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85013U - 咬合定位的x光持片器 - Google Patents

咬合定位的x光持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85013U
TWM485013U TW103205762U TW103205762U TWM485013U TW M485013 U TWM485013 U TW M485013U TW 103205762 U TW103205762 U TW 103205762U TW 103205762 U TW103205762 U TW 103205762U TW M485013 U TWM485013 U TW M48501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ray
base
reference member
tee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57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in-Chao Yao
Original Assignee
Densmart Dent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mart Den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nsmart Dental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2057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85013U/zh
Publication of TWM4850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85013U/zh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Description

咬合定位的X光持片器
本創作有關一種能重複使用定位的X光持片器,特別是一種透過牙齒表面形狀造型來定位於病患口腔中的同一位置,便於進行追蹤診斷或矯正值體時的X光持片器。
隨著對生活品質的提升,人們對於外表的形象也更加注重,擁有健康、美觀與功能良好的牙齒、齒列與顏面,有助於擴展社交圈、擴增工作機會與增加自信心,因此牙齒矯正、齒顎矯正與齒列矯正的風氣非常盛行,促進牙齒健康的同時更創造一個可隨時與人分享的美麗笑容。
在牙醫診所進行矯正植體植入手術之前,病患須進行全口的檢查評估,讓牙醫師能了解病患兩顆牙齒之間的牙根位置關係,以便牙醫師能在牙齒與牙齒之間的縫隙植入適當大小的植體。然而,傳統檢查評估需在病患口腔內的兩顆牙齒放入X光片,並照射X光後,等待X光片沖洗出來,讓牙醫師判斷適合植入植體的植入點。
如此檢測評估的方式雖然簡單省事,但在照射X光的過程中,容易因為人為操作上的不當或是誤差,造成X光片在病患口中位置不正確,因而無法清楚表達牙齒與牙齒之間的相對位置,因此,往往需要額外花費時間及材料成本再重新照射。此外,雖然牙齒與牙齒之間的相對位置能在X光片上清楚表達,讓牙醫師了解植入位置在哪裡,但卻依然無法準確地將植體植入該植入位置,一個不小心還有可能傷及牙根,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另一種檢測方式是利電腦斷層對牙齒發射出一種X射線,再利用電腦的三維技術重建出立體影像,因此,慢慢地有些許的牙醫師開始利用電腦斷層進行矯正手術前的評估作業,來方便牙醫師判斷是否有適當的植入空間,雖然利用電腦斷層讓牙醫師能精確地將植體植入預設的植入空間,但是利用電腦斷層進行評估作業的費用實在太高,並不是一般病患所能夠負擔的醫療費用。
有鑑於此,傳統對於矯正植體植入手術前的評估檢測在使用上仍有不足之處,實有創造一種在預估診斷時能提供快速判讀並具有精準的度量基準的X光持片器。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能將X光持片器重複定位至口腔中的同一位置,便於牙醫師進行後續追蹤治療或植體手術使用。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在於能夠讓牙醫師快速了解病患牙齒與牙齒之間的牙根位置關係,使植體能快速又準確地植入最佳的植入點,降低因人為操作不當或誤差而傷患者牙根的情形。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在於能依據植體植入病患口腔內部位置的不同,將元件之間的連接關係做出不同的組接變化,使X光持片器能夠適用在頰側或舌側等各種不同的口腔位置。
本創作之又另一目的在於依照病患牙齒的形體大小以及牙齦位置,變換元件之間的組接樣態,進而改變元件之間的相對位置,使X光持片器能針對不同大小的牙齒進行植體的定位檢測。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一種咬合定位的X光持片器,配合一X光片以及一X光機照射管使用,包含:一基座,於頂面及底面分別設有一第一定位部以及一第二定位部;一 第一型變材,裝設於上述第一定位部;一第二型變材,裝設於上述第二定位部;一夾固件,裝設於上述基座側面,並具有一夾固上述X光片的夾持空間;一測量基準件,裝設於上述基座相對於上述夾固件的相對面,具有一測量刻度;以及一定位架,上述定位架具有一裝設於上述基座的定位桿,並與上述測量基建位於上述基座的同一側面,由上述定位桿樞接一定位上述X光機照射管的定位環,使上述測量基準件介於上述定位環與夾固件之間,而上述定位環、夾固件與測量基準件三者所構成的平面將呈現一平行狀態。
其中,上述第一形變材及第二形變材分別受到病患口腔中上、下排牙齒咬合變形,致使上述第一型變材的頂面形成一對應病患上排牙齒樣態的第一立體齒印,而上述第二型變材的底面形成一對應病患下排牙齒樣態的第二立體齒印,並由上述第一立體齒印與第二立體齒印共同形成一重複性使用對位的準位裝置。
於此較佳實施例中,上述定位桿的局部區段設有一可跨設於臉頰的彎曲部。上述夾固件具有一底座以及一彈性夾固片,上述底座一端向外延伸形成至少一擋板,另一端裝設上述彈性夾固片,而上述擋板與彈性夾固片之間共同形成上述夾持空間。上述基座側面設有呈現不同高度的定位孔以及一設置於上述夾固件上的定位塊,且上述定位塊組裝於上述複數個定位孔的其中之一卡合固定形成一介於上述基座與夾固件之間的升降裝置,上述升降裝置用以調整上述夾固件與基座之間的相對高度關係。
此外,上述X光持片器進一步包含一調整裝置,上述調整裝置介設於上述基座與測量基準件之間,並設有一增加上述測量基準件與夾固件之間距離的延長部,上述延長部一端形成一與上述測量基準件組裝的第一連接部,另一相對端形成一裝設於上述基座的第二連接部,藉以改變上述測 量基準件與夾固件之間的間隔距離。
另外,上述測量基準件設為可透射線材或不可透射線材其中一種材料所構成。
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上述X光持片器進一步包含一握把,上述握把穿設固定於上述基座內部。而上述X光持片器更包含一定位架,上述定位架具有一安裝於上述握把的組裝部,並由上述組裝部延伸出一能夠跨設臉頰的定位桿,再由上述定位桿樞接一定位上述X光機照射管的定位環,使上述測量基準件介於上述定位環與夾固件之間,而上述定位環、夾固件與測量基準件三者所構成的平面將呈現一平行狀態。
再者,上述基座側面與握把之間以及上述基座側面與定位架之間採用相互對應的黏接元件、卡固元件、扣接元件或崁合元件其中一種結構相互組接。
本創作的特點在於位於基座上下兩面的第一型變材與第二型變材受到病患牙齒咬合,形成對應牙齒表面的第一立體齒印與第二立體齒印,進而透過第一立體齒印與第二立體齒印共同形成的準位裝置,使基座重複性放置於病患口腔中的同一位置,以便於牙醫師進行追蹤治療或植體手術的使用。
此外,藉由測量基準件與夾固於夾持空間的X光片呈現平行樣態並配合基座頂面與底面各具有固定牙齒的第一型變材與第二型變材,使照射出來X光片能呈現牙齒與測量基準件的測量刻度的相對關係,讓牙醫師能快速了解牙齒與牙根之間的位置關係,進而使植體能快速又準確的植入預設的植入點,並能降低因手術人為誤差而傷患者牙根情形。
另外,藉由基座、握把以及定位架三者之間的組接狀態能依據植體植入病患口腔內部位置的不同,產生不同的組接變化,使X光能持片器適用於頰側與舌側等各種不同 的口腔位置。
再者,藉由基座與夾固件具有升降裝置以及基座與測量基準件具有調整裝置,使牙醫師能依照病患牙齒的形體大小及牙齦線位置,用以改變基座、夾固件和測量基準件三者之間的組接樣態,使X光持片器能針對不同牙齒的形體大小及牙齦線位置進行植體的定位檢測。
(本創作)
1‧‧‧咬合定位的X光持片器
10‧‧‧基座
11‧‧‧第一定位部
12‧‧‧第二定位部
13‧‧‧通孔
14‧‧‧固定孔洞
15‧‧‧定位孔
16‧‧‧對位塊
20‧‧‧第一型變材
21‧‧‧第一立體齒印
22‧‧‧第一卡塊
30‧‧‧第二型變材
31‧‧‧第二立體齒印
32‧‧‧第二卡塊
40‧‧‧夾固件
41‧‧‧底座
411‧‧‧定位塊
412‧‧‧檔板
42‧‧‧彈性夾固片
43‧‧‧夾持空間
50‧‧‧測量基準件
51‧‧‧測量刻度
52‧‧‧第一定位記號
53‧‧‧第二定位記號
54‧‧‧定位結構
60‧‧‧定位架
61‧‧‧組裝部
611‧‧‧卡固凹槽
62‧‧‧定位桿
63‧‧‧定位環
64‧‧‧彎曲部
65‧‧‧卡合凹槽
70‧‧‧握把
71‧‧‧卡合凸塊
72‧‧‧彎折柄
80‧‧‧升降裝置
81‧‧‧調整裝置
811‧‧‧延長部
812‧‧‧第一連接部
813‧‧‧第二連接部
82‧‧‧X光片
83‧‧‧X光機照射管
第1圖為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分解圖;第2圖為本創作測量刻度之示意圖;第3圖為病患咬合第一型變材與第二型變材之示意圖;第4圖為第3圖之剖視圖;第5圖為基座裝設測量基準件與定位架之示意圖;第6圖為X光機照射管照射牙齒之示意圖;第7圖為X光片顯示測量基準件與牙齒之示意圖;第8圖為準備植入植體之示意圖;第9圖為本創作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示意圖;第10圖為第9圖使用狀態之示意圖;第11圖為本創作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示意圖;第12圖為第11圖使用狀態之示意圖;第13圖為本創作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示意圖;以及第14圖為第13圖使用狀態之示意圖。
茲為便於更進一步對本創作之構造、使用及其特徵有更深一層明確、詳實的認識與瞭解,爰舉出較佳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下:請參閱第1圖所示,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本創作咬合定位的X光持片器1主要由一基座10、一第一型變材20、一第二型變材30、一夾固件40、一測量基準件50、一定 位架60以及一握把70所構成。
上述基座10於頂面設有一第一定位部11,並相對於上述第一定位部11的相對面具有一第二定位部12,上述第二定位部12兩端的相鄰面具有一貫穿上述基座10的通孔13,而上述第一定位部11與第二定位部12之間具有至少一連通上述基座10上下兩端面的固定孔洞14,又上述基座10相鄰於上述固定孔洞14的表面設有複數個呈現不同高度的定位孔15。
上述第一型變材20裝設於上述基座10的第一定位部11,而上述第二型變材30裝設於上述基座10的第二定位部12。其中,上述第一型變材20與第二型變材30受到病患口腔中上下排牙齒咬合會以不規則的方向向外延伸,致使上述第一型變材20的頂面形成一對應病患上排牙齒底面形狀樣態的第一立體齒印21,並相對於上述第一立體齒印21的相對面形成穿設一穿設上述固定孔洞14的第一卡塊22;而上述第二型變材30的底面形成一對應病患下排牙齒頂面形狀樣態的第二體齒印31,並相對於上述第二立體齒印31的相對面形成一穿設上述固定孔洞14的第二卡塊32。
其中,上述第一型變材20的第一立體齒印21與第二型變材30的第二立體齒印31共同形成一能重複性使用對位的準位裝置。於一可行實施例中,上述第一型變材20與第二型變材30是由石膏、樹脂、矽膠以或臘其中一種構成。
上述夾固件40裝設於上述第一定位部11的相鄰面,並由一底座41以及一彈性夾固片42所構成。上述底座41具有一配合上述定位孔15的定位塊411,並於一端向上延伸形成至少一檔板412,另一端裝設上述彈性夾固片42,而上述檔板412與彈性夾固片42之間共同形成一夾持空間43,其中,上述基座10的定位孔15與上述底座41的定位塊411相互卡固,共同形成一用以調整上述基座10與夾固件40之 間高度關係的升降裝置80。
上述測量基準件50位於上述基座10相對於上述夾固件40的相對面,並具有一以不透射材料製成的測量刻度51,而上述基座10與測量基準件50之間由一調整裝置81相互連接。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上述調整裝置81具有一增加上述測量基準件50與夾固件40之間距離的延長部811,上述延長部811一端延伸出一卡接於上述測量基準件50的第一連接部812,另一端具有一裝設於上述基座10的第二連接部813,藉由不同厚度大小的上述延長部811,能藉以改變上述測量基準件50與夾固件40之間的距離位置,進而上述基座10、夾固件40與測量基準件50三者之間能容納不同大小形狀的牙齒。
然而,上述測量基準件50具有上述以不透射材料製成的測量刻度51僅方便說明之用,並未加以限制上述測量基準件50之樣態,亦即上述測量基準件50可由可透性線材所構成。
請參閱第2圖所示,上述測量刻度51於縱向設有複數個第一定位記號52,而橫向設有複數個第二定位記號53,上述第一定位記號52與第二定位記號53之間形成複數個定位結構54,如圖所示,藉由第一定位記號52中依序排列A、B以及C的文字符號,而上述第二定位記號53依序排有羅馬數字的I、Ⅱ、Ⅲ以及Ⅳ,使每個定位結構54都有相對應的符號編碼。
再請參閱第1圖所示,上述定位架60具有一組裝部61,上述組裝部61裝設於上述基座10,並與上述測量基準件50同樣位於上述基座10的相同面,上述組裝部61向外延伸形成一定位桿62,上述定位桿62樞接一與上述夾固件40以及測量基準件50呈現同水平位置的定位環63,而上述定位環63與上述測量基準件50位於上述基座10的相同側, 使上述測量基準件50介於上述定位架60的定位環63與上述夾固件40之間。
上述握把70穿設於上述基座10的通孔13。然而,上述握把70穿設於上述通孔13的組接關係僅方便說明,並加以限制上述基座10與握把70之間的組接關係,亦即上述基座10兩端與握把70之間可採用卡固元件、黏貼元件、崁合元件以及扣接元件其中一種結構相互組接。
如圖所示,上述測量基準件50下方設有一由上述基座10向外延伸形成一對位塊16,而上述定位架60的組裝部61設為一對應上述對位塊16的卡固凹槽611,上述對位塊16與卡固凹槽611相互卡設固定,使上述定位架60的定位環63能與上述夾固件40與測量基準件50共同呈現平行狀態。
本創作第一較佳實施例咬合定位的X光持片器1主要是在植體欲打入口腔唇側使用。請參閱第1圖、第3圖與第4圖所示,首先,將上述夾固件40的底座41依照病患口腔內部的牙齦位置,藉由上述底座41的定位塊411與上述基座10的定位孔15共同構成的上述升降裝置80,調整上述夾固件40相對於上述基座10立體齒印的高度關係。
並在依照病患牙齒的形體大小,選用具有適當厚度的上述延長部811,藉由上述延長部811的第二連接部813裝設於上述基座10相對於上述夾固件40的相對面,使上述第一連接部812與上述夾固件40之間能容納具有不同形狀大小的牙齒,此時,牙醫師能藉由上述第一連接部812初步確定植體植入牙齦的植入位置,使上述基座10受到病患上下排牙齒咬合之前,不會產生過大的位置誤差,進而降低照射X光的照射次數。
將上述第一型變材20裝設於上述基座10頂面,而上述第二型變材30裝設於上述基座10相對於上述第一型 變材20的相對面,上述握把70穿設於上述基座10的通孔13,便於牙醫師藉由上述握把70將上述基座10移動至上排牙齒與下排牙齒之間。再由病患的上下排牙齒對上述基座10頂面與底面的第一型變材20與第二型變材30進行咬合動作,而上述第一型變材20與第二型變材30受到病患上下排牙齒咬合後,會以不規則的方向向外延伸,致使上述第一型變材20的頂面形成一對應病患上排牙齒底面形狀樣態的第一立體齒印21,並相對於上述第一立體齒印21的相對面形成穿設一穿設上述固定孔洞14的第一卡塊22;而上述第二型變材30的底面形成一對應病患下排牙齒頂面形狀樣態的第二體齒印31,並相對於上述第二立體齒印31的相對面形成一穿設上述固定孔洞14的第二卡塊32。
之後,對上述第一型變材20與第二型變材30進行硬化手段,使上述第一型變材20與第二型變材30即使受到上下排牙齒再度咬合,也不會產生形體上的變化。使上述第一型變材20的第一立體齒印21與第二型變材30的第二立體齒印31共同形成上述準位裝置。
請參閱第5圖所示,隨後牙醫師握持上述握把70將取出裝設有上述調整裝置81與夾固件40的基座10,並將一X光片82放置於上述夾固件40的夾持空間43,而上述X光片82受到上述彈性夾固片42與檔板412相互夾持定位,上述測量基準件50扣接於上述延長部811的第一連接部812,而上述定位架60的組裝部61扣接定位於上述基座10的對位塊16,再把上述基座10藉由上述握把70放入病患口腔中進行咬合動作,並透過上述第一立體齒印21以及第二立體齒印31與牙齒底部的形狀造型相互對應,使上述基座10能位於病患口腔中的相同位置。
此時,上述X光片82位於牙齒顎側,上述測量基準件50位於牙齒唇側,而上述定位架60位於病患的口腔 外部,必須注意上述測量基準件50的測量刻度51底端必須高於病患的牙齦線。
請參閱第6圖所示,將一X光機照射管83定位於上述定位架60的定位環63,使得上述測量基準件50的測量刻度51與位於上述夾持空間43的X光片82對應上述X光機照射管83呈現一垂直狀態後,開始進行影像攝影,並於上述X光片82呈像後,將整個上述咬合定位的X光持片器1藉由上述握把70從病患口腔中取出。
請參閱第7圖所示,由於上述測量基準件50的測量刻度51底端高於病患的牙齦線,因此,上述X光片82經由上述X光機照射管83影像照射後,上述X光片82能清楚顯示牙齒與牙齒之間的相對位置以及上述測量基準件50的測量刻度51,此時,牙醫師能藉由上述X光片82顯示的影像,判斷植入植體的最佳植入點。
請參閱第8圖所示,在確認上述植入點後,將上述夾固件40與定位架60從上述基座10拆除,僅留下上述第一型變材20、第二型變材30、測量基準件50延長部811與握把70,並在握持上述握把70將上述基座10放設於病患口腔中上排牙齒與下排牙齒之間,再配合病患咬合上述第一型變材20的第一立體齒印21與第二型變材30的第二立體齒印31,使上述測量基準件50的測量刻度51與前次放設位置相同,之後,牙醫師依據上述測量基準件50上的最佳植入點位置,直接將植體植入病患牙齒顎側,如此即可將植體準確地植入病患兩顆牙齒之間。
植體植入病患牙齒顎側後,可將裝設有上述第一型變材20與第二型變材30的基座10進行保存,方便於牙醫師透過上述第一立體齒印21與第二立體齒印31使上述基座10與植入植體的位置相同,並針對植入的植體進行後續追蹤與診斷。
請參閱第9圖與第10圖所示,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與第一較佳實施例差別在於上述定位架60的組裝部61與上述定位環63之間設有一可跨設於病患臉頰的彎曲部64,而牙醫師能藉由上述定位架60的彎曲部64配合上述握把70,將上述基座10放置於病患口腔中的後排牙齒,使上述夾固件40與X光片82位於牙齒舌側,而上述測量基準件50與第一連接部812位於牙齒頰側,因而,上述X光片82經由上述X光機照射管83影像照射後,使上述X光片82能顯示出後排牙齒的相對位置關係圖,相對能讓牙醫師能將植體植入病患後排牙齒的牙齒頰側。
其於相關上述基座10、夾固件40、測量基準件50、定位架60以及握把70五者之間的組接樣態相同第一較佳實施例,藉以快速照射病患後排牙齒的牙齒頰側,讓牙醫師能快速又準確地將植體植入後排牙齒的牙齒頰側,至於使用方法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請參閱第11圖與第12圖所示,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與第二實施例同樣能將植體植入後排牙齒的牙齒頰側,並上述測量基準件50位於上述牙齒夾側,而上述X光片82位於牙齒舌側,但與第一實施例差別在於上述定位架60的組裝部61套設於上述握把70,上述握把70設有一卡合凸塊71,而上述定位架60具有一與上述卡合凸塊71相互卡合定位的卡合凹槽65,用使上述定位架60定位於一固定位置,進而使樞接於上述定位桿62的定位環63,能與上述測量基準件50的測量刻度51與位於夾持空間43的X光片82呈現水平狀態。至於,第三較佳實施例的使用方法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加以贅述。
請參閱第13圖與第14圖所示,於第四較佳實施例中,與第三較佳實施例差別上述基座10相對於上述測量基準件50的相同側具有一向外延伸形成一與上述握把70一體 成形的彎折柄72,而上述彎折柄72兩端各經過一次彎折,使上述基座10的第一定位部11以及第二定位部12與上述握把70相互水平,且具有高低落差的樣態。其與使用方法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加以贅述。
綜上所述,本創作藉由位於基座頂面與底面的第一型變材與第二型變材受到病患牙齒咬合,會形成對應牙齒底面形狀造型的第一立體齒印與第二立體齒印,進而透過第一立體齒印與第二立體齒印使基座能重複定位至病患口腔中的同一位置,以便於牙醫師能進行追蹤治療或植體手術的使用。
此外,測量基準件與夾固於夾持空間的X光片位於同一平面並配合基座頂面與底面具有固定牙齒的立體齒印,使照射出來X光片能呈現牙齒與測量基準件的測量刻度相對關係,讓牙醫師能快速了解牙齒與牙齒之間的位置關係,進而使植體能快速又準確的植入預設的植入點,減少選定正確的植入點後,卻仍因手術人為誤差而傷患者牙根情形。
再者,由基座與夾固件具有升降裝置以及基座與測量基準件具有調整裝置,使牙醫師能依照病患牙齒的形體大小及牙齦線位置,用以改變基座、夾固件和測量基準件三者之間的組接樣態,使X光持片器能針對不同牙齒的形體大小及牙齦線位置進行植體的定位檢測。
以上所舉實施例,僅用為方便說明本創作並非加以限制,在不離本創作精神範疇,熟悉此一行業技藝人士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及創作說明所作之各種簡易變形與修飾,均仍應含括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中。
1‧‧‧咬合定位的X光持片器
10‧‧‧基座
11‧‧‧第一定位部
12‧‧‧第二定位部
13‧‧‧通孔
14‧‧‧固定孔洞
15‧‧‧定位孔
16‧‧‧對位塊
20‧‧‧第一型變材
21‧‧‧第一立體齒印
22‧‧‧第一卡塊
30‧‧‧第二型變材
31‧‧‧第二立體齒印
32‧‧‧第二卡塊
40‧‧‧夾固件
41‧‧‧底座
411‧‧‧定位塊
412‧‧‧檔板
42‧‧‧彈性夾固片
43‧‧‧夾持空間
50‧‧‧測量基準件
51‧‧‧測量刻度
60‧‧‧定位架
61‧‧‧組裝部
611‧‧‧卡固凹槽
62‧‧‧定位桿
63‧‧‧定位環
70‧‧‧握把
71‧‧‧卡合凸塊
80‧‧‧升降裝置
81‧‧‧調整裝置
811‧‧‧延長部
812‧‧‧第一連接部
813‧‧‧第二連接部

Claims (12)

  1. 一種咬合定位的X光持片器,配合一X光片以及一X光機照射管使用,包含:一基座,於頂面及底面分別設有一第一定位部以及一第二定位部;一第一形變材,裝設於上述第一定位部;一第二形變材,裝設於上述第二定位部;以及一夾固件,裝設於上述基座側面,並具有一夾固上述X光片的夾持空間;其中,上述第一形變材及第二形變材分別受到病患口腔中上、下排牙齒咬合變形,致使上述第一型變材的頂面形成一對應病患上排牙齒樣態的第一立體齒印,而上述第二型變材的底面形成一對應病患下排牙齒樣態的第二立體齒印,並由上述第一立體齒印與第二立體齒印共同形成一重複性使用對位的準位裝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咬合定位的X光持片器,其中,上述X光持片器進一步包含一升降裝置,上述升降裝置介設於上述基座與夾固件之間,用以調整上述夾固件與基座之間的相對高度關係。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咬合定位的X光持片器,其中,上述升降裝置包含複數個位於基座側面呈現不同高度的定位孔,以及一設置於上述夾固件上的定位塊,且上述定位塊組裝於上述複數個定位孔的其中之一卡合固定。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咬合定位的X光持片器,其中,上述基座位於上述夾固件的相對面設有一裝設於上述基座的測量基準件,上述測量基準件具有一測量刻度,而上述X光片與測量刻度之間呈現一平行狀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咬合定位的X光持片器,其中,上述基座與測量基準件之間設有一調整裝置,藉以改變上述測量基準件與夾固件之間的間隔距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咬合定位的X光持片器,其中,上述調整裝置設有一增加上述測量基準件與夾固件之間距離的延長部,上述延長部一端形成一與上述測量基準件組裝的第一連接部,另一相對端形成一裝設於上述基座的第二連接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咬合定位的X光持片器,其中,上述測量基準件設為可透射線材或不透射線材其中一種材料所構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咬合定位的X光持片器,其中,上述夾固件具有一底座以及一彈性夾固片,上述底座一端向外延伸形成至少一擋板,另一端裝設上述彈性夾固片,而上述擋板與彈性夾固片之間共同形成上述夾持空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咬合定位的X光持片器,其中,上述X光持片器進一步設有一定位架,上述定位架具有一裝設於上述基座的定位桿,由上述定位桿樞接一定位上述X光機照射管的定位環,使上述測量基準件介於上述定位環與夾固件之間,而上述定位環、夾固件與測量基準件三者所構成的平面將呈現一平行狀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咬合定位的X光持片器,其中,上述定位架與上述測量基準件位於上述基座的同一側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咬合定位的X光持片器,其中,上述X光持片器進一步包含一握把,上述握把穿設固定於上述基座內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咬合定位的X光持片器, 其中,上述X光持片器更包含一定位架,上述定位架具有一安裝於上述握把的組裝部,並由上述組裝部延伸出一能夠跨設臉頰的定位桿,再由上述定位桿樞接一定位上述X光機照射管的定位環,使上述測量基準件介於上述定位環與夾固件之間,而上述定位環、夾固件與測量基準件三者所構成的平面將呈現一平行狀態。
TW103205762U 2014-04-03 2014-04-03 咬合定位的x光持片器 TWM4850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5762U TWM485013U (zh) 2014-04-03 2014-04-03 咬合定位的x光持片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5762U TWM485013U (zh) 2014-04-03 2014-04-03 咬合定位的x光持片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85013U true TWM485013U (zh) 2014-09-01

Family

ID=51943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5762U TWM485013U (zh) 2014-04-03 2014-04-03 咬合定位的x光持片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850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9775B (zh) * 2014-04-03 2017-02-11 Densmart Dental Co Ltd Snap-in positioning of the X-ray de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9775B (zh) * 2014-04-03 2017-02-11 Densmart Dental Co Ltd Snap-in positioning of the X-ray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27075B2 (en) Determination of a three dimensional relation between upper and lower jaws with reference to a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KR102482638B1 (ko) 기준 의치용 위치 정렬 지그, 의치 제작 키트 및 이들을 사용하는 의치 제작 방법
US20160008107A1 (en) Bite fork with recesses
US20080187882A1 (en) Locating and measuring device of facial anatomical parameters
KR101461317B1 (ko) 치아교정장치
Hemmatpour et al. Frontal-view nasolabial soft tissue alterations after bimaxillary orthognathic surgery in Class III patients.
KR20180103761A (ko) 치아 교정용 지그 일체형 브라켓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0772493B2 (en) Dental retractor
TWI569775B (zh) Snap-in positioning of the X-ray device
Ousehal et al. The accuracy of brackets placement in direct bonding techniqu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ole-like bracket positioning gauge and the star-like bracket positioning gauge
TW201503876A (zh) 口腔矯正植體手術用定位測定裝置
KR101394887B1 (ko) 고딕 아치 트레이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cad cam 총의치 제작 방법
TWM485013U (zh) 咬合定位的x光持片器
US20170265960A1 (en) Implant positioning device for an orthodontic brace
CN110507444A (zh) 用于测量两颗牙邻接面距离的测量装置
CN104323793B (zh) 口腔矫正植体手术用定位测定装置
TWM469884U (zh) 口腔矯正植體手術用定位測定裝置
US20120003602A1 (en) Device for observation of the oral cavity
CN104970819A (zh) 咬合定位的x光持片器
RU2310420C1 (ru) Способ оценки аномалий зубных рядов в трансверсальном направлении (варианты)
CN203885522U (zh) 咬合定位的x光持片器
Sigouin A novel method to integrate intra-oral scan models with 3D facial images
KR101293885B1 (ko) 다중좌표 치과 교정용 임플란트 위치결정장치
CN108542418B (zh) 局部牙托组合式牙片拍照定位及测量装置
KR101576617B1 (ko) 상악 모형 수술량 측정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