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84211U - 光纖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光纖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84211U
TWM484211U TW102212884U TW102212884U TWM484211U TW M484211 U TWM484211 U TW M484211U TW 102212884 U TW102212884 U TW 102212884U TW 102212884 U TW102212884 U TW 102212884U TW M484211 U TWM484211 U TW M48421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optic
connector
optical fiber
optic connector
slee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128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un-Hsiung Wu
Chin-Huang Chiu
Original Assignee
Advanced Connec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ced Connectek Inc filed Critical Advanced Connectek Inc
Priority to TW1022128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84211U/zh
Publication of TWM4842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84211U/zh

Links

Description

光纖連接器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光纖連接器,尤其是指一種可方便將安插在光纖插座的光纖連接器順利拔除的光纖連接器。
光纖連接器係裝設於光纖的末端,供該光纖可以方便且迅速地進行連接,以便光訊號傳輸之用。目前流通於市面上的光纖連接器有很多種類型,其中一種是由朗訊科技公司(Lucent Technologies Inc.)所開發之LC光纖連接器(Lucent connector)。
請參閱圖6所示,現有技術之光纖連接器9’,其具有一本體91’,該本體91’的頂面突伸有一彈性臂911’,該彈性臂911’的中段兩側處分別形成有一扣塊912’,本體91’的後端連接有光纖90’。使用時,係將光纖連接器9’插接於光纖插座8’中,並藉由成形於彈性臂911’之扣塊912’卡扣於光纖插座8’所形成之扣槽82’中,使光纖連接器9’被穩固定位於光纖插座8’處,該光纖90’則可經由例如一個陶瓷接頭(圖未示),而被正確對接。
當欲將光纖連接器9’拔離光纖插座8’時,係以手指按壓彈性臂911’的自由端,使彈性臂911’向下產生彈性形變,扣塊912’隨之下移而脫離光纖插座8’之扣槽92’;此時再進一步向後拉動光纖連接器9’,便可使光纖連接器9’脫離光纖插座8’。但是,由於光纖本身直 徑甚小,習知光纖連接器也勢必不可佔用過大體積,該彈性臂911’的體積隨之狹小。尤其考量光纖連接器可能並排配置,彼此間距甚窄,要以直接以手指按壓該彈性臂911’拔出,操作相當不容易。若以指甲抵壓施力,在施力不當時,更可能會造成指甲斷裂,導致手指受傷。
為改善上述現有技術的光纖連接器不易拔出的問題,請參閱圖7所示,另一現有技術之光纖連接器9”,除在本體91”頂面向後一體成形有上述彈性臂911”外,還額外在該本體91”外側,套接有一撓性被覆93”,並在對應該彈性臂911”處,延伸出一段撓性的下壓臂931”,該下壓臂931”的前端恰可向下抵接至該彈性臂911”的自由端上方,一方面藉此封閉該彈性臂911”與該本體91”間的開放空間;另方面亦可讓欲拔除光纖連接器9”者,不需以手指施力直接按壓彈性臂911”,而可讓手指抵壓較為粗大的橡膠材質之下壓臂931”,且可按壓下壓臂931”較遠離光纖插座8”之位置,不必擔心塑膠材質的彈性臂911”受壓時易斷裂。
即使此種設計將按壓處後移,盡量遠離光纖插座8”的位置,但當在大型機房中,電腦主機後方通常是眾多並排緊密配置的光纖插座8”,操作者仍然要面對操作空間窄小,手指操作不易的困擾,工作效率也因而下降。
因此,如何設計出一種可方便光纖連接器從光纖插座拔除的結構,使得光纖連接器不僅能被輕易從光纖插座中拔離,更不需再以手指或指甲按壓彈性臂,避免施力不當而造成的手指疼痛感,以及在機房中,進行大量的光纖連接器重新安插作業時,因為光纖連接器的拔除作業變的更簡便,使得整體工作效率提升,這都會是本案所要重視的問題焦點。
本創作之一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具有可輕易將光纖連接器從光纖插座拔除之結構的光纖連接器。
本創作另一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透過向後拉扯方式,解除光纖連接器被光纖插座卡固狀態的光纖連接器。
本創作又一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可方便使用者持握施力以解除光纖連接器被卡制狀態的光纖連接器。
本創作再一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在進行大量光纖連接器拆裝作業時,簡化作業流程、減少錯誤操作機率,進而提升整體工作效率提升之效果。
本創作之LC光纖連接器,其係包括有一本體以及一移動件,其中:該本體的頂面突伸有一彈性臂,該彈性臂的中段兩側處分別形成有一扣塊,彈性臂的後端兩側處分別形成有一滑移柱;該移動件具有一延伸條,該延伸條的前端形成有一帶動塊,後端形成有一操作部,該帶動塊設有一套設孔,該帶動塊的頂面形成有兩側壁,該兩側壁分別設有一穿孔,該穿孔的頂側孔壁面為一斜面,且穿孔具有一後端高部及一前端低部,該帶動塊係以所設之套設孔可移動的設置於本體的外側,使彈性臂之兩滑移柱對應容置於帶動塊之兩側壁之穿孔中。
因此,本創作所提供之LC光纖連接器,可以獲得的優點及功效增進至少包括:藉由移動件上設計有延伸條及操作部,使得當光纖連接器插接於光纖插座時,操作部係遠離於光纖插座,故即使光纖插座的配置緊密,相鄰光纖連接器之移動件之操作部之間亦不存在空間狹窄問題, 操作部仍可方便被拉動,進而輕鬆將光纖連接器拔離於光纖插座。
10‧‧‧本體
11‧‧‧前殼體
111‧‧‧彈性臂
112‧‧‧扣塊
113‧‧‧滑移柱
12‧‧‧後殼體
121‧‧‧滑槽
20‧‧‧移動件
21‧‧‧延伸條
22‧‧‧帶動塊
221‧‧‧套設孔
222‧‧‧滑塊
223‧‧‧凹槽
224‧‧‧側壁
225‧‧‧穿孔
226‧‧‧斜面
227‧‧‧後端高部
228‧‧‧前端低部
23、23A‧‧‧操作部
30‧‧‧光纖
圖1係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
圖2係本創作之分解圖。
圖3係本創作之插接於光纖插座之側視圖。
圖4係本創作之插接於光纖插座之側視動作圖。
圖5係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
圖6係習知LC光纖連接器設置於該光纖插座的側視圖。
圖7係另一習知LC光纖連接器設置於該光纖插座的側視圖。
本案根據中華民國專利申請號:第101218016號新型專利主張國內優先權,然根據中華民國專利法第30條規定:『一申請案主張國內優先權後,先申請案自申請日後滿十五個月,視為撤回。』,因此中華民國專利申請號:第101218016號新型專利將因為本案主張國內優先權而喪失該專利將可擁有之專利權利。為保有中華民國專利申請號:第101218016號新型專利將可擁有之專利權利,本案將中華民國專利申請號:第101218016號新型相關專利內容與申請專利範圍,複製如下,並將圖號做適度調整: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本創作之LC光纖連接器,其係包括有一本體10以及一移動件20,其中:該本體10呈長方體,其具有相互組接的一前殼體11及一後殼體12,該前殼體11的頂面突伸有一彈性臂 111,該彈性臂111的中段兩側處分別形成有一扣塊112,彈性臂111的後端兩側處分別形成有一滑移柱113,該後殼體12的兩側面分別內凹設有一軸向滑槽121,後殼體12的後端連接有光纖30,又本體10之內部組成構件為現有技術,故不再詳加描述;該移動件20具有一延伸條21,該延伸條21係沿著本體10的長軸方向延伸,延伸條21的前端形成有一帶動塊22,延伸條21的後端形成有一操作部23,該帶動塊22貫穿設有一軸向套設孔221,該套設孔221的兩側孔壁面分別突伸有一滑塊222,帶動塊22的頂面內凹設有一凹槽223,使得帶動塊22的頂面兩側處分別形成有一側壁224,該兩側壁224分別貫穿設有一相對應的穿孔225,該穿孔225的頂側孔壁面為一斜面226,即該斜面226的沿伸線相對於光纖30的軸線形成有一角度,且穿孔225具有一後端高部227及一前端低部228,該帶動塊22係以所設之套設孔221可移動的設置於本體10之後殼體12的外側,使帶動塊22之兩滑塊222對應容置於後殼體12之兩滑槽121中,前殼體11之彈性臂111的後端容置於帶動塊22之凹槽223中,彈性臂111之兩滑移柱113對應容置於帶動塊22之兩側壁224之穿孔225中;如圖1及圖2所示的具體實施例,該操作部23為一中空套管,該套管套設於光纖30外部,該套管的斷面外型可為如圖所示的方形,亦可為圓形、C字形等其他形狀,如圖5所示的另一具體實施例,該操作部23A為一拉環。
請參閱圖3所示,本創作於使用時係與一光纖30連接而成為一單芯光纖連接線,並將光纖連接器插接於光纖插座48中,藉由彈性臂 111之扣塊112卡扣於光纖插座48所設之扣槽47中,使光纖連接器確實定位於光纖插座48,且此時彈性臂111之滑移柱113位於帶動塊22之側壁224之穿孔225的後端高部227,請參閱圖4所示,欲將光纖連接器拔離光纖插座48時,係握持移動件20之操作部23並向後拉動,向後拉動的力量經由延伸條21傳遞,使帶動塊22亦向後移動,進而迫使彈性臂111之滑移柱113沿著側壁224之穿孔225之斜面226滑移至前端低部228,此時彈性臂111呈現被按壓狀態,藉此不需以手指施力按壓彈性臂111,亦可使彈性臂111之扣塊112脫離光纖插座48之扣槽47,並輕鬆將光纖連接器拔離於光纖插座48。
本創作的特點在於,藉由移動件20上設計有延伸條21及操作部23,使得當光纖連接器插接於光纖插座48時,操作部23係遠離於光纖插座48,故即使光纖插座48的配置緊密,相鄰光纖連接器之移動件20之操作部23之間亦不存在空間狹窄問題,操作部23仍可方便被拉動,進而順利將光纖連接器拔離於光纖插座48。
10‧‧‧本體
11‧‧‧前殼體
111‧‧‧彈性臂
112‧‧‧扣塊
12‧‧‧後殼體
20‧‧‧移動件
21‧‧‧延伸條
22‧‧‧帶動塊
223‧‧‧凹槽
224‧‧‧側壁
225‧‧‧穿孔
226‧‧‧斜面
227‧‧‧後端高部
228‧‧‧前端低部
23‧‧‧操作部
30‧‧‧光纖

Claims (9)

  1. 一種光纖連接器,其係包括有一本體以及一移動件,其中:該本體的頂面突伸有一彈性臂,該彈性臂的中段兩側處分別形成有一扣塊,彈性臂的後端兩側處分別形成有一滑移柱;該移動件具有一延伸條,該延伸條的前端形成有一帶動塊,後端形成有一操作部,該帶動塊設有一套設孔,該帶動塊的頂面形成有兩側壁,該兩側壁分別設有一穿孔,該穿孔的頂側孔壁面為一斜面,且穿孔具有一後端高部及一前端低部,該帶動塊係以所設之套設孔可移動的設置於本體的外側,使彈性臂之兩滑移柱對應容置於帶動塊之兩側壁之穿孔中。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纖連接器,其中:該本體的兩側面分別內凹設有一滑槽;該移動件之帶動塊之套設孔的兩側孔壁面分別突伸有一滑塊,該兩滑塊係對應容置於本體之兩滑槽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光纖連接器,其中該移動件之操作部為一中空套管。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光纖連接器,其中該套管的斷面外型為方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光纖連接器,其中該套管的斷面外型為圓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光纖連接器,其中該套管的斷面外型為C字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光纖連接器,其中該移動件之操作部 為一拉環。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纖連接器,其中該光纖連接器係為一LC光纖連接器。
  9. 一種安裝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光纖連接器的光纖連接線,其具有一光纖,該光纖的一端與該連接器連接,該操作部的套管套設於光纖外部。
TW102212884U 2012-09-18 2013-07-08 光纖連接器 TWM4842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2884U TWM484211U (zh) 2012-09-18 2013-07-08 光纖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8016 2012-09-18
TW102212884U TWM484211U (zh) 2012-09-18 2013-07-08 光纖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84211U true TWM484211U (zh) 2014-08-11

Family

ID=51793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12884U TWM484211U (zh) 2012-09-18 2013-07-08 光纖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842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53928B2 (ja) 光コネクタプラグ
US9052474B2 (en) Clip device for facilitating insertion and removal of a push-pull fiber optic connector
US9151907B2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JP6247576B2 (ja)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内蔵プラグ
JP6434742B2 (ja) 2芯型光コネクタプラグ
TWM482180U (zh) 插頭連接器結構
WO2017054281A1 (zh) 卡座结构及电子设备
TWM509457U (zh) 適用於光纖連接器的插拔裝置
TW201530211A (zh) 雙工光纖連接器插頭
JP2008046376A (ja) 光コネクタの抜け止め解除補助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基板装置
JP5649753B1 (ja) モジュラープラグ内蔵プラグ組立体及びモジュラーコネクタ内蔵コネクタ組立体
TWM514579U (zh) 光纖連接器組
TWM351497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12965509U (zh) 光纤连接装置及其光纤适配器
TWI735989B (zh) 插拔式連接器
JP2015200771A (ja) Lc型光コネクタプラグ
TWM484211U (zh) 光纖連接器
US20080242140A1 (en) Male connector and matched female connector thereof
CN110554466B (zh) 一种防尘推夹及光纤快速连接器组件
US20200326489A1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JP2004233403A (ja) コネクタ及びそのコネクタ着脱工具
TW201304305A (zh) 連接器
JP2006019182A (ja) 速結端子装置
US884042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equipped with enhanced locking mechanism thereon
CN218828197U (zh) 一种便于插拔的电源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