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9195U - 工具握柄結合結構 - Google Patents

工具握柄結合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9195U
TWM479195U TW103201896U TW103201896U TWM479195U TW M479195 U TWM479195 U TW M479195U TW 103201896 U TW103201896 U TW 103201896U TW 103201896 U TW103201896 U TW 103201896U TW M479195 U TWM479195 U TW M47919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crew
spring
grip
press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18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Feng-Jiao Xu
Original Assignee
Sheng Jen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g Jen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g Jen Ind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2018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9195U/zh
Publication of TWM4791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9195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Description

工具握柄結合結構
本創作一種工具握柄結合結構,尤指一種工具類的相關領域應用,其特徵在於根據使用者施做之項目、作業,利用相同之握柄替換不同的工作件,藉此達到多功能之使用,即為一種實用性極佳之創作。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利用手工具進行維修、拆組物件的使用次數也隨之增加,因此不論在居家或是辦公場所等地皆會放置有工具盒,工具盒裡的配備琳瑯滿目,有一字起子、十字起子或各種尺寸之扳手等,甚至還有園藝專用的挖鏟,不同的種類的工具皆會有不同的功用,藉此方便使用者拿提工具盒就可到各處進行維修、保養或是拆組物件。手公具除了能應用在居家或辦公場所外,在野外求生也是不可或缺的幫手,不論是伐木、野炊、搭帳篷或迎火等,工具盒內的相關手工具也是能派上用場的。
但是一般的工具盒因為容置太多不同種類的手工具,且絕大部分的手工具都像一字起子一樣具有握柄段及工作段,除此之外在工作段又區分有長有短,如此眾多的手工具一同收納於工具盒內只會徒增重量,造成使用者每次的攜帶感到吃不消,甚至讓手臂的肌肉造成痠痛、疲憊等,尤其是在野外求生時,因山路的顛簸及蜿蜒慢長,工具盒只會拖累使用者的速度及體力,因此相關 業者為了改善上述的各項缺失,故將工具盒內的手工具進一步整合,以減輕工具盒整體之重量。請參閱中華民國專利公告號542074「複合式手工具結構之改良」,其主體係由一握柄,一設於握柄前端之快拆套筒組及數種長短不一之工具頭及一鋸片所組成;該握柄內設中空,可供容置該數種工具頭,且柄部適當處設有樞軸及一可重複調整之壓扣,使握柄可轉折並依需要調整轉折角度;而該快拆套筒組除可提供數種工具頭套接之外,更可經由插接一鋸片固定鎖桿,而可提供一鋸片鎖接,令本創作除作為一般可轉換工具頭之手工具,更可作為電動鋸故障或無電時之輔助工具者。
上述「複合式手工具結構之改良」即為相關業者將整 合多項手工具為一起,藉此提供使用者輕鬆簡便攜帶,雖然此種手工具的改良已經提供了使用者極大的方便,但是在其更換使用的手工具上較麻煩,使用者必須退壓套筒來壓縮彈簧,如此才能將手工具退離六角孔內予以更換,並透過鋼珠來定位手工具的組裝,然而整體的組裝設計上因零組件過多而過於複雜,進而造成成本的增加、維修上的困難;除此之外,手工具與握柄間的組裝方式在側向施力擺動操作上,僅透過手工具本體與突桿的組接容易造成手工具斷裂彎折的情況發生等缺失。故,相關業者還必須進一步的思考該如何改良上述的手工具以符合大眾使用。
有鑑於上述「複合式手工具結構之改良」與習知的缺 失,本創作人經過一番研究,並在相關知識領域進行試驗,更進一步與以往各種手工具相互比較之下,甚至進行相關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再歷經多次實驗與測試,而終於推出一種『工具握柄結合結構』,即為改善上述所說明之缺失,以符合大眾所需之使用。
本創作主要目的係在於減輕使用者在攜帶上的重 量,且化簡整體零組件的複雜性,並方便使用者容易上手、易操作,更能穩固側向施力的操作,其改善習知技術與所列舉之技術所產生的缺失,即為增加使用者攜帶上的重量與工作的時間、體力的消耗、整體成本過高、側向施力不夠牢固等缺失。
為此,本創作人為了達成前述對本創作所說明之目的 與功效,現於下予以說明。本創作一種工具握柄結合結構,其包括:一握持件,其一端端面開設有一剖孔,且該剖孔係朝握持件的另一端延伸,而該握持件周側係貫穿有一組裝孔與剖孔相連通,而該組裝孔一端之內孔壁且鄰近剖孔係朝中心環繞延伸有一環抵部;一掣動組件,其裝設於組裝孔內並相對其位移;一彈簧,其套設於掣動組件,且該彈簧一端彈抵於掣動組件的一端,彈簧的另一端則彈抵於環抵部;一工作件,其由剖孔插入於握持件並受掣動組件的卡固,又該工作件插入的一端對應掣動組件係凹設有一接合槽軌;其中,該工作件透過接合槽軌套入於掣動組件,並受到彈簧的彈性復位帶動掣動組件的位移作動,使掣動組件能於工作件插入握持件時穩固卡接以及快速拔除替換。
本創作工具握柄結合結構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 掣動組件進一步包括有一按壓件及一與按壓件相組接之螺調件,該按壓件對應螺調件的一側係設有一螺孔,並於該螺孔內設有一內螺紋,而該螺調件的一端係穿過彈簧並鎖設於螺孔,又該螺調件鎖設螺孔的一端之外周側則環設有一外螺紋與內螺紋相螺合,而該彈簧的一端係彈抵於按壓件設有螺孔的一側,另一端則彈抵環抵部,該 按壓件受彈簧的彈性壓縮帶動螺調件位移卡抵工作件。
本創作工具握柄結合結構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 按壓件於設有螺孔的一側進一步延伸有一筒柱,而該彈簧與螺調件的一端係皆穿入筒柱內,並藉由該筒柱穩固彈簧與螺調件的作動。
本創作工具握柄結合結構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 掣動組件進一步包括有一按壓件與一與按壓件相組接之螺調件,而該按壓件係具有一頭部及一身部,該彈簧係套入身部並其一端抵於頭部,另一端則抵環抵部,另外該身部組接於螺調件的一端外周側係繞設有一螺合紋,而該螺調件對應身部的組接則凹設有一接合孔,且於該接合孔內壁係設有一與螺合紋相螺合之螺牙紋,該按壓件的按壓彈性壓縮彈簧而帶動螺調件的位移,並使工作件得以插入剖孔內,而彈簧的彈性蓄力帶動按壓件與調壓件的復位,且進一步卡固工作件的組接。
本創作工具握柄結合結構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 螺調件對應按壓件的一端進一步具有一環錐部,而該螺調件藉由環錐部的設置於工作件插入剖孔內時插卡於接合槽軌予以固定限位。
本創作工具握柄結合結構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 工作件之接合槽軌進一步包括有一導引段及一套合段,該導引段與套合段係相互連通,且該套合段之孔徑係大於環錐部之直徑,又該工作件係與螺調件相互垂直,且該工作件插入剖孔內使螺調件沿導引段至套合段,並藉由彈簧的彈性蓄力而復位卡固於套合段。
本創作工具握柄結合結構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螺調件鎖設按壓件的另一端進一步具有一驅動部,該驅動部係為一字型、十字型或星芒型之凹槽,又該驅動部係以帶動螺調件相對按 壓件的螺緊與螺鬆。
本創作工具握柄結合結構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 握持件於設有剖孔的另一端進一步套設有一握套增加握持施力的穩定性及握持緊固力。
本創作工具握柄結合結構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 工作件進一步包括有一組接段及一操作段,該組接段與操作段係相互連接,又該組接段係插入剖孔內,而該操作段則可為扳手、一字起子、鏟子、鍋鏟或鋸子。
本創作工具握柄結合結構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 組接段係可為片體、十字柱體或方型柱體,而該握持件之剖孔的形狀則依組接段的形狀而設置。
綜合上述針對本創作所描述的各項技術特徵,其優點 在於使用者需利用手工具從事任何事物的施做時,只需攜帶不同種類的工作件以及一隻握持件即可,如遇到拆裝螺絲、螺帽時,可根據螺絲、螺帽的形狀而選擇一字起子、十字起子或是扳手予以使用;倘若從事園藝施做時,只需將鏟子類型的工作件插組於握持件上,如此一來就能改變手工具的使用;而在野外求生遇到野炊時,又可將鍋鏟、伐鋸類的工作件組裝於握持件上即可從事烹飪、伐木等工作,藉由一握持件配合多款工作件的使用,大大減輕隨身攜帶之工具箱的重量以及占據之空間,除此之外透過掣動組件與彈簧間的組配,讓任何使用者立刻上手操作使用等優點。因此本創作可說是一種相當具有實用性及進步性之創作,相當值得產業界來推廣,並公諸於社會大眾。
(1)‧‧‧握持件
(11)‧‧‧剖孔
12)‧‧‧組裝孔(
(121)‧‧‧環抵部
(2)‧‧‧掣動組件
(21)‧‧‧按壓件
(211)‧‧‧平面
(212)‧‧‧弧曲面
(213)‧‧‧螺孔
(2131)‧‧‧內螺紋
(22)‧‧‧螺調件
(221)‧‧‧外螺紋
(222)‧‧‧接合孔
(2221)‧‧‧螺牙紋
(23)‧‧‧筒柱
(24)‧‧‧頭部
(25)‧‧‧身部
(251)‧‧‧螺合紋
(26)‧‧‧環錐部
(27)‧‧‧驅動部
(3)‧‧‧彈簧
(4)‧‧‧工作件
(41)‧‧‧接合槽軌
(411)‧‧‧導引段
(412)‧‧‧套合段
(42)‧‧‧組接段
(43)‧‧‧操作段
(5)‧‧‧握套
第一圖係本創作立體示意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三圖係第一圖之AA線段剖面示意圖。
第四圖係第一圖之BB線段剖面示意圖。
第五圖係本創作按壓掣動組件以拔離或插入工作件之剖面動作示意圖。
第六圖係本創作按壓掣動組件以拔離或插入工作件之另一視角剖面示意圖。
第七圖係本創作掣動組件之第二實施例立體示意圖。
第八圖係第七圖之CC線段剖面示意圖。
第九圖係本創作掣動組件之第三實施例立體示意圖。
第十圖係第九圖之DD線段剖面示意圖。
第十一圖係本創作工作件為十字起子之立體示意圖。
第十二圖係本創作工作件為鏟子之立體示意圖。
第十三圖係本創作工作件為鍋鏟之立體示意圖。
第十四圖係本創作工作件的組接段以及握持件的剖孔為十字柱狀體之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十五圖係本創作工作件的組接段以及握持件的剖孔為方型柱體之分解立體示意圖。
為了清楚說明本創作所能達成上述之目的與功效,係有關一種工具握柄結合結構,關於其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所能達成之功效,茲舉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於後。
現以較佳實施型態說明,且並非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 上之限制,參閱第一圖至第六圖所示,本創作一種工具握柄結合結構,其包括:一呈圓柱狀之握持件(1),其一端端面中心位置開設有一矩形之剖孔(11),且該剖孔(11)的孔深係朝握持件(1)的另一端所延伸,而該握持件(1)周側係貫穿有一組裝孔(12)與剖孔(11)相連通,而該組裝孔(12)一端之內孔壁且鄰近剖孔(11)係朝中心環繞延伸有一環抵部(121),且該環抵部(121)係呈斜錐面設計,而組裝孔(12)之孔徑由設有環抵部(121)的一端至環抵部(121)部位呈漸縮設計;一掣動組件(2),其裝設於組裝孔(12)內並相對其位移;一彈簧(3),其套設於掣動組件(2),且該彈簧(3)一端彈抵於掣動組件(2)的一端,彈簧(3)的另一端則彈抵於環抵部(121)的錐面,其帶動掣動組件(2)的彈性位移及復位;一工作件(4),其由剖孔(11)插入於握持件(1)並受掣動組件(2)的卡固,又該工作件(4)插入的一端對應掣動組件(2)係凹設有一接合槽軌(41),該接合槽軌(41)係由掣動組件(2)的側向插卡組接;其中,該工作件(4)透過接合槽軌(41)套入於掣動組件(2),並受到彈簧(3)的彈性復位帶動掣動組件(2)的位移作動,使掣動組件(2)能於工作件(4)插入握持件(1)時穩固卡接以及快速拔除替換。
前述為本創作主實施例之主要技術特徵,其對應本案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的內容,得以詳知本創作之目的與實施型態,而其餘附屬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技術特徵是為對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內容的詳述或附加技術特徵,而非用以限制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的界定範圍,應知本案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不必要一定包含其餘附屬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技術特徵。
使用者在運用本創作時,先根據所要施工的作業而挑 選適當之工作件,接著只需按壓掣動組件(2)而壓縮彈簧(3),並將工作件(4)設有接合槽軌(41)的一端由握持件(1)之剖孔(11)插入,且進一步使接合槽軌(41)插入掣動組件,最後放開掣動組件(2)的按壓使彈簧(3)因彈性蓄力而帶動掣動組件(2)的復位,然而透過掣動組件(2)與接合槽軌(41)的組配卡接予以固定限位;反之,如更換施工作業時,僅需重複上述之動作,按壓掣動組件(2)使彈簧(3)受到壓縮,此時即可將掣動組件(2)退離與工作件(4)之接合槽軌(41)的卡接,並進一步將工作件(4)拔離與握持件(1)的組裝,接著可再替換適當的工作件予以插入使用,透過此方式的設計大大增加了使用者的便利性,且減輕了使用者攜帶上的重量,讓使用者能加速工作上的時間等,請參閱第三至六圖所示。
根據上述之說明,本創作的掣動組件(2)主要功用在於固定工作件(4)與握持件(1)之間的組接定位,而該掣動組件(2)的細部設計型態於本創作具有三種實施型態,現於下分別說明其技術特徵:
其一、該掣動組件(2)進一步包括有一按壓件(21)與一螺調件(22),該按壓件(21)係與螺調件(22)相組接,且該按壓件(21)係呈半圓球狀設計具有一平面(211)及一弧曲面(212),且該平面(211)對應螺調件(22)係設有一螺孔(213),並於該螺孔(213)內壁環設有一內螺紋(2131),而該螺調件(22)的一端係穿過彈簧(3)並鎖設於螺孔(213),而該螺調件(22)鎖設螺孔(213)的一端之外周側則環設有一外螺紋(221)與內螺紋(2131)相螺合,且該彈簧(3)的一端係彈抵於按壓件(21)之平面(211),另一端彈抵環抵部(121),透過該彈簧(3)的設置以及彈力使該掣動組件(2)之按壓件(21)的弧曲面(212)一端外露於組裝孔(12)外,因此使用者需裝設或拆卸工作件(4)時,只需將按壓件 (21)設有弧曲面(212)的一端朝螺調件(22)方向按壓,使該掣動組件(2)於組裝孔(12)內位移,且該按壓件(21)帶動彈簧(3)的壓縮蓄力,藉此工作件(4)得以自由於剖孔(11)內抽插,又當確定工作件(4)是否裝設於握持件(1)上後,放開按壓件(21)的按壓,該彈簧(3)即會帶動掣動組件(2)的復位,如工作件(4)有插組於握持件(1)時,螺調件(22)則會卡固於接合槽軌(41),藉以限制工作件(4)的定位預防脫離,請參閱第七至八圖所示,並以第二圖為輔助(本創作在按壓件(21)的設計其主要是提供使用者順暢按壓,但並非以半圓球狀設計為限,其可以根據組裝孔(12)的孔型而設計為方型或多邊形)。
其二、與其一的差異性在於該按壓件(21)的平面(211)一端係進一步延伸有一呈圓柱狀之筒柱(23),即為本創作主要實施例,又該彈簧(3)的一端係穿設於筒柱(23)內而抵於按壓件(21)的平面(211),而該螺調件(22)鎖設按壓件(21)的一端則穿入彈簧(3)並進一步穿入筒柱(23)內,在鎖設於按壓件(21)的螺孔(213)予以組接,該筒柱(23)的設置其主要功用在於提供使用者操作的過持程中,因掣動組件(2)的按壓位移而讓彈簧(3)壓縮,為了避免彈簧(3)壓縮時受到外力的影響而偏擺脫離正常的壓縮型態,為此透過筒柱(23)的設置以限制彈簧(3)壓縮後的處於正確位置,請參閱第二圖所示。
其三、除了上述兩種的鎖接方式外,第三種實施例在掣動組件(2)的設計上係與前兩種相同包括有一按壓件(21)及一螺調件(22),該螺調件(22)係與按壓件(21)相組接,但該按壓件(21)的細部特徵係包括有一頭部(24)及一身部(25),其頭部(24)與身部(25)為一體成型設計且呈凸字狀,而彈簧(3)係套設於身部(25)並一端彈抵於頭部(24),另一端則與上述相同彈抵於環抵部(121)的斜面,而該身部 (25)組接於螺調件(22)的一端外周側係圍繞設置有一螺合紋(251),而該螺調件(22)對應身部(25)的組接則凹設有一接合孔(222),且於接合孔(222)內壁環繞設置有一與螺合紋(251)相螺合之螺牙紋(2221),藉此,使用者透過按壓按壓件(21)之頭部(24)帶動螺調件(22)的位移以及彈簧(3)的壓縮蓄力,此時使用者即可將工作件(4)拔離或插入握持件之剖孔(11)內,當工作件(4)插入握持件(1)之剖孔(11)內時,工作件(4)的接合槽軌(41)則會與框卡按壓件(21)的身部(25),接著卸除按壓力道使彈簧(3)因彈性蓄力而帶動掣動組件(2)的復位,藉此讓螺調件(22)能卡抵於接合槽軌(41)予以固定限制工作件(4)的組裝,請參閱第九圖與第十圖所示,並以第二圖輔助參考。
然而上述三種本創作的實施例設計上,其具有一共同的技術特徵,在工作件(4)之接合槽軌(41)的設計上係包括有一導引段(411)及一套合段(412),該導引段(411)之槽寬係大於前述三種實施例之螺調件(22)之直徑、按壓件(21)之身部(25)的直徑,藉此才能讓工作件(4)先與插卡入剖孔(11)內並對準導引段(411),接著持續位移工作件(4)讓掣動組件(2)位移至套合段(412);另外該套合段(412)其主要用途係用來提供螺調件(22)的卡抵以固定限制工作件(4)的組接,因此在螺調件(22)的設計上,其對應按壓件(21)的一端端緣處係具有一環錐部(26),而該環錐部(26)係具有一由螺調件(22)對應按壓件(21)的相反端朝按壓件(21)方向往中心傾斜之斜面,且該環錐部(26)之直徑係小於套合段(412)的孔徑而大於導引段(411),因此當螺調件(22)受彈簧(3)的彈性蓄力而復位時,螺調件(22)的環錐部(26)會先穿過套合段(412),而讓螺調件(22)卡抵於套合段(412),並透過導引段(411)予以限制固定,藉此固定工作件(4)的組裝,防止工作件(4)的自行脫 離;除了透過螺調件(22)與接合槽軌(41)之套合段(412)間的卡接外,螺調件(22)的位移也受限於組裝孔(12)內的設計,在組裝孔(12)內設有環抵部(121)的一側之孔徑小於螺調件(22)所穿組的一端之孔徑,藉此螺調件(22)的位移亦受到組裝孔(12)的設計所限制,透過此兩種限制的方式以穩固工作件(4)與握持件(1)間的組裝與使用,請參閱第一圖與第十圖所示。
接續上述之說明,在螺調件(22)鎖設於按壓件(21)的另一端進一步具有一驅動部(27),且該驅動部(27)係為一字型、十字型或星芒型之凹槽,其主要技術特徵係提供使用者能根據自身施工的習慣而調整螺調件(22)與按壓件(21)間的鬆緊度,且方便使用者在拆卸掣動組件(2)進行維修、保養,而驅動部(27)的設計上並不一定為凹槽的設計,亦可為凸起狀設計,以方便使用者利用手指抓取旋轉調整(圖未示),請參閱第二、七及九圖所示。
本創作主要係提供使用者出門在外工作、野外求生時能夠輕鬆攜帶,並可根據不同的工作內容而隨意變換工作件(4),以減輕攜帶上的重量以及體力上的消耗、工作時間的浪費等,因此在工作件(4)的設計上需配合不同的工作內容而有多款型態,所以該工作件(4)的設計上進一步包括有一組接段(42)及一操作段(43),又該接合槽軌(41)設置於組接段(42)上,故該組接段(42)係插入剖孔(11)內,而該操作段(43)係為扳手、一字起子、鏟子、鍋鏟或鋸子,根據不同的工作項目在操作段(43)上則有不同的設計,請參閱第十一圖至第十三圖所示;另外在組接段(42)的設計上,亦可為片體、十字柱狀或方型柱體,相對之下剖孔(11)的形狀設計也隨著組接段(42)的形狀而變化,根據組接段(42)與操作段(43)的說明下,係可彼此交錯組 合,例如:扳手的操作段(43)配合片體的組接段(42)(第二圖)、一字起子的操作段(43)配合十字柱狀的組接段(42),或是鏟子的操作段(43)配合片體的組接段(42)等,藉此提供使用者有不同工作件(4)的選擇,請參閱第十四、十五圖所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提供使用者在操作上的穩固性,因此在該握持件(1)於設有剖孔(11)的另一端進一步套設有一握套(5),該握套(5)係為橡膠材質,其特點在於使用者握持時能與皮膚產生磨擦力,且外表可進一步設置凹凸顆紋(圖未示),藉此增加使用者握持上的止滑效果,透過材質以及外觀的設計,讓使用者能夠穩固握持並操作施力使用,請參閱第一圖所示。
本創作透過掣動組件(2)與彈簧(3)配合設置,讓工作件(4)可穩固插組於握持件(1)的剖孔(11)內,而工作件不同類型的設計以及握持件(1)的配合提供使用者根據不同的場所而能隨意更換,藉此減輕工具箱的重量,以及工具箱內所占據的空間;除此之外,工作件(4)與握持件(1)間的設置讓使用者在操作時,不論是縱向施力還是橫向施力皆可因握持件(1)與剖孔(11)的型態設計上,進而保護工作件(4)的受力避免斷裂或彎曲變形,更值得一提的是,掣動組件(2)的設計讓使用者更容易上手操作,大大減少拆卸更換的工作時間,本創作於習知技術相比之下更值得大眾所使用。
由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創作精神下所做有關本創作之任何修飾或變更者,為其他可據以實施之型態且具有相同效果者,皆仍應包括在本創作意圖保護之範疇內。
綜上所述,本創作「工具握柄結合結構」,其實用性 及成本效益上,確實是完全符合產業上發展所需,且所揭露之結構創作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創新構造,所以其具有「新穎性」應無疑慮,又本創作可較習用之結構更具功效之增進,因此亦具有「進步性」,其完全符合我國專利法有關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的規定,乃依法提起專利申請,並敬請 鈞局早日審查,並給予肯定。
(1)‧‧‧握持件
(2)‧‧‧掣動組件
(4)‧‧‧工作件
(5)‧‧‧握套

Claims (10)

  1. 一種工具握柄結合結構,其包括:一握持件,其一端端面開設有一剖孔,且該剖孔係朝握持件的另一端延伸,而該握持件周側係貫穿有一組裝孔與剖孔相連通,而該組裝孔一端之內孔壁且鄰近剖孔係朝中心環繞延伸有一環抵部;一掣動組件,其裝設於組裝孔內並相對其位移;一彈簧,其套設於掣動組件,且該彈簧一端彈抵於掣動組件的一端,彈簧的另一端則彈抵於環抵部;一工作件,其由剖孔插入於握持件並受掣動組件的卡固,又該工作件插入的一端對應掣動組件係凹設有一接合槽軌;其中,該工作件透過接合槽軌套入於掣動組件,並受到彈簧的彈性復位帶動掣動組件的位移作動,使掣動組件能於工作件插入握持件時穩固卡接以及快速拔除替換。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具握柄結合結構,其中,該掣動組件進一步包括有一按壓件及一與按壓件相組接之螺調件,該按壓件對應螺調件的一側係設有一螺孔,並於該螺孔內設有一內螺紋,而該螺調件的一端係穿過彈簧並鎖設於螺孔,又該螺調件鎖設螺孔的一端之外周側則環設有一外螺紋與內螺紋相螺合,而該彈簧的一端係彈抵於按壓件設有螺孔的一側,另一端則彈抵環抵部,該按壓件受彈簧的彈性壓縮帶動螺調件位移卡抵工作件。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工具握柄結合結構,其中,該按壓件於設有螺孔的一側進一步延伸有一筒柱,而該彈簧與螺調件的一端係皆穿入筒柱內,並藉由該筒柱穩固彈簧與螺調件的作動。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具握柄結合結構,其中, 該掣動組件進一步包括有一按壓件與一與按壓件相組接之螺調件,而該按壓件係具有一頭部及一身部,該彈簧係套入身部並其一端抵於頭部,另一端則抵環抵部,另外該身部組接於螺調件的一端外周側係繞設有一螺合紋,而該螺調件對應身部的組接則凹設有一接合孔,且於該接合孔內壁係設有一與螺合紋相螺合之螺牙紋,該按壓件的按壓彈性壓縮彈簧而帶動螺調件的位移,並使工作件得以插入剖孔內,而彈簧的彈性蓄力帶動按壓件與調壓件的復位,且進一步卡固工作件的組接。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工具握柄結合結構,其中,該螺調件對應按壓件的一端進一步具有一環錐部,而該螺調件藉由環錐部的設置於工作件插入剖孔內時插卡於接合槽軌予以固定限位。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工具握柄結合結構,其中,該工作件之接合槽軌進一步包括有一導引段及一套合段,該導引段與套合段係相互連通,且該套合段之孔徑係大於環錐部之直徑,又該工作件係與螺調件相互垂直,且該工作件插入剖孔內使螺調件沿導引段至套合段,並藉由彈簧的彈性蓄力而復位卡固於套合段。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工具握柄結合結構,其中,該螺調件鎖設按壓件的另一端進一步具有一驅動部,該驅動部係為一字型、十字型或星芒型之凹槽,又該驅動部係以帶動螺調件相對按壓件的螺緊與螺鬆。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具握柄結合結構,其中,該握持件於設有剖孔的另一端進一步套設有一握套增加握持施力的穩定性及握持緊固力。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具握柄結合結構,其中,該工作件進一步包括有一組接段及一操作段,該組接段與操作段係相互連接,又該組接段係插入剖孔內,而該操作段則可為扳手、一字起子、鏟子、鍋鏟或鋸子。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工具握柄結合結構,其中,該組接段係可為片體、十字柱體或方型柱體,而該握持件之剖孔的形狀則依組接段的形狀而設置。
TW103201896U 2014-01-29 2014-01-29 工具握柄結合結構 TWM4791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1896U TWM479195U (zh) 2014-01-29 2014-01-29 工具握柄結合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1896U TWM479195U (zh) 2014-01-29 2014-01-29 工具握柄結合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9195U true TWM479195U (zh) 2014-06-01

Family

ID=51394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1896U TWM479195U (zh) 2014-01-29 2014-01-29 工具握柄結合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791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2862A (zh) * 2021-11-02 2022-02-01 北京蜂巢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眼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2862A (zh) * 2021-11-02 2022-02-01 北京蜂巢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眼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41463B2 (en) Hand tool for adjusting torsion
US20100050829A1 (en) Changeable tool assembly
US20100024608A1 (en) Tool connecting rod with convertible connectors
KR101726547B1 (ko) 다용도 라쳇렌치
KR100758324B1 (ko) 나사부품 체결용 공구
TWM479195U (zh) 工具握柄結合結構
TWM559779U (zh) 旋轉衝擊組件結構改良
CN102039568A (zh) 一种棘轮扳手
US20170106508A1 (en) Hand tool assembly
TWM463173U (zh) 可連接於氣動/電動鎚具之衝擊起子
TWM581032U (zh) 多功能起子板手磁吸式收納結構
CN106737450B (zh) 一种多头式的电动工具
TW201930022A (zh) 衝擊工具
CN204673531U (zh) 一种多功能扳手
TWI410307B (zh) 握套與包含該握套之工具桿以及其等之組裝方法
CN216504766U (zh) 一种双螺母锁紧扳手
CN203765534U (zh) 一种组装简便且操作简单的通用扳手
JP3192152U (ja) 駆動ヘッド交換可能な工具
CN207802681U (zh) 一种多功能园林工具
CN202200228U (zh) 一种带有放大镜的螺丝刀
CN208788421U (zh) 一种单柄自紧装配工具
CN207682263U (zh) 旋转冲击组件结构
CN203818040U (zh) 十字扳手
CN211193666U (zh) 一种新型的可按压或旋拧的扳手
KR20120060694A (ko) 나사 홀딩형 특수 t렌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