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80097U - 機殼裝置 - Google Patents

機殼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80097U
TWM480097U TW103204043U TW103204043U TWM480097U TW M480097 U TWM480097 U TW M480097U TW 103204043 U TW103204043 U TW 103204043U TW 103204043 U TW103204043 U TW 103204043U TW M480097 U TWM480097 U TW M48009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groove
component
substrate
surroun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40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ony Chen
Original Assignee
Tony C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y Chen filed Critical Tony Chen
Publication of TWM4800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80097U/zh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Description

機殼裝置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機殼裝置,特別是指一種收納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機殼裝置。
大部分的手機使用者都會購買手機護套,以保護手機。然而一般手機護套僅具保護的功能,未能進一步提供實質性功能。
再者,在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磁卡也是使用頻率較高的工具。磁卡是利用磁性載體記錄英文與數位資訊,用來標識身份或其他用途的卡片。磁卡使用方便,造價便宜,用途極為廣泛,可用於製作信用卡、金融卡、悠遊卡、門票卡、電話卡等。今天在許多場合都會用到磁卡,如在食堂用餐、在商場購物、搭乘公車、捷運、打電話,或進入管制區域等等。
現代人的生活中需同時隨身攜帶裝有手機護套的手機和磁卡。但同時攜帶的兩者在使用過程中並不能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而是分別各自使用,給使用者帶來一定的繁瑣。比如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又碰到需要使用磁卡,給使用者帶來一定的不便。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具收納功能的機殼裝置。
於是,本新型機殼裝置,包含:一護套,適用於供一第一元件容置,並包括一基板及一框板。該基板具有一內表面、一相反於該內表面的外表面,及一形成該內表面或該外表面的第一容置槽,且該第一容置槽的輪廓外型與該第一元件的輪廓外型相配合,且供該第一元件容置。該框板連接於該基板並具有一凸伸出該內表面的第一板部,該第一板部與該基板的內表面共同界定出一內部空間。
較佳地,該機殼裝置適用於供一可攜式電子裝置容置於該內部空間,該機殼裝置還包含一防消磁膜片,該防消磁膜片包括一容置於該第一容置槽的遮蔽部,該遮蔽部位於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及該第一元件之間。
較佳地,其中,該防消磁膜片還包括一具有黏性並黏覆於該基板且鄰近該第一容置槽的黏貼部,該遮蔽部連接該黏貼部。
較佳地,其中,該防消磁膜片的遮蔽部尺寸小於或等於該第一元件的尺寸。
較佳地,其中,該護套還適用於供一第二元件容置,其中,該基板還具有一形成該內表面或該外表面的第二容置槽,且該第二容置槽的輪廓外型與該第二元件的輪廓外型相配合,且供該第二元件容置。
較佳地,其中,該護套還適用於供一第三元件 容置,其中,該基板還具有一形成該內表面或該外表面的第三容置槽,且該第三容置槽的輪廓外型與該第三元件的輪廓外型相配合,且供該第三元件容置。
較佳地,其中,該第一容置槽、該第二容置槽及該第三容置槽皆形成於該基板的內表面且相互連通。
較佳地,其中,該基板還具有一凹陷於該內表面且與該內表面相間隔的第一容置面、一連接該第一容置面與該內表面之間的第一圍繞面、一凹陷於該第一容置面且與該第一容置面相間隔的第二容置面、一連接該第一容置面與該第二容置面的第二圍繞面、一凹陷於該第一容置面與第二容置面且與該第二容置面相間隔的第三容置面,及一連接該第一容置面、該第二容置面與該第三容置面的第三圍繞面;該第一容置面與該第一圍繞面共同界定出該第一容置槽,該第一容置面供該第一元件靠抵,該第一圍繞面與該第一元件的輪廓外型相配合,該第二容置面與該第二圍繞面共同界定出該第二容置槽,該第二容置面供該第二元件靠抵,該第二圍繞面與該第二元件的輪廓外型相配合,該第三容置面與該第三圍繞面共同界定出該第三容置槽,該第三容置面供該第三元件靠抵,該第三圍繞面與該第三元件的輪廓外型相配合。
較佳地,其中,該基板還具有一凹陷於該內表面且連通該第一容置槽的斜導槽,且該斜導槽由該內部空間至該第一容置槽逐漸地傾斜延伸。
較佳地,其中,該第一容置槽、該第二容置槽 及該第三容置槽皆形成於該基板的內表面且彼此相間隔。
較佳地,其中,該基板還具有凹陷於該內表面且與該內表面相間隔的一第一容置面、一第二容置面及一第三容置面、一連接該第一容置面與該內表面的第一圍繞面、一連接該第二容置面與該內表面的第二圍繞面,及一連接該第三容置面與該內表面的第三圍繞面;該第一容置面與該第一圍繞面共同界定出該第一容置槽,該第二容置面與該第二圍繞面共同界定出該第二容置槽,該第三容置面與該第三圍繞面共同界定出該第三容置槽。
較佳地,其中,該第一容置槽、該第二容置槽及該第三容置槽皆形成於該基板的外表面且彼此相間隔。
較佳地,其中,該基板還具有凹陷於該外表面且與該外表面相間隔的一第一容置面、一第二容置面及一第三容置面、一自該第一容置面邊緣朝該外表面延伸的第一圍繞面、一連接該第二容置面與該外表面的第二圍繞面,及一連接該第三容置面與該外表面的第三圍繞面;該第一容置面與該第一圍繞面共同界定出該第一容置槽,該第二容置面與該第二圍繞面共同界定出該第二容置槽,該第三容置面與該第三圍繞面共同界定出該第三容置槽。
較佳地,其中,該基板還具有一凹陷於該外表面且連通該第一容置槽的斜導槽,且該斜導槽由該外表面至該第一容置槽逐漸地傾斜延伸。
較佳地,其中,該基板還具有一凹陷於該外表面且連通該第二容置槽的存取口。
較佳地,其中,該第一容置槽形成於該外表面,該框板還具有一凸伸出該外表面的第二板部,該第二板部與該基板的外表面共同界定出一連通該第一容置槽的容置空間,該機殼裝置還包含一蓋合該容置空間的蓋板。
較佳地,其中,該框板的第二板部與該基板共同一缺口,該蓋板具有一周緣及一自該周緣凹陷且對應該缺口的抽取口。
較佳地,其中,該框板還具有一凸伸出該外表面的第二板部,該第二板部與該基板的外表面共同界定出一容置空間,該機殼裝置還包含一蓋合該容置空間的蓋板。
較佳地,其中,該框板的第二板部與該基板共同一連通該容置空間的拿取口。
較佳地,其中,該基板還具有多數個彼此相間隔且鄰近該第二板部設置的定位孔,該蓋板具有一板體及多數個自該板體凸伸並對應該等定位孔的位置及輪廓外型相配合的定位柱,該等定位柱接合於該等定位孔。
較佳地,其中,該基板還具有多數個彼此相間隔且鄰近該第二板部設置的接合孔,該蓋板具有一板體及多數個自該板體凸伸並對應該等接合孔的位置的接合勾,該等接合勾接合於該等接合孔。
較佳地,其中,該框板的第二板部具有一連通該容置空間的進出口,該第二板部為縱向斷面為一L段,該蓋板具有一板體及一自該板體內凹且對應該L段位置且 呈階梯狀的階梯部。
較佳地,其中,該第二板部還具有一直立段、一自直立段末端向平行於外表面延伸的延伸段,及多數個彼此相間隔形成於直立段的凹槽,該直立段及該延伸段為縱向斷面為該L段;該蓋板還具有多數個自彼此相間隔自該階梯部凸伸且對應凹槽位置設置的凸片,該板體具有二個對應該進出口位置且分別連接該階梯部兩相反端的擋止面。
本新型之功效在於:透過在基板的內表面或外表面至少形成第一容置槽,以對應容置第一元件,藉此達到具收納功能的機殼裝置。
1‧‧‧可攜式電子裝置
11‧‧‧按鍵
2‧‧‧第一元件
3‧‧‧第二元件
4‧‧‧第三元件
5‧‧‧護套
501‧‧‧第一容置面
502‧‧‧第一圍繞面
503‧‧‧第二容置面
504‧‧‧第二圍繞面
505‧‧‧第三容置面
506‧‧‧第三圍繞面
507‧‧‧存取口
508‧‧‧接合孔
51‧‧‧基板
510‧‧‧擋止部
511‧‧‧內表面
512‧‧‧外表面
513‧‧‧第一容置槽
514‧‧‧第二容置槽
515‧‧‧第三容置槽
516‧‧‧安裝槽
517‧‧‧凸柱
518‧‧‧斜導槽
519‧‧‧定位孔
52‧‧‧框板
521‧‧‧第一板部
522‧‧‧第二板部
523‧‧‧長邊側
524‧‧‧短邊側
525‧‧‧進出口
526‧‧‧直立段
527‧‧‧延伸段
528‧‧‧凹槽
53‧‧‧內部空間
54‧‧‧讓位開口
55‧‧‧容置空間
56‧‧‧缺口
57‧‧‧拿取口
6‧‧‧防消磁膜片
61‧‧‧黏貼部
62‧‧‧遮蔽部
7‧‧‧蓋板
71‧‧‧板體
711‧‧‧周緣
712‧‧‧抽取口
72‧‧‧定位柱
73‧‧‧讓位孔
74‧‧‧接合勾
75‧‧‧階梯部
76‧‧‧凸片
D‧‧‧滑移方向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一平面示意圖,說明本新型機殼裝置的一第一較佳實施例,其中與一可攜式電子裝置、一第一元件、一第二元件及一第三元件的對應關係;圖2是一立體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的一護套;圖3是一對應圖2的俯視圖;圖4是一剖視示意圖,說明該第一元件、該第二元件及該第三元件與該機殼裝置的組合關係;圖5是一俯視圖,說明護套的另一實施態樣;圖6是一俯視圖,說明本新型機殼裝置的一第二較佳實施例; 圖7是一俯視圖,說明該第一元件、該第二元件及該第三元件與該機殼裝置的組合關係;圖8是一沿圖7的線8-8所截取的剖視圖;圖9是一立體圖,說明本新型機殼裝置的一第三較佳實施例,其中與一第一元件的對應關係;圖10是一立體圖,說明該機殼裝置與該第一元件的組合關係;圖11是一立體圖,說明本新型機殼裝置的一第四較佳實施例,其中與一第一元件、一第二元件,及第三元件的對應關係;圖12是一立體圖,說明該機殼裝置與該第一元件、一第二元件,及第三元件的組合關係;圖13是一立體圖,說明本新型機殼裝置的一第五較佳實施例,其中與一第一元件、一第二元件,及第三元件的對應關係;圖14是一立體圖,說明該機殼裝置與該第一元件、一第二元件,及第三元件的組合關係;圖15是一沿圖14的線15-15所截取的剖視圖;圖16是一立體圖,說明本新型機殼裝置的一第六較佳實施例,其中與一第一元件、一第二元件,及第三元件的對應關係;圖17是一立體示意圖,說明該機殼裝置的操作方式;圖18是對應圖17的一立體局部放大圖;圖19是一立體圖,說明該機殼裝置與該第一元件、一 第二元件,及第三元件的組合關係;圖20是一俯視圖,說明防消磁膜片的遮蔽部尺寸的另一態樣;及圖21是一立體圖,說明本新型機殼裝置的一第七較佳實施例,其中與一第一元件、一第二元件,及第三元件的對應關係。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至圖3,本新型機殼裝置之第一較佳實施例,適用於供一可攜式電子裝置1、一第一元件2、一第二元件3及一第三元件4容置。在本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是以一行動電話為例,不以此為限,也可為一平板電腦。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元件2是一磁卡、第二元件3是一SIM卡,及第三元件4是一SIM卡專用工具。可攜式電子裝置1與第一元件2皆概呈一長方體,第一元件2、第二元件3,及第三元件4的尺寸小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的尺寸。機殼裝置包含一護套5及一防消磁膜片6。
護套5的材質並無限制於某一特定材質,如塑膠、金屬、或木頭皆可。護套5包括一基板51及一框板52。基板51具有一內表面511、一相反於內表面511的外表面512,及形成內表面511或外表面512的一第一容置槽513、一第二容置槽514、一第三容置槽515,及一安裝槽516。第一容置槽513的輪廓外型與第一元件2的輪廓外型 相配合,且供第一元件2容置。第二容置槽514的輪廓外型與第二元件3的輪廓外型相配合,且供第二元件3容置。第三容置槽515的輪廓外型與第三元件4的輪廓外型相配合,且供第三元件4容置。安裝槽516連通第一容置槽513。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容置槽513、第二容置槽514、第三容置槽515及安裝槽516皆形成於基板51的內表面511且相互連通。
框板52連接於基板51,並具有一凸伸出內表面511的第一板部521,第一板部521與基板51的內表面511共同界定出一內部空間53,內部空間53連通第一容置槽513。
可攜式電子裝置1包括設置在外表面512的多數個按鍵11、一電連接器(圖未示),及一鏡頭(圖未示)。因此,護套5的基板51與框板52分別對應該等按鍵11、電連接器,及鏡頭的位置形成一讓位開口54。
參閱圖1至圖4,基板51還包括一凹陷於內表面511且與內表面511相間隔的第一容置面501、一連接第一容置面501與內表面511之間的第一圍繞面502、一凹陷於第一容置面501且與第一容置面501相間隔的第二容置面503、一連接第一容置面501與第二容置面503的第二圍繞面504、一凹陷於第一容置面501及第二容置面503且與第二容置面503相間隔的第三容置面505,及一連接第一容置面501、第二容置面503與第三容置面505的第三圍繞面506。由於第二元件3的長度小於第三元件4的長度,因此 第二容置面503長度小於第三容置面505的長度,使得部分的第三容置槽515直接連通第一容置槽513。
第一容置面501與第一圍繞面502共同界定出第一容置槽513,第一容置面501供第一元件2靠抵,第一圍繞面502與第一元件2的輪廓外型相配合。第二容置面503與第二圍繞面504共同界定出第二容置槽514,第二容置面503供第二元件3靠抵,第二圍繞面504與第二元件3的輪廓外型相配合。第三容置面505與第三圍繞面506共同界定出第三容置槽515,第三容置面505供第三元件4靠抵,第三圍繞面506與第三元件4的輪廓外型相配合。
防消磁膜片6包括一具有黏性且黏覆於基板51的安裝槽516且鄰近第一容置槽513的黏貼部61,及一連接黏貼部61且容置於第一容置槽513的遮蔽部62。遮蔽部62尺寸等於第一元件2的尺寸。須說明的是,省略安裝槽516也可以實施,也就是,黏貼部61直接黏貼於基板51的內表面511。
基板51還包括多個相間隔自第一圍繞面502向第一容置槽513凸伸的凸柱517,該等凸柱517可卡合第一元件2。在本實施例中,凸柱517的數量為四個,在製造上,也可視實際需求而增減。
較佳地,基板51還包括凹陷於內表面511且連通第一容置槽513且相反於安裝槽516一側的一斜導槽518,且斜導槽518由內部空間53至第一容置槽513逐漸地傾斜延伸。若第一元件2放置在第一容置槽513後,讓使用 者的手指可透過斜導槽518將第一元件2取出。
參閱圖1、圖2與圖4,若使用本實施例的護套5的收納功能時,使用者可以依序將第三元件4、第二元件3及第一元件2分別對應第三容置槽515、第二容置槽514及第一容置槽513的位置置入。接著,將在安裝槽516貼上防消磁膜片6的黏貼部61,使遮蔽部62容置於第一容置槽513並遮蔽第一元件2,遮蔽部62有助於防電磁波,如此可以防止所配合的磁卡可能被消磁的風險。最後,才將可攜式電子裝置1置入內部空間53。此時,第一元件2、第二元件3及第三元件4可與可攜式電子裝置1一同攜帶。若取出第一元件2只須掀開遮蔽部62即可,而取出第二元件3或第三元件4於護套5時,則依前述步驟反向操作,即可取出。
特別說明的是,第一元件2是一磁卡,例如一悠遊卡、一門禁卡、一金融卡,或一信用卡等。首先,若預先放置悠遊卡於第一容置槽513內,使得使用者於捷運上通過閘門或者乘坐公車時,可直接執持裝設有本案的護套5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快速通過感應進出站或者上下車;再者,也可以利用悠遊卡的功能在超商直接結帳。最後,若預先放置門禁卡於第一容置槽513內,使得使用者於通過家中或公司的設有門禁的通道時,可直接執持裝設有本案的護套5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快速通過感應設有門禁的通道,相當便利。
值得說明的是,由於第二元件3是一SIM卡, 第三元件4是一SIM卡專用工具,其中SIM卡專用工具是將SIM卡退出SIM卡插槽(圖未示)的工具。若使用者因旅行、洽公、讀書等因素外出往來於不同國家,則需更換當地的電信業者提供的SIM卡。此時,可將非當地的電信業者的SIM卡放置於第二容置槽514內,與SIM卡專用工具放置於第三容置槽515內。讓使用者往來於不同國家間,若需使用當地的SIM卡時,可先將當地SIM卡及SIM卡專用工具至第二容置槽514及第三容置槽515取下,透過SIM卡專用工具取出非當地的SIM卡,然後收納於第二容置槽514,增加操作上的便利性。
雖然本實施例中,第二元件3是一SIM卡舉例說明,但是第二元件3也可為一藍芽芯卡、REIDSIM卡、NFC-SIM卡、讀卡器芯卡或各式記憶卡(如Mirco SD卡)等容置於第二容置槽514。
參閱圖5,說明護套5的另一實施態樣。與圖3的護套5相較僅在第一容置槽513連通第二容置槽514處的態樣略有所差異,其餘大致相同。
參閱圖6至圖8,是本新型機殼裝置的第二較佳實施例,與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處在於第一容置槽513、第二容置槽514及第三容置槽515的排列方式為彼此相間隔,並省略了如圖3所示的第一實施例的斜導槽518。
基板51還包括凹陷於內表面511且與內表面511相間隔的一第一容置面501、一第二容置面503及一第 三容置面505、一連接第一容置面501與內表面511的第一圍繞面502、一連接第二容置面503與內表面511的第二圍繞面504,及一連接第三容置面505與內表面511的第三圍繞面506。第一容置面501與第一圍繞面502共同界定出第一容置槽513,第二容置面503與第二圍繞面504共同界定出第二容置槽514,第三容置面505與第三圍繞面506共同界定出第三容置槽515。
若使用本實施例的護套5的收納功能時,使用者不需依照順序,只需將第三元件4、第二元件3及第一元件2分別對應第三容置槽515、第二容置槽514及第一容置槽513的位置置入,接著,將在安裝槽516貼上防消磁膜片6的黏貼部61,使遮蔽部62遮蔽第一元件2,使用上相當直觀;若取出第一元件2只須掀開遮蔽部62即可,也可直接從護套5取出第二元件3或第三元件4。
參閱圖9與圖10,是本新型機殼裝置的第三較佳實施例,與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以下說明差異。
在本較佳實施例中,相較於如圖2所示的第一實施例省略了第二容置槽514、第三容置槽515,及斜導槽518。在本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容置槽513及安裝槽516形成於外表面512。框板52概呈矩形框,框板52還具有一凸伸出外表面512的第二板部522、二個相間隔的長邊側523,及二個分別連接該等長邊側523的短邊側524。第二板部522與基板51的外表面512共同界定出一連通第一容置槽513的容置空間55。機殼裝置還包含一蓋合容置空間55的 蓋板7。
基板51還具有四個彼此相間隔且鄰近第二板部522設置的定位孔519,蓋板7具有一板體71、四個自板體71凸伸並對應該等定位孔519的位置及輪廓外型相配合的定位柱72,及一對應基板51的讓位開口54的讓位孔73,該等定位柱72接合於該等定位孔519。在本實施例中,該等定位孔519分別鄰近於第一容置槽513的兩相反側,其中一側的定位孔519為圓孔,其中另一側的定位孔519為長形孔,因此對應圓孔的定位柱72為圓柱,對應長形孔的定位柱72為長條柱;再者,該等定位孔519及該等定位柱72的數量,可依實際需求而有所調整。
框板52的第二板部522與基板51共同一缺口56,缺口56鄰近其中框板52的短邊側524及第一容置槽513,且相反於安裝槽516的一側。基板51還具有一凹陷於外表面512且與外表面512相間隔的第一容置面501、一自第一容置面501邊緣朝外表面512延伸的第一圍繞面502,及一形成於第一容置槽513與缺口56之間,且自第一容置面501向外表面512凸伸的擋止部510。擋止部510的高度與遮蔽部62的厚度略等。第一容置面501與第一圍繞面502共同界定出第一容置槽513。蓋板7的板體71具有一周緣711及一自周緣711凹陷且對應缺口56的抽取口712。
若使用本實施例的護套5的收納功能時,使用者先將蓋板7與基板51分離。接著,在安裝槽516貼上防 消磁膜片6的黏貼部61,遮蔽部62先置入第一容置槽513,再將第一元件2置入第一容置槽513,使遮蔽部62遮蔽第一元件2,有助於防電磁波,如此可以防止所配合的磁卡可能被消磁的風險。最後,將蓋板7的定位柱接合於基板51的定位孔,使蓋板7蓋合容置空間55,而部分的第一元件2因抽取口712外露於板體71。相反地,若取出第一元件2時,使用者直接將手指放在外露的第一元件2直接由抽取口712抽出第一元件2,相當便利。
另一方面,在使用者在抽出第一元件2,遮蔽部62受到擋止部510的擋止功能,不易使黏貼部61脫離安裝槽516,而使遮蔽部62滑出第一容置槽513。須說明的是,若是擋止部510省略,也可以實施。
參閱圖11與圖12,是本新型機殼裝置的第四較佳實施例,與第三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以下說明差異。
在本較佳實施例中,相較於如圖9所示的第三實施例基板51的態樣有所不同。基板51還具有形成外表面512的一第二容置槽514與一第三容置槽515、一凹陷於外表面512且連通第一容置槽513的斜導槽518,及一凹陷於外表面512且連通第二容置槽514的存取口507。第一容置槽513、第二容置槽514及第三容置槽515彼此相間隔。斜導槽518由外表面512至第一容置槽513逐漸地傾斜延伸。框板52的第二板部522與基板51共同一連通容置空間55的拿取口57。
詳細來說,基板51還具有凹陷於外表面512且 與外表面512相間隔的一第二容置面503及一第三容置面505、一連接第二容置面503與外表面512的第二圍繞面504,及一連接第三容置面505與外表面512的第三圍繞面506;第二容置面503與第二圍繞面504共同界定出第二容置槽514,第三容置面505與第三圍繞面506共同界定出第三容置槽515。
使用本實施例的護套5的收納功能時,與第三實施例大致相同,以下說明不同處。先將安裝槽516貼上防消磁膜片6的黏貼部61。接著,不需依照順序,只需將第三元件4、第二元件3及第一元件2分別對應第三容置槽515、第二容置槽514及第一容置槽513的位置置入,最後,蓋板7蓋合容置空間55,而部分的蓋板7因拿取口57外露於基板51。相反地,若取出第一元件2、第二元件3及第三元件4時,使用者直接將手指放在拿取口57直接掀開蓋板7,取出第一元件2、第二元件3及第三元件4。
參閱圖13至圖15,是本新型機殼裝置的第五較佳實施例,與第四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差異處在於蓋板7與基板51的接合關係。
基板51還具有四個彼此相間隔且鄰近第二板部522設置的接合孔508,蓋板7具有一板體71,及四個自板體71凸伸並對應該等接合孔508的位置的接合勾74,該等接合勾74接合於該等接合孔508。再者,該等接合孔508及該等接合勾74的數量,可依實際需求而有所調整。接合孔508與接合勾74的接合關係,可使蓋板7與基板51接 合方式更為穩固,不易脫離。
參閱圖16至圖19,是本新型機殼裝置的第六較佳實施例,與第四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差異處在於蓋板7與護套5的接合關係。
框板52的第二板部522具有一連通容置空間55的進出口525、一直立段526、一自直立段526末端向平行於外表面512延伸的延伸段527,及四個彼此相間隔形成於直立段526的凹槽528,第二板部522的直立段526及延伸段527為縱向斷面為一L段,蓋板7還具有一自板體71內凹且對應直立段526及延伸段527位置且呈階梯狀的階梯部75,及四個自彼此相間隔自階梯部75凸伸且對應凹槽528位置設置的凸片76。該等凸片76與該等凹槽528的數量可以視實際需求調整。板體71具有二個對應進出口525位置且分別連接階梯部75兩相反端的擋止面713。
使用本實施例的護套5的收納功能時,與第四實施例大致相同,差異處在於蓋板7與框板52是透過滑接方式組裝。具體來說,蓋板7透過進出口525滑入,使階梯部75對應直立段526及延伸段527沿滑移方向D,接著凸片76會接合凹槽528,而能增加段位感。繼而,稍加施力繼續沿滑移方向D滑移,將凸片76脫離凹槽528,直到凸片76接合下一個凹槽528,以及擋止面713頂抵於直立段526及延伸段527的兩相反端,而完成蓋板7蓋合容置空間55。相反地,若取出第一元件2、第二元件3及第三元件4時,使用者依相反於滑移方向D滑移蓋板7即可。
參閱圖20,是說明防消磁膜片6的遮蔽部62尺寸的另一態樣。也就是,防消磁膜片6的遮蔽部62尺寸小於第一元件2的尺寸,僅針對可攜式電子裝置1(見圖1)發出電磁波強度越強區域予以隔絕或是第一元件2的磁性區域(如悠遊卡的內部線圈結構)予以隔絕即可。
參閱圖21,是本新型機殼裝置的第七較佳實施例,與第六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差異處如下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省略了如圖16所示的防消磁膜片6的黏貼部61,以及省略了對應黏貼部61黏貼於護套5的安裝槽516,也就是防消磁膜片6僅包括一遮蔽部62。在實際操作時,將遮蔽部62直接放入第一容置槽513,再放入第一元件2,使得該遮蔽部62位於該可攜式電子裝置1(見圖1)及該第一元件2之間,有助於防電磁波,如此可以防止所配合的磁卡可能被消磁的風險。
補充說明的是,雖然第一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以及第四實施例至第七實施例的護套5是以第一容置槽513、第二容置槽514及第三容置槽515為例說明,然則第一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以及第四實施例至第七實施例的護套5也可僅包含一容置第一元件2的第一容置槽513。第一元件2為磁卡、SIM卡及SIM卡專用工具其中之一,第一容置槽513為對應第一元件2的輪廓外型。
再者,第一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以及第四實施例至第七實施例的護套5也可僅包含一容置第一元件2的第一容置槽513,及一容置第二元件3的第二容置槽514。 第一元件2及第二元件3為磁卡、SIM卡及SIM卡專用工具其中之二;第一容置槽513及第二容置槽514為對應第一元件2及第二元件3的輪廓外型。
綜上所述,透過基板51的內表面511或外表面512至少形成第一容置槽513,以對應容置第一元件2,藉此達到具收納功能的機殼裝置,故確實能達成本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可攜式電子裝置
11‧‧‧按鍵
2‧‧‧第一元件
3‧‧‧第二元件
4‧‧‧第三元件
5‧‧‧護套
6‧‧‧防消磁膜片
61‧‧‧黏貼部
62‧‧‧遮蔽部

Claims (23)

  1. 一種機殼裝置,包含:一護套,適用於供一第一元件容置,並包括一基板,具有一內表面、一相反於該內表面的外表面,及一形成該內表面或該外表面的第一容置槽,且該第一容置槽的輪廓外型與該第一元件的輪廓外型相配合,且供該第一元件容置,及一框板,連接於該基板並具有一凸伸出該內表面的第一板部,該第一板部與該基板的內表面共同界定出一內部空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機殼裝置,適用於供一可攜式電子裝置容置於該內部空間,該機殼裝置還包含一防消磁膜片,該防消磁膜片包括一容置於該第一容置槽的遮蔽部,該遮蔽部位於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及該第一元件之間。
  3. 如請求項2所述機殼裝置,其中,該防消磁膜片還包括一具有黏性並黏覆於該基板且鄰近該第一容置槽的黏貼部,該遮蔽部連接該黏貼部。
  4. 如請求項2或3所述機殼裝置,其中,該防消磁膜片的遮蔽部尺寸小於或等於該第一元件的尺寸。
  5. 如請求項2所述機殼裝置,其中,該護套還適用於供一第二元件容置,其中,該基板還具有一形成該內表面或該外表面的第二容置槽,且該第二容置槽的輪廓外型與該第二元件的輪廓外型相配合,且供該第二元件容置。
  6. 如請求項5所述機殼裝置,其中,該護套還適用於供一 第三元件容置,其中,該基板還具有一形成該內表面或該外表面的第三容置槽,且該第三容置槽的輪廓外型與該第三元件的輪廓外型相配合,且供該第三元件容置。
  7. 如請求項6所述機殼裝置,其中,該第一容置槽、該第二容置槽及該第三容置槽皆形成於該基板的內表面且相互連通。
  8. 如請求項7所述機殼裝置,其中,該基板還具有一凹陷於該內表面且與該內表面相間隔的第一容置面、一連接該第一容置面與該內表面之間的第一圍繞面、一凹陷於該第一容置面且與該第一容置面相間隔的第二容置面、一連接該第一容置面與該第二容置面的第二圍繞面、一凹陷於該第一容置面與第二容置面且與該第二容置面相間隔的第三容置面,及一連接該第一容置面、該第二容置面與該第三容置面的第三圍繞面;該第一容置面與該第一圍繞面共同界定出該第一容置槽,該第一容置面供該第一元件靠抵,該第一圍繞面與該第一元件的輪廓外型相配合,該第二容置面與該第二圍繞面共同界定出該第二容置槽,該第二容置面供該第二元件靠抵,該第二圍繞面與該第二元件的輪廓外型相配合,該第三容置面與該第三圍繞面共同界定出該第三容置槽,該第三容置面供該第三元件靠抵,該第三圍繞面與該第三元件的輪廓外型相配合。
  9. 如請求項8所述機殼裝置,其中,該基板還具有一凹陷於該內表面且連通該第一容置槽的斜導槽,且該斜導槽 由該內部空間至該第一容置槽逐漸地傾斜延伸。
  10. 如請求項6所述機殼裝置,其中,該第一容置槽、該第二容置槽及該第三容置槽皆形成於該基板的內表面且彼此相間隔。
  11. 如請求項10所述機殼裝置,其中,該基板還具有凹陷於該內表面且與該內表面相間隔的一第一容置面、一第二容置面及一第三容置面、一連接該第一容置面與該內表面的第一圍繞面、一連接該第二容置面與該內表面的第二圍繞面,及一連接該第三容置面與該內表面的第三圍繞面;該第一容置面與該第一圍繞面共同界定出該第一容置槽,該第二容置面與該第二圍繞面共同界定出該第二容置槽,該第三容置面與該第三圍繞面共同界定出該第三容置槽。
  12. 如請求項6所述機殼裝置,其中,該第一容置槽、該第二容置槽及該第三容置槽皆形成於該基板的外表面且彼此相間隔。
  13. 如請求項12所述機殼裝置,其中,該基板還具有凹陷於該外表面且與該外表面相間隔的一第一容置面、一第二容置面及一第三容置面、一自該第一容置面邊緣朝該外表面延伸的第一圍繞面、一連接該第二容置面與該外表面的第二圍繞面,及一連接該第三容置面與該外表面的第三圍繞面;該第一容置面與該第一圍繞面共同界定出該第一容置槽,該第二容置面與該第二圍繞面共同界定出該第二容置槽,該第三容置面與該第三圍繞面共同界 定出該第三容置槽。
  14. 如請求項13所述機殼裝置,其中,該基板還具有一凹陷於該外表面且連通該第一容置槽的斜導槽,且該斜導槽由該外表面至該第一容置槽逐漸地傾斜延伸。
  15. 如請求項13所述機殼裝置,其中,該基板還具有一凹陷於該外表面且連通該第二容置槽的存取口。
  16. 如請求項2所述機殼裝置,其中,該第一容置槽形成於該外表面,該框板還具有一凸伸出該外表面的第二板部,該第二板部與該基板的外表面共同界定出一連通該第一容置槽的容置空間,該機殼裝置還包含一蓋合該容置空間的蓋板。
  17. 如請求項16所述機殼裝置,其中,該框板的第二板部與該基板共同一缺口,該蓋板具有一周緣及一自該周緣凹陷且對應該缺口的抽取口。
  18. 如請求項12所述機殼裝置,其中,該框板還具有一凸伸出該外表面的第二板部,該第二板部與該基板的外表面共同界定出一容置空間,該機殼裝置還包含一蓋合該容置空間的蓋板。
  19. 如請求項18所述機殼裝置,其中,該框板的第二板部與該基板共同一連通該容置空間的拿取口。
  20. 如請求項17或19所述機殼裝置,其中,該基板還具有多數個彼此相間隔且鄰近該第二板部設置的定位孔,該蓋板具有一板體及多數個自該板體凸伸並對應該等定位孔的位置及輪廓外型相配合的定位柱,該等定位柱接合 於該等定位孔。
  21. 如請求項19所述機殼裝置,其中,該基板還具有多數個彼此相間隔且鄰近該第二板部設置的接合孔,該蓋板具有一板體及多數個自該板體凸伸並對應該等接合孔的位置的接合勾,該等接合勾接合於該等接合孔。
  22. 如請求項18所述機殼裝置,其中,該框板的第二板部具有一連通該容置空間的進出口,該第二板部為縱向斷面為一L段,該蓋板具有一板體,及一自該板體內凹且對應該L段位置且呈階梯狀的階梯部。
  23. 如請求項22所述機殼裝置,其中,該第二板部還具有一直立段、一自直立段末端向平行於外表面延伸的延伸段,及多數個彼此相間隔形成於直立段的凹槽,該直立段及該延伸段為縱向斷面為該L段;該蓋板還具有多數個自彼此相間隔自該階梯部凸伸且對應凹槽位置設置的凸片,該板體具有二個對應該進出口位置且分別連接該階梯部兩相反端的擋止面。
TW103204043U 2013-03-15 2014-03-10 機殼裝置 TWM48009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21733 CN203233455U (zh) 2013-03-15 2013-03-15 功能型手机保护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80097U true TWM480097U (zh) 2014-06-11

Family

ID=49289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4043U TWM480097U (zh) 2013-03-15 2014-03-10 機殼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33455U (zh)
TW (1) TWM480097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512958U (zh) * 2016-04-01 2016-08-31 上海励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多种智能卡功能的手机保护套
CN113126697B (zh) * 2021-03-24 2021-12-14 深圳市鼎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电信业务办理的平板电脑保护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33455U (zh) 2013-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04275B2 (en) Protective cover for portable eletronic device
US9756916B2 (en) Protective case with card storage
US8500010B1 (en) Card reader for mobile device
US8267251B2 (en) Case for enclosing a personal electronic device and a card
US20200052733A1 (en) Mobile phone case
US20140083997A1 (en) Cover assembly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H1097599A (ja) Icカード用携帯端末装置
JP2003223628A (ja) 分離可能なアンテナ付コンタクトレストランザクションカード、および、キャリア
US20140177160A1 (en) Chip card holder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20160206062A1 (en) Card Holder Embedded into a Mobile Device Case
KR102078333B1 (ko) 전자파차폐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양면형 전자파차폐 카드케이스
KR101705084B1 (ko) 휴대폰용 플립 케이스
TWM480097U (zh) 機殼裝置
KR101530212B1 (ko) 휴대폰 케이스
KR20210007019A (ko) 카드 수납과 인출이 용이한 휴대폰 보호 케이스.
WO2019033280A1 (zh) 指纹卡托组件和终端设备
WO2017166545A1 (zh) 手机保护套
KR102072676B1 (ko) 영상 및 음악이 내장된 카드형태 앨범 장착이 가능한 스마트폰 케이스
KR20150129089A (ko) 휴대단말장치에 구비된 슬롯 및 윈도우 보호 커버
KR101999915B1 (ko) 핸드폰 케이스
KR101298108B1 (ko) 다중 칩 카드
KR101866919B1 (ko) 스마트폰 케이스
KR101825827B1 (ko) 슬라이드식 카드 인출장치를 구비한 휴대단말기용 보호케이스
TWM455400U (zh) 具有收納功能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護套
CN205480036U (zh) 一种智能手机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