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87599U - 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保護殼 - Google Patents

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保護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87599U
TWM487599U TW103209666U TW103209666U TWM487599U TW M487599 U TWM487599 U TW M487599U TW 103209666 U TW103209666 U TW 103209666U TW 103209666 U TW103209666 U TW 103209666U TW M487599 U TWM487599 U TW M48759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carrier plate
long side
cover body
elongated ope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9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h-Hao Chen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3209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87599U/zh
Publication of TWM4875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87599U/zh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Description

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保護殼
本創作一般係關於一種保護殼,具體而言,本創作係關於一種用於保護或支撐可攜式電子裝置於多種顯示方位之保護殼。
隨著科技的發達及資訊取得日益便捷,平板電腦已逐漸成為提供資訊的主流產品,因此各種保護平板電腦的外殼也相應地推出。然而,隨著使用者操作平板電腦的模式越來越多元化,單純提供保護作用的保護殼已無法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以實際應用而言,使用者除了將平板電腦拿在手上或放在膝上操作外,也會有將平板電腦立於桌面作為顯示單元的操作方式。因此,保護殼演進為除了保護平板電腦,同時也要能支撐平板電腦立於桌面。然而,平板電腦處於立直狀態時,又要求能配合水平顯示模式或垂直顯示模式,變換不同的顯示方位,使得保護殼的支撐作用必須進一步改善。
因此,提供可保護又可支撐平板電腦於多種顯示方位之保護殼係為研發之一重要議題。
本創作提供一種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保護殼,其可覆蓋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外表面以達到保護作用,又可配合不同顯示模式支撐可攜 式電子裝置於多種顯示方位。
本創作提供一種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保護殼,其利用齒條部與凸軸單元的相對位移,使得可攜式電子裝置可於多種顯示方位之間變換。
於一實施例,本創作提供一種保護殼,供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其包含:第一蓋體、凸軸單元及承載板,其中凸軸單元固定於第一蓋體,且凸軸單元具有複數卡合齒沿凸軸單元之圓周方向設置。承載板用於載置可攜式電子裝置,且承載板具有中心點、長形開口以及齒條部,其中齒條部係對應複數卡合齒且沿長形開口之長邊設置,承載板可轉動地疊設於第一蓋體且凸軸單元伸入長形開口中。當承載板相對於第一蓋體轉動時,複數卡合齒係沿齒條部相對位移以使凸軸單元選擇性卡合於齒條部的相對兩端,以改變承載板之中心點與第一蓋體之相對位置。
於一實施例,本創作之保護殼更包含第二蓋體,其中第二蓋體與第一蓋體以可相對開合的方式連接,以選擇性保護或支撐可攜式電子裝置。
於另一實施例,本創作提供一種保護殼,供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其包含:殼體、凸軸單元及承載板,其中殼體包含第一蓋體及第二蓋體,且第一蓋體及第二蓋體可樞轉地連接以處於開啟狀態。凸軸單元固定於第一蓋體,且凸軸單元具有複數卡合齒沿凸軸單元之圓周方向設置。承載板用於載置可攜式電子裝置,且承載板具有中心點、長形開口以及齒條部,其中齒條部係對應複數卡合齒且沿長形開口之長邊設置。承載板可轉動地疊設於第一蓋體且凸軸單元伸入長形開口中,凸軸單元可選擇性地 停留於長形開口中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之一。當殼體處於開啟狀態且凸軸單元停留於第一位置時,承載板中心點相對於第二蓋體具有第一高度。當殼體處於開啟狀態且承載板相對於第一蓋體轉動而使凸軸單元停留於第二位置時,承載板中心點相對於第二蓋體具有第二高度,其中第一高度異於第二高度。
於一實施例,承載板具有相鄰的第一長邊及第一短邊,長形開口之長邊係平行於承載板之第一長邊,且第一蓋體具有相鄰的第二長邊及第二短邊。當承載板相對於第一蓋體轉動以使凸軸單元卡合於齒條部之第一端時,或當凸軸單元停留於第一位置時,長形開口之長邊係平行於第一蓋體之第二長邊,且承載板與第一蓋體具有水平相對位置。當承載板相對於第一蓋體轉動以使凸軸單元卡合於該齒條部相對於第一端之第二端時,或當凸軸單元停留於第二位置時,長形開口之長邊係垂直於第一蓋體之第二長邊,且承載板與該第一蓋體具有垂直相對位置。
於另一實施例,長形開口之長邊係平行於承載板之第一短邊。當承載板相對於第一蓋體轉動以使凸軸單元卡合於齒條部之第一端時,或當凸軸單元停留於第一位置時,長形開口之長邊係垂直於第一蓋體之第二長邊,且承載板與第一蓋體具有水平相對位置。當承載板相對於第一蓋體轉動以使凸軸單元卡合於齒條部相對於第一端之第二端時,或當凸軸單元停留於第二位置時,長形開口之長邊係平行於第一蓋體之第二長邊,且承載板與第一蓋體具有垂直相對位置。
於一實施例,承載板具有一第一長邊及一第一短邊,且承載板和第二蓋體鄰接卡合處定義為一直立下緣,其中當凸軸單元停留於第一 位置時,第一短邊於空間中傾斜延伸,第一短邊與第二蓋體表面之法線間夾角為銳角;當凸軸單元停留於第二位置時,第一長邊於空間中傾斜延伸,第一長邊與第二蓋體表面之法線間夾角為銳角。如此當凸軸單元停留於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時,凸軸單元和承載板的直立下緣間距保持實質相同。於一實施例,承載板之第一長邊長度為L且第一短邊長度為W,其中第一高度與第二高度之差異係正比於(L-W)/2。
於一實施例,凸軸單元包含凸軸件及限位件,複數卡合齒係設置於凸軸件之圓周上,且限位件係連接於凸軸件之一側並沿凸軸件之徑向突出於凸軸件。於一實施例,承載板更具有凹陷部,且凹陷部環繞長形開口設置。當凸軸單元伸入長形開口固定於第一蓋體時,凹陷部係夾設於限位件及第一蓋體之間。
於另一實施例,本創作提供一種保護殼,供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其包含:承載板、凸軸單元及第一蓋體,其中承載板用於載置可攜式電子裝置,且承載板具有一中心點。凸軸單元固定於承載板,且凸軸單元具有複數卡合齒沿凸軸單元之圓周方向設置。第一蓋體具有長形開口以及齒條部,其中齒條部係對應複數卡合齒且沿長形開口之長邊設置。承載板可轉動地疊設於第一蓋體且凸軸單元伸入長形開口中。當承載板相對於第一蓋體轉動時,複數卡合齒係沿齒條部相對位移以使凸軸單元選擇性卡合於齒條部的相對兩端,以改變承載板之中心點與第一蓋體之相對位置。
於一實施例,本創作之保護殼更包含第二蓋體,其中第二蓋體與第一蓋體以可相對開合的方式連接,以選擇性保護或支撐可攜式電子裝置。
於另一實施例,本創作提供一種保護殼,供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其包含:承載板、凸軸單元及第一蓋體,其中殼體包含第一蓋體及第二蓋體,且第一蓋體及第二蓋體可樞轉地連接以處於開啟狀態。承載板用於載置可攜式電子裝置,且承載板具有一中心點。凸軸單元固定於承載板,且凸軸單元具有複數卡合齒沿凸軸單元之圓周方向設置。第一蓋體具有長形開口以及齒條部,其中齒條部係對應複數卡合齒且沿長形開口之長邊設置。承載板可轉動地疊設於第一蓋體且凸軸單元伸入長形開口中,其中凸軸單元可選擇性地停留於長形開口中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之一。當殼體處於開啟狀態且凸軸單元停留於第一位置時,承載板中心點相對於第二蓋體具有第一高度。當殼體處於開啟狀態且承載板相對於第一蓋體轉動而使凸軸單元停留於第二位置時,承載板中心點相對於第二蓋體具有第二高度,其中第一高度異於第二高度。
於一實施例,承載板具有相鄰的第一長邊及第一短邊,第一蓋體具有相鄰的第二長邊及第二短邊,長形開口之長邊係平行於第一蓋體之第二長邊。當承載板相對於第一蓋體轉動以使凸軸單元卡合於齒條部之第一端時,或當凸軸單元停留於第一位置時,長形開口之長邊係平行於承載板之第一長邊,且承載板與第一蓋體具有一水平相對位置。當承載板相對於第一蓋體轉動以使凸軸單元卡合於齒條部相對於第一端之第二端時,或當凸軸單元停留於第二位置時,長形開口之長邊係垂直於承載板之第一長邊,且承載板與該第一蓋體具有垂直相對位置。
於一實施例,複數卡合齒集中設置於凸軸單元之部分圓周上,且部分圓周對應於一圓心角,該圓心角為90度。
於一實施例,凸軸單元包含凸軸件及限位件,複數卡合齒係設置於凸軸件之圓周上,且限位件係連接於凸軸件之一側並沿凸軸件之徑向突出於凸軸件。於一實施例,第一蓋體更具有凹陷部,且凹陷部環繞長形開口設置。當凸軸單元伸入長形開口固定於承載板時,凹陷部係夾設於限位件及承載板之間。
於一實施例,凸軸件及限位件係為一體成形的單一部件。於另一實施例,凸軸件及限位件係為分離的個別部件。
於一實施例,本創作之保護殼更包含輸入裝置,其中輸入裝置係設置於第二蓋體,且與可攜式電子裝置訊號連接。
於一實施例,長形開口包含矩形開口或兩端部為弧形之長形開口。
於一實施例,第一蓋體包含樞轉蓋體部及支撐蓋體部,樞轉蓋體部及支撐蓋體部係可樞轉地連接且支撐蓋體部係連接第二蓋體。當第一蓋體相對於第二蓋體開啟時,樞轉蓋體部可相對於支撐蓋體部彎折,進而相對於第二蓋體支撐可攜式電子裝置於一傾斜角度。於一實施例,凸軸單元係設置於樞轉蓋體部。於另一實施例,長形開口係設置於樞轉蓋體部。
於一實施例,第二蓋體更包含一定位部,以定位該傾斜角度。於一實施例,第二蓋體具有延伸部。當第一蓋體及第二蓋體疊合時,延伸部係朝第一蓋體方向彎折,以覆蓋於承載板,使第一蓋體及第二蓋體保持疊合狀態。
1‧‧‧保護殼
10‧‧‧殼體
101‧‧‧第二長邊
102‧‧‧第二短邊
110、110’‧‧‧第一蓋體
111‧‧‧縫隙
112、112’‧‧‧樞轉蓋體部
114、114’‧‧‧支撐蓋體部
120‧‧‧第二蓋體
122‧‧‧延伸部
124‧‧‧定位部
20‧‧‧凸軸單元
210、210’‧‧‧凸軸件
212、212’‧‧‧卡合齒
220、220’‧‧‧限位件
30、30’‧‧‧承載板
31、31’‧‧‧第一長邊
32、32’‧‧‧第一短邊
310、350‧‧‧長形開口
320、360‧‧‧齒條部
330、370‧‧‧凹陷部
40‧‧‧輸入裝置
42‧‧‧凹槽
50、50’‧‧‧殼體
510、510’‧‧‧第一蓋體
512、512’‧‧‧樞轉蓋體部
514’、514’‧‧‧支撐蓋體部
530、560‧‧‧長形開口
540、570‧‧‧齒條部
550、580‧‧‧凹陷部
60‧‧‧承載板
61‧‧‧第一長邊
62‧‧‧第一短邊
70‧‧‧凸軸單元
710‧‧‧凸軸件
712‧‧‧卡合齒
720‧‧‧限位件
B‧‧‧軸心
C‧‧‧中心點
L‧‧‧長度
N‧‧‧法線方向
W‧‧‧長度
h1、h2、h3、h4‧‧‧高度
θ‧‧‧傾斜角度
圖1A係本創作一實施例之保護殼於開啟狀態的爆炸圖;圖1B係為圖1A之保護殼於疊合狀態之立體圖;圖1C及圖1D係分別為本創作不同實施例之凸軸單元之示意圖;圖2A-2C係圖1A之保護殼於開啟時之第一相對位置之不同視角示意圖;圖2D係沿圖2A之切線A-A’之截面示意圖;圖3A-3B係圖2A之保護殼於開啟時之第二相對位置之不同視角示意圖;圖3C係本創作一實施例之保護殼開啟時於不同相對位置之示意圖;圖4A-4C係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保護殼於開啟狀態時之第一相對位置之不同視角示意圖;圖5A-5B係圖4A之保護殼於開啟時之第二相對位置之不同視角示意圖;圖6係圖4A之保護殼於疊合狀態之立體圖;圖7係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保護殼於開啟狀態之爆炸圖;圖8A及圖8B分別為圖7之保護殼於開啟狀態時之不同相對位置之示意圖;圖9係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保護殼於開啟狀態之爆炸圖;以及圖10A及圖10B分別為圖9之保護殼於開啟狀態時之不同相對位置之示意圖。
本創作提供一種保護殼,其可應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以依據顯示模式支撐可攜式電子裝置於不同顯示方位,進而滿足使用者操作多元化的需求。舉例而言,可應用本創作之保護殼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包含平板電腦、手機、個人數位助理、電子書等,但不以此為限。以下將參考圖式詳細說明本創作之保護殼之結構及操作。
參考圖1A-1C及圖2A-2C,其中圖1A係本創作一實施例之保 護殼於開啟狀態的爆炸圖,圖1B係為圖1A之保護殼於疊合狀態之立體圖,且圖2A-2C係本創作之保護殼於開啟時之第一相對位置時之不同視角示意圖。如圖所示,保護殼1包含殼體10、凸軸單元20及承載板30,其中殼體10包含第一蓋體110及第二蓋體120,且第一蓋體110及第二蓋體120可樞轉地連接以處於開啟狀態或疊合狀態。凸軸單元20係固定於第一蓋體110,且凸軸單元20具有複數卡合齒212沿凸軸單元20之圓周方向設置(參見圖1C)。承載板30係用於載置可攜式電子裝置(未圖示),且承載板30具有長形開口310以及齒條部330,其中齒條部330係對應凸軸單元20之複數卡合齒212並沿長形開口310之長邊設置。承載板30係藉由凸軸單元20可轉動地疊設於第一蓋體110,以改變承載板30與第一蓋體110之相對位置(例如水平相對位置或垂直相對位置),進而使得載置於承載板30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具有多種顯示方位(例如橫式顯示方位或直式顯示方位),於後進一步詳述。
此外,本創作之保護殼1更可包含輸入裝置40(例如鍵盤),其中輸入裝置40係設置於第二蓋體120,且與可攜式電子裝置訊號連接。輸入裝置40可藉由無線或有線方式與可攜式電子裝置訊號連接;藉此,使用者可藉由輸入裝置40輸入資料或操控可攜式電子裝置,以增加使用便利性。
如圖1B所示,當第一蓋體110及第二蓋體120處於疊合狀態時,第一蓋體110及第二蓋體120係分別包覆於承載板30之相對表面,進而使得載置於承載板30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受到第一蓋體110及第二蓋體120的保護。再者,第二蓋體120具有延伸部122,當第一蓋體110及第二蓋體120疊合時,延伸部122係朝第一蓋體110的方向彎折,以覆蓋於承載板30邊緣,使得第一蓋體110及第二蓋體120保持疊合狀態。具體而言,延伸部122係相 對於第一蓋體110自第二蓋體120之邊緣朝遠離第一蓋體110的方向延伸,且延伸部122可相對於第二蓋體120之該邊緣彎折以部分包覆於承載板30邊緣上。
再者,延伸部122與第一蓋體110或承載板30之間可具有固著機制,以使得延伸部122彎折後可固著在第一蓋體110或承載板30,進而使得第一蓋體110及第二蓋體120保持在疊合狀態。固著機制可包含磁性方式、魔鬼氈黏合,機構卡合方式等,但不以此為限。舉例而言,延伸部122與第一蓋體110或承載板30可分別設置磁性相異的磁性元件,以藉由磁吸力將延伸部122固著於第一蓋體110或承載板30上,或者可分別設置對應的卡扣件,以藉由卡扣件相互扣合而使延伸部122固著於第一蓋體110或承載板30上,又或者第一蓋體110或承載板30可設置有扣環以使延伸部122得以伸入扣環進而受到扣環的限制,而使第一蓋體110及第二蓋體120保持在疊合狀態。
第一蓋體110包含樞轉蓋體部112及支撐蓋體部114,其中支撐蓋體部114連接第二蓋體120,且樞轉蓋體部112及支撐蓋體部114係可樞轉地連接,而凸軸單元20係設置於樞轉蓋體部112。具體而言,樞轉蓋體部112及支撐蓋體部114藉由相鄰於兩側的部分相互連接,而樞轉蓋體部112及支撐蓋體部114相鄰之中間部分係形成有縫隙111,以使得樞轉蓋體部112可相對於支撐蓋體部114轉動。如圖1B所示,樞轉蓋體部112與支撐蓋體部114於相面對的側邊係具有對應的弓形,而縫隙111係沿弓形延伸,以分割樞轉蓋體部112與支撐蓋體部114相鄰的中間部分。如此一來,如圖1A及圖2B所示,當第一蓋體110相對於第二蓋體120轉動而處於開啟狀態時,以樞轉蓋體部 112與支撐蓋體部114相鄰兩側部分的連接線作為彎折線,樞轉蓋體部112以相對於支撐蓋體部114朝遠離第二蓋體120的方向彎折,進而加大縫隙111,而成為支撐狀態。
具體而言,如圖2A所示,當樞轉蓋體部112相對於支撐蓋體部114彎折時,因凸軸單元20設置於樞轉蓋體部112,使得承載板30會隨著樞轉蓋體部112轉動,進而使得承載板30的下緣可抵接第二蓋體120。此時,承載板30藉由支撐蓋體部114的支撐而於空間中呈現傾斜延伸狀態,亦即承載板30左右兩側邊與第二蓋體120表面法線方向N間的夾角呈銳角,如圖2C所示。於此狀態下,支撐蓋體部114相對於第二蓋體120支撐可攜式電子裝置於一傾斜角度。再者,第二蓋體120更包含定位部124,用以定位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傾斜角度。具體而言,定位部124可實施為凹槽或凸塊,但不以此為限。亦即,當承載板30的下緣抵接於第二蓋體120時,承載板30的下緣係卡合或抵接於定位部124,進而受到定位部124的限制,以使得承載板30與第二蓋體120之間維持於上述的傾斜角度。在此需注意,當輸入裝置40設置於第二蓋體120上時,可視實際應用將定位部設置於輸入裝置40。如圖1A所示,輸入裝置40之表面係具有凹槽42,以作為容置承載板30下緣的定位部,但不以此為限。在此需注意,定位部的數量不限於一個。於其他實施例中,可設置複數定位部,以使得承載板可相對於第二蓋體定位於不同傾斜角度,進而使得可攜式電子裝置具有多種支撐角度。
如圖1A及圖1C所示,於一實施例,凸軸單元20具有複數卡合齒212沿凸軸單元20之圓周方向設置,其中複數卡合齒212較佳係集中設置於凸軸單元20之部分圓周上。具體而言,凸軸單元20包含凸軸件210及限 位件220,其中複數卡合齒212係設置於凸軸件210之圓周上,且限位件220係連接於凸軸件210之一側並沿凸軸件210之徑向突出於凸軸件210。於此實施例,凸軸單元20係以一體成形方式形成凸軸件210及限位件220。亦即,凸軸件210及限位件220係為一體成形的單一部件,且凸軸件210係於圓周上形成有複數缺口,以使相鄰缺口的部分形成複數卡合齒212。複數卡合齒212較佳形成於凸軸件210的部分圓周,且該部分圓周係對應於90度的圓心角,如此可對應承載板30在垂直(portrait)和水平(landscape)使用狀態間切換的最小旋轉角度。亦即,複數卡合齒212較佳係僅分布於凸軸件210四之一的圓周上。再者,限位件220的直徑大於凸軸件210的直徑,使得凸軸件210及限位件220係具有類似T形的截面。
參考圖1A及圖2A,當承載板30疊設於第一蓋體110時,固定於第一蓋體110上的凸軸單元20係伸入承載板30的長形開口310中,使複數卡合齒212對應於齒條部320,且限位件220抵靠於承載板30內表面上。換言之,當組合時,承載板30可先疊設於第一蓋體110,凸軸單元20再自承載板30相背於第一蓋體110之一側朝第一蓋體110的方向插入長形開口310,且限位件220抵靠於承載板30在長形開口310附近的部分,進而固定於第一蓋體110上,,藉此限制承載板30沿凸軸單元20之軸向位移。亦即,藉此限制承載板30脫離第一蓋體110。凸軸單元20可藉由鎖固、卡合、黏著等方式固定於第一蓋體110。舉例而言,凸軸單元20可藉由螺絲、螺栓等鎖固構件固定於第一蓋體110之樞轉蓋體部112,或藉由對應的卡合部卡固於樞轉蓋體部112,或藉由黏著劑黏著於樞轉蓋體部112,但不以此為限。在此需注意,為說明複數卡合齒與齒條部的作動關係,於圖2A及後續圖3A、4A及5A相關 圖式中係顯示出卡合齒,然而在實際應用中,卡合齒係位於限位件後方且被限位件所遮蔽。
於另一實施例中,如圖1D所示,凸軸單元之凸軸件210’及限位件220’係實施為分離的個別部件,其中凸軸件210’係為圓周上具有複數卡合齒212’的圓形凸軸,並配合圓形的限位件220’限制承載板30沿凸軸單元之軸向位移。類似於上述,複數卡合齒212’較佳僅設置於凸軸件210’的部分圓周,尤其是僅設置於對應90度圓心角的四分之一圓周。當承載板30疊設於第一蓋體110時,凸軸件210’可先固定於第一蓋體110,承載板30朝第一蓋體110的方向移動以使凸軸件210’伸入長形開口310中,且使複數卡合齒212對應於齒條部320。接著,將限位件220’連接於凸軸件210’,並使限位件220抵靠於承載板30在長形開口310附近的部分,藉此限制承載板30沿凸軸單元20之軸向位移。在此需注意,凸軸件210’、限位件220’及第一蓋體110之間可藉由鎖固、卡合、黏著等方式連接,於此不再贅述。再者,於其他實施例中,凸軸件210’可以一體成形的方式形成於第一蓋體110,並配合限位件220’而達到上述凸軸單元之作用。
此外,於其他實施例中,限位件220、220’可具有不同形式而不限於實施例所示之圓形。舉例而言,限位件220、220’可為環形、十字形、星形、網格形等合適的形狀。於其他實施例中,限位件220更可設計為自凸軸件210之頂表面沿徑向突出的複數掛耳形式。
於一實施例,如圖1A及圖2A所示,承載板30係為由側壁環繞板體而形成的框體,且可攜式電子裝置係設置於板體上並藉由外部輪廓與側壁卡合,進而使得可攜式電子裝置載置承載板30。再者,承載板30之 側壁可具有缺口,以利於使用者裝設及拆卸可攜式電子裝置。承載板30具有長形開口310及齒條部320,其中齒條部320係對應複數卡合齒212且沿長形開口310之長邊設置。此外,承載板30更具有凹陷部330,其中凹陷部330係環繞長形開口310設置,以供收納侷限限位件220的運動範圍,且使得限位件220內表面與承載板310內表面實質共平面。具體而言,承載板30之長形開口310較佳係為具有一對平行長邊且貫穿承載板30板體之開口,其中長形開口310連接該對平行長邊之兩端部可為弧形或直線。舉例而言,長形開口310可為矩形開口或兩端部為弧形之長形開口,但不以此為限。凹陷部330係為沿長形開口310之邊緣且朝開口中央延伸並相對於承載板30表面向下凹陷的平台部,以使得凹陷部330之表面與承載板30之內表面具有段差。藉此,凹陷部330之表面及承載板30連接凹陷部330之側壁可形成供收納侷限限位件220的凹陷空間。換言之,凹陷部330可視為環繞長形開口310供設置限位件部220的唇邊。齒條部320係設置於長形開口310之兩平行長邊其中之一。具體而言,齒條部320之齒列係沿長形開口310之長邊延伸,凹陷部330係連接於齒條部320及長形開口310之對應長邊之間,且齒條部320及凹陷部330之表面係共平面。
於此實施例,位於長形開口310兩長邊之凹陷部330之間的距離較佳實質等於凸軸件210之直徑,且位於長形開口310兩長邊之凹陷部330朝長形開口310中央延伸之長度較佳實質等於限位件220沿徑向突出於凸軸件210之長度。因此,當凸軸單元20伸入長形開口310固定於第一蓋體110時,限位件220係抵靠於凹陷部330,而凸軸件210係位長形開口310中且在相對兩平行長邊之凹陷部330之間並容許卡合齒212沿齒條部320相對位 移。再者,凹陷部330相對於承載板30之表面向下凹陷的距離(即段差)較佳實質等於限位件220之軸向厚度。藉此,如圖2D所示,當凸軸單元20伸入長形開口310固定於第一蓋體110之樞轉蓋體部112時,凹陷部330係夾設於限位件220及第一蓋體110之間,且限位件220內表面與承載板30之內表面係實質共平面。
於此實施例,長形開口310較佳為兩端部為弧形之長形開口,且弧形端部之曲率較佳實質與凸軸單元20之曲率對應。藉此,當凸軸元件20伸入長形開口310且位於長形開口310之端部時,凸軸元件20之外圓周可匹配於長形開口310之弧形端部的內圓周。換言之,位於長形開口310兩端部之凹陷部330之內圓周較佳與凸軸件210之外圓周具有對應的曲率,而界定長形開口310兩端部之承載板30之側緣較佳與限位件220具有對應的曲率,如此長形開口310兩端的弧形內圓周可較緊密地接觸凸軸件210,如此對凸軸件210提供較佳的固持力。
本創作之保護殼1依上述方式組合後,當殼體10處於開啟狀態時,承載板30可相對於第一蓋體110轉動,並藉由複數卡合齒212係沿齒條部320相對轉動位移以使凸軸單元20選擇性卡合於齒條部320的相對兩端,進而改變承載板30之中心點與第一蓋體110之相對位置。換言之,承載板30相對於第一蓋體110轉動時,凸軸單元20可選擇性地停留於長形開口310中的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例如選擇性位於長形開口310的相對兩側,以改變承載板30之中心點與第一蓋體110之相對位置。以下參考圖2A-2C及圖3A-3C,說明保護殼1處於開啟狀態時,承載板30相對於第一蓋體110轉動以改變承載板30與第一蓋體110之相對位置之一實施例。
如圖2A-2C所示,承載板30及第一蓋體110係具有實質長方形的外型,其中承載板30具有相鄰的第一長邊31及第一短邊32,而第一蓋體110具有相鄰的第二長邊101及第二短邊102。於此實施例,長形開口310之長邊係平行於承載板30的第一長邊31。當凸軸單元20卡合於齒條部320之第一端(例如左側)時,長形開口310之長邊係平行於第一蓋體110之第二長邊101,以使承載板30與第一蓋體110具有水平相對位置。亦即,當承載板30之第一長邊31平行於第一蓋體110之第二長邊101時,承載板30與第一蓋體110具有水平相對位置。換言之,當承載板30與第一蓋體110具有水平相對位置時,凸軸單元20係卡合於齒條部320的左側並靠近長形開口310的左側位置。此時,承載板30之中心點C相對於第二蓋體120具有第一高度h1,如圖2C所示。
當承載板30相對於第一蓋體110順時針轉動時,齒條部320係沿著凸軸件210之卡合齒212轉動並位移,以使凸軸單元20卡合於齒條部320相對於第一端之第二端,進而使得承載板30與第一蓋體110由水平相對位置改變為垂直相對位置,如圖3A-3B所示。換言之,當承載板30相對於第一蓋體110順時針轉動90度時,齒條部320相對於凸軸單元20轉動位移,使得長形開口310之長邊垂直於第一蓋體110之第二長邊101,且凸軸單元20卡合於齒條部320的下側(即轉動位移前的右側),進而使承載板30與第一蓋體110具有垂直相對位置。亦即,當承載板30之第一長邊31垂直於第一蓋體110之第二長邊101時,承載板30與第一蓋體110具有垂直相對位置。
當承載板30與第一蓋體110具有垂直相對位置時,凸軸單元20係位長形開口310原本為右側但現在為下側的位置。此時,承載板30之中 心點C相對於第二蓋體120具有第二高度h2,如圖3B所示,且第一高度h1異於第二高度h2。亦即,當承載板30相對於第一蓋體110順時針轉動90度而從水平相對位置改變為垂直相對位置時,承載板20之中心點相對於第一蓋體110向上移動。反之,當承載板30相對於第一蓋體110逆時針轉動90度而從垂直相對位置改變為水平相對位置時(即由圖3A逆轉為圖2A時),承載板20之中心點相對於第一蓋體110向下移動。如此當承載板30與第一蓋體110具有水平相對位置時,承載板30中心點高度為h1;而當承載板30與第一蓋體110具有垂直相對位置時,承載板30之中心點高度為h2,其中h1係小於h2。
如前所述,當支撐蓋體部114支撐承載板30於水平相對位置或垂直相對位置時,可藉由定位部124或42定位承載板30之下緣,以支撐承載板30於傾斜狀態,如圖2C及圖3B所示。藉此,可設計使得承載板30於不同相對位置時之中心點高度差異係與承載板之第一長邊31及第一短邊32之長度差具有正比關係,使得於水平相對位置或垂直相對位置時,支撐蓋體部114保持支撐承載板30於相同的傾斜角度θ。舉例而言,參考圖3C,承載板30之第一長邊31的長度為L且第一短邊32的長度為W。藉由設計,使第一高度h1=(W/2)*sinθ,第二高度h2=(L/2)*sinθ,θ為預設角度;亦即承載板30相對於凸軸單元20轉動90度時,第一高度h1與第二高度h2之差異為正比於(L-W)/2;如此使得於水平相對位置或垂直相對位置時,支撐蓋體部114保持支撐承載板30於相同的傾斜角度。
如圖2A所示,當支撐蓋體部114支撐承載板30於水平相對位置時,承載板30之第一短邊32相對於第二蓋體120表面之法線夾角為銳角方 向傾斜延伸,且凸軸單元20之軸心B和承載板30的直立下緣的間距為D1。如圖3A所示,當支撐蓋體部114支撐承載板30於垂相對位置時,承載板30之第一長邊31相對於第二蓋體120表面之法線夾角為相同銳角(例如(90-θ))方向傾斜延伸,且凸軸單元20之中心B和承載板30的直立下緣的間距為D2。藉由設計,使承載板30相對於凸軸單元20轉動90度時,第一高度h1與第二高度h2之差異設計為正比於(L-W)/2,如此當凸軸單元20停留於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亦即承載板30於水平或直垂直相對位置)時,凸軸單元20和承載板30的直立下緣之間距保持實質相同,即D1=D2。
圖4A-4C係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保護殼於開啟狀態時之第一相對位置之不同視角示意圖。圖4A-4C之實施例與圖2A-2C之實施例的差異係在於長形開口的設置方向以及第一蓋體的對應變化。因此,以下僅針對差異的部分進行說明,其餘元件(例如凸軸單元20、第二蓋體120、輸入裝置40等)之結構、作用及配置可參考前述實施例的相關說明,於此不再贅述。
如圖4A-4C所示,承載板30’具有長形開口350、齒條部360及凹陷部370,其中長形開口350、齒條部360及凹陷部370之結構及作用係類似於承載板30之長形開口310、齒條部320及凹陷部330,於此不再贅述。於此實施例,長形開口350之長邊係平行於承載板30’之第一短邊32’,亦即垂直於承載板30’之第一長邊31’。當承載板30’相對於第一蓋體110’轉動以使凸軸單元20卡合於齒條部360之第一端(例如上側)時,長形開口350之長邊係垂直於第一蓋體110’之第二長邊101,且承載板30’與第一蓋體110’具有水平相對位置。亦即,當承載板30’之第一邊31’平行於第一蓋體110’之第二長邊 101時,承載板30’與第一蓋體110’具有水平相對位置。換言之,當承載板30’與第一蓋體110’具有水平相對位置時,凸軸單元20係卡合於齒條部360的上側並位於長形開口350的上側位置。此時,承載板30’之中心點C相對於第二蓋體120具有第一高度h3,如圖4C所示。
當承載板30’相對於第一蓋體110’順時針轉動時,齒條部360係沿著凸軸件210之卡合齒212轉動並位移,以使凸軸單元20卡合於齒條部320相對於第一端之第二端(例如原本的下側但現在已轉動位移為左側),進而使得承載板30’與第一蓋體110’由水平相對位置改變為垂直相對位置,如圖5A-5B所示。換言之,當承載板30’相對於第一蓋體110’轉動90度以使凸軸單元20停留於長形開口350之第二位置時,長形開口350之長邊係平行於第一蓋體110’之第二長邊101,且承載板30’與第一蓋體110’具有垂直相對位置。亦即,當承載板30’之第一長邊31’垂直於第一蓋體110’之第二長邊101’時,承載板30’與第一蓋體110’具有垂直相對位置。此時,承載板30’之中心點C相對於第二蓋體120具有第二高度h4,如圖5B所示,且第一高度h3小於第二高度h4。
當長形開口350設置為其長邊平行於承載板30’之第一短邊32’時,為使承載板30’具有與圖2A之承載板30相同的傾斜角度(例如角度θ),可相應地改變第一蓋體110’之樞轉蓋體部112’及支撐蓋體部114’之長度比例。如圖6所示,於本實施例之支撐蓋體部114’之長度係大於圖1B之支撐蓋體部114,且樞轉蓋體部112’之長度係小於樞轉蓋體部112。在此需注意,亦可藉由改變定位部之位置,或者藉由同時改變樞轉蓋體部及支撐蓋體部之長度比例以及定位部之位置,以使承載板30’具有與圖2A之承載板30相同 的傾斜角度。
在此需注意,對於圖4A之實施而言,亦可藉由使第一高度與第二高度之差異正比於承載板之長邊及短邊之長度差(例如正比於(L-W)/2),而使得承載板與第一蓋體具有不同相對位置時,凸軸單元和承載板的直立下緣間距保持實質相同,但不以此為限。
圖7係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保護殼於開啟狀態之爆炸圖,且圖8A及圖8B分別為圖7之保護殼於開啟狀態時之不同相對位置之示意圖。本實施例與圖2A-2C之實施例的差異係在於長形開口及凸軸元件的設置位置互換,因此殼體、承載板及凸軸單元具有類似結構、作用及配置,且其相關細節可參考前述實施例之說明,於此不再贅述。
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之保護殼包含殼體50、承載板60及凸軸單元70,其中凸軸單元70固定於承載板60,且凸軸單元70具有複數卡合齒712沿凸軸單元60之圓周方向設置。類似地,凸軸單元70包含凸軸件710及限位件720。殼體50包含第一蓋體510及第二蓋體120,且第一蓋體510及第二蓋體120可樞轉地連接以處於開啟狀態或疊合狀態。第一蓋體50具有長形開口530以及齒條部540,其中齒條部540係對應複數卡合齒712且沿長形開口530之長邊設置。具體而言,第一蓋體510包含樞轉蓋體部512及支撐蓋體部514,其中樞轉蓋體部512及支撐蓋體部514係可樞轉地連接且支撐蓋體部515係連接第二蓋體120。當第一蓋體510相對於第二蓋體520開啟時,樞轉蓋體部512可相對於支撐蓋體部514彎折,進而相對於第二蓋體514支撐可攜式電子裝置於一傾斜角度。長形開口530係設置於樞轉蓋體部512。
承載板60可轉動地疊設於第一蓋體510,且凸軸單元70伸入 長形開口530中。當承載板60相對於第一蓋體510轉動時,複數卡合齒712係沿齒條部540相對位移以使凸軸單元70選擇性卡合於齒條部540的相對兩端,進而改變承載板60之中心點與第一蓋體510之相對位置。換言之,於此實施例,凸軸單元70係固定於承載板60面對第一蓋體510的那一側,以使得承載板60可藉由凸軸單元70可轉動地疊設於第一蓋體510,進而改變承載板60之中心點與第一蓋體510之相對位置。在此需注意,為說明複數卡合齒與齒條部的作動關係,於圖7、圖8A-8B及後續圖9、圖10A-10B相關圖式中係顯示出長形開口及凸軸單元,然而在實際應用中,長形開口及凸軸單元係位於承載板後方且被承載板所遮蔽。
如圖7及圖8A所示,長形開口530之長邊係平行於第一蓋體510之長邊。當承載板60相對於第一蓋體510轉動以使凸軸單元70卡合於齒條部540之第一端(例如右側)時,長形開口530之長邊係平行於承載板之第一長邊61,且承載板60與第一蓋體510具有水平相對位置。亦即,當凸軸單元70停留於長形開口530之第一位置(例如右側)時,承載板60之中心點相對於第二蓋體120會具有第一高度。
當承載板60相對於第一蓋體510順時針轉動90度時,卡合齒712係沿著齒條部540轉動並位移,以使凸軸單元70卡合於齒條部540相對於第一端之第二端(例如左側),進而使得承載板60與第一蓋體510由水平相對位置改變為垂直相對位置,如圖8B所示。換言之,當承載板60相對於第一蓋體510具有垂直相對位置時,凸軸單元70停留於長形開口530之第二位置(例如左側),且長形開口530之長邊係垂直於承載板60之第一長邊61。此時,承載板60之中心點相對於第二蓋體120具有第二高度,且第二高度大於第一 高度。
圖9係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保護殼於開啟狀態之爆炸圖,且圖10A及圖10B分別為圖9之保護殼於開啟狀態之不同相對位置之示意圖。本實施例與圖7之實施例的差異係在於長形開口的設置方向,因此於殼體、承載板及凸軸單元具有類似結構、作用及配置,且其相關細節可參考前述實施例之說明,於此不再贅述。
如圖9及圖10A所示,本實施例之殼體50’包含具有與前述實施例類似的第一蓋體510’及第二蓋體120,且第一蓋體510’亦包含類似的樞轉蓋體部512’及支撐蓋體部514’。長形開口560之長邊係平行於第一蓋體510’之短邊,即垂直於第一蓋體510’之長邊。當承載板60相對於第一蓋體510’轉動以使凸軸單元70卡合於齒條部570之第一端(例如下端)時,長形開口560之長邊係垂直於承載板60之第一長邊61,以使承載板60與第一蓋體510’具有水平相對位置。亦即,當凸軸單元70係停留於長形開口560之第一位置(例如下端)時,長形開口560之長邊係平行於承載板60之第一短邊62,且承載板60之中心點相對於第二蓋體120會具有第一高度。
當承載板60相對於第一蓋體510’順時針轉動90度時,卡合齒712係沿著齒條部570轉動並位移,以使凸軸單元70卡合於齒條部570相對於第一端之第二端(例如上端),進而使得承載板60與第一蓋體510’由水平相對位置改變為垂直相對位置,如圖10B所示。換言之,當承載板60相對於第一蓋體510’具有垂直相對位置時,凸軸單元70停留於長形開口560之第二位置(例如上端),且長形開口560之長邊係平行於承載板60之第一長邊61。此時,承載板60之中心點相對於第二蓋體120具有第二高度,且第二高度大於第一 高度。
再者,第一蓋體510、510’更可分別具有凹陷部550、580,且如上所述,凹陷部550、580環繞長形開口530、560設置。當凸軸單元70伸入長形開口530、560固定於承載板60時,凹陷部550、580係夾設於限位件720及承載板60之間。凹陷部550、580係供支承限位件720,較佳使得限位件720與第一蓋體510、510’實質共平面。
相較於習知技術,本創作之保護殼藉由凸軸單元及齒條部的轉動位移機制,不僅可用於保護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可支撐可攜式電子裝置於多種顯示方位,以滿足使用者不同操作模式的需求。
本創作已由上述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例示目的而非用於限制。熟此技藝者當知在不悖離本創作精神下,於此特別說明的實施例可有例示實施例的其他修改。因此,本創作範疇亦涵蓋此類修改且僅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限制。
10‧‧‧殼體
110‧‧‧第一蓋體
120‧‧‧第二蓋體
122‧‧‧延伸部
20‧‧‧凸軸單元
210‧‧‧凸軸件
212‧‧‧卡合齒
220‧‧‧限位件
30‧‧‧承載板
31‧‧‧第一長邊
32‧‧‧第一短邊
310‧‧‧長形開口
320‧‧‧齒條部
330‧‧‧凹陷部
40‧‧‧輸入裝置
42‧‧‧凹槽

Claims (46)

  1. 一種保護殼,供用於一可攜式電子裝置,包含:一第一蓋體;一凸軸單元,固定於該第一蓋體,該凸軸單元具有複數卡合齒沿該凸軸單元之一圓周方向設置;以及一承載板,用於載置該可攜式電子裝置,該承載板具有一中心點、一長形開口以及一齒條部,該齒條部係對應該複數卡合齒且沿該長形開口之一長邊設置,該承載板可轉動地疊設於該第一蓋體且該凸軸單元伸入該長形開口中,其中當該承載板相對於該第一蓋體轉動時,該複數卡合齒係沿該齒條部相對位移以使該凸軸單元選擇性卡合於該齒條部的相對兩端,以改變該承載板之該中心點與該第一蓋體之相對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承載板具有相鄰的第一長邊及第一短邊,該長形開口之該長邊係平行於該承載板之該第一長邊,且該第一蓋體具有相鄰的第二長邊及第二短邊,當該承載板相對於該第一蓋體轉動以使該凸軸單元卡合於該齒條部之一第一端時,該長形開口之該長邊係平行於該第一蓋體之該第二長邊,且該承載板與該第一蓋體具有一水平相對位置。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保護殼,其中當該承載板相對於該第一蓋體轉動以使該凸軸單元卡合於該齒條部相對於該第一端之一第二端時,該長形開口之該長邊係垂直於該第一蓋體之該第二長邊,且該承載板與該第一蓋體具有一垂直相對位置。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承載板具有相鄰的第一長邊及第一短邊,該長形開口之該長邊係平行於該承載板之該第一短邊,該第一蓋體具有相鄰的第二長邊及第二短邊,當該承載板相對於該第一蓋體轉動以使該 凸軸單元卡合於該齒條部之一第一端時,該長形開口之該長邊係垂直於該第一蓋體之該第二長邊,且該承載板與該第一蓋體具有一水平相對位置。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保護殼,其中當該承載板相對於該第一蓋體轉動以使該凸軸單元卡合於該齒條部相對於該第一端之一第二端時,該長形開口之該長邊係平行於該第一蓋體之該第二長邊,且該承載板與該第一蓋體具有一垂直相對位置。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保護殼,更包含一第二蓋體,其中該第二蓋體與該第一蓋體以可相對開合的方式連接,以選擇性保護或支撐該可攜式電子裝置。
  7. 一種保護殼,供用於一可攜式電子裝置,包含:一殼體,包含一第一蓋體及一第二蓋體,該第一蓋體及該第二蓋體可樞轉地連接以處於一開啟狀態;一凸軸單元,固定於該第一蓋體,該凸軸單元具有複數卡合齒沿該凸軸單元之一圓周方向設置;以及一承載板,用於載置該可攜式電子裝置,該承載板具有一中心點,一長形開口以及一齒條部,該齒條部係對應該複數卡合齒且沿該長形開口之一長邊設置,該承載板可轉動地疊設於該第一蓋體且該凸軸單元伸入該長形開口中,該凸軸單元可選擇性地停留於該長形開口中的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其中之一;其中當該殼體處於該開啟狀態且該凸軸單元停留於該第一位置時,該承載板中心點相對於該第二蓋體具有一第一高度;其中當該殼體處於該開啟狀態且該承載板相對於該第一蓋體轉動而使該凸軸單元停留於該第二位置時,該承載板中心點相對於該第二蓋體具有一第二高度,該第一高度異於該第二高度。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承載板具有一第一長邊及一第一短邊, 且該承載板和該第二蓋體鄰接卡合處定義為一直立下緣;其中當該凸軸單元停留於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一短邊於空間中傾斜延伸,該第一短邊與該第二蓋體表面之法線間夾角為一銳角;其中當該凸軸單元停留於該第二位置時,該第一長邊於空間中傾斜延伸,該第一長邊與該第二蓋體表面之法線間夾角為該銳角;如此當該凸軸單元停留於該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時,該凸軸單元和該承載板的直立下緣間距保持實質相同。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承載板之該第一長邊長度為L以及該第一短邊長度為W,其中該第一高度與該第二高度之差異係正比於(L-W)/2。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第一蓋體具有相鄰的第二長邊及第二短邊,該長形開口之該長邊係平行於該承載板之該第一長邊,當該凸軸單元停留於該第一位置時,該長形開口之該長邊係平行於該第一蓋體之該第二長邊,且該承載板與該第一蓋體具有一水平相對位置。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保護殼,其中當該凸軸單元停留於該第二位置時,該長形開口之該長邊係垂直於該第一蓋體之該第二長邊,且該承載板與該第一蓋體具有一垂直相對位置。
  12. 如請求項8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第一蓋體具有相鄰的第二長邊及第二短邊,該長形開口之該長邊係平行於該承載板之該第一短邊,當該凸軸單元停留於該第一位置時,該長形開口之該長邊係垂直於該第一蓋體之該第二長邊,且該承載板與該第一蓋體具有一水平相對位置。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保護殼,其中當該凸軸單元停留於該第二位置時,該長形開口之該長邊係平行於該第一蓋體之該第二長邊,且該承載板與該第一蓋體具有一垂直相對位置。
  14. 如請求項1或7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複數卡合齒集中設置於該凸軸單元之部分圓周上,該部分圓周對應於一圓心角,該圓心角為90度。
  15. 如請求項1或7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凸軸單元包含一凸軸件及一限位件,該複數卡合齒係設置於該凸軸件之圓周上,且該限位件係連接於該凸軸件之一側並沿該凸軸件之徑向突出於該凸軸件。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承載板更具有一凹陷部,該凹陷部環繞該長形開口設置,當該凸軸單元伸入該長形開口固定於該第一蓋體時,該凹陷部係夾設於該限位件及該第一蓋體之間。
  17. 如請求項15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凸軸件及該限位件係為一體成形的單一部件。
  18. 如請求項15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凸軸件及該限位件係為分離的個別部件。
  19. 如請求項1或7所述之保護殼,更包含一輸入裝置,其中該輸入裝置係設置於該第二蓋體,且與該可攜式電子裝置訊號連接。
  20. 如請求項1或7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長形開口包含矩形開口或兩端部為弧形之長形開口。
  21. 如請求項6或7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第一蓋體包含一樞轉蓋體部及一支撐蓋體部,該樞轉蓋體部及該支撐蓋體部係可樞轉地連接且該支撐蓋體部係連接該第二蓋體,當該第一蓋體相對於該第二蓋體開啟時,該樞轉蓋體部可相對於該支撐蓋體部彎折,進而相對於該第二蓋體支撐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於一傾斜角度。
  22. 如請求項21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凸軸單元係設置於該樞轉蓋體部。
  23. 如請求項21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第二蓋體更包含一定位部,以定位該傾斜角度。
  24. 如請求項6或7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第二蓋體具有一延伸部,當該第一蓋體及該第二蓋體疊合時,該延伸部係朝該第一蓋體方向彎折,以覆蓋於該承載板,使該第一蓋體及該第二蓋體保持疊合狀態。
  25. 一種保護殼,供用於一可攜式電子裝置,包含:一承載板,用於載置該可攜式電子裝置,該承載板具有一中心點;一凸軸單元,固定於該承載板,該凸軸單元具有複數卡合齒沿該凸軸單元之一圓周方向設置;以及一第一蓋體,該第一蓋體具有一長形開口以及一齒條部,該齒條部係對應該複數卡合齒且沿該長形開口之一長邊設置,該承載板可轉動地疊設於該第一蓋體且該凸軸單元伸入該長形開口中,其中當該承載板相對於該第一蓋體轉動時,該複數卡合齒係沿該齒條部相對位移以使該凸軸單元選擇性卡合於該齒條部的相對兩端,以改變該承載板之該中心點與該第一蓋體之相對位置。
  26. 如請求項25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承載板具有相鄰的第一長邊及第一短邊,該第一蓋體具有相鄰的第二長邊及第二短邊,該長形開口之該長邊係平行於該第一蓋體之該第二長邊,當該承載板相對於該第一蓋體轉動以使該凸軸單元卡合於該齒條部之一第一端時,該長形開口之該長邊係平行於該承載板之該第一長邊,且該承載板與該第一蓋體具有一水平相對位置。
  27. 如請求項26所述之保護殼,其中當該承載板相對於該第一蓋體轉動以使該凸軸單元卡合於該齒條部相對於該第一端之一第二端時,該長形開口之該長邊係垂直於該承載板之該第一長邊,且該承載板與該第一蓋體具有一垂直相對位置。
  28. 如請求項25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承載板具有相鄰的第一長邊及第一短邊,該第一蓋體具有相鄰的第二長邊及第二短邊,且該長形開口之該長邊 係平行於該第一蓋體之該第二短邊,當該承載板相對於該第一蓋體轉動以使該凸軸單元卡合於該齒條部之一第一端時,該長形開口之該長邊係垂直於該承載板之該第一長邊,且該承載板與該第一蓋體具有一水平相對位置。
  29. 如請求項28所述之保護殼,其中當該承載板相對於該第一蓋體轉動以使該凸軸單元卡合於該齒條部相對於該第一端之一第二端時,該長形開口之該長邊係平行於該承載板之該第一長邊,且該承載板與該第一蓋體具有一垂直相對位置。
  30. 如請求項25所述之保護殼,更包含一第二蓋體,其中該第二蓋體與該第一蓋體以可相對開合的方式連接,以選擇性保護或支撐該可攜式電子裝置。
  31. 一種保護殼,供用於一可攜式電子裝置,包含:一殼體,包含一第一蓋體及一第二蓋體,該第一蓋體及該第二蓋體可樞轉地連接以處於一開啟狀態;一承載板,用於載置該可攜式電子裝置,該承載板具有一中心點;一凸軸單元,固定於該承載板,該凸軸單元具有複數卡合齒沿該凸軸單元之一圓周方向設置;以及其中該第一蓋體具有一長形開口以及一齒條部,該齒條部係對應該複數卡合齒且沿該長形開口之一長邊設置,該承載板可轉動地疊設於該第一蓋體且該凸軸單元伸入該長形開口中,該凸軸單元可選擇性地停留於該長形開口中的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其中之一;其中當該殼體處於該開啟狀態且該凸軸單元停留於該第一位置時,該承載板中心點相對於該第二蓋體具有一第一高度;其中當該殼體處於該開啟狀態且該承載板相對於該第一蓋體轉動而使該凸軸單元停留於該第二位置時,該承載板中心點相對於該第二蓋體具有一第二高度,該第一高度異於該第二高度。
  32. 如請求項31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第一蓋體具有相鄰的第二長邊及第二短邊,該長形開口之該長邊係平行於該第一蓋體之該第二長邊,當該凸軸單元停留於該第一位置時,該長形開口之該長邊係平行於該承載板之該第一長邊,且該承載板與該第一蓋體具有一水平相對位置。
  33. 如請求項32所述之保護殼,其中當該凸軸單元停留於該第二位置時,該長形開口之該長邊係垂直於該承載板之該第一長邊,且該承載板與該第一蓋體具有一垂直相對位置。
  34. 如請求項31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第一蓋體具有相鄰的第二長邊及第二短邊,該長形開口之該長邊係平行於該第一蓋體之該第二短邊,當該凸軸單元停留於該第一位置時,該長形開口之該長邊係垂直於該承載板之該第一長邊,且該承載板與該第一蓋體具有一水平相對位置。
  35. 如請求項34所述之保護殼,其中當該凸軸單元停留於該第二位置時,該長形開口之該長邊係平行於該承載板之該第一長邊,且該承載板與該第一蓋體具有一垂直相對位置。
  36. 如請求項25或31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複數卡合齒集中設置於該凸軸單元之部分圓周上,該部分圓周對應於一圓心角,該圓心角為90度。
  37. 如請求項25或31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凸軸單元包含一凸軸件及一限位件,該複數卡合齒係設置於該凸軸件之圓周上,且該限位件係連接於該凸軸件之一側並沿該凸軸件之徑向突出於該凸軸件。
  38. 如請求項37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第一蓋體更具有一凹陷部,該凹陷部環繞該長形開口設置,當該凸軸單元伸入該長形開口固定於該承載板時,該凹陷部係夾設於該限位件及該承載板之間。
  39. 如請求項37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凸軸件及該限位件係為一體成形的單一部件。
  40. 如請求項37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凸軸件及該限位件係為分離的個別部件。
  41. 如請求項25或31所述之保護殼,更包含一輸入裝置,其中該輸入裝置係設置於該第二蓋體,且與該可攜式電子裝置訊號連接。
  42. 如請求項25或31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長形開口包含矩形開口或兩端部為弧形之長形開口。
  43. 如請求項30或31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第一蓋體包含一樞轉蓋體部及一支撐蓋體部,該樞轉蓋體部及該支撐蓋體部係可樞轉地連接且該支撐蓋體部係連接該第二蓋體,當該第一蓋體相對於該第二蓋體開啟時,該樞轉蓋體部可相對於該支撐蓋體部彎折,進而相對於該第二蓋體支撐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於一傾斜角度。
  44. 如請求項43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長形開口係設置於該樞轉蓋體部。
  45. 如請求項43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第二蓋體更包含一定位部,以定位該傾斜角度。
  46. 如請求項30或31所述之保護殼,其中該第二蓋體具有一延伸部,當該第一蓋體及該第二蓋體疊合時,該延伸部係朝該第一蓋體方向彎折,以覆蓋於該承載板,使該第一蓋體及該第二蓋體保持疊合狀態。
TW103209666U 2014-05-30 2014-05-30 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保護殼 TWM4875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9666U TWM487599U (zh) 2014-05-30 2014-05-30 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保護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9666U TWM487599U (zh) 2014-05-30 2014-05-30 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保護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87599U true TWM487599U (zh) 2014-10-01

Family

ID=52108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9666U TWM487599U (zh) 2014-05-30 2014-05-30 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保護殼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8759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1211B (zh) * 2015-03-16 2016-09-2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保護套
TWI558296B (zh) * 2015-01-26 2016-11-11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攜帶式電子產品及配件
TWI609615B (zh) * 2015-11-05 2017-12-21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附接配件的裝置殼蓋
TWI616129B (zh) * 2014-10-07 2018-02-21 Htc Corporation 保護殼、可攜式電子組件及其顯示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6129B (zh) * 2014-10-07 2018-02-21 Htc Corporation 保護殼、可攜式電子組件及其顯示方法
TWI558296B (zh) * 2015-01-26 2016-11-11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攜帶式電子產品及配件
TWI551211B (zh) * 2015-03-16 2016-09-2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保護套
TWI609615B (zh) * 2015-11-05 2017-12-21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附接配件的裝置殼蓋
US10148306B2 (en) 2015-11-05 2018-12-04 Htc Corporation Device cover for accessory attachmen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58826B (zh) 柔性屏和电子设备
TWI520671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JP6397195B2 (ja) 二軸ヒンジ装置
US20180150112A1 (en) Flexible display structure
TWI510169B (zh) 電子裝置
TWM487599U (zh) 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保護殼
US7794246B2 (en) Electronic storage device having multiple-direction rotation and alloc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553257B (zh) 支撐裝置及具有支撐機構之顯示器
US20130077212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7048263A (ja) コンピュータ装置のロッキングシステム
WO2016103579A1 (ja) 電子機器
JP6103071B2 (ja) 電子機器及びヒンジユニット
TW201304663A (zh) 電子裝置之支撐裝置
JPWO2018138787A1 (ja) 情報処理装置
JP2021523645A (ja) 回動軸体及び電子機器
US20120127362A1 (en) Image-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having the same
KR101955932B1 (ko) 탈착가능한 패드형 마우스가 구비된 노트북
JP6065984B2 (ja) 電子機器及びヒンジユニット
JP2012057760A (ja) ヒンジ機構
US20050241108A1 (en) Rotat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tilizing same
TWM542165U (zh) 電腦裝置用之底座
US9362970B2 (en) Cover for packaging and supporting tablet computer
TWI382296B (zh) 電子裝置
KR101379165B1 (ko) 태블릿 컴퓨터 케이스
TWI506209B (zh) 具有隱藏式轉軸結構的電子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