‧‧復位氣口
32‧‧‧閥桿
323‧‧‧連接段
33‧‧‧閥體
331‧‧‧座體
332‧‧‧蓋體
333‧‧‧容槽
34‧‧‧復位彈簧
35‧‧‧止擋環
S1‧‧‧擊發路徑
S2‧‧‧第一排氣路徑
S3‧‧‧未擊發路徑
S4‧‧‧第二排氣路徑
第一圖係本創作立體示意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第一圖A-A線段之擊發狀態剖面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閥桿位於擊發位置示意圖。
第四圖係本創作未擊發狀態剖面圖。
第五圖係本創作閥桿位於未擊發位置示意圖。
本創作為達成上述的目的與功效,以及所採用之技術 手段與構造,茲搭配圖示就本創作的實施例加以詳細說明其特徵與功效。
本創作一種『氣動槍氣閥結構』,其可應用於各種氣 動槍,如直釘槍、蚊釘槍、F型釘槍、ㄇ型釘槍及夾釘槍...等,而本 實施例係應用於夾釘槍,不以此為限;其包括一槍體1,其包括一握柄11及一槍身12,且於槍身12內設有一氣室121;一擊釘件2,其一端設有一活動設置於氣室121內之氣塞21,另一端外露出槍身12;一閥門組件3,其組設於槍體1內且閥門組件3設有一第一排氣口315,閥門組件3進一步包括一閥座31及一閥桿32;該閥座31對應握柄11方向設有一內側311,而閥座31對應槍身12方向設有一外側312,該閥座31於內側311開設一入氣口313及一第二排氣口314,而閥座31於外側312設有一擊釘氣口316及一復位氣口317,該入氣口313、第二排氣口314、第一排氣口315、擊釘氣口316及復位氣口317係相互導通,且擊釘氣口316位於第一排氣口315及入氣口313之間,而復位氣口317位於入氣口313及第二排氣口315之間;該閥桿32活動設置於閥座31上且閥桿32與閥座31呈間隙設置,閥桿32在閥座31上設有一擊釘位置及一未擊發位置,當閥桿32在擊發位置時(請參閱二、三圖所示),擊釘氣口316與入氣口313連通,而閥桿32阻擋入氣口313與復位氣口317連通,定義一擊發路徑S1及第一排氣路徑S2,擊發路徑S1係氣源由入氣口313導入擊釘氣口316至氣室121內正向推抵擊釘件2;而第一排氣路徑S2係氣室121內的氣體往擊釘件2位移的方向排出氣室121,並經槍身12由第二排氣口314導出;當閥桿32在未擊發位置時(請參閱四、五圖所示),入氣口313與復位氣口317連通,而閥桿32阻擋擊釘氣口316與入氣口313之連通,並定義一未擊發路徑S3及一第二排氣路徑S4,未擊發路徑S3係氣源由入氣口313導入經復位氣口317至氣室121內反向推抵擊釘件2;而第二排氣路徑S4係氣室121內的氣體排出氣室121,並經槍身12由第一排氣口315導出。
本創作主要係透過閥門組件3為一入二排的結構(一 個入氣口313及一個擊釘氣口316、一個復位氣口317)之技術特徵實現本創作的主要目的,再切換閥桿32在擊發位置或未擊發位置,以切換為擊釘路徑S1及第一排氣路徑S2或未擊發路徑S3及第二排氣路徑S4。藉此,在擊釘件2的作動過程中,氣體進氣的路徑與氣室121內氣體排氣的路徑完全不同,使進氣及排氣的過程中氣體不會有衝突,且氣室121中的氣體也能完全的排出而不會有殘留的氣體於內,如此可以結構簡單且輕量化的槍體1,達到高作功量的效果(其中,閥桿32的擊發位置與未擊發位置目的在於讓氣體正向及反向推抵擊釘件2,達到讓氣動槍擊釘及未擊釘的效果,然而每支氣動槍的擊釘件2擊發方向與未擊發方向未必與本創作相同,因此本實施例僅是其中一種擊發型態,而本創作的重點在於切換閥桿32以達到讓氣體從不同路徑推抵擊釘件2的效果,故本創作並不限制擊發位置及未擊發位置)。
此外,該閥門組件3進一步包括一閥體33及一復位彈 簧34,該閥體33包括一座體331及一蓋體332,該座體331一端穿組槍柄11並具有一容槽333連通閥座31而座體331另一端位於槍身1外,而該蓋體332套組於座體331的另一端,該第一排氣口315設置於蓋體332,而復位彈簧34位於容槽333內且一端固定於蓋體332,另一端組設於閥桿32結合扳機13的相反端,且復位彈簧34與扳機13之帶動部132同軸設置,當閥桿32於擊發位置時,該復位彈簧34呈壓縮蓄力狀態;而鬆開扳機13後復位彈簧34會彈性推抵閥桿32至未擊發位置。
而槍體1內設有供氣體流動的結構,如下進一步詳細說明, 該握柄11設有一氣源進氣道111與入氣口313連通、一第二排氣道112 與第二排氣口314連通,該座體331開設一第一排氣道113與容槽333及第一排氣口315連通,而該槍身12設有一第一導流道122及一第二導流道123,該第一導流道122一端與擊釘氣口316及蓋體332的容槽333連通,另一端連通氣室121,且位於氣塞21與槍身12前側之間,而第二導流道123一端與復位氣口317連通,另一端連通氣室121且位於氣塞21與槍身12後側之間。
根據上述結構的說明,進一步說明擊發路徑S1與第一 排氣路徑S2,由於氣體進入氣室121推動氣塞21後,原本於氣室121內的氣體便會受擠壓而排出,因此不同方向的氣體會在同一時間分別經過擊發路徑S1與第一排氣路徑S2,請參閱第二、三圖所示:擊發路徑S1:氣源由氣源進氣道111導入經入氣口313通過閥座31並通過擊釘氣口316進入第一導流道122後至氣室121推抵擊釘件2之氣塞21相對氣室121位移(本實施例位移方向係往右側移動,但各種氣動槍於擊發時擊釘件2位移的方向不同,故不以此為限);第一排氣路徑S2:氣室121內的氣體受氣塞21推擠進入第二導流道123,而後引導至復位氣口317經過閥座31進入第二排氣口314排出槍體1外。
再根據上述結構進一步說明未擊發路徑S1與第二排 氣路徑S4,兩者係相互配合氣體的導入及排出:未擊發路徑S3:氣源將氣體導入氣源進氣道111並由入氣口313進入閥座31,從復位氣口317進入第二導流道123後推抵擊釘件2之氣塞21往擊發的相反方向位移(本實施例的方向為由左至右位移,但各種氣動槍的擊發時擊釘件2位移的方向不同,故不以此為 限);第二排氣路徑S4:氣塞21擠壓氣體至第一導流道122進入擊釘氣口316,並從閥座31與閥桿32之間的縫隙流經容槽333至第一排氣道133最後至第一排氣口315排出槍體1,請參閱第四、五圖所示。
此外,本創作進一步設有一扳機13,其組設於槍體1 上,且扳機13設有一按壓部131以及位於按壓部131相反側之帶動部132,而該帶動部132組設於閥桿32一端,因此,按壓扳機13的按壓部131連結帶動部132推動閥桿32從未擊發位置移動至擊發位置。
而該閥桿32進一步設有複數止檔環35,該複數止檔環 35環套設閥桿32,當閥桿32在擊發位置時,位於入氣口313及復位氣口317之止檔環35以及位於擊釘氣口36及第一排氣口315之止擋環35分別與閥座31貼合;當閥桿32在未擊發位置時,該位於第二排氣口314與復位氣口317之間的止檔環35,及位於入氣口313與擊釘氣口316之間的止擋環35與閥座31貼合。
由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並非 企圖據以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創作精神下所做有關本創作之任何修飾或變更者,為其他可據以實施之型態且具有相同效果者,皆仍應包括在本創作意圖保護之範疇內。
綜上所述,本創作「氣動槍氣閥結構」,其實用性及 成本效益上,確實是完全符合產業上發展所需,且所揭露之結構創作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創新構造,所以其具有「新穎性」應無疑慮,又本創作可較習用之結構更具功效之增進,因此亦具有「進步性」,其完全符合我國專利法有關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的規定,乃依法提 起專利申請,並敬請 鈞局早日審查,並給予肯定。
1‧‧‧槍體
11‧‧‧握柄
12‧‧‧槍身
131‧‧‧按壓部
2‧‧‧擊釘件

Claims (8)

  1. 一種氣動槍氣閥結構,其包括:一槍體,其包括一握柄及一槍身,且於槍身內設有一氣室;一擊釘件,其一端設有一活動設置於氣室內之氣塞,另一端外露出槍身;一閥門組件,其組設於槍體內且閥門組件設有一第一排氣口,閥門組件進一步包括一閥座及一閥桿;該閥座對應握柄方向設有一內側,而閥座對應槍身方向設有一外側,該閥座於內側開設一入氣口、一第二排氣口,而閥座於外側設有一擊釘氣口及一復位氣口,該入氣口、第一排氣口、第二排氣口、擊釘氣口及復位氣口係相互導通;該閥桿活動設置於閥座上,閥桿在閥座上設有一擊發位置及一未擊發位置;當閥桿在擊發位置時,擊釘氣口與入氣口連通,而閥桿阻擋入氣口與復位氣口連通,定義一擊發路徑及第一排氣路徑,擊發路徑係氣源由入氣口導入經擊釘氣口至氣室內正向推抵氣塞往擊發方向位移而帶動擊釘件位移,而第一排氣路徑係氣室內的氣體排出氣室並經槍身由第一排氣口導出;當閥桿在未擊發位置時,入氣口與復位氣口連通,該閥桿阻擋擊釘氣口與入氣口之連通,並定義一未擊發路徑及一第二排氣路徑,未擊發路徑係氣源由入氣口導入經復位氣口至氣室內反向推抵擊釘件;而第二排氣路徑係氣室內的氣體排出氣室,並經槍身由第二排氣口導出。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動槍氣閥結構,其中,該 復位氣口對應於第一排氣口及入氣口設置的位置之間,而擊釘氣口對應於入氣口及第二排氣口之間。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動槍氣閥結構,進一步設有一扳機,其組設於槍體上,且扳機設有一按壓部以及位於按壓部相反側之帶動部,而該帶動部組設於閥桿一端。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氣動槍氣閥結構,其中,該閥門組件進一步包括一閥體及一復位彈簧,該閥體包括一座體及一蓋體,該座體一端穿組槍柄並具有一容槽連通閥座而座體另一端位於槍身外,而該蓋體套組於座體的另一端,該第一排氣口設置於蓋體,而復位彈簧位於容槽內且一端固定於蓋體,另一端組設於閥桿結合扳機的相反端,且復位彈簧與扳機之帶動部同軸設置。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氣動槍氣閥結構,其中,該握柄設有一氣源進氣道與入氣口連通、一第二排氣道與第二排氣口連通,而該座體開設一第一排氣道與容槽及第一排氣口連通。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氣動槍氣閥結構,其中,該槍身設有一第一導流道及一第二導流道,該第一導流道一端與擊釘氣口及蓋體的容槽連通,另一端連通氣室,且位於氣塞與槍身前側之間,而第二導流道一端與復位氣口連通,另一端連通氣室且位於氣塞與槍身後側之間。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動槍氣閥結構,其中,該閥桿與閥座呈間隙設置。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動槍氣閥結構,其中,該閥桿包括複數止檔環,該複數止檔環套設閥桿,當閥桿在擊發位置時,位於入氣口及復位氣口之止檔環以及位於擊釘氣口及第一排氣 口之止擋環分別與閥座貼合;當閥桿在未擊發位置時,該位於第二排氣口與復位氣口之間的止檔環,及位於入氣口與擊釘氣口之間的止擋環與閥座貼合。
TW103207095U 2014-04-23 2014-04-23 氣動槍氣閥結構 TWM4909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7095U TWM490947U (zh) 2014-04-23 2014-04-23 氣動槍氣閥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7095U TWM490947U (zh) 2014-04-23 2014-04-23 氣動槍氣閥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0947U true TWM490947U (zh) 2014-12-01

Family

ID=52575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7095U TWM490947U (zh) 2014-04-23 2014-04-23 氣動槍氣閥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9094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9396B (zh) * 2019-01-25 2021-02-21 銳力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氣動錘之閥座
CN112792788A (zh) * 2021-01-31 2021-05-14 广东明晖气动科技有限公司 气动钉枪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9396B (zh) * 2019-01-25 2021-02-21 銳力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氣動錘之閥座
CN112792788A (zh) * 2021-01-31 2021-05-14 广东明晖气动科技有限公司 气动钉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37406B2 (en) Nailing machine driven by pressurized gas in liquid state
CN103085033B (zh) 压缩空气射钉枪
TWM490947U (zh) 氣動槍氣閥結構
CN203642796U (zh) 发射软质子弹的气动式玩具枪
CN203636754U (zh) 一种快速预埋胶螺母的装置
CN108430705A (zh) 燃烧动力驱动的安置设备和用于运行这种安置设备的方法
TWI619925B (zh) 玩具槍
US9205545B2 (en) Auxiliary handle of pneumatic tool
CN105727573B (zh) 吹箭筒玩具的触发机构
CN203680235U (zh) 具有定位功能的钉枪
CN112276866A (zh) 一种c型气动钉枪
TW201513975A (zh) 無釘不空打的釘槍
CN104913683B (zh) 枪械的枪机结构
JP2009511285A5 (zh)
CN213647422U (zh) 一种c型气动钉枪
TW201504010A (zh) 氣動工具輔助把手
CN202221273U (zh) 漆弹枪击发装置
TWI595211B (zh) Laser equipment used in shooting training and laser guns
TWI569930B (zh) Pneumatic nail guns
TW201930026A (zh) 氣動打釘機的連發送釘結構
TW201529248A (zh) 具有定位功能之釘槍
US11141848B2 (en) Automatic pneumatic fastener driving tool adapter
CN207771850U (zh) 一种针刺吸盘装置
TWM590238U (zh) 雙用型氣閥結構
CN103759581A (zh) 一种快速送弹击发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