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86467U - 攀岩訓練機 - Google Patents

攀岩訓練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86467U
TWM486467U TW103209462U TW103209462U TWM486467U TW M486467 U TWM486467 U TW M486467U TW 103209462 U TW103209462 U TW 103209462U TW 103209462 U TW103209462 U TW 103209462U TW M486467 U TWM486467 U TW M48646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imbing
rotating wheel
base
hand
whe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94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ao-Bao Liu
Da-Wei Lai
qiu-jie Chen
song-hua Wang
Original Assignee
Footwear & Recreation Technology Res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otwear & Recreation Technology Res Inst filed Critical Footwear & Recreation Technology Res Inst
Priority to TW1032094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86467U/zh
Publication of TWM4864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86467U/zh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Description

攀岩訓練機
一種攀岩訓練機,尤其是指一種可讓使用者以攀附踩踏方式來體驗模擬攀岩動作的攀岩訓練技術。
按,傳統攀岩是一種可以鍛鍊身體柔軟度與協調性、增強體力及平衡感的運動,近年來,已成戶外運動的主流之一。然而從事傳統攀岩運動必須具備過人的勇氣與自信,否則只要一不留意即會有跌入山谷的意外傷亡情事產生,這也是傳統攀岩初學者裹足不前與無法進一步超越的主要原因所在。雖然許多地方皆設有人工攀岩場,以作為攀岩運動者的模擬訓練場所,惟,在人工攀岩場進行運動攀登時,攀登者必須在身上繫上防止自高處跌落的繩索,由於攀登者在攀升過程中必須配合高度而逐步收拾繩索,對於純粹只想要享受攀登樂趣或是初學者來說,繁複收拾繩索的動作確實是一種額外的身心負擔,因而造成初學者於攀岩運動時的不便與困擾。
為改善上述缺失,相關技術領域業者開發出一種與本案相關如下所示之攀岩模擬機具的專利前案:
1.中華民國新型第217550號攀岩模擬機,其包含一前架體、一後架體、一對平行滑軌、一組滑座、一握桿、一組聯桿,係使握把以樞接槽鐵為支點,兩端左右上下移動,並利用聯桿將握把與位於滑軌上之滑座聯接,藉由左右槓桿不斷交叉變化,讓使用者手腳同步上下運動,該專 利雖然可以達到模擬真實攀岩的動作,惟,該專利並無阻尼裝置的建置,僅能靠自身重力的交錯轉移來達到某種程度的阻尼作用,但是於交錯轉移的攀岩運動過程中,會因踩踏力道不易掌握,以致滑座組撞擊後架體而產生令人不適的震動與噪音;此外,用以連動滑座與握桿的聯桿係呈外露的結構設置形態,使用者於交錯轉移的攀岩運動過程中,較容易使肢體碰觸到交錯運動的聯桿,因而發生肢體擦傷的情事。
2.中華民國新型第M430998號攀岩運動器,其於下架體頂端設有轉折組,轉折組二側分設有左轉輪及右轉輪。下架體二側分別滑設有左踏組及右踏組。又上架體於頂端設有上橫管,上橫管兩端分別具有一右滑輪及一左滑輪;索組具有交錯穿設於下架體與上架體間的一第一鋼索與一第二鋼索,第一鋼索一端固定於下架體之左踏組上,且第一鋼索在繞經轉折組左轉輪後,第一鋼索的另端係斜向穿經上架體的右滑輪,且於第一鋼索穿出右滑輪的端部固設有一右把手。第二鋼索的一端固定於下架體之右踏組上,且第二鋼索在繞經轉折組右轉輪後,該第二鋼索的另端係斜向穿經上架體的左滑輪,且第二鋼索穿出左滑輪的端部固設有一左把手,該專利雖然可以達到模擬真實攀岩的動作,惟,該專利並無阻尼裝置的建置,僅能依靠自身的重力的交錯轉移來達到某種程度的阻尼作用,於交錯轉移的運動過程中,會使得攀附與踩踏之力道不易掌握,以致影響模擬攀岩的運動訓練效果;此外,其鋼索、轉輪及滑輪之間的連結機構係呈外露的結構設置,故使用者於交錯轉移的攀岩運動過程中,較容易使肢體碰觸到交錯運動中的鋼索,因而發生肢體擦傷或割傷的情事發生。
有鑑於此,上述習知技術確實未臻完善,仍有再改善的必要性,因此,本創作人乃藉由多年從事相關產業之研發與製造經驗,針對前述習知攀岩器具之問題缺失進行改善,經不斷的研究、設計及實作,終而有本新型的研發成果產出。
本新型明第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讓手部及腳部做線性滑移以進行有效地攀爬運動之攀岩訓練機。達成本新型第一目的之技術手段,係包括底架、基座、供使用者以手攀握的二手攀組件及供使用者腳踏的二腳踏組件,二手攀組件及二腳踏組件可上下線性滑動且反向連動地嵌設在該基座上。
本新型明第二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攀岩訓練機,除了可讓使用者以攀附踩踏方式來體驗模擬攀岩動作之外,並可於往復的攀岩運動過程中提供適當的阻尼作用,讓使用者可以輕易地掌握攀附與踩踏的力道,進而提升攀岩的運動訓練效果。達成本新型第二目的之技術手段,係包括底架、基座、手攀組件、連動機構及阻尼裝置。基座具之上段部二側設有導軌。每一手攀組件設有一可沿著導軌位移的滑動部。各手攀組件、連動機構及阻尼裝置形成連動,使各手攀組件可分別相對基座做預定行程之縱向往復位移,並由阻尼裝置提供阻尼作用;其中,連動機構包含設於基座之第一上轉輪、第一下轉輪、第一連動帶、第二下轉輪、第二上轉輪、第二連動帶第一間動輪及第二間動輪。第一上轉輪轉動的穿軸樞設於該基座之該下段部接近頂部的位置上。第一下轉輪可轉動的樞設於該基座之該下段部接近中段的位置上。第一間動輪同軸設置於該第一下轉輪的一側。第一連動帶套連於該第一上轉輪與該第一下轉輪該之間,其一該手攀組件夾制 於該第一連動帶的一側,其二該手攀組件夾制於該第一連動帶的另一側。第二下轉輪可轉動的穿軸樞設於該基座之該下段部位於該第一下轉輪下方的位置上。第二上轉輪可轉動的樞設於該基座之該下段部接近底部的位置上。第二間動輪同軸設置於該第二下轉輪的一側,並與該第一間動輪嚙合。環狀第二連動帶套連於第二下轉輪與該第二上轉輪該之間,其一該手攀組件夾制於該第二連動帶的一側,其二該手攀組件夾制於該第二連動帶的另一側。
本新型明第三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將連動機構設置為嵌入式結構形態的攀岩訓練機,主要是讓於往復攀岩運動過程中避免因使用者肢體直接碰觸到連動機構所致之肢體擦傷或損傷的情事。達成本新型第三目的之技術手段,係包括底架、基座、手攀組件、連動機構及阻尼裝置。基座具之上段部二側設有導軌。每一手攀組件設有一可沿著導軌位移的滑動部。各手攀組件、連動機構及阻尼裝置形成連動,使各手攀組件可分別相對基座做預定行程之縱向往復位移,並由阻尼裝置提供阻尼作用;其中,連動機構包含設於基座之第一上轉輪、第一下轉輪、第一連動帶、第二下轉輪、第二上轉輪、第二連動帶第一間動輪及第二間動輪。第一上轉輪轉動的穿軸樞設於該基座之該下段部接近頂部的位置上。第一下轉輪可轉動的樞設於該基座之該下段部接近中段的位置上。第一間動輪同軸設置於該第一下轉輪的一側。第一連動帶套連於該第一上轉輪與該第一下轉輪該之間,其一該手攀組件夾制於該第一連動帶的一側,其二該手攀組件夾制於該第一連動帶的另一側。第二下轉輪可轉動的穿軸樞設於該基座之該下段部位於該第一下轉輪下方的位置上。第二上轉輪可轉動的樞設於該基座之 該下段部接近底部的位置上。第二間動輪同軸設置於該第二下轉輪的一側,並與該第一間動輪嚙合。環狀第二連動帶套連於第二下轉輪與該第二上轉輪該之間,其一該手攀組件夾制於該第二連動帶的一側,其二該手攀組件夾制於該第二連動帶的另一側。其中,該導軌包括二平行並置設分別於該基座的二的矩形框柱、二平行並置分別設於該二框柱外側面的側板及一底板,該二側板之間的該基座形成一開槽,該底板用以封閉該開槽且與該二側板具有一間距,每一該手攀組件之該滑動部包括一滑座,該滑座與該開槽相向的前端面橫向延伸有一第一抵片,該第一抵片末端往該開槽方向垂直延伸設有一第二抵片,該第二抵片之一面抵靠在該框柱內側面,該第二抵片反向之另面設有一用以夾制固定該第一連動帶或該第二連動帶的第一夾板及一第二夾板,當該底板封設該開槽時,該滑座與該第一抵片部分區域則露出於該間距之外,使該二手攀組件與該二腳踏組件之第二抵片各自抵靠該框柱內側面而該第一抵片抵靠該底板的方式做該預定行程之縱向往復位移。
本新型明第四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以調整攀岩角度的攀岩訓練機,可藉由調整攀岩前傾或後仰角度,而模擬真實的攀岩運動,藉以提升攀岩的運作訓練效果。達成本新型第四目的之技術手段,係包括底架、基座、手攀組件、連動機構及阻尼裝置。基座具之上段部二側設有導軌。每一手攀組件設有一可沿著導軌位移的滑動部。各手攀組件、連動機構及阻尼裝置形成連動,使各手攀組件可分別相對基座做預定行程之縱向往復位移,並由阻尼裝置提供阻尼作用;其中,連動機構包含設於基座之第一上轉輪、第一下轉輪、第一連動帶、第二下轉輪、第二上轉輪、第二連動 帶第一間動輪及第二間動輪。第一上轉輪轉動的穿軸樞設於該基座之該下段部接近頂部的位置上。第一下轉輪可轉動的樞設於該基座之該下段部接近中段的位置上。第一間動輪同軸設置於該第一下轉輪的一側。第一連動帶套連於該第一上轉輪與該第一下轉輪該之間,其一該手攀組件夾制於該第一連動帶的一側,其二該手攀組件夾制於該第一連動帶的另一側。第二下轉輪可轉動的穿軸樞設於該基座之該下段部位於該第一下轉輪下方的位置上。第二上轉輪可轉動的樞設於該基座之該下段部接近底部的位置上。第二間動輪同軸設置於該第二下轉輪的一側,並與該第一間動輪嚙合。環狀第二連動帶套連於第二下轉輪與該第二上轉輪該之間,其一該手攀組件夾制於該第二連動帶的一側,其二該手攀組件夾制於該第二連動帶的另一側。其中,該基座之該下段部底部設有一樞部,該底架前端設有一與該樞部穿軸樞接的配樞部,該底架前端橫向延伸設有一具二對壁的輔助架,該二對壁設有複數對應定位孔組,該基座之該下段部近中段處以一第一穿鎖組件穿鎖一支撐桿之一端,該支撐桿另端設有一與各該定位孔組逐一對應連通的穿孔,以供一第二穿鎖組件穿鎖,使該支撐桿另端固定於其中一對該定位孔組上。
本新型明第五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以調整腳踏組件之下死點高度的攀岩訓練機,讓使用者可以依據運動需求而調整踩踏下移行程的限制高度。達成本新型第五目的之技術手段,係包括底架、基座、手攀組件、連動機構及阻尼裝置。基座具之上段部二側設有導軌。每一手攀組件設有一可沿著導軌位移的滑動部。各手攀組件、連動機構及阻尼裝置形成連動,使各手攀組件可分別相對基座做預定行程之縱向往復位移,並由阻 尼裝置提供阻尼作用;其中,連動機構包含設於基座之第一上轉輪、第一下轉輪、第一連動帶、第二下轉輪、第二上轉輪、第二連動帶第一間動輪及第二間動輪。第一上轉輪轉動的穿軸樞設於該基座之該下段部接近頂部的位置上。第一下轉輪可轉動的樞設於該基座之該下段部接近中段的位置上。第一間動輪同軸設置於該第一下轉輪的一側。第一連動帶套連於該第一上轉輪與該第一下轉輪該之間,其一該手攀組件夾制於該第一連動帶的一側,其二該手攀組件夾制於該第一連動帶的另一側。第二下轉輪可轉動的穿軸樞設於該基座之該下段部位於該第一下轉輪下方的位置上。第二上轉輪可轉動的樞設於該基座之該下段部接近底部的位置上。第二間動輪同軸設置於該第二下轉輪的一側,並與該第一間動輪嚙合。環狀第二連動帶套連於第二下轉輪與該第二上轉輪該之間,其一該手攀組件夾制於該第二連動帶的一側,其二該手攀組件夾制於該第二連動帶的另一側。其中,其一該腳踏組件與其二該腳踏組件設有一受抵件,該基座二側面設有一用以抵住該受抵件而限制其一該腳踏組件與其二該腳踏組件之下移行程的限止件。該基座二側面設有複數縱向排列的定位孔,該受抵件設有至少二螺孔,以供一螺合件穿鎖於該螺孔及該定位孔上。
10‧‧‧底架
11‧‧‧配樞部
12‧‧‧輔助架
120‧‧‧對壁
121‧‧‧定位孔組
20‧‧‧基座
201‧‧‧上段部
202‧‧‧下段部
21‧‧‧上導軌
21a‧‧‧下導軌
210‧‧‧框柱
211‧‧‧側板
212‧‧‧底板
21a‧‧‧下導軌
22‧‧‧開槽
23‧‧‧樞部
24‧‧‧支撐桿
240‧‧‧穿孔
25‧‧‧限止件
250‧‧‧貫孔
26‧‧‧調整孔
30a/30b‧‧‧手攀組件
31、41‧‧‧滑動部
310、410‧‧‧滑座
311、411‧‧‧第一抵片
312、412‧‧‧第二抵片
313、413‧‧‧第一夾板
314、414‧‧‧第二夾板
315、415‧‧‧定位孔
316、416‧‧‧桿件
418‧‧‧受抵件
40a/40b‧‧‧腳踏組件
50‧‧‧連動機構
51‧‧‧第一上轉輪
52‧‧‧第一下轉輪
53‧‧‧第一連動帶
54‧‧‧第二下轉輪
55‧‧‧第二上轉輪
56‧‧‧第二連動帶
57‧‧‧第一間動輪
58‧‧‧第二間動輪
60‧‧‧阻尼裝置
70‧‧‧第一穿鎖組件
71‧‧‧第二穿鎖組件
72‧‧‧螺合件
圖1係本新型具體架構之部分分解實施示意圖。
圖2係本新型具體架構之組合實施示意圖。
圖3係本新型具體架構之部分放大實施示意圖。
圖4係本新型具體架構另一視角的實施示意圖。
圖5係本新型具體架構之角度調整實施示意圖。
圖6係本新型具體架構之另一角度調整實施示意圖。
圖7係本新型連動機構的動作實施示意圖。
圖8係本新型連動機構的另一動作實施示意圖。
為讓 貴審查委員能進一步瞭解本新型整體的技術特徵與達成本新型目的之技術手段,玆以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加以詳細說明:
請配合參看圖1~3所示,為達成本新型第一目之基本技術特徵,係包括一底架10、一縱向向上延伸的基座20、供使用者以手攀握的二手攀組件30a/30b及供使用者腳踏的二腳踏組件40a/40b。二手攀組件30a/30b及二腳踏組件40a/40b分別可上下線性滑動地嵌設在基座20上。二手攀組件30a/30b相互反向連動。二腳踏組件40a/40b相互反向連動。
請配合參看圖1~3所示,為達成本新型第二目之第一實施例,係包括一底架10、一縱向向上延伸的基座20、供使用者以手攀握的二手攀組件30a/30b、供使用者腳踏的二腳踏組件40a/40b、一連動機構50及至少一阻尼裝置60等技術特徵。基座20縱向向上延伸地設於底架10上,且具有反向延伸的上段部201及下段部202。上段部201二側各設一上導軌21。下段部202二側各設一下導軌21a。二手攀組件30a/30b與二腳踏組件40a/40b分別設一滑動部31、41而分別可線性滑動地嵌設於對應的上導軌21及下導軌21a,如圖1所示之上導軌21及下導軌21a係為一體設置而成。二手攀組件30a/30b及二腳踏組件40a/40b經由連動機構50而形成連動,使二手攀組件30a/30b與二腳踏組件40a/40b可分別相對基座20做預定行程之縱 向往復位移。此外,二手攀組件30a/30b與二腳踏組件40a/40b於往復位移的過程中,係由阻尼裝置60來提供阻尼作用。具體而言,請參看圖7、8所示之連動機構50係包含一第一上轉輪51、一第一下轉輪52、一第一連動帶53一第二下轉輪54、一第二上轉輪55、一第二連動帶56、第一間動輪57及第二間動輪58等技術特徵。第一上轉輪51可轉動的穿軸樞設於基座20之上段部201頂端的位置上。第一下轉輪52可轉動的樞設於基座20之上段部201底端的位置上。第一間動輪57同軸且可單向連動地設置於第一下轉輪52的一側。環狀第一連動帶53(如鍊條、皮帶)則套連於第一上轉輪51與第一下轉輪52之間形成連動。二手攀組件30a/30ba分別夾制固定於第一連動帶53的二側。第二下轉輪54可轉動的穿軸樞設於下段部202底端的位置上。第二上轉輪55可轉動的樞設於下段部202頂端的位置上。第二間動輪58同軸且可單向連動地設置於第二上轉輪55的一側,並與第一間動輪57連動(圖示例中,第一間動輪57及第二間動輪58分別為齒輪結構且直接相互嚙合)。環狀第二連動帶56(如鍊條、皮帶)套連於第二下轉輪54與第二上轉輪55之間形成連動。二腳踏組件40a分別夾制固定於第二連動帶56的二側。再者,如圖1~4所示之阻尼裝置60的數量為二組,其一阻尼裝置60設於上段部201頂端,且與第一上轉輪51同軸樞設,以提供第一上轉輪51阻尼。另一阻尼裝置60設於下段部202底端,且與第二下轉輪54同軸樞設,以提供第二下轉輪54阻尼,二阻尼裝置60可於往復攀岩的過程中,對二手攀組件30a/30b與二踩踏組件40a/40b提供適當的阻尼作用。第一間動輪57與第一下轉輪52同軸單向連動的方式係於二者之間設置一單向軸承(因單向軸承為習知技術,故於圖中未再贅示)。同理,第二間動輪58與第二上轉 輪55同軸單向連動的方式係於二者之間設置一單向軸承(因單向軸承為習知技術,故於圖中亦未再贅示)。
請配合參看圖1~2及圖7、9所示,本實施例於具體運作時,僅需讓使用者以雙腳踏上二腳踏組件40a/40b,並以雙手握住二手攀組件30a/30b,假設二手攀組件30a/30b與腳踏組件40a/40b所處位置位於如圖8所示的位置時,使用者僅需以右手將其一手攀組件30a施力帶下,使其一手攀組件30a之滑動部31沿著基座20一側之上導軌21下移,接著,驅使第一連動帶53驅動其二手攀組件30b以滑動部31沿著基座20另一側之上導軌21往上位移。同時,在第一間動輪57與第二間動輪58的反向連動之下,則會驅使第二連動帶56驅動其一腳踏組件40a以滑動部41沿著基座20一側之下導軌21a往上位移,而另一腳踏組件40b則以滑動部41沿著基座20另一側之下導軌21a往下位移。當其一手攀組件30a往下位移至預定行程的下死點時,則透過第一連動帶53而使其二手攀組件30b往上位移至預定行程的上死點,且經由第一間動輪57與第二間動輪58的反向連動之下,使其一腳踏組件40a往上位移至預定行程的上死點,而其二腳踏組件40b則下位移至預定行程的下死點,在上述運動行程結束時,二手攀組件30a/30b與二腳踏組件40a/40b的所處位置則如圖9所示,而且使用者於往復攀岩的過程中,阻尼裝置60則會對連動機構50提供適當的阻尼作用。
當使用者欲做另一方向的運動行程時,二手攀組件30a/30b與二腳踏組件40a/40b所處位置則如圖9所示,使用者僅需以左手將其二手攀組件30b施力帶下,使其一手攀組件30b之滑動部31沿著基座20之一上導軌21下移,並驅使第一連動帶53驅動其一手攀組件30a以滑動部31沿 著基座20之另一導軌21往上位移。同時,在第一間動輪57與第二間動輪58的反向連動之下,使第二連動帶56驅動其一腳踏組件40b以滑動部41沿著基座20一側之下導軌21a往上位移,而另一腳踏組件40b則以滑動部41沿著基座20另一側之導軌21a往下位移。當其一手攀組件30b往下位移至預定行程的下死點時,則透過第一連動帶53而使另一手攀組件30a往上位移至預定行程的上死點,且經由第一間動輪57與第二間動輪58的反向連動之下,則可驅使其一腳踏組件40b往上位移至預定行程的上死點,而另一腳踏組件40a則往下位移至預定行程的下死點,在上述運動行程結束時,二手攀組件30a/30b與二腳踏組件40a/40b的所處位置則如圖8所示,於此,使用者可透過重覆上述往復行程的運動,進而達到模擬攀岩運動訓練的效果。
請配合參看圖1~3所示,為達成本新型第三目的之實施例,本實施例除了包括第一實施例的技術特徵之外,上述導軌21係包括二平行並置設分別於基座20的二的矩形框柱210、二平行並置分別設於二框柱210外側面的側板211及一底板212等技術特徵。如圖1~3及圖7、8所示之二側板211之間的基座20形成一開槽22。底板212用以封閉開槽22且與二側板211具有一間距d,每一其二腳踏組件40b與每一腳踏組件40a/40b之滑動部31、41係包括一滑座310、410,滑座310、410與開槽22相向的前端面橫向延伸有一第一抵片311、411,該第一抵片311、411末端往開槽22方向垂直延伸設有一第二抵片312、412,第二抵片312、412之一面抵靠在框柱210內側面,第二抵片312、412反向之另面設有一用以夾制固定第一連動帶53或第二連動帶56的第一夾板313、413及一第二夾板 314、414,當底板212封設開槽22時,滑座310、410與第一抵片311、411部分區域則露出於間距d之外,使二其二腳踏組件40b與二腳踏組件40a/40b之第二抵片312、412各自抵靠框柱210內側面,而第一抵片311、411則抵靠底板212,於此即可做上述預定行程之縱向往復位移。請參看圖1~3所示,每一滑座310、410之外側面設有複數縱向排列的定位孔315、415,以供一桿件316、416卡入固定於其中一個定位孔315、415內,而桿件316、416可供使用者以手攀附或是以腳踩踏,於是,可藉由高低位置的定位孔315、415的選擇以供桿件316、416插置定位,以達到調整桿件316、416高低位置的功效。
請配合參看圖1~4所示,為達成本新型第四目之實施例,本實施例除了包括第一、二實施例的技術特徵之外,係於基座20之下段部底部設有一樞部23,並於底架10前端設有一與樞部23穿軸樞接的配樞部11。底架10前端則橫向延伸設有一具二對壁120的輔助架12,二對壁120設有複數對應的定位孔組121,於基座20之下段部近中段處以第一穿鎖組件70(如快拆裝置或快拆螺絲)穿鎖一支撐桿24之一端,使基座20可轉動地樞接底10架,當基座20相對底架10旋轉至一預定角度時,則是以支撐桿24來支撐基座20,於支撐桿24另端設有一與各定位孔組121逐一對應連通的穿孔240,以供一第二穿鎖組件71(如快拆裝置或快拆螺絲)穿鎖在穿孔240及其中一對定位孔組121上,使支撐桿24另端得以固定於其中一對定位孔組121上,於此,即可依據使用者之運動需求而調整基座20的傾斜角度。如圖5所示之基座20朝向上段部傾斜角度;如圖6所示之基座20朝向下段部傾斜角度,如此即可模擬實際攀岩的傾斜角度。
請配合參看圖1~4所示,為達成本新型第五目之實施例,本實施例除了包括前述實施例的技術特徵之外,其一腳踏組件40a與其二腳踏組件40b皆設有一受抵件418,如圖4所示,並於基座20二側面設有一用以抵住受抵件418而限制其一腳踏組件40a與其二腳踏組件40b之下移行程的限止件25。於一種較佳的實施例中,該限止件25可調高低位置地設置在該基座20上,用以調整該二腳踏組件40a、40b下移行程的大小,具體而言,是於基座20二側面分別設有複數縱向排列的調整孔26,於限止件25上設有至少二貫孔250,以供二螺合件72分別穿鎖於二貫孔250及其中二個調整孔26上,使用者可以依據運動需求而選擇將二螺合件72穿鎖於二貫孔250及適當高度的二調整孔26中,藉限止件25抵住該受抵件418以限制二腳踏組件40a、40b下移行程。
因此,藉由上述之具體實施例的說明,本新型確實具有下列所述的特點:
1.本新型確實可讓使用者以攀附踩踏方式來體驗模擬攀岩的動作之外,並可於往復攀岩的運動過程中提供適當的阻尼作用,讓使用者可以輕易地掌握攀附與踩踏的力道,進而提升攀岩的運動訓練效果。
2.本新型之連動機構為嵌入式結構設置,故可讓於往復攀岩的運動過程中,避免因使用者肢體直接碰觸到連動機構所致之肢體擦傷或損傷的情事產生。
3.本新型可藉由調整攀岩角度而調整攀岩前傾或後仰角度,以模擬更為接近真實的攀岩運動,進而提升攀岩的運作訓練效果。
4.本新型確實可以調整腳踏組件之下移行程的下死點高 度,讓使用者可以依據運動需求而調整踩踏下移行程的限制高度,以提升攀岩的運作訓練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新型之可行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之專利範圍,凡舉依據下列請求項所述之內容、特徵以及其精神而為之其他變化的等效實施,皆應包含於本新型之專利範圍內。本新型所具體界定於請求項之結構特徵,未見於同類物品,且具實用性與進步性,已符合新型專利要件,爰依法具文提出申請,謹請 鈞局依法核予專利,以維護本申請人合法之權益。
10‧‧‧底架
11‧‧‧配樞部
12‧‧‧輔助架
120‧‧‧對壁
121‧‧‧定位孔組
20‧‧‧基座
21‧‧‧上導軌
21a‧‧‧下導軌
210‧‧‧框柱
211‧‧‧側板
212‧‧‧底板
22‧‧‧開槽
23‧‧‧樞部
24‧‧‧支撐桿
240‧‧‧穿孔
30a/30b‧‧‧手攀組件
31、41‧‧‧滑動部
310、410‧‧‧滑座
311、411‧‧‧第一抵片
312、412‧‧‧第二抵片
313、413‧‧‧第一夾板
314、414‧‧‧第二夾板
315、415‧‧‧定位孔
316、416‧‧‧桿件
40a/40b‧‧‧腳踏組件
50‧‧‧連動機構
51‧‧‧第一上轉輪
52‧‧‧第一下轉輪
53‧‧‧第一連動帶
54‧‧‧第二下轉輪
55‧‧‧第二上轉輪
56‧‧‧第二連動帶
60‧‧‧阻尼裝置
70‧‧‧第一穿鎖組件
71‧‧‧第二穿鎖組件

Claims (10)

  1. 一種攀岩訓練機,其包括一底架、一基座、供一使用者以手攀握的二手攀組件及供該使用者腳踏的二腳踏組件,該二手攀組件及該二腳踏組件可上下線性滑動地嵌設在該基座上,該二手攀組件相互反向連動,該二腳踏組件相互反向連動。
  2. 如請求項1項所述之攀岩訓練機,其更包括一連動機構及至少一阻尼裝置,該基座具有反向延伸的一上段部及一下段部,該上段部及該下段部分別設有二上導軌及二下導軌,該二手攀組件分別設有一滑動部分別可滑動地嵌於該二上導軌,該二腳踏組件分別設有一滑動部分別可滑動地嵌於該二下導軌,該二手攀組件及該二腳踏組件經由該連動機構而於該導軌上形成線性連動,該二手攀組件與該二腳踏組件於往復位移的過程中由該阻尼裝置提供一阻尼作用。
  3. 如請求項2項所述之攀岩訓練機,其中,該上段部頂端可轉動地樞設一第一上轉輪;該上段部底端可轉動地樞設一第一下轉輪;該第一下轉輪的一側同軸且可單向連動地設置一第一間動輪;該第一上轉輪與該第一下轉輪該之間套連一環狀第一連動帶,該二手攀組件分別固定於該第一連動帶的二側;該下段部底端的位置上可轉動地樞設一第二下轉輪;該下段部頂端的位置上可轉動地樞設一第二上轉輪;該第二上轉輪的一側同軸且可單向連動地設置一第二間動輪,該第二間動輪與該第一間動輪呈反向連動;該第二下轉輪與該第二上轉輪該之間套連一環狀第二連動帶;該二手攀組件分別固定於該第二連動帶的二側。
  4. 如請求項3項所述之攀岩訓練機,其中,該第二間動輪與該第一間動輪分別為齒輪結構而相互嚙合。
  5. 如請求項3項所述之攀岩訓練機,其中,該第一上轉輪與該第一間動輪之間設一單向軸承而形成單向連動,該第二上轉輪與第二間動輪之間設一單向軸承而形成單向連動。
  6. 如請求項1項所述之攀岩訓練機,其中,該基座可轉動地樞接該底架,該基座相對該底架旋轉至一預定角度時,以一支撐桿支撐該基座。
  7. 如請求項6項所述之攀岩訓練機,其中,該底架前端橫向延伸設有一具二對壁的輔助架,該二對壁設有複數對應的定位孔組,該基座之該下段部近中段處以一第一穿鎖組件穿鎖一支撐桿之一端,該支撐桿另端設有一與各該定位孔組逐一對應連通的穿孔,以供一第二穿鎖組件穿鎖,使該支撐桿另端固定於其中一對該定位孔組上。
  8. 如請求項1項所述之攀岩訓練機,其中,每一該手攀組件及每一該腳踏組件分別設有複數上下排列的定位孔,每一該手攀組件及每一該腳踏組件之一該定位孔供一桿件穿設固定,該手攀組件之該桿件供該使用者以手攀握,該腳踏組件之該桿件供該使用者腳踏。
  9. 如請求項1項所述之攀岩訓練機,其中,該二腳踏組件各自設有一受抵件,該基座設有對應於該受抵件的二限止件,藉該限止件抵住該受抵件以限制該二腳踏組件下移行程。
  10. 如請求項9項所述之攀岩訓練機,其中,該限止件可調高低位置地設置在該基座上,用以調整該二腳踏組件下移行程的大小。
TW103209462U 2014-05-29 2014-05-29 攀岩訓練機 TWM4864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9462U TWM486467U (zh) 2014-05-29 2014-05-29 攀岩訓練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9462U TWM486467U (zh) 2014-05-29 2014-05-29 攀岩訓練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86467U true TWM486467U (zh) 2014-09-21

Family

ID=51945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9462U TWM486467U (zh) 2014-05-29 2014-05-29 攀岩訓練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864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76331B2 (en) Composite motion exercise machine
TWI530312B (zh) 結合直立腳踏車和具有躺式腳踏車的橢圓訓練器之三合一腳踏車
TWI515028B (zh) 健身裝置
US7695408B2 (en) Elliptical exercise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e
AU2007357870B2 (en) Bicycling exercise apparatus
US7261675B2 (en) Stepping exerciser having actuatable handle
US7806808B2 (en) Athletic apparatus with non-parallel linear sliding track
TWI571285B (zh) 用於運動設備的曲柄,在行進的非預期性的掉落期間,幫助預防騎乘者腳踝受傷,並協助防止騎乘者在運動期間膝蓋受壓
US10632341B2 (en) Climbing machine
US7654545B1 (en) Vehicle for exercising
US20100093497A1 (en) Athletic apparatus with non-linear sliding track
US12090379B2 (en) Support device for bicycle front wheel
CN207221195U (zh) 一种骑马健身车
US9149679B2 (en) Elastomeric cord-resistance unit
KR101535389B1 (ko) 레그프레스 머신
TWM486467U (zh) 攀岩訓練機
US9295875B2 (en) Recumbent stepper
TW201703824A (zh) 滑雪健身器
US11305150B2 (en) Simulated hill-climbing exercise apparatus
CN204447110U (zh) 两用式健身车
KR200397820Y1 (ko) 운동기구
CN209952130U (zh) 肢体训练器
RU62338U1 (ru) Спортивный тренажер
EP2186549A1 (en) Athletic apparatus with non-parallel linear sliding track
TW201808392A (zh) 運動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