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80803U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80803U
TWM480803U TW103203972U TW103203972U TWM480803U TW M480803 U TWM480803 U TW M480803U TW 103203972 U TW103203972 U TW 103203972U TW 103203972 U TW103203972 U TW 103203972U TW M480803 U TWM480803 U TW M48080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base
wings
elastic pieces
terminal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39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ng-Hui Yen
Chun-Chi Chou
Original Assignee
Chant Since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t Since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t Sincere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2039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80803U/zh
Publication of TWM480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80803U/zh
Priority to US14/614,658 priority patent/US9368922B2/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01R13/665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01R24/62Sliding engagements with one side only, e.g. modular jack coupling devices
    • H01R24/64Sliding engagements with one side only, e.g. modular jack coupling devices for high frequency, e.g. RJ 45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連接器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連接器,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適用於通用序列匯流排的連接器。
電纜線與電子裝置之間通常透過連接器組合連接,以進行訊號傳遞。目前,常見的連接器包括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通用序列匯流排3.1(Universal Serial Bus 3.1;USB 3.1)是一種從USB 3.0所發展出來的訊號傳輸規格,其傳輸速率可達到10G bps,且可支援高功率充電。USB 3.1連接器是在USB 3.0連接器的架構下再增加了用以偵測是否進行高功率充電的偵測端子。因此,在基於USB 3.0的連接器的結構下,需要提出USB 3.1的連接器的結構,以符合需求。
本創作提供一種連接器,其可適用於USB 3.1的連接器結構。
本創作的一種連接器,包括一基座、一傳輸端子組、一偵測套件及一殼體。基座具有一頂部、相對的一前端及一後端及相對的兩側。傳輸端子組配置於基座且外露於頂部。偵測套件配置於基座。殼體包括一本體、一延長部、兩翼部及兩第一助焊腳。本體圍繞基座的至少一部分、傳輸端子組及偵測套件。延長部延伸自位於頂部上方的本體且在靠近後端 處向上反折並往前端的方向延伸,以覆蓋部分位於頂部上方的本體。兩翼部連接於延長部的兩側,兩翼部折向基座的兩側,兩第一助焊腳分別連接兩翼部且往遠離頂部的方向延伸。本體包括位於頂部上方的多個第一彈片,且延長部包括多個第二彈片。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偵測套件包括兩偵測端子及連接兩偵測端子的一連接牆,兩偵測端子位於傳輸端子組的兩側,且連接牆靠近後端。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本體在靠近前端處圍繞出一開口,至少部分的這些第一彈片與開口之間的距離小於兩偵測端子與開口之間的距離。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兩偵測端子與開口之間的距離小於傳輸端子組與開口之間的距離。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這些第一彈片與這些第二彈片在頂部上的投影不重疊。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這些第一彈片的數量為三個,且這些第二彈片的數量為兩個。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殼體未覆蓋於基座的後端。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翼部包括一第三彈片。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殼體更包括多個第二助焊腳,延伸自位於頂部上方的本體,這些第二助焊腳折向基座的兩側且往遠離頂部的方向延伸。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偵測套件更包括多個第三助 焊腳,自連接牆往遠離頂部的方向延伸。
基於上述,本創作的連接器的殼體透過延長部反折於本體,以使彈片可以分配在本體與延長部上,而使這些彈片之間具有較佳的結構強度。此外,殼體的第一助焊腳透過從頂部上方往兩側彎折的翼部,而往往遠離頂部的方向延伸。另外,偵測套件的連接牆將兩偵測端子連接在一起,除了具有容易組裝的優點之外,位於後端的連接牆還有電磁屏蔽的功效。
10‧‧‧對接連接器
100‧‧‧連接器
110‧‧‧基座
112‧‧‧頂部
114‧‧‧前端
116‧‧‧後端
118‧‧‧兩側
120‧‧‧傳輸端子組
130‧‧‧偵測套件
132‧‧‧偵測端子
134‧‧‧連接牆
136‧‧‧第三助焊腳
140‧‧‧殼體
142‧‧‧本體
142a‧‧‧第一彈片
142b‧‧‧開口
144‧‧‧延長部
144a‧‧‧第二彈片
146‧‧‧翼部
146a‧‧‧第三彈片
148‧‧‧第一助焊腳
149‧‧‧第二助焊腳
圖1是依照本創作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連接器的示意圖。
圖2是圖1的連接器的隱藏殼體的示意圖。
圖3是圖1的連接器的偵測套件的示意圖。
圖4是圖1的連接器的殼體的示意圖。
圖5是對接連接器插入圖1的連接器的示意圖。
圖6是圖5的A-A剖面示意圖。
圖1是依照本創作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連接器的示意圖。圖2是圖1的連接器的隱藏殼體的示意圖。請參閱圖1與圖2,本實施例的連接器100可適用於USB 3.1的連接器結構,但連接器100的種類並不以此為限制。本實施例的連接器100包括一基座110、一傳輸端子組120、一偵測套件130及一殼體140。
如圖2所示,基座110具有一頂部112、相對的一前端114及一 後端116及相對的兩側118。在本實施例中,基座110為一非導體材料,例如是塑膠等。傳輸端子組120配置於基座110且外露於頂部112,用以供對接連接器(例如是如圖5的對接連接器10)電性連接。
值得一提的是,在圖2中,傳輸端子組120的端子數量僅為示意,實際的端子數量可依據各連接器中端子數量的規範而異,以USB 3.1的連接器為例,端子數量為9個,但端子數量不以此為限制。
圖3是圖1的連接器的偵測套件的示意圖。請參閱圖2與圖3,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器100包括偵測套件130,可用來偵測對接連接器是否插入,而決定是否要進行例如是高功率充電等程序。偵測套件130配置於基座110。本實施例的偵測套件130包括兩偵測端子132及連接兩偵測端子132的一連接牆134,兩偵測端子132位於傳輸端子組120的兩側,連接牆134靠近後端116。本實施例的偵測套件130透過連接牆134將兩偵測端子132連接起來,而使得偵測套件130整個為一體,具有容易組裝的優點。
另外,由於兩偵測端子132的頂端角度略有差異,若兩偵測端子132之間未連接,當對接連接器插入時,對接連接器可能未能同時接觸到兩偵測端子132,而使得兩偵測端子132接收到的訊號具有時間差。為了解決此類問題,可在電性連接於偵測端子132的電路板(未繪示)上另外埋設線路,以使兩偵測端子132之間電性連接,但此配置還需更動電路板的佈線。本實施例的兩偵測端子132直接透過連接牆134連接,而保持在彼此導通的狀態,可有效避免兩偵測端子132接收到的訊號存在時間差的狀況。此外,位於基座110的後端116的連接牆134還具有電磁屏蔽的功效。
圖4是圖1的連接器的殼體的示意圖。請同時參閱圖1與圖4, 殼體140包括一本體142、一延長部144、兩翼部146及兩第一助焊腳148。本體圍繞基座110的至少一部分、傳輸端子組120及偵測套件130。更詳細地說,在本實施例中,本體142實質上是由四個兩兩相連的壁面所圍繞出的中空狀物件,傳輸端子組120、偵測套件130及部分的基座110位於本體142內。本體142在靠近基座110的前端114處圍繞出一開口142b,以供對接連接器伸入。
延長部144延伸自位於頂部112上方的本體110且在靠近後端116處向上反折並往前端114的方向延伸,以覆蓋部分位於頂部112上方的本體110。換句話說,殼體140在基座110的頂部112上方的區域呈現出雙層結構。兩翼部146連接於延長部144的兩側且折向基座110的兩側。兩第一助焊腳148分別連接兩翼部146且往遠離頂部112的方向延伸,以使第一助焊腳148可與遠離頂部112的電路板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電磁屏蔽的功效可由位於基座110的後端116的偵測套件130的連接牆134來達成,殼體140可不需覆蓋住基座110的後端116。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殼體140與基座110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並不以此為限制。
本體142在位於頂部112上方的區域具有多個第一彈片142a,且延長部144包括多個第二彈片144a。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彈片142a的數量為三個,且第二彈片144a的數量為兩個,但第一彈片142a與第二彈片144a的數量只要能夠符合連接器100的規範即可,第一彈片142a與第二彈片144a的數量以及彼此之間的相對位置並不以此為限制。
一般而言,在連接器100的規範中會定義出對接連接器要與 連接器100的殼體140接觸的區域,設計者則參考此區域來設計殼體140上的彈片位置。目前市面上的連接器的殼體在頂部上方的區域為單一層結構,部分彈片會分佈在此位置。當所需配置的彈片數量較多時,彈片與彈片之間的間隙較小,而使得此部位的結構強度較弱,相當容易斷裂。在本實施例中,殼體140在基座110的頂部112上方的區域呈現出本體142與延長部144所形成的雙層結構,設計者將所需配置在此區域的彈片分配在雙層結構上。如此一來,兩兩第一彈片142a之間與兩兩第二彈片144a之間便能夠具有較大的間距,而提昇彈片之間的結構強度。
在本實施例中,這些第一彈片142a與這些第二彈片144a在頂部112上的投影不重疊,而使得第一彈片142a與第二彈片144a之間可不被相互干擾。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彈片144a較第一彈片142a遠離開口位置,使得錯開的第一彈片142a與第二彈片144a在與對接連接器接觸的部位(也就是彎折處)可在同一平面上。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各翼部146包括一第三彈片146a。殼體140更包括多個第二助焊腳149,延伸自位於頂部112上方的本體142,這些第二助焊腳149折向基座110的兩側且往遠離頂部112的方向延伸。如圖3所示,偵測套件130更包括多個第三助焊腳136,自連接牆134往遠離頂部112的方向延伸。
圖5是對接連接器插入圖1的連接器的示意圖。圖6是圖5的A-A剖面示意圖。請參閱圖2、圖5與圖6,由圖6可知,至少部分的這些第一彈片142a與開口142b之間的距離小於兩偵測端子132與開口142b之間的距離。並且,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地,偵測端子132較傳輸端子組120更 靠近基座110的前端114,以使兩偵測端子132與開口142b之間的距離小於傳輸端子組120與開口142b之間的距離。也就是說,在對接連接器插入本實施例的連接器100的過程中,對接連接器會先接觸到第一彈片142a,其次,接觸到偵測端子132,之後,才會接觸到傳輸端子組120。當然,連接器100的各元件與開口142b之間的距離可依據各連接器規範中與對接連接器10接觸的順序而改變,並不以此為限制。
綜上所述,本創作的連接器的殼體透過延長部反折於本體,以使彈片可以分配在本體與延長部上,而使這些彈片之間具有較佳的結構強度。此外,殼體的第一助焊腳透過從頂部上方往兩側彎折的翼部,而往往遠離頂部的方向延伸。另外,偵測套件的連接牆將兩偵測端子連接在一起,除了具有容易組裝的優點之外,位於後端的連接牆還有電磁屏蔽的功效。
由上所述者僅用以解釋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並非企圖具以對本創作作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創作精神下所做有關本創作之任何修飾或變更者,皆仍應包括在本創作意圖保護之範疇內。
100‧‧‧連接器
110‧‧‧基座
114‧‧‧前端
116‧‧‧後端
120‧‧‧傳輸端子組
132‧‧‧偵測端子
136‧‧‧第三助焊腳
140‧‧‧殼體
142‧‧‧本體
142a‧‧‧第一彈片
142b‧‧‧開口
144‧‧‧延長部
144a‧‧‧第二彈片
146‧‧‧翼部
146a‧‧‧第三彈片
148‧‧‧第一助焊腳
149‧‧‧第二助焊腳

Claims (10)

  1. 一種連接器,包括:一基座,具有一頂部、相對的一前端及一後端及相對的兩側;一傳輸端子組,配置於該基座且外露於該頂部;一偵測套件,配置於該基座;以及一殼體,包括一本體、一延長部、兩翼部及兩第一助焊腳,其中該本體圍繞該基座的至少一部分、該傳輸端子組及該偵測套件,該延長部延伸自位於該頂部上方的該本體且在靠近該後端處向上反折並往該前端的方向延伸,以覆蓋部分位於該頂部上方的該本體,該兩翼部連接於該延長部的兩側,該兩翼部折向該基座的該兩側,該兩第一助焊腳分別連接該兩翼部且往遠離該頂部的方向延伸,其中該本體包括位於該頂部上方的多個第一彈片,且該延長部包括多個第二彈片。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該偵測套件包括兩偵測端子及連接兩偵測端子的一連接牆,該兩偵測端子位於該傳輸端子組的兩側,且該連接牆靠近該後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該本體在靠近該前端處圍繞出一開口,至少部分的該些第一彈片與該開口之間的距離小於該兩偵測端子與該開口之間的距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該兩偵測端子與該開口之間的距離小於該傳輸端子組與該開口之間的距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該些第一彈片與該些第二彈片在該頂部上的投影不重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該些第一彈片的數量為三個,且該些第二彈片的數量為兩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該殼體未覆蓋於該基座的該後端。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各該翼部包括一第三彈片。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該殼體更包括多個第二助焊腳,延伸自位於該頂部上方的該本體,該些第二助焊腳折向該基座的該兩側且往遠離該頂部的方向延伸。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該偵測套件更包括多個第三助焊腳,自該連接牆往遠離該頂部的方向延伸。
TW103203972U 2014-03-07 2014-03-07 連接器 TWM480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3972U TWM480803U (zh) 2014-03-07 2014-03-07 連接器
US14/614,658 US9368922B2 (en) 2014-03-07 2015-02-05 Connec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3972U TWM480803U (zh) 2014-03-07 2014-03-07 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80803U true TWM480803U (zh) 2014-06-21

Family

ID=51396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3972U TWM480803U (zh) 2014-03-07 2014-03-07 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368922B2 (zh)
TW (1) TWM4808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2767A (zh) * 2019-05-15 2020-11-17 贸联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558802U (zh) * 2014-12-22 2015-08-1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6702713B2 (ja) * 2015-12-18 2020-06-03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D827575S1 (en) * 2016-11-04 2018-09-04 Phoenix Cont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Inc. Electrical enclos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78072U (ja) * 2011-12-26 2012-08-30 長盛科技股▲分▼有限公司 ダブル伝送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を備えたコネクタソケット及びそのコネクタプラグ
TWM463444U (zh) * 2013-04-03 2013-10-11 Advanced Connectek Inc 具偵測功能的插座連接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2767A (zh) * 2019-05-15 2020-11-17 贸联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TWI712221B (zh) * 2019-05-15 2020-12-01 貿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組件
US11139597B2 (en) 2019-05-15 2021-10-05 Bizlink International Corp. Connector assembly
CN111952767B (zh) * 2019-05-15 2022-03-22 贸联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55931A1 (en) 2015-09-10
US9368922B2 (en) 2016-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4694B (zh) Plug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socket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593199B (zh) 電連接器
TWI573329B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件
TWI581530B (zh) 插座電連接器
TWI608667B (zh) 插座連接器及與之對接的插頭連接器
US892636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etect function
CN104733882B (zh) 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
WO2015196913A9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板端连接器组件及其电连接器组合
TWM537740U (zh) 直立型插座電連接器
TWM508136U (zh) 電連接器
TWM480803U (zh) 連接器
TWM508144U (zh) 插座電連接器
TWM513476U (zh) 插座電連接器
TWM518835U (zh) 電子連接器結構
TWI550972B (zh) 插座連接器與電子裝置
TWI506865B (zh) 線纜連接器組合
TWM563683U (zh) 電連接器之接地結構
TWM565427U (zh) Grounding structure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483582U (zh) 連接器
TWI594518B (zh) 電連接器
TWM495638U (zh) 板對板連接器
TWM466378U (zh) Sim卡插座電連接器(二)
TWI631778B (zh) 電連接器
TWM507118U (zh) 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
TWI578643B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