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87309U - 污泥處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污泥處理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87309U
TWM487309U TW103208892U TW103208892U TWM487309U TW M487309 U TWM487309 U TW M487309U TW 103208892 U TW103208892 U TW 103208892U TW 103208892 U TW103208892 U TW 103208892U TW M487309 U TWM487309 U TW M48730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ludge
compressed air
separator
sludge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88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ong-Feng Tsai
Chin-Te Chen
Ming-Kuei Chiang
Keng-Chuan Sung
Original Assignee
Leaderman & Associat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aderman & Associat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aderman & Associates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2088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87309U/zh
Publication of TWM4873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87309U/zh

Links

Description

污泥處理裝置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污泥處理裝置。
由於從污水處理廠排出的污泥體積非常龐大,呈現鬆散狀,且含水率較高,為讓污泥能夠達到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及資源化等目的,一般的做法是先對其進行脫水處理,即污泥乾燥處理。這可以一方面進行有效的減容,藉此降低污泥清運的費用,另一方面也方便了污泥的存儲、運輸和利用。
乾燥處理後的污泥由於含水率低,相對穩定,微生物和病菌的含量也大大減少,因而減輕了污泥有關的負面效應。實務上,乾燥處理後的污泥可以用作製造肥料及土壤改良劑等產品。除了農業利用,乾燥處理後的污泥還可用作填埋、焚燒或熱能利用等方面。然而,無論污泥的利用方式如何,污泥乾燥都是重要的第一步,這也使得污泥乾燥在整個污泥管理體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污泥乾燥是一個能量淨耗出的過程,耗能費用佔乾燥系統操作成本之比例往往大於百分之八十。因此,如何減少污泥乾燥過程的熱損失,以降低能耗及提高乾燥效 能,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本創作之一技術態樣在於提供一種可以回收空壓機在運作時所產生之熱量並加以利用的污泥處理裝置,藉此降低污泥乾燥過程中的熱損失,從而提高污泥乾燥的效能。
根據本創作的一實施方式,一種污泥處理裝置包含一分離組、一混料器、一鼓風機與一熱量回收裝置。混料器包含一混和腔、一進料器與一空壓機。混和腔連通分離組。進料器用以將一污泥送至混和腔。空壓機用以提供一第一壓縮空氣至進料器,空壓機運作時產生一熱量。鼓風機用以提供一運輸氣流至混和腔中,藉此將污泥送至分離組。熱量回收裝置用以傳送空壓機所產生之熱量至運輸氣流。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進料器包含一進料通道與一噴射通道。噴射通道連通進料通道,其中第一壓縮空氣通過噴射通道,以帶動污泥從進料通道進入噴射通道,再進入混和腔。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進料器包含一空氣輸送器。此空氣輸送器設置於進料通道。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進料器包含一空氣分流管。此空氣分流管具有一入氣口、一第一出氣口及一第二出氣口。第一出氣口連通噴射通道,第二出氣 口連通空氣輸送器。空壓機提供第一壓縮空氣至入氣口。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進料器更包含一節流閥。此節流閥連接第二出氣口與空氣輸送器,用以控制第一壓縮空氣從第二出氣口進入空氣輸送器之流量。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污泥處理裝置更包含一渦流裝置。此渦流裝置位於噴射通道,其中第一壓縮空氣先通過渦流裝置,然後再到進料通道與噴射通道的一連接處。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污泥處理裝置更包含一氣體加速裝置。此氣體加速裝置位於噴射通道,其中第一壓縮空氣先通過氣體加速裝置,然後再到進料通道與噴射通道的一連接處。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分離組具有至少一第一分離器及至少一第二分離器。運輸氣流通過混料器之混和腔後,先通過第一分離器,再通過第二分離器。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分離器包含一殼體、一出風管與一進風管。出風管連通殼體。進風管連通殼體。運輸氣流通過進風管進入第一分離器,並通過出風管離開第一分離器。污泥處理裝置更包含複數個氣管與一壓縮空氣源。氣管連通殼體之底部。壓縮空氣源連接氣管。壓縮空氣源藉由通過氣管將一第二壓縮空氣輸入殼體之底部,以打碎位於殼體之底部的污泥。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壓縮空氣源 為空壓機。
本創作上述實施方式與已知先前技術相較,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1)本創作上述實施方式係以熱量回收裝置傳送空壓機所產生之熱量至運輸氣流,使運輸氣流帶著熱量將污泥從混和腔送至分離組,因此,污泥乾燥過程中的熱損失得以降低,而污泥乾燥的效能也相應提高。
(2)本創作上述實施方式係以第一壓縮空氣帶動的方式,將污泥從進料通道送入噴射通道,然後再從噴射通道送入混和腔,繼而以運輸氣流把污泥從混和腔送至分離組,因此,污泥能夠持續地被送入污泥處理裝置中以進行污泥處理的程序。
(3)本創作上述實施方式係以壓縮空氣源通過連通第一分離器之殼體之氣管,將第二壓縮空氣輸入殼體之底部,以打碎位於殼體之底部之污泥,因此能夠避免污泥因為體積過大重量過重而無法被運輸氣流帶離第一分離器,也可解決污泥於殼體之底部積聚而造成堵塞的問題。
(4)由於污泥自進料通道進入噴射通道,再從噴射通道進入混和腔,繼而進入分離組,均是在密閉的裝置中進行,因此,整個污泥處理的過程能夠達到無臭的效果。
100‧‧‧污泥處理裝置
110‧‧‧分離組
111‧‧‧第一分離器
111a‧‧‧殼體
111b‧‧‧出風管
111c‧‧‧進風管
111d‧‧‧氣管
112‧‧‧第二分離器
112a‧‧‧殼體
112b‧‧‧出風管
112c‧‧‧進風管
112e‧‧‧氣流導向器
112f‧‧‧入口
112g‧‧‧出口
113‧‧‧第三分離器
120‧‧‧混料器
121‧‧‧混和腔
122‧‧‧進料器
123‧‧‧空壓機
123a‧‧‧高壓風管
124‧‧‧進料通道
125‧‧‧噴射通道
125a、125b‧‧‧橫切面
126‧‧‧空氣分流管
126a‧‧‧入氣口
126b‧‧‧第一出氣口
126c‧‧‧第二出氣口
127‧‧‧空氣輸送器
128‧‧‧連接處
129‧‧‧節流閥
130‧‧‧鼓風機
130a‧‧‧風管
140‧‧‧熱量回收裝置
140a‧‧‧主體
140b‧‧‧熱風收集器
140c‧‧‧出口
140d‧‧‧冷卻風扇
150‧‧‧渦流裝置
151‧‧‧槳葉
152‧‧‧螺旋形流動通道
160‧‧‧氣體加速裝置
161‧‧‧通道
162‧‧‧橫切面
163‧‧‧通孔
164‧‧‧第一錐面
165‧‧‧第二錐面
166‧‧‧橫切面
170‧‧‧附加管道
171‧‧‧第一段
171a‧‧‧橫切面
172‧‧‧第二段
172a‧‧‧橫切面
180‧‧‧破碎機
190‧‧‧原料分配器
191‧‧‧螺旋傳送裝置
CA1‧‧‧第一壓縮空氣
CA2‧‧‧第二壓縮空氣
CS‧‧‧壓縮空氣源
H‧‧‧熱空氣流
S‧‧‧污泥
S1‧‧‧顆粒狀或粉粒狀之污泥
TA‧‧‧運輸氣流
第1A圖繪示依照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污泥處理裝置 之正視圖。
第1B圖繪示第1A圖之污泥處理裝置之上視圖。
第1C圖繪示第1A圖之鼓風機及熱量回收裝置之透視圖。
第2圖繪示第1A圖之進料器之立體透視圖。
第3圖繪示第2圖之空氣輸送器之剖面圖。
第4圖繪示依照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渦流裝置之剖面圖。
第5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另一實施方式之渦流裝置之剖面圖。
第6圖繪示依照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氣體加速裝置之剖面圖。
第7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另一實施方式之氣體加速裝置之剖面圖。
第8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再一實施方式之氣體加速裝置之剖面圖。
第9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又一實施方式之氣體加速裝置之剖面圖。
第10圖繪示第1A圖之第一分離器之立體剖面圖。
第11圖繪示第1A圖之第二分離器之立體剖面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創作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 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創作。也就是說,在本創作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詞彙(包括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其通常的意涵,其意涵係能夠被熟悉此領域者所理解。更進一步的說,上述之詞彙在普遍常用之字典中之定義,在本說明書的內容中應被解讀為與本創作相關領域一致的意涵。除非有特別明確定義,這些詞彙將不被解釋為理想化的或過於正式的意涵。
第1A圖繪示依照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污泥處理裝置100之正視圖。第1B圖繪示第1A圖之污泥處理裝置100之上視圖。如第1A~1B圖所示,一種污泥處理裝置100包含分離組110、混料器120、鼓風機130與熱量回收裝置140。混料器120包含混和腔121、進料器122與空壓機123(圖未示)。混和腔121連通分離組110。進料器122用以將污泥S送至混和腔121。請參考第1C圖,其為繪示第1A圖之鼓風機130及熱量回收裝置140之透視圖。
當空壓機(Compressor)123運作時,僅10~25%之電能可轉換機械動能,將空氣加壓成第一壓縮空氣CA1。第一壓縮空氣CA1,再經由高壓風管123a,傳送至混料器120之進料器122,藉此將污泥S送至混合腔121,與運輸氣流TA混合。
市面現有的空壓機(Compressor),運作時大約會 將75~90%之電能轉換為熱能,這些熱能需利用大量空氣流(Air Flow),以強制對流(Forced Convection)方式將空壓機冷卻,使其可長期持續正常運轉,並增加操作壽命。任何機器,包括空壓機,均須適當冷卻(Cooling),一旦溫度過高,將無法正常運轉。
另一方面,如第1A~1C圖所示,熱量回收裝置140包括主體140a、熱風收集器140b及出口140c。鼓風機130之進風口(Air Inlet)(圖未示),藉風管130a串接熱量回收裝置140。鼓風機130運轉時,吸引大量空氣流,以強制對流方式,冷卻空壓機123的熱能:(i)使其長期持續正常運轉;(ii)產生大量的熱空氣流H。熱空氣流H,經熱風收集器140b、出口140c,再經過鼓風機130加速後,成為具高速動能與熱能之運輸氣流TA,流至混和腔121,與第一壓縮空氣CA1、汙泥S混合,進行汙泥S之初級破碎(Breakup)。
本創作,根據工業安全規定,在本實施方式中,將高速的運輸氣流TA操作溫度,設定在攝氏60~70度,但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方式中,製造者可選擇安裝冷卻風扇(Air Cooling Fan)140d,並藉冷卻風扇140d帶動空氣流流經空壓機123。但此並不限制本創作,如果鼓風機130可吸引足量空氣冷卻空壓機123,則冷卻風扇140d也可以選擇省略不安裝。
簡言之,在本實施例,空壓機123有兩種功能:(i)提供第一壓縮空氣CA1,傳送至混料器120之進料 器122,藉此將污泥S送至混合腔121;(ii)運作時所產生之熱量,將被熱量回收裝置140回收,再經鼓風機130加速成高速之高溫運輸氣流TA,流至混和腔121,可進行汙泥S之混合與、初級破碎,是一個節能環保設計。
更具體地說,空壓機123提供第一壓縮空氣CA1至進料器122,將污泥S送至混和腔121。第2圖繪示第1A圖之進料器122之立體透視圖。如第2圖所示,進料器122包含進料通道124與噴射通道125,而噴射通道125連通進料通道124。當第一壓縮空氣CA1通過噴射通道125時,因壓縮空氣CA1的氣流速度較進料通道124中的空氣的氣流速度高,噴射通道125中的氣壓,會比進料通道124中的氣壓低。這相對低壓可提供吸力,並可帶動(Entrain)污泥S從進料通道124進入噴射通道125,再進入混和腔121。
另一方面,如第2圖所示,進料器122包含空氣輸送器(Jet Flow Air Mover)127。空氣輸送器127設置於進料通道124。第3圖繪示第2圖之空氣輸送器127之剖面圖。如第3圖所示,當第一壓縮空氣CA1進入空氣輸送器127,空氣輸送器127會以噴流的形式,使第一壓縮空氣CA1沿著進料通道124的內壁噴射。
再者,如第2圖所示,進料器122更包含空氣分流管126。空氣分流管126具有入氣口126a、第一出氣口126b及第二出氣口126c。第一出氣口126b連通噴射通道125, 第二出氣口126c連通空氣輸送器127。空壓機123所提供的第一壓縮空氣CA1,會先流進入氣口126a,然後分別通過第一出氣口126b進入噴射通道125,以及通過第二出氣口126c進入空氣輸送器127。
故此,除了上述的第一壓縮空氣CA1通過第一出氣口126b進入噴射通道125以帶動(Entrain)污泥S從進料通道124進入噴射通道125外,第一壓縮空氣CA1更可直接從第二出氣口126c先進入空氣輸送器127,然後再進入進料通道124。如此一來,污泥S不僅受到本身的自重及以上所述於噴射通道125所產生之相對低壓的帶動,直接從第二出氣口126c先進入空氣輸送器127後再進入進料通道124之第一壓縮空氣CA1,亦可同時帶動(Entrain)污泥S從進料通道124進入噴射通道125。
為了更有效控制污泥S從進料通道124進入噴射通道125的份量,進料器122更包含節流閥129。節流閥129連接第二出氣口126c與空氣輸送器127。節流閥129用以控制第一壓縮空氣CA1從第二出氣口126c進入空氣輸送器127之流量,藉此控制污泥S從進料通道124進入噴射通道125的進料量。
在本實施方式中,如第2~3圖所示,在空壓機123運作時,第一壓縮空氣CA1從第二出氣口126c,通過節流閥129的流量控制,進入空氣輸送器127,而空氣輸送器127則以噴流的形式,使第一壓縮空氣CA1沿著進料通道124的內壁朝噴射通道125的方向噴射。由於噴射出來之第 一壓縮空氣CA1帶有一定的速度,第一壓縮空氣CA1能夠帶動(Entrain)進料通道124中之污泥S進入噴射通道125。再者,由於在進料通道124中,接近內壁的氣流速度較遠離內壁的氣流速度高,進料通道124中接近內壁的氣壓也相對較低。這相對低壓,於第一壓縮空氣CA1帶動(Entrain)污泥S從進料通道124進入噴射通道125之同時,也會將污泥S導向進料通道124四週之內壁,可加強破碎或分裂污泥S之效果(Enhancement of Breakup),形成為顆粒狀或粉粒狀之污泥S1。
為了進一步在噴射通道125產生不同形式的氣流,污泥處理裝置100更包含渦流裝置150。在實際應用中,渦流裝置150位於噴射通道125,第一壓縮空氣CA1先通過渦流裝置150,然後再到進料通道124與噴射通道125的連接處128。第4圖繪示依照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渦流裝置150之剖面圖。如第4圖所示,渦流裝置150可為一被動渦流器(Passive Swirler)。當第一壓縮空氣CA1通過被動渦流器時,被動渦流器之槳葉151會改變第一壓縮空氣CA1的流動形式(Flow Pattern),使第一壓縮空氣CA1流經噴射通道125時,可產生具切線與軸向速度的氣流,以吹裂(Breakup)被送至噴射通道125之污泥S成為顆粒狀或粉粒狀之污泥S1。
第5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另一實施方式之渦流裝置150之剖面圖。如第5圖所示,渦流裝置150可為一螺旋氣流引導器(Spiral Swirler)。螺旋氣流引導器具有螺旋形流 動通道(Spiral Flow Path)152於其中。相似地,當第一壓縮空氣CA1通過螺旋氣流引導器時,其螺旋形流動通道152會改變第一壓縮空氣CA1的流動形式(Flow Pattern),使第一壓縮空氣CA1帶有一個切線的速度。此具切線速度的第一壓縮空氣CA1,具有強化破碎效果,可將被送至噴射通道125之污泥S,破碎成顆粒狀或粉粒狀之污泥S1。
除了渦流裝置150外,污泥處理裝置100更包含氣體加速裝置160。氣體加速裝置160發揮如噴嘴(Nozzle)的作用,以控制第一壓縮空氣CA1進入噴射通道125時的速度。具體地說,氣體加速裝置160位於噴射通道125,其中第一壓縮空氣CA1先通過氣體加速裝置160,氣流速度獲得提升後再到進料通道124與噴射通道125的連接處128。第6圖繪示依照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氣體加速裝置160之剖面圖。如第6圖所示,氣體加速裝置160為一鴉嘴配件。鴉嘴配件之通道161之橫切面162朝向連接處128漸縮。第一壓縮空氣CA1的流動速度在經過鴉嘴配件後能夠得到提升。
第7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另一實施方式之氣體加速裝置160之剖面圖。如第7圖所示,氣體加速裝置160為一栓塞(Orifice)。栓塞具有至少一通孔163於其中,通孔163的內徑較其他部分之噴射通道125的內徑小。第一壓縮空氣CA1的氣流速度在經過栓塞的通孔163後能夠得到提升。
第8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再一實施方式之氣體加速 裝置160之剖面圖。如第8圖所示,氣體加速裝置160為一錐面組合。錐面組合具有第一錐面164及第二錐面165。第一壓縮空氣CA1先通過第一錐面164,再通過第二錐面165,然後再到進料通道124與噴射通道125的連接處128。第一錐面164讓噴射通道125的橫切面125a朝向連接處128的方向漸縮,第二錐面165讓噴射通道125的橫切面125b朝向連接處128的方向漸寬。
第9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又一實施方式之氣體加速裝置160之剖面圖。如第9圖所示,氣體加速裝置160為一加速管道。在本實施方式中,污泥處理裝置100更具有附加管道170。第一壓縮空氣CA1先通過加速管道,接著經過進料通道124與噴射通道125的連接處128,然後再通過附加管道170。加速管道具有橫切面166,且橫切面166朝向連接處128漸縮。第一壓縮空氣CA1的氣流速度在經過加速管道後能夠得到提升。
進一步說,附加管道170具有第一段171及第二段172,第一段171具有橫切面171a而第二段172則具有橫切面172a。第一壓縮空氣CA1先通過第一段171,然後再通過第二段172。橫切面171a朝向遠離連接處128漸縮,橫切面172a朝向遠離連接處128漸擴。第一壓縮空氣CA1的氣流速度在經過附加管道170的第一段171的範圍後能夠得到提升,並且繼續進入第二段172的範圍。
綜合以上,被送至混和腔121的污泥S,接著會被鼓風機130所提供的高速高溫運輸氣流TA送至分離組 110。此高速高溫運輸氣流TA,可將污泥S碎裂成顆粒狀或粉粒狀之污泥S1。顆粒狀或粉粒狀之污泥S1中的至少部分水份將被汽化而成為氣態水(H2Og )。
如第1A~1B圖所示,分離組110具有至少一第一分離器111及至少一第二分離器112。運輸氣流TA通過混料器120之混和腔121後,先通過第一分離器111,然後再通過第二分離器112。在本實施方式中,如第1A~1B圖所示,在第一分離器111及第二分離器112之間更設置第三分離器113,第三分離器113為與第一分離器111或第二分離器112結構相類似的機械裝置,使得分離組110一共具有三個分離器。藉由使用三個分離器,分離組110可進一步提升其整體效能。
第10圖繪示第1A圖之第一分離器111之立體剖面圖。如第10圖所示,第一分離器111包含殼體111a、出風管111b與進風管111c。出風管111b連通殼體111a。進風管111c連通殼體111a。運輸氣流TA經過混料器120,連同汙泥S與碎裂成顆粒狀或粉粒狀之污泥S1,一起通過進風管111c進入第一分離器111,並由出風管111b離開第一分離器111。進入第一分離器111之污泥S或顆粒狀或粉粒狀之污泥S1,至少部分污泥S之體積(Size)或重量可能會過大,以致無法被運輸氣流TA帶離第一分離器111,因而淤積於殼體111a之底部並造成堵塞空氣通道(Blockage of Flow Path)的問題。因此,污泥處理裝置100更包含複數個氣管111d與壓縮空氣源CS。複數個氣管111d連通殼 體111a之底部。壓縮空氣源CS連接氣管111d,並可產生第二壓縮空氣CA2。當污泥S於殼體111a之底部積聚時,使用者可以啟動壓縮空氣源CS,藉由通過氣管111d將第二壓縮空氣CA2輸入殼體111a之底部,以打碎位於殼體111a之底部之污泥S。這可避免污泥S因為體積過大重量過重而無法被運輸氣流TA帶離第一分離器111,也可解決污泥S於殼體111a之底部積聚而造成堵塞的問題。
在實務操作上及作為操作成本的考量,空壓機123同時可作為壓縮空氣源CS。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分離器111之殼體111a之形狀為一倒置錐體及一圓筒之結構組合,而進風管111c沿殼體111a之切線方向連通殼體111a。如此一來,被鼓風機130所提供之運輸氣流TA送至第一分離器111之殼體111a的污泥S,能夠沿著殼體111a之內壁高速旋轉。由於旋轉的速度高,污泥S中較大顆粒的粉粒將受到離心力作用而被摔向殼體111a之內壁,並沿內壁落下,藉此可以把污泥S中較大顆粒的粉粒分離出來。然後,運輸氣流TA將帶著污泥S中較小顆粒的粉粒及水氣通過出風管111b離開第一分離器111。
第11圖繪示第1A圖之第二分離器112之立體剖面圖。相似於第一分離器111,如第11圖所示,第二分離器112包含殼體112a、出風管112b與進風管112c。出風管112b連通殼體112a。進風管112c連通殼體112a。運輸氣流TA通過進風管112c進入第二分離器112,並在殼體112a中, 污泥S中較小顆粒的粉粒將受到離心力作用而被摔向殼體112a之內壁,並沿殼體112a的內壁落下。然後,運輸氣流TA將帶著水氣通過出風管112b離開第二分離器112。
如第11圖所示,第二分離器112更具有氣流導向器112e。氣流導向器112e位於出風管112b位於殼體112a中的一端。氣流導向器112e具有入口112f及出口112g,出口112g之內徑較入口112f之內徑小。當運輸氣流TA進入出風管112b並離開第二分離器112之殼體112a時,通過氣流導向器112e之運輸氣流TA,將會因為從內徑較大的入口112f進入內徑較小的出口112g而加速,且由於氣流導向器112e之出口112g位於出風管112b之中心,因此出風管112b中心的氣流速度將會提升,出風管112b中心的氣壓也相對較低。如此一來,運輸氣流TA中之污泥S與顆粒狀或粉粒狀之污泥S1及污泥S中的水份,會偏向沿著出風管112b之中心流動。這樣,污泥S及污泥S中的水份黏附於出風管112b之內壁的機會也會相應減少。
回到第1A~1B圖,污泥處理裝置100更包含破碎機180。破碎機180用以破碎污泥S,經破碎機180破碎後之污泥S會傳送至混料器120之進料器122。
另一方面,如第1B圖所示,污泥處理裝置100更包含原料分配器190。原料分配器190具有複數個螺旋傳送裝置191,以供應不同成份之污泥S至破碎機180。
綜上所述,本創作的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可減少污泥S之含水量分和達到環保節能的 效果。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可達到相當的技術進步,並具有產業上的廣泛利用價值,其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1)本創作上述實施方式係以熱量回收裝置傳送空壓機所產生之熱量至運輸氣流,使運輸氣流帶著熱量將污泥從混和腔送至分離組,因此,污泥乾燥過程中的熱損失得以降低,而污泥乾燥的效能也相應提高。
(2)本創作上述實施方式係以第一壓縮空氣帶動(Entrain)的方式,將污泥從進料通道送入噴射通道,然後再從噴射通道送入混和腔,繼而以運輸氣流把污泥從混和腔送至分離組,因此,污泥能夠持續地被送入污泥處理裝置中以進行污泥處理的程序。
(3)本創作上述實施方式係以壓縮空氣源通過連通第一分離器之殼體之氣管,將第二壓縮空氣輸入殼體之底部,以打碎位於殼體之底部之污泥,因此能夠避免污泥因為體積過大重量過重而無法被運輸氣流帶離第一分離器,也可解決污泥於殼體之底部積聚而造成堵塞的問題。
(4)由於污泥自進料通道進入噴射通道,再從噴射通道進入混和腔,繼而進入分離組,均是在密閉的裝置中進行,因此,整個污泥處理的過程能夠達到無臭的效果。
雖然本創作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污泥處理裝置
110‧‧‧分離組
111‧‧‧第一分離器
111a‧‧‧殼體
111b‧‧‧出風管
111c‧‧‧進風管
111d‧‧‧氣管
112‧‧‧第二分離器
112a‧‧‧殼體
112b‧‧‧出風管
112c‧‧‧進風管
113‧‧‧第三分離器
120‧‧‧混料器
121‧‧‧混和腔
122‧‧‧進料器
123a‧‧‧高壓風管
124‧‧‧進料通道
126‧‧‧空氣分流管
127‧‧‧空氣輸送器
129‧‧‧節流閥
130‧‧‧鼓風機
140‧‧‧熱量回收裝置
140a‧‧‧主體
140b‧‧‧熱風收集器
CS‧‧‧壓縮空氣源
S‧‧‧污泥

Claims (10)

  1. 一種污泥處理裝置,包含:一分離組;一混料器,包含:一混和腔,連通該分離組;一進料器,用以將一污泥送至該混和腔;以及一空壓機,用以提供一第一壓縮空氣至該進料器,該空壓機運作時產生一熱量;一鼓風機;用以提供一運輸氣流至該混和腔中,藉此將該污泥送至該分離組;以及一熱量回收裝置,用以傳送該空壓機所產生之該熱量至該運輸氣流。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污泥處理裝置,其中該進料器包含:一進料通道;以及一噴射通道,連通該進料通道,其中第一壓縮空氣通過該噴射通道,以帶動該污泥從該進料通道進入該噴射通道,再進入該混和腔。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污泥處理裝置,其中該進料器包含:一空氣輸送器,設置於該進料通道。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污泥處理裝置,其中該進料器包含:一空氣分流管,具有一入氣口、一第一出氣口及一第二出氣口,該第一出氣口連通該噴射通道,該第二出氣口連通該空氣輸送器,該空壓機提供該第一壓縮空氣至該入氣口。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污泥處理裝置,其中該進料器更包含:一節流閥,連接該第二出氣口與該空氣輸送器,用以控制該第一壓縮空氣從該第二出氣口進入該空氣輸送器之流量。
  6. 如請求項2所述之污泥處理裝置,更包含:一渦流裝置,位於該噴射通道,其中該第一壓縮空氣先通過該渦流裝置,然後再到該進料通道與該噴射通道的一連接處。
  7. 如請求項2所述之污泥處理裝置,更包含:一氣體加速裝置,位於該噴射通道,其中該第一壓縮空氣先通過該氣體加速裝置,然後再到該進料通道與該噴射通道的一連接處。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污泥處理裝置,其中該分離組具 有至少一第一分離器及至少一第二分離器,該運輸氣流通過該混料器之該混和腔後,先通過該第一分離器,再通過該第二分離器。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污泥處理裝置,其中該第一分離器包含:一殼體;一出風管,連通該殼體;以及一進風管,連通該殼體,該運輸氣流通過該進風管進入該第一分離器,並通過該出風管離開該第一分離器;該污泥處理裝置更包含:複數個氣管,連通該殼體之底部;以及一壓縮空氣源,連接該些氣管,該壓縮空氣源藉由通過該些氣管將一第二壓縮空氣輸入該殼體之底部,以打碎位於該殼體之底部的該污泥。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污泥處理裝置,其中該壓縮空氣源為該空壓機。
TW103208892U 2014-05-21 2014-05-21 污泥處理裝置 TWM4873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8892U TWM487309U (zh) 2014-05-21 2014-05-21 污泥處理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8892U TWM487309U (zh) 2014-05-21 2014-05-21 污泥處理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87309U true TWM487309U (zh) 2014-10-01

Family

ID=52108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8892U TWM487309U (zh) 2014-05-21 2014-05-21 污泥處理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873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7366B (zh) 污泥處理裝置
CN203855502U (zh) 污泥处理装置
JP2002524232A5 (zh)
CN207839083U (zh) 一种高效的矿石粉碎装置
CN105084705B (zh) 污泥处理装置
CN203685712U (zh) 空气放大器
CN109012979B (zh) 除粉除尘立轴式冲击破碎机及除粉除尘方法
CN102814225B (zh) 一种磨煤机煤粉高效分离装置
CN203937063U (zh) 送料设备
CN104858033B (zh) 一种粉磨方法
CN103657816B (zh) 一种气流粉碎设备及其用于松花粉的破壁方法
TWM487309U (zh) 污泥處理裝置
CN204675976U (zh) 污泥处理装置
CN102923485A (zh) 高效石子煤正压气力输送系统
CN105149070B (zh) 一种生产无钒稀土基钛钨粉的气力输送、精磨系统
CN201613153U (zh) 锤片式粉碎机
CN207413648U (zh) 一种粉末均匀喷撒装置
CN209477994U (zh) 一种小齿轮抛丸装置
CN202935943U (zh) 双可调型石子煤正压气力进料装置
KR20120056547A (ko) 고추분쇄기
CN201619819U (zh) 一种自适应型石子煤进料装置
CN105057062A (zh) 一种流化床气流粉碎装置
CN205948967U (zh) 一种带负压装置的钛白粉气流粉碎装置
CN208098336U (zh) 一种扁平式气流磨用的加料装置
JP5067697B2 (ja) プラスチック吹付耐火物のリバウンド材回収装置およびその回収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