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8802U - 冷熱多功節能系統 - Google Patents

冷熱多功節能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8802U
TWM478802U TW102215349U TW102215349U TWM478802U TW M478802 U TWM478802 U TW M478802U TW 102215349 U TW102215349 U TW 102215349U TW 102215349 U TW102215349 U TW 102215349U TW M478802 U TWM478802 U TW M47880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storage
heat exchange
cold
outl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153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i-Hua Wu
ji-wei Wu
Chun-Yuan Wu
Original Assignee
Chun-Yuan W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Yuan Wu filed Critical Chun-Yuan Wu
Priority to TW1022153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8802U/zh
Publication of TWM4788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8802U/zh

Links

Description

冷熱多功節能系統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節能系統,特別是指一種僅使用一熱交換裝置即能達到多種功能的冷熱多功節能系統。
一般的製冷或製熱設備如冰箱、冷氣、熱水、暖氣,在功能上大都是單一個體獨立使用,但隨著能源危機越來越嚴重,不同的製冷或製熱設備使用不同的熱交換裝置,將造成能源上的浪費。此外,熱交換裝置在斷續使用方式下所需的能源通常大於持續運轉時所需的能源。因此本案創作人認為,如何能夠降低熱交換裝置的使用數量,同時避免熱交換裝置頻繁的啟動,將能有效降低能源的浪費。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僅使用一熱交換裝置即能達到多功的冷熱多功節能系統。
於是,本新型冷熱多功節能系統,包含一熱交換裝置、一冷能儲存單元、一熱能儲存單元、一溫度調節 單元,及一控制單元。該熱交換裝置包括一壓縮機、一冷凝器、一膨脹閥,及一蒸發器。冷媒經該壓縮機壓縮後、經該冷凝器冷凝放熱,再經該膨脹閥降壓後於蒸發器蒸發吸熱,最後回到該壓縮機。該冷能儲存單元包括一具有一冷凍區及一冷藏區的冷能儲存本體,及一設置於該冷凍區內的冷水儲存槽。該冷凍區供該蒸發器設置並用於儲存該蒸發器釋放的冷能。該冷水儲存槽通過該冷凍區儲存的冷能將該冷水儲存槽內的水降溫以輸出冷水。該熱能儲存單元包括一具有一熱能儲存區的熱能儲存本體,及一設置於該熱能儲存區內的熱水儲存槽。該熱能儲存區供該冷凝器設置並用於儲存該冷凝器釋放出的熱能。該熱水儲存槽通過該熱能儲存區儲存的熱能將該熱水儲存槽內的水加熱以輸出熱水。該溫度調節單元連接於該冷能儲存單元及該熱能儲存單元。該控制單元分別與該熱交換裝置,及該溫度調節單元電連接。通過控制該熱交換裝置的作動來調節該冷能儲存單元及該熱能儲存單元內所儲存的冷能及熱能,控制該溫度調節單元利用該冷能儲存單元儲存的冷能或該熱能儲存單元內儲存的熱能來調節室內溫度。
較佳地,該溫度調節單元包括一冷氣風管組、一冷氣風門組、一暖氣風管組,及一暖氣風門組。該冷氣風管組連接於該冷能儲存本體。該冷氣風門組設置於該冷氣風管組上並與該控制單元電連接。該暖氣風管組連接於該熱能儲存本體。該暖氣風門組設置於該暖氣風管組上並與該控制單元電連接。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冷氣風門組開 啟時,該冷氣風管組與該冷能儲存本體的冰凍區或冷藏區相連通,將室內的空氣導引至該冷凍區或冷藏區內降溫並將該冷凍區或冷藏區內降溫後的空氣導引至室內,進而使室內溫度下降;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暖氣風門組開啟時,該暖氣風管組與該熱能儲存本體的熱能儲存區相連通,將室內的空氣導引至該熱能儲存區內加熱並將該熱能儲存區內加熱後的空氣導引至室內,進而使室內溫度上升。
較佳地,該溫度調節單元包括一埋設於室內地板或牆壁中的地埋管組。該控制單元控制將該熱水儲存槽內的熱水或該冷水儲存槽內的冷水導引至該地埋管組,進而調節室內溫度。
較佳地,該溫度調節單元還包括一與該控制單元電連接的循環水泵。該循環水泵分別連接於該熱水儲存槽、該冷水儲存槽及該地埋管組。該控制單元控制該循環水泵將該熱水儲存槽內的熱水或該冷水儲存槽內的冷水導引至該地埋管組,進而調節室內溫度。
較佳地,該冷熱多功節能系統還包含一儲櫃單元。該儲櫃單元包括一具有一冷凍儲存空間的冷凍櫃體,及一與該冷凍櫃體相結合並具有一冷藏儲存空間的冷藏櫃體。該熱交換裝置的蒸發器的個數是兩個。該等蒸發器呈並聯狀態,其中一蒸發器設置於該冷凍區內,另一蒸發器設置於該冷凍儲存空間內,該冷凍儲存空間儲存該蒸發器釋放的冷能,以使該冷凍儲存空間內的溫度維持在一冷凍溫度,並使該冷藏儲存空間內的溫度維持在一高於該冷凍 溫度的冷藏溫度。
較佳地,該儲櫃單元還包括一與該冷藏櫃體相結合並具有一儲存空間的儲存櫃體,及多個分別與該控制單元電連接的冷卻風門組。該等冷卻風門組分別設置於該冷凍櫃體與該冷藏櫃體之間,及該冷藏櫃體與該儲存櫃體之間。該控制單元控制對應的冷卻風門組開啟時,使該冷藏儲存空間經由對應的冷卻風門組而與該冷凍儲存空間相連通,或使該儲存空間經由對應的冷卻風門組而與該冷藏儲存空間相連通,進而使該冷藏儲存空間及該儲存空間內的溫度下降。
較佳地,該儲櫃單元還包括多個分別具有一儲存空間的儲存櫃體,及多個分別與該控制單元電連接的冷卻風門組。該等儲存櫃體分別相互結合或與該冷藏櫃體結合。該等冷卻風門組分別設置於該冷凍櫃體與該冷藏櫃體之間、該冷藏櫃體與該儲存櫃體之間,及相互結合的儲存櫃體之間。該控制單元控制對應的冷卻風門組開啟時,使該冷藏儲存空間經由對應的冷卻風門組而與該冷凍儲存空間相連通、或使該等儲存空間分別經由對應的冷卻風門組而與該冷藏儲存空間或對應的儲存空間相連通,進而控制該冷藏儲存空間及該等儲存空間內的溫度。
較佳地,該儲櫃單元還包括一與該冷藏櫃體相結合並具有一儲存空間的儲存櫃體,及一二次冷卻組。該二次冷卻組包括一冷卻管路、一冷卻水泵、多個吸熱管路,及多個電磁閥。該冷卻管路與該等吸熱管路相連通形成 一供一冷媒流通的迴圈管道。該冷卻管路設置在該冷凍櫃體內。該等吸熱管路分別設置於該冷藏櫃體及該儲存櫃體內。該冷卻水泵設置於該冷卻管路上,用於驅使冷媒在該迴圈管道內流經該冷卻管路而降溫後往該等吸熱管路流動。該等電磁閥分別設置於該等吸熱管路上並與該控制單元電連接,該控制單元控制對應的電磁閥開啟時,使降溫的冷媒流入對應的吸熱管路內,進而控制該冷藏儲存空間及該儲存空間內的溫度。
較佳地,該儲櫃單元還包括多個分別具有一儲存空間的儲存櫃體,及一二次冷卻組。該等儲存櫃體分別相互結合或與該冷藏櫃體結合。該二次冷卻組包括一冷卻管路、一冷卻水泵、多個吸熱管路,及多個電磁閥。該冷卻管路與該等吸熱管路相連通形成一供一冷媒流通的迴圈管道。該冷卻管路設置在該冷凍儲存空間內。該等吸熱管路分別設置於該冷藏櫃體及該等儲存櫃體內。該冷卻水泵設置在該迴圈管道上,用於驅使冷媒在該迴圈管道內流經該冷卻管路而降溫後往該等吸熱管路流動。該等電磁閥分別設置於該等吸熱管路上並與該控制單元電連接。該控制單元控制對應的電磁閥開啟時,使降溫的冷媒流入對應的吸熱管路內,進而控制該冷藏儲存空間或對應的儲存空間內的溫度。
較佳地,該儲櫃單元還包括一與該冷藏櫃體相結合並具有一儲存空間的儲存櫃體,及一設置於該儲存櫃體內的濕度控制器。該濕度控制器與該控制單元電連接以 控制該儲存櫃體內的濕度。
較佳地,該儲櫃單元還包括一與該冷藏櫃體相結合並具有一儲存空間的儲存櫃體,及一設置於該儲存櫃體內的氣體淨化器,該氣體淨化器與該控制單元電連接以淨化該儲存櫃體內的氣體。
較佳地,該壓縮機具有一壓縮入口及一壓縮出口。該冷凝器具有一冷凝入口及一冷凝出口。該膨脹閥具有一膨脹入口及一膨脹出口。該蒸發器具有一蒸發入口及一蒸發出口。該冷凝器的冷凝入口連接於該壓縮機的壓縮出口。該冷凝出口連接於該膨脹閥的膨脹入口。該蒸發器的蒸發入口連接於該膨脹閥的膨脹出口。該蒸發出口連接於該壓縮其的壓縮入口。該熱交換裝置還包含一熱交換單元、一第一導流閥單元、一第二導流閥單元、一第三導流閥單元,及一第四導流閥單元。該熱交換單元能使流經該熱交換單元的冷媒冷凝而散熱或蒸發而吸熱。該熱交換單元具有一熱交換入口及一熱交換出口。該熱交換入口連通於該壓縮機的壓縮出口、該冷凝器的冷凝出口,及該膨脹閥的膨脹出口。該熱交換出口連通於該膨脹閥的膨脹入口及該壓縮機的壓縮入口。該第一導流閥單元設置於該壓縮機的壓縮出口。該第一導流閥單元控制經該壓縮機壓縮後的冷媒只流至該冷凝器及該熱交換單元其中之一,或同時流至該冷凝器及該熱交換單元。該第二導流閥單元設置於該冷凝器的冷凝出口。該第二導流閥單元控制經該冷凝器冷凝後的冷媒只流至該膨脹閥及該熱交換單元其中之一, 或同時流至該膨脹閥及該熱交換單元。該第三導流閥單元設置於該膨脹閥的膨脹出口。該第三導流閥單元控制經該膨脹閥降壓後的冷媒只流至該蒸發器及該熱交換單元其中之一,或同時流至該蒸發器及該熱交換單元。該第四導流閥單元設置於該熱交換單元的熱交換出口。該第四導流閥單元控制經該熱交換單元進行熱交換後的冷媒只流至該膨脹閥及該壓縮機其中之一。該控制單元電連接於該第一導流閥單元、第二導流閥單元、第三導流閥單元,及第四導流閥單元,用於控制該第一導流閥單元、第二導流閥單元、第三導流閥單元,及第四導流閥單元,進而導引冷媒自該壓縮機壓縮後經冷凝、降壓及蒸發後再回到該壓縮機。
較佳地,該壓縮機具有一壓縮入口及一壓縮出口。該冷凝器具有一冷凝入口及一冷凝出口。該膨脹閥具有一膨脹入口及一膨脹出口。該蒸發器具有一蒸發入口及一蒸發出口。該冷凝器的冷凝入口連接於該壓縮機的壓縮出口。該冷凝出口連接於該膨脹閥的膨脹入口。該蒸發器的蒸發入口連接於該膨脹閥的膨脹出口。該蒸發出口連接於該壓縮其的壓縮入口。該熱交換裝置還包含一前降壓單元、一熱交換單元、一後降壓單元、一第一導流閥單元、一第二導流閥單元,及一第三導流閥單元。當冷媒流經該前降壓單元時,該前降壓單元可控制地在一使冷媒降壓的前降壓狀態及不會使冷媒降壓的不作動狀態間變換。該前降壓單元具有一第一入口及一第一出口。該第一入口連接於該壓縮機的壓縮出口及該冷凝器的冷凝出口。該熱交換 單元能使流經該熱交換單元的冷媒冷凝而散熱或蒸發而吸熱。該熱交換單元具有一熱交換入口及一熱交換出口。該熱交換入口連通於該前降壓單元的第一出口。當冷媒流經該後降壓單元時,該後降壓單元可控制地在一使冷媒降壓的後降壓狀態及不會使冷媒降壓的不作動狀態間變換。該後降壓單元具有一第二入口及一第二出口。該第二入口連接於該熱交換單元的熱交換出口。該第二出口連接於該蒸發器的蒸發入口及該壓縮機的壓縮入口。該第一導流閥單元設置於該壓縮機的壓縮出口。該第一導流閥單元控制經該壓縮機壓縮後的冷媒只流至該冷凝器及該前降壓單元其中之一,或同時流至該冷凝器及該前降壓單元。該第二導流閥單元設置於該冷凝器的冷凝出口。該第二導流閥單元控制經該冷凝器冷凝後的冷媒只流至該膨脹閥及該前降壓單元其中之一,或同時流至該膨脹閥及該前降壓單元。該第三導流閥單元設置於該後降壓單元的第二出口。該第三導流閥單元控制流經該後降壓單元的冷媒只流至該蒸發器及該壓縮機其中之一。該控制單元電連接於該第一導流閥單元、第二導流閥單元,及第三導流閥單元,用於控制該第一導流閥單元、第二導流閥單元,及第三導流閥單元,進而導引冷媒自該壓縮機壓縮後經冷凝、降壓及蒸發後再回到該壓縮機。
本新型的功效在於:透過冷能儲存單元儲存蒸發器釋放的冷能並進一步以存的冷能使冷凍區及冷藏區達到冷凍及冷藏的溫度,並產生冷水,再以熱能儲存單元儲 存冷凝器釋放的熱能,並產生熱水,最後搭配溫度調節單元利用所儲存的冷能及熱能來調節室內溫度,達到僅以一個熱交換裝置即能達到兼具冰箱、冷氣、暖氣、熱水器的功能。
1‧‧‧熱交換裝置
101‧‧‧前降壓單元
102‧‧‧後降壓單元
103‧‧‧第一入口
104‧‧‧第一出口
105‧‧‧第二入口
106‧‧‧第二出口
11‧‧‧壓縮機
111‧‧‧壓縮入口
112‧‧‧壓縮出口
12‧‧‧冷凝器
121‧‧‧冷凝入口
122‧‧‧冷凝出口
13‧‧‧膨脹閥
131‧‧‧膨脹入口
132‧‧‧膨脹出口
14‧‧‧蒸發器
141‧‧‧蒸發入口
142‧‧‧蒸發出口
15‧‧‧熱交換單元
151‧‧‧熱交換入口
152‧‧‧熱交換出口
16‧‧‧第一導流閥單元
17‧‧‧第二導流閥單元
18‧‧‧第三導流閥單元
19‧‧‧第四導流閥單元
2‧‧‧冷能儲存單元
21‧‧‧冷能儲存本體
211‧‧‧冷凍區
212‧‧‧冷藏區
22‧‧‧冷水儲存槽
3‧‧‧熱能儲存單元
31‧‧‧熱能儲存本體
311‧‧‧熱能儲存區
32‧‧‧熱水儲存槽
4‧‧‧溫度調節單元
41‧‧‧冷氣風管組
42‧‧‧冷氣風門組
43‧‧‧暖氣風管組
44‧‧‧暖氣風門組
45‧‧‧循環水泵
46‧‧‧地埋管組
5‧‧‧儲櫃單元
51‧‧‧冷凍櫃體
510‧‧‧冷凍儲存空間
52‧‧‧冷藏櫃體
520‧‧‧冷藏儲存空間
53‧‧‧儲存櫃體
530~533‧‧‧儲存空間
54‧‧‧冷卻風門組
55‧‧‧濕度控制器
56‧‧‧氣體淨化器
57‧‧‧二次冷卻組
571‧‧‧冷卻管路
572‧‧‧冷卻水泵
573‧‧‧吸熱管路
574‧‧‧電磁閥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示意圖,說明本新型冷熱多功節能系統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圖2是一示意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還包含一儲櫃單元;圖3是一示意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儲櫃單元包括一二次冷卻組;圖4是一示意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熱交換裝置;圖5至圖8是示意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熱交換裝置中冷媒不同的流動方向;圖9是一示意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另一種熱交換裝置;及圖10是一示意圖,說明本新型冷熱多功節能系統的第二較佳實施例。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 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它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兩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地呈現。
參閱圖1,為本發明冷熱多功節能系統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冷熱多功節能系統包含一熱交換裝置1、一冷能儲存單元2、一熱能儲存單元3、一溫度調節單元4,及一控制單元(圖未示)。
該熱交換裝置1如一般熱交換機而包括一壓縮機11、一冷凝器12、一膨脹閥13,及一蒸發器14。冷媒經壓縮機11壓縮後、經冷凝器12冷凝放熱,再經膨脹閥13降壓後於蒸發器14蒸發吸熱,最後回到壓縮機11,而完成一次的迴圈。
冷能儲存單元2包括一具有一冷凍區211及一冷藏區212的冷能儲存本體21,及一設置於冷凍區211內冷水儲存槽22。冷凍區211供蒸發器14設置並用於儲存蒸發器14釋放的冷能。冷水儲存槽22通過冷凍區211儲存的冷能將冷水儲存槽22內的水降溫以輸出冷水。
熱能儲存單元3包括一具有一熱能儲存區311的熱能儲存本體31,及一設置於熱能儲存區311內的熱水儲存槽32。熱能儲存區311供冷凝器12設置並用於儲存冷凝器12釋放出的熱能。熱水儲存槽32通過熱能儲存區311儲存的熱能將熱水儲存槽32內的水加熱以輸出熱水。
溫度調節單元4包括一冷氣風管組41、一冷氣 風門組42、一暖氣風管組43,及一暖氣風門組44。冷氣風管組41連接於冷能儲存本體21。冷氣風門組42設置於該冷氣風管組41上並與控制單元電連接。暖氣風管組43連接於熱能儲存本體31。暖氣風門組44設置於暖氣風管組43上並與該控制單元電連接。
控制單元分別與熱交換裝置1、冷氣風門組42,及暖氣風門組44電連接。通過控制熱交換裝置1的作動來調節冷能儲存單元2及熱能儲存單元3內所儲存的冷能及熱能。當控制單元控制冷氣風門組42開啟時,冷氣風管組41與冷能儲存本體21的冰藏區相連通,將室內的空氣導引至冷藏區212內降溫並將冷藏區212內降溫後的空氣導引至室內,進而使室內溫度下降;當控制單元控制暖氣風門組44開啟時,暖氣風管組43與熱能儲存本體31的熱能儲存區311相連通,將室內的空氣導引至熱能儲存區311內加熱並將熱能儲存區311內加熱後的空氣導引至室內,進而使室內溫度上升。
本較佳實施例中,當冷氣風門組42開啟時,冷氣風管組41是連通於冷藏區212,但不以此為限,冷氣風管組41也可以是連通於冷凍區211。
通過冷能儲存單元2先儲存蒸發器14釋放出的冷能,並通過熱能儲存單元3儲存冷凝器12釋放出的熱能,並達到提供冷水、熱水的功能,進一步地,以控制單元分別控制冷氣風門組42及暖氣風門組44的開啟,利用預先儲存的冷能或熱能達到調節室內溫度的功能。
如此一來,便能夠在適合的時間才使熱交換裝置1運作,例如夏季時,白天天氣較熱,要使蒸發器14釋放出一定量的冷能,所需消耗的能源較夜間來的多,因此,如在夜間使熱交換裝置1運作而預先儲存冷能,等到白天時再使用預先儲存的冷能,將能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又一般夜間是屬於能源消耗的離峰時段,在此時段用電的成本也能比較低。
參閱圖2,更進一步地,本較佳實施例還包含一儲櫃單元5。儲櫃單元5包括一具有一冷凍儲存空間510的冷凍櫃體51、一具有一冷藏儲存空間520的冷藏櫃體52、多個分別具有一儲存空間530~533的儲存櫃體53、多個冷卻風門組54、一設置於其中一儲存櫃體53內的濕度控制器55,及一設置於其中一儲存櫃體53內的氣體淨化器56。
冷藏櫃體52與冷凍櫃體51相結合。冷凍櫃體51供蒸發器14設置並儲存蒸發器14釋放的冷能。該等儲存櫃體53分別相互結合或與冷藏櫃體52結合。該等冷卻風門組54分別設置於冷凍櫃體51與冷藏櫃體52之間、冷藏櫃體52與儲存櫃體53之間,及相互結合的儲存櫃體53之間。
熱交換裝置1的蒸發器14的個數是兩個,且該等蒸發器14是呈並聯狀態。其中一蒸發器14設置於該冷凍區211內,另一蒸發器14設置於該冷凍儲存空間510內。控制單元控制熱交換裝置1的作動以調節冷凍儲存空間 510內的溫度維持在一冷凍溫度。
控制單元還與該等冷卻風門組54、濕度控制器55,及氣體淨化器56電連接。控制單元分別控制該等冷卻風門組54開啟,使對應的冷凍櫃體51、冷藏櫃體52或儲存櫃體53相連通,進而使對應的冷凍儲存空間510、冷藏儲存空間520或該等儲存空間530~533內的氣體對流,達到控制冷藏儲存空間520、及各該儲存空間內的溫度;控制濕度控制器25以控制對應的儲存空間533內的濕度;控制氣體淨化器56淨化對應的儲存空間531內的氣體。
通過控制單元的控制,能使冷凍儲存空間510內的溫度維持在一相當於一般冰箱冷凍庫的冷凍溫度;使冷藏儲存空間520內的溫度維持在一高於該冷凍溫度且相當於一般冰箱冷藏庫的冷藏溫度;使各儲存空間530~533內的溫度分別維持在預設的不同溫度。再配合濕度控制器55及氣體淨化器56的設置,使各儲存空間530~533得依功能區分為因溫度下降而使得氣體中水氣含量減少而可作為如烘碗機之用的低溫乾燥區530、維持乾燥環境的低溫收納區531、以氣體淨化器56淨化氣體而可達到如油煙淨化等功能的氣體淨化區532,以及以濕度控制器55將濕度控制在適合植物生長並以植物將氣體淨化的作物栽培區533。
參閱圖3,儲櫃單元5也可以包括冷凍櫃體51、冷藏櫃體52、多個儲存櫃體53、濕度控制器55、氣體淨化器56,及一二次冷卻組57。
二次冷卻組57包括一冷卻管路571、一冷卻水 泵572、多個吸熱管路573,及多個電磁閥574。冷卻管路571與該等吸熱管路573相連通形成一供一冷媒流通的迴圈管道。冷卻管路571設置在該冷凍櫃體51內。該等吸熱管路573分別設置於冷藏櫃體52及該等儲存櫃體53內。冷卻水泵572設置在迴圈管道上,用於驅使冷媒在迴圈管道內流經該冷卻管路571而降溫後往該等吸熱管路573流動。該等電磁閥574分別設置於該等吸熱管路573上並與該控制單元電連接。控制單元控制對應的電磁閥574開啟時,使降溫的冷媒流入對應的吸熱管路573內,進而控制冷藏儲存空間520或對應的儲存空間530~533內的溫度。
參閱圖4,為了能更有效的應用熱交換裝置1的能源,本較佳實施例的壓縮機11具有一壓縮入口111及一壓縮出口112。冷凝器12具有一冷凝入口121及一冷凝出口122。膨脹閥13具有一膨脹入口131及一膨脹出口132。蒸發器14具有一蒸發入口141及一蒸發出口142。冷凝器12的冷凝入口121連接於壓縮機11的壓縮出口112。冷凝出口122連接於膨脹閥13的膨脹入口131。蒸發器14的蒸發入口141連接於膨脹閥13的膨脹出口132。蒸發出口142連接於壓縮機11的壓縮入口111。熱交換裝置1還包含一熱交換單元15、一第一導流閥單元16、一第二導流閥單元17、一第三導流閥單元18,及一第四導流閥單元19。
熱交換單元15設置於室外,並能使流經的冷媒冷凝而散熱或蒸發而吸熱。熱交換單元15具有一熱交換入 口151及一熱交換出口152。熱交換入口151連通於壓縮機11的壓縮出口112、冷凝器12的冷凝出口122,及膨脹閥13的膨脹出口132。熱交換出口152連通於膨脹閥13的膨脹入口131及壓縮機11的壓縮入口111。
第一導流閥單元16設置於壓縮機11的壓縮出口112。第一導流閥單元16控制經該壓縮機11壓縮後的冷媒只流至冷凝器12及該熱交換單元15其中之一,或同時流至該冷凝器12及該熱交換單元15。
第二導流閥單元17設置於冷凝器12的冷凝出口122。第二導流閥單元17控制經冷凝器12冷凝後的冷媒只流至膨脹閥13及熱交換單元15其中之一,或同時流至膨脹閥13及熱交換單元15。
第三導流閥單元18設置於膨脹閥13的膨脹出口132。第三導流閥單元18控制經膨脹閥13降壓後的冷媒只流至蒸發器14及熱交換單元15其中之一,或同時流至蒸發器14及熱交換單元15。
第四導流閥單元19設置於熱交換單元15的熱交換出口152。第四導流閥單元19控制經熱交換單元15進行熱交換後的冷媒只流至膨脹閥13及壓縮機11其中之一。
第一導流閥單元16、第二導流閥單元17、第三導流閥單元18,及第四導流閥單元19皆電連接於控制單元,並受控制單元控制進而控制冷媒在熱交換裝置1內的路徑,導引冷媒自壓縮機11壓縮後經冷凝、降壓及蒸發後再 回到壓縮機11。
熱交換裝置1啟動初期,如圖5所示,冷媒經壓縮機11壓縮後,流至熱交換單元15冷凝而散熱,再流到膨脹閥13膨脹降壓,最後經由蒸發器14蒸發吸熱後回到壓縮機11,而完成一次迴圈,並達到將室外的冷能轉移到冷能儲存單元2內的功能。
當室外溫度較高,或是在預先儲存冷能的同時,需要在熱能儲存單元3內預先儲存熱能時,如圖6所示,冷媒經壓縮機11壓縮後,流至冷凝器12冷凝而散熱,再流到膨脹閥13膨脹降壓,最後經由蒸發器14蒸發吸熱後回到壓縮機11,而完成一次迴圈,將熱能儲存單元3內的冷能轉移到冷能儲存單元2內,同時在冷能儲存單元2內預先儲存冷能,在熱能儲存單元35內預先儲存熱能。
當僅須預先儲存熱能時,或是冷能儲存單元2內溫度過低,使用設置於冷能儲存單元2內的蒸發器14蒸發進行散熱的效率太低時,如圖7所示,冷媒經壓縮機11壓縮後,流至冷凝器12冷凝而散熱,再流到膨脹閥13膨脹降壓,最後經由設置於室外的熱交換單元15蒸發吸熱後回到壓縮機11,而完成一次迴圈,將室外的熱能轉移到熱能儲存單元3內。
如圖8所示,冷媒迴圈的路徑也可以是經壓縮機11壓縮後,流至冷凝器12冷凝而散熱後,流至熱交換單元15進行第二次冷凝並散熱,再流到膨脹閥13膨脹降壓,最後經由設置於室外的熱交換單元15蒸發吸熱後回到 壓縮機11,而完成一次迴圈,使冷媒散熱的效率更佳,以提升預先儲存冷能的效率。
本較佳實施例中可改變冷媒迴圈流道的熱交換裝置1不以上述為限,也可以如圖9所示,熱交換裝置1是包含壓縮機11、冷凝器12、膨脹閥13、蒸發器14、熱交換單元15、一前降壓單元101、一後降壓單元102、第一導流閥單元16、第二導流閥單元17,及第三導流閥單元18。
前降壓單元101與控制單元電連接並具有一第一入口103及一第一出口104。第一入口103連接於該壓縮機11的壓縮出口112及冷凝器12的冷凝出口122。熱交換單元15能使流經熱交換單元15的冷媒冷凝而散熱或蒸發而吸熱。
熱交換單元15的熱交換入口151連通於該前降壓單元101的第一出口103。當冷媒流經該後降壓單元102時,該後降壓單元102可控制地在一使冷媒降壓的後降壓狀態及不會使冷媒降壓的不作動狀態間變換。
後降壓單元102與控制單元電連接並具有一第二入口105及一第二出口106。第二入口105連接於熱交換單元15的熱交換出口152。第二出口106連接於蒸發器14的蒸發入口141及該壓縮機11的壓縮入口111。
第一導流閥單元16設置於壓縮機11的壓縮出口112。第一導流閥單元16控制經壓縮機11壓縮後的冷媒只流至冷凝器12及前降壓單元101其中之一,或同時流至 冷凝器12及該前降壓單元101。
第二導流閥單元17設置於冷凝器12的冷凝出口122。第二導流閥單元17控制經該冷凝器12冷凝後的冷媒只流至該膨脹閥13及該前降壓單元101其中之一,或同時流至該膨脹閥13及該前降壓單元101。
第三導流閥單元18設置於後降壓單元102的第二出口106。第三導流閥單元18控制流經該後降壓單元102的冷媒只流至該蒸發器14及該壓縮機11其中之一。
控制單元控制前降壓單元101、後降壓單元102、第一導流閥單元16、第二導流閥單元17,及第三導流閥單元18,進而改變冷媒的迴圈流道。達到以不同迴圈流道對應不同使用狀態的功能。
參閱圖10,為本發明冷熱多功節能系統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第二較佳實施例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主要構件皆相同,也即本第二較佳實施例也包含有一熱交換裝置1、一冷能儲存單元2、一熱能儲存單元3、一溫度調節單元4,及一控制單元(圖未示)。於此,相同之處不再贅述,不同處是本第二較佳實施例的溫度調節單元4包括一與控制單元電連接的循環水泵45及一埋設於室內地板或牆壁中的地埋管組46。循環水泵45分別連接於熱水儲存槽32、冷水儲存槽22及地埋管組46。控制單元控制循環水泵45將熱水儲存槽32內的熱水或冷水儲存槽22內的冷水導引至地埋管組46,進而將冷水或熱水導引至室內地板或牆壁中以調節室內溫度。
綜上所述,通過將熱交換裝置1的蒸發器14設置於冷能儲存本體21內,使蒸發器14釋放的冷能預先儲存於冷凍區211及冷藏區212中,並使儲存於冷水儲存槽22內的水降溫以提供冷水;再將冷凝器12設置於熱能儲存本體31內,使冷凝器12釋放的熱能儲存於熱能儲存區311中,並使儲存於熱水儲存槽32內的水加溫以提供熱水。再配合溫度調節單元4的設置,利用預先儲存的冷能及熱能來調節室內溫度,最後加上儲存單元5的設置,達到僅以一個熱交換裝置1即能提供冷凍庫、冷藏庫、冷熱水供應、、烘碗機、乾燥收納、油煙淨化、植物栽種、氣體淨化、以及冷暖氣等功能,更進一步,能在較佳運作時段(如夜間或用電離峰時段)運作將冷能預先儲存起來,待需要使用時再使用,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故確實能達成本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熱交換裝置
11‧‧‧壓縮機
12‧‧‧冷凝器
13‧‧‧膨脹閥
14‧‧‧蒸發器
2‧‧‧冷能儲存單元
21‧‧‧冷能儲存本體
211‧‧‧冷凍區
212‧‧‧冷藏區
22‧‧‧冷水儲存槽
3‧‧‧熱能儲存單元
31‧‧‧熱能儲存本體
311‧‧‧熱能儲存區
32‧‧‧熱水儲存槽
4‧‧‧溫度調節單元
41‧‧‧冷氣風管組
42‧‧‧冷氣風門組
43‧‧‧暖氣風管組
44‧‧‧暖氣風門組

Claims (13)

  1. 一種冷熱多功節能系統,包含:一熱交換裝置,該熱交換裝置包括一壓縮機、一冷凝器、一膨脹閥,及一蒸發器,冷媒經該壓縮機壓縮後、經該冷凝器冷凝放熱,再經該膨脹閥降壓後於蒸發器蒸發吸熱,最後回到該壓縮機;一冷能儲存單元,包括一具有一冷凍區及一冷藏區的冷能儲存本體,及一設置於該冷凍區內的冷水儲存槽,該冷凍區供該蒸發器設置並用於儲存該蒸發器釋放的冷能,該冷水儲存槽通過該冷凍區儲存的冷能將該冷水儲存槽內的水降溫以輸出冷水;一熱能儲存單元,包括一具有一熱能儲存區的熱能儲存本體,及一設置於該熱能儲存區內的熱水儲存槽,該熱能儲存區供該冷凝器設置並用於儲存該冷凝器釋放出的熱能,該熱水儲存槽通過該熱能儲存區儲存的熱能將該熱水儲存槽內的水加熱以輸出熱水;一溫度調節單元,連接於該冷能儲存單元及該熱能儲存單元;及一控制單元,分別與該熱交換裝置,及該溫度調節單元電連接,通過控制該熱交換裝置的作動來調節該冷能儲存單元及該熱能儲存單元內所儲存的冷能及熱能,控制該溫度調節單元利用該冷能儲存單元儲存的冷能或 該熱能儲存單元內儲存的熱能來調節室內溫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冷熱多功節能系統,其中,該溫度調節單元包括一冷氣風管組、一冷氣風門組、一暖氣風管組,及一暖氣風門組,該冷氣風管組連接於該冷能儲存本體,該冷氣風門組設置於該冷氣風管組上並與該控制單元電連接,該暖氣風管組連接於該熱能儲存本體,該暖氣風門組設置於該暖氣風管組上並與該控制單元電連接,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冷氣風門組開啟時,該冷氣風管組與該冷能儲存本體的冰凍區或冷藏區相連通,將室內的空氣導引至該冷凍區或冷藏區內降溫並將該冷凍區或冷藏區內降溫後的空氣導引至室內,進而使室內溫度下降,當該控制單元控制該暖氣風門組開啟時,該暖氣風管組與該熱能儲存本體的熱能儲存區相連通,將室內的空氣導引至該熱能儲存區內加熱並將該熱能儲存區內加熱後的空氣導引至室內,進而使室內溫度上升。
  3. 如請求項1所述冷熱多功節能系統,其中,該溫度調節單元包括一埋設於室內地板或牆壁中的地埋管組,該控制單元控制將該熱水儲存槽內的熱水或該冷水儲存槽內的冷水導引至該地埋管組,進而調節室內溫度。
  4. 如請求項3所述冷熱多功節能系統,其中,該溫度調節單元還包括一與該控制單元電連接的循環水泵,該循環水泵分別連接於該熱水儲存槽、該冷水儲存槽及該地埋 管組,該控制單元控制該循環水泵將該熱水儲存槽內的熱水或該冷水儲存槽內的冷水導引至該地埋管組,進而調節室內溫度。
  5. 如請求項1至4其中任一項所述冷熱多功節能系統,還包含一儲櫃單元,該儲櫃單元包括一具有一冷凍儲存空間的冷凍櫃體,及一與該冷凍櫃體相結合並具有一冷藏儲存空間的冷藏櫃體,該熱交換裝置的蒸發器的個數是兩個,該等蒸發器呈並聯狀態,其中一蒸發器設置於該冷凍區內,另一蒸發器設置於該冷凍儲存空間內,該冷凍儲存空間儲存該蒸發器釋放的冷能,以使該冷凍儲存空間內的溫度維持在一冷凍溫度,並使該冷藏儲存空間內的溫度維持在一高於該冷凍溫度的冷藏溫度。
  6. 如請求項5所述冷熱多功節能系統,其中,該儲櫃單元還包括一與該冷藏櫃體相結合並具有一儲存空間的儲存櫃體,及多個分別與該控制單元電連接的冷卻風門組,該等冷卻風門組分別設置於該冷凍櫃體與該冷藏櫃體之間,及該冷藏櫃體與該儲存櫃體之間,該控制單元控制對應的冷卻風門組開啟時,使該冷藏儲存空間經由對應的冷卻風門組而與該冷凍儲存空間相連通,或使該儲存空間經由對應的冷卻風門組而與該冷藏儲存空間相連通,進而使該冷藏儲存空間及該儲存空間內的溫度下降。
  7. 如請求項5所述冷熱多功節能系統,其中,該儲櫃單元 還包括多個分別具有一儲存空間的儲存櫃體,及多個分別與該控制單元電連接的冷卻風門組,該等儲存櫃體分別相互結合或與該冷藏櫃體結合,該等冷卻風門組分別設置於該冷凍櫃體與該冷藏櫃體之間、該冷藏櫃體與該儲存櫃體之間,及相互結合的儲存櫃體之間,該控制單元控制對應的冷卻風門組開啟時,使該冷藏儲存空間經由對應的冷卻風門組而與該冷凍儲存空間相連通、或使該等儲存空間分別經由對應的冷卻風門組而與該冷藏儲存空間或對應的儲存空間相連通,進而控制該冷藏儲存空間及該等儲存空間內的溫度。
  8. 如請求項5所述冷熱多功節能系統,其中,該儲櫃單元還包括一與該冷藏櫃體相結合並具有一儲存空間的儲存櫃體,及一二次冷卻組,該二次冷卻組包括一冷卻管路、一冷卻水泵、多個吸熱管路,及多個電磁閥,該冷卻管路與該等吸熱管路相連通形成一供一冷媒流通的迴圈管道,該冷卻管路設置在該冷凍櫃體內,該等吸熱管路分別設置於該冷藏櫃體及該儲存櫃體內,該冷卻水泵設置於該冷卻管路上,用於驅使冷媒在該迴圈管道內流經該冷卻管路而降溫後往該等吸熱管路流動,該等電磁閥分別設置於該等吸熱管路上並與該控制單元電連接,該控制單元控制對應的電磁閥開啟時,使降溫的冷媒流入對應的吸熱管路內,進而控制該冷藏儲存空間及該儲存 空間內的溫度。
  9. 如請求項5所述冷熱多功節能系統,其中,該儲櫃單元還包括多個分別具有一儲存空間的儲存櫃體,及一二次冷卻組,該等儲存櫃體分別相互結合或與該冷藏櫃體結合,該二次冷卻組包括一冷卻管路、一冷卻水泵、多個吸熱管路,及多個電磁閥,該冷卻管路與該等吸熱管路相連通形成一供一冷媒流通的迴圈管道,該冷卻管路設置在該冷凍儲存空間內,該等吸熱管路分別設置於該冷藏櫃體及該等儲存櫃體內,該冷卻水泵設置在該迴圈管道上,用於驅使冷媒在該迴圈管道內流經該冷卻管路而降溫後往該等吸熱管路流動,該等電磁閥分別設置於該等吸熱管路上並與該控制單元電連接,該控制單元控制對應的電磁閥開啟時,使降溫的冷媒流入對應的吸熱管路內,進而控制該冷藏儲存空間或對應的儲存空間內的溫度。
  10. 如請求項5所述冷熱多功節能系統,其中,該儲櫃單元還包括一與該冷藏櫃體相結合並具有一儲存空間的儲存櫃體,及一設置於該儲存櫃體內的濕度控制器,該濕度控制器與該控制單元電連接以控制該儲存櫃體內的濕度。
  11. 如請求項5所述冷熱多功節能系統,其中,該儲櫃單元還包括一與該冷藏櫃體相結合並具有一儲存空間的儲存 櫃體,及一設置於該儲存櫃體內的氣體淨化器,該氣體淨化器與該控制單元電連接以淨化該儲存櫃體內的氣體。
  12. 如請求項1至4其中任一項所述冷熱多功節能系統,其中,該壓縮機具有一壓縮入口及一壓縮出口,該冷凝器具有一冷凝入口及一冷凝出口,該膨脹閥具有一膨脹入口及一膨脹出口,該蒸發器具有一蒸發入口及一蒸發出口,該冷凝器的冷凝入口連接於該壓縮機的壓縮出口,該冷凝出口連接於該膨脹閥的膨脹入口,該蒸發器的蒸發入口連接於該膨脹閥的膨脹出口,該蒸發出口連接於該壓縮機的壓縮入口,該熱交換裝置還包含:一熱交換單元,能使流經該熱交換單元的冷媒冷凝而散熱或蒸發而吸熱,該熱交換單元具有一熱交換入口及一熱交換出口,該熱交換入口連通於該壓縮機的壓縮出口、該冷凝器的冷凝出口,及該膨脹閥的膨脹出口,該熱交換出口連通於該膨脹閥的膨脹入口及該壓縮機的壓縮入口;一第一導流閥單元,設置於該壓縮機的壓縮出口,該第一導流閥單元控制經該壓縮機壓縮後的冷媒只流至該冷凝器及該熱交換單元其中之一,或同時流至該冷凝器及該熱交換單元;一第二導流閥單元,設置於該冷凝器的冷凝出口, 該第二導流閥單元控制經該冷凝器冷凝後的冷媒只流至該膨脹閥及該熱交換單元其中之一,或同時流至該膨脹閥及該熱交換單元;一第三導流閥單元,設置於該膨脹閥的膨脹出口,該第三導流閥單元控制經該膨脹閥降壓後的冷媒只流至該蒸發器及該熱交換單元其中之一,或同時流至該蒸發器及該熱交換單元;及一第四導流閥單元,設置於該熱交換單元的熱交換出口,該第四導流閥單元控制經該熱交換單元進行熱交換後的冷媒只流至該膨脹閥及該壓縮機其中之一;該控制單元電連接於該第一導流閥單元、第二導流閥單元、第三導流閥單元,及第四導流閥單元,用於控制該第一導流閥單元、第二導流閥單元、第三導流閥單元,及第四導流閥單元,進而導引冷媒自該壓縮機壓縮後經冷凝、降壓及蒸發後再回到該壓縮機。
  13. 如請求項1至4其中任一項所述冷熱多功節能系統,其中,該壓縮機具有一壓縮入口及一壓縮出口,該冷凝器具有一冷凝入口及一冷凝出口,該膨脹閥具有一膨脹入口及一膨脹出口,該蒸發器具有一蒸發入口及一蒸發出口,該冷凝器的冷凝入口連接於該壓縮機的壓縮出口,該冷凝出口連接於該膨脹閥的膨脹入口,該蒸發器的蒸發入口連接於該膨脹閥的膨脹出口,該蒸發出口連接於 該壓縮機的壓縮入口,該熱交換裝置還包含:一前降壓單元,當冷媒流經該前降壓單元時,該前降壓單元可控制地在一使冷媒降壓的前降壓狀態及不會使冷媒降壓的不作動狀態間變換,該前降壓單元具有一第一入口及一第一出口,該第一入口連接於該壓縮機的壓縮出口及該冷凝器的冷凝出口;一熱交換單元,能使流經該熱交換單元的冷媒冷凝而散熱或蒸發而吸熱,該熱交換單元具有一熱交換入口及一熱交換出口,該熱交換入口連通於該前降壓單元的第一出口;一後降壓單元,當冷媒流經該後降壓單元時,該後降壓單元可控制地在一使冷媒降壓的後降壓狀態及不會使冷媒降壓的不作動狀態間變換,該前降壓單元具有一第二入口及一第二出口,該第二入口連接於該熱交換單元的熱交換出口,該第二出口連接於該蒸發器的蒸發入口及該壓縮機的壓縮入口;一第一導流閥單元,設置於該壓縮機的壓縮出口,該第一導流閥單元控制經該壓縮機壓縮後的冷媒只流至該冷凝器及該前降壓單元其中之一,或同時流至該冷凝器及該前降壓單元;一第二導流閥單元,設置於該冷凝器的冷凝出口,該第二導流閥單元控制經該冷凝器冷凝後的冷媒只流至 該膨脹閥及該前降壓單元其中之一,或同時流至該膨脹閥及該前降壓單元;及一第三導流閥單元,設置於該後降壓單元的第二出口,該第三導流閥單元控制流經該後降壓單元的冷媒只流至該蒸發器及該壓縮機其中之一;該控制單元電連接於該第一導流閥單元、第二導流閥單元,及第三導流閥單元,用於控制該第一導流閥單元、第二導流閥單元,及第三導流閥單元,進而導引冷媒自該壓縮機壓縮後經冷凝、降壓及蒸發後再回到該壓縮機。
TW102215349U 2013-08-15 2013-08-15 冷熱多功節能系統 TWM4788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5349U TWM478802U (zh) 2013-08-15 2013-08-15 冷熱多功節能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5349U TWM478802U (zh) 2013-08-15 2013-08-15 冷熱多功節能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8802U true TWM478802U (zh) 2014-05-21

Family

ID=51296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15349U TWM478802U (zh) 2013-08-15 2013-08-15 冷熱多功節能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7880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4331A (zh) * 2021-08-04 2021-08-31 江苏图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人工智能控制策略的供冷热能源站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3639484A (zh) * 2021-07-23 2021-11-12 常州市吉麗嘉多食品有限公司 可供复数食品机具调整温度的中央调温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9484A (zh) * 2021-07-23 2021-11-12 常州市吉麗嘉多食品有限公司 可供复数食品机具调整温度的中央调温系统
CN113324331A (zh) * 2021-08-04 2021-08-31 江苏图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人工智能控制策略的供冷热能源站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3324331B (zh) * 2021-08-04 2021-11-05 江苏图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人工智能控制策略的供冷热能源站控制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74987B (zh) 冷热多功节能系统
WO2019144421A1 (zh)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7883602B (zh) 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994643B (zh) 热泵冷端散热式密封除湿烘房
CN102620361A (zh) 带除湿功能的热泵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9405102A (zh) 空调系统
CN207622294U (zh) 一种地板供冷机组
CN106895530B (zh) 一种水蓄冷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冷系统
CN106123170A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178924A (zh) 一种蓄热不停机除霜系统及空调
CN109269189A (zh) 一种两用冰箱
CN104456736A (zh) 空调、蓄热装置及空调的控制方法
KR101268924B1 (ko) 듀얼 증발기를 활용한 복합 냉각 장치
CN202581623U (zh) 辐射空调系统用湿度独立控制新风处理机
KR20140123384A (ko) 공기열 이원 사이클 히트펌프 냉난방 장치
CN215892860U (zh) 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制冷系统以及冷藏冷冻装置
CN202521763U (zh) 带除湿功能的热泵空调
CN204438396U (zh) 具有蓄能功能的空调机组
CN113446764A (zh) 一种用于严寒地区植物舱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
KR101060475B1 (ko) 자연제상을 이용한 농수산물용 냉난방시스템
CN100552327C (zh) 热泵及热泵的压缩机排出压力控制装置
TWM478802U (zh) 冷熱多功節能系統
CN204128290U (zh) 热泵冷端散热式密封除湿烘房
CN103822396B (zh) 换热器运行辅助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换热器系统
CN209084936U (zh) 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